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穎達若在舉世敵

他們喝酒時,葉暢雖然也拿着杯子相陪,卻只是小啜一口,並沒有真正喝下去。

他等着看熱鬧,特別是焦遂這廝的熱鬧。

果然,焦遂這酒鬼耐不住腹中饞蟲催促,一口便將那酒盞中酒喝去一半。大唐也有甚多名酒,什麼凝露漿、桂花醑、梨花春、巴鄉清,還有自西域傳來的疏勒漿之類。但唐時酒的度數並不高,唐太宗時用馬乳葡萄釀成的葡萄酒,就被時人稱爲“芳香酷烈”,可想而知,一般的酒有多淡。

而葉暢取出來的酒卻非如此,在去長安之前,他便讓姐夫劉錕造出一套簡單的陶製蒸餾器,按着《本草綱目》所記載的方法,蒸取其露,這才得之,總共也只制了五壇。這是他做試驗所用,不曾想一次便成功了。雖然這樣的酒度數亦不高,葉暢估計最多也就是四十度左右,但是比起此前唐人所飲之酒,那可就濃烈得多。

果然,焦遂一口還沒有嚥下,便覺得喉嚨如火燒般難受,他幾乎要將那酒又噴出來,但一想此酒得之不易,又如此甘美,實在不忍浪費,便強行嚥下。

強行嚥下的結果,自然就是劇烈的咳嗽,咳得他面紅耳赤脖粗氣短,不僅他如此,除了動作較慢又爲了養生故飲得少的賀知章,其餘人中,倒有小半都在咳嗽不止。

“此酒性烈,當世難有匹敵者,故此飲此酒不可過急,急則傷喉(猴)。”葉暢不動聲色地道,看着焦遂那抓耳擾腮的模樣,衆人看了之後忍不住掩口葫蘆。那鍾緯向來毒舌,今日葉暢給他面子,讓他亦在場爲陪,心裡早就對焦遂無禮不滿,此時忍不住低聲道:“果然傷猴了。”

焦遂卻不知葉暢是在嘲笑他,他好不容易緩過勁來,長吐一口氣,然後豎起大拇指:“好酒,好酒,此酒何名?”

“其名甘露。”

“好酒,果然酒如其名,乃天上甘露,凡間難得幾飲!”那邊賀知章也咂摸出味來,他同樣好酒,只覺得陶陶然熏熏然,情不自禁道:“主人用如此美酒相待,可惜,可惜,李太白不在,若是李太白在,必是妙語如珠,文思泉涌了!”

說到這,他定了定神,又笑道:“老朽已是風燭殘年,卻得見謫仙人李太白、智仙人葉十一,實是生平快意之事,來來,諸位陪老朽再飲!”

“此酒不僅性烈,後勁亦足,諸位飲則飲矣,切勿貪杯啊。”雖然明知道未必有用,葉暢還是交待道:“特別是賀公,小飲則健身強體,多飲則傷身勞神,一定要有度。”

賀知章聽他說得誠摯,笑着點頭,接下來喝酒,果然就是小嚐即止。衆人得此佳釀,正陶然之時,突然聽得有人痛哭起來。

哭者乃焦遂是也。

“焦郎君爲何哭?”賀知章與葉暢是熟悉焦遂性子的,故此都不理他,因爲一理這廝便要打蛇隨棍上,但杜甫卻不熟,開口便問道。

“某此前三十載,自詡酒國狀元醉鄉太守,卻不曾想全是大誤。今日得飲甘露,才知道前三十年都白活了……如此好酒,爲何到今日才遇上?”

焦遂此語,讓衆人神情微肅。

他語氣悲憤,卻非作僞,與其說三十年未曾遇着如此好酒,倒不如說他懷才擁志而不遇時機。

“十一郎從何處購得此酒,唉,飲過此酒,只怕其餘酒類,都覺無趣了。”發泄完畢之後,焦遂又嘆息問道。

“自家釀造,無處可買。”葉暢笑道。

焦遂愣了愣,頓時離席,然後向葉暢長揖:“十一郎,我這一百多斤就賣與十一郎了,只求每日能有這酒……”

“不可能,我家中也只有五壇,今日開了一罈,只剩四壇,哪裡能供你日日暢飲?”葉暢搖頭道:“況且酒過傷身,小飲尚可,日日酣醉,豈是大丈夫立身處世之道!”

這可是難得的機會,葉暢自然要板着臉,將焦遂好好地教訓一番了。焦遂被他教訓得一愣一愣的,卻沒有辯駁一句,待葉暢不說了,他涎着臉才又道:“只要每日給我一盞這酒,我願日日受你教訓……”

“受不了你這廝!”葉暢也無語了,酒鬼到這廝這種地步,當真實在難得。他不理睬焦遂,拱手向衆人道:“諸位慢飲,這酒性烈,唯有慢用方能盡其味。我廚下尚有事,叔祖,你陪着貴客多吃些菜。”

當最後一道菜板粟燉雞端上席時,已經是燈火通明瞭。不知不覺中,衆人勸酒吃菜,竟然足足吃了一個多時辰!酒酣興高,賀知章、杜甫等人也少不得揮毫潑墨,留下讚美酒餚的詩句。葉暢回席,讓整個氣氛再度**,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美麗的舞女當場獻舞了。

老年人原本睡得淺,但這一宿賀知章足足到日上三竿才醒,這便是昨天酒的功勞了,他飲得適量,那酒便有助於睡眠。醒來一問,知縣與縣尉都大早趕回縣裡處置公務,他與杜甫留宿在臥龍谷,至於隨行從員,則安置在吳澤陂內。

“呵呵,倒是好眠。”在隨從服侍下洗漱完畢,便有人奉上白米粥,賀知章正吃着,便看葉暢過來,他也不客氣,含着稀粥笑道。

“食不可無佐,賀公,且看此物。”

葉暢也是大笑,然後將手中的一件東西遞了過來。

賀知章放下碗,接過湊上去一瞧,卻是一卷書冊。那書冊封面上寫着“送賀監詩鈔”五個大字。

這大字乃是手書,正是葉暢模仿顏體而寫,墨香猶在。賀知章笑着翻開,然後便“咦”了一聲:“這是……這是……”

當先一首,便是李隆基御製之送別詩,賀知章驚訝的不是這個,而是字跡。

這字跡,絕對不是寫出來的!

但又不類現在的雕版印刷,一來字跡清楚,宛如用墨手書,二來則是因爲排字爲橫版,竟然不是豎版的!

“十一郎,這是?”賀知章喃喃了一會兒,擡頭看着葉暢問道。

“賀公再看。”葉暢笑着又拿出一卷書來。

除了沒有封面外,內裡的內容字跡,一模一樣!

緊接着,葉暢拿出了第三本、第四本,賀知章這個時候哪能不明白,這應該是印刷出來的書籍。但賀知章又很疑惑,印刷就必須做雕版,而一塊雕版不僅耗時長,也容易出錯,象這樣一夜之間印成,絕無可能!

“我有一新印刷之術,賀公且多留我這裡一些時日,賀公詩文,我欲製版印存,今後也可行售四方。”葉暢笑着道:“自然,潤筆是不會少的。”

賀知章也笑了:“十一郎好商賈之道?”

“某不視之爲商賈之道,而爲陶朱之術。”葉暢正色答道。

“有何區別?”

“據聞陶朱公即是范蠡,佩相印可使國強,行工商可致家富。三散其財,悠遊泉林,豈是普通商賈之道可比?”

賀知章聞語沉吟,好一會兒也沒有說話。

大唐輕商重士,以農爲本,雖然商業極發達,特別是與西域的貿易甚爲頻繁,但是商人的政治地位與社會地位都不高。賀知章乃吳中四士之一,受儒、道二家影響,讓他因爲葉暢三言兩語就接受葉暢的觀點,明顯是不現實的。

葉暢也不指望着能第一時間說服他,兩人對這個事情的討論是淡嘗輒止,他們的注意力轉到了那捲書籍本身上。賀知章有些好奇地問道:“十一郎,這書印得與雕版不類,莫非又是什麼新技藝?”

葉暢推出水泥、足球戲,他可是親眼見到的,因此知道葉暢喜歡“標新立異”,葉暢點點頭:“確實用了新技藝,原先製版,一頁之版需要十天半月,如今立等可成。而且所用墨汁,亦有不同,故此光亮清晰,類似墨汁手寫。”

這一點賀知章已經看出來了,聽得葉暢如此介紹,他心中不禁有些感慨:葉暢智才,當真可以稱得上國士,惜哉只因得罪了某些人,而不得當今陛下重用。

此時葉暢所用,已經是銅活字。陶活字自身有難以解決的缺限,在發覺這一點之後,葉暢不得不增加成本,以陶活字爲基礎,又製成銅活字。

“那書冊印刷,爲何橫排,還加上這些異符?”賀知章又問道。

“新制印版,有一缺限,利於橫排,不利於豎排。”葉暢笑眯眯地道。

這當然是個謊言,能製成橫版,就能製成豎版,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技術差別。但是橫着印刷在葉暢的感覺裡,比起豎着印刷確實要節約紙張,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些符號、公適之類,都適合橫着印而不是豎着印。

“還是尋着豎印之法好。”賀知章喃喃道。

“說到此事,賀公可知爲何我等書寫盡爲豎寫?”葉暢對此不以爲然:“不過是因爲古時無紙,以竹木簡刻字,若是橫刻,則不易展開觀看,而豎刻更爲方便罷了。如今既有紙,橫寫豎寫,何種方便用何種,不必強求之。”

賀知章搖了搖頭,覺得葉暢說得似是而非,但他懶得去辯,又指着那些符號問:“這又是何物?”

“句段符號,我稱之爲標點。”葉暢答道:“識字而不知句段者,由此便可知文章真意。”

賀知章沉默許久,嘆息道:“若孔穎達在世,十一郎你必爲儒林公敵。”

這話說得葉暢嚇了一大跳,他只是從未來方便的角度,進行了這兩項變革——在他看來,這兩項變化根本無關輕重,既不涉及政治,又不涉及經濟,只是干係到人們的閱讀習慣,所受的阻力應該不大才對。

可賀知章一個“儒林公敵”,象是當頭一盆冰水一般,讓葉暢悚然動容。

孔穎達乃李世民時碩儒,奉命編《五經正義》,一舉改變儒學異論相攪的局面。此人也固執剛正,言必稱古,若是他在世,確實會攻訐葉暢,要把他打成儒林公敵。

即使孔穎達已死,象他這樣的保守頑固之人也不會少,就連以開明和獎掖後進聞名於世的賀知章,對葉暢的這種變革都明顯執否定態度。

“若是方便,還是豎着給我印吧,這些標點,亦不必加。”賀知章緩緩又說道。

他既辭官致仕,一心求仙訪道,便不欲再捲入什麼風波之中。但葉暢推出的這個變革,又很明顯會在儒林攪起風雨,若不是憐惜葉暢有才而不得志,賀知章甚至都想着與葉暢斷交了。

這讓葉暢甚爲尷尬。

原本印出這卷送別詩集,一來確實是感激賀知章的看重,二來也是借賀知章在天下文人中的名聲,傳播自己的私貨。可如今賀知章一句話,便讓他打的如意算盤落了空。他一向覺得賀知章乃是老頑童一般的性子,如今又準備修道,應該不會在意被自己利用一番。

但這個時代的人物,雖然都是歷史人物,卻沒有誰是真蠢的。葉暢明白自己的小心思已經被賀知章看破,賀知章雖未表現出着惱來,卻也拒絕了他的意圖。他心念一轉,也不強求,當下點頭道:“賀公說的是,某太過草率輕狂了。”

“十一郎才十七歲,天姿卓爾,機智無雙,又有仙人入夢,只需養望四十年,何愁不能如同孔穎達一般,成爲天下文宗?”賀知章怕他失落,半是安慰地說了一句。

葉暢如何能不失落,他盤算好的計劃,只因爲賀知章不配合,便成爲泡影。

旋即,他意識到賀知章的意思。

他如今十七歲,養望四十年,五十七歲時入朝爲相,那還是壯年,那時以天下文宗的身份再推動這變革,必然事半功倍。

但葉暢等不得,他等得,安史之亂也等不得。

大唐經過短暫的盛世之後,如今已經弊根深種,即使沒有安祿山史思明,亦會有其餘問題爆發。這個矛盾,歸根到底還是經濟問題:龐大的帝國疆域,需要周邊有強兵守衛,而虛弱的帝國財政,又不足以支持中央維繫壓制周圍強兵的軍力,於是外強中乾之局勢形成。

而且葉暢不認爲自己能長命百歲,若等到五十歲之後再來推行變革,只怕功尚未成,身已老死,人亡政息。

“賀公可是說笑了,天下文宗?一想到要皓首窮經才能成爲天下文宗,某便覺得不寒而慄。某隻想着逍遙自在,每日裡煉煉丹彈彈琴,詩酒自樂,予願足矣。”葉暢只能作罷,虛言搪塞,另想他法了。

第264章 忽聞遼東起干戈第422章 一人生死動天下第129章 千般功業一句讒第116章 陸地舟車移綵樓第19章 暗夜來人(上)第508章 色厲膽薄謀無斷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42章 子與曾點共其志第87章 莫非前世對頭冤第502章 五載荏苒逝匆匆第146章 安得猛士護主上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91章 不知孰人新少府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461章 樓外評話樓內客第217章 強秦昔日謀偏蜀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第269章 陽虎爲寇遇孔丘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179章 幾時攜手入長安第420章 新有傳奇傳長安第474章 千軍齊呼清君側第315章 不知何處卜吉兇第473章 與虎謀皮露猙獰第101章 昔日葉郎今又還第53章 腰纏萬貫入長安第434章 江南兩道警相連第244章 不過蛾賊撲火光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321章 小子福淺延仙緣第179章 幾時攜手入長安第39章 青蚨銅錢穿玄機第360章 司馬遠至意所爲第98章 自此少府空模樣第231章 今日家鵲慕鴻雁第6章 蒸餾原理(上)第346章 彩雲之南可築城第3章 昔日王孫(下)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63章 野外新廟舊仇敵第224章 西窗共語話叛胡第198章 欲訪仙山東海中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93章 休與仇敵說賢良第355章 磨些江上鎖鐵橋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48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第8章 聖神皇帝(上)第214章 碎顱裂腦效韓郎第307章 山重水複遮前方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第478章 何愁天下無精兵第72章 未料後院火難妨第389章 輕騎飛逐蔥嶺西第62章 安知無人送葉暢第481章 軍雖未敗親已離第285章 去途漫漫斷人魂第444章 願奉葉公清朝堂第161章 閹宦豎子問舍田第282章 重山千萬馬蹄輕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264章 忽聞遼東起干戈第31章 少年探花(下)第58章 妙語點香僧四過第433章 舉世滔滔孰最賢第369章 陰狐暗隱挑心猿第291章 進退戰降兩爲難第330章 萬人齊呼葉十一第500 心腹之內起隱患第130章 劫波渡罷喜相逢第267章 冷宮寒暑不知秋第80章 穎達若在舉世敵第100章 座中孰人爲今亮第306章 長安大道阻且長第442章 噩耗急傳社稷危第457章 一事一事又一事第99章 何來蠻女淡梳妝第29章 初雪受罰(下)第221章 臨冬北風忽驟起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155章 欲求高臥恐難得第390章 欲釣狡鯊魚餌香第384章 重騎斜掠至此回第445章 千帆競渡再無賊第230章 雪火勝負兩重天第141章 金樽清酒鬥十千第342章 窮則仁禮達則濟第47章 絕唱餘音猶繞樑第272章 借我錦帆上重九第74章 一及利字皆紛攘第337章 催促鳳台近鏡臺第235章 一包苦茶相疑猜第373章 一家哭勝一路哭第375章 恩威並施收軍心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301章 弦翻霹靂弩作雷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255章 蛛絲難阻鯤化鵬第23章 迷霧竹林(上)
第264章 忽聞遼東起干戈第422章 一人生死動天下第129章 千般功業一句讒第116章 陸地舟車移綵樓第19章 暗夜來人(上)第508章 色厲膽薄謀無斷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42章 子與曾點共其志第87章 莫非前世對頭冤第502章 五載荏苒逝匆匆第146章 安得猛士護主上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91章 不知孰人新少府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461章 樓外評話樓內客第217章 強秦昔日謀偏蜀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第269章 陽虎爲寇遇孔丘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179章 幾時攜手入長安第420章 新有傳奇傳長安第474章 千軍齊呼清君側第315章 不知何處卜吉兇第473章 與虎謀皮露猙獰第101章 昔日葉郎今又還第53章 腰纏萬貫入長安第434章 江南兩道警相連第244章 不過蛾賊撲火光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321章 小子福淺延仙緣第179章 幾時攜手入長安第39章 青蚨銅錢穿玄機第360章 司馬遠至意所爲第98章 自此少府空模樣第231章 今日家鵲慕鴻雁第6章 蒸餾原理(上)第346章 彩雲之南可築城第3章 昔日王孫(下)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63章 野外新廟舊仇敵第224章 西窗共語話叛胡第198章 欲訪仙山東海中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93章 休與仇敵說賢良第355章 磨些江上鎖鐵橋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48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第8章 聖神皇帝(上)第214章 碎顱裂腦效韓郎第307章 山重水複遮前方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第478章 何愁天下無精兵第72章 未料後院火難妨第389章 輕騎飛逐蔥嶺西第62章 安知無人送葉暢第481章 軍雖未敗親已離第285章 去途漫漫斷人魂第444章 願奉葉公清朝堂第161章 閹宦豎子問舍田第282章 重山千萬馬蹄輕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264章 忽聞遼東起干戈第31章 少年探花(下)第58章 妙語點香僧四過第433章 舉世滔滔孰最賢第369章 陰狐暗隱挑心猿第291章 進退戰降兩爲難第330章 萬人齊呼葉十一第500 心腹之內起隱患第130章 劫波渡罷喜相逢第267章 冷宮寒暑不知秋第80章 穎達若在舉世敵第100章 座中孰人爲今亮第306章 長安大道阻且長第442章 噩耗急傳社稷危第457章 一事一事又一事第99章 何來蠻女淡梳妝第29章 初雪受罰(下)第221章 臨冬北風忽驟起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155章 欲求高臥恐難得第390章 欲釣狡鯊魚餌香第384章 重騎斜掠至此回第445章 千帆競渡再無賊第230章 雪火勝負兩重天第141章 金樽清酒鬥十千第342章 窮則仁禮達則濟第47章 絕唱餘音猶繞樑第272章 借我錦帆上重九第74章 一及利字皆紛攘第337章 催促鳳台近鏡臺第235章 一包苦茶相疑猜第373章 一家哭勝一路哭第375章 恩威並施收軍心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301章 弦翻霹靂弩作雷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255章 蛛絲難阻鯤化鵬第23章 迷霧竹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