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費用、軍火

崇禎十四年,四月二十日一,宣府鎮,永寧城。

一大早,城巽隅承恩坊,一家幽靜的宅院內,鍾榮就在自己書房靜靜思索什麼。

忠勇伯,徵虜將軍回來幾日了,幕府諸員知道大將軍剛剛出徵歸來,都不敢打攪其與家人團聚。不過現在過去三天,應該可以前去稟報司內事務了。

比起崇禎七年那個憔悴又疲倦的小吏,現在的鐘榮,神采奕奕,往日的鬱節,盡掃而空,不過他仍然非常低調,待人謙遜,舉止沉穩,平日身着,也多爲一襲青衫。

對大將軍的知遇之恩,鍾榮是感激涕零的,幕府諸司中,也數他最爲勤勉,每日早出晚歸的,不使財政司出現任何漏洞。

又仔細覈對手中獻冊,將一個個數據勞記心上,鍾榮舒了口氣,起身到後院踱步,舒展一下身體。

這個院落,是幕府專門拔給他的,舜鄉軍中各司大員,把總及以上的官將,都有幕府專門分給居院。象鍾榮這樣的大員,平時還有豐厚的月糧及獎金——現在改發糧票了。

司中書吏,每月也有俸祿,但以往各人的灰色收入卻沒有了,往常各小吏灰色收入主要是田稅的羨餘與加派等,往往是正稅的十幾倍,但現在東路各堡,除了徵收正稅,餘者一概沒有。

這不免斷了許多人的財路,光靠月糧俸祿,各小吏一個月都吃不上幾回肉。不過王鬥考慮到這點,每到年底,視各人工作勤勉程度,發給不等的獎金。獎金豐厚的,甚至有一年俸祿的數倍,這大大激發了各人的工作積極性。

加上東路百姓受教育程度上升,鎮撫司盯得嚴,他們的獎金之一,便是揪出各司過錯,整日指手劃腳,挑眉頭瞪眼的。讓各司怒火上升,不過各司獨立,他們權限獨立,不鳥你又能怎麼樣?

種種制衡。所以吏滑如油的現象,在東路較少出現,雖不可避免有齷齪之事,然比起大明別處,卻是好上太多了。清明與否。其實是比較出來的,外面水深火熱,境內卻吃飽穿暖,別人就會認爲你處是天堂。對你細錯之處視而不見。

鍾榮的獎金也是按第一檔算的,所以家內才養得起侍女僕婦。不時還可以救濟一下窮親戚。

到了花園,清晨的新鮮空氣迎面而來。鍾榮精神一振,園中僕婦侍女正在忙碌,其實她們都是鍾家及妻子家的遠房親戚,鍾榮成爲財政司大使後,往日八杆子打不到一處的親戚們都冒出來了。

夫妻二人礙不過情面,只好選幾個忠厚之人留在府中使用。廚娘,雜僕,還有兩個侍女,都是遠遠遠遠遠遠房侄女嬸嬸什麼的。

散了一會步,妻子楊氏來喚吃飯,到了廳上,侍女己將飯菜擺好,四菜一湯,有肉有蛋,都是舜鄉堡牌的,還有白細饅頭,熱騰騰冒着熱氣。

對現在的生活,妻子是滿意的,看老妻高興,鍾榮也心下欣慰。二人相濡以沫,感情極深,當年自己一小吏,窮困潦倒,妻子不離不棄,鍾榮心中是感激的。

不過二人也不是沒有矛盾,鍾榮有一子一女,大女兒早己出嫁,夫家也是書吏,此時在懷來境內一屯堡任事。女兒精明,則在舜鄉堡那邊辦了個養雞場,後又開了牛場,收入不少,女高男低,這矛盾就出來了。

女兒一直在孃親這邊唸叨,讓父親行個方便,將自己丈夫調入財政司任職,不說身份,光說這獎金,就高了一截。

鍾榮也知道,以自己的身份地位,跟民政司與鎮撫司打聲招呼,各方都會賣一個面子。雖說舉賢不避親,然而女婿平庸,並無多少出衆之處,哪可隨便調入重地,讓人非議?

他對妻子講:“爲夫能任財政司大使,是因爲大將軍念着舊情,並不說爲夫多少出衆。再說了,將軍對我恩重如山,豈可以權謀私,讓大將軍失望?”

妻子也明白這是正理,主從情分是最重要的,沒有情分,以後就是公事公辦,禍福難料。相公任大使,不知多少人眼紅,盯着這個位子,只等自家男人出錯呢。

話雖如此,見女兒不悅,整日言父親死板,心中沒有女兒,不免有了心結。

又談起兒子,楊氏心下煩惱,兒子鐘鼎今年十七歲,學識優異,是延慶冠山書院的廩膳生,一向是楊氏心中驕傲,然後這小子最近不知怎麼了,整日言考功名沒用,要棄筆從戎,進講武堂深造。

講武堂楊氏也知道,是大將軍專門教人怎麼打仗的地方,兒子好好的讀書,去學打仗做甚?讀好書,不說將來考舉人,中進士,接他爹的班也好啊,真想不通這孩子怎麼想的。

聽老妻又唸叨此事,鍾榮放下筷子道:“進講武堂也好,眼下大明光讀書是不行的,何況東路軍功爲尊,別人想進,還進不了呢。”

東路各將,幕府司各大員,還有優惠之處,就是子嗣可進入講武堂學習,那是培養軍官的地方,多少人擠滿腦袋,要將自己兒子送入。

楊氏嘆氣:“兒孫自有兒孫福,我是管不了他們了,兒大不由娘……唉,老爺你怎麼不吃了?”

鍾榮記掛着要向大將軍稟報司內事務,無心吃飯,草草吃了個饅頭就走了,到了前院,車伕福伯過來道:“鍾大使,可要備車?”

鍾榮道:“哦,福伯,不用。”

又有田護衛過來,施禮道:“鍾大使早。”

鍾榮道:“早,田護衛,今日你值守?”

田護衛道:“是。”

言語頗少,帶着軍人的幹練。

鍾府家有一車伕。二護衛,都是幕府下派的,由幕府發給俸祿。兩個護衛,也盡是護衛營所出。各司大使,都有二人。平日趙護衛、田護衛輪流值守,今日顯然輪到田護衛當班。

鍾榮還知道一件事,各員身旁的車伕與護衛,盡是情報司成員,此事心知肚明便好,沒人不知趣挑破開來。

鍾榮帶着田護衛,在街上行走。現在的永寧城乾淨而美麗,由於王斗居於城內,富戶商賈紛紛涌入,使城池更顯繁華。水漲船高,現城內地價上漲不少。

不久,到了大將軍府前,寬闊的青石大廣場,銅鐵大門左右蹲着高大石獅。臺階鐵盔鐵甲的將軍府護衛,無不顯示這裡的威嚴。

雖然將軍府護衛早知道鍾榮此人,不過大門值事甲長,還是仔細驗看鐘榮腰牌。才讓其進入,田護衛則留在外面。不得進府。

進了將軍府,裡面幾進幾齣。前面數進,是幕府各人辦公之地,鍾榮剛入府不久,就見民政司大使張貴及後勤司大使齊天良大笑着走進來,看見鍾榮,二人都打了招呼。

張貴還是非常爽朗,一副猛張飛的樣子,不過鍾榮知道此人粗中有細,不可以外表視之。

還有齊天良,這個乾瘦的男人,往日靖邊墩的墩軍,也養出氣度來了。

三人寒暄幾句,張貴摸着自己戟張鐵須道:“老鍾,老齊,你們說,今日大將軍,會接見我們嗎?”

鍾榮搖頭,齊天良謹慎地道:“大將軍對政務最是關心,雖不捨家人團聚安樂,應該這兩日會接見我們。”

話說到這裡,就見一鐵甲護衛過來,看了三人一眼,說道:“三位大使,大將軍有請。”

三人齊齊一肅,連忙跟去了。

……

大堂上,鍾榮,張貴,齊天良三人拜見了王鬥,王鬥坐在黃花梨官帽椅上,他身後是巨大的畫壁,堂的東西,還布有數面巨大屏風,堂內氣勢威嚴。

王鬥下首,坐着幕府吏目廳文案主事馮大昌,還是風度翩翩樣子,撫須含笑看着各人。

三人跪拜,現在王鬥身爲忠勇伯,名滿天下,三人都有喘不過氣來之感,只覺大將軍比以前更深沉威嚴了。

看三人誠惶誠恐的樣子,王鬥不由笑道:“都是自家兄弟,何必拘束呢,起來吧。”

三人鬆了口氣,謝了座,一個粗壯的侍女上來獻了茶,王鬥略略寒暄,直接進入主題:“老張,你將民政司的事務說說。”

張貴知道大將軍風格就是乾脆利落,最惱夾雜不清,連聲應道:“是是。”

他己做足了準備,拿出手上一份文冊,說道:“我民政司主管全路農牧、商貿,廠礦諸務,截止崇禎十四年三月止,連滿套兒,全路共有口五十三萬四千五百六十人,其中保安州十五萬四千餘人,原有東路軍戶民戶五萬餘人。崇禎十二年,大將軍帶回災民二十三萬六千餘口,連同這些年流入災民,共增加口數三十萬。這些災民多半年輕,很多爲壯男壯婦。”

王鬥微微點頭,聽張貴口沫橫飛,又談到了屯地的徵糧,主要大頭還是在保安州。

現全州上下約有軍田四十多萬畝,依稅制,每年可徵糧六、七萬石左右,不過由於州內大量食用肉蛋,油水多,米麪的食用量下降不少,現徵糧加收購餘糧,民政司每年可從保安州獲得十五萬石糧食左右。

至於保安衛城,懷來衛,延慶,永寧等新設屯堡的一百多萬畝營田地,崇禎十二年,十三年兩年中,只能說自給自足,還稍有虧損一些。不過營田地,可以集中力量,推廣各種農書技術,所以估算今年開始,應該略有贏餘。

按民政司的估計,一百多萬畝營田地,贏餘約在十萬石左右。

王鬥鬆了口氣,當時安置這些災民,費了自己九牛二虎之力,現在他們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一個大包袱算甩了,更不說還有贏餘。

張貴繼續道:“滿套兒之地,還安排了人口約七萬。崇禎十二,十三年以來流入的災民,多安置在這個地方。當中的屯堡,暫時還不能自給自足。需民政司補貼。”

王鬥點頭,比起崇禎十二年,十三年,現在自己負擔輕了不少。

還有,崇禎十二年王鬥血洗東路後,清理了治內所有軍官們的田畝,讓他們與新軍戶一樣按畝交糧,不過這些人可徵收的糧米實在太少。

以懷來爲例。只有屯田地一百四十傾,納糧一千六百三十五石,折成銀子,三餉在內。不過一千多兩銀子。就算加上軍官田地,其實也沒有多少。

王鬥只是一個姿態,東路所有軍官們,都要納糧交稅罷了。

張貴接下來談商貿,廠礦諸務。頗有眉飛色舞之意:“現東路商貿大興,依商科的《商稅則例》,內需徵稅商貨二百三十五種,一年買價不及四十兩免稅。崇禎十二年,徵商稅一萬五千餘石。崇禎十三年,徵商稅三萬四千餘石。預計今年可徵商稅超過五萬石。”

旁邊的齊天良,鍾榮等動容,王鬥也是心中一動,在大明,商稅徵收可不易。

以萬曆年的礦使爲例,從萬曆二十年到三十三年,各稅監礦使共向國庫上繳白銀不到三百萬兩,這還是全國範圍,算算一年纔多少。

而且東路徵的是糧票,可比白銀值錢多了。

商稅最高只一成,經營小的還免稅,以整個商業總額看……看來東路商業己經發展起來了。

不過相比屯田地,卻又小巫見大巫,看來自己還是屯田爲主,商業爲鋪。

王鬥起身踱步,東路騾馬較多,花費頗大,不過依目前收入,自己還是可以養兵兩到三萬人。

特別張貴在崇禎十二年,無意中搞出來的糧票,更效果極佳。

其實糧票是一種信譽票據,本身沒有價值,當有了信譽,它就是一種便利貨幣。崇禎十二年時,軍戶百姓還對糧票半信半疑,過段時間就到糧店兌換。後見糧票始終堅挺,每兌必付,支付面額十足十,軍戶百姓的心,就堅定下來。

經崇禎十三年銀、票各半的時份後,現在東路軍民百姓,己經普遍使用糧票,使用銅錢銀子的人,越來越少。也很少有人拿糧票去糧店兌換米糧。外來商人前來東路,也不得不使用糧票,並很快接受,畢竟糧票的便捷是放在那的。

現在東路之外,還多有使用糧票者,大大擴大了影響力。

而且現在民政司發行糧票,是糧本位貨幣制,預計東路多少收入,庫存多少糧米,才發行多少糧票,不受物價影響,使得糧票價值越來越高,怪不得東路百姓叫它銀票或鈔票呢。

有了糧票,金銀就可以儲存起來,未來作爲本金,或緊急動用皆可。

看着張貴期盼的神情,王鬥哈哈笑道:“老張不錯,這民政司搞得有聲有色,特別這糧票,更是神來之筆。”

被王鬥誇獎,張貴裂開嘴直笑,只覺自己所有辛苦,都值得了。

……

接下來鍾榮稟報司內事務,他管財政司,全路的糧庫,銀庫倉儲,錢糧收支預算,軍民花費都歸他管。

依鍾榮彙報,算上剿流賊拉來的糧米,現在各糧庫計有糧米十五萬四千石左右,夏糧徵收後,全路預計有二十五萬石糧米入庫。

銀子庫存倒不少,金礦所得,從清兵那奪來的五十萬兩銀子,以前販賣馬匹所得的二十萬兩銀子,血洗東路所得,此次又有三十萬兩銀子收入,雖這些年安置屯民,書吏工匠俸錢,打造兵器,分賞將士用了不少,庫存還有七十萬兩銀子。

不過花費同樣大,靖邊軍甲等軍,乙等軍,計有一萬三千人,現馬騾共有一萬三千匹,其中戰馬六千餘,所有花費皆要幕府支出。以大明的食量來算,人日食一升,馬食三、四升,一月需要糧草超過萬石,而且軍隊還吃得更多,一年需要糧草十幾萬石。

以現在的財力,養一萬餘人,較爲輕鬆,養兩萬人還好,養三萬人,那就財政緊張了。

王鬥又起來踱步,當家確實難。東路真正讓自己舒心的,只有保安州一地,餘者各處,想如保安州一樣。還需要時間啊。好在屯民要靠自己養活的包袱基本甩了,略爲輕鬆些。

鍾榮道:“大將軍,夏稅快要起徵,按朝廷給保安州軍屯的稅計,每畝徵銀七釐、一分五釐、二分不等,四十萬畝軍田,折銀需六、七萬兩。馬兵備那邊言,東路原來軍戶。都入了大將軍屯堡,然他們田稅還在,這方面,也要大將軍出一點。”

王鬥點頭。萬曆年間起,大明實行計畝徵銀,一般上田每畝徵銀一分,隨後七釐,二釐五毫。一釐一毫不等,三餉加派後,上田每畝約爲田賦二分二釐,保安州大部分田地算爲中田。下田,按此收稅。

至於東路原來的軍戶們。在王鬥血洗東路,又大興屯堡後。幾乎都逃入新屯堡內。馬國璽沒辦法,只好與王鬥商議,那些舊地設爲新的屯堡,他們的田稅,也要王鬥想想辦法。

王鬥說道:“到時稅糧起徵,財政司便解五萬兩銀子到馬兵備那去,多的就沒有了。”

王鬥這樣己經很不錯了,以前的保安州,加上三餉什麼的,稅銀不到兩千兩,便是整個東路,正稅加三餉,稅銀不到一萬兩,給五萬兩很夠意思了,給多了反而不好。

官員就是這樣,見你交足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想你多交,說不定稅慢慢給你加上去。五萬兩,這成績,在全國都拿得出手,各方該滿意了。不滿意也得滿意,自己也不可能多給,免得各方來打秋風。

鍾榮最後道:“各城的守軍,也是一筆花費。”

崇禎十二年,王鬥血洗東路後,不但覈對各軍官的田地,還裁撤四城守備——延慶州守備李金盛,懷來守備黃昌義,保安衛城守備徐祖成,永寧城守備王以德麾下兵馬,去除老弱空餉,最後結果,四人各留下不到四百人。

他們的糧餉,除了家丁與騎兵外,士兵差不多每月餉銀一兩。

裁撤老弱後,王鬥倒沒虧待他們,每月都有足額糧餉放下,各人早不敢生抗拒之心,加之王鬥當時是東路參將,整頓他們名正言順,每年每月有糧,倒也心滿意足,悠閒過日。

對這些人,王鬥心下也有安排,說道:“他們的糧餉,該給多少就給多少。”

對鍾榮,王鬥還是滿意的,踏實,勤勉,本份,王鬥對之始終充滿信任,他柔聲道:“鍾先生辛苦了,請坐吧。”

鍾榮道:“這是學生本份。”

對王鬥深施一禮,坐下了。

王鬥現在比較關心後勤司的軍工,他看向齊天良:“老齊,鳥銃與火炮造得怎樣了?”

後勤司大使齊天良忙站起來,說道:“大將軍,火銃廠大量使用水力鑽牀,廢品率減低,成品提高,從崇禎十二年到現在,己經有庫存鳥銃六萬杆,自生手銃一萬五千把。而且成本降低不少,原本一杆鳥銃成本要三兩多,現在只要二兩就可。”

見王鬥露出滿意的神情,齊天良繼續道:“至於火炮,將軍說了鐵模法後,從崇禎十三年九月起,每月都造出五門紅夷大炮,現己鑄成火炮四十門,打五斤與三斤的炮子各一半。”

王鬥哦了一聲,如此說來,自己有紅夷大炮六十三門了,其中六磅炮二十六門,三磅炮三十七門。

這些火炮,因爲***改進,六磅炮可打二里多,三磅炮,可打近二里。加上自己放在淶水的,射程一里的三十五門大將軍佛郎機炮,算算自己有近百門火炮了。

放在幾年前,這成果是自己意想不到的。

不過,王鬥望向遼東方向,似乎停留在了錦州那邊,他目光深沉,記得歷史上松山大戰後,清軍火炮超過百門,入關後超過兩百門,很多還是重炮,此時有多少,是什麼炮?

崇禎十一年那場戰,清軍在自己手中吃盡苦頭,此時的清人,處於上升階段,善於學習新生事務,並非人們印象中的冷兵器部隊。只可惜派往遼東的夜不收們還沒有回來,自己無法得知詳細情報。

未來的遼東之戰,顯然是一場惡戰,若對方擁有大炮火銃……

他彷彿看到鉅鹿之戰時,那曾經呼嘯而來的炮火。

王鬥看着齊天良:“老齊,火炮沒法鑄更多嗎?”

齊天良面有難色:“大將軍,工料什麼倒不缺,就是這炮匠少,若要加快,怕精工方面……”

王鬥道:“罷了。”

他皺了皺眉,一路之力,還是無法與一國之力相比啊。

齊天良看王斗的神情,有些不可理解:“大將軍,我們的鳥銃火炮己經很多了,看看大明朝,有哪家總兵有我們火器火炮多的?近百門火炮啊,說出去都把人嚇死,嘖嘖……”

王鬥一愣,看着這個曾經的火路墩兄弟,拍拍他的肩膀:“老齊,你說得對,打仗,不是我們一家的事,是我着急了。”

他微笑道:“你做得很好,辛苦了。”

齊天良被王鬥這樣誇獎,不由裂開嘴直笑,縮頭縮腦,似乎又成了往日那個油滑奸詐的老墩軍。

看着齊天良,王鬥心中溫暖,不由又憶起了往日在靖邊墩的情形,只可惜韓仲、楊通不在了。

除了鳥銃火炮,軍工廠還造了不少的萬人敵,由於*他媽的改進,原來人頭大小的“大明朝手榴彈”,己經大大縮小,可以投擲很遠,未來若有攻堅戰,壕溝戰什麼的,都可派上犀利用場。

此外千里鏡也造了上百架,這些都是軍中利器,王鬥心中豪情涌起,他來到窗前眺望外面景色,不管未來戰事怎麼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我王鬥,領着我的舜鄉軍,從來不懼怕任人,也不會畏懼任何挑戰!

第29章 分解第176章 廢物第735章 紅眼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352章 留我,需出大價錢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568章 完善第99章 不屈第588章 紫荊關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上)第625章 頭破血流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580章 負恩第264章 突圍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75章 新編第734章 掩護第147章 空缺第626章 信念第763章 惡之花第618章 方向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777章 刑具第341章 如潮而來(下)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521章 落幕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824章 完了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53章 畜場械鬥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446章 血路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742章 過溝第777章 刑具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277章 所謂的騷擾只是一個笑話第773章 真男人第745章 羅剎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490章 序幕第521章 落幕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7章 白甲第826章 吾鄉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634章 到了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564章 天下無處不漢風第754章 安慰第767章 傾國第825章 盡滅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788章 全民第573章 鎮城上任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825章 盡滅第50章 銀秤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第534章 杖斃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507章 排隊槍斃(上)第624章 攻寨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29章 分解第23章 牛價第476章 魔盒打開(中)第579章 裹脅第698章 事故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786章 大略第56章 剿匪生財第571章 譁然第74章 雄心第515章 及時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428章 中暑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691章 君子津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48章 納捐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92章 定點排尿第229章 聖旨到第274章 其勢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25章 比賽第678章 交鋒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536章 永寧侯(上)第203章 搏戰第462章 神機箭
第29章 分解第176章 廢物第735章 紅眼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352章 留我,需出大價錢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568章 完善第99章 不屈第588章 紫荊關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上)第625章 頭破血流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580章 負恩第264章 突圍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75章 新編第734章 掩護第147章 空缺第626章 信念第763章 惡之花第618章 方向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777章 刑具第341章 如潮而來(下)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521章 落幕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824章 完了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53章 畜場械鬥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446章 血路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742章 過溝第777章 刑具第498章 隔河炮戰(中)第277章 所謂的騷擾只是一個笑話第773章 真男人第745章 羅剎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490章 序幕第521章 落幕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7章 白甲第826章 吾鄉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634章 到了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564章 天下無處不漢風第754章 安慰第767章 傾國第825章 盡滅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788章 全民第573章 鎮城上任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下)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825章 盡滅第50章 銀秤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第534章 杖斃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507章 排隊槍斃(上)第624章 攻寨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29章 分解第23章 牛價第476章 魔盒打開(中)第579章 裹脅第698章 事故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786章 大略第56章 剿匪生財第571章 譁然第74章 雄心第515章 及時第314章 凌駕之上第428章 中暑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691章 君子津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48章 納捐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92章 定點排尿第229章 聖旨到第274章 其勢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25章 比賽第678章 交鋒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536章 永寧侯(上)第203章 搏戰第462章 神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