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偶遇

第二天一大早,王鬥便帶着韓朝兄弟,高史銀,鐘調陽四人前往州城。

眼下農忙開荒,隊裡的軍士都是下去幹活,訓練不成,韓朝韓仲幾人閒着無事,便隨王鬥前往了。

王鬥、韓朝、韓仲、高史銀四人都有馬匹,鐘調陽也是借了齊天良的馬匹使用。

鐘調陽已是知道自己父親的事,他慚愧地對王鬥道:“大人,父親的事讓您操心了。”

王鬥說道:“都是一家人,就沒必要說這樣客氣的話了。”

那保安州城在靖邊堡的西北方向,離堡約有十幾裡,幾人策馬而去,一路經過幾個屯堡村莊,很快到了桑乾河,本地人稱爲渾河的邊上。在這裡,有一條當地人稱傳濟橋的浮橋,爲明正統三年興建,過了河,再往東邊行走五里,便到保安州城了。

王鬥幾人到了傳濟橋邊,眼下正是夏稅徵收的時節,雖是大早,但橋上已是擠滿了趕着牛車,騾車,人力車的民衆,上面滿載的都是糧食。

大明行“一條鞭法”後,雖然此後夏稅秋糧的徵收都是改爲徵銀,不過普通民衆平時手上哪有銀子?只得將糧食運到州城或其它地方,然後在各米店出售,換來銀子,這裡便不得不接受商人們遠低於市場價的賤價盤剝,就算是豐年,也同樣是獲利不多。

等交完稅後,到了第二年民衆青黃不接的時候,又不得不高價從商人手上購買糧食充飢,每當這個時候,便是各地百姓窮迫逃徙,賣兒賣女的時候。

張居正當年推行一條鞭法,本意是緩解民衆徭差及千里運糧之苦,沒想到推行到現在,卻讓民衆忍受了更多的侵欺或剝削。

當然了,行“一條鞭法”後,各地的糧長及里長甲首制名存實亡,不過以此時大明各地州縣那有限的差役,自然是難以做到賦稅徵收到戶,大明各地便出現了一種包頭或攬戶,通常由地方大戶、富戶或地方豪強人家充任。

這些人代交賦稅,雖然也方便了一些百姓,不過顯然的,他們不會白乾好事,其中的層層盤剝,也讓很多百姓願意自己前往州城交納賦稅。此時傳濟橋邊擠滿的百姓車輛,顯然就是屬於這一類人。

看着這些民衆麻木的神情,王鬥心中暗歎民生之苦。旁邊的韓仲,高史銀二人沒心沒肺,只是騎在馬上指點爲樂,看一些民衆向騎在馬上的自己投來羨慕的神情,二人是得意洋洋。

等了好一會兒,等橋面暢通一些後,王鬥幾人才策馬過河。

……

五人馬快,很快便到了保安州城下。

那保安州城原爲保安衛城所在地,永樂二年置衛。永樂十三年,置保安州於衛城內,州衛同城。景泰二年,移保安衛於雷家站新址,便是後世懷來縣的新保安鎮。

眼前的保安州城爲正方形,城週四裡一百四十八步,高三丈五尺,頂厚三丈,嘉靖四十四年知州賀溱、守備周應岐包磚。城外還建有護城河一道,深二丈五尺。又設南門、西門二門。在南門處,還設有南關堡城一座,周長四百九十丈,牆高三丈五尺,護城河深二丈五尺。

這保安州城西南有涿鹿山,西北有雞鳴山,鷂兒嶺,桑乾河又在南。東又有東八里堡、良田屯堡、保安衛城、麻谷口等堡。是大明宣鎮重要的屯糧之地。

崇禎七年的七月二十三日,在王鬥來到這世界的前五天,後金軍攻陷了保安州,軍民死傷無算,知州閻生鬥自盡殉節。

有鑑於此,眼前的保安州城戒備森嚴了許多,城牆上放置着幾十副的佛朗機炮,至於小銅炮、小鐵炮更是衆多。此外王鬥還看到了幾尊神威大將軍鐵炮,炮筒怕長有三米,黑壓壓的炮口只是對着城外。

王鬥五人來到南關堡城的來薰門外,要從這裡進入州城內。

不過在吊橋前,這裡擠滿了各鄉里運糧前來的民衆們,將一個城門擠得滿滿的。此外還有一些衣衫襤褸的流民帶着家口想要混入城內,守門軍士只是大聲喝叱,不准他們進城。

一片的喧鬧,看到這個樣子,王鬥幾人只得等等。

此時天氣炎熱,加上太陽出來,幾人便在城門附近一個茶棚中找幾個位子吃茶。

那經營茶棚的老漢見幾人軍漢打扮的樣子,加上各人神情猙獰,不由有些猶豫。

高史銀一瞪眼道:“怎麼,怕我們不給錢?有沒有看到大爺們的馬,我們象是給不起錢的人嗎?”

那老漢更是一驚,點頭哈腰的爲各人倒上茶來。

各人吃了兩碗茶,見城門已是順通,王鬥微微示意,高史銀掏出一錢銀子,“啪”的一聲拍在桌上,讓那張桌子幾乎散開,他大聲道:“哪,這是給你的錢,多的就不用找了。”

老漢大喜,只是連聲感謝,心下暗暗奇怪:“沒見過軍爺喝茶還給錢的,真是奇了。”

……

王鬥等人站起身來,鐘調陽爲王鬥牽了馬,衆人正要進城,忽然一陣的說話聲吸引了他們的注意。

卻是不遠處兩個丫鬟打扮的少女,正對着身前幾個穿粗布衣衫的漢子在埋怨:“和你們約定了一大早,怎麼現在纔來?差點誤了我們貴客的事。”

那幾個漢子只是在叫屈,其中一人道:“兩位奶奶,你們約定的時辰緊,又要趕着新鮮,從我們東靈山到這裡,可有幾十裡地,我們可是天沒亮就起程的,現在也趕上了不是?”

其中一個丫鬟道:“好了,好了,你們這山杏可是新鮮?”

那漢子道:“這位奶奶,我們這山杏可是昨日專門從東靈山向陽坡地上採來的,您看看,這山杏看起去肉多薄,這色又多鮮?保證吃起來多汁甜美,聽老一輩說,吃了這山杏,還有潤肺定喘,生津止渴等效果呢。

那兩個丫鬟接過那漢子的竹籃看了一陣,道:“好了,山杏我們收下了,這銀子是給你的。”

拿出一錠銀子交給那漢子,漢子接過歡喜地道:“給這麼多啊,謝謝兩位奶奶。”

一干粗衣漢子歡天喜地地去了,一路還歡喜地談着此行收穫不小。

高史銀雙目只是不斷地往那兩個丫鬟身上掃射,他說了一聲:“這兩個丫頭不知道是哪個府上的,還真長得美,能討一個來做婆姨不錯。”

韓仲取笑了一聲:“高蠻子,你也不看看自己,這兩個丫鬟會看上你?”

高史銀怒目喝道:“她們也不會看上你。”

王鬥打量那兩個丫鬟,二女都是十六、七左右,身上穿着絳紗的衣衫,人長得白淨細嫩。靖邊堡與董家莊內的軍戶女子不是粗黑,就是乾瘦,相互比較之下,確實兩個丫鬟便顯得動人。

而且她們雖身爲丫鬟,但也有一股動人的氣質,她們的主人能調教出這樣的下人,不知道是州城內哪個府上的人物。

正在這時,城門內駛出一輛華麗的車馬,守門的軍士見車馬經過,都是神情畢恭畢敬,連連驅逐圍在城門邊的百姓。

車馬停在王鬥等人的不遠處,從車內走下一個中年男子,兩目銳利,穿着絲綢的衣衫,看打扮象是一個大戶人家的管事。

他看到兩個丫鬟,招呼二人過來,問道:“你們二人給紀小娘子的禮物備好了嗎?”

兩個丫鬟都是連忙應道:“楊管家,禮物我們都備齊了。”

那楊管家接過二女手上的竹籃,往內看了一陣,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山杏是少夫人專門催促辦理的,你們二人能在這麼短的時辰內辦好,少夫人定是高興。”

兩個丫鬟聞聽後也是非常歡喜,連聲道:“這都是靠楊管家擡舉,奴婢等感激不盡。”

楊管家點頭道:“你們快準備下,少夫人與紀小娘子的車馬就要出來了。”

此時那車馬旁已是圍了一圈的人,王鬥幾人看這樣子,也是心下好奇起來,反倒不急着走了,在旁邊看看熱鬧也好。

那楊管家只是負手傲然而立,雙目掃到王鬥幾人這邊,看了衆人幾眼,哼了一聲,又轉開頭去。

高史銀低低說了一聲:“看那車馬,象是知州大人府上的……”

正在這時,城門內又駛出一輛秀麗的車馬,很快在先前那輛車後旁停了下來。楊管家帶着兩個丫鬟急迎了上去,並恭敬地將車門打開,露出裡面的竹簾。

裡面響起女子低低的聲音,接着竹簾半卷,有兩個女子走下車來。

其中一個少婦打扮,年在二十餘歲,穿着大紅比甲。另一個則是花季少女,年在十七、八歲左右,穿着鬆綾白色輕衫,下着挑線裙子,身姿盈盈,嫋嫋婷婷。

兩個女子走下車來,那少女盈盈施禮,道:“有勞少夫人盛情款待,感激不盡。”

那少婦襝衽回禮,說道:“小娘子一路走好,代妾身向大人問好。”

她伸手接過那楊管家遞過來的竹籃,說道:“這些山杏是妾身專門爲大人所備,還望小娘子收下。”

那少女有些驚奇地接過,笑了一聲:“沒想到少夫人還知道爹爹所好,真是有心了。”

二女最後又是相互拜了一拜。

王鬥看二人風姿儀態都是上上之選,特別是那個被稱爲紀小娘子的少女,更是身形高挑,臉容嬌豔,雙目流轉中非常靈活。

看着這少女,王鬥有種驚豔的感覺,來到大明朝,他第一次看到古代傳說中的美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後世那些所謂化妝品堆積出來的美女,在她眼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上。

再看二女衣衫面料都是質綾華貴,不知道這兩個女人是哪裡出來的人物。

高史銀在旁低低說了聲:“那少夫人似乎是知州大人府上的,以前見過,不知道那小娘子是什麼人物,竟要勞動知州府內的少夫人相送。”

王鬥幾人都是看向高史銀,對他閱歷如此豐富表示敬佩。

那紀小娘子上了車,在車馬開動時,仍是含笑向車外的少夫人揚手。在這車馬下面,韓仲與高史銀幾人都是傻傻地看着她,口水流了滿地仍不自知,那紀小娘子看到韓仲二人的樣子,不由有些好笑,她眼波流動,立時百媚橫生。

她的雙目掃到王鬥身上時,王鬥對她微笑地頷了頷首。那紀小娘子有些驚訝地看了王鬥一眼,雙目閃閃亮的,深深地在王鬥身上轉了轉後,便隨後關上了窗簾。

看着她的車馬遠去,王鬥心中想起了一首詩:“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或許可以更好地形容這個場景。

等那少女的車馬遠去後,王鬥看高史銀二人還是呆呆的,他在二人頭上各拍一下,說道:“人都走了,還看什麼看?進城吧!”

第499章 楊興嶺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629章 過河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102章 炮擊第52章 衝突第270章 合兵第459章 打響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57章 原則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447章 土袋第640章 炮轟第771章 人心第49章 偶遇第82章 開礦費用第99章 不屈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815章 霰彈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666章 騷動第612章 勝利第804章 六部分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1章 火路墩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163章 掌嘴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第754章 安慰第785章 開關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613章 銃劍,刺第88章 繳獲所得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161章 魯密銃,難第562章 雌雄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122章 防務第668章 緩衝第597章 潛在威脅第336章 反應第384章 得知第592章 “封地”第769章 戰略第369章 福王第113章 隨我上第726章 登塬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22章 小人多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46章 定裝火藥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726章 登塬第181章 借錢第793章 驚歎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702章 吏員開考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557章 銀冬瓜第289章 方纔自己對王鬥輕視了第744章 發展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809章 大陣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376章 技窮第518章 轟殺第687章 敬意第664章 議論第268章 願領軍在側,隨之殺奴第729章 掌號第三聲第60章 不放棄第53章 畜場械鬥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738章 磨坊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744章 發展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808章 拉開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615章 淒涼第726章 登塬第471章 報捷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68章 對戰
第499章 楊興嶺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629章 過河第174章 此事別有蹊蹺第102章 炮擊第52章 衝突第270章 合兵第459章 打響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57章 原則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447章 土袋第640章 炮轟第771章 人心第49章 偶遇第82章 開礦費用第99章 不屈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815章 霰彈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666章 騷動第612章 勝利第804章 六部分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1章 火路墩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163章 掌嘴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第754章 安慰第785章 開關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613章 銃劍,刺第88章 繳獲所得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161章 魯密銃,難第562章 雌雄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122章 防務第668章 緩衝第597章 潛在威脅第336章 反應第384章 得知第592章 “封地”第769章 戰略第369章 福王第113章 隨我上第726章 登塬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22章 小人多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46章 定裝火藥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726章 登塬第181章 借錢第793章 驚歎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702章 吏員開考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557章 銀冬瓜第289章 方纔自己對王鬥輕視了第744章 發展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809章 大陣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376章 技窮第518章 轟殺第687章 敬意第664章 議論第268章 願領軍在側,隨之殺奴第729章 掌號第三聲第60章 不放棄第53章 畜場械鬥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738章 磨坊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744章 發展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808章 拉開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615章 淒涼第726章 登塬第471章 報捷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68章 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