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發佈

在衆人簇擁下,韓賢偉到了一個位子坐下,身旁人等主動爲他要了一壺上好的龍井,然後團團聚坐圍攏,充滿期盼的神情。

一胖胖茶客展着手中報紙,迫不及待問道:“韓員外,您以爲幕府三部中,當以何幾人爲長?”

看着旁邊人等期盼的目光,便是很遠的人也豎起耳朵,韓賢偉微笑着,他不緊不慢的喝了一口茶,緩緩說道:“諸位,以愚淺見,何人爲部長,何人爲司長,這其實不重要,我等更應關心的是,大將軍完善幕府,這內中玄機奧妙!”

他展開手中的報紙,揚聲說道:“民政司原有農牧、商貿,廠礦諸科,現擢司爲部,更增部門。特別要注意的,內中新設有一個科技司,軍政部也一樣,新增一個軍科司,此二者想必一樣,此中含義何在?”

他說道:“餘聞後勤司下有員賴源龍、李茂森、李之芬諸人,本爲吏員工匠,現從後勤司脫離出來,盡爲軍科司司長、副司長。聞此司只爲案牘謀劃,研究科技,這科技又是什麼?”

他思索道:“又聞原木匠吳世宦,也進入民政部科技司擔任要職,司內要員不乏原務農、尋礦,制械之人,只因在農商內頗有建樹,得以爲官……看來幕府非常需要能增進民力物力,擅奇技淫巧之人,諸位如有一技之長,大可去科技司謀個職務。”

茶館內一片笑聲,很多人確實動了心思。不需實作,算算畫畫便可,便如幕府中的教化司一樣,很合各人口胃。

對韓賢偉另闢蹊徑,直指他們忽視之處,很多人也暗暗佩服。

就聽韓賢偉繼續道:“還有這民政部新設的資源司……”

……

茶館下一陣陣喧譁傳來,不時夾着陣陣叫好,聽着下面的聲音,宣府巡撫朱之馮怒哼一聲,重重的放下自己茶杯。

對面大同巡撫衛景瑗只是微微一笑。他聽着下方的韓賢偉聲音。嘆道:“野有遺賢啊,真是剖析入裡。”

“賢個屁!”

朱之馮忍不住爆了一句粗話,他鐵硬臉上滿是怒容,更氣得長鬚飄起。他吹鬍子瞪眼睛道:“妄議朝政。國朝體統何在?”

他痛心疾首:“國事淪爲小兒輩談資懶得言了。反正朝廷也要在各處開設報紙……然永寧侯在搞什麼,幕府本爲各員曩助要力,招募幕僚。當以飽學、忠義爲本。這尋礦的,打鐵的,制器的全部整入府內,朝廷體統何在?這真是顛倒倫常!”

他越說越氣,最後恨恨一掌拍在桌上,幾個茶壺茶盞嘩嘩跳動作響。

朱巡撫到任後,對王鬥是極力安撫的,希望宣鎮巡撫、總兵能成爲地方文武相得,共報朝廷的典範,只是很多事情往往由不得自己。

對王鬥在鎮內大力發展民生,造福於民,朱巡撫也非常讚賞,當然很多事情也看不慣,特別王鬥威望越來越重,鎮內諸事滑向自己不可控制的邊緣,讓他沮喪無比。

還有,王鬥決定開發漠南,要大力招募吏員的消息傳開,他體系內很多官吏動心,讓朱巡撫愀心。

畢竟在王鬥治理下,眼下宣府鎮少了許多貪污受賄的機會,朝廷也財政困難,糧餉一拖再拖,很多吏員的月俸常常發不出來,可以想象,到時幕下走之一空,他連治政都困難了。

看着衛景瑗,朱之馮嚴肅道:“永寧侯爲武將,只有軍政資格,沒有民政管轄權力,衛公,爲朝廷大事計,你我當一同前往勸誡!”

衛景瑗搖頭:“永寧侯管的只是自己屯堡,對外招募吏員時,也只是以幕僚名義,並不違制。再說了,朝廷眼下已經任其爲安北都護府大都護……”

他搖着頭,王鬥欲招募吏員,雖整出科、處、廳、部幾級待遇,但外人看來,仍然是幕僚吏員,不算官員,所以沒有違制,現在他被任爲安北都護府大都護,治理漠南民政,就更加理直氣壯了。

同時他也嘆氣,衝着那月俸年俸待遇,還有功勳值獎勵,怕到時大同鎮的官吏也會跑了不少,以前想着王鬥沒有文人投靠,威脅歸威脅,對朝廷還不是致命,現在看來……

而且他屯堡中,軍中還學子越多,盡有人才可用。

他心情沉重,國朝風雨飄搖,自己卻無能爲力,實是內心象刀割一般痛楚。

朱之馮也是神情淒涼,心中涌起無力的感覺,忽然他想起一事,喜道:“左都御史邦華公已前來鎮城,李公德高望重,他就任副都護後,想必可以好生教導,使永寧侯幡然醒悟,一心忠於朝廷。”

衛景瑗沉默不語,他也探聽到朝廷的消息,李邦華將來宣府鎮,所以留在宣府鎮也是等待迎接。

只是此時官員出行流行坐橋子,從京師到宣府鎮城四百多里路,李邦華從初一日開始走,走到現在,還沒走到,所行頗慢。

等待無聊,這些天宣府鎮觸目滿是王鬥幕府之事,他也想聽聽民間的聲音,就與朱之馮結伴微服出行,到這茶館安坐,連各人幕僚都散到雅室外面。

對李邦華的到來,衛景瑗並沒有朱之馮那樣樂觀,他也聽到京師宮中消息,對於王鬥之事,當時羣臣曾有激烈爭議,每每各大臣有驚世駭人之言。

特別李邦華本人,還建議過將王鬥召進京去軟禁,實是……

聖上惟恐永寧侯不安,特地將李邦華髮配過來,對他生死早不放在心上,又有什麼用?

他緩緩起身,嘆息道:“李公來又何用?形勢,民心,盡不在朝廷這邊啊。”

他走到窗口,看下面人羣三三兩兩。盡在議論幕府之事,很多人臉上帶着興奮的笑容,顯然眼下的生活,是他們滿足的,他說道:“此乃民衆之福,卻非朝廷之福也。”

他淡淡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吾等盡人事聽天命罷,況乎還未到那一步,永寧侯還是忠於朝廷的。”

他輕聲自語:“若事無可爲……”

說到這裡。他猛然一陣心痛。還是那種讓人強烈顫抖,痛楚到極致的感覺:“吾等便以死報國吧。”

忽然一陣喧囂,街上很多人在喊:“出來了,出來了……”

……

衆多的官吏武將從大將軍府涌出來。個個滿面笑容。門外一片喧鬧。廣場上的採訪蜂擁而上,還有幾個從內中追了出來,他們是許可參與會議。進入大將軍內的人。

“韓部長,張部長,說兩句吧。”

“鍾副部長,對財政司的未來,您有什麼看法?”

被採訪們圍着的人,都帶着矜持的神情,他們知道,自己所說言論,極有可能會上了報紙,因此措詞間都非常謹慎。

這種場面,他們以前也經歷過幾次,從新奇到自然,早非吳下阿蒙。

對自己成爲民政部副部長,鍾榮當然非常高興,同時深感責任重大。

他想了想,鄭重道:“承蒙大將軍厚愛,讓鄙人擔任副部長,同時還負責財政司之事,鄙人深感責任重大,定當竭盡全力,爲大將軍管好全府的錢袋子。”

圍着的採訪一邊追問,一邊用鉛筆快速在硬紙板上奮筆疾書,遠遠的圍觀人羣,一樣探頭探腦,甚至注意鍾榮的說話口型。

這時一個矮胖的肉球“滾”了出來,卻是新任軍政部軍科司副司長李之芬,他立刻吸引了許多采訪的注意,很多人圍了上去,叫道:“李副司長,您說兩句吧。”

“是啊,說兩句吧。”

看衆人不注意,鍾榮趁機走了,面對採訪,他總有不自在的感覺。

李之芬笑嘻嘻道:“好地,好地。”

他邁着自己矮壯的腳步,說道:“讓我想想啊。”

他思考着,卻越走越快,轉眼間,人已經不見了。

崇禎十五年十月初十日,宣府時報以很大的版面,全面發佈了幕府現在的架設結構,以部爲最高單位,下設司,司下設處,處下設科,他們的待遇,便是科、處、廳、部幾等,然後又分正副。

值得注意的是,李大集硝官功勳卓著,被王鬥直接提拔到軍科司副司長,享受副廳級待遇,也顯示王鬥在軍工科研上的決心。

整個幕府中,全部分爲軍政部、民政部、監察部三部,還有王鬥直轄的中軍部。

這當中,韓朝爲軍政部部長,以孫三傑、齊天良、林道符爲副部長,主要職事,便是負責全軍的訓練、裝備、編制、徵集、銜級、薪餉,還有軍事研究等等。

以張貴爲民政部部長,鍾榮、鍾正顯、田昌國爲副部長,主要職事,便是負責全府的財政、審計、治安、商貿、城建、工礦、水利、交通、農牧、教育等等。

以遲大成爲監察部部長,劉本深等爲副部長,還有葉惜之榮升爲幕府秘書廳廳長,任江宏生人等爲副廳長,負責原來鍾正顯的事務。

鍾正顯,則在民政部內主要搞審計那一套,他算術出衆,居於其位,算物盡其用。

在王鬥直轄這一塊,有參謀部,情報部,外務部,鎮撫司,教化司幾部分,軍事、民事兩大學院,也暫時歸在中軍部。

遲大成轉任監察部部長後,鎮撫司由原來老部下黃仕汴接任,溫達興繼續任情報部主官不變,溫方亮任參謀部部長,以鍾顯才、鐘調陽、高史銀三人爲副部長。

參謀部權力非常大,是靖邊軍內唯一可以下令調動、作戰,或全軍動員的部門,軍政部,就沒有這個權力。

二者相比,參謀部若現在的朝廷兵部,軍政部便若現在的五軍都督府,這也是靖邊軍內練兵與帶兵徹底分開的標誌。

當然,王斗的軍政部,不象五軍都督府那樣只是空銜,而是職權明確,非常有權力與設置必要。

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453章 潰敗第550章 決斷第692章 到西安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743章 南門第819章 覆蓋第247章 血海上第471章 報捷第209章 分兵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553章 血河(下)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772章 到了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389章 潰逃第819章 覆蓋第566章 清虜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66章 排槍第737章 此獠第751章 猛烈第716章 戰爭烏雲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815章 霰彈第622章 在哪裡?第350章 陳永福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630章 半渡而擊第413章 新營制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381章 決戰(下)第181章 借錢第455章 救援第204章 拷問第385章 定計第390章 伏擊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426章 集結第687章 敬意第398章 你個奴才!第44章 變化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797章 前鋒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761章 眼熟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587章 農場主第444章 毒煙彈第23章 牛價第790章 監國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上)第92章 定點排尿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249章 看誰狠!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480章 輜重第706章 腰斬第751章 猛烈第280章 破營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206章 昌平第38章 私人莊田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750章 聯軍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318章 尊皇攘夷、驅狼吞虎第415章 譁然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488章 致意第58章 吃驚第508章 衝鋒第817章 光復第639章 淚水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726章 登塬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259章 最後一戰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355章 想伏擊?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491章 攻山第607章 立寨第692章 到西安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512章 白虎第513章 射死第455章 救援
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453章 潰敗第550章 決斷第692章 到西安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743章 南門第819章 覆蓋第247章 血海上第471章 報捷第209章 分兵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553章 血河(下)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772章 到了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389章 潰逃第819章 覆蓋第566章 清虜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66章 排槍第737章 此獠第751章 猛烈第716章 戰爭烏雲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815章 霰彈第622章 在哪裡?第350章 陳永福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630章 半渡而擊第413章 新營制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381章 決戰(下)第181章 借錢第455章 救援第204章 拷問第385章 定計第390章 伏擊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426章 集結第687章 敬意第398章 你個奴才!第44章 變化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797章 前鋒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761章 眼熟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587章 農場主第444章 毒煙彈第23章 牛價第790章 監國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上)第92章 定點排尿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249章 看誰狠!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480章 輜重第706章 腰斬第751章 猛烈第280章 破營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206章 昌平第38章 私人莊田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750章 聯軍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318章 尊皇攘夷、驅狼吞虎第415章 譁然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488章 致意第58章 吃驚第508章 衝鋒第817章 光復第639章 淚水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726章 登塬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259章 最後一戰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355章 想伏擊?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491章 攻山第607章 立寨第692章 到西安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512章 白虎第513章 射死第455章 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