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全民

(Cd兄,你把主角與友軍的兵力算得太多了,害得我又回算了好幾遍,不過還是多謝你的意見,特別內中的一些編制很不錯。還有東麗兄,你的提議很不錯。精用完了,下週再加。)

崇禎十七年四月初八日,徵虜大將軍,永寧侯王鬥親筆刊文動員宣言《起兵》,引得全民人心一片火熱。

宣府鎮各處,一羣羣少年仗劍街頭,泣血遊行。保安州酒樓,李祥卿已經完全融入東路氛圍,他與世兄周厚仁一樣滿臉喝得通紅,用劍鞘拍打桌面,吼道:“出兵,出兵,殺盡流賊,誅絕胡虜!”

他們舞劍高歌,齊唱靖邊軍軍歌,《馬踏燕然》。

各行各業,各界人士紛紛結社,表明對出兵的支持之意。大量民衆涌上街頭,爲靖邊軍的將要出兵而歡呼雀躍,每當軍士經過,就是一片的呼喝“萬勝”聲音。

各大街上人潮如涌,無數的日月浪濤旗飛舞,特別很多民衆涌向大將軍府,他們在廣場上密密集着,激動的衝府邸喊着“萬勝”,他們似海嘯般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沸騰激昂,到處是沸滾的人羣,耀眼的刀劍寒光,飄揚的小旗。幾年前這片土地已經有了一種樸素的民族主義思潮,眼下這種激情更是完全併發出來。

“戰爭開始了,國家需要你們!”

“先生太太,爲出征的將士捐點錢糧吧。”

所有的都護府,宣府鎮學生都走上街頭,爲將要來臨的戰事慷慨激昂的宣傳演講,還有許多人自發爲將士募捐軍費。這不單只是王鬥體系的學子,還有各書院的士子。

各人已經認識到,無論流賊還是韃虜,這兩頭怪物都必須完全剷除,否則未來會影響到他們的太平安定生活。

還有普通的民衆一樣如此,韃子不用說,畜生般的東西,每次入關都帶來一片屍山血海,血流遍野。而流賊,或許起初一些民衆對他們瞭解不多,現在知道,他們就是一幫蝗蟲啊,所到之處,乾乾淨淨。

自己辛辛苦苦養家,若流賊萬一前來,自己也若京師百姓一樣被搜刮乾淨怎麼辦?所以也必須全部消滅。不論流賊還是韃子,都必須殺個乾乾淨淨。

不知不覺,他們也自發如潮,最後所有的人都被席捲其中,形成一種全民的狂熱。

他們捐錢捐物,都願爲出兵盡一份力。

民衆的心,從來沒這麼齊過。

民衆的心,也從來沒這麼火熱過。

初九日,三晉商行宣佈,向出征將士捐款一百萬個銀圓,特別現三晉商行會長鄭經綸、副會長賴滿成,又以私人名義各捐款十五萬個銀圓,引起社會各界一片譁然。

初十日,永寧侯王鬥對此表示讚賞,同時他表示,民衆所捐錢物,皆是他們身上衣,口中食,平日節衣縮食所得。他們雖是爲國行善,然善心豈能沒有回報?

他下令將民衆所捐錢物折爲債券,一一交回民衆手中,並言未來本金不但完全發回,還有紅利,利率比存在銀行還高。更引來了大波的捐款浪潮。

這下更有大批的士紳悍然出手,原本他們也跟隨潮流捐錢捐物,不過多是百個,千個銀圓的份量,表示下心意。債券一發行,他們一萬,十萬個銀圓的搶購。

十一日這天,大同的王氏家族一口氣購買一百五十萬個銀圓的債券,嚇得太原府,平陽府等地的財主慌忙趕去宣府鎮搶購,還有陝西、寧夏等地的財主們聞風而動。

塞外的蒙古人亦拼命奔來搶購。

最後捐款金額飛快的逼近五百萬個銀圓大關。

……

“未想到宣府鎮義民如此之多!”

原谷王府中,一個頭戴網巾,身穿明黃色蟒袍的十六七歲少年郎正在感慨道。

這少年身穿代表皇太子的服飾,臉容帶着稚氣,此時上面還殘留着絲絲興奮,赫然正是逃出京師的皇明太子朱慈烺。

他身邊站着幾個人,卻是當日搭救太子出京的一些義士。一個笑眯眯的胖子吳義士,神情和氣,然眼中不時冒出一絲絲的精光。一人年約四十,身材高瘦,顴骨高高隆起,陰沉沉默,相貌有如老農。

太子稱他爲李義士,聽人喚他強爺,他有時也稱他強爺。

還有一人,年約三十多,神情有些憂鬱的樣子,右臂略有些不便,太子稱他爲蕭義士。

三月十九日晚,太子由義士搭救,從右安門逃出了京,然後卻是南下,一直逃到淶水,然後順拒馬河而上,一直逃入馬水口。然後入宣府鎮東路,經保安州等地往鎮城。

一路所見所聞讓這個少年郎大開眼界。

可憐朱慈烺在崇禎三年被立太子後,大半的時間都待在鍾粹宮中,然後又是崇禎十一年出閣講學,一個個朝閣大臣,侍班講讀向他闡述微言大義,就沒過過一天輕鬆快樂日子。

此時國事憂亂,困擾着他的父親,也困擾着這個少年郎,那種心傷疲憊一直到那天晚上,他永遠忘不了那晚自己與父皇母后痛哭分臨的情形。那種憂傷心碎,一直到逃到宣府鎮的那刻止。

便是逃亡的一些日,亦是兵荒馬亂,山河破碎,種種所見,不忍卒睹。然逃入宣府鎮後,卻是另一個世界,再沒有遍野餓殍,再沒有流民乞丐,沒有亂兵流賊,有的只是安定,安全,富足,美好。

宣府鎮各屯各堡乾淨整潔,村落密集不斷,這裡的道路寬闊平坦,路上走的行人生機勃勃,滿面紅光,充滿活力。這裡的民衆富足昂揚,彬彬有禮,行止間井然有序。

這裡的規劃極好,井井有條,特別治安極佳,身邊跟着隨從只是排場的表示,不再是安危的擔憂。太子就看到鎮城許多女孩夜間亦在逛街,都沒有絲毫的人身安全擔心。

人煙稠密,雞犬相聞,商鋪繁華,鱗次櫛比,相比自己聽到的,在奏疏上看到的大明各處,這裡完全就是另一個美好的世界。

一切的一切,對少年的衝擊極大,當時他就對身邊幾個義士言,大明的未來當如宣府鎮如此。

到了鎮城後,他對永寧侯王斗的印象也極好,不驕不媚,沉着穩重,胸中有萬里溝壑,對他也非常尊重,相處之令人如沐春風。每每與他說話,太子都覺頗有收穫,很想常常與他促膝長談,可惜永寧侯公務繁忙,這樣的機會不多。

他的態度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他每每對身旁義士們道:“可恨奸臣矇蔽父皇,使得永寧侯這樣的大材不得重用,導致國事淪落如此。”

太子在宮中的這些年,身邊的羣臣自然不會對他說王斗的好話,更常常在他的面前攻擊其人與民爭利,特別飛揚跋扈,實爲國之大奸,這樣的人,國君千萬要遠離。

然眼中所見,耳中所聞,讓他的心思想法完全往另一個方向去了。此後更看報紙,看到追贓助餉之事,看到一個個官商勳貴被抄出無數的白銀,他不由冷笑:“此輩不義如此,該有此報!”

他想起當時父皇爲了糧餉之事竭心盡力,文武百官個個推三阻四,原來是爲了投靠新朝。可惜流賊本性不變,他們最終也喝到自己親手釀造的苦果,只可憐京師百姓跟着遭殃。

他恨恨道:“與民爭利,與民爭利,羣臣一直在孤王面前言永寧侯與民爭利。現在孤明白了,這個民,指的只是他們自己吧!一羣鼠輩,枉負皇恩不顧,只爲私利!”

又看報紙上大學士陳演,國丈周奎等人被拷出的白銀每家不下五十萬兩,而自己父皇的內帑銀纔多少?皇宮中所有金銀與器皿加起來不過三十萬兩,國庫更只餘白銀二十萬兩。

而這些鼠輩,身爲大臣,家中的白銀竟比國庫還多。

他更恨恨道:“此輩死有餘辜,不足同情!流賊追贓助餉,追得好!看爾等還投不投靠新朝!”

他對身邊義士說道:“此些道貌岸然之輩,總言永寧侯壞話,現在孤明白了何爲與民爭利。還是永寧侯說得好,國有大利、小利之分,衆臣言說皆是小利,只爲他們一家一族,永寧侯言說的方是大利。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也是宣府如此太平富足的原因。”

他更道:“大明要富強中興,就必須走宣府鎮的路子。”

不過他有些憂心,他曾與王鬥商議,王鬥認爲出兵前日,太子可宣佈監國,名正方能言順。太子當然贊同,他除想拜永寧侯爲靖國公,“都督中外諸軍事”加“光祿大夫”外,還想拜他爲內閣首輔大臣。

不過王鬥謝絕了,除了大都督這個職位,內閣首輔大臣他推薦前兵部尚書陳新甲,又有戶部尚書的人選,他推薦宣大總督紀世維。餘者人員,他認爲可以再議,收復神京後從百官中選定。

比如他認爲,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清正嚴明,似乎可爲都察院左都御史,或者禮部尚書。鳳陽總督馬士英爲人踏實穩定,似乎也可以進京謀個位子。

只是太子憂慮:“今日方知,忠臣全在宣府鎮,餘處皆是道貌岸然之輩,史可法等人可否可堪大用?”

依太子想的,內閣大臣,六部高官,全部換上宣府鎮,都護府的人才好。

然現在王鬥只是選定鍾榮爲戶部左侍郎,林道符爲兵部右侍郎,符名啓爲禮部左侍郎,田昌國爲工部右侍郎,遲大成爲刑部右侍郎等外,餘者的職位,幾乎沒動多少。

哦,倒是推薦不少人任地方巡撫,州府縣官員,不過離太子心中的設想太遠了,讓他有些不滿意。

當然,二人達成一致的便是,吳義士等人忠義可嘉,當破格大用,應策封錦衣衛都指揮使,都指揮僉事等職。

然太子還是憂慮,他對身邊諸義士言:“宣府鎮外官吏說材無才,說德無德,他們可以勝任這些位子嗎?便若史可法,馬士英人等,惟恐又是道貌岸然之輩。”

他嘆道:“永寧侯與我言當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以大局爲重,穩定大明。……只是,爲何忠臣總是受委曲?依宣府鎮,都護府等諸公的才能,他們幹內閣大臣,六部尚書綽綽有餘。”

這個封閉環境長大的少年自踏入宣府鎮後,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完全改變,他甚至非常厭惡聽人言永寧侯的不是。曾經宣府鎮鎮守太監杜勳偷偷來向他打王斗的小報告,讓太子極爲不滿,對杜勳產生厭惡之情。

不過看永寧侯虛懷若谷,杜勳如此心機險惡,仍讓他在宣府鎮做着城管局局長的重務,自己或許可以學習之。待未來收復神京後,就讓杜勳幹那個城管總局的局長吧。

未來就要收復神京,操持國政了,這個少年又覺心中忐忑,他詢問身旁義士,希望聽聽他們的意見。

這一路險象環生,奔波殺戮,數次殺出重圍,諸義士也似乎無所不能,他們對自己的忠誠更不用說,使得少年不由自主對他們產生了依賴信賴之情,年輕人很想聽聽他們的看法。

蕭義士道:“小人雖不是宣府鎮人,然也知永寧侯爺有軍事,民事學院,專門培訓官兒。大明餘處官吏多不足用,或許可與侯爺商議,多派官兒到宣府鎮培訓,學學怎麼做事,而不是怎樣做官。”

太子興致勃勃道:“不錯,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是如此。與貪官聚在一起,就變貪了,與忠臣清官聚在一起,就變好了。確實要多派官員培訓,形成定例。”

李義士道:“宣府鎮人間天堂,然小的聽聞,永寧侯其實很閒的,有活都是部下幹。”

太子說道:“孤亦有所聞,永寧侯也與我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值得孤王深思。便若用了永寧侯了,便得好好用,不要胡思亂想,徒勞君臣猜疑。一人之力亦有限,否則祖宗設丞相首輔作甚?”

吳義士笑眯眯道:“小人懂得不多,卻知道一句話,親賢臣,遠小人。”

太子大爲讚賞:“不錯,賢臣就是永寧侯,多聽他的話總不會有錯。父皇雖然勤勉,然身旁奸臣太多,方有京師之禍。”

他感慨道:“確實,如永寧侯這樣一心爲國的人實在太少,所以宣府鎮義民多,餘處少。”

到宣府鎮後,太子除如飢似渴的閱讀歷期宣府時報外,就是微服私訪,在義士的掩護下滿大街溜達,畢竟少年活潑心性,總不願關在屋子裡,想到外走走看看。

這邊治安也非常好,任何危險都無,而且還沒人管他……

永寧侯其實也知道幾次太子微服私訪之事,他說道:“多到民衆中去,與民同樂,瞭解他們的心聲,這是好事,此爲聖君之像,不過要注意安全。”

說得太子心中暖暖的,還有一種自由奔放的感覺。這若是在原來宮中,被那些侍班講讀大臣知道,非得個個跪諫,死諫不可,不將他搞成一板一眼的道德先生絕不罷休。

這日子比起原來在宮中,太子越發覺得永寧侯是忠臣。

今日上午,他又在諸義士陪伴下,偷偷上街而去,此時動員宣言已發,街上一片火熱,無數人涌上街頭,他們揮舞着小旗,還有諸多與他年紀相仿的少年遊行演講,一切都讓他興奮新鮮。

還有諸多的學子募捐,經過一條街時,太子還看到幾個女校的學生在勸捐,太子也向一個女生的箱中捐了五個銀圓,那女生甜甜道:“謝謝這位義士。”

讓他一顆心狠狠跳動幾下。

一路所見,捐款捐物者不絕,這都是民衆自發啊。

回來時他還聽到驚人消息,三晉商行宣佈捐款一百萬個銀圓,讓太子感慨不已,相比京師當時,宣府鎮的義民太多了,讓他更堅定大明必須走宣府鎮道路的決心。

此時他臉上仍殘留着絲絲興奮,又在谷王府中待了一陣,仍覺坐立不安,待又前來拜訪的陳新甲,紀世維等人走後,他又與吳義士等人換了衣裳,偷偷溜出府去。

下午街頭更是火熱,到處是遊行的人羣,如林的標語,他先到一家酒樓坐坐,與衆酒客齊唱了一陣《馬踏燕然》,然後太子出了酒樓,順着人流,不由自主溜達到大將軍府前,這邊廣場黑壓壓都是人頭,揮舞的小旗如海。

聽山呼海嘯般的萬勝聲不絕於耳,太子不由順着喊了起來,他喊了半個時辰的萬勝,感覺嗓子都有些啞了,才意猶未盡的走開,回來後還興奮的睡不着覺。

宣府鎮的一切,特別那種火熱的氣氛,讓他深深迷醉。

……

有節奏的當當聲不絕,火花四濺,沉重的,以水力帶動的水力鍛錘不斷擊打着通紅的鐵料,將其鍛成均勻的,厚實有質感的鐵精板。放眼望去,密密的鍛錘林立,人來人往的工匠,皆忙着操持鍛錘與原料,鋼鐵的火熱力量,在這裡展現無疑。

一些頭戴狐帽,身穿罩衣的匠工將鐵精板取走冷卻,然後將其堆放一旁,放眼望去,一堆堆有如山積。

又有廠棚這些鐵精板出現,卻是先回火,然後送到一架巨大的水力大鍛錘之下,下面似乎有一副模板。然後水力大鍛錘開動,慢慢升高,最後衝下,帶着巨大的衝壓力,咣的一聲,一下將這鐵精板衝壓成一副模樣。

似乎是士卒所用胸甲的前半身,然後這胸甲前半身被取走,進行淬火,最後形成需要的盔甲部分。

只聽咣咣的巨響聲不絕,寬闊的廠棚內衝壓機不止一架,各衝壓機下面的模板也不是一種模樣。

源源不斷的胸甲前半身與後半身被衝壓出來,合在一起,就形成一副完整的精鐵胸甲。

一個戴着眼鏡的,老師傅樣子的人不時抽看這些胸甲,不斷有胸甲被抽出來,送到外間靶場測試,刀砍,槍刺,箭射,甚至還有火銃不同距離轟擊。

一副副胸甲被鍛打衝壓出來後,經過質檢,仍然還是半成品,又被送到另一個廠房。裡面多是軍婦,一樣穿着制服,她們負責內襯與穿孔細磨諸事。相比鱗甲,這些胸甲的製造比較簡單,不過應用在原屯丁身上足矣。

而且這些盔甲都是精鐵,這樣的裝備,便是明軍中許多家丁都不能擁有,便是丙等軍使用,仍然非常威武,大明此獨家一份。

縫製包裹好內襯,又裝好束帶,一副胸甲才終於完成。

放眼望之,胸甲磨得雪亮,閃耀着金屬的質感光芒,內襯是厚實暗色紅布,使之不會磨損身體。兩袖多出,約快半袖。領上突出,翻轉類似肩巾。下邊紅色布襯約到大腿,整體美感上比較眩目。

兩肋束帶也是皮製洞扣,軍士穿上這胸甲後,再配上八瓣帽兒鐵笠盔,形象威武,盡顯軍人英氣。

這裡是宣府鎮賈家營軍工廠,除了打製鳥銃,還生產盔甲與兵器。

相比當年王鬥初到宣府鎮,這裡發生的變化也是明顯突出,河流上更建了水庫,使得各水力鑽牀、水力鍛錘都有了穩定的水流,所以生產效率驚人。

去年因集編屯丁,裝備將士,曾經軍工廠內囤積的盔甲爲之一空,然在強大的生產力下,庫房很快又充盈起來。若有戰損,很快就能更換,保證將士們良好的裝備,無需後顧之憂,安心打仗便好。

而如這種情形不止是賈家營軍工廠一處,只不過因爲旁邊就是鋼鐵廠,這家軍工廠規模越發擴大罷了。

……

懷來衛,離城西二十五里的老字暖鋪。

這條線是將士將要行軍所過的地方,保證將士一路吃好,喝好,休息好,這是沿途城堡必須保障好的事。所以一個個驛站鋪遞成了兵站,源源不斷的物資運向一個個暖鋪。

放眼這一片,臣字暖鋪,老字暖鋪、一字暖鋪,雞、鴨、豬、魚、羊,蔬菜,水果,麪粉,大小米,麻繩、木料,水缸,五花八門的物資,只管往這些暖鋪內外匯集。

後勤揮舞着白花花的銀圓,花花綠綠的糧票,只管向各大屯堡、城堡採購物資,還有各大商家,民衆自發支援,每天人來人往,車馬絡繹,喧沸盈天。

暖鋪的附近,陳旭正指揮着搭建一些涼棚,這是爲行軍所過將士飲水歇息之用,不遠處還有學生與宣傳部人員忙着在暖鋪牆壁上刷寫標語,很多孩童圍着看,一邊揮舞着日月小旗蹦跳歡叫。

陳旭抺了一把汗,這些涼棚早該搭建好了,只是……

鞭炮鳴響,鑼鼓喧天,又有一隊鄉梓敲鑼打鼓的來了,就見他們個個擡着豬,擡着羊,擔着菜蔬,水果,赫然往這邊而來,顯然又是附近民衆自發前來支援物資。

身旁一個後勤人員拍了拍腦袋:“哦,這是第幾波了,額要累癱了。”

又有一個後勤人員道:“鄉鄰們支援的物什太多了,已經沒地方堆了……這不要說二十萬人,便是四十萬人也用不完。”

動員後,民衆的火熱已經到了讓人震驚的地步,他們運來了各式各樣的東西,各兵站貨棧堆滿了各樣物資,甚至還有各棺材鋪向出征大軍贈送了不少的棺材,讓人不知是贊好,還是罵好。

聽他們語氣抱怨,陳旭猛然皺頭一皺,他喝道:“這些是義民,安可出言無狀。”

他眼神恍惚,似乎想起當年自己作爲填壕好漢的往事,一轉眼,這些年就過去了,宣府鎮的變化歷歷在目。

他說道:“民心如此,夫復何言?”

他笑容滿面的迎了上去。(。)

第790章 監國第14章 升賞第8章 誰敢同行?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393章 齊奔襄陽第63章 伏擊第766章 議南遷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177章 驅逐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551章 說服第28章 列隊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513章 射死第449章 初勝第94章 紀小娘子第638章 屍堆第277章 所謂的騷擾只是一個笑話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85章 揚眉吐氣第129章 不戰而逃第88章 繳獲所得第252章 火力對拼第684章 潛伏任務(中)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788章 全民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88章 繳獲所得第776章 忠與順第274章 其勢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247章 血海上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614章 空城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1章 火路墩第81章 我的理想第635章 死戰便是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274章 其勢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804章 六部分第131章 衛城第559章 善後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135章 閱兵操演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564章 天下無處不漢風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40章 上官視察第451章 攻入第491章 攻山第277章 所謂的騷擾只是一個笑話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中)第382章 勝利第683章 老胡第751章 猛烈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767章 傾國第50章 銀秤第84章 去與留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745章 羅剎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431章 神火飛鴉第745章 羅剎第819章 覆蓋第800章 號稱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468章 戰果第824章 完了第47章 豬圈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上)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第112章 野戰(上)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200章 清兵入寇上第413章 新營制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355章 想伏擊?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69章 成親第758章 聯絡第450章 破營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218章 出兵搶糧
第790章 監國第14章 升賞第8章 誰敢同行?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393章 齊奔襄陽第63章 伏擊第766章 議南遷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177章 驅逐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551章 說服第28章 列隊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513章 射死第449章 初勝第94章 紀小娘子第638章 屍堆第277章 所謂的騷擾只是一個笑話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85章 揚眉吐氣第129章 不戰而逃第88章 繳獲所得第252章 火力對拼第684章 潛伏任務(中)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788章 全民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88章 繳獲所得第776章 忠與順第274章 其勢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247章 血海上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614章 空城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1章 火路墩第81章 我的理想第635章 死戰便是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274章 其勢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804章 六部分第131章 衛城第559章 善後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135章 閱兵操演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564章 天下無處不漢風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40章 上官視察第451章 攻入第491章 攻山第277章 所謂的騷擾只是一個笑話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中)第382章 勝利第683章 老胡第751章 猛烈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767章 傾國第50章 銀秤第84章 去與留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745章 羅剎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214章 衆將驚異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431章 神火飛鴉第745章 羅剎第819章 覆蓋第800章 號稱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468章 戰果第824章 完了第47章 豬圈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上)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第112章 野戰(上)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200章 清兵入寇上第413章 新營制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355章 想伏擊?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69章 成親第758章 聯絡第450章 破營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218章 出兵搶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