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羣臣激憤

“周愛卿,你先說吧。”

弘治皇帝看了看站出來的幾位朝臣,其中品級最高的正是當今大明的戶部尚書周經,其他幾個大臣大多數都是一些品秩不高的翰林、御史之類的,自然也是讓周經先說。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其他的大臣則是默默的回到自己的位置,周經這個戶部尚書有事啓奏,除非是內閣三閣老,否則基本上都是要先讓着他的。

“臣周經啓奏陛下,近日臣奉旨前往天津籌措賑災糧食,在天津親眼所見,一艘海船出海日獲超過十萬斤海魚,足以供應幾萬人的用需。”

“今天,北直隸、山西、山東三省饑荒,餓殍滿地,生靈塗炭,臣請陛下爲天下蒼生,爲黎民百姓解開海禁。”

周經的話幾乎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話剛剛落下,整個金鑾殿裡面就好像炸開了鍋,不等弘治皇帝這邊發言,立刻接連就有十多位大臣站立出來。

“臣反對,實行海禁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是國之根本,萬萬不可動搖,否則必生禍患。”

說話的是翰林院的一個翰林吳寬,當初就是他上言說要用銀子購買糧食賑災的,徵用商人糧食會失信於民,現在聽到周經這邊要諫言說要開海禁,那是立刻就拿出了祖制,拿出了國本。

“臣也反對,海禁乃是國策,亦是國本,從太祖皇帝定下開始,歷代先王莫不嚴格遵守,嚴厲打擊私自出海的商人。”

“現如今僅僅只是爲了一點海魚就開海禁,實乃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舉,上負歷代先王之心血,下至黎民百姓生死於不顧,臣誓死直諫,堅決不能開海禁,相反陛下理應嚴格遵守祖制,嚴厲打擊私自出海之人,嚴禁出海捕魚,否則國本動搖,必然天下大亂。”

第二位站出來的人叫徐子元,是一名御史,他的話極具攻擊性,不僅僅反對開海禁,更是將開海禁說成了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事情,在他的口中,彷彿這海禁一開,大明的天就要塌下來一般。

“臣附議,海禁乃是祖制,從太祖皇帝開始,我大明東南沿海的倭寇就屢禁不絕,實行海禁能夠有效打擊倭寇,一旦解開海禁,必然會讓東南沿海地區倭寇肆虐,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第三爲站出來的人叫許龍,是一名翰林院翰林,他講出了明朝實行海禁的原因,認爲這海禁一旦解開,東南沿海倭寇必然橫行。

“臣附議,海禁是絕對不能開的。”

“當年太祖皇帝定下海禁之策,劃分士農工商,實行戶役制度,這一切都是爲了堅持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實行的以農爲本的國策。”

“這海禁一旦解開,商人牟利,大舉販賣我大明之財貨於海外,必然致使我大明日漸困頓,普通百姓也會因爲海貿之利而變成商人,放棄農耕,動搖國本,則我大明必然危也。”

“況且一旦解開海禁,我大明四方的藩屬國必然年年大舉上貢,而我大明國庫空虛,必然無力回贈,有失我大明國威。”

第四位站出來的人就有些份量了,他叫戴珊,官職是左都御史,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檢的一把手,是正二品的朝之重臣。

他的話直接將這個海禁和以農爲本的國本聯繫在了一起,開海禁就是放棄以農爲本,就是動搖大明的國本。

同時又提到了藩屬國朝貢的事情,因爲好面子,所以每次有藩屬國來朝貢的時候,大明這邊必然數倍還之,導致大明大量財力的消耗,這也是嚴格實行海禁的一個重要原因。

周經的話一出,一個接一個的大臣接連站立出來,彷彿他激起了羣憤一般,周經僅僅只是說了一句話,接下來接連十多個大臣都紛紛表示了堅決反對。

從祖制說到國本,又說忠孝仁義,同時在他們的口中,這海禁一旦解開,大明就會天下大亂,生靈塗炭,國之不存等等。

“臣彈劾周經,周經身爲戶部尚書,爲國之重臣,上不思爲君王、社稷分憂,下不思爲天下黎民百姓謀福祉,竟胡言亂語要開海禁,實乃尸位素餐、不忠不孝之人,如此之人豈可位於廟堂之上,又豈能一心爲國爲民。”

同時有御史直接站出來彈劾周經,將周經說一文不值,同時一心要見周經給直接打死。

弘治皇帝一直沒有說話,臉色卻是並不太好看,其實這開海禁的事情,周經、李東陽和謝遷、劉健、張懋幾人也是找弘治皇帝這邊昨天商議過的。

李東陽和周經從天津這邊回來,可不僅僅只是帶回來了百萬斤的海魚,還有一百多萬兩銀子,這是杜明恩出海賺回來的三百萬兩銀子當中,除開成本之後歸屬弘治皇帝的利潤。

所以他也是嚐到了這個海貿的甜頭,知道這個海貿非常賺錢。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從太子朱厚照這裡,也從李東陽和周經這裡,更是從掌管錦衣衛的蕭敬這裡知道了天津這裡發生的一切。

知道這海洋捕魚對於大明的重要性,一旦開放海禁,大明萬里海疆可以捕魚的話,整個大明每年捕撈的海魚足以養活沿海地區成千上萬的人。

特別是現在北方三省鬧饑荒,因爲這海魚的收穫巨大,北直隸和山東都靠海,只要有船就可以出海捕魚,就可以讓饑民填飽肚子,度過眼前這一關。

所以愛民如子的弘治皇帝昨天的時候就召集了朝中的重臣統一了思想和意見,準備在今天早朝的時候由周經提出來,然後大家商議一番,這海禁不一定要全面開放,可以先開放捕魚,至少讓沿海地區的老百姓能夠出海捕魚,用來填飽肚子。

然而讓弘治皇帝沒有想到的是這周經僅僅至少剛剛提出來,這朝堂之上竟然會有如此多的人站出來反對,實在是讓人意外。

第396章,敗家子第1089章,向大明人學習第290章,爭取武將勳貴實力的支持第1362章,鏢局一條街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1126章,什麼是股票?(加餐)第1521章,開開心心回家過大年(加餐)第770章,蒸汽收割機第1714章,以前的窮你們無法想象第1039章,你以爲你們是大明?第1926章,電和電風扇第2163章,法蘭西滅亡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889章,必須給奧斯曼帝國一些顏色看看第1247章,婆羅門的無奈第1380章,建圖書館第862章,蒸汽耕地機的推廣第1507章,大明股市第1577章,埃及風雲第765章,憤怒的歐洲各國第419章,舉國歡慶第1226章,你瘋了嗎?第932章,壟斷白奴買賣第1171章,胡蘿蔔加大棒第2185章,劉晉他該有一個好結局第2157章,新學人才濟濟第1705章,一人來,百人回第1114章,歐洲新局勢第875章,朱厚照的動物園第396章,敗家子第1章,開局連把刀都沒有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960章,述職第2027章,狂風暴雨第1288章,要下放地方的朱厚照第1227章,東天竺殖民地第1466章,竟然是他!第267章,回京第1186章,強大的運載能力第1008章,天子會爲我報仇雪恨第796章,五萬騎兵第756章,藩王出海好處多多第1137章,旗幟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2209章,賺翻了第1432章,我們出來的太遲了第1616章,人比人氣死人第943章,財政就是對國家經濟的掌控第1643章,西伯利亞真的有寶藏?第1850章 ,繁榮的蓬萊城第429章,朝野震盪第1185章,火車熱第591章,商議開發遼東第2003章,依依不捨第1063章,當場揭穿第896章,讓人覬覦的河中地區第1009章,大陸上最強大軍的對碰第1216章,寧國的猶太人第1931章,真正的豪門聯姻2第1749章,糧倉不要嫌少第570章,建設淞滬第754章,躁動的大明第2006章,突然的變故第2028章,舉步維艱了第127章,必有災荒第322章,張氏百貨第757章,仁慈的弘治皇帝第1564章,難道我們真的錯了?第900章,悍勇的大明人第1646章,文武並重纔是興盛之道第1619章,這還是災荒之年?第2147章,尚書房的日常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865章,賺錢利器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39章,季風是龍王爺第377章,先遣隊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1448章,海盜們的打算第244章,倭國第1173章,楚王的憤怒第2095章,西班牙內戰第1965章,天子到四川了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1764章,張懋的叮囑第168章,一天十文錢,但是肉只要一文錢一斤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894章,崩潰的朱厚照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162章,爆倉了第509章,申飭倭國第739章,大明等於大象?第6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1626章,英吉利海戰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2205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第850章,不一樣的大明第1284章,大棚蔬菜第483章,真來了第1549章,買房
第396章,敗家子第1089章,向大明人學習第290章,爭取武將勳貴實力的支持第1362章,鏢局一條街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1126章,什麼是股票?(加餐)第1521章,開開心心回家過大年(加餐)第770章,蒸汽收割機第1714章,以前的窮你們無法想象第1039章,你以爲你們是大明?第1926章,電和電風扇第2163章,法蘭西滅亡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889章,必須給奧斯曼帝國一些顏色看看第1247章,婆羅門的無奈第1380章,建圖書館第862章,蒸汽耕地機的推廣第1507章,大明股市第1577章,埃及風雲第765章,憤怒的歐洲各國第419章,舉國歡慶第1226章,你瘋了嗎?第932章,壟斷白奴買賣第1171章,胡蘿蔔加大棒第2185章,劉晉他該有一個好結局第2157章,新學人才濟濟第1705章,一人來,百人回第1114章,歐洲新局勢第875章,朱厚照的動物園第396章,敗家子第1章,開局連把刀都沒有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960章,述職第2027章,狂風暴雨第1288章,要下放地方的朱厚照第1227章,東天竺殖民地第1466章,竟然是他!第267章,回京第1186章,強大的運載能力第1008章,天子會爲我報仇雪恨第796章,五萬騎兵第756章,藩王出海好處多多第1137章,旗幟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2209章,賺翻了第1432章,我們出來的太遲了第1616章,人比人氣死人第943章,財政就是對國家經濟的掌控第1643章,西伯利亞真的有寶藏?第1850章 ,繁榮的蓬萊城第429章,朝野震盪第1185章,火車熱第591章,商議開發遼東第2003章,依依不捨第1063章,當場揭穿第896章,讓人覬覦的河中地區第1009章,大陸上最強大軍的對碰第1216章,寧國的猶太人第1931章,真正的豪門聯姻2第1749章,糧倉不要嫌少第570章,建設淞滬第754章,躁動的大明第2006章,突然的變故第2028章,舉步維艱了第127章,必有災荒第322章,張氏百貨第757章,仁慈的弘治皇帝第1564章,難道我們真的錯了?第900章,悍勇的大明人第1646章,文武並重纔是興盛之道第1619章,這還是災荒之年?第2147章,尚書房的日常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865章,賺錢利器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39章,季風是龍王爺第377章,先遣隊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1448章,海盜們的打算第244章,倭國第1173章,楚王的憤怒第2095章,西班牙內戰第1965章,天子到四川了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1764章,張懋的叮囑第168章,一天十文錢,但是肉只要一文錢一斤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894章,崩潰的朱厚照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162章,爆倉了第509章,申飭倭國第739章,大明等於大象?第6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1626章,英吉利海戰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2205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第850章,不一樣的大明第1284章,大棚蔬菜第483章,真來了第1549章,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