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火器營

八月二十二日,在李自成的大營中,流營各人,李自成、劉宗敏,賀一龍、馬守應,羅汝才,孫可望人等,都歡天喜地地看着眼前繳獲的火銃。

最終的統計,共繳獲完好東路火銃近三千杆,同時還有一部分的威勁子藥,王鬥共贈送曹、王二人威勁子藥三十萬發,加上自有的,雖經過這些日的激戰,仍然留有一部分,這些子藥,被李自成下令妥善保存。

讓李自成等心疼的是,有些火銃打了太久,次數太多,銃管到了報廢的邊緣,還有些新軍臨死前,爲了不讓自己武器被流賊繳獲,將這些火銃砸得碎裂,也不能用了。

不過這些火銃與零件,流營中人,都耐心細緻的收集起來,平野上一個細部都不放過,畢竟就算銃管不能用,但銃身啊,銃機啊,火繩啊,等等這些部位還是可以用的。

同時,收羅二營降者,傷兵約計七百多人,對這些人,李自成非常重視,交由新近投降的玉田鎮新軍副將楊少凡帶領。

當然,這些新軍是不是真心歸降,李自成沒有把握,因爲這些人個個神情麻木,舉止沉默,而且很多人身上傷痕屢屢,可能最後還會有不少人死去。

不過就算如此,李自成等已經心滿意足了,達到事前方略不說,還繳獲良多。

此時,李自成就端詳着手中一杆火銃,這火銃。與平日見到的明軍火銃有些不一樣。

首先是銃託,李自成覺得就象天鵝的脖頸,他試着瞄了瞄,感覺非常有利握持與貼腮瞄準,而明軍許多銃,是不能抵在肩膀上的。

這種天鵝的脖頸式,似乎還有節儉工料,減輕銃枝重量的考慮,李自成聽說王鬥是以打劫土匪起家的,可能精打細算慣了。爲節儉錢糧搞出一套。不過確實有用。

然想想也不對,因爲若節省工料,整個銃身與銃託,就不必用上好的核桃木了。這種硬木。一向是優良的傢俱用材。木紋理直,結構細勻,容易雕刻不說。上漆後更光澤良好,木料可不便宜。

更不說,槍托底板還用了黃銅,用着螺栓鎖上,被挨一銃託都不得了,想想一銃砸在自己臉上,李自成想想都牙疼。

再看銃口下部,可以看到有一銅箍束緊,中部也是如此,而通條頭兩端包了精鐵,上有鐵製螺栓鎖緊,明軍通條很多是木製,經常折斷,這些東路火銃,顯然沒有這個缺點。

銃的前後兩端,還有火銃揹帶,上有金屬釦環,可以自由的伸長縮緊,很方便的背在身上行軍,衆賊嘖嘖不已,皆言王鬥在這火器上下的功夫真不小。

引起李自成注意的是銃機上的火門裝置,他慢慢扣動板機,就見陰門慢慢開啓,陰陽二機同時聯動,配合之妙,擊銃時便有大風,也不怕吹散門藥,臨敵無有不發之患,還省了開火門一步。

看着上面的工序精良,每個部件都磨得光滑,整杆火銃觀之精美,作戰又非常犀利,李自成不由嘆息一聲,比起軍中用的火銃,眼前這些火器,纔是如王鬥無意中說過,卻不知不覺在大明流傳開的詞,高端大氣上檔次。

田見秀管後勤,此時也忍不住拿起一杆火銃端詳,還學李自成樣子扣動板機,嘆道:“別的都好說,就是這陰陽機不好造,陰啓門,陽發火,記得萬曆年間,便有趙中書研製軒轅銃,不懼風雨。但到了現在,官兵中很多火銃,也沒有這種陰陽機,一開火門,其風甚猛時,藥信便被吹走,臨戰經常不能打響,我義軍繳獲的,便多那種火銃。”

他眼中現出興奮之色,終於繳獲先進武器了,有了這些閻王銃,義軍更加如虎添翼。

也不怪他這樣說,陰陽機雖在萬曆年間便由趙士禎造出,但一直存有爭議,《兵錄》上便有言:“……近有制竹鳥嘴銃及自閉火門鳥銃,亦一時之奇,然終是費事……”

費事,難以大規模打造,是帶自閉火門鳥銃難以在北地普及原因,很多軍將更喜歡用三眼銃,每銃着鉛子二、三個,伺敵三、四十步點放,敵騎闖至則執此銃以代悶棍,簡單又方便。

用得好,三眼銃也不錯,但鳥銃,纔是歷史發展趨勢,畢竟射程在這。

一杆杆火銃端詳良久,似乎每一杆火銃,都若孿生兄弟一般,流營各人,不斷的嘖嘖稱讚,流營中就算有工匠可以打造幾桿這樣火器,有些精美程度還不輸於此,然如此規模化,批量化,是誰也不能想象的。

特別那種標準化,給衆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子藥合一,拿進銃內便可使用,不象軍中或是明軍中,各人鉛子或大或小,常常難以通用,給後勤帶來嚴峻的考驗。

不過看來容易做來難,便如這口徑合一,真要做到,李自成便覺困難重重,不易辦到。

革、左五營各人也非常興奮,按事後的協議,繳獲的火銃中,闖營分取一千五百杆,餘下的,便是他們營伍與羅汝纔等人分配,想想這些繳獲,便是早前死傷那些人,都是值得的。

李自成心滿意足的嘆口氣,對旁邊一直沉默不語的楊少凡微笑道:“新軍的火器,李某一向敬仰,不知楊兄弟,可否爲兄弟們演示一二,讓我等開開眼界?”

流營各人,一樣斜眼相睨,對楊少凡,他們不知什麼情緒,鄙視倒沒有,各家營中,投降的官兵多了,將領也不在少數,他們自己一樣降而復叛,經常被招安。

對改換門庭,各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如楊少凡如此出衆,將他們打得這麼慘的,卻是頭一個。

不過流營中以實力爲尊,慘烈之戰後,楊少凡一投降,立時在闖軍中贏得頗高地位,與袁宗第等人並列,便是革、左五營,曹營各部,各當家的。一樣對楊少凡抱以親近之意。

衆人神色投來。楊少凡臉上看不出表情,只抱拳高聲道:“末將領命!”

他手一揮,約一百個新軍銃兵過來,他們個個沉默不語。在楊少凡安排下。分成了四排。每排二十五人,個個持了火銃在手,看他們列陣。一些流營將領有些警惕,各當家後面的親衛也戒備起來,唯有李自成若無其事的樣子。

他注意到這些火銃,使用的火繩還有些不同,它們陰燃更緩慢,產生的火焰更少,還有新軍們的定裝紙筒,似乎可以在軍中推廣,畢竟這東西看來比較簡單,只是讓李自成想不明白的,王鬥哪來那麼多火藥,還如此威猛?

除了繳獲官兵的,李自成等人,不是沒想過自己製造火藥,只是此時良硝缺少,要制好硝,需要用雞蛋清、蘿蔔,還有一系列東西等,才能吸附去內中雜質。

這些雞蛋清什麼,軍中吃的都不夠,還拿去吸附雜質?所以除少量火藥,大規模的黑火藥,流營中是不要想製造出來的。

問這個,楊少凡同樣不明白,在玉田,他還想大規模製火藥呢,威勁子藥的配方,各將也非常眼饞,然望眼大明,似乎只有王鬥有這個能力,其中的秘方,他們軍工廠也是列爲絕密,沒有任何細作可以探聽出來。

新軍開始演練火器,是一種層層射擊戰術,在楊少凡一聲令下後,前三排銃兵蹲下,後排持銃瞄準,楊少凡再一聲喝令,第四排銃兵齊射,一陣噼裡啪啦的爆響,煙霧瀰漫中,前方數十步外作爲標靶的木牌被擊得碎裂。

李自成神情凝重,田見秀擦着手,又喜又懼,賀一龍吐着舌頭,喃喃道:“好傢伙……”

只有近距離感受,才知東路火器那種可怕。

李定國握緊拳頭,顯又想起死在王鬥手上的義父張獻忠,他們縱橫各處,耍得楊嗣昌團團轉,沒想到回到襄陽,就中了王斗的埋伏,這王賊手段層出不窮,有犀利火器在手,強悍軍隊在握,他本人更是詭異非常。

事後李定國思之,總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似乎那王鬥會未卜先知一樣,除此一點,李定國解釋不清楚,王鬥是怎麼在襄陽精確埋下伏兵的。

一陣一陣的爆響,刺鼻的硝煙瀰漫,在楊少凡喝令下,新軍們射了一次又一次,旁邊圍觀還有不少闖營士卒,他們看着演示的新軍銃兵,又看看那方的標靶,個個臉上,都浮起敬畏的神情,而身後觀看的李自成等人,已不知是什麼表情了。

終於,李自成喝了聲:“停!”

楊少凡下令停止射擊,流營各人,這纔回過神來。

各人仍有驚魂未定的感覺,個個只覺心驚肉跳,這是非人力可以阻擋的力量。

李自成呼了口氣,他的感覺中,除了火銃的威力外,新軍們裝填子藥的速度,也讓他非常讚賞,平常明軍打一銃,他們可打好幾銃,當然,這內中有定裝紙筒彈藥的功勞。

李自成下定決心,一定要在軍中推廣這個,雖因各火銃口徑與銃管質量不一,到時肯定有許多困難,也必須堅決推行。

還有……

李自成接過一銃兵手上的火銃,剛纔他們演示時,一口氣打了四五輪,但摸摸手中的銃,仍然可以開很多銃的樣子。

田見秀也注意到這點,他說道:“往日繳獲的鳥銃中,常有放三銃便熱不可再放,需以溼布裹銃,這些火器,便沒有這個毛病。”

他倒是知道原因:“這是銃膛不光之故。”

劉宗敏冷哼一聲:“官兵盡造些低劣的火器,讓我義軍怎麼用?”

李自成看向楊少凡,他想知道,王鬥能大規模製造鳥銃,原因在哪,他現在軍中工匠越多,然左左右右,一個月也造不了多少銃,別的不說,光鑽膛,一個月都難鑽一根。

對這些東西,楊少凡知道的其實也是一知半解,他說道:“聽聞東路使用水車,十天半個月,便可鑽銃一根,特別他們的鑽頭刀具,鋼質硬,不須經常更換,所以鑽膛速度快。”

明軍工匠中,也有人力鑽牀,比如京師中就很普遍,其實不是沒人想過水力鑽牀,關鍵是鑽刀爲低碳的墮子鋼,硬度不足,又沒有鑽管散熱方式,使用水力時,無法量產的刀具損耗率非常高,感覺得不償失,所以慢慢的,各方面又改回人工。

而且此時火器作戰,也不是說以銃爲主,不需要那麼大規模打造,曹變蛟也曾在玉田試過,最後決定,還不如用老師傅慢慢造。

楊少凡道:“末將還覺得,東路這火銃,所用爲卷合法,非爲拼接法,然東路之銃,便是不易炸膛,箇中奧妙,實不爲常人所知。”

一般拼接法比較精品,因爲銃管打製時,需以幾根短管焊打爲一根長管,不是這行十年以上的老工匠,是打造不出來的。

卷合法,便是戚繼光提倡的,以雙層熟鐵板直接卷合,優點是不必焊接,工匠水平也要求不高,缺點是搞個不好,銃身前後質地會有差異,容易炸膛,明軍中許多鳥銃,就是這樣。

但爲何王鬥也用此法,銃管卻相對均勻,厚實程度有所保障呢?

各人都覺頭疼,李定國忽然道:“敢問楊將軍,聽聞現王鬥軍中使用雷霆銃,不需火繩便可發火?”

楊少凡看着他,流營中這個年輕將領很讓他注意,因爲他覺得李定國身上總有一種不同氣質。

他說道:“是的,官兵中稱爲自生火銃,崇禎八年,畢御史造火器,不需火繩,雨雪天便可使用。然內中彈簧鋼片不好造,再且,自閉火門未大量使用前,義軍中用自生火銃,還爲時過早。”

他無意與衆人多說,他所知道的知識,以後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憑藉,怎能輕易說出?

不過他覺得,畢懋康發明的自生火銃,總比靖邊軍所用的複雜得多,卻不知因爲彈簧鋼片的問題,畢懋康設計的自生火銃,其實更類似轉輪打火槍。

燧發槍靠燧石點火擊發,燧發的火鐮同時又是火門的蓋,燧石擊打下來時,爲保證點火成功,作彈簧的鋼片,需要很強的力度,這對鋼材的要求非同小可。

也因爲擊錘簧不強力,畢懋康不得不在內加了許多零件,最後類似轉輪打火槍了,與靖邊軍的燧發槍還是有區別的。

李自成等人饒有興趣的聽李定國與楊少凡談話,不過這話題離他們太遠,那個什麼雷霆銃必須要有自閉火門,眼下軍中連自閉火門銃都少,用燧石的雷霆銃更遙不可及,只能以後再說。

李自成更在盤算,眼下軍中繳獲不少東路火器,還有精銳新軍加入,應該可以建個專門的火器營了。

自己必須收集更多的火藥,用來防止繳獲的威勁子藥用完,到時製作銃藥,就算威力不如東路火藥,然有精良鳥銃在手,便是用次一等的子藥,對付普通的官兵,還是綽綽有餘。

孫可望興致勃勃的擺弄手中火銃,盤算着分到手後,自己該當如何如何。

但他忽然警醒,自己人等引以寶貝的這些火器,只是王鬥軍中很少很少部分,他還有火炮,有更犀利的雷霆銃,有自己不知道的各類武器,就算自己有部分火銃又如何?

他冷汗涔涔而下,又想,聽聞王鬥在塞外與蒙古人作戰,未知現在如何了?

第541章 除奸隊(上)第420章 採購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290章 進京第589章 所見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327章 滅之第9章 殺奴!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253章 側射第683章 老胡第360章 陳永福想立功第145章 處決(下)第486章 激鬥(上)第395章 雲集第381章 決戰(上)第550章 決斷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776章 忠與順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325章 進剿第466章 樣子貨第675章 斯文掃地第743章 南門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487章 血肉第469章 傷亡第668章 緩衝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124章 寧爲玉碎第662章 思想第769章 戰略第77章 雙喜臨門第23章 牛價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446章 血路第252章 火力對拼第111章 佈陣第206章 昌平第705章 見習研究員第481章 豪傑王者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271章 整編第413章 新營制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657章 宣統第337章 聖意第742章 過溝第121章 轉移第268章 願領軍在側,隨之殺奴第584章 鐵廠第311章 雄主第550章 決斷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102章 炮擊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636章 淹沒第394章 行刑!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308章 傳說第168章 參將來了第47章 豬圈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59章 烏合之衆第436章 慘烈車營(下)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503章 憑爾幾路來第662章 思想第781章 騙局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737章 此獠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815章 霰彈第157章 奇怪的女人第813章 拼命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348章 軍臨中州(上)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145章 處決(中)第564章 天下無處不漢風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594章 大寧都司都指揮使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794章 大側擊第760章 馳檄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705章 見習研究員第802章 內應
第541章 除奸隊(上)第420章 採購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290章 進京第589章 所見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327章 滅之第9章 殺奴!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253章 側射第683章 老胡第360章 陳永福想立功第145章 處決(下)第486章 激鬥(上)第395章 雲集第381章 決戰(上)第550章 決斷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776章 忠與順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325章 進剿第466章 樣子貨第675章 斯文掃地第743章 南門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487章 血肉第469章 傷亡第668章 緩衝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124章 寧爲玉碎第662章 思想第769章 戰略第77章 雙喜臨門第23章 牛價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446章 血路第252章 火力對拼第111章 佈陣第206章 昌平第705章 見習研究員第481章 豪傑王者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271章 整編第413章 新營制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657章 宣統第337章 聖意第742章 過溝第121章 轉移第268章 願領軍在側,隨之殺奴第584章 鐵廠第311章 雄主第550章 決斷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102章 炮擊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636章 淹沒第394章 行刑!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308章 傳說第168章 參將來了第47章 豬圈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59章 烏合之衆第436章 慘烈車營(下)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503章 憑爾幾路來第662章 思想第781章 騙局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737章 此獠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815章 霰彈第157章 奇怪的女人第813章 拼命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348章 軍臨中州(上)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145章 處決(中)第564章 天下無處不漢風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594章 大寧都司都指揮使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794章 大側擊第760章 馳檄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705章 見習研究員第802章 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