第553章 血河(中)

老白牛:回家了,明天起,恢復正常更新。今天不知怎麼回事,全身發軟,頭暈目眩。

……

行動大軍,浩浩蕩蕩,一色騎兵,他們兵分數路,溫方亮的左營大軍,沿懷來衛北上,越土木堡,雞鳴驛,宣府鎮城,直撲張家口。

靖邊軍將官李光衡、高史銀、鍾顯才、韓朝,隨同李雲曙、王徵,率大軍直接懷來城轉西,越礬山堡,黑山堡,美峪所,桃花堡,前往蔚州。

然後他們在蔚州境內兵分兩路,鍾顯才與王徵前往大同,李光衡、高史銀、韓朝,與李雲曙,越蔚州城,廣靈縣,靈丘縣,平型關等,直接去太原府,平陽府。

靖邊軍共出動兵馬約一萬人,餘下是大同鎮或山西鎮的精騎,他們勢如雷霆,所經城堡州縣,守兵守將守官,無不目瞪口呆,心中不約而同浮現一個念頭,出大事了,宣大要變天了。

鐵騎奔騰,溫方亮的左營大軍,順着洋河水上,經過宣府鎮城南關外時,衆多的官民,都爬上城牆,膽戰心寒的看着遠處洪流似的騎兵,從南面蔓延過來,火紅的旗幟在寒風中飄揚。

靖邊軍招牌似的日月浪濤旗,看在己方人等眼中,自然是大大鼓舞士氣,看在敵對人等眼中,則是震懾威赫非常,果然是精銳的邊軍,甚至是邊軍中最精銳的靖邊軍,一看那種氣勢,很多人立時失去對抗的信心。

騎兵源源不斷經過城池外面的官道,鐵蹄擊打堅硬的大地,那種聲勢,似乎要摧毀一切,很多人相顧面無人色,再看他們奔去的方向。赫然便是張家口!

永寧侯王鬥,果真要動手了?他竟如此膽大包天?青天白日,出動軍隊要大打出手?

靖邊軍來得太快,太突然,城內豪強,商賈,官將,甚至谷王府內,接到消息後。都是一片混亂,很多人在憤怒的質疑吼叫,巡撫與鎮守監軍,不是前往東路了,他們是勸阻不了。還是與王鬥同流合污了?

一片驚恐中,只有張國威嘀咕了一句:“就知道王鬥這賊子不會善罷甘休。”

同時心下慶幸,還好這次商戰,自己沒有參與,他有個預感,這次的事情,會鬧很大。會死很多人,流很多血。

溫方亮一色的馬步軍,他們經過宣府鎮城時,並不停留。直接越過沙嶺堡,寧遠站堡,逼向張家口,一路過去。無數人被驚動,然而他們還沒反應過來。滾滾的騎兵洪流,己經往前方奔去。

下午,未時,溫方亮一行人,寒風中,隱隱望見原野上坐擁平川盤地,遠遠的被三山包圍的張家口堡。

騎兵的極限,約一晝夜行軍三百里,一般一天跑二百里,雖然天寒地凍,東路到張家口,差不多也有百多裡距離,溫方亮的左營,更不是專業的騎兵,不過靖邊軍訓練有素,他們還是在當日下午,就到達了張家口堡外間,唯有火炮,行軍時略略落後些。

離堡數裡時,溫方亮在河東岸一座丘陵邊稍稍眺望,宣府南屏京師,後挖沙漠,左扼居庸之險,右擁雲中之固,張家口,則是保衛宣府,防禦胡騎南下的咽喉之地,所以城堡也建得非常堅固。

該城座落在清水河西岸,宣德四年,指揮使張文初建堡,週四裡,城牆高二丈五尺,城堡位置,便是後世張家口市區內“堡子裡”。

成化十六年時,張家口堡北牆外,又築關城一,週五裡,城牆高二丈,嘉靖八年,指揮使張珍改築城堡,完善佈置,萬曆九年,當地守將,又加修了城堞與闕樓,盡數包磚。

最終的張家堡,二堡合一,堡中有堡,有點類似舜鄉堡的佈局。

“張家口有二門,東曰永鎮門,南曰承恩門,皆有甕城……”

說話的是一個俊逸的年輕人,年不到三十,一口濃厚的河北口音,名爲劉峻便是,他是情報司麾下一名暗探,曾在張家口長久任事,還充過當地商賈的管事,所以對當地情況非常瞭解。

此時他身着儒生服飾,這也是他的身份掩飾,畢竟在大明朝,讀書人一向是受人尊敬的,給各種行動,帶來便利。

獵獵寒風,他大袖飄飄,口中呵着濃重白氣,指着一張大馬紮上的地圖,對溫方亮等人詳細解說:“……整座城堡,東西長,南北短,外邊墩五十八座,火路墩三十一座,內滅虜臺等極衝……”

他道:“城池市圈房屋,多處內堡外圍武城街,北關街,東關街,西關街等地,賈店鱗比,沿長四五里許,各行交易鋪,商賈爭居之……城牆東南角處,有魁星閣,全城最高,堡內守備署,便建於閣下。”

“……各大家塌房,多處北關上堡,很多還是租用官房倉庫,又,小白山,還有離大境門不遠的太平山,也頗多商賈塌房存在,情報所得,這些塌房之內,儲藏衆多糧米、布絹、綿花、茶葉,食鹽等商貨。遼東之戰,賊奴大敗,需要很多糧草,這些塌房內的商貨,看來便是諸奸商應賊奴之請,準備運往東虜境內……”

溫方亮冷哼一聲,將士在前方血戰,這些商賈卻在後方拖後腿,通敵賣國,真是死有餘辜。

他又用千里鏡,看了看不遠處的張家堡,臨行動前,尖哨營與情報司,早將張家口的情報告知得當,不過觀看文書,總沒有實地,親眼目睹來得了然精確。

一路過來,沿途火路墩波瀾不驚,或許,對那些墩軍所言,他們防患的是,只是北地的韃虜,對南邊過來的鎮軍,各人也不知是否該燃放狼煙。

畢竟對那些墩軍小兵來說,高層的動向,離他們太遠了,他們不可能瞭解,作出恰當的反應,若這些官兵只是過境,而他們放了狼煙,最後倒黴的,還是他們。

沿途城池,不說各人反應速度,便是他們被驚動後派出了信使,相互聯絡通氣,也有靖邊軍夜不收進行攔截,留給了溫方亮等人更多的處理時間。

快近臘月了,又到了商事的黃金時間,在溫方亮的千里鏡中,清水河西岸的張家口堡,那方,不論東門或是南門,皆是商賈舟車往來不斷,顯示商業非常繁華。

終大明一朝,全國較大的商業城市有三十餘個,山西就佔太原、平陽、蒲州三處,有平陽、澤、潞富豪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之說,張家口堡是邊塞商貿走私重心,繁華並不輸於平陽、蒲州等處。

眼下堡內外一片祥和的氣氛,內中某些人,絲毫不知道將要大難臨頭。

看過地圖,又招集營中將官與贊畫略略商議,看前方數裡,有一座浮橋,直通向張家口堡東面永鎮門,河水不寬也不深,眼下更是寒冬,整座清水河,己然盡數結冰了,不過冰面滑溜,溫方亮當然不會有橋不走,而要走河冰。

依事前方略安排,他迅速吩咐下去:“堡內沒有防範,此是天助我青龍營將士,孫千總,田千總,你二人立時率部內甲等軍,渡過浮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佔東面的永鎮門、南面的承恩門,爲我後部大軍,控制城堡局面!”

左營前部與左部兩位千總,大聲領命,立時率部內甲等軍奔去,他們策馬狂奔,很快的,就奔過數裡官道,一股股騎兵轟隆隆的過橋。

而這時,堡外的行人與商賈,才起了動靜騷亂,個個慌亂喊叫:“過兵了。”

“有官兵來了,是客兵。”

個個閃避不迭,一片的雞飛蛋打。

大明的官兵,大部分稱不上善類,隨手殺良冒功,搶劫財物只是小事,怪不得他們膽戰心驚。

好在這些騎兵並不理會他們,只要不是大搖大擺走在路中間,擋住他們的道就沒事。

而看這些殺氣騰騰,氣勢逼人的官兵騰騰奔過,一些眼尖的人,又認出了是靖邊軍,畢竟靖邊軍的日月浪濤旗,一色的八瓣帽兒鐵尖盔,一色的青壯精兵,太好認了,裝備與氣質也太獨特了,傳聞中更聽多了。

靖邊軍軍紀佳,行人們聽多了,也略略放心,然他們突然來張家口,還是精騎皆出……騎兵過後,不免滿地的議論與猜測,內中某些商賈,則是臉色蒼白,他們當然知道東路之事,未想永寧侯報復來得這麼快。

一時間,他們看向堡的方向,心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後續大軍跟上!”

兩位千總率甲等軍奔去後,溫方亮繼續吩咐,下意識地望了望西南方向,雖然大將軍安排他前來張家口,並非直接奔向奸商的老巢,不過查抄他們的走私窩點,獲取他們財帛商鋪,也是一樂。

……

“哪來的官兵?未接到文告啊……”

張家口堡守備高進忠,此時正巧在城牆東南角的魁星閣上。

此閣有望樓與望火樓之用,又因爲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屬於二十八宿之一的奎宿,主宰文運興衰,所以高進忠沒事就會到魁星閣散散步,迎風眺望眺望,鳥瞰全城,意氣風發的同時,也有染點文運的意思。

眼下的他,呆呆地看着清水河對岸,黑壓壓奔來不知多少騎兵,特別他們的氣勢,讓人一見心寒。

起先,高進忠還希望那些騎兵直接北上的,隨後的,就見那些騎兵滾滾渡過浮橋而來,看他們目的,就是自己張家口堡啊。

他口中喃喃,不光是他,身旁隨從一樣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

第596章 魅力第575章 蛆蟲第595章 檄文第10章 分銀第764章 進取第23章 牛價第347章 桃源、出發(下)第112章 野戰(上)第550章 決斷第759章 陌生第766章 議南遷第112章 野戰(上)第15章 還鄉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628章 凹凸陣第731章 擋住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208章 爭糧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上)第84章 去與留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819章 覆蓋第263章 三日後退兵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769章 戰略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57章 原則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604章 新附軍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第699章 霍爾火箭第46章 定裝火藥第3章 你信不信?第639章 淚水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762章 無知第145章 處決(下)第250章 填壕第148章 免稅第10章 分銀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454章 奪炮第739章 對策第579章 裹脅第51章 鄧一腳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75章 新編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268章 願領軍在側,隨之殺奴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647章 情報第743章 南門第550章 決斷第312章 佈局(下)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206章 昌平第781章 騙局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740章 預備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628章 凹凸陣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490章 序幕第597章 潛在威脅第247章 血海上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485章 遇敵第428章 中暑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382章 勝利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47章 豬圈第101章 來臨第686章 溫疫論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下)第733章 改變第484章 放肆!第754章 安慰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796章 起兵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58章 吃驚第16章 小小心思
第596章 魅力第575章 蛆蟲第595章 檄文第10章 分銀第764章 進取第23章 牛價第347章 桃源、出發(下)第112章 野戰(上)第550章 決斷第759章 陌生第766章 議南遷第112章 野戰(上)第15章 還鄉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628章 凹凸陣第731章 擋住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208章 爭糧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上)第84章 去與留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819章 覆蓋第263章 三日後退兵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769章 戰略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57章 原則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604章 新附軍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第699章 霍爾火箭第46章 定裝火藥第3章 你信不信?第639章 淚水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762章 無知第145章 處決(下)第250章 填壕第148章 免稅第10章 分銀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454章 奪炮第739章 對策第579章 裹脅第51章 鄧一腳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75章 新編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268章 願領軍在側,隨之殺奴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647章 情報第743章 南門第550章 決斷第312章 佈局(下)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206章 昌平第781章 騙局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740章 預備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628章 凹凸陣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490章 序幕第597章 潛在威脅第247章 血海上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485章 遇敵第428章 中暑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382章 勝利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47章 豬圈第101章 來臨第686章 溫疫論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下)第733章 改變第484章 放肆!第754章 安慰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796章 起兵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58章 吃驚第16章 小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