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將軍到

自己所求不過是既能平了雲南又能保存麾下實力,不致狡兔死走狗烹,可洪承疇卻給出了這麼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主意,吳三桂思來想去也不知這“挾天子”和自己所圖有何聯繫。

挾天子固然是好,能挾天子便能爲天子,這世上又有哪個不想做皇帝的,可問題哪個天子能讓他吳三桂去挾?

北京的順治,再給吳三桂十個膽子也不敢去挾,他也沒有挾的實力;昆明的永曆,他卻是一心只想誅殺,從未考慮過挾了這天子再替明朝賣命的打算。再者,清朝的天子本就防着他,要不然也不會讓二李一直監視他;明朝的天子那邊有李定國保着,視吳三桂如仇寇,又哪會把個天子讓他挾着,況且,他挾了永曆這個亡國天子有什麼好處?

所以僅從字面上理解,吳三桂覺得這三個字與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可洪承疇這個人老謀深算,不可能無緣無故突然留下這三個字的,因此這“挾天子”肯定有深意,只不過自己猜不透而矣。

吳三桂想的頭都大了,“挾天子”三個字便如藏頭詩般叫他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他有點後悔沒有將胡守亮和方獻亭帶來,若二人有一個在場,恐怕都能爲他當場解說洪承疇的真實用意。

吳三桂竭力使自己平靜下來,細細琢磨剛纔洪承疇的言語,覺得洪不是突然起性來找自己,要不然他也不會隨身帶着枚棋子,就那枚棋子,恐怕也是大有深意的。洪承疇也給他出了主意,如借土司作亂自重,也欣然納了他的“恩師”一稱,話裡話外也有想與自己結成脣齒相依的關係,顯然,洪承疇是有什麼事要依仗他這個平西王的,要不然也不會如此舉動,這不合他的身份,也不合他的爲人。

吳三桂清楚,洪承疇和他一樣,表面上雖受清廷寵愛,其實清廷對他們都有防範之心,所以他和洪承疇的地位並不是那麼穩固,因爲南明未平,清廷還需大力借重他這個能征善戰的平西王。洪承疇那邊,倒是頗有點卸磨殺驢的味道,這點從順治派多尼南下爲大軍統帥就可看出。

替清廷百般謀劃,費盡心血,最後卻得了這麼個結果,說洪承疇心中沒有怨氣,怕是不可能。但僅僅一點怨氣就想讓洪承疇另起爐竈,重投朱明,那卻也是不可能,要不然洪承疇也不會說要力諫清廷不調西南兵馬回援東南,而是立即南下入滇了。洪亨九現在想滅掉朱明的心思不比吳三桂差。

吳三桂太瞭解自己這個名義上的老師,他知道洪承疇這個人是不到最後關頭,不到無法選擇的地步,是絕計不會做出什麼改變的,所以洪承疇現在仍是忠於清廷的。但吳三桂也判斷洪承疇沒有要害他的意思,否則也不會出這麼個主意給他。只不過此人素來圓滑,官場浸淫了數十年,“挾天子”這個主意太過大逆不道,一旦叫人知道,他洪承疇立馬人頭落地,所以他才以茶水寫在桌上,水乾字消,言語又不露一點口風,自然是什麼證據都沒有。

洪承疇到底要借這三個字告訴吳三桂什麼,或許是要吳三桂自己去悟,又或是時機未到,洪承疇不願多說,等時機到了,他自也會挑明。當然,吳三桂也可理解爲這個主意只是洪承疇最後的選擇,真萬不得已時,這法子就會成二人的救命稻草。

那什麼樣的局面,洪承疇和自己都要面臨生死選擇?難道此事和廣東戰局變化有關?

吳三桂隱隱有些明白“挾天子”三字所指,但又卻看得不是很清楚,再三思慮後,他將這三個字深深藏在了心底。對於洪承疇,吳三桂總覺得他城府太深,就像人霧中看山,實在看不明白霧中之山的高峻,險要,棱角,給人總是如夢似幻非常美妙的感覺!

當夜,在百般思慮中,吳三桂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次日一早,就有信郡王的戈什哈前來通傳,說是請平西王軍議。

........

吳三桂匆匆梳洗後,便帶着胡國柱去了軍議所在的原明軍的衛堡指揮所。

胡國柱是吳三桂的心腹大將之一,此人也是遼東子弟,當年吳三桂在山海關降清時,胡國柱不過12歲,如今也才27歲。雖然年輕,但胡國柱打起仗來卻是勇敢,因此很得吳三桂信重。

吳三桂已決定等平了雲南後,便將自己的二女兒嫁給胡國柱爲妻,此事他已與正妻張氏談過,張氏也頗是看中胡國柱,同意了這門婚事。

吳三桂共有三個女兒,除這個準備許給胡國柱的二女兒外,大女兒已經嫁給手下另一大將夏國相爲妻,小女兒則是自幼便說於蘇州王家子永康。大女兒和二女兒都是正妻張氏所生,這小女兒卻是寵妾圓圓所生,小名阿珂,今年才14歲,長得頗像其母,只等過兩年便送嫁蘇州王家完婚。

楊老堡的指揮所其實也就是堡中一間較大的石屋而已。吳三桂到時,屋內已到了許多人,內中有幾個相熟的,卻是隨多尼一起南下的貝勒尚善,另外還有隨羅託入貴陽的左標提督李本深,右標提督張勇,總兵王平等人。廣西將領也來了許多,但吳三桂只識得廣西提督線國安一人,和尚善、線國安招呼過後,因多尼未至,吳三桂便放下王爺架子,與李本深和張勇談了幾句。

李本深和李成棟一樣,原先都是弘光元年江北四鎮之一的高傑部將。高傑死後,李本深和李成棟一起投降了清睿親王多鐸,被編入漢軍正黃旗下。後洪承疇出任五省經略時指名跟清廷要了李本深南下,出任永州總兵官,麾下兵員12000人,都是直隸和宣大的精兵。其部也是中路羅託部的主力。

張勇原爲明朝副將,後在九江投降英親王阿濟格,授爲遊擊,跟隨清陝甘總督孟喬芳轉戰陝甘,先後鎮壓米喇印、丁國棟起義,升任甘肅總兵。洪承疇出任五省經略時,被從甘肅調至湖南歸洪指揮,其部有1600兵,皆是甘肅固原子弟。固原是從前明朝的九邊之一,常與蒙古人交戰,故而固原兵都是精卒,所以雖才1600人,可張勇硬是帶領他們連破明軍數城,一路衝到貴陽城下,所立功勞不比李本深差。

李本深和吳三桂在北京時有過數面,因此能和平西王交談幾句。張勇卻是和吳三桂不熟,不過他是陝甘綠營出身,而吳三桂又長期坐鎮陝西漢中,所以二人勉強倒也能談上幾句。

張勇爲人不善言辭,吳三桂和他談了幾句後便沒了談興,這時隨多尼南下的滿州正藍旗固山額真伊爾德和鑲藍旗的額真阿爾津進來,吳三桂便忙上前招呼。吳三桂一走,張勇倒是放開了,尋了同爲陝甘綠營出身,現爲洪承疇經略協下右標遊擊的王進寶說話。另一邊也是陝甘出身的督標中軍副將趙良棟見了,也湊了過來。

吳三桂和伊爾德他們說話的功夫,又有蒙古額真巴思漢、卓羅等人相繼前來。隨着越來越多的將領到來,石屋中立時就人頭攢動了,相識的坐在一起敘着舊,說着最新的軍情,不相識的也是含笑點頭。都是帶兵打仗的,除了少數如張勇般性子悶沉的,別的多是性子豪邁的,幾句話一說,便是英雄惜英雄,五湖四海皆兄弟了。

吳三桂注意到,屋內將領似乎多半不知道廣東簡親王戰敗的事,看樣子多尼接到消息後肯定對下面下了封口令,而洪承疇卻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他,不由又尋思起“挾天子”那三個字來,以致有點走神,還是阿爾津叫了他兩聲纔回過神來。

“大將軍到!”

聽到聲音,屋內的喧譁聲頓時靜止,所有人都齊致的看向屋外,在他們目光注視下,多尼在平郡王羅可鐸和左路統帥趙布泰的簇擁下邁步走了進來,跟在後面的卻是五省經略洪承疇。

“見過大將軍!”

諸將一起向多尼行禮,吳三桂雖是平西王,可卻是漢藩,且歸多尼指揮,便也跟着衆人一起行禮。

“都起來吧。”

多尼坐下後,吳三桂發現他的臉色不太好看,邊上的平郡王羅可鐸也沉着臉。他看向洪承疇,發現洪承疇也在看他,且衝他微微點了點頭。見狀,吳三桂暗道看來洪承疇已幫自己在多尼那邊進過言,而多尼顯然也接受了洪承疇的意見。

吳三桂心下稍安,同時也在猜測多尼會不會當衆將簡親王濟度戰敗之事說出,然而多尼並沒有說此事,而是直接道:“今日叫你們來,爲的是何事,恐怕你們都已猜到。不錯,本王今日軍議便是要定下入滇之事。”

............

今天就一更,有點累,休息下,明天兩更。一號爭取爆發下。(未完待續。)

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殿下須馬上成親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六十一章 反詩第五百五十九章 平郡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六百零三章 馬寶降清第七百三十五章 下武昌,奪安慶,功可封侯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第六百零四章 我投王爺 非投滿清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百戰精兵第五十七章 買賣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六百五十四章 滿州宗室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一百九十一章 奸細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力將軍第七十六章 遊擊第四百四十七章 俺有一個夢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太平寇來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上死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陝西的漢子第六百零四章 我投王爺 非投滿清第三百八十章 就是這個車輪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一千七十六章 李來亨誤我大事!第一百零六章 逃跑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將軍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三百三十五章 朕要看看將士們第七百二十六章 這世道,爲官不易第八十六章 危言第五百五十八章 屍堆如山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願死在貝勒爺刀下!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六百零四章 我投王爺 非投滿清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屠吉安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二百四十二章 決戰 十二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投降 遜位 送太后第三百一十七章 賊秀才好大膽子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人不如狗嗎!第二百四十三章 決戰 十三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六章 敬佩第八十章 萬歲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太平寇來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第七百四十五章 滿兵前,漢軍後第四十章 公庫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七百六十八章 先入北京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四百零一章 錢不是問題第七百四十七章 活捉嶽樂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請一天假第七百六十七章 永曆歸國 下第一千二十六章 朱由榔之死第三百四十八章 帝國主義第四百六十三章 識時務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訴朕怎麼辦第280章 先發制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五百四十四章 擁唐派第八百零五章 誰作孽,誰來受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狼狽爲奸 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七百零七章 狗官,你將提督當什麼人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進軍第三百一十五章 以直報怨
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殿下須馬上成親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六十一章 反詩第五百五十九章 平郡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六百零三章 馬寶降清第七百三十五章 下武昌,奪安慶,功可封侯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第六百零四章 我投王爺 非投滿清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百戰精兵第五十七章 買賣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六百五十四章 滿州宗室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一百九十一章 奸細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力將軍第七十六章 遊擊第四百四十七章 俺有一個夢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太平寇來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上死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陝西的漢子第六百零四章 我投王爺 非投滿清第三百八十章 就是這個車輪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一千七十六章 李來亨誤我大事!第一百零六章 逃跑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將軍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三百三十五章 朕要看看將士們第七百二十六章 這世道,爲官不易第八十六章 危言第五百五十八章 屍堆如山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願死在貝勒爺刀下!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六百零四章 我投王爺 非投滿清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屠吉安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二百四十二章 決戰 十二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投降 遜位 送太后第三百一十七章 賊秀才好大膽子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人不如狗嗎!第二百四十三章 決戰 十三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六章 敬佩第八十章 萬歲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太平寇來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第七百四十五章 滿兵前,漢軍後第四十章 公庫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七百六十八章 先入北京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四百零一章 錢不是問題第七百四十七章 活捉嶽樂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請一天假第七百六十七章 永曆歸國 下第一千二十六章 朱由榔之死第三百四十八章 帝國主義第四百六十三章 識時務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訴朕怎麼辦第280章 先發制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五百四十四章 擁唐派第八百零五章 誰作孽,誰來受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狼狽爲奸 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七百零七章 狗官,你將提督當什麼人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進軍第三百一十五章 以直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