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入長江 上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素手分三席,擬爲丹心借一枝。

他日輕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張煌言《八月辭故里》

……….

東南。

十一月,魯王麾下大將張名振,監軍兵部侍郎張煌言會合鄭成功部甘輝、陳六收復舟山。明軍入城後,發現城中只餘百姓六戶。清軍屠城前,舟山城百姓黃冊1.8萬餘,人丁9萬衆。

張名振少時剛直豪爽,頗有謀略,心懷壯志。遊歷京師,東廠太監曹化淳引爲上賓,與東林黨關係甚密。崇禎末,以副將任台州石浦遊擊。弘光元年夏,南京、杭州相繼失守,時南京刑部員外郎錢肅樂等起兵擁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張名振以兵赴。魯王敗退入海後,張名振一直隨侍扈從。後舟山失陷,魯王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鄭成功爲隆武政權的堅定支持者,不滿魯王監國後同隆武政權的對立而冷淡,但念魯王是明朝宗室還是以禮相待,安排他居住於金門。

魯王居於金門後,張名振率部留舟山待機。魯監國三年(永曆元年),又迎魯王還浙東。次年,聯合阮進,討伐奉隆武年號之舟山總兵黃斌卿,黃被阮進沉海滅之,張迎魯王正式駐蹕舟山。此後和張煌言等領兵三入長江,希圖收復明朝失地,但因兵力單弱無功而返。

此番乃明軍第三次收復舟山,也是清軍對舟山的第三次屠城。自魯王朱以海進駐舟山以來,沿海心懷明室的百姓大量逃至舟山,加上隨魯王出海的明軍將越王,舟山人口一度衆多,以致島上糧食根本不夠百姓食用。

清軍三次攻佔舟山,每佔一次便行屠城,前後三次。死於屠刀下的舟山百姓多達四十萬衆。這一回是清兵趁張名振率兵遠出攻打松江之機突然渡海襲擊,清軍進城後逢人便殺,清將相約一直殺到雞鳴爲止。結果當清軍殺到舟山島上劉家嶴時,才聽到了公雞的叫聲停止殺人。正是由於這一聲雞叫。才救了舟山的這最後六戶人家。

清軍屠城後便行撤退,明軍收復得不過是一座空城,一座堆滿屍體的空城。在海風的吹浸下,死難百姓的屍臭味瀰漫整個舟山島。

………

兵部侍郎張煌言在舟山城破之際並未留在島上,也未隨張名振攻打松江。而是前往廈門請求鄭成功派兵援助。得知舟山城破後,張煌言心急如焚,在他的再三請求下,鄭成功方派部將甘輝、陳六率5000水師官兵往援舟山。

待甘輝和陳六率領的水師抵達舟山後,張名振已先前率部收復舟山。張煌言惦記舟山百姓死活,結果一踏上舟山的土地,鼻間便嗅到令人作嘔的異味,瞬間便知道島上發生何事,不禁雙手握拳,青筋突起。不勝憤慨。

弘光元年,清軍大舉南下,連破揚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寧波城中文武官員有的倉惶出逃,有的策劃獻城投降。二十五歲的舉人張煌言挺身而出,投筆從戎。當時,刑部員外郎錢肅樂等率衆集會於府城隍廟,張煌言毅然參加,倡議勤王,集師舉義。並奉表到天台請魯王朱以海北上監國,授翰林修撰。後清軍破錢塘。張煌言便隨魯王逃至浙閩沿海,入據舟山。

隆武元年(僞清順治三年)五月,清徵南大將軍貝勒博洛乘虛突破錢塘江,紹興、杭州、義烏、金華等城相繼失守。南明宗室樂安郡王、楚親王、晉平郡王在金華殉國。

錢塘江防線被清軍突破後,魯王朱以海不得已在石浦守將張名振的護衛下自台州出海到達舟山。聞聽魯王逃到舟山,張煌言隨即趕回鄞縣故里,與老父、繼母、妻兒子女訣別,毅然踏上追隨魯王一行的道路。

魯王本欲在舟山立足,然而舟山總兵、隆武帝所封肅虜侯黃斌卿卻拒絕接納魯王一行。沒辦法魯王只得逃往福建長垣。不久,魯王去廈門依託鄭成功,張名振留舟山待機。待局勢稍定後,被魯王授予右僉都御史的張煌言立即重返浙東與舟山地區,和張名振一起組織招募義軍,積極籌劃進軍長江的戰役。

永曆七年(僞清順治十年)秋,張名振、張煌言統軍乘船由福建北上,九月到達長江口.當地百姓紛紛響應,清江寧巡撫周國佐不得不親自帶領軍隊趕赴上海。張名振和張煌言統率明軍屯駐於崇明島一帶的三尖沙、稗沙、平洋等處,安營紮寨,積極聯絡內地的復明勢力,並沒有立即發動長江戰役。

永曆八年(順治十一年)正月,幾乎是和李定國在廣東發起新會戰役同時,張名振、張煌言率明軍乘船分批進入長江口,衝過清軍江防汛地到達鎮江瓜州。明軍在金山上岸,繳獲清軍防江大炮十位和火藥、錢糧等物。張名振、張煌言、總兵劉孔昭又帶領五百名軍士登金山寺,朝東南方向遙祭明孝陵,題詩寄慨,泣下沾襟:

十年橫海一孤臣,佳氣鐘山望裡真。

鶉首義旗方出楚,燕雲羽檄已通閩。

王師枹鼓心肝噎,父老壺漿涕淚親。

南望孝陵兵縞素,看會大纛纛龍津。

張名振部海師在鎮江停留了兩三天,清江南總督馬國柱同駐南京的滿、漢官員會商後,緊急派提督管效忠領兵由浦口、增援儀真、瓜州;阿思哈哈番尼堪領兵由龍潭救鎮江。明軍在清軍到達之前,回舟東下。三月初六日,張部明軍四五百號在揚州府屬呂四場登岸,擊敗防守清軍,繳獲大河營守備印。這就是初入長江之役。

.........

簡單扼要描述一下張公煌言和張公名振在東南的抗清鬥爭。

西湖三傑者,嶽公武穆、於公忠肅、張公蒼水!

單使漢族在,三公便在。

西湖有嶽、於二公墓,舟山有張公墓。(未完待續。)

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九百零九章 北逃之路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七百零一章 刻不容緩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一千五十四章 始作俑者,無後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一千一十五章 快帶朕走!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力第一千一十六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四百四十六章 俺瞎子要露臉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一千六十六章 可願扶保大清?第三百零六章 靖南王府的二管事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太平寇來了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九百四十五章 他們是大清的兵第七十章 老弱更新說明第五百四十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六章 敬佩第六百四十一章 韃子說我是韃子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七百二十八章 嶽樂乾的好事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二百一十七章 阿母第二百零七章 兄弟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馬察泰,我是蘇納第291章 賊秀才不是李定國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將軍到第一百八十章 圍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爹是洪承疇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毛小兒第三百八十一章 清丁查戶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擊金旗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時興起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七百九十三章 晉王,事還有大可爲!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六十九章 總旗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二百二十七章 白髮老將第七百零六章 本提督要辦事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滾雪球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二百四十三章 決戰 十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三百四十四章 搶劫澳門第一千二十章 朕何其無辜第六百四十六章 活捉線國安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六百五十八章 千秋史冊憑誰作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九百零三章 又敗了?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我!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七章 知縣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少傅唐三水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守 1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二百零五章 藥庫第八百四十三章 吳克善在哪!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五百五十章 靖寇策第十一章 朝廷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
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九百零九章 北逃之路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七百零一章 刻不容緩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一千五十四章 始作俑者,無後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一千一十五章 快帶朕走!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力第一千一十六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四百四十六章 俺瞎子要露臉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一千六十六章 可願扶保大清?第三百零六章 靖南王府的二管事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太平寇來了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九百四十五章 他們是大清的兵第七十章 老弱更新說明第五百四十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六章 敬佩第六百四十一章 韃子說我是韃子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七百二十八章 嶽樂乾的好事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二百一十七章 阿母第二百零七章 兄弟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馬察泰,我是蘇納第291章 賊秀才不是李定國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將軍到第一百八十章 圍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爹是洪承疇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毛小兒第三百八十一章 清丁查戶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擊金旗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時興起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七百九十三章 晉王,事還有大可爲!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六十九章 總旗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二百二十七章 白髮老將第七百零六章 本提督要辦事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滾雪球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二百四十三章 決戰 十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三百四十四章 搶劫澳門第一千二十章 朕何其無辜第六百四十六章 活捉線國安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六百五十八章 千秋史冊憑誰作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九百零三章 又敗了?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我!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七章 知縣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少傅唐三水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守 1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二百零五章 藥庫第八百四十三章 吳克善在哪!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五百五十章 靖寇策第十一章 朝廷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