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起兵

(找找BUG兄,當初設定鄧一腳姓名爲鄧一鑣,表字自升,後來有些搞混了。)

王鬥說道:“好,有這麼一句話,今日你們以我靖邊軍,以宣府鎮,以都護府,以大明子民爲榮。明日靖邊軍,宣府鎮,都護府,大明上下,都將以你們爲榮!因爲有諸位的存在,而將感到驕傲與榮耀!”

教場的迴音壁結構,就算他的說話聲音不是很大,但聲波仍然順着光滑的牆面反射出去,教場的很多地方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王鬥緩緩走到臺邊,對面,是無數的軍士,臺的兩邊,是海洋一般的民衆,王鬥可以看到他們崇慕的目光,他說道:“記得崇禎七年時,我還是靖邊墩的一個墩軍。當時韃子肆虐保安州,我號召墩內的兄弟出戰,計有馬名兄弟,韓朝韓仲兄弟,齊天良兄弟。又有當時是友墩的高史銀兄弟,譚進榮、張如春、齊炳等兄弟。我們九人出戰,夜襲韃子兵,當時殺死十個韃子,己方的馬名、譚進榮、張如春、齊炳四位兄弟戰死,餘下的,也是人人帶傷……”

臺上臺下民衆官將都是仔細聽着,王斗的生平經歷,一向讓人感到好奇,無數人研究他的過往,特別當年夜襲那一戰,是公認的王鬥崛起第一戰,研究之人更多。

不過民間的傳聞多有傳奇誇大色彩,什麼大將軍一聲吼,十個韃子呆若木雞,乖乖引頸受戮。什麼大將軍長槍一抖,槍影覆蓋百餘丈,十個韃子兵瞬間人人中了五六槍,韓朝韓仲兄弟趁機衝上,大殺大砍。

什麼大將軍一拳打出,當場三四個韃子被打爆……

總之,演義色彩比較濃。

此時王鬥親口道來,樸實無華,卻份外讓人驚心動魄,那種生死搏命,那崛起第一戰的不容易。

要知道當時的韃子不是後來被靖邊軍打怕了的韃子,他們從建州崛起後,所戰無有不勝,經常覆滅明軍幾萬,十幾萬,已身傷亡往往不過幾十上百人。

特別他們內中馬甲,巴牙喇等兵,更是無比精銳的戰士,往往擁有顯赫的戰績。

便如天聰五年,時任巴牙喇壯達的鰲拜,與同爲巴牙喇壯達的達素,率領甲兵二十四人駐守駱駝山,明軍有四百人夜間劫營,達素、鰲拜等反斬首二百餘級,得馬十六匹。

又錦州之戰前時,明軍上百人據守山嶺,列火器火炮拒守,達素等率六騎馳上,上百個明軍被盡殺,他們六人無一傷亡。

而當時滿洲軍中,如鰲拜、達素這樣的強悍巴牙喇不勝枚舉,王鬥九人出戰十個韃子兵,內還有一個巴牙喇,幾個馬甲,結果他們死四個,殺對方十個,這確實是非常了不起的戰績。

也是從那時候起,王鬥一飛沖天,越發不可收拾。

太子朱慈烺今天也穿了一身盔甲,他在臺上聽着王鬥講話,眼中閃爍着崇拜的光芒。今日,他才瞭解靖國公的不易,崛起的艱難,聽他訴說,有一種閱讀史書經卷,那種浩大無限的感覺。

國公能走到這一步,真是大明之福啊。

同時他感覺靖國公果然是文武雙全,特別先前那句話“今日你們以某某爲榮,明日某某以你們爲榮”,頗有哲理,也令人回味。

來援陝甘各將,他們兵馬雖也在場下彙集,但皆以中軍帶領,以尤世祿爲帶隊節制副帥,然後尤世威、高傑、鄭家棟、牛成虎、馬爌、陳永福等人都在臺上站着。

他們聽着王斗的訴說,皆感慨成功者沒有僥倖,若不是當年的生死搏戰,元帥也不可能走到今天的一步。

他們更想,怪不得韓朝,高史銀,齊天良人等今日皆居高位,原來是有當年這層關係,若韓仲後來不在鉅鹿戰死,現在至少也是一軍的級別吧?

陝西總督侯恂,陝西巡撫馮師孔、甘肅巡撫林日瑞、寧夏巡撫李虞夔等人亦是感慨萬端,相比他們從科舉步步高昇,這大都督王斗的奮鬥路程,比他們曲折艱難得多了。

紀世維心中激動,他想起當年之事,當年自己爲了女兒大發雷霆,王鬥言:“未來的事情誰說得清楚?有朝一日,或許巡撫大人會以爲讓君嬌跟隨我,是個英明的決定。”

確實如此啊,自己今日擁有的一切,還不都是靠着女婿才獲得的麼?

紀世維長子紀伯清,已從廣昌縣知縣調任延慶州知州,他站在臺上,想起當日之事,亦是感慨。

韓朝等人非常激動,他們想起當年那一戰,也有些癡了,而轉眼,就是十年過去了。

王鬥看着臺下無數軍士民衆,看着他們的神情,他說道:“其實我當日想法很簡單,就是斬殺韃子,博取軍功,獲得賞銀。爲我妻子獲得足夠的錢糧調養身子,爲我母親不要那麼操心勞累,最後我成功了,有了第一桶金,慢慢官位軍職也升了上去。”

他緩緩說道:“然後崇禎十一年東虜入寇,崇禎十三年,我率軍南下剿賊,經歷了很多事,見識了大明各地的苦難。我看到那些韃子所過的地方,臭氣滿路,血積盈衢,村落寂寥,百姓被屠殺流毒,號泣之聲,不覺潸然淚下。”

王鬥說道:“我也看到了,流亡滿道,骴骼盈野,百姓活不下去,爭相投河自盡者,此情不忍聞,此景不忍睹。還有人成爲他人口中食,真真是生不如死。”

臺下無數人淚眼模糊的擡頭看着他,王鬥道:“回來後,靖邊軍正式立營成軍。我就發誓,要讓這天下重歸太平,讓中國之地成爲桃源樂土。對韃子不用說,也不用跟他們廢話,見一個殺一個,一直殺絕他們爲止。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漢賊不能兩立,夷狄華夏也不能並存,除非他們學孝文帝。”

王鬥說道:“對於流賊,這些人中,有些人是不甘心活不下去,揭竿傲嘨者。他們爲了活命,爲了家人的生存,不得不反抗,不得不造反,其情可憫。事實上官府也對這些人進行招安,他們結寨自保,抗拒土寇,靜待盛世。這幫人可以爭取,他們的罪行可以審覈,但是在京師的那些人……”

王鬥語氣轉爲嚴厲:“他們天生就是賊胚,骨子裡就是渣滓。這世間有陰陽二級,善惡兩端,他們就是屬於惡的那端!便如賊首李自成,劉宗敏,張獻忠,羅汝纔等人,他們造反也不是因爲活不下去,而是世道亂了,他們覺得渾水摸魚的機會到了。闖營,獻營,曹營,革左幾營,官府對他們招安多少次?他們真有心,就應該安頓下來,好好安撫地方,耕田種地,讓治下的百姓,讓鄰近的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但他們是怎麼做的?”

王鬥說道:“所以這些人不可救藥,賊性難改,羅汝才自己說過:他貧寒的時候,連個媳婦都討不上,做賊之後,什麼富貴人家的女子,什麼官家的大小姐沒有?以前她們還正眼也不看他一下,現在個個求着他,順着他。這樣的日子,有皇帝做他都懶得做,若在皇位跟賊位之間選一個,他肯定做賊。”

臺下民衆軍士個個義憤填膺,臺上各官將目瞪口呆,今日方知如此內幕啊。

以前他們就不理解,爲什麼官府明明招安了,他們就是要降而復叛呢?如李闖在車廂峽降而復叛,張獻忠在谷城降而復叛,革左等人降而復叛更是家常便飯。

當年宋江造反從賊,官府招安後,他就興高采烈的復爲大宋子民,這些流賊怎麼就不一樣呢?原來是賊性不能改。

王鬥道:“所以對流賊們來說,有賊可以做,爲什麼要做良民?你耕田種地,經商交稅,一年下來可能辛辛苦苦賺了十兩銀子。我刀往你脖子上一架,或者殺了你,你一年辛苦的銀子就歸我了,多麼便捷,多麼快活,如此,爲什麼要從良呢?”

他說道:“特別對那些老賊,他們最初從陝西出來,然後掠往山西,京畿北直,然後是河南,又是湖廣,最後山東京師,可謂見多識廣,知道了天地有多大。他們踏過一座座城池,毀滅了一座座材莊,往日可望而不可及的人與物,予取予求,在他們刀下顫慄,在他們馬下發抖。他們見識了這麼廣闊的天地,經手了那麼多如山的財帛,又豈會甘心放馬歸田,窩在山溝溝裡,每日辛苦刨食?”

臺下軍民個個雙目噴火,他們願用雙手辛勤建設自己的家園,然遇上靠搶劫過日子的流賊怎麼辦?勢必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雙方不能共存於這個天地之間。

太子朱慈烺心中嘆息,父皇曾說“賊亦赤子”,或者,他根本不知道這些人在想什麼,他們的本質是什麼吧?這些人根本不可能解甲歸田,再多的錢糧安頓,對他們都是沒有意義。

王鬥說道:“對這些老賊來說,他們也沒任何可以在意的東西,當初李自成勢弱,劉宗敏等人殺妻殺女跟隨,他們又怎麼會在乎呢?現在不是攻進京師,身邊圍繞上百個女子,個個樂不思蜀嗎?”

王鬥道:“所以說此輩不可救藥,他們還是狡猾的騙子,宣揚說秋毫無犯,不當差,不納糧,結果進京後都做什麼?他們說與官府豪強作對,爲什麼連百姓都不放過?各地百姓歡天喜地開門,以爲有好日子過,就是爲了遭此報應的麼?”

他厲聲說道:“一碗水,上清下濁底有渣,這些流賊就是渣滓。他們一直都存在世間,只不過大明不幸,讓他們浮出水面。所以我們不能放過他們,特別那些老賊,軍官,大小賊目,一定要殺個乾乾淨淨,不能讓他們存活下去,再次危害人間!”

他大聲喝道:“所以,將士們,你們此次作戰,必須像山洪一樣迅不可擋,你們必須戰勝並消滅一切阻擋在你們面前的敵人。當初你們在靖邊堡成軍,你們就消滅了周邊的匪患,然後讓阿巴泰等敵人見識了你們的勇猛無敵。你們還縱橫大明數千裡,在京畿,在通州,在定州,在鉅鹿,在涿州,在平谷,在洛陽,在襄陽,在錦州,在義州,在歸化,讓敵人聞風喪膽。很快的,你們還將在京師,再次讓敵人見識你們的威名!”

他大聲說道:“而且這只是開始,你們的腳步不會停止,以後你們還將見識大洋之無盡,大漠之浩瀚,冰原之神秘,大東,大西,大南,大食,大秦,泰西諸國之風情。”

“你們的鐵蹄,將踏過世間那些美麗的街道!”

“你們的箭炮,將摧毀世間那些堅固的堡壘!”

“你們的刀劍,將染滿鮮血!”

“你們的威名,將在世間傳頌!”

“不朽的榮譽,將歸於你們!”

“你們的名字,永銘刻在世人的心中!”

“不過,你們須先戰勝京師的敵人,流賊,還有奴賊。拿起你們的武器,讓你們的敵人全部化爲齏粉。將他們的盔甲,化爲你們的戰利品,將他們的頭顱,化爲你們馬鞍上的軍功。”

“然後,你們就爲大明帶來安定與和平,就此展開你們浩瀚偉大的一生。當你們累了,老了,回憶往事的時候,就可以自豪的對子孫後代說,對鄉鄰友人說:我永遠忘不了崇禎十七年四月的那一天,因爲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那月那天開始!”

太子,臺上各官將震撼難言時,臺下歡呼聲猛然爆發,最後匯成如山崩如海嘯一般的“萬勝”聲。王斗的鼓動演講,讓衆人抑制不住自己的衝動,很多人叫喊中帶着濃重的哭音。

無數人振臂高呼,那旗海就隨着呼喊聲一波舞起一波。

震天的響聲,震得臺上很多人都不自覺顫抖起來。

“萬勝!萬勝!萬勝!”

臺下軍民激動的拼命呼喊,聽那排山倒海的聲音,這下就是陳新甲,紀世維等人都是目瞪口呆,更別說侯恂、馮師孔、林日瑞這些沒見過世面的人。

太子心中只覺過山車似的,感覺那種不可遏止的巨浪席捲全身,讓他激動得臉色發紅充血。

尤世威各人也是呆若木雞,這種浩瀚的力量,他們以前哪裡見識過?方纔在王斗的演說下,他們也止不住熱血沸騰,只想拔出刀劍,隨着他的旌旗指處,隨着他征戰四方。

此時看着臺下種種,他們不由自主受到感染,只想隨之大吼大叫。

衆官將也不約而同看向王鬥,方纔他所言種種,似乎直白淺顯,然細細品之,又有返璞歸真之感。特別那種信息之廣,內容之浩瀚,強烈衝擊各人的心神。

在大家都想着大明,很多人更想着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時,他的眼光,已經擴展到那無盡的所在。

他爲什麼懂得這麼多?難道這世間真有天降的聖人?否則如何解釋他身上發生的一切?

然後閱兵出征開始,此時天色已經大亮,些微的一些薄霧已經完全散去,陽光完全跳躍而去,然後一面巨大的旗幟出現在衆人的眼前。旗高兩丈,精木鋼鐵爲杆,旗大一丈,金綾爲邊,鮮紅的旗面中繡着金黃色的日月浪濤紋飾。然後旗冠是黃金制的日月浪濤金冠,渾身上下,金光閃閃,特別旗冠在陽光下璀璨發光,極爲亮眼。

這就是王斗的帥旗,全軍最高最大的大纛旗,爲了載這杆沉重的坐纛旗,特意設了帥旗車,以四匹健馬拉之。

隨在這面旗周邊後面的,又是數十杆同樣金黃的大纛旗,旗略小一些,以兩匹健馬拉之。

然後又是上百杆金邊大旗,以騎士舉之策在馬上,一片金黃火紅飄揚。

一般出征時,王斗的帥旗居於中軍,不過此時閱兵,自然要當前指引。

無數的民衆衝着帥旗歡呼,這種高大威猛的大旗,非常滿足他們的內心,達到理所當然的效果。

然後隨之的是靖邊軍玄武軍,也有坐纛旗,二匹健馬拉之,然後是整齊的騎兵方陣,中營、左營、右營、驃騎兵、獵騎兵,他們都有馬匹。他們整齊行進,五十騎一列,然後後面是一列列打扮一模一樣的騎士。

一色的頭盔,一色的甲冑,一色的臂手,幾乎是盔甲的海洋,他們馬匹踏在地面上,幾乎是整齊的轟響。

臺上尤世威等人看得歎爲觀止,就玄武軍的這些騎士,在大明便罕有敵手吧?

然後騎兵後面,是兩個丙等軍的步軍,他們軍官有馬,普通軍士列陣而行,一樣是五十人一列。

他們除了沒有馬匹,一樣是盔甲鮮明,精銳非常。

他們的馬步踏過演武臺時,領軍的中軍雷仙賓,軍參謀長鄭宗輝齊喝道:“向大將軍致敬!”

玄武軍全軍高呼“萬勝”,他們連喝三聲:“萬勝,萬勝!萬勝!”,然後馬上的長槍兵並槍而禮,火銃兵舉刀而禮。他們步兵方陣大步行進,整齊踏地,他們的長槍火銃緊靠在左肩上,右臂用力甩動,手臂有力。

他們的長槍火銃上都繫有紅色長條小旗,尖銳的矛尖,尖銳的銃劍,寒光中條旗紅光飄揚一片。

他們經過演武臺時,個個看來,臉上滿是激動的紅光,特別那些丙等軍們。

王鬥拔出自己的佩劍致敬,玄武軍主將韓朝,在臺上伴着王鬥,他同樣拔出自己的佩劍斜指,還有王鬥麾下的官將們。玄武軍高呼時,同樣帶動周邊的民衆呼喊,此時他們也拔出自己的刀劍,就見臺上臺下,一片片寒光閃耀。

太子等人嚇了一跳,隨後他也拔出自己的佩劍致敬,演武臺上,鏘鏘聲響成一片。

萬勝聲響遏天地,玄武軍過後,又是青龍軍緊接而來,然後是朱雀軍。

鄭天民緊依隊伍方陣行進,前後都是無盡的鐵盔人頭,鮮豔的紅纓晃成一片,當軍參謀長範善卿與中軍吳爭春齊喝“向大將軍致敬”時,他由於心情激動沒有聽清楚。

不過前後突然有如爆炸似的喊叫,讓他不由自主跟着高喊萬勝。然後他的火石銃緊緊靠在左肩,他的右臂用力舉到胸前,然後甩到身後,他的腳步用力踏地,匯成一片整齊的行進聲。

經過演武臺時,他用力往那邊看去,“大將軍看到我了?”,鄭天民激動的想,他的腳步,卻不由自主往前走去。

一個個雄壯的方陣行進,軍靴馬蹄踏在地上的悶響,敲擊着各人的心臟。

那種力量,讓人感到震撼,這種力量,讓人感到振奮。

尤世威等人再無憂心,流賊雖衆,韃子雖強,但在眼前這隻大軍面前卻不夠看,他們說不出爲什麼,但就是有這種感覺。

終於,中軍大營過來了,營中伴有衆人早想目睹的火箭與火炮,雖然大部分輜重、火箭、火炮,已先期一步往居庸關方向運送,但就眼下這些在各人眼中龐大無比的火炮火箭,都足以讓人大開眼界了。

尤世威用力伸長着脖子,他終於看到了,靖邊軍中的神秘武器,火箭。

果然與神火飛鴉有所不同,竟都是鐵製,身子細長,頭部尖尖,尾部有翼,約有三尺長,重可能有三四十斤。還有車上載的發射槽,半圓長形,似乎是木料所制,尾部有包鐵,他看到這種半圓滑槽還有雙腳架。

似乎這箭與槽都不怎麼重,士兵們扛着就可以走,非常方便靈活。

就不知效用如何,可以射多少遠,畢竟是鐵的東西。

他又看到有車輪的重型火箭槽,類炮車樣式,內有三個槽位,上面安放着更大更重的火箭。重可能有六、七十斤,火箭長約六尺。總體而言,這重火箭連槽連箭也不甚重,不過相當一門輕型炮的重量。

若效用好的話,確實是個大殺器。

他聽到太子似乎在詢問王鬥什麼,他仔細聽了,就聽到五六裡跟十里的字樣,不由一陣駭然,竟這麼遠?

此時敵我雙方結陣,多是距離二三裡,遠的不過五六裡,也就是說,流賊與奴賊若與靖邊軍作戰,他們的陣型,就是己方的輕型火箭,也可以全部覆蓋他們了?

這還怎麼打仗?

怪不得靖邊軍自信滿滿,以一打二覺得沒有任何問題,有這樣強大的軍隊,這樣犀利的武器,還有什麼發愁的呢?

尤世威心中忽然涌起強烈的期待,期待戰鬥來臨的那一天。

他看着場中一門門火箭而過,還有火炮……

那是紅夷大炮嗎?怎麼這麼多?

太多了……

場中旌旗如海,騎兵,步兵,炮兵,火箭兵,他們帶着肅然的氣勢,整齊行進。騎兵過完又步兵,步兵過完又炮兵,整齊的方陣,雪亮的銃劍,他們腳步聲整齊,一個個方陣似乎無窮無盡。

他們前邊已經出了極遠處的教場大門,然後後續仍然源源不斷而來……

鐵甲如潮,鐵騎如流,如此大軍,何人可以阻擋?

崇禎十七年四月十三日,王鬥閱兵出征,兵馬二十三萬,浩蕩無盡。(。)

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376章 技窮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552章 責問第684章 潛伏任務(下)第553章 血河(中)第270章 合兵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66章 排槍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中)第658章 構想第713章 崩潰第549章 處置第453章 潰敗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378章 除奸第1章 火路墩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739章 對策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381章 決戰(上)第28章 列隊第244章 防線第580章 負恩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642章 火器營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下)第512章 白虎第337章 聖意第604章 新附軍第143章 鬧餉第535章 落下第619章 野心第418章 忠義營第734章 掩護第114章 騎射第575章 蛆蟲第790章 監國第468章 戰果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147章 空缺第464章 勇氣第732章 血溝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93章 威振宇內的背後故事第122章 防務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810章 王者之師第377章 內應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309章 觀聞第484章 放肆!第750章 聯軍第6章 狼煙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56章 剿匪生財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607章 立寨第765章 國徵第353章 逼臨郟縣第819章 覆蓋第499章 楊興嶺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745章 羅剎第279章 強攻第48章 納捐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639章 淚水第202章 哨探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508章 衝鋒第604章 新附軍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635章 死戰便是第453章 潰敗第154章 開採、韓朝成親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83章 家丁風波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416章 爭論第34章 首戰之威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
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376章 技窮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552章 責問第684章 潛伏任務(下)第553章 血河(中)第270章 合兵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66章 排槍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中)第658章 構想第713章 崩潰第549章 處置第453章 潰敗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378章 除奸第1章 火路墩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739章 對策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381章 決戰(上)第28章 列隊第244章 防線第580章 負恩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642章 火器營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下)第512章 白虎第337章 聖意第604章 新附軍第143章 鬧餉第535章 落下第619章 野心第418章 忠義營第734章 掩護第114章 騎射第575章 蛆蟲第790章 監國第468章 戰果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147章 空缺第464章 勇氣第732章 血溝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93章 威振宇內的背後故事第122章 防務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810章 王者之師第377章 內應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309章 觀聞第484章 放肆!第750章 聯軍第6章 狼煙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56章 剿匪生財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607章 立寨第765章 國徵第353章 逼臨郟縣第819章 覆蓋第499章 楊興嶺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745章 羅剎第279章 強攻第48章 納捐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639章 淚水第202章 哨探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508章 衝鋒第604章 新附軍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635章 死戰便是第453章 潰敗第154章 開採、韓朝成親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83章 家丁風波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416章 爭論第34章 首戰之威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