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拉開

“啊,下賤的尼堪。”

如此污辱讓那些清軍哨騎氣得渾身發抖,除了靖邊軍,歷年他們縱橫大明所向無敵,所到之處可止小兒夜啼,無論軍民百姓皆在他們面前瑟瑟發抖,一向威風驕橫慣了。

眼前這些流賊大搖大擺不說,還將他們視之爲卑賤的蠻夷,劈面喝斥,如罵奴婢,這讓他們如何忍受?

或許這些人中有些人聽不懂漢語,但那些老營兵的神情動作一看便知,那種不屑,那種輕蔑,那種居高臨下,那種怒目橫眉,讓他們個個怒發如狂,哇哇直叫。

一個巴牙喇一聲大吼,猛的馬鞍上的步弓在手,還有箭囊中一根重箭抽出,他一下子拉開了弓,十二力的大稍弓被他拉得嘎嘎的響,他一身鐵甲隨之鏘鏘響動。

那巴牙喇就策在馬上將超過一百五十磅的十二力強弓拉開,他弓弦一鬆,箭矢凌厲的呼嘯聲中,那重箭一下射穿那哨總的咽喉,精鐵打製,鏃尖點鋼的巨大箭頭從他脖後穿出。

那老營哨總眼中帶着驚訝,帶着不可思議,被箭矢巨大的力道帶着從馬上摔落下來,他的馬匹受此驚動,一聲嘶鳴,後腿蹬地,一對前蹄高高揚了起來。

那哨總滾落塵土,透脖而過的鏃尖閃爍着銳利陰沉的光芒。

一滴鮮血,緩緩的從鏃尖滴下,兩尺長的樺木箭桿仍在他的咽喉顫動不止。

那些前營老營兵們一驚,未等他們反應,對面箭矢已經嗖嗖的過來,慘叫聲中,老營兵們紛紛中箭,而且中箭之後,他們都是渾身一麻,然後快速失血的無力感就涌上心頭。

清軍的箭矢大而沉重,開有血槽,殺傷力非常驚人。

而且十幾步的距離,他們射得非常準狠,凌厲的箭矢呼嘯聲中,前營老營兵們不是面門中箭,就是咽喉中箭,就算中在身體之處,他們個個都是無甲或輕甲,根本擋不住重箭的射擊。

一旦中箭,就是悶哼栽倒在地,就算不當場死去,也是因爲失血過多而失去戰鬥力。

當然,這些前營老營兵也是精銳,他們反應過來後,也立時抽出自己的角弓還擊,特別他們多使用小稍弓,弓窄面短,射速非常的驚人,通常這邊射了三四箭,對面才射了一箭。

小稍弓以射速聞名,嫺熟的射手甚至可以一秒射出二三箭,而清軍多使用大弓,便是騎射所用馬弓一樣稍身不短,馬上開弓不怎麼容易,但他們弓力強勁,便是馬弓通常都有七八力。

而且清軍那邊的哨騎甲冑精良,二十幾騎最普通的也是馬甲兵,個個身上至少二重甲,鐵甲、綿甲、鎖子甲等相疊,防護力驚人,所以老營兵們反應過來後,雖劈面的箭雨過去,卻殺傷力寥寥。

除非馬匹中箭,很多清騎身上插了三四根箭仍然安然無恙,老營兵這邊中了一箭就差不多了。

看自己武器對對方毫無威脅之力,他們中人甚至中了四五根箭都沒事,己方則人馬不斷倒下,這些老營兵終於慌亂起來。

因那哨總一開始被殺,這隊老營羣龍無首,他們大喊大叫,有人想走,有人則想下馬步戰,混亂成一團。

而這時清軍哨騎一聲喝令,將自己弓箭收回,個個抽出武器,向這邊策馬衝來。

那些老營兵更是混亂,內中一兵看對面一騎衝來,滿是傷疤的臉神情猙獰,他嘴巴張開吼叫着,露出滿口的黃牙,還流着涎水,讓人想起吃人的野獸。

他穿着厚實閃亮的鐵甲,背後有小旗,手上提着一杆長長沉重的矛,這矛頗爲奇特,槍刃極長,棱起有若圭形,靠刃套處似乎還有兩截什麼,銳利兇悍,觀之讓人心寒。

看那騎正對着衝來,老營兵大叫着,他一身精湛的射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他手上小稍弓弓弦連珠響着,一根根箭矢呼嘯撲那那衝來的古怪騎士,這短短時間,短短距離中,他至少射了六七箭。

就聽叮叮聲不絕,這老營兵射出的箭矢不斷反彈掉地,那巴牙喇一身極爲厚實精良的鐵甲,豈是這種馬弓箭矢可以輕易射穿的?很多箭矢根本就站不上去,勉強插上了,也是淺淺一層,無力的掛在上面。

那巴牙喇吼叫着,旋風般衝近,手中虎槍一挺,一股血霧冒起,直直就刺入了那老營兵的心口,一直到槍套處的鹿角爲止,嗤的一聲,虎槍槍刃透體而出。

馬勢相交,那老營兵也被刺落馬下,這同時那巴牙喇手腕靈巧的轉動,策馬過去的同時,已反手從那老營兵身上抽出虎槍。

他回望了一下,那老營兵滾在地上,胸口鮮血有如泉涌,他大大睜着眼,臉上尤帶着驚恐的神情。

二十幾騎清軍撲了上來,轉眼間血光四濺,慘叫四起,那些餘下的老營兵們被動的反擊着,越打越是心寒,這些所謂的大清國馬隊哪來的,怎麼如此的悍勇犀利?

肉搏戰血腥而殘酷,轉眼間,場中還餘的老營兵只剩十幾個,且個個都是心膽俱裂,與先前的囂張截然不同。

作爲老營,其實他們的生死搏殺一向很少,歷時所經的也多是低烈度戰爭,哪經過多少殘酷戰事?遇到真正精銳不免現形。特別對手盔甲還非常精良,己方的馬刀等兵器砍上去根本不能破防。

因爲跑慣了,特別又在京師逍遙一個月,他們的作戰決心也頗有不如。

再看這前後短短時間,己方五十多人傷亡只餘十幾人,對面竟沒有死一個人,僅幾人受了輕傷,還有幾人馬匹死傷。

這還怎麼打?他們相互而視,皆有驚恐萬分,魂不附體之感,哪來奇怪的兵,還是逃得遠遠的爲好。

他們發一聲喊,策馬就走,這時他們的輕甲、無甲裝備倒顯出優勢,特別他們人人馬術嫺熟不用說,很快個個跑得沒影,曠野上唯見一溜溜的煙塵,根本追之不及。

看他們這種逃跑速度,場中清騎個個心有餘悸,這種速度,就是各旗的蒙古人都跑不過他們。

怪不得南蠻一直剿滅不了流賊,跑得這麼快,怎麼追?

……

到十八日時,順軍各營彙集到清河一線更多,密密麻麻的營帳從西山蔓延到清河東側,龐大的人流也帶來了強大的後勤壓力,各營爭奪糧草,爭奪水源地,爭奪紮營地,一切都是亂糟糟的。

特別軍無戰心,很多營伍到達時,都是大包小包,他們不象打仗,倒象趕集。

紛爭不斷,狗屁事多,李自成只覺焦頭爛額,一切只用一團糟來形容。

心煩意亂中,他心中還浮起另一個恐慌憂慮,似乎有一個巨大危險的隱患正在逼近,似乎一個不同於王鬥,然同樣非常強悍的不明勢力正在邊上潛伏窺探。

似乎京師的東面,山海關等地消息斷絕好久了,還有這兩天往清河東去的哨騎接連失蹤,他們僥倖逃回的人也稟報,似乎有一隻叫大清國的軍伍,此時正駐紮在順義邊上。

他們人數不明,但戰力頗爲強悍,有些甚至超過己方的老營兵,讓一些哨騎頗爲恐慌,在各營中帶來了一些謠言。

早前桃園伯劉良佐等人駐守順義,懷柔,昌平被奪走後,自己傳檄他們暫時不要輕舉妄動,只在大軍會戰攻擊時,他們同樣從側翼發起攻擊,好似劉良佐等人沒有回覆。

這一切都讓李自成心中涌起不妙的感覺,似乎自己正忽略什麼,所以當日下午,他就召來老營各將,特別蘄侯楊少凡,這個似乎有跟他說過清國之事的火銃營將官。

劉宗敏等人姍姍來遲,老營雖圍繞着清河店,東昇嶺等處紮營,但劉宗敏等人不耐苦楚,都跑到湖光山色,風景秀麗的福海等邊上去。特別劉宗敏本人,更率了一些親衛霸佔了號稱“京國第一名園”的清華園。

楊少凡倒很積極趕來,自己的功名富貴,未來野望都在大順身上,所以操練火銃營時,他一直盡心盡職。

“大清國?”

劉宗敏等人滿臉懵懂,蒙古韃子他們倒知道,什麼大清國,實在莫名其妙。

當然,這內中劉芳亮等人不是沒有聽過清軍的名號,當年就是清軍入關,自己人等才能在明軍的圍剿下起死回生。

說起來,這些塞外韃子還是恩人呢。

高一功又彙總情報消息,總之,幾十裡外的順義城下,沙河邊上,確實來了一隻塞外的大軍,但人數不明。他們自稱相助大順而來,又稱他們與明國交戰幾十年,舊怨深重,此次入關,就是要尋找王鬥等明將的晦氣。

李自成喃喃道:“晦氣?明朝已亡,一切舊怨都煙消雲散,我大順與他們井水不犯河水,又爲何入關?還有山海關、薊鎮的吳三桂、唐通、楊國柱等人呢?”

楊少凡在旁聽着,心中驚訝不已,進京之後,楊少凡就沒聽闖王等人說過清國之事,還以爲他們是成竹在胸,對塞外胡虜不屑一顧,沒想到是完全沒有概念。

他轉動着心思,想了想,還是提醒李自成等人,這些塞外韃子不可小看。

在李自成等問起時,他更詳細說了自己所知的塞外一切,不過看劉宗敏等人神情,個個不以爲然。

幾次入關,所過堅城皆下?自己所過也是一路堅城而下,特別京師二日而下,而那些所謂的大清兵圍打京師多久,圍打了幾次?又聽了他們國中丁口人數,再相比自己大順,劉宗敏等人更不以爲意。

楊少凡不知該怎麼說纔好,感覺自己是在對牛彈琴,他最後道:“奴賊素爲勁敵,雖說他們言爲相助我大順而來,然小心駛得萬年船,還請大王防備。”

李巖也道:“夷狄人面獸心,絕不可信。他們說爲相助我大順而來,然爲何不光明正大來賀,而偷偷摸摸,潛伏在旁?他們又如何入關,吳三桂等人現在何處?若吳三桂等人歸附這些清賊,則更爲可怕。大王,此些虜賊居心叵測,其心不良,要小心他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更要避免導致渭水之禍。”

李巖對塞外清國瞭解不多,但他有讀史書,知道歷來塞外胡虜都是中原勁敵,又有看邸報,知道清兵幾次入關之事,這些韃子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對付。

李自成有空時也看過一些史書,李巖說的渭水之禍他知道,卻是大唐初立,突厥始畢可汗趁火打劫,在渭水下強迫唐太宗簽訂渭水之盟,可說是奇恥大辱。

他點頭表示明白,不過心中卻別有心思,雲集清河的兵馬越多,然軍心渙散,對面的王鬥又實力不明,他心中頗有憂慮。

那個大清國說爲相助大順而來,或許可以利用此輩,增加自己的勝算,等打敗王鬥後,再收拾他們。

不過這之前最好了解更多,特別讓這個大清國遣使來賀,稱臣納貢,自己就名正言順了。

當下他讓李巖書信聖諭,斥責那個大清國,責其爲何殺害自己將士?不給個交待,大順定興兵討伐,讓他們嚐嚐顏色。同時又言新天子當位,爲何不遣使來賀等等。

此時各文臣皆留守京師,只有李巖這麼一個文人,他書信後,李自成頗爲滿意,各將也覺理直氣壯,很顯大順氣勢,就挑了一個頗爲威武的信使,派了十幾騎護送去了。

十九日,信使回來,帶來了那個大清國主的回信,然問起所見情報,皆一問三不知,原來信使沒到沙河邊,就遇到大股清國哨騎,然後一行人慘遭矇眼。

最後他們被帶到一個大帳篷中,所見之人寥寥,實在看不到什麼,出帳篷時,一樣矇眼。

雖然劉宗敏等人勃然大怒,這個所謂的大清國之舉,實在有辱大順國威,該發兵討伐,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

然李自成倒比較冷靜,他展開書信觀看,信中倒寫得很客氣,說他大清國居於遼東,與大順井水不犯河水,不過因與王鬥積怨極深,還關係到先王仇恨等等,所以誓必發兵滅王。

他們領兵十萬入關,聽說大順發兵欲剿滅王鬥,所以似乎可以攜手合作,一同消滅此賊。爲表誠意,介時他們可以在側翼威脅靖邊軍人馬,同時伺機攻打他們的後路。

至於大順王詢問吳三桂等人消息,他們一概不知,因爲他們是從喜峰口等地入關的。

大順國的桃園伯劉良佐他們也不清楚,因爲他們只從順義城下經過。

之所以偷偷摸摸,也是爲了避免誤會事端,這不,雙方的哨騎剛一接觸,就發生了紛爭打鬥,不過大清國將士也是正當防衛,純屬無奈云云。

李自成看後更覺疑神疑鬼,這個所謂大清國仍然籠罩在一片迷霧之中,他們的來歷,他們的目的,他們的兵力一概不知。不過會戰在即,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發。

他決定先不管這個所謂的大清國,介時他們會在側翼威脅靖邊軍更好,不來也無所謂,有惡意也無所謂。

反正自己兵馬多,可使用的兵力極爲充裕,介時多在右翼佈置兵力,那些清兵若是善意,就與他們一同攻打靖邊軍軟肋處。若是惡意,佈置的兵馬也正好戒備他們。

待打敗王鬥後,他大順再來收拾這個所謂大清國。

……

四月十九日,沙河、清河一片戰雲密佈,如潮般的大軍源源不斷彙集,從空中看去,密密麻麻的各色營帳好似能一直鋪到天地盡頭,旌旗如海,金戈之聲交鳴。

人喊馬嘶中,不知多少戰士磨刀霍霍,準備作戰。

三方皆已經匯聚到位,會戰的大幕,徐徐拉開。(。)

第623章 痕跡第100章 值得第209章 分兵第744章 發展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52章 留我,需出大價錢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上)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758章 聯絡第475章 塞外第805章 三方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518章 轟殺第13章 捷報第685章 他們就該死是吧?第45章 堡成第84章 去與留第492章 攻下第129章 不戰而逃第10章 分銀第467章 身死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5章 劈掛拳、梨花槍第584章 鐵廠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465章 側翼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351章 進開封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301章 打成碎肉第200章 清兵入寇下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176章 廢物第85章 揚眉吐氣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244章 防線第322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502章 決定第761章 眼熟第576章 自刎第639章 淚水第380章 夜襲成功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110章 義無反顧第724章 對比第103章 登城第484章 放肆!第392章 名動天下第647章 情報第350章 陳永福第62章 用事實說話第4章 童養媳第728章 甲五號第758章 聯絡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117章 新編制第421章 陳九皋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下)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457章 首級第479章 哨騎第826章 吾鄉第118章 懷隆兵備道第477章 錦州危第435章 寧遠爭議(下)第72章 貧窮第87章 不留情第534章 杖斃第736章 煉獄第561章 分錢第815章 霰彈第475章 塞外第289章 方纔自己對王鬥輕視了第801章 盡出第14章 升賞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252章 火力對拼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135章 閱兵操演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579章 裹脅第115章 得勝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中)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512章 白虎第186章 命運第381章 決戰(上)第220章 猛虎撲兔
第623章 痕跡第100章 值得第209章 分兵第744章 發展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52章 留我,需出大價錢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上)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758章 聯絡第475章 塞外第805章 三方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518章 轟殺第13章 捷報第685章 他們就該死是吧?第45章 堡成第84章 去與留第492章 攻下第129章 不戰而逃第10章 分銀第467章 身死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5章 劈掛拳、梨花槍第584章 鐵廠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465章 側翼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351章 進開封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301章 打成碎肉第200章 清兵入寇下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176章 廢物第85章 揚眉吐氣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244章 防線第322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502章 決定第761章 眼熟第576章 自刎第639章 淚水第380章 夜襲成功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110章 義無反顧第724章 對比第103章 登城第484章 放肆!第392章 名動天下第647章 情報第350章 陳永福第62章 用事實說話第4章 童養媳第728章 甲五號第758章 聯絡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117章 新編制第421章 陳九皋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下)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457章 首級第479章 哨騎第826章 吾鄉第118章 懷隆兵備道第477章 錦州危第435章 寧遠爭議(下)第72章 貧窮第87章 不留情第534章 杖斃第736章 煉獄第561章 分錢第815章 霰彈第475章 塞外第289章 方纔自己對王鬥輕視了第801章 盡出第14章 升賞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252章 火力對拼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135章 閱兵操演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579章 裹脅第115章 得勝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中)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512章 白虎第186章 命運第381章 決戰(上)第220章 猛虎撲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