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關外

崇禎十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宣大軍與神機營將士,在京師百姓的歡送下,出了京師,往遼東方向開拔而去。

大軍行進方向,就是通州、三河、玉田、豐潤、永平、撫寧、山海關一線。

兵部給各將的限期,是七月二十日到達寧遠,從京師到寧遠不到九百里,大軍一天只需走三、四十里,時間上非常寬裕。而且這一路過去,幾乎都是平原大道,行軍並不困難。

大軍浩浩蕩蕩出發,由於內線行軍,所以騎兵在前,步兵在後,輜重炮兵最後,此外大軍後面,還有無數運送糧草輜重的民夫。

錦州之戰,十幾萬大軍的糧草供給是何等龐大?爲了供應前線大軍的糧草,大明兵部與工部,調用了數萬輛車馬,從京師到山海關,日夜盡是運送糧秣的人流。

靖邊軍作爲各方最寄於厚望的強軍,糧草的供給,自然是最優先的,誰也不敢短了或是少了,免得造成不可想象的後果。

不過最少保證自家有完全支配權,可供大軍食用一個月的糧草,是王鬥及靖邊軍各將堅定不可動搖的原則,所以東路的糧草仍然隨軍。

只不過輜重營優先載運武器彈藥等,餘下的糧草,使指輜重營監督一部民夫運送。畢竟一萬五千人食用一月的糧草何等之多,輜重營有限的車馬不可能一氣全部載上。

王斗的中軍帥營,幾乎成了出征大軍總部。不但楊國柱與王樸聚在這,還有監軍王承恩與張若麒等人在此,連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都擠了進來。

符應崇羨慕王鬥三人的帥旗車,在京師時就向京營總督李國楨囔囔進言。關係到京師子弟的臉面。總督李國楨也在京營內挑選了一輛戰車,讓工匠連夜改造,做成了一輛大旗車。

餘者不變,只有杆高一丈六尺,比王鬥三人的大纛旗矮少許,必竟他是副將,哪能旗高過總兵的?

此次出戰,符應崇的神機營前營。計有人馬五千人。本來有許多空額的,不過此次出征聲勢浩大,己方兵強馬壯,又有靖邊軍等強軍在。很多京營子弟認爲,此戰大有機會搏取軍功。

所以很多人想方設法擠入前營中,造成符應崇的營伍不但滿編,而且還超額不少,爲此。符應崇又獲得不少人脈。

前營戰士,由銃手與車營組成,銃手,皆使用燧發魯密銃。車營。則有三百輛的火箭車,大量的輕式戰車。上載大小佛郎機等,又載了神火飛鴉、飛空擊賊震天雷等武器。到時還有神威大將軍炮。

作戰時,先用火炮轟擊,再用火箭射擊,最後用魯密銃射擊,從明初發展到現在,神機營的戰術,其實己經非常成熟。戰士若能奮勇作戰,威力不可小視。

神機營前營,理論上是步軍,不過很多人都有馬騾,許多京師子弟第一次出外作戰,個個興致勃勃,健步如飛,一路還高聲唱歌。

不說王鬥等人看得點頭,就是監軍王承恩,張若麒等人,也認爲神機營軍心可用,士氣可嘉。

爲了顯示大軍的武勇,讓京師百姓振奮,加之兵部拔了不少行軍散等藥品,雖說今日仍是烈日炎炎,不過王鬥等人還是決定全日行軍,一口氣走出京師地界,到達通州。

六月的天,巳時前還是比較涼爽的,不過巳時後,特別到了午時,太陽就頗爲猛烈了,特別塵土一起,更讓人燥熱非常。

而且現在的官道年久失修,坑坑窪窪不說,上面還滿是厚厚的泥沙粉塵。有些泥坑表面平整,若一腳踏上去,粉塵就撲了你一身一臉,再光鮮的衣甲,不久後就成了民夫乞丐。

到了這個時候,那些京營戰士就唱不出歌來了,不過衆人還是堅持到通州。

此後幾天,他們便開始罵罵咧咧,拖拖拉拉,最後更是將盔甲兵器,交到隨軍的輜重隊運送。宣大各軍看在眼裡,不免對他們鄙視,暗罵:“繡花樣兒枕頭兵。”

王承恩與張若麒皺眉,符應崇尷尬,他怒聲喝罵,讓這些神機營戰士跟上,不免召來很多人的怨恨,讓不久前收穫的人脈失去不少。

王鬥也是搖頭,難道皇朝末世,勳貴與軍功後代,最後都會成爲八旗子弟嗎?滿洲人崛起時也算武勇,到了清末,何等的德性與窩囊?這個問題何解呢,他不由深思。

……

由於天氣酷熱,此後大軍便如王鬥初與楊國柱,王樸二人商議那樣,大軍正午到申時歇息,上午與晚子時前趕路,這樣總算避開了炎熱的那段時間。

這日,大軍到達玉田,哨騎來報,東協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各領軍一萬來合。

入援的諸位大將,山西總兵李輔明早在遼東,密雲總兵唐通、薊鎮總兵白廣恩、山海關總兵馬科,也早領軍前往寧遠。他們的兵力,唐通領軍一萬,白廣恩的薊鎮是大鎮,率軍二萬,山海關離寧遠最近,總兵馬科率軍三萬。

當然,他們的本部人馬多是數千,餘者官兵,多是鎮內各副將,參將,遊擊等營中兵馬。

如此,算上宣大軍三鎮約五萬人,神機營前營戰士,遼東總兵劉肇基的兵馬,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的兵馬,遼東各堡的守軍營兵,還有錦州總兵祖大壽,在錦州城有兵二萬餘人,大明彙集在遼東的兵馬超過二十萬,明面上佔優。

不過王鬥知道皇太極很快將傾國而來,動員的總兵力高達二十四萬,鹿死誰手,還不得而知。

其實密雲,遵化,玉田,都是薊鎮治下,便如王鬥東路,屬於宣府鎮管轄一樣。

崇禎十一年清兵入寇,就是從薊鎮破口,爲了加強京師防衛,敢戰的關寧大將曹變蛟與王廷臣,便被薊遼總督洪承疇留屯遵化、玉田,所以王廷臣雖稱前屯衛(高山海關不遠)總兵,還是駐在了薊鎮玉田。

他們名義上受白廣恩節制,其實白廣恩管不了他們。

現在二人兵強馬壯不少,除正兵營實額的三千騎兵,還各有新軍三千,都裝備了王鬥給的精良鳥銃,還有威勁子藥,個個信心百倍,都想在面臨的戰事中再立新功。

大軍匯合,都是不勝歡喜,王廷臣仍是那樣豪邁,曹變蛟還是那樣沉穩,如王樸等人一樣,二人不約而同對王鬥三人的帥旗車大表羨慕,又迫不及待讓王鬥看看他們編練的新軍。

王鬥也仔細看二人的新軍,如楊國柱編練的新軍一樣,他們營中軍士,也是一色青壯。火銃兵皆着紅色棉甲,長槍兵,着青色齊腰甲,鴛鴦戰襖紅色那面露出,與楊國柱新軍略有不同。

他們軍容比楊國柱新軍略差,好過王樸練的新軍,顯然的,二人也是下了苦工,花了不少錢糧。

王鬥讚道:“都是好兵,待出征遼東歸來,就是一色強軍了。”

監軍王承恩與張若麒也是看得點頭,大爲歡喜,大明強軍越來越多,遼東戰事,大有可期。

讓王鬥注意的是,以前曹變蛟麾下游擊楊少凡,現在己積功爲參將,曹變蛟的新軍營,交由他帶領,可見曹變蛟對他的器重。

這個儀表堂堂的年輕人,現在不過二十六、七歲,經歷過崇禎十一年那場戰事後,舉止更爲穩健,頗有名將之風。顯然的,在遼東之戰後,此人將會更加的矚目。

不過王鬥總覺得他恬和的外表中,深沉如海的心思,與自己麾下大將高尋,頗有相似之處。

……

此時出征大軍近七萬,更是浩浩蕩蕩,旌旗黑壓壓如烏雲一般。此等盛況,監軍張若麒不免詩興大發,與兵部幾人一路吟詩作對,到山海關時,至少吟了詩詞五十首。

各員大將打仗可以,吟詩作對自然不行,不過衆大將中,王鬥文才之名雀起。他的漢終軍,與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頗得衆人讚賞,特別王樸與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讚賞,他們起鬨,定要王鬥再吟幾首好詩出來。

其實王鬥吟的詩好不好,王樸與符應崇哪看得出來?

不過王樸以王鬥馬首是瞻,符應崇也看出來了,己家神機營裝備雖衆,但戰力堪憂。衆將表面對自己和氣,其實內心鄙視,連王承恩等人,都有怒其不爭之意。

只有忠勇伯王鬥,始終神情和藹,沒有看不起之意,讓符應崇大爲感動。

勳貴子弟,內心敏感,最恨別人瞧不起,各方印對之下,符應崇決定如王樸一樣,強烈向王鬥靠攏,未來能否得軍功,就要靠忠勇伯關照了。

這種心思之下,雖然王斗真的作不出詩來,符應崇還是感慨忠勇伯就是謙遜,當爲衆人之表率。

崇禎十四年七月十四日,大軍到達山海關,出了山海關,就是關外了。

大軍到達山海關時,己近黃昏,夕陽穿射過來,給這座雄關蒙上一層金色的光輝。

守關的軍將及城內百姓,爲了迎接大軍,組織了盛大的鑼鼓隊。潮水般的歡呼,喧天的鑼鼓中,王鬥、楊國柱、王樸、曹變蛟、王廷臣、符應崇、王承恩,張若麒等人踏着古老的城牆階梯,出現在了城樓之上。

他們看着城下全副武裝的士兵,以整齊的步伐,不斷穿過雄關,進入關外的土地。

旌旗如海,浩浩蕩蕩的鋼鐵洪流,前面望不到頭,後面望不到尾,不斷前進……

第22章 小人多第743章 南門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217章 再次分兵、拉攏第32章 出兵第289章 方纔自己對王鬥輕視了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下)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中)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56章 剿匪生財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419章 銃劍第477章 錦州危第617章 重圍第315章 定局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290章 進京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339章 鎮東商行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145章 處決(中)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270章 合兵第619章 野心第485章 遇敵第812章 恐懼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819章 覆蓋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60章 不放棄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499章 楊興嶺第114章 騎射第193章 紀巡撫要見王鬥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823章 騎海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793章 驚歎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35章 人爲財死第398章 你個奴才!第503章 憑爾幾路來第93章 威振宇內的背後故事第467章 身死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815章 霰彈第725章 洪流第112章 野戰(上)第705章 見習研究員第807章 驚遇第821章 大潰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270章 合兵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738章 磨坊第581章 銀圓第7章 白甲第733章 改變第499章 楊興嶺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449章 初勝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9章 殺奴!第217章 再次分兵、拉攏第740章 預備第229章 聖旨到第490章 序幕第147章 空缺第250章 填壕第186章 命運第503章 憑爾幾路來第80章 激勵第464章 勇氣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382章 勝利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119章 阿巴泰第741章 暴雨第753章 出關第584章 鐵廠第590章 希望(上)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11章 管隊官張貴第336章 反應第808章 拉開第518章 轟殺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120章 大敵第381章 決戰(上)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中)第553章 血河(上)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712章 福星第508章 衝鋒
第22章 小人多第743章 南門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217章 再次分兵、拉攏第32章 出兵第289章 方纔自己對王鬥輕視了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下)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中)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184章 崇禎皇帝第56章 剿匪生財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419章 銃劍第477章 錦州危第617章 重圍第315章 定局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290章 進京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339章 鎮東商行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145章 處決(中)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270章 合兵第619章 野心第485章 遇敵第812章 恐懼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819章 覆蓋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60章 不放棄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499章 楊興嶺第114章 騎射第193章 紀巡撫要見王鬥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823章 騎海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793章 驚歎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35章 人爲財死第398章 你個奴才!第503章 憑爾幾路來第93章 威振宇內的背後故事第467章 身死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815章 霰彈第725章 洪流第112章 野戰(上)第705章 見習研究員第807章 驚遇第821章 大潰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270章 合兵第407章 祭拜、變化第738章 磨坊第581章 銀圓第7章 白甲第733章 改變第499章 楊興嶺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449章 初勝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9章 殺奴!第217章 再次分兵、拉攏第740章 預備第229章 聖旨到第490章 序幕第147章 空缺第250章 填壕第186章 命運第503章 憑爾幾路來第80章 激勵第464章 勇氣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382章 勝利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119章 阿巴泰第741章 暴雨第753章 出關第584章 鐵廠第590章 希望(上)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11章 管隊官張貴第336章 反應第808章 拉開第518章 轟殺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120章 大敵第381章 決戰(上)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中)第553章 血河(上)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712章 福星第508章 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