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所見、所聞

“幾個月不見,未想東路變化這麼大……”

宣大總督陳新甲的旗牌儀仗浩浩蕩蕩而行,車橋內,相貌文雅的陳新甲若有所思地撫須沉吟。他的後面,是宣府鎮巡撫紀世維的車馬儀仗,然後又是山西鎮總兵官虎大威,大同鎮總兵官王樸,宣府鎮總兵楊國柱,副總兵張國威等人的軍馬。

看着路邊的景色,嘖嘖稱羨聲不斷響起。相比流民滿地,乞丐滿街的宣大各地,東路的情形與他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裡不見流民與乞丐,似乎全部被收容管理,一個又一個屯堡拔地而起,到處大興土木,隨處可見忙忙碌碌的人羣。

那些百姓,在官吏們帶領下忙着建立營房,修治道路,開墾農田,興修水利等。雖然很多人仍是衣衫襤褸,但他們臉上帶着笑容,對未來充滿希望,與宣大各處軍戶百姓的麻木大不相同。

常年的災害,兵荒馬亂下,大明許多地方不說千里無人煙,百里無人煙也是正常,往日一個個興旺的城鎮廢棄。但東路不同,似乎見縫插針,只要適合生存耕種的地方,各樣房屋便拔地而起,形成一個個大小屯堡。

興建屯堡,需要大量木料石料,大量貨物。圍繞這些屯堡周邊,各樣商鋪作坊也在興建,忙忙碌碌皆是運糧運貨的商人,可以想象,以後這些地方,都將形成繁盛的村鎮。

伐木廠,採石場,還有各樣廠礦,畜廠也隨處可見,到處可見招工的商人士紳。似乎一夜之見,整個東路都進入大規模建設浪潮。加上大量的人口聚集,來來往往的商賈,一個字:“興盛!”兩個字:“人氣!”

熙熙攘攘的景象,可以預料東路未來的繁華。

陳新甲曾聽聞王鬥上任後,喊出幾年之內將東路變成桃源之地的口號,當時他嗤之以鼻,現在看來,王鬥決不是在說大話。

“作戰勇猛,治軍出衆,治政同樣出衆,這王鬥,還真是文武全才,只是大明有將如此,是禍是福……”

一路行來,陳新甲心思複雜,王斗的跋扈,讓他越來越不滿,但他的才幹,又是自己需要的。宣府鎮東路屬宣大總督府管轄,雖說陳新甲不久後要進入內閣,但未來東路的成績,自然很大部分要算在他的頭上。

便是以後進入內閣,有王鬥這樣的強軍強政豪強在地方力挺,都可以爲自己加分,在內閣中站得更穩。

“王兄弟真不用說,打仗厲害,這管民管軍的,嘖嘖……”

陳新甲與紀世維車馬後,一個個頂盔披甲,身策駿馬的魁梧將官,正是宣大三鎮前來觀摩的楊國柱,虎大威,王樸等人。

崇禎十一年那場戰事,到達高陽不久,王樸便領軍迴轉大同。雖事後證明清兵騷擾山西純屬烏龍,不過王樸也賴在大同不願再次出戰。回到大同後,聽聞盧象升戰死,王樸也披麻戴孝,嚎哭數日表示哀悼,搏得了大同鎮上下一片讚譽。

也因爲慶都大捷,王樸有斬首數百級的功勞,今年年初朝廷論功行賞,王樸高升爲都督同知,仍充任大同鎮總兵官。對這個結果,王樸表示滿意。

當然,對上官封右都督,蔭一子世錦衣百戶的虎大威。甚至官封左都督,榮祿大夫,蔭一子世錦衣千戶的楊國柱,王樸心理又有些不平衡。對王鬥此人,王樸可說是記憶猶新,他雖回到大同,也密切關注宣大軍一系列所作所爲。

鉅鹿血戰,讓王樸咂舌不己,暗暗慶幸自己早早回到大同。事後的涿州之戰,宣大軍大捷,所獲豐厚,又讓王樸懊惱不己,自己沒參與這場戰事,真是虧了。

不過他稍一打探,卻發現有這想法不止自己一個人,山西鎮官將,宣府鎮官將,甚至有消息傳來,遼東許多總兵官將都有意前來東路觀摩。雖暗暗嫉妒王斗的聲名風頭,但對王樸這個喜好交際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他讚歎完後,又瀟灑甩甩盔上幾根漂亮的翎羽,對身旁的楊國柱嘻笑道:“楊老哥好福氣,麾下有王將軍這樣的將官,來日東路治理起來,這,嘖嘖……”

語氣中,王樸不無嫉妒之意。

對王樸的話,楊國柱微微一笑,往日與虎大威一樣,他對王樸這種用錢買來官位的紈絝子弟很是瞧不起。不過經去年那場戰事,雙方也算是並肩作戰,結下了戰友的情誼,神情舉止中,楊國柱對王樸溫和了許多。

鎮內有將如此,楊國柱當然臉上有光,王鬥有功勞,將來都要分潤一部分給自己,站在這個角度來說,王鬥越出衆,楊國柱因此獲得的好處越多。

但雖說如此,王鬥越來越耀眼,手段也非常出衆,來日東路這個地方,能藏得下這個潛龍嗎?

經歷了崇禎十一年那場戰事,當日還是遊擊將軍的王鬥,麾下軍力戰力己經超過了自己這個總兵。現在他升任爲分守參將,來日實力更不知會膨脹到哪一步。

鎮朔將軍只有一個,未來有一天,王鬥看上自己這個位子,自己又該如何?

關係到自己的地位權力,便是楊國柱對王鬥這個下屬再欣賞,也不免轉動着別樣的心思。

楊國柱老於軍伍,或許對東路民政不以爲意,不過窺一斑可見全豹。以東路各處屯堡設立來說,這種大規模的民政管理,放在別的地方就是一個混亂,但這裡卻是井井有條,這種組織力度,鎮城哪個官將擁有?

聽聞王鬥部衆主要軍力便是這些屯田兵,東路新增口數數十萬,青壯怕有十幾萬……

楊國柱內心有個猜想一直不便宣諸於口,有朝一日,王鬥會不會將這些青壯全部訓練成兵,區區一個分守參將如果有兵十萬,那是多麼讓人可怕的事。

身後的中軍親將郭英賢沒心沒肺地與虎大威的親將虎子臣笑成一團,言道到了永寧城後,定要與王將軍大喝三百杯,一醉方休。

不過眼光所見中,楊國柱也看到身旁虎大威看着路旁那些忙碌的人羣若有所思。

那些人羣大多爲青壯,皆以十,百,千爲單位,在一個個管事帶領下忙忙碌碌,分工合作,從容不迫,便如一隻只軍隊……

……

“要不是張軍門在東路年久經營,東路會有現在的底蘊興旺?那王鬥只是佔了便宜罷了。”

隨在楊國柱幾個總兵身後的,是宣府鎮副總兵張國威一行人。張國威人如其名,舉手投足間頗爲威嚴,傲氣內斂。他年不到五十,正是事業有成男人的黃金年齡,派頭十足。

他身上沒有披着甲冑,卻是穿了一身都指揮使的官服,正二品的官袍大紅緋色,上面繪着獅子的補子。

策馬行在張國威右邊的,卻是鎮城原遊擊將軍李見明,曾隨楊國柱出戰,王鬥見過的。年初朝廷論功行賞,李見明也升爲了參將。他本來就身材肥胖,回到鎮城幾個月,肚子更大了一圈,雙下巴更爲明顯。

他沒有穿着官袍,仍然甲冑裝扮,身披圓領大襟擺錫甲,頭戴鳳翅槍盔,將一個肥大的身軀漲得緊緊的。

張國威左邊,原遊擊將軍溫輝,他領兩千兵馬入援後,事後一樣升爲參將。不過他們這種營兵參將,名下管兵不到三千,卻不如王鬥這種地方分守參將來得滋潤。

溫輝原本就乾瘦,回到鎮城後更是瘦了一圈,他戴着水磨鎖子護頸頭盔,似乎盔內有點空蕩。

他騎在一匹白色戰馬上,此時說話的正是他。

在三人身後,策馬而行的是張國威親將張心旌,本族一個親侄後輩。張家字輩便是:天萬國心順,文章逢泰運。張國威的子侄輩份,皆是心字輩。

張心旌不到三十,卻也是一個胖男人,顧盼中架子十足。他身披甲冑,騎在馬上打量周邊景色,眼中露出貪婪,渴望,憤恨種種情緒。若是不見他的眼色,絕對想不出人類一雙眼睛,可以同時表達這麼多含義。

聽了溫輝的話,張國威緩緩說道:“東路雖有本軍門治理過原因,不可否認,王鬥也有些才幹,東路有現在興盛,他也出了力。惜其年輕氣盛,處事不周,論老成謀國,牧養東路適當人選,原以二位爲最,可惜了。”

聽了張國威的話,李見明與溫輝更爲嫉妒。

原本二人就對王鬥不服氣。王鬥越是聲名大振,立功越多,二人更是妒恨。

其實張國威知道,李見明與溫輝二人都曾對東路分守參將的職務垂涎三尺,二人家族世襲宣府鎮衛所軍官,一出身,就可以從指揮僉事做起,比一個普通衛所小兵少奮鬥好多年。

他們家族在宣府鎮數百年,這勢力是盤根錯節,根深蒂固,二家即有明爭暗鬥,也有相互合作。

原本二人想以自己的資歷,爭奪這東路分守參將一職名正言順,不料被王鬥奪去了,怎不讓二人對王鬥滿懷怨恨?

張國威到了鎮城後,大力拉攏二人,自然對二人心意心知肚明。

言語間略一挑拔,便見成效。

他策於馬上,雙目不時掃過周邊景色,東路現在的情形,與往日流民遍地,死氣沉沉,真如兩個天地。想象東路以後的富足,加上王鬥對自己的傲慢無禮,家族在東路苦心經營多年,被他一掃而光。

以後東路再有好處,也與他無關了,張國威表面不動聲色,心下卻是怒火中燒。

第610章 直搗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498章 隔河炮戰(4)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第369章 福王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271章 整編309章 觀聞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489章 密信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454章 驚聞第67章 扮象第808章 拉開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486章 激鬥(下)第177章 驅逐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上)第787章 動員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278章 嶽託,你等死期到了!第498章 隔河炮戰(4)第775章 涅槃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645章 繳獲、處置第702章 吏員開考第799章 擋兒嶺第810章 王者之師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376章 技窮第465章 側翼第408章 歸家第489章 密信第569章 歸化司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551章 說服第566章 清虜第312章 佈局(上)第86章 饑民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623章 痕跡第34章 首戰之威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636章 淹沒第399章 忠勇伯第382章 勝利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390章 伏擊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156章 隨軍第336章 反應第111章 佈陣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556章 末日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87章 不留情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774章 越急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469章 傷亡第57章 原則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266章 如殺一狗爾!第253章 側射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553章 血河(中)第692章 到西安第54章 禁私鬥、婚期第227章 追盧象升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556章 末日第764章 進取第325章 進剿第20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590章 希望(上)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51章 鄧一腳第581章 銀圓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490章 序幕第32章 出兵第684章 潛伏任務(中)第216章 多爾袞、阿巴泰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
第610章 直搗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498章 隔河炮戰(4)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第369章 福王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271章 整編309章 觀聞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489章 密信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454章 驚聞第67章 扮象第808章 拉開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486章 激鬥(下)第177章 驅逐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上)第787章 動員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278章 嶽託,你等死期到了!第498章 隔河炮戰(4)第775章 涅槃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645章 繳獲、處置第702章 吏員開考第799章 擋兒嶺第810章 王者之師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376章 技窮第465章 側翼第408章 歸家第489章 密信第569章 歸化司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上)第435章 寧遠爭議(中)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551章 說服第566章 清虜第312章 佈局(上)第86章 饑民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623章 痕跡第34章 首戰之威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636章 淹沒第399章 忠勇伯第382章 勝利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390章 伏擊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156章 隨軍第336章 反應第111章 佈陣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556章 末日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87章 不留情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774章 越急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469章 傷亡第57章 原則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266章 如殺一狗爾!第253章 側射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553章 血河(中)第692章 到西安第54章 禁私鬥、婚期第227章 追盧象升第207章 攘外與安內第556章 末日第764章 進取第325章 進剿第20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590章 希望(上)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51章 鄧一腳第581章 銀圓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490章 序幕第32章 出兵第684章 潛伏任務(中)第216章 多爾袞、阿巴泰第293章 一戰而潰、舜鄉軍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