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野戰(上)

品了步騎出陣慢慢而來,看漢外的煙懷有清兵們削聯。刊位,就知道他們的攻擊將分爲三個方向。分別由兩個牛錄章京各率領一部步兵進行一個波次的攻擊,最後由一個牛錄章京領着精銳的騎兵進行決定性的突擊。

看他們人馬戰陣有如刀尖,基本上還是沿用南宋初金兵的銳陣。

陽光下,那緩緩而來的清軍人馬讓空氣中一種讓人窒息與氣悶的感覺。王鬥身旁的人都不由自主出了一種奇怪的吸氣聲,王鬥看向左右身旁,旁邊的護衛與旗手們臉上都是露出凝重的神情。

不過各人雖然疲憊,但都是目光堅定,眼睛閃閃亮。在王斗的不遠處,鎮撫遲大成板着臉站着。表情一萬年不變似的。還有醫官王天學,穿着他那身皺巴巴的儒衫。他看着遠處逼來的敵人,臉色有些蒼白。他身旁的那些醫士們,同樣臉色好不到哪去。

韓朝目光緊盯着那邊,他說道:“圍三闕一,看來奴賊的波攻勢。是勢在必得”

王鬥冷笑道:“今日,便要讓他們狠狠崩落幾塊門牙,讓他們知道。我王鬥不是好惹的。”

他大聲喝令:“結圓陣。”

立時他身旁旗手手中的令旗揚起,緊盯着他旗號的各哨軍官立時此起彼伏地道:“變陣。”

隨着中軍的號笛旗鼓,野地上的三個型方陣快合攏,隨後又慢慢向四邊拉長,最後變成一個內空外圓的大陣。這個大陣。便是屬於中國古時十大陣形之一的圓陣,在野地中,最有利於防守。

王鬥所部位於董家莊堡外,四面平曠,沒有一個地方可以作爲防守依託,王鬥等人匆匆前來援助,也沒帶什麼拒馬等物。在這野外,沒有任何的前後左右之分,鬆動性極強的清兵精騎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從任意部位動進攻。

只要他們想,只要他們找到機會。側翼。後方。都將會是他們的

標。

王鬥沒有騎兵,不能作兩翼及後方的保護,不到四十個夜不收他也捨不得拿出去與清兵拼命。在缺乏足夠騎兵的情況下,野地四面佈防成爲必然。而佈下圓陣,則是最適合不過了。

在野地中,方陣是屬於進攻型的陣式,而圓陣更節省兵力,更有利於防且只要戰局得力,圓陣只要稍稍展開。又可以成爲進攻型的方陣。

王鬥準備先死死防守,等大挫清兵銳氣後,再轉守爲攻,給那些清兵一點顏色看看。

歸功於平時舜鄉堡的嚴酷練。舜鄉軍變陣時有條不紊,沒有絲毫的喧譁與隊伍錯亂。

伴隨着旌鼓號令,在清兵還在二百多步外,韓朝的右哨中軍部先結陣完畢,他們大部結在圓陣的正前方,各軍士依哨隊旗擺開。當點 鼓響到第三遍時,各人己是依自己的方位站定,火統,刀槍,槍牌各作戰勢!數百官兵忽然齊聲大喝:“護、護、護”聲音震耳欲聾,他們連喝三聲,便肅立不動。

韓仲的左哨部結在了圓陣的左邊位置。軍士依步隔開,各取方位,在他們單擺開後,火統槍牌皆作戰勢,齊唱“突、突、突”三聲,同樣靜立不動。

很快的,列在右邊位置的孫三傑部也是列陣完畢,他們齊唱“河、蔣、河”

整個圓陣整隊完畢後,衆軍士齊聲吶喊“殺、殺、殺”大喊三聲後。中軍部一聲摔擾響,立時整個圓陣一片肅靜,所有軍士都是嚴陣以待。沒有出一絲聲音。

王鬥站在陣列的中央,他環顧左右。此時他的周邊,己經佈下了一個大圓陣。

說是圓陣,其實也不太合適,應該稱爲方圓陣纔對。在正對着清兵大陣的圓陣前方,由韓朝部佈下了一條筆直的大邊,由一個小方陣組成。最前方,是韓朝右哨部的四十五個火統兵,他們分爲三排持統肅立,每排都是十五人。

每個火銳兵身上,盡數身着盔甲,王鬥帶來了六百五十多副盔甲。三哨兵六百六十餘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分到一副盔甲。雖然盔甲有好有壞,但有盔甲總比沒有盔甲好。

在三排火鏡兵的後面,又是兩排的長槍兵,由右哨甲隊的長槍兵們組成,他們個個手持盾牌,成爲槍盾兵。護衛前方清兵射來的利箭。連上每小隊的甲長,其實這處的槍盾兵有三十人,正好分成兩排。

在他們後面,右哨甲隊的隊官雷仙賓領着自己的兩個護衛,還有一個旗手。一個鼓手在這裡指揮。

在這兩排槍盾兵的左右兩角,又有三十個火統兵,每角十五人,又分爲三排而立。

知%,萬

在王斗的計 中,圓陣每一哨的連接處,都留下各哨的一部分火鎖兵。這樣火銳兵可以得到長槍兵的保護,在他們放完火統後,又可以退回陣內。裝好彈藥後,再次衝到連接處射擊。

這些射擊完畢的火統兵。他們進入陣內後,同樣可以棄鏡抽刀,作爲預備隊使用。

最前方那三排火統兵同樣如此。

這塊地帶的火銳兵長槍兵皆聽右哨甲隊的隊官雷仙賓指揮,而雷仙賓。又聽命中軍部的號令指揮。

在槍盾兵的後面,又是由右哨乙隊與丙隊長槍兵組成的戰鬥隊列,他們一隊兩排,安排成四排,都不持盾。連上兩隊的隊官護衛旗手,共有七十人。右哨丙隊的長槍兵排在最後,他們除了準備接戰的同時,還有作爲預備隊使用的考量,這就要看戰事如何展了。

古時排兵佈陣。這士兵與士兵之間,行列與行列之間不能排得太密。需要留出一定的間隔距離,各種兵器才能施展,隊形才能變化。每個舜鄉堡軍士佔地約一步左右。這樣韓朝右哨的三個步隊,就組成了一個長二十多米,有九排軍士排列的小方陣。

看看圓陣左邊的韓仲部與右邊的孫三傑部,他們同樣如此安排,只不過他們的隊列略顯狐形,沒有韓朝部那麼方正。

在韓朝右哨中,有甲、乙、丙、丁四隊,除了甲、乙、丙三隊佈置在這裡外,還有丁隊,則是調到圓陣的最後方去,隨之調去的,還有韓仲左哨部的甲隊,孫三傑後哨部的乙隊。

清兵貫用中路攻擊,兩翼及後部突擊的戰巾,川二洲是他們騎兵在年,沒有任何的方是安倉的,兵力丁剁幟且,也有利於對付他們的攻勢。

舜鄉堡一哨兵有二百四十九人,每哨兵的一隊軍士,連同隊長,甲長。還有各護衛旗手鼓手算在內。一共有六十人。其中戰兵軍士五十人。火鏑兵與長槍兵各佔一半。

昨日之戰後,韓仲部與孫三傑部都是不滿員,韓仲的左哨部傷亡有四十九人,其中左哨甲隊傷亡更嚴重,此時他的哨中只餘兩百人。孫三傑的後哨部傷亡二十五人,其中後哨部的乙隊傷亡也頗爲嚴重,此時他的哨中只餘二百二十四人。

爲保持兩翼的戰力,左哨與後哨只能將自己哨中傷亡最嚴重的步隊抽走,佈置到圓陣後面去。如此一來,三隊軍士,連同軍官護衛旗手在內,圓陣後部的戰兵人數不足一百六十人。其中火統兵的數量 更只有五十人。這處圓陣的最外面,只佈置了二十個火統兵,餘者三十人同樣分佈在兩角之中。

不過在圓陣內,有王斗的八個護衛。還有近四十個夜不收,他們除了留作總預備隊外,還可以作爲支援圓陣各方的兵力使用。在這圓陣的後方位置,也是由鎮撫遲大成指揮戰鬥,幾個風紀軍士護衛在旁。

王鬥環顧四周,看周邊各哨各隊旗幟肅立,將士們都己經準備就位。各人緊握手中的兵器,等着接下來的戰鬥。

結陣如此之快,這都歸功於舜鄉堡平時嚴格的陣列練,所以讓舜鄉軍從三個不相連的小方陣變成一個圓陣並沒有花去多少時間,只在幾鼓之間,看清兵還沒有進入二百步之內。舜鄉軍己是變陣完畢。

在圓陣每邊的裡面,哨官弗朝。韓仲,孫三傑都是帶着自己的幾個護衛還有旗手鼓手指揮戰鬥,此時他們臉上也是露出自得的神情。顯然是對己方哨隊結陣如此之快感到滿意。不過王鬥還是覺得不滿足 其實應該可以更快的。

他總覺得在戰鬥中,每隊中的火鏑兵與長槍兵分拆使用很不方便,以後等清兵退後,自己要組建清一色的火統隊與長槍隊,每哨各兩隊,這樣作戰使用就方便順手了。

知%,萬

王鬥眯着眼看了看天上的太陽。此時陽光仍是猛烈,那太陽曬在自己厚實的鐵葉上,全身上下有一股說不出的燥熱。他估計此時是下午的三點左右,也就是大明的申時初刻。

估計這個下午,要進行一場血雨腥風的戰鬥,王鬥平定心神。下令揮動大旗,立時周邊哨隊同樣的揮旗呼應,軍中一片旌旗招展。王鬥心中豪情涌起,雙方都佈置完畢。就看鹿死誰手了。

看清兵仍遠,他大喝道:“依陣並坐。”

立時嘩的一聲。甲葉的碰撞聲響,圓陣內,除了王鬥與各哨軍官旗手站立外,餘者人等都是坐立地上,這樣可以擡高軍官們的視野。而且各軍士沉重的甲冑披在身上,也可以讓他們節省一些體力,爲將要來臨的戰鬥積蓄力量。

太陽曬在乾燥的土地上,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慢慢的,塵土中那些清兵離得更近了,最後他們進入到圓陣的一百多步外。

王鬥看得很清楚,第一波逼來的清兵約有兩百餘人,位於尖刀位置的。就是那領頭的數十個馬甲死兵,他們個個都是身批雙層重甲,手上拿着重盾,由幾個分得撥什庫及專達帶領。

在他們身後或是左右,若即若離的跟着數十個身披輕甲的善射弓手。由一些步兵撥什庫帶領。再後又是一羣手持兵刃的黑壓壓士兵,有甲或是無甲,人羣中,一些盔上高高紅纓,背上有火炎杆旗,看上去爲白巴牙喇兵樣子的人分外刺目。王鬥還看到這波的清兵中,出現了一個牛錄章京的官幕大旗。

王鬥己經可以判斷,這波清兵的主要攻擊目標,就是自己圓陣的正前方位置。除次之外,還有兩波煙塵同樣滾滾而來,一波爲步兵,一波爲騎兵,就不知道他們攻擊圓陣的哪個方位。

王鬥目光緊盯着對面的清兵。他估算着距離,在清兵進入百步後。他下令圓陣正方的火銳兵起立。

他身旁旗手的令旗揚起,緊盯着他旗號的右哨甲隊隊官雷仙賓立時喝道:“火統手起立。”

嘩嘩聲響,圓陣最前方那三排四十五個火統兵,還有圓陣兩邊角上的三十個火銳兵紛紛站起,沒人拍自己屁股上的灰塵,只是個個將火鎖,持立手上。

“火統預備。”

一片的點燃火繩或是整理火統聲響起,各人統內的定裝紙筒彈藥早己填好。他們原本分三排站立,在各人點燃火繩後,立時前排火統兵蹲下,後兩排仍是站立,個個還是將火銳緊握在手中。

看前方的清兵己經加快了腳步,他們的聲音聽得越來越清楚,雷仙賓估了估距離,喝道:“準備射擊。”

立時一片火統移動的嘩嘩聲響。前後兩排的火鏡兵都是舉統瞄準了前方奔來的清兵們,他們依着火統上的準星,各自找到了自己的目標。陽光暴曬下來,各個火統兵的臉上一片通紅。不過他們都是緊抿着嘴,只是專心致志地瞄準着。

清兵很快進入八十步,一聲吶喊,他們開始加,狂叫着衝上來。

看他們黑壓壓的衝過來,雷仙賓的手心上滿是汗水,他右手不住虛壓。一個聲的道:“穩住,穩住!”

除了清兵的吶喊聲,還有雷仙賓的聲音外,此時整個圓陣這邊的舜鄉軍仍是一片肅靜,除了站立的火統兵外,餘者的軍士們,還是在陽光下靜靜地坐着。只是很多人的頭,都不由自主地看向清兵衝來的那方。

從清兵這邊看去,明軍那邊結了一個圓陣,有一些火統兵在前,不過他們那邊卻是一直詭異的安靜。進入七十步時,他們的火鏡沒有射擊。六十步時,仍是沒有射擊。

看着那邊黑壓壓的火統洞口,許多正在衝陣的清兵都是驚疑不定起來。

老白牛:

昨天下午又停電了,一直停到晚上九點多鐘,真沒辦法。

晚上還有一章。

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25章 比賽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308章 傳說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第684章 潛伏任務(下)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中)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534章 杖斃第739章 對策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83章 家丁風波第612章 勝利第356章 可怕的官兵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203章 搏戰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453章 潰敗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785章 開關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532章 反響第228章 勝利會師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489章 密信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66章 排槍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733章 改變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764章 進取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687章 敬意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480章 輜重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268章 願領軍在側,隨之殺奴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613章 銃劍,刺第381章 決戰(上)第31章 內應第421章 陳九皋第249章 看誰狠!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521章 落幕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120章 大敵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469章 傷亡第717章 時間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282章 俘獲第245章 合圍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471章 報捷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534章 杖斃第405章 權力本能第790章 監國第286章 向皇太極求援、楊嗣昌前來第742章 過溝第613章 銃劍,刺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450章 破營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566章 清虜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181章 借錢第453章 潰敗第21章 地窩子第148章 免稅第449章 初勝第246章 滿江紅第16章 小小心思第113章 隨我上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328章 盛京謀議(下)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354章 初戰流寇(上)
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25章 比賽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308章 傳說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第684章 潛伏任務(下)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中)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534章 杖斃第739章 對策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83章 家丁風波第612章 勝利第356章 可怕的官兵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203章 搏戰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453章 潰敗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785章 開關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532章 反響第228章 勝利會師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321章 東路各將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489章 密信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66章 排槍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733章 改變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764章 進取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687章 敬意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480章 輜重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268章 願領軍在側,隨之殺奴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613章 銃劍,刺第381章 決戰(上)第31章 內應第421章 陳九皋第249章 看誰狠!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521章 落幕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120章 大敵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469章 傷亡第717章 時間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282章 俘獲第245章 合圍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471章 報捷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534章 杖斃第405章 權力本能第790章 監國第286章 向皇太極求援、楊嗣昌前來第742章 過溝第613章 銃劍,刺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450章 破營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566章 清虜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181章 借錢第453章 潰敗第21章 地窩子第148章 免稅第449章 初勝第246章 滿江紅第16章 小小心思第113章 隨我上第586章 四棱銃劍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328章 盛京謀議(下)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354章 初戰流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