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刑具

(感謝獅王爭霸、160617121110171等書友的打賞。又,書友們討論很熱烈啊,其實若我沒寫上一章,很多人對明末士大夫的印象只有水太涼吧?呵呵。關於生與死的問題,完本時我會仔細說說。)

三月十九日,大行皇帝遺體裝入棺木後,暫停於東華門外的施茶庵內,有幾僧誦經,老太監幾個,王承恩一棺,亦在其旁。百官莫敢往哭。惟襄城伯李國禎,與兵部郎成德、主事劉養貞,撫棺大慟。

當日,李自成大賞宮女,跟隨的權將軍,制將軍等每人三十個,牛金星、宋獻策等六政府文官,也每人賞了三五個。衆將還亂入人家,望京城高門大第,即入據之,內劉宗敏據田宏第,李過據周奎第。

二十日,劉宗敏等除張貼選官告示外,又嚴明殺戮之禁,如有淫掠民間者,立行凌遲。

流賊初入時,官員縉紳恐以冠裳賈禍,悉毀進賢冠,到二十日,見大順選官報名,個個笑口頓開。又因冠帽已毀,只得去梨園戲班中尋覓戲冠,每冠花費三四兩銀子。

流賊初入城,百姓人人驚恐疑懼,然見大順軍很快遍城張貼,告示明令:大軍秋毫無犯,敢有擄掠民財者,凌遲處死,一顆慌亂的心就安定了不少。

正好當日下午有四個順兵搶掠正陽門一家綢緞鋪,立時被活剮於市,手足還釘在前門的左柵欄上。百姓們一顆驚恐觀望的心就全部安定下來,人人讚頌大順真乃仁義之師,怪不得能得了天下。他們也放心大膽的開門營業,百姓上街,一片詳和。

對這日的李自成等人來說,他們還做了很多事情,如派人招降薊鎮的楊國柱,此時在山海關的總兵劉肇基、吳三桂等人。對他們都許以優厚待遇,如楊國柱是薊北侯,許以封公。東平伯劉肇基許以封侯。聽說吳三桂兵馬衆多,更許父子皆封侯的條件。

又派他們的老熟人,早先投降的定西伯唐通攜他的詔書,慰勞銀三萬兩,還找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親筆書寫勸降書信,然後前往薊鎮,山海關等地,然後東邊的事就了了。

在李自成等人的想法中,楊國柱、吳三桂等人再強也有限,畢竟順軍擊敗的明將太多了,個個號稱十萬、二十萬兵馬,也不過如此,所以他們根本就不以爲意,或許只有王鬥會讓他們印象深刻些。

招降的目的只是希望不戰而屈人之兵,畢竟能不動刀兵就不動刀兵,果然他們不識擡舉,定會象這剛陷的京師一樣,浩蕩大順兵馬逼過去,將他們個個碾爲齏粉。

不過李自成等相信在這天下大勢面前,楊國柱、吳三桂等人自會認清形勢,不會做那雞蛋碰石頭的蠢事。而且自己給的條件夠優越了,他們不會不識擡舉,所以東面的事情就這樣了。

似乎李自成等忘了一幫人,那就是關外的滿清軍隊,也許他腦子裡根本就沒這個概念。他身邊的謀士文臣也個個出身卑微,最高學歷只有舉人,一樣缺乏統攬全局的眼光,也沒有一個人注意到東北面那處所在。

所以就算曆史上李自成與吳三桂在一片石大戰時,仍未想到過這個問題,直到清軍出現的那一剎那,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世上還有這麼一幫人,有一種叫韃子的生物。

這種生物根基深厚,早早設立了國家,體制完備,還是真正的職業軍隊與武士,情況完全不同於他以往遇到的任何一個對手。所以懵裡懵懂下,一打就被打得潰敗。

然後千里逃竄,一直被死咬不放,爲了活命,拋棄陝西基業,拋棄更久經營的湖廣基業,又不惜將南明防線衝擊個七零八碎,就是翻不了身。幾千年歷史中,若論目光最短淺者,李自成等自認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當然,眼下他意氣風發,認爲京東事不過爾爾,他主要將目光放到西面的宣府鎮那方。

崇禎十四年正月的洛陽大戰,給李自成等人的印象太深刻的,所以對待王鬥這個人物,李自成等人會謹慎些。

他們商議後,決定還是先派出使者招降,王鬥現在是侯爵,給他國公的待遇,如果還不滿足,封王也可以商量!果然還不識擡舉,介時盡起大順兵馬,西攻宣府!

他宣府再堅固,有京師堅固?大順所下明朝城池,哪個又不堅固?他兵馬再強,畢竟人少,自己盡起大軍,他又如何抵抗?介時攻下宣府,正好順着宣府而下,席捲山西,陝西,然後四川、甘肅。

所以京師周邊的殘明勢力就此議定,然眼下幾個煩惱是李自成等人迫切需要解決的。

一是大索京師,始終不得太子、二王、皇后等人,他們認爲太子等人是逃出京城了,只是逃向何方有幾個可能。

一是東逃,逃向楊國柱、吳三桂等人所在,正好唐通前往招降,介時讓他們交出太子與二王便是。

二是西逃,逃向王鬥部所在,這事情有點麻煩,王鬥若降還好,若不降,到時只能動用刀兵了。

三是南逃,逃往江南,果真如此,這事情就麻煩多了,極有可能又出現一個南宋。畢竟順軍不習水戰,江南河網密佈也讓他們頭疼,當年他們不是沒打過南方主意,結果被洶涌的長江水嚇回了河南。

這是一大煩惱。

又一煩惱便是金錢。

曾幾何時,當年的闖軍是不稀罕金銀的,他們最重視的是騾馬,便是所獲金錢,也多用於間細諸事。然今時不同往日,要建國稱帝了,自然需要大批銀錢花用。

打入京師了,將士也需要犒賞,而且大順兵馬太多了,光北上的就足足有五十萬人。

這些人都需要賞賜,需要的金銀數更是海量。

若要對宣府山西用兵,同樣需要的糧餉也是海量。

這一切,都需要銀子。

曾經,李自成北上京師,他是不擔心金錢的,除了他認爲京師爲大明帝都,國庫中自然有大量的銀錢外,他還聽到一個皇室秘聞。

不論古今中外,皇室秘聞都是草民津津樂道的對象,普通田間地頭的鄉民議論皇帝挑穀子用金扁擔,白麪饅頭吃一個扔一個。高級一些文人士子,官員軍將則議論另一個事。

比如他們竊竊私語,繪聲繪色的描繪宮中有鎮庫金,光積年不用者就有三千七百萬錠,一錠就有五百兩,上面皆鐫有永樂字樣,以此來非議這些年皇帝的加派。

果然金銀如此之多的話,一匹騾子載兩錠銀子一千兩,就意味着需要用一千八百五十萬匹騾馬才能載完。也就是說,不止整個大明,便是秦漢唐宋明所有馬匹相加,都不知能不能拉完這些金銀。

或許只有低智商與別有用心的人才會相信這種傳言,李自成等人半信半疑,但料想皇宮中所藏金銀較多是肯定的事,結果他們挖地三尺,毛也沒一根。

他們最後所獲統計,皇宮現存黃金十七萬兩,白銀十三萬兩,國庫現存白銀二十萬兩。

皇帝的身家比他李自成窮了多少倍。

這事情就難辦了。

……

二十一日,洶涌的報名人潮涌向承天門,這些原明朝的官員,現在個個赤膽忠心要爲大順效力。因爲很多人起得早,承天門未開,他們就乾脆坐在臺階上等待。

待門一開,他們就爭先恐後往內擠去,惟恐去遲一步,自己的名額就被別人頂了。看他們擠成一團,毫無秩序,守門的長班不由揮棍打逐,讓他們老實點。

然後在午門前的五鳳樓中他們報了名,就個個匍匐在午門外聽點。

他們亦服飾各異,有穿本等吉服的,也有青衣小帽的,然不論他們或是平日老成者,或是儇巧者,或是負文名才名者,或是嘵嘵利口者,或是昂昂負氣者,現在個個縮首低眉,植立有如木偶。

還有人削髮成僧的打扮,或是帕首作病,意圖博取同情,種種醜態,筆不盡繪。

那些順軍守門士卒指着他們哈哈大笑,各種言語侮謔,他們也不敢出聲。

一天下來,大順方面也不給他們吃的喝的,他們相互安慰,說道:“肚雖飢餓,心甚安樂。”

這天,內閣大臣陳演與成國公朱純臣打扮整齊,他們是來勸進的,不料卻連午門都進不入。

近午,王德化忽然從午門出來,他直接走到低眉匍匐的兵部尚書張縉彥面前,在旁人目瞪口呆的眼神中,猛然一記重重的耳光打在張縉彥臉上,打得他腦袋嗡嗡,眼前金星直冒。

然後王德化指着張縉彥咆哮罵他誤國。

旁邊的順軍士卒笑得打跌,因爲王德化已爲大順方面所用,張縉彥雖被毆打不敢出聲。他心中屈辱,只是想:“你王德化這麼忠義,爲何不學王承恩一樣殉國殉主?還不是一樣降了流賊?”

當然,他只敢心裡這樣想,面上仍然低眉縮首,一聲也不敢出。

二十二日,主事劉養貞於午門外叩頭,請誅誤國奸臣張縉彥、魏藻德、陳演,李自成道:“先朝時何不言?”將他斥之走。

而在當日,李自成忽得朱書,上寫:“成國公朱純臣提督內外諸軍事,夾輔東宮。”又有墨書一行:“百官俱赴東宮行在。”上面有皇帝的大印,卻是蓋在未崩之時,以朱書諭內閣,託成國公朱純臣輔太子。

原來當時內臣持硃諭至內閣,閣臣已散,就置在几上,文武羣臣,無人知者,現在爲李自成所得。

李自成看着這墨詔硃諭,想想太子一直不見,莫非?

他立命誅殺朱純臣,籍其家,同時又押解勳衛武職官員二百多人,全部斬於平則門外。

當日,在劉宗敏佔據的府邸當中,他圍着一圈東西打轉,眼前各名鐵梨花、呂公絛、紅繡鞋等等,都是讓人毛骨悚然的刑具,看得他非常滿意。

還有新制的夾桚,以鐵釘相連,夾木俱有棱,看上去很厲害的樣子,皆是入京新造。

劉宗敏摸了摸夾桚,他喃喃道:“不知新夾棍威力如何,還是要找人試試。”(。

第212章 追擊第662章 思想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399章 忠勇伯第553章 血河(下)第657章 宣統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753章 出關第32章 出兵第32章 出兵第639章 淚水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394章 行刑!第105章 射殺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808章 拉開第521章 落幕第203章 搏戰第750章 聯軍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768章 各方第646章 獎賞第337章 聖意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第786章 大略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150章 聯姻第50章 銀秤第267章 天授不取,反受其咎第553章 血河(中)第807章 驚遇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799章 擋兒嶺第698章 事故第82章 開礦費用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81章 我的理想第90章 女營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760章 馳檄第454章 奪炮第535章 落下第398章 你個奴才!第590章 希望(上)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318章 尊皇攘夷、驅狼吞虎第497章 威力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276章 求援第641章 自盡第19章 盤點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428章 中暑第521章 落幕第668章 緩衝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558章 反響第200章 清兵入寇上第447章 土袋第478章 雞蛋第76章 法與情第473章 龍顏大悅第198章 留守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679章 舌戰第676章 孫傳庭第444章 毒煙彈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70章 舊日上司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279章 強攻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259章 最後一戰第641章 自盡第23章 牛價第347章 桃源、出發(下)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787章 動員第754章 安慰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290章 進京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561章 分錢第536章 永寧侯(下)
第212章 追擊第662章 思想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399章 忠勇伯第553章 血河(下)第657章 宣統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753章 出關第32章 出兵第32章 出兵第639章 淚水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394章 行刑!第105章 射殺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808章 拉開第521章 落幕第203章 搏戰第750章 聯軍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768章 各方第646章 獎賞第337章 聖意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第786章 大略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150章 聯姻第50章 銀秤第267章 天授不取,反受其咎第553章 血河(中)第807章 驚遇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799章 擋兒嶺第698章 事故第82章 開礦費用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81章 我的理想第90章 女營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760章 馳檄第454章 奪炮第535章 落下第398章 你個奴才!第590章 希望(上)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318章 尊皇攘夷、驅狼吞虎第497章 威力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276章 求援第641章 自盡第19章 盤點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428章 中暑第521章 落幕第668章 緩衝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558章 反響第200章 清兵入寇上第447章 土袋第478章 雞蛋第76章 法與情第473章 龍顏大悅第198章 留守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679章 舌戰第676章 孫傳庭第444章 毒煙彈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70章 舊日上司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279章 強攻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259章 最後一戰第641章 自盡第23章 牛價第347章 桃源、出發(下)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787章 動員第754章 安慰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290章 進京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561章 分錢第536章 永寧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