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

周士相要武力解決不肯表態的各部明軍,這是大敵當前要內訌的節奏,然而身爲宗室的朱統卻是拍雙手支持,並且跟着一塊大罵那些傢伙爲“奸賊”。天』『籟小說www.⒉3txt.com

朱統有此反應再過正常,他是宗室,自然是最關心大明朝廷死活的。清軍在西南用兵數十萬,朝廷和天子危在旦夕,身爲宗室,朱統比任何人勤王的心思都要急迫。原先他沒有勤王之力,太平軍又要東征應付濟度大軍,再怎麼擔心西南安危,勤王的心也要按下,不然就他那三四千人去勤王,還不夠清軍塞牙縫的呢。

郭之奇在肇慶時與朱統、陳奇策說過周士相東征之後便要勤王的事,所以陳奇策死後,朱統除了給自己爭取了一個第八鎮的建制,此外再無對周士相有何要求,反而全力支持周士相對肇慶的軍政、民政整合,就是希望周士相能夠儘快整合廣東力量,然後率太平軍西入廣西勤王,保駕救天子。

於宗室而言,於朱統個人而言,西南的永曆朝廷就是他們的根,是他們的希望,根在,家在國在;根亡,家亡國亡。

南陽伯李元胤臨死前曾哭嘆“陛下負臣,臣不負陛下!”,此言多少流露出元胤對於永曆這個皇帝的失望,然這個皇帝再讓人失望,他也是大明的根,是天下人的希望!

身爲朱明一份子,哪怕這個天子再叫人絕望,朱統也是毅然決然要爲這個天子奉獻一切的,哪怕最後仍身死國滅,他也無悔,因爲他盡到了自己的本份,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從順治四年自散家財募兵起,朱統堅持了十一年。這十一年,他失去了無數親人,也目睹了無數家破人亡,無數次險些要絕望自殺,但又一次次堅持了下來,只因他相信哪怕不是爲了自己姓朱,哪怕不是爲了自己這個宗室身份,哪怕不是爲了朱家的列祖列宗,他也有值得去獻身的所在,那便是這天下的無數漢人。

滿州入關,不是改朝換代,而是亡國滅種!

亡漢人的國,滅漢人的種!

朱統姓朱,是宗室,但他更是一個漢人!

大明得國之正甚於三代也!

漢高起自小吏,親領大軍伐暴秦,得國不可謂不正,然高祖食秦祿未忠秦事,此其弊也;王莽篡立新,餘曹魏,司馬.晉,南朝宋齊樑陳皆此類也,北朝披左衽,實爲中國之恥也;隋楊奪外孫之國,唐篡表弟之位。五代皆以下伐上,宋以臣奪孤兒寡母之家業;元初爲金屬,後與南宋結盟伐金,金滅而凌宋,是不忠不義也!

惟我大明太祖起自草莽,未食元祿,其父兄皆死於元朝****,元朝欲滅五姓漢人,焉能不反,不反則助紂爲虐也,明既立國,復諡元帝,修周封微子之德,故以此觀之,明較漢唐得國愈正。且蒙元殘暴嗜殺,視漢人有如豬狗,天下漢人深受其辱,欲驅其者,十室而八,大明驅除韃虜,恢復漢人之社稷,重現漢家之衣冠,撥亂反正,再造中華!

今中華再淪夷胡之手,朱家子弟不效太祖之志奮起抗擊,還是朱家子弟嗎,死後又有面目去見太祖皇帝!

皇帝不死於國,親王便死於國;親王不死,宗室死。大廈將傾之際,總要有人死於國!

崇禎死於國、弘光死於國、隆武死於國、紹武死於國!

四帝無一降者,四帝皆殉!

歷來亡國之朝代,可有朱家如此悲壯?

沒有!

.....

自散家財那日起,朱統便要做這個死國宗室,他知道那些不肯表態的將領打的什麼主意,無非就是亂世保存實力。眼下西南聚集的可是清軍幾十萬重兵,能打能戰的兵都在那,太平軍雖然潮惠大敗清簡親王濟度所率大軍,可滿打滿算濟度麾下也不過兩三萬人,這點兵馬只是西南清軍的零頭!

而廣東明軍連同太平軍在內不十萬之衆,能抽調入廣西的勤王之兵能有半數便是頂天,無論是兵力還是實力,差距都非一點半點,故那些人害怕,他們畏懼,他們擔心勤王會消耗自己的本錢,哪怕他們一直在堅持抗清,哪怕他們當中不乏可名垂青史的忠臣。

可忠臣有用嗎!

史可法忠不忠,何騰蛟忠不忠,丁楚魁忠不忠,瞿式耜忠不忠?!......

忠臣再多救不了國,有何用!

朱統不是識古不化之人,十一年的堅持讓他比過往任何時候都看得清楚,大明現在需要的不是忠臣,而是良臣,能打勝仗的良臣!

朱統站在他認爲是良臣的周士相一邊,他以宗室名義再次致信兩廣總督連城壁和各地將領,請他們響應興平伯勤王號召事。然而連城壁仍是沒有迴音,總督的沉默更加讓那些觀望的將領有了底氣,他們做出了最有利於自己的決定——待價而沽。

周士相知道單憑大義無法讓這些擁兵自重的大小軍頭響應自己,接受自己指揮,這些人需要的是錢糧,是官爵,是軍械。而這些,周士相眼下提供不了,他也給不了,他要的只是他們的無條件服從——帶上他們最能戰的精銳,帶上他們最好的裝備,隨自己去勤王!

連城壁有私心,這是一個忠臣,但在朱統眼裡卻是一個無能且有私心的忠臣。

兩廣總督是朝廷委任的廣東最高官員,節制兩廣境內所有明朝文武,周士相越俎代庖率先起勤王號召,明顯剌激到了兩廣最高官員連城壁,也犯了官場忌諱。一個伯爺起勤王卻要總督、國公、侯爺們響應,大明立國兩百餘年來,可曾聽聞?

廣州收復後,連城壁出於大局考慮,希望將總督衙門回遷廣州,但此舉卻遭到周士相的抵制,因爲周士相不願頭上多個號施令的祖宗。

在沒有永曆朝廷認可和兩廣總督背書的前提下,周士相私自成立了廣東布政使司衙門,令得欽州總督衙門被架空,無法從體制和大義上節制廣州、潮州、惠州及現在的肇慶府。此四府是廣東精華所在,沒有這四府之地,連城壁這個兩廣總督和一個知府沒有區別。

沒有地盤,沒有軍隊的總督是不可能主控廣東局面的,做爲私人使者的提刑按察副使秦榮的回報和兵部職方司郎中程邦俊對周士相的一些中傷,再加上四府巡撫張孝起的一些進言,使得本爲勤王事急得頭都白了的連城壁竟鬼迷心竅的保持了沉默。

連城壁私心裡卻並不是真想和周士相鬧翻,他只是想讓周士相和自己談,退一步,總督衙門可以不回遷廣州,但至少起勤王的主導人必須是他兩廣總督連城壁,而不能是歸兩廣總督節制的興平伯、廣州鎮周士相。這不合規矩。

可是連城壁最終等來的卻是太平軍第一鎮威逼高州,第二鎮由海路登6雷州,第三鎮自新會西下,第八鎮進至肇慶西北,水師包圍各路舟師,蒙古騎兵一路拔寨掃蕩的告急消息。

一夜之間,太平軍如當初清軍一般,處處出擊,數萬兵馬以武力威逼不肯響應勤王的明軍,甚至太平軍一些將領公開聲稱不從興平伯令者便是與清寇私通姦賊,不降便死!

形勢越緊張,朱統堅定的站在了周士相一邊,帶領第八鎮對肇慶境內一些雜牌明軍進行了掃蕩。對於連城壁派來的使者請他以宗室身份阻止周士相瘋狂舉動的要求也置之不禮,反與部下說連城壁那幫文官是豬油蒙了心,廣州是人家秀才自個打下來的,他們這幫人憑什麼要來摘果子。現在秀才要他們響應勤王,他們卻按兵不動拒不響應,眼中還有朝廷嗎!

使者又到了水師統制官吳遠那裡,結果吳遠很務實,他知道現在應該聽誰的命令,所以他不僅沒有答應總督衙門許下的厚利承諾,帶着水師脫離太平軍節制,反而更加用心掃蕩各支明軍舟師,迫使他們投順太平軍。

第二鎮由水師海運至欽州海安所,兵鋒直指連城壁最大的依仗——高雷總兵高進庫。

高進庫是陝西宜川人,崇禎時爲明朝副將,順治二年,清豫親王多鐸兵下江南,高進庫不敢抵抗投降,被清廷委以江寧副將之職,後隨洪承疇以兵三千平定江西。順治四年,升左協,駐贛州。順治五年,大破李成棟,斬萬餘,加都督僉事。順治九年,被清廷委任爲廣東高雷總兵,其駐地就在雷州府的海康縣。

得知廣州被太平軍佔領,平南王尚可喜被殺,靖南王耿繼茂投降,滿州將軍哈哈木及滿城上下都叫太平軍殺乾淨後,高進庫知道他已成孤軍,北上無望,困守又無力,再三思量之下,他派人向欽州的連城壁表達了歸順之意。正苦於手下無兵的連城壁大喜過望,立時接納高進庫的投降,仍令其駐海康,爲明朝的高雷總兵官,同時爲其請封海康侯。

周士相以一人之力開創太平軍,開創廣東抗清大好局面,卻只得封興平伯,一介降將寸功未立卻能得總督親自請封海康侯,連城壁也是糊塗得可以。(未完待續。)

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299章 良將吳6奇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七百五十三章 金陵 一第二十九章 成全第635章 大丈夫當戰勁敵!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二百零三章 炸營第一千零一章 人力錢糧盡控在手第五百三十九章 那秀才做的有些過了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以敬效尤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九百五十二章 大儒遇上兵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五十二章 賞格第五百四十四章 擁唐派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七十三章 正軌第九十九章 保證第一千四十五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擊金旗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錢,只缺糧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捷報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第九百二十一章 公主也是穿越來的?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六十一章 反詩第一百六十一章 局面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駙馬爲何不來救我們第五百八十六章 皇帝的奴才第一千六十五章 錢 女人 佩刀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擊金旗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力將軍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四百三十一章 蓬洲千戶所第九百二十六章 清欠 哭廟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他們告去第六章 敬佩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願死在貝勒爺刀下!第六百零七章 便宜爹的難處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八百一十七章 蔣指揮,大帥請你去南京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一千七十一章 有奶就是娘第五百零八章 陣斬馬雄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九百七十七章 佈政大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還都 親王 公主第七百四十八章 事不過三第六百八十章 帝落平陽第二百三十七章 決戰 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報訊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來,故都見!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一千零二章 吳三桂要北京,我們要關外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八旗入關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第四百八十三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一千三十七章 逐滿歌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大重兵集團
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299章 良將吳6奇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七百五十三章 金陵 一第二十九章 成全第635章 大丈夫當戰勁敵!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二百零三章 炸營第一千零一章 人力錢糧盡控在手第五百三十九章 那秀才做的有些過了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以敬效尤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九百五十二章 大儒遇上兵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五十二章 賞格第五百四十四章 擁唐派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七十三章 正軌第九十九章 保證第一千四十五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擊金旗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錢,只缺糧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捷報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第九百二十一章 公主也是穿越來的?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六十一章 反詩第一百六十一章 局面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駙馬爲何不來救我們第五百八十六章 皇帝的奴才第一千六十五章 錢 女人 佩刀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擊金旗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力將軍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四百三十一章 蓬洲千戶所第九百二十六章 清欠 哭廟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他們告去第六章 敬佩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願死在貝勒爺刀下!第六百零七章 便宜爹的難處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八百一十七章 蔣指揮,大帥請你去南京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一千七十一章 有奶就是娘第五百零八章 陣斬馬雄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九百七十七章 佈政大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還都 親王 公主第七百四十八章 事不過三第六百八十章 帝落平陽第二百三十七章 決戰 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報訊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來,故都見!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一千零二章 吳三桂要北京,我們要關外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八旗入關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第四百八十三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一千三十七章 逐滿歌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大重兵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