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蔣國柱說的,蘇納也是聽得一知半解,他原先在滿八旗時只是個佐領,對這些錢糧賦稅的事自不會關心,左右有漢官幫着收,不勞他們滿大爺www..lā現在做了大明朝的新安侯,太平軍的鎮將,這種事情更是不用他操心。好在他這人自投降歸明後,便行事十分小心,不懂便問,三問兩問,總算把事情大體弄明白了。

“富人們既不肯交這些年的錢糧,那便要他們交崇禎天啓年間的欠稅嘛。在明朝便交明朝的稅,在清朝便交清朝的稅,本侯覺得這沒毛病。”

閻紹慶聽得險些笑出來,這位新安侯可真是異想天開的很呢,哪有叫人交十幾年前的甚至二三十年前的稅呢。

蔣國柱卻沒當成笑話在聽,而是若有所思的樣子。任惟初也是雙目放光,身爲吳中縣令,他對吳中這幾十年納糧完稅的情況可是門清。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這吳中富戶往上推十幾年,沒哪一家不是欠稅逃稅的!大明朝要是亡了,那就萬事莫提,如今大明朝還沒亡呢,憑什麼不能叫你們繳納欠糧欠稅!

“新安侯這道理,倒是行得通,我大明仍在,欠戶自應上交錢糧於國庫,否則便是叫忠厚老實奉公守法之人吃虧,徒叫奸詐狡徒得便宜。只是這間隔年頭久了,有些事便不好辦,單帳薄這塊就是個麻煩,還需從長計議...”

蔣國柱認真考慮了蘇納的提議,雖聽着荒唐,可細一品味,卻是天經地義的很。大明自開國之初始,凡有舉人以上功名的士紳和八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賦稅優免,但這個優免是有限度的。所以除開優免的份額之外,官紳和平民百姓一樣,該交稅的交稅,該當差的當差,並不得特殊。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官紳們無視國家法令,上下勾結,衝破法定權利界限,實際上實行的是全額優免,所謂“田連阡陌而不任分毫徭役。”

不僅官紳本家如此,依附於他們的佃戶,疏屬遠親,也無一手一足應公家之役,無一錢一粒充應役之勞。這樣,官戶便成了躲避國家賦稅徭役的淵藪,此便是所謂的投獻。不僅平民百姓把自己的田地投獻官紳,甚至一些沒有功名的庶民富戶也“籍其產於士大夫,寧以身爲傭佃而輸之租,用避大役。”投獻之風愈演愈烈,窮者越窮富者越富,最終釀成崇禎年間的大禍。

現在既然這些富戶認爲他們不當向官府交納清廷治下的錢糧,那便讓他們交納崇禎天啓年間的欠稅,他們又有何話說?除非他們幾十年來一直奉公守法,該交的錢糧一文不少,該服的徭役也都一樁不落,然而,這可能嗎?

蔣國柱很有感觸,江南這幫官紳富戶在明朝時仗着官府不能拿他們怎麼樣,這才公然不納稅。清朝來了,不納稅不敢,便變着法子勾結官府的書吏,甚至直接賄賂官員,從而達到再次免稅的特權。蔣國柱記得一樁事,那是他剛上任時,就有蘇州和松江二府富戶無視清廷催徵法令,將本該繳納的賦稅(三十稅一)整整拖欠兩年。也正是因爲這樁事,才促使蔣國柱生了起大案的心思。

不過這提議倒是不錯,但聽着畢竟給人以荒唐之感,是否能這樣辦,又或是尋個什麼折中的法子,總得要仔細再斟酌一下。齊王那裡也得報知。再者也不能一刀切,對於那些抗清有功的和沒有抗過清,及替清軍賣過力的都得區別開,這樣就能將江南士紳分化掉,使他們不能成爲一塊鐵板,如此,後面就好操作得多了。

“本侯也是隨口那麼一說,究竟這法子行還是不行,終得你們這些官去做。”

畢竟民政上的事,蘇納是帶兵的將領,有些話也不好多說。他話鋒一轉,又提起剛纔所見所聞,言語間提醒蔣國柱他們,可得趁早將這事壓下去,要不然會對他率軍入浙產生影響。再者江南安定同樣事關南都安危,錢糧要納,地方也要安定,這二者既衝突又不衝突,如何能將二者平衡,就全看他蔣國柱的手段了。

聽新安侯提起金聖嘆他們,任惟初不由恨恨道“那金聖嘆恃才傲世,目空一切,爭強好勝,卻不知自家斤兩,哭廟舉動猶如公然倡亂,其罪不小,撫臺大人萬不能縱容於他!”

蔣國柱微哼一聲,對那金聖嘆不領好意反來添亂很是不滿,但真要他強行鎮壓此事,又覺不是太妥,這顧慮主要來自於錢謙益。

蘇納見蔣國柱眉頭深鎖,意識到這件事怕是沒那麼簡單,便問道“蔣大人想怎麼做?難道任由這幫秀才在那哭成一片不成?”

蔣國柱訴苦道“這些秀才都是蘇州的讀書人,下官若是強行彈壓,只怕會激起民變,但又不能準他們所請...唉,不瞞侯爺,下官這也是頭疼萬分啊。”

“不過一幫讀書人而矣,有何不好辦的。”蘇納於馬上“哧笑”一聲“本侯但知大帥有一言常掛嘴邊,亂世需要重典。這世上亦無沒原由的愛,也無原由的恨。金聖嘆等人哭廟所請是不願納糧,僅這條便夠治他們的罪。自古以來,不納糧乃至勸人不納糧的是什麼罪,這一點蔣大人怕是比本侯清楚吧。”

蔣國柱未答,閻紹慶給下了結論“形同造反!”

“那便是了,既是要造反,又如何不好處置的?你們若怕激起民變,本侯便調一營兵於你們聽用,只管拿人便是,爲首脅從概不問,一律先拿了,有叫哄鼓譟的百姓也全拿下。做事嘛,快刀斬亂麻,婆婆媽媽的,怕這怕那如何能做事?想當日大帥在廣州時,那麼多官員讀書人,不也說殺就殺,說抓就抓麼。”

“好,就依侯爺的辦!”

蔣國柱想來想去,也只有先行彈壓一策,現在孔廟裡哭得厲害,他要派人去談肯定沒有作用。但使話風稍軟,這些秀才恐怕就更加得寸進尺,提出更加不合理的要求。所以先鎮壓,後面再定此案性質,是重懲還是高提輕放纔是最有效的手段。

閻紹慶一開始就是打的鎮壓的主意,蔣國柱卻猶豫不同意,現在新安侯也是這個意思,又有太平軍大兵可調用,自是放手去幹。

只可憐孔廟裡一幫秀才正乾嚎着,想着官府出面安撫他們,然後人人搏個“爲民請願”的英雄身份,那執刀執槍的大兵就破門而入了。

“大清尚對我等讀書人敬重有加,爾大明官兵卻視我如豬狗不成!”

“此乃學廟,聖人之廟,爾等兵丁如何能擅闖!”

鐵鏈加身的金聖嘆當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拿手指着太平軍一總旗便罵。那總旗卻不理會於他,只要手下將人往外拖。廟堂內,一幫乾嚎拼命擠眼淚的秀才們都是傻了眼,膽子小的在學廟裡亂跑,有失手的竟將孔聖人的泥像都給推倒。

堂堂孔廟,一片狼藉。

孔廟外,早有大隊兵士將圍觀百姓攔在一邊,又有蘇州府和吳中縣的衙役幫着維持,但見人羣中有人叫嚷,立時上前拖出捆上。又有得了錢財的閒人,或是秀才隨從家人見主家被大兵推搡而出,情急之下便聚衆呼應,想要衝上救人,結果卻是被大兵們當場打翻一片,嚎哭之聲震徹四下。這一回,可是真哭,那眼淚也是真掉了。

“皇上啊,皇上啊!”

金聖嘆悲憤之下一路大呼皇上,不知情的都道金大先生在呼定武皇帝,卻不知金大先生呼的卻是大清皇帝。正如他聽說大清皇帝贊他古文高手時,忍不住泣淚而下,向北重叩幾首。

蘇州發生的“哭廟案”很快就由江蘇巡撫衙門快馬通傳鎮江,次日,鎮江就有齊王手諭至。

手諭要江蘇將金聖嘆丁冠中丁子偉倪用賓沈玥等三十一名秀才定爲逆案主犯,盡數問斬。其餘八十七名秀才均流配三千里外,發往安南服苦役。

此諭一出,蘇州震驚,江南震驚,南都朝堂更是驚聲一片。(。)

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死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把的人質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五百一十五章 搶老婆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後南第六十四章 清鬼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襲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於亮劍的漢人英雄第九十一章 忠良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州衣冠滿州帽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五百六十八章 瘋狂 崩潰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一百四十章 傷亡第二百四十八章 讓城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換 士紳不能倒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擊金旗第五百零四章 梧州大戰第五百零四章 梧州大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將軍府做壽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路反正第九百六十四章 瞎子李逛青樓第637章 遊射 僵持 全軍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二百六十四章 寵妾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六百五十二章 殿下放心,卑職明白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一千五十一章 一劍無血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三十章 丁口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郝搖旗北上第三百五十章 鬼老天第四百七十九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節督師府第五百章 你曾說過,忠臣無後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九章 土匪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一千四十章 漢人香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保衛開封第一千八十九章 鐵匠 竹竿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把的人質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一百三十六章 猛攻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滿江紅 大結局第五百五十六章 線國安大軍突進第五百七十章 天時 地利 人和第九百一十九章 長公主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是陰謀是陽謀第七百七十九章 擡滿旗 賜滿名第八章 逃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要參加太平軍第四百七十二章 信王爲何不見你第二百三十九章 決戰 九第九百七十五章 滿漢終有別第九百九十五章 上帝與你同在第七百六十七章 永曆歸國 下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五百二十章 天子逃了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漢人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二百一十五章 賜婚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三百七十二章 公的不在抓母的第四百六十三章 識時務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七十六章 遊擊第九百二十八章 奏銷大案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千秋李晉王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爲滿州第七百章 鎮反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西府第三百七十二章 公的不在抓母的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九百三十章 結硬寨 打呆仗
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死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把的人質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五百一十五章 搶老婆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後南第六十四章 清鬼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襲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於亮劍的漢人英雄第九十一章 忠良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州衣冠滿州帽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五百六十八章 瘋狂 崩潰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一百四十章 傷亡第二百四十八章 讓城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換 士紳不能倒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擊金旗第五百零四章 梧州大戰第五百零四章 梧州大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將軍府做壽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路反正第九百六十四章 瞎子李逛青樓第637章 遊射 僵持 全軍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二百六十四章 寵妾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六百五十二章 殿下放心,卑職明白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一千五十一章 一劍無血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三十章 丁口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郝搖旗北上第三百五十章 鬼老天第四百七十九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節督師府第五百章 你曾說過,忠臣無後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九章 土匪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一千四十章 漢人香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保衛開封第一千八十九章 鐵匠 竹竿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把的人質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一百三十六章 猛攻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滿江紅 大結局第五百五十六章 線國安大軍突進第五百七十章 天時 地利 人和第九百一十九章 長公主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是陰謀是陽謀第七百七十九章 擡滿旗 賜滿名第八章 逃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要參加太平軍第四百七十二章 信王爲何不見你第二百三十九章 決戰 九第九百七十五章 滿漢終有別第九百九十五章 上帝與你同在第七百六十七章 永曆歸國 下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五百二十章 天子逃了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漢人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二百一十五章 賜婚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三百七十二章 公的不在抓母的第四百六十三章 識時務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七十六章 遊擊第九百二十八章 奏銷大案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千秋李晉王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爲滿州第七百章 鎮反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西府第三百七十二章 公的不在抓母的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九百三十章 結硬寨 打呆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