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野外新廟舊仇敵

若是盧杞繼續留在那送別亭裡,他只是會更沮喪。

除去那位“貴主”遣來的使者,接下來又先後有三批人趕來爲葉暢送行,只不過都撲了空。葉暢雖然是被天子賜絹放還,可是這件事情,並沒有影響到明眼人對葉暢未來的期望,相反,更多的人,是從李隆基的舉動中看到了某種隱藏的東西。

若真是惱了葉暢,何必賜絹,趕出長安就是。

因爲葉暢太年輕,若是如今就重用他,二十年後,李隆基去世,太子繼位,葉暢卻還不足四十,便已經成爲朝中重臣,再過二十年,葉暢不到六十歲,成爲三朝元老,其權勢、聲望,只怕會達到一個可怕的地步。

所以李隆基賜絹放還,可能有教訓葉暢的意味在裡面,但也有可能是爲了子孫計,給後代留下一個宰相之才。

這些事情,葉暢是不願意去琢磨的,他只是盼望着早些回到修武縣。先壯大壯大自己的經濟實力,然後再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或許能夠影響到大唐時局,避免可能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可避,那是因爲他不願意生活在一個顛沛流離的時代,但對李唐皇室,他當真沒有多少敬重——楊富是死了,可若沒有駙馬楊洄的縱容,沒有咸宜公主的庇護,區區一個楊富,又如何能害死葉曙?他兄長無端捲入李唐宗室的內鬥之中,葉暢爲兄復仇,殺了楊富,只能說是了結了一段,至於那位駙馬楊洄,若有機會,葉暢同樣也要和他了結一番。

沒有機會,那就想法子創造機會。

至於那位二十九娘……

摸着懷裡的書信,葉暢苦笑了一下,那位二十九娘還是不死心啊,得知自己離開長安,她竟然讓玉真長公主遣人送來書信,信中的內容,實在是不足爲外人知曉。

“去長安時,當真是風塵卜卜,回來時,卻是一路輕鬆啊。”

和尚在他身邊道,言語中也是極爲感慨。他們去的時候,葉暢身上還有幾貫錢,他完全就是空手,一鉢一杖一袈裟,路途上風餐露宿緊趕慢趕。現在回程,身邊多了一羣侍候着的人,而且最關鍵的是,葉暢如今手中不缺錢——李隆基賜絹放還,那些絹被他換成了金錁制錢,足足值上百貫,可以說是個小富家翁了。

自然,在葉暢眼中最寶貴的,還是從張旭、顏真卿二人手中拐來的書法作品,足足有三十餘件,這將成爲他的傳家寶,過了幾十年後,就算是要賣,也得是一幅幅拍賣。

回程他們走的是黃河水路,因此只花費了四天時間便到了武陟。對於此時的船,葉暢非常無奈,難怪鑑真東渡七次才能成功,此時的船無論是安全還是便捷,莫說與後世的輪船,便是宋時的船都比不上!

要再過幾十年、上百年,水密艙等造船技藝被運用後,華夏才迎來了自己航海史上的一個大高峰時段,不過,葉暢可不想等到那個時候。

“崔秀景,這樣的船,你需要多少人手能造出來?”上了岸之後,指着身後的船,葉暢問道。

崔秀景便是那個新羅奴,買這樣一個人來,葉暢也是無奈之舉:大唐對於私人造船管理是甚爲嚴格的,他幾乎弄不到象樣的船匠,因此便只有尋新羅人來湊合着用。此時新羅的造船技藝,據說不遜於大唐,就象奚人造車的技藝在大唐亦稱獨到一樣。

“充足材料,有個十餘人,花上一個月時間,便能造出這樣一艘船。”崔秀景小心地回覆。

這是個四十歲左右的新羅人,有着大多數新羅男人一般的刀臉,此時新羅人在大唐爲奴爲婢者甚衆,而且大多都精通唐人語言。崔秀景知道自己的這位主人聲望甚高,因此小心謹慎,唯恐一個不小心觸怒了對方。

“十餘個人,一個月時間……”

這個效率實在不算高,載他們來的那船,在葉暢看來也就是比一般渡船稍好些罷了。

崔秀景不知道這位新主人問此事是爲何,千言萬語不如一默,因此他只在葉暢問話時纔開口。

從武陟到修武,若是速度些,半日便可至,這兩個縣在歷史上很長時間裡其實是合而爲一的。他們未進修武縣城,繞道而行,因爲葉暢在外耽擱了兩個多月時間,急着趕回家中的緣故。

一路行來,正值秋收前夕,兩邊麥浪翻滾,但葉暢卻不覺得歡喜。那些麥子大多空扁,空有其殼,便是收上來,也磨不出多少麪粉。

這是難免的事情,中原地區經過長時間的開發,以如今的技術,產出已經達到極限了。

在離吳澤陂尚有五六裡外的官道之旁,葉暢卻發覺多了一座建築,這是一座簡易的寺廟,目前還只有正殿,這般日照酷熱之下,仍然有不少人在正殿外禮拜上香。

“幾時在這邊也建了一座廟,靠着路旁,四里八鄉的人南來北往,可都要……”

葉暢正琢磨間,便看到一個穿着紫色袈裟的僧人大模大樣從廟裡出來,香客們紛紛向他行禮。那僧人遠遠望着葉暢,冷笑了一聲:“咦,葉十一,你回來了?”

卻是十方寺裡的那個和尚道寧。

他原是劉家子弟,與劉家現在的族長劉逢寅的親侄,到十方寺出家,與其說是心向佛法,倒不如是想要十方寺的廟產。只不過因爲葉暢與首座純信的關係漸佳,這個總尋葉暢麻煩的道寧在寺裡失去了地位,葉暢記得,在菩薩審案之事過後,他乾脆被純信趕出了十方寺,灰溜溜地回到了劉家,卻不知爲何出現在這座廟裡。

看了看廟裡全新的石灰粉牆,葉暢撓了撓頭:“我記得這一塊,應該是我們葉家的田吧?”

這應該是三房長支的田地,道寧嘿嘿笑道:“原本是你們葉家的,但現在改姓了劉,誰讓你們三房長支不爭氣,還要和我家姊鬧什麼和離!”

這是三房長支的事情,葉暢微撇了一下嘴,三房長支伯父是糾由自取,他數次三番試圖算計自己,甚至長兄葉曙的性命丟在長安,他也有責任。自然,劉氏的責任最大,在楊富死後,葉暢已經在琢磨着,讓劉氏、劉家都付出代價。

他懶得理這道寧,狗嘴裡吐不出人話來,因此他拉過旁邊的一個香客:“馬家嬸子,你這是做什麼?”

“自然是拜菩薩了,十一郎啊,咱們吳澤算是什麼……人傑……地靈。”那老村婦竟然出吐出了一句成語:“先是有十一郎得仙人點化,如今又有道寧師遇菩薩!”

“嗯?”

葉暢愣了一下,道寧這和尚遇菩薩?

他纔不相信這個,他自己遇仙人點化是怎麼回事,他心中一清二楚,這個道寧何時又遇到什麼菩薩了?

那邊道寧見他拉了個香客在問,頓時大怒,走過來道:“葉十一,休要在此搗亂,我這是釋家寶地,豈容你這騙子在此惹事生非!”

“我是騙子?”葉暢有些訝然。

“哼,你不是騙子,你身後那頭陀是怎麼回事?”道寧一指釋善直。

莽和尚摸着自己的腦袋,不免有些莫明其妙,自己與葉暢是騙子有何干系?

葉暢卻猛然想起,道寧曾是十方寺純信僧的心腹,便是純信對他保密,可他冷眼旁觀之下,也極易弄明白當初韋陀菩薩顯聖是怎麼一回事。後來的菩薩審案,更是瞞不過有心人,事後只要稍加推測,便不難弄清楚,這一切,都是他在裝神弄鬼。

旁人就算想明白了,也只會以爲是葉暢得了仙家指點,纔有如此神機妙算般的智慧,但是在道寧這種與葉暢有仇的人心中,卻是招搖撞騙了。

“頭陀是怎麼回事,當去問十方寺的純信首座,只不過道寧你現在,怕是進不了十方寺了。”

葉暢拋出一句話,然後不再理會這個俗不可耐的和尚,領着自己的一隊人便要走。道寧原本只是與他鬥嘴的,見他招呼身後諸人,不僅僅是招呼善直,還有那些明顯僕役撲扮的,甚至還有個手腳粗健皮膚黝黑的崑崙奴,道寧心中便覺奇怪,忍不住上前攔着一個:“這位,你們是何方人士,爲何會跟在這騙子……”

“啪!”

一記耳光重重抽在了道寧的臉上,抽他的人刀臉板結,怒目翻圓:“禿驢,膽敢辱罵我家主公!”

“主……主公?”

“正是我家主公!你這賊眉鼠眼的和尚,竟然敢說我家主公是騙子,當心被送到官府吃板子!”

抽道寧的,乃是崔秀景,他被賣與葉暢,此時對自己的主人尚不熟悉,只知道他在長安城中也算得上是一個人物。現在一荒野俗僧,也敢辱罵他,正是他這新近的奴僕展示忠心的機會!

因此這記耳光抽得甚重,打得道寧原地轉了半圈,臉上頓時浮起一個清楚的五指掌印。

葉暢回頭看了一眼:“秀景,走吧。”

“是,郎君!”崔秀景屁顛屁顛地便跟了上去,自覺自己做了件對的事情,此後前途必然是一片光明。

道寧在背後看着,目光裡既有恐懼,也有嫉恨。

這些人,六個漢子,除了一個崑崙奴,還有兩個惡形惡相的胡人,他們都是葉暢的奴僕?

還有兩輛大車!

這廝不是去長安城迎回他兄長的靈柩麼,怎麼在長安城呆了一個多月,賺下若大的家當來!

道寧心中,完全是羨慕嫉妒恨,他很想衝上去再叫嚷,但臉上火辣辣的痛讓他管住了自己的腿。

“且讓這狗奴再得意幾日……哼哼,那元縣尉不會在咱們修武呆一輩子,遲早有一日,元縣尉會調任,那個時候……”

劉家與葉暢的仇恨並沒有因爲葉楝與劉氏和離而化解,劉氏在葉暢中最痛恨者,除了葉楝便是葉暢,上回的事情,鬧得劉逢寅也吃了打,道寧更是被趕出了十方寺。

“前面便是我們吳澤陂,我家宅院小,這麼許多人住進來怕是有些擠,到時候還得去我的山莊。”葉暢指着村頭的大槐樹笑着對身邊的諸人道:“再趕幾步,幾日夜裡我親自下廚,燒頓好吃的與諸位接風!”

他這番話說得沒有上下尊卑之分,別人都不敢接口,唯有善直“咕嘟”一聲,大大地嚥了口口水:“好吃的,好吃的!”

四五里的距離,半個時辰便到了。他們纔出現在遠處,村頭便有人看到了:“賜奴,賜奴,你叔父回來了!”

小賜奴坐在村頭老槐樹的樹根處,正捧着腮幫子發呆,聽得叫喚,他跳將起來,但還沒有看清葉暢,身邊的淳明便撒腿向前跑了去。

葉暢不在的時間裡,淳明、響兒等都養在方氏手下,方氏心地雖善,終究不是葉暢,待淳明與響兒沒有葉暢親,因此,淳明早就盼望着葉暢回來了。

葉賜奴看到淳明跑上去迎,他跟着跑了幾步,想了想不對,便又回頭跑去:得先告訴孃親纔是!

他並不很懂事,但這些時日也聽不少人說起,叔父此前是去接他父親的靈柩,他父親已經去世了。他小小年紀的心靈裡,對生與死還沒有什麼概念,卻也知道,這不是什麼好事。

因此,當葉暢到了村前時,面對的已經是穿上衰服的方氏等人。方氏悲悲切切地迎上來,葉暢將她與賜奴、小娘引到頭前的那輛車前,讓他們見了一下車上的棺木,然後低聲道:“嫂嫂節哀,天氣酷熱,屍身保存不易,故此我帶來的只是骨灰。”

方氏彷彿沒有聽到他說什麼,徑直撲到了棺木之上,放聲痛哭,哀哀欲絕。她這一哭,賜奴與小娘便跟着哭了起來,一個個和淚人般,看得葉暢自己,也不禁潸然淚下。

勸解良久,方纔止悲。象葉曙這般暴亡於外鄉者,其靈柩依習俗是不能進村的,因此只能將其停入在村外廢棄的土地廟中,在此操辦喪事。

方氏哀傷過甚,萬事皆由葉暢作主,好在葉淡辦這種事情有經驗,葉暢也沒有太忙。只是他們要守靈,當夜便打發新來的僕人去了山莊,自己則守在破廟之前。

夜深人靜,賜奴與小娘都被葉暢強令去地鋪上睡了,就是淳明、響兒,也回了宅中,破土地廟的火把之下,只餘葉暢與神情枯槁的方氏。一身孝衣的方氏,或許是因爲傷心過度的緣故,更顯楚楚動人。

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191章 繞牀呼盧恣樗蒲第22章 討個彩頭(上)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79章 山因高士有賢名第1章 學院風波(下)第214章 碎顱裂腦效韓郎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錯刀第123章 世事浮沉似流水第81章 胡狄盡是中山狼第199章 風止雲散將星集第223章 吾項之上首在否第304章 關洛坦途亦艱難第38章 冤頭債主問何誰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474章 千軍齊呼清君側第436章 巧婦難爲無米炊第461章 樓外評話樓內客第359章 將軍百戰何苦來第363章 一紙詔書速還京第182章 天街御道逞兇橫第258章 報仇十日猶恨晚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490章 榮華權勢皆作土第445章 千帆競渡再無賊第510章 欲與奸邪同生死第446章 殘民愛民各屬誰第421章 國事家事亂如麻第354章 明犯強漢不輕饒第112章 雷霆未起怒已消第110章 素手驚破琉璃盤第51章 戎鏑狄矢夜鳴鶻第124章 雖見黃河心不灰第81章 胡狄盡是中山狼第105 南山別業無知音第358章 鳥獸紛散效後主第263章 陰差陽錯奈若何第345章 靜如處子動脫兔第204章 欲離故土心戀鄉第205章 北海獵狐膽開張第119章 借取天火效燧人第26章 半夢半醒(下)第134章 可赴江南廣積糧第328章 來事後年猶可變第198章 欲訪仙山東海中第407章 負義忘恩真先生第404章 書生意氣撥算籌第307章 山重水複遮前方第308章 八方玲瓏四面光第190章 環顧四敵孰可饒第83章 冰娘妙處少府談第107章 疑是故人魂相見第430章 豈容前緣今日盡第21章 尚香詩會(中)第457章 一事一事又一事第9章 父女之間(下)第330章 萬人齊呼葉十一第205章 北海獵狐膽開張第275章 牧奴可曾識阿翁第200章 安得桃源攬雄強第39章 青蚨銅錢穿玄機第271章 棋盤內外誰棋手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78章 雌虎霸氣真無雙第360章 司馬遠至意所爲第172章 欲與皇甫不戴天第417章 昔時風波今又起第451章 亂風方止陰風生第333章 最懼醋海生波瀾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錯刀第317章 病虎遺言託心腹第16章 末流之器(下)第503章 兩紙召令自反覆第289章 太阿之柄當自持第123章 世事浮沉似流水第267章 冷宮寒暑不知秋第407章 負義忘恩真先生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402章 禍國狐鼠齊相歡第124章 雖見黃河心不灰第91章 不知孰人新少府第459章 天子御前鬥不休第26章 半夢半醒(上)第421章 國事家事亂如麻第173章 將軍伏弩射天狼第420章 新有傳奇傳長安第381章 虞詐亦可裹貪腸第117章 孰料郎意在胡姬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457章 一事一事又一事第255章 蛛絲難阻鯤化鵬第326章 擬立櫃坊匯錢河第247章 班超投筆庸吏譏第33章 骨笛之聲(下)第289章 太阿之柄當自持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198章 欲訪仙山東海中第139章 掌中一字印玄機第274章 遼東胡馬鳴糾糾第425章 不可回絕勢必得
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191章 繞牀呼盧恣樗蒲第22章 討個彩頭(上)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79章 山因高士有賢名第1章 學院風波(下)第214章 碎顱裂腦效韓郎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錯刀第123章 世事浮沉似流水第81章 胡狄盡是中山狼第199章 風止雲散將星集第223章 吾項之上首在否第304章 關洛坦途亦艱難第38章 冤頭債主問何誰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474章 千軍齊呼清君側第436章 巧婦難爲無米炊第461章 樓外評話樓內客第359章 將軍百戰何苦來第363章 一紙詔書速還京第182章 天街御道逞兇橫第258章 報仇十日猶恨晚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490章 榮華權勢皆作土第445章 千帆競渡再無賊第510章 欲與奸邪同生死第446章 殘民愛民各屬誰第421章 國事家事亂如麻第354章 明犯強漢不輕饒第112章 雷霆未起怒已消第110章 素手驚破琉璃盤第51章 戎鏑狄矢夜鳴鶻第124章 雖見黃河心不灰第81章 胡狄盡是中山狼第105 南山別業無知音第358章 鳥獸紛散效後主第263章 陰差陽錯奈若何第345章 靜如處子動脫兔第204章 欲離故土心戀鄉第205章 北海獵狐膽開張第119章 借取天火效燧人第26章 半夢半醒(下)第134章 可赴江南廣積糧第328章 來事後年猶可變第198章 欲訪仙山東海中第407章 負義忘恩真先生第404章 書生意氣撥算籌第307章 山重水複遮前方第308章 八方玲瓏四面光第190章 環顧四敵孰可饒第83章 冰娘妙處少府談第107章 疑是故人魂相見第430章 豈容前緣今日盡第21章 尚香詩會(中)第457章 一事一事又一事第9章 父女之間(下)第330章 萬人齊呼葉十一第205章 北海獵狐膽開張第275章 牧奴可曾識阿翁第200章 安得桃源攬雄強第39章 青蚨銅錢穿玄機第271章 棋盤內外誰棋手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78章 雌虎霸氣真無雙第360章 司馬遠至意所爲第172章 欲與皇甫不戴天第417章 昔時風波今又起第451章 亂風方止陰風生第333章 最懼醋海生波瀾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錯刀第317章 病虎遺言託心腹第16章 末流之器(下)第503章 兩紙召令自反覆第289章 太阿之柄當自持第123章 世事浮沉似流水第267章 冷宮寒暑不知秋第407章 負義忘恩真先生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402章 禍國狐鼠齊相歡第124章 雖見黃河心不灰第91章 不知孰人新少府第459章 天子御前鬥不休第26章 半夢半醒(上)第421章 國事家事亂如麻第173章 將軍伏弩射天狼第420章 新有傳奇傳長安第381章 虞詐亦可裹貪腸第117章 孰料郎意在胡姬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457章 一事一事又一事第255章 蛛絲難阻鯤化鵬第326章 擬立櫃坊匯錢河第247章 班超投筆庸吏譏第33章 骨笛之聲(下)第289章 太阿之柄當自持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198章 欲訪仙山東海中第139章 掌中一字印玄機第274章 遼東胡馬鳴糾糾第425章 不可回絕勢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