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

鹽城縣民多是洪武年間打蘇州遷移過來,民間謂之曰“洪武改遷”。ω.m境內大姓者有吳楊張王週五家,官府若是有事,通常便是與這五家大姓族長商議辦理。不過若是其他小姓有功名者,亦有商議之權。

周大朗初至鹽城時,縣境只有丁口四千餘人,經大朗五年治理,招集流民,如今有丁口八千餘,其餘未成年丁亦有三四千,內中縣城居民佔了一半,餘者散於鄉間,各成集鎮,里正管之。明制,男子自十六至六十爲丁,婦女爲口,官府派徵丁銀徭役皆以丁口爲準。大朗能在五年時間將本縣丁口增加半數,卻是難得的治材了。

鹽城縣的士紳多是在明朝有功名,出過仕的,不過畢竟是江北之地,肯定不如江南那麼人文薈萃,大官雲集,因此這幫士紳多是些低級官員,如在籍鄉紳陳之元做過南京戶部主事,又有那楊德清做過崇禎朝徐州府下某縣的學官,其他還有曾爲登州通判的趙某松江某縣縣丞的楊某,此外還有一二舉人功名者,秀才不過五六人。

這日,一干鄉紳俱是到齊,大朗於衙門召見了他們。因事先叫差役說得明白,故而五大姓的鄉紳俱是到全,其餘小姓有功名在籍的也都奉召前來,各里正也是全部到齊,無一人漏了。

一衆鄉紳先是齊齊給大朗作了一輯。清朝承認明朝的功名,願意做官都給官做,甚至還能比明朝官大上一級,故從前周大朗這個知縣是受不得這幫士紳下跪的,因爲不知他們當中哪個會突然起意出籍仕清,現在鹽城重新歸明,這幫人的功名更是自明朝而來,大朗更不敢怠慢他們,只受了衆鄉紳半禮便行謙讓。至於那幫里正,卻一個個都是磕足頭後才得起身。

周大朗示意衆人坐下後,款款說道:“諸位父老,今日召你們前來非爲別事,只爲如今朝廷頒下嚴令,爲免諸位受那無枉之災,故本縣特請諸位前來說道此事。”

一干鄉紳在衙門中都有消息,知道淮安府來了公文要周大朗整頓鹽務,但具體如何整治法,他們卻是不得知,因此都沒有說話,只朗等他的下文。無人接話,大朗感到無趣,輕咳一聲,緩緩與一衆士紳說了。

見衆人聽得聚精會神,大朗微一點頭,道:“如今大明中興,南都恢復,朝政清明,上理下順。這鹽務的事從前一直亂着,爾今必須要整頓,上面下了嚴令,本縣不能不辦...”說到這,話鋒一轉,卻道:“本縣知道你們當中有不少人和鹽販多少有些勾連,此前本縣睜一隻睜閉一隻眼,只要你等不是太過出格便罷了。現在卻不行了,功令森嚴,你們必須收手,萬不能對抗王法。當真大兵過來,吃苦的還是你們。本縣勸你們勿要爲了一點蠅利而害了一家老小性命。另外,本縣還有句話,你們要帶到那些逃人鹽販那,便是現在已經沒有什麼逃人法了,大家自此以後都是大明子民,不必再東躲西藏,只管到縣裡來報備,本縣這給你們造冊,從此上了黃冊,分你們田地,好好耕作納糧便是,有甚難過日子?你若再躲在那私自煮鹽,挑運販賣,撞上關卡巡兵,擔驚受恐的又何苦來哉?東住住,西藏藏,流來流去,沒一日安穩居停,藏頭露尾,終是叫官兵拿了,甚是犯不着。”

“縣尊說的是,我等定將縣尊所說帶到。”

衆鄉紳不管是願意還是不願意,都紛紛表示領悟了知縣好意。

周大朗拿來案邊的茶碗飲了一口,順了順氣,又道:“諸位如今要知,整頓鹽務乃本縣現今第一急務,朝廷特設鹽務大使負責此事,地方各官也以緝捕私鹽爲來年考覈要績。因此本縣對緝鹽一事分外亦請諸位能夠協助,萬不能因一己糊塗而害人,要明白這法令的厲害,免誤了身家性命,後悔不及。”

一氣說完,大朗自感說得不謂不全,也不謂不動人心,更是說得明明白白,不夾文夾白的,讓人聽着不真切,擡眼去紳和里正們,見都是凝神秉氣,似有所悟,心下不由開懷,定了片刻,揚聲問道:“本縣該說的都說了,諸位可有話說?”

縣尊這話自然不是問里正們的,衆鄉紳彼此互望,稍後便由楊之元起身代大夥說道:“這私鹽害人害己,縣尊勸諭甚是合理,我等記下了。”

大朗聽後,卻是擡手道:“光記下不行,你們回去後務必要勸諭族下之人不得再販鹽,要那逃人鹽販自個來衙門報備,免得惹禍,若是牽涉到你們,本縣可保不住,到時免不得株連進去。”

楊之元忙點頭道:“我等明白,縣尊放心好了。”說完,微欠身子,以爲大朗已把話說清,便要與衆人一道告退,不想,大朗卻是擺手道:“不急,還有一事本縣要與諸位商議。”

衆士紳一怔,楊之元問道:“不知縣尊還有何事交待?”

周大朗掃視一衆鄉紳,不緊不慢道:“這光靠勸諭肯定是不成的,鹽販多是亡命徒,定有不少人將本縣好意當成驢肝肺,目無王法,繼續行那不法之事。故本縣這裡肯定是要出兵剿捕的,只是縣中錢糧不足,出兵之事非本縣之力可擔全,難免要請動府裡駐軍,所以這錢糧上的事情須請諸位能夠贊襄一二,解本縣燃眉之急,另外還要請各家出些壯丁參與此事...”

大朗這話說得明白,卻是要一衆鄉紳捐銀捐糧外加出人了,衆鄉紳聽後頓時一個個露出爲難神色,自家錢糧自家好,哪個願意白白掏腰包呢,這銀子和糧食又不是天下掉下來的。

周大朗之元,吱唔兩聲,不肯表態,其餘人等要麼是左顧,要麼是右盼,竟無一人願爲縣尊大人分憂。

縣丞鄧國望在邊上心下着急,朝周大朗使了眼色,欲要出來做這黑臉之人,大朗卻是示意不急,只耐人尋味的衆鄉紳。吃不住大朗這般終是有人站出說話了。

“縣裡要捕煮鹽的逃人自是好事,可不瞞縣尊,如今青黃不接,各家錢糧都是有限,待麥收過後又要忙着置辦種子夏耕,各項支出着實不小,這一時半會的怕是難以襄助縣裡一二,還請縣尊體諒一二,待秋糧納後各家有了寬餘,我等必爲縣尊分憂。”

說話的是做過登州通判的趙某,此老年紀頗大,又是前朝萬曆年間的舉人,故而資格頗老,雖然出仕時官並不大,可在一衆鄉紳中卻很是有威望。他這麼說了,馬上就有數人出言附和,都道各家錢糧吃緊,短期內怕是難以襄助縣裡,還請縣裡寬容一二。有這衆鄉紳族長在,里正們又哪個敢亂說話,一時堂中滿是搪塞之言。

大朗心下不快,卻是不動聲色,沉吟片刻,笑着說道:“本縣也知此事難爲諸位,也罷,捕拿那私鹽販子暫時倒也不急,本縣先往府裡報請些便是,總不能真的難爲諸位,畢竟本縣是親民官,可不是害民官。”

此話一出,衆鄉紳們皆是鬆了口氣,嘴裡說着縣尊體恤百姓,心裡卻是想的憑什要我捐錢,你道那些鹽販子好惹得麼?逼急了,扯旗造反殺上縣城來,你這縣官拍拍屁股跑了,還不是苦得我們這些本鄉本土的。衆鄉紳不肯捐出錢糧的另一原因則是他們中可是有很多人名爲士紳,實際就是最大的私鹽販子,沒有他們這些地頭蛇參與這販鹽暴利,你道那些鹽販子能在鹽城站住腳?

爲緩和氣氛,楊之元等人又說了幾句場面話,大朗聽着嘴裡也是哈哈,心裡卻是直罵娘。片刻,大朗終失了耐心,再次端茶,鄧縣丞見了,知縣尊意思,忙對衆人道:“今日便議到這,你們且散了,回去之後務忘縣尊勸諭,一定要叫族中人的收了手,不能再做違法度的事。”

“如此,我等告退!”

衆人忙起身向大朗行禮,大朗笑着也起了,作勢將衆人送到堂外後,衆人便都道“縣尊留步”,大朗客套兩句後止步就此,爾後目送衆人離開。

待人全走後,大朗這臉便拉了下來,鄧國望見狀,上前不解道:“大人,這些老傢伙們人老成精,指望他們心甘情願捐錢捐糧可是很難,不知大人何以不讓下官出面恐嚇他們一二,非如此,這幫人如何肯捐納。”

大朗卻是說了番殺氣騰騰的話,他道:“府裡的公文可是寫得清楚,這次整頓鹽務是朝廷的意思,是那位齊王親自操刀,有太平軍的虎狼之士在,這幫老傢伙敢蹦躂?本縣之所以留他們一分情面,只是叫他們回家細想,真要不領本縣的情,本縣也就狠下心來便是。這新朝剛立,法令剛行,不殺雞儆猴,你道好做的?”

鄧縣丞聽後欣然贊同道:“縣尊所言甚是,這幹老傢伙仗着有功名在身,便以爲真個可在鄉間做威作福,操販私鹽,不將縣尊裡,待縣尊使出雷霆手段,他們便知道怕了。這就叫敬酒不吃吃罰酒!”

“這次整頓鹽務非是我淮安一地之事,聽說齊王派了個鹽務大使要到我淮安來,本縣剛剛歸明,可不敢不慎重,若是有所耽擱叫人給報上去,你我這腦袋可都就不在脖子上了...府裡若派兵來,錢糧所耗必不是小數,本縣錢糧有數,若不得這幫人捐納如何能應付得了那幫大兵,但叫他們捐得多了卻又難,尋常嚇唬怕是難以奏效,這次卻須真的要砍上幾顆人頭纔是。”

大朗說着嘆了口氣回身去,視線落在堂中所掛匾額,卻是“明鏡高懸”四字,正待開口與良材交說關節一二,卻有兵丁來報,說是抓了個從北邊過來的細作。公告:本站推薦一款免費小說app,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三百七十二章 公的不在抓母的第四百六十四章 利益集團第三百三十二章 露布告捷 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六百七十五章 幹票大的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一千七十一章 有奶就是娘第六百八十四章 留得狡兔,走狗自存第一百零七章 黑衣第一千二十六章 朱由榔之死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許欺負我額娘第五百七十二章 重賞 藥子短缺第八百一十七章 蔣指揮,大帥請你去南京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第一千四十八章 兄終弟及第三百四十二章 構架第五百三十三章 負隅頑抗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一百零四章 奪城第八百四十一章 都殺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曆歸國 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九百九十二章 皇帝不如狗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二百零九章 回去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言第一百四十八章 城塌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八百八十一章 我鰲拜自個領死去!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一千九十八章 汪士榮在此!第二百五十四章 廣西第四百零九章 權力是味春藥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一百八十四章 西府第二百一十一章 解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七百五十章 憑你也想殺老子!第一千九十三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藩第九百四十五章 他們是大清的兵第300章 家鄉人也殺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九百九十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八十五章 三天新郎官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三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六百七十章 有違祖制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四百零五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七十六章 遊擊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二百一十七章 阿母第一百五十章 破城第631章 先拜孝陵者爲天子第一千九十九章 亂民,不足慮也!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
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三百七十二章 公的不在抓母的第四百六十四章 利益集團第三百三十二章 露布告捷 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六百七十五章 幹票大的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一千七十一章 有奶就是娘第六百八十四章 留得狡兔,走狗自存第一百零七章 黑衣第一千二十六章 朱由榔之死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許欺負我額娘第五百七十二章 重賞 藥子短缺第八百一十七章 蔣指揮,大帥請你去南京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第一千四十八章 兄終弟及第三百四十二章 構架第五百三十三章 負隅頑抗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一百零四章 奪城第八百四十一章 都殺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曆歸國 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九百九十二章 皇帝不如狗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二百零九章 回去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言第一百四十八章 城塌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八百八十一章 我鰲拜自個領死去!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一千九十八章 汪士榮在此!第二百五十四章 廣西第四百零九章 權力是味春藥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一百八十四章 西府第二百一十一章 解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七百五十章 憑你也想殺老子!第一千九十三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藩第九百四十五章 他們是大清的兵第300章 家鄉人也殺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九百九十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八十五章 三天新郎官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三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六百七十章 有違祖制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四百零五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七十六章 遊擊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二百一十七章 阿母第一百五十章 破城第631章 先拜孝陵者爲天子第一千九十九章 亂民,不足慮也!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