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時間

李自成北上消息傳到漠南時,王鬥正在大黑河邊一塊田地上揮舞鋤頭。

過了年,漠南進入大規模的建設浪潮,早在去年時,民政部就對各地進行詳細的調查,何處可以開墾,何處可以利用,已經摸個八、九不離十。

最後決定大規模的軍屯、民屯所在地,便是土默特平原與河套平原。

這些地方河流衆多,灌溉便利,中原歷代多有經營,處處可看到一些廢棄的水渠,原來部位疏導一下,可以節省很多精力與銀錢。

當然,中原大災連連,草原上一樣乾旱嚴重,由於氣候寒冷,還只能種春小麥、莜麥,還有一些穀子、高粱等雜糧,但王斗的優勢在於組織能力,有一個非常有執行能力的團體。

其實說起災害,從明中葉起,特別從萬曆年間起,一樣天災不斷,有幾次大災還不次於明末的災禍,但最終頂住了。

最重要原因,就是那時地方還有組織能力,可以率領民衆度過災難,崇禎年裡基層組織能力已經蕩然無存,稍稍一點天災人禍,足以釀成大害,然後惡性循環,恢復不得。

兩處平原約數萬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超過千萬畝,最妙的是,此二處富含地下水。越是平原之地,還越是淺層水居多,一般往下打井,二到三米便可出水。

比起山西、陝西動不動就幾十丈的深井,而且水質鹹苦。不濟民用,可謂天堂之地。

對普通移民來說,這類的簡易灌井二、三兩銀子就打發了,一般人家都負擔得起。對軍屯來說,成本更小,所以就算一些河水錶面淺了,甚至乾枯了,也完全不要緊,地下水有的是。

在宣府時報的宣傳下,無數人動心。打井不超過一丈就可出水。這樣的良田哪裡找?王鬥治下,又是出名的安穩,所以一過正月十五不久,龐大的移民浪潮。就從山西、陝西、寧夏等地涌入二處。

他們大部分還是小有財力。買得起土地者。也只需居住並耕種滿五年,便可永遠獲得不超過一百五十畝的土地所有權,世世代代傳家。

還有商旅考察團。也是一波接一波前來,大部分人考察後都作出決定,搶佔先機,在漠南成立各樣的商屯。

對這些人,王鬥是衷心的歡迎,因爲他不但分文不花,還可以從這些人頭上大賺一筆。買土地的費用是一,就算土地價格低廉,但積少成多,彙集起來,就是龐大的數量。

免稅期又只是一年,第二年統統都要交稅,又可以從這些人頭上收稅。

這些人更大多是中產階級一員,素質高,天生還喜歡穩定,一旦產生歸屬感,便會自覺自願的維持秩序,治理他們,根本不需要花費多少心力。

然後就是流民饑民類,目前都護府支出最大的,便是對這部分人。首先每人口糧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不過王斗的基礎是屯堡,這些人的作用又不可小視,畢竟靖邊軍戰士,大部分便是屯堡出身。

又因爲屯堡暫時採用營田地制,可以使用大型農場似的耕作方式。普遍可使用馬耕,使用耦犁,使用耬車,使用大水車等,耕作效率可大大提高。這些人更是全民皆兵的良好人選,所以該有的支出,是必要的。

一波波流民收集而來,一個個屯堡設立,錢糧若流水似的支出,面對民政部的心疼報怨,王鬥道:“不要在意銀子,銀子賺來就是用來花的,在不引起較大通貨膨脹的基礎上,該花的銀子儘管花。”

相比屯堡,軍屯當然更有優勢,畢竟他們是習慣遵守紀律的正規軍戰士,比暫時還沒有集體觀念的流民們便於指揮與服從命令。

不過軍屯暫時只是權宜之計,爲更快獲得糧食的手段,達到一定目標後,所有的軍屯,慢慢會讓位給設立的民屯,職業戰士,還是安心打仗好了。

軍屯結束後,參與屯墾的戰士們,也會獲得一定的功勳,獎勵土地與莊園。

總體來說,王鬥目前做的很多是無本買賣,有點寅吃卯糧的味道,不過多年來信用勞勞的建立,讓軍民們都相信徵虜大將軍,永寧侯王鬥定會兌現諾言,這是王鬥最大的優勢所在。

現在移民浪潮只是剛開始,軍屯的作用大之又大,爲鼓舞將士們墾殖的熱情,多年沒下地的王鬥,親自下地揮舞鋤頭,果然激起將士們極大的熱情,幹起活來就象拼命似的。

旌鼓招展,鑼鼓喧天,空曠遼闊的荒野上,如蟻的人羣忙碌密佈,燒荒開墾,爭分奪秒,滿腔熱情,此時草原景色頗美,不過仍有寒意,但戰士們熱火朝天,一點也不覺得寒冷。

每一處的平原上,都插着他們的旗號,每一處旗號,都上書自己的番號,他們分區包片,喊着號子,一副激烈竟爭的樣子。

大嗓門的宣傳人員在旁吶喊鼓勵,敲鑼打鼓助陣。

後勤部的人員,忙着挑水送飯,保證戰士們歇下來時,都可以吃到熱水熱飯。

還有戰馬在草原上奔騰,驅趕狼羣,有時放一把火,將荒草燒成黑土。

除了人力開墾,還有頗多的馬匹拖着耦犁奔馳而過,體現“機械化”的優勢。有些土地已經播種了,同樣是馬匹拖着的耬車,在草原上播下了種子。

大規模“機械化”,是王斗的要求,人力一天只可以開荒半畝,耕牛可以一天開荒一畝到二畝,然馬耕,每天的開荒速度更快,一望無際平原上,馬耕更有優勢。

當然,馬耕耗費大,又只適用於旱地,畝產量也不可能有牛耕多。不過王鬥不介意。他要的是數量,數量上去了,糧食的積累,一樣可以達到。

多年經營下來,他治下牛馬不少,塞外之戰後,更繳獲牛羊三十餘萬頭,騾子、驢子、駱駝,馬匹等共近五萬頭,畜力資源非常豐富。能用畜力的。決不用人力。

當然,前提是他們要懂得如何馬耕牛耕。

王斗的要求,便是部分田地當年開荒,當年播種。當年豐收。

除了開荒的戰士。還有許多戰士在興修水利。他們渾身濺滿泥漿,手腳劃破流血渾然不知。一道道河渠被疏通,一架架水車豎起。特別氣勢磅礴的蘭州大水車,現稱爲靖邊堡大水車一字排開,從大黑河蔓延到黃河上,引爲奇觀。

此水車一架造價超過百兩,也只有王鬥捨得大規模使用。

戰士們奮鬥不息,充滿激情,特別離大將軍不遠的戰士們,幹勁更大。

王鬥帶頭挖着地,奮戰最前樣子,內心卻暗暗叫苦,好多年沒下田了,這才幹幾天,已經腰痠背痛。不過表面上,他還要擺出一副指揮若定,氣定神閒的樣子。

王鬥身旁,還有民政部、幕府各員一樣參與勞動,他們有的人揮鋤,有的人扶犁,個個忙個不亦樂乎。

大將軍都親自下田了,他們豈可落於人後?不過畢竟是要員大員,都有自己一大攤事,特別漠南建設,事務更多,只能表示下心意,不可能與普通屯民軍士一樣,一天干到晚。

人羣中,還有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護、儒學學院教授、環保局局長李邦華一聲不響在揮着鋤頭。

他的官衙,此時也搬到了歸化城,不過經常到宣府鎮城去,奔波在兩地之間。漠南建設,他認爲是解決大明問題的根本所在,所以在王鬥下田後,他也抽空在今日一起下田,表示自己重視農桑之意。

李邦華年紀不小了,農活勞作,對他是個不小的挑戰,不過他極力堅持着,不落在衆人之後。

倒讓各人看得暗暗佩服,這老子有一股倔強勁,特別他原來是內閣大員,左都御史出身,更是難得,邦華公改變很大啊。

火熱的場景充斥草原,還有陣陣激昂的鑼鼓聲音,到處是開荒競賽熱潮。一直到午時,咣咣咣的鳴金收兵聲響起,戰士們才住了手,喧沸聲,笑鬧聲中,潮水般的往各自吃飯地點匯合。

他們一邊走,一邊還比較自己屯懇所得,氣氛非常熱烈。

王鬥停下了手,身旁衆人也長吁口氣,個個感覺一陣輕鬆,看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話沒錯,多年沒幹活,官將們都有些受不了了。

王鬥放下鋤頭,看周邊熱鬧之極的場景,笑道:“我現在才明白劉備所說的,‘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這話是什麼意思。”

衆人一陣大笑,皆是贊同,言人確實要多動動,這幾年沒下田,才幹一會,就腰痠背痛了。

他們一幫人跟着王鬥,往河邊走去,那方几個大岩石,正好歇息,而王鬥等人吃的也與戰士們一樣,肉湯加大餅。

所過之處,一羣羣捧着飯碗的戰士看到,都是羣起歡呼,情緒非常火熱,要不是護衛營戰士攔着,還有更多的戰士想往這邊擠,張貴笑道:“大將軍親自下田,與將士們一起勞作,兄弟們士氣很高。”

王鬥向部下們揮手,更引起陣陣浪潮,聞言他笑了笑,嘆道:“是啊,可惜這種機會不多。”

雖規劃了各項制度,但人是情緒性動物,上官親自鼓舞參與,氣氛當然不同,可惜越是位高權重,到底層的機會越少。

不言別的種種,王鬥知道,自己下地這幾天,案牘上積攢的各類文書定然不少,看來幹了這一天,自己不能再下地了,人言高處不勝寒,確實如此。

行走時,王鬥看身旁李邦華一聲不響,只是不時輕敲自己腰子骨,顯然累得不行,他微笑道:“李公還好吧?”

李邦華勉強道:“有勞侯爺掛懷,下官無妨。”

旁邊張貴笑道:“我等武人老粗出身,幹慣農活,李教授是讀書人。可不要累倒了。”

衆人一陣大笑,李邦華正色道:“古有言,天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正說着,一個踉蹌,他旁邊的鐘榮連忙扶住他,叫道:“小心。”

王鬥也是道:“看來李公累得不行,將李公扶住了。”

一大票人扶着李邦華而行。李邦華有些尷尬。同時心中溫暖,不可否認,雖立場不同,但王鬥這個團體確實很能激動人心。

快到河邊時。鍾素素與鐘調陽迎了上來。

王鬥與一干大員這方勞作。作爲護衛營主將。鐘調陽自然要率護衛營戰士旁邊警戒。鍾素素倒沒與衆人一起下田,不過跑上跑下,專爲衆人。特別爲王鬥端茶倒水,一樣忙個不亦樂乎。

早在“二將擊炮題”,又稱“王氏算題”傳到時,得知自己被寫入算題,將會名揚四海,鍾素素歡喜非常。在王鬥到達漠南,鍾素素就一直陪他跑上跑下,巡視各處。

有時還趁王鬥不注意,長久的凝視他,臉色暈紅,也不知在想着什麼。

她的事務一樣繁忙,要安排軍屯耕種,要佈置轄區內的防務,還要復建東勝衛、鎮虜衛,玉林衛等處,又要抽調兵馬剿滅轄區內的馬匪賊寇,可謂諸事繁多。

草原的馬賊一向多廣,組成人員也複雜,有漢人,有胡人,也有色目回回等人,他們窮兇極惡,不但劫掠內地,草原各部落同樣是他們打劫的對象。

現大股的韃虜雖然被消滅了,但小股的馬賊還是殘餘下來,草原地廣人稀,可藏身之所衆多,不消滅了,就會對漠南的經營造成威脅。

不過近期王鬥作出安排,以中軍騎兵營、尖哨營、忠義營、新附營,內中還有大量的獵騎兵與驃騎兵,專門剿滅草原匪患,他們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的掃蕩。

草原再寬闊,馬賊再衆多,也耐不住他們的鐵蹄所向,現草原馬賊已經有絕種的趨勢,除了套內蒙古人與馬賊,可能會在冬日黃河結冰踏入冶內,現基本安寧。

不過到了那時,王斗的鐵騎,一樣會踏過黃河,並聯合寧夏與延綏等鎮,攻入鄂爾多斯高原,將漠南的胡人與馬賊勢力,徹底肅清。

所以鍾素素也清閒一些,可以更多的陪在王鬥身邊,黃河、大黑河,小黑河處處,軍民皆可看到大將軍與鍾將軍並轡而行的身影,有時還可聽到二人發出的陣陣笑聲。

此時她端了一盤熱水,上面架了熱毛巾,笑着走到王鬥身邊,殷勤的道:“大將軍辛苦了,快洗手擦臉吧。”

王鬥洗了手,又接過熱毛巾,微笑道:“多謝鍾將軍了。”

鍾素素歡喜的笑着,雙眼變成了月牙形,更露出潔白的牙齒,不過見面前人等目光各異,她隨後又變成若無其事的樣子,淡淡道:“都傻站着幹什麼,還不洗手吃飯?”

立時衆人東張西望,各洗手洗臉,準備吃飯不表,事實證明,與鍾將軍計較是不明智的。

李邦華也洗了手,擦了臉,更坐到河邊一處岩石上,不顧形象的脫去自己鞋襪,將雙腳伸到清涼的河水中,滿足的呼了口氣,吟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張貴笑道:“李教授不愧爲讀書人,洗個腳都要吟詩。”

衆人一陣大笑,圍着王鬥團團坐着,帶着勞作後的疲累,滿足的吃喝起來。而這樣與大將軍並坐,沒有尊卑等級的分別,也讓衆人覺得輕鬆愉快,彼此間的感情更近一層。

其實靖邊軍各官將原本多是粗人,就算位高權重了,這禮儀舉止也沒有多少進步。他們拿着大餅,個個就着肉湯,吃得稀里嘩啦的,一邊還七嘴八舌的交談,興奮的談着今天的耕種,種種話題等。

鍾素素坐在王鬥左邊,張貴則在右邊,對漠南的前景,都抱以極大的樂觀。張貴大口啃着麪餅,更含糊不清道:“大將軍,下官可以肯定,到了明年,大將軍要求的金秋麥浪,定可實現……”

他說道:“今年初,設立的多是軍屯,不過到了年中,將會有更多的民屯。商屯設立。暫來不及種麥之地,可種上綠豆、苜蓿、甜菜、油菜,增廣地力……明年開了春,這些種豆之地,皆可種上麥子,成爲好田……”

鍾素素也高興的道:“待天氣更暖,我軍民開荒造田更爲容易,無數軍民努力下,到了明年,可開墾荒土多少?”

王鬥說道:“是啊。只需給我們時間。漠南之地,成爲塞外米糧川,非是癡人說夢。”

他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一邊啃着大餅。一邊眺望曠野四周。這塊土默特到河套的平原。面積幾萬平方公里,向來土壤肥沃,又灌溉系統發達。素爲膏腴殖壤的肥美之地。

這塊土地,可以種植小麥、莜麥、水稻、胡麻、油菜、小香米、香瓜、甜菜、黃豆、綠豆等農作物。日後種子適應了,還可種植玉米與馬鈴薯。

這裡日照豐富,還適合栽植杏、李、葡萄、蘋果等瓜果。王鬥恍惚看到了來年五彩繽紛的田野:開藍花的是胡麻,開黃花的是油菜,開白花的是莜麥……

這片地方,還礦產豐富,在後世的包頭,此時都護府漠南西鎮的鎮治九原城,有全世界最大的稀土礦牀,此時稀土用不上,不過此地仍是全世界最大的鐵礦所在地,同時還有龐大的煤礦等礦產。

餘者油頁岩、錳、金、銅等礦種更是雲集,可謂漠南的寶地。在這裡,王鬥決定再次開設火炮鑄造廠、還有火銃打造廠,大量的煤礦、鐵礦開採出來,就近就可以使用。

這邊還臨近黃河,架立水力鑽牀等更有優勢,煤鐵多了,民衆也可以用上廉價的鐵料鐵器,讓鐵料製品,成爲都護府的拳頭產業。甚至未來一天,暢銷全國,暢銷海外。

這是一個多少龐大的市場?在後世清時,一年的洋鐵、洋針進口值銀,就在二百八十餘萬兩到三百萬兩之間,普通一州縣,所用洋鐵就要幾十萬斤,甚至廣東省城、佛山等地,一年需要的洋鐵,更在千萬斤。

大明需鐵量一樣龐大,所以大量的鐵料打製出來,不愁沒銷路。

王鬥現雖有永寧炮廠與宣府鎮城炮廠,不過他需要更多火炮,還有火銃,也需要更多。

還有,漠南草場衆多,俘虜的大量蒙古人,可以爲自己蓄養戰馬,順義王俄木布,已經成爲專門的馬官。王鬥希望到明年,自己麾下將士,便是乙等軍,也人人擁有馬匹,內中還大部分是戰馬。

蒙古人在養馬上還是有一手的,雖然他們那種養馬方式,需要的草場非常廣,在膘肥上面,也不如中原的馬場。不過不要緊,需要使用的前一階段,用糧食豆料突擊將養一陣便好,平日也可節省更多的糧食。

他們農耕不行,可以讓他們發展紡織、皮革、乳制等業,此時草原的羊種羊毛雖然不能毛紡織呢,但制氈制毯,卻是他們千年副業,皮革毛毯,很有前景。

王鬥還計劃大修道路,設立驛站,以幾條主要官道,將漠南三鎮相連起來不說,歸化城到宣府鎮城的道路,到大同鎮城的道路,到山西鎮寧武關的道路,到寧夏鎮城的道路,都要連通,加深與內地聯繫,而不是漠南孤立。

而且,自己還在規劃興修水利,設立師範中學,大學,又廣招人才,特別是培養民政方面的人才,又更多投入培養醫士的力量,爲可能到來的瘟疫,作好充分的準備。

看着四方廣闊的原野,火熱的人羣,王鬥心潮澎湃,他默默的想:“只需給我時間,到明年,我便擁有解決一切問題的資本!”

……

李邦華細嚼慢嚥,他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傾聽衆人說話。

未到塞外,不知塞外之利,未近王鬥,不知王鬥之強,這不單只是單純的軍事,而是方方面面,便如王鬥說的綜合國力,特別來日漠南開發起來……

這時他聽王鬥與張貴說話:“漠南移民一百萬人口,應該沒有問題。”

“沒有問題,雖然文冊上言山西戶數十萬,口數百萬,其實有口在千萬左右,陝西也一樣。當然,要達到這個數目戶值,不是一時半會的事,需要時間……”

李邦華還想聽得更仔細的時候,這時鐘素素轉過身子,對李邦華道:“李公,那日聽了您的講課,受益頗多,不過有一疑問……”

她道:“您言聖與王之道,歷來治國,是內聖外王爲好,還是內王外聖爲佳?”

衆人目光投注,連王鬥都看過來,李邦華看着鍾素素,他對她印象很好。

而且以他的經歷閱歷,早很快看出鍾素素的真實身,他並不點破,此時慢慢啃着自己大餅,微笑道:“聖人講的是內聖外王,意謂內有聖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內聖是基礎,外王則是目的。”

鍾素素沉吟道:“好象歷朝,事實並非如此吧,唐太宗說:‘遠夷來服,應由德義所加。往前功業,何因益大?’宋朝皇帝也說:修習德義,遠夷纔會來服。好象他們講的是外聖,而非外王。”

李邦華搖頭:“此一時彼一時罷了,國力強時,便言外王。歷朝歷代,一真到國朝,國初強盛時,哪個不是常年征討,四處征戰,外聖何在?便是弱宋,一樣想北復燕雲。到力有不逮時,夷狄強盛,中原衰落,便言外聖,使其罷兵休好,使我贏得休養生息時機。遼、金何等兇悍,修習德義後,一樣不想妄動兵戈,中原也免了多次兵火,避免百姓塗炭。待中原恢復過來,亦可再次北伐,恢復國土。”

鍾素素恍然大悟:“哦,我方強時,就講外王,打不過別人,就講外聖。待我方再強,又恢復外王?聖人之學,還真是靈活多變。”

衆人都笑起來,李邦華輕咳幾聲,鍾素素的話太露骨了。

不過他覺得,鍾將軍還是勤奮好學的,不懂就問,這點很好,他說道:“慶民安樂,四海無事,自是國力鼎盛,民富兵強。遠夷見之豈不畏服,不畏懼我中國攻打?自然爭來朝貢了。”

他說道:“若盜賊橫行,老弱孤寡無所養,國力貧乏,軍力孱弱,自然引來夷狄窺探,故此,內聖爲基……”

他微笑的看向王鬥:“便若此時侯爺,治內政通人和,因此兵強馬壯,外聖或外王皆自由隨心……若眼下的朝廷中樞,處處內政焦頭爛額,又何來外王底氣?”

衆人不約而同哦了一聲,李公講起課來,還是清楚明白的,還有他的比喻……王鬥點點頭,這段時間李邦華也給各人講講儒學,讓衆人感覺自己修養有所提高,儒學在修身養性方面是強項。

而在治國方面,也頗有精華亮點,便若內聖外王,蘊涵了靈活多變的外交策略,該強硬的時候強硬,該示弱的時候示弱,很好的保存了文明的火種。

自己要做的,便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一個有彈性的體系。

王鬥喝完碗中的肉湯,正要站起來,這時幾騎從歸化城方向急急奔來,衆人都是看去,王鬥眉頭一皺,心想:“什麼事?”

……

數日後,鷹揚將軍、都護府漠南西鎮總兵官、參謀部部長溫方亮帶了一些護衛急急奔入歸化城。從去年開始,一直到這幾個月來,他一直在九原城,河套等地忙碌,幾個月下來,英俊的臉容都粗黑不少。

接到大將軍的傳檄,他匆匆忙忙起身,好在九原城離歸化城不遠,不過三百里路,還都是一馬平川的曠野,道路好走,因此很快就趕到了歸化城。

……

老白牛:十二點後還有一章,也有七、八千字吧,不過書友們還是明日觀看好了,因爲感覺有些情節沒寫完,可能會繼續寫下去。

第108章 小堡第814章 衝陣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254章 肉搏第381章 決戰(下)第797章 前鋒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中)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692章 到西安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641章 自盡第454章 奪炮第688章 先取湖廣,再奪陝西!第485章 遇敵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310章 隱患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710章 胡寨主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590章 希望(下)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197章 什麼叫羞恥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732章 血溝第328章 盛京謀議(上)第683章 老胡第97章 捉生第725章 洪流第416章 爭論第558章 反響第534章 杖斃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610章 直搗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24章 建堡第209章 分兵第693章 姑念什麼?第755章 堅定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117章 新編制第549章 處置第390章 伏擊第745章 羅剎第553章 血河(上)第634章 到了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第93章 威振宇內的背後故事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744章 發展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421章 陳九皋第656章 費用第774章 越急第746章 庫存第803章 到齊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514章 破陣第734章 掩護第524章 心中的文明第529章 讓他們自己玩去吧第310章 隱患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690章 大開發序幕第790章 監國第503章 憑爾幾路來第348章 軍臨中州(上)第290章 進京第428章 中暑第596章 魅力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121章 轉移第807章 驚遇第762章 無知第539章 離去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699章 霍爾火箭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105章 射殺第810章 王者之師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736章 煉獄第35章 人爲財死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556章 末日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48章 納捐第487章 血肉第798章 奪下第657章 宣統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351章 進開封
第108章 小堡第814章 衝陣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254章 肉搏第381章 決戰(下)第797章 前鋒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中)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692章 到西安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641章 自盡第454章 奪炮第688章 先取湖廣,再奪陝西!第485章 遇敵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310章 隱患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710章 胡寨主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590章 希望(下)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197章 什麼叫羞恥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732章 血溝第328章 盛京謀議(上)第683章 老胡第97章 捉生第725章 洪流第416章 爭論第558章 反響第534章 杖斃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610章 直搗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24章 建堡第209章 分兵第693章 姑念什麼?第755章 堅定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117章 新編制第549章 處置第390章 伏擊第745章 羅剎第553章 血河(上)第634章 到了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第93章 威振宇內的背後故事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744章 發展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421章 陳九皋第656章 費用第774章 越急第746章 庫存第803章 到齊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514章 破陣第734章 掩護第524章 心中的文明第529章 讓他們自己玩去吧第310章 隱患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690章 大開發序幕第790章 監國第503章 憑爾幾路來第348章 軍臨中州(上)第290章 進京第428章 中暑第596章 魅力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121章 轉移第807章 驚遇第762章 無知第539章 離去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699章 霍爾火箭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105章 射殺第810章 王者之師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736章 煉獄第35章 人爲財死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556章 末日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48章 納捐第487章 血肉第798章 奪下第657章 宣統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351章 進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