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吏員

羅定是廣東的直隸州,按明朝的官制,直隸州與府同級,屬州則與縣同級,故而羅定知州的品級不低,與知府一樣都是正四品,如此品秩,想當羅定知州的人自然多得去。可事實卻是清軍雖已佔領羅定長達三月,然直到現在,廣州那邊也還沒有商量出新的知州人選,也沒人願意來當這四品知州,所以羅定的知州衙門一直是主位空懸,衙門裡的大小事務都是由那幫書辦小吏在操持。

堂堂正四品的知州大人沒人來做,此事說來可是稀奇。當初滿清任命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繼茂南下廣東時,清廷爲了以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奪取廣東,命令吏部將大量空白官憑告印賜給這兩位王爺,允他們在廣東便宜行事。這便意味着,尚可喜和耿繼茂二人有權直接任命廣東官員,只需事後向吏部報備即可,這等待遇可是那同爲王爺的吳三桂都不曾享有的。

不光這兩家藩王有任命官員的權力,新任廣東總督李率泰也有這等權力,他那總督衙門裡可是跟了不少從北方過來的士人,這幫人大多是舉人出身,間中還有些秀才,一個個眼巴巴的看着,就等着自個能被總督大人相中派出去做官,這誰要是能被委個七品的知縣大牙都要笑掉了,何況四品的知州呢。

王爺手下的,總督手下的,這麼多人等着當官,可偏偏就是沒人肯來當正四品的羅定知州,反而推本阻四,百般推搪,導致羅定三個月沒有主官,這事聽着荒謬,原因其實也簡單。

他們啊,這是怕了李定國!

...........

明末以來,明朝的文武官員提到清軍無不談虎色變,投降滿清的漢人軍隊每逢軍情緊急時,便向清廷奏請“派真滿州大兵來”,只要真滿州大兵一到,哪怕就是幾十上百人,擁兵成千上萬的明軍往往也是倉促敗退,不敢與之一戰。

明軍如此膽怯自然大漲真滿州官兵的威風,清廷上下都視滿州大兵如天之驕子,認爲只要滿州大兵一出便是所向無敵,無人能擋。結果李定國在桂林和衡陽“兩蹶名王”,一下就打破了清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得清廷上下爲之膽顫,順治更是因此生出以割讓江南的條件與南明議和的念頭。

皇帝尚且如此,下面的官員心態自然可想而知了。順治九年、十年這兩年間,北京官員一個個都是視被派往南方做官爲送死,對吏部的任命規避不前,甚至託人行賄以逃南派,更有巡撫重臣爲了不去廣西上任而裝病,結果被氣瘋了的順治處以絞刑。

李定國揮軍轉入廣東後,雖然接連兩次遭遇失敗,但其本部損失並不大,廣東清軍仍不敢與李定國大軍正面交戰,只敢去欺負廣東境內的其他南明兵馬,如兩廣總督連城壁的部下、大學士郭之奇率領的義師等雜牌軍隊。

對付南明雜牌軍隊,廣東清軍可謂是百戰百勝,可即便如此,他們還是不敢去打李定國的兵馬,反而是一聽到李定國的名字都害怕。在這種情形下,那幫賣身投靠滿清的漢族讀書人哪個又敢來羅定當官?要知道,這羅定可是緊鄰李定國兵馬駐守的高州城!

不光是有惡鄰在旁,羅定更是典型的窮山惡水,州內不僅有云霧山穿州而過,轄境又與廣西羣山接壤,州下所轄的東安、西寧又沒了人煙,這等鬼地方除非吃飽了撐的,腦子發燒,不然哪個會來!

況且廣東清軍剛剛佔領了郝尚久盤踞的潮汕地區,那裡可是水米之鄉,物產豐富,這等富饒之地不比羅定這個鬼地方強上一百倍?不削尖了腦袋往那鑽營,反而來羅定送死,鬼才幹呢!

沒有地方官主持,孔國良所部江西綠營駐守羅定期間,所需供應基本上都是由知州衙門那些書辦小吏操持。而這些書辦小吏無一例外都是家在羅定的本州人士,大半還是子承父業,打明朝那會就在衙門裡當差的地頭蛇。

改朝換代對這些地頭蛇來說並不是件大事,只要羅定一天還有官府,他們便不愁失業。

官吏官吏,光有官無吏可不行,那麼多事務,光憑當官的哪管得過來,凡事啊都還得靠他們去辦!

明軍來了,他們就是明朝的吏;清軍來了,頭髮一剔便是大清的吏,哪頭都不耽擱!

事實也確是如此,羅定這幾年雖在明清雙方手中來回易主,官員換了好幾茬,可始終不變的就是這些個衙門裡的書辦小吏,雷打不動!

深夜火起,聽到外面傳來明軍入城的聲音後,一干書辦小吏全不緊張。有在家的就吩咐家人把大門緊閉,院子裡備好水桶以防萬一。在衙門的就老實把自己鎖在公房內,甭管外面什麼動靜,打死也不出來,若是有人進來,納頭就跪!此乃明哲保身!

天亮之後,確定孔國良的綠營兵已經覆沒,羅定城打今兒起又姓明後,在家的、在衙門的一干書辦小吏便集體來到知州衙門大堂前,齊刷刷的跪在地上,然後恭請新任大明羅定知州示命。有表現得急些的,連辮子都割了,不過旁人清楚,那辮子指定還揣在懷裡,等哪天清軍再打來,弄些糯米糊子粘下就好。

胡老大一介粗人,哪裡管得了這事,急忙便叫人去請宋襄公和周士相。

周士相對這幫書辦小吏沒有多大惡意,也無什麼好感,宋襄公看到他們卻很是高興,張羅着便讓這幫人動了起來。

有去清點州中錢糧的、有去清點城中人口的、有去點算損毀物資的、有去幫忙協調維持秩序的、有去忙着張貼布告安民的....總之,這城中所有事務,不管大的還是小的,只要跟官府有關,這幫小吏們都給忙活了起來。

有這幫熟手在,宋襄公如魚得水,根本不用他操心,羅定知州衙門就運轉了起來,效率比他組織的那幫里正、大戶還要快。

寫安民告示的那書辦是個老秀才,辮子花白,鬍子也花白,字卻寫得好看,洋洋灑灑寫了一通,看得宋襄公和周士相頻頻點頭,頗是讚了幾句。

得到“上官”認可誇讚,老秀才也是精神煥發,隨手就在佈告下面寫上永曆八年的字樣,然後哈着腰請知州大人蓋印。

宋襄公哪有印蓋,好在胡全那有枚參將大印,當下就取了過來往上一蓋。見是武將的印,老秀才很是愕然,又不敢問,訕訕就退了下去。

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六十八章 軍制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寒地凍第三百七十章 公子快走第五十二章 賞格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造反了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七百二十九章 怎的連官兵也殺了!第一千二十四章 全朕首領可也?第七百八十一章 拔毒瘤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震動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七百五十三章 金陵 一第六百九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我比跑得快?第一千一十二章 以禮服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困局第五百零四章 梧州大戰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入長江 上第五十章 出征第八十五章 出售第九百三十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三百六十四章 雄關漫道真如血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死人不會反對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四百五十八章 愛新覺羅沒有孬種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八百八十五章 滿兵如牛馬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四百九十一章 東勳英烈 可不訂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三百八十四章 曾殺過漢人否?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守 十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九百八十九章 誅盡方絕後患第七百零三章 誓師北伐第九百八十四章 班超再世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九百九十三章 毒藥苦口第十六章 洗城第六十章 礦工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635章 大丈夫當戰勁敵!第一百七十七章 攻守 十六第八百七十六章 小伯爺,莫怪我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將軍府做壽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他們告去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四百七十三章 挾天子第四十二章 綁票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二百四十八章 讓城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馬察泰,我是蘇納第七百六十九章 江北大營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六百四十一章 韃子說我是韃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濫殺放血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八百四十一章 都殺了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孔府不如狗第十九章 晦氣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一千二十九章 經濟越發達,糧食就越少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二百二十章 遺言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漢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尚第十二章 憑證第一百四十一章 漢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五百章 你曾說過,忠臣無後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七百五十二章 恭迎親王凱旋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清翻不了天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孔府不如狗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
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六十八章 軍制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寒地凍第三百七十章 公子快走第五十二章 賞格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造反了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七百二十九章 怎的連官兵也殺了!第一千二十四章 全朕首領可也?第七百八十一章 拔毒瘤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震動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七百五十三章 金陵 一第六百九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我比跑得快?第一千一十二章 以禮服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困局第五百零四章 梧州大戰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入長江 上第五十章 出征第八十五章 出售第九百三十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三百六十四章 雄關漫道真如血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死人不會反對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四百五十八章 愛新覺羅沒有孬種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八百八十五章 滿兵如牛馬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四百九十一章 東勳英烈 可不訂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三百八十四章 曾殺過漢人否?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守 十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九百八十九章 誅盡方絕後患第七百零三章 誓師北伐第九百八十四章 班超再世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九百九十三章 毒藥苦口第十六章 洗城第六十章 礦工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635章 大丈夫當戰勁敵!第一百七十七章 攻守 十六第八百七十六章 小伯爺,莫怪我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將軍府做壽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他們告去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四百七十三章 挾天子第四十二章 綁票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二百四十八章 讓城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馬察泰,我是蘇納第七百六十九章 江北大營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六百四十一章 韃子說我是韃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濫殺放血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八百四十一章 都殺了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孔府不如狗第十九章 晦氣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一千二十九章 經濟越發達,糧食就越少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二百二十章 遺言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漢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尚第十二章 憑證第一百四十一章 漢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五百章 你曾說過,忠臣無後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七百五十二章 恭迎親王凱旋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清翻不了天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孔府不如狗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