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藩王出海好處多多

京城,內閣首輔劉健的府邸書房之中。

劉健正在和李東陽、謝遷商討着什麼。

“李公,謝公~”

“想必你們也是已經收到了相關的風聲了,現在有人在鼓吹藩王出海的事情,不知道你們怎麼看?”

劉健看了看李東陽和謝遷,面露憂愁之色。

藩王的事情可不是小事,藩王的事情如果處理不好,必然會出大事,這可是關係國本的事情。

藩王乃是大明的皇室宗親,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對於皇室宗親的事情都是最難處理的事情,一方面皇室宗親必須享有優厚待遇,另外一個方面卻是又極其害怕皇室宗親去篡位奪權。

自古以來出現過太多、太多這樣的事情了。

別的不說,單單是本朝,朱棣同學本來就是一個藩王,最終卻是成功的翻身上位,這就足以說明藩王的事情,任何事情都不是小事,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給日後埋下禍根。

當初朱元璋要搞分封,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到各地去,將地方各種權力都交給藩王,原本呢是想着兒子們分封各地共同來拱衛處於中央的皇帝。

但事實上卻恰恰相反,皇帝和諸侯王之間的有着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特別是諸侯王還掌握着兵權和地方大權的時候。

漢、晉的歷史都足以說明這一點。

但是老朱同志不聽手下大臣的勸說,還是一意孤行,結果朱棣奪了朱允炆的皇位,接着還是一樣將各地藩王的手中大權剝奪的乾乾淨淨,將他們當成豬一樣來圈養。

權力的集中、統一,這是歷史的必然性。

只有統一集中的王朝才能夠穩定,繁榮。

現在伴隨着殖民法的出現,這藩王出海的聲音也是一下子就突然出現,這讓這位內閣首輔大臣感到非常的憂心。

大明好不容易有了現在的局面,可不能因爲藩王的事情再出現什麼大的波折,毀掉了現在的一切。

“劉公,我也已經聽說了。”

李東陽鄭重的點點頭,這事情他知道,同樣也是憂心忡忡。

“這背後肯定是那些地方藩王在爲自己出海造聲勢,殖民法一出,那些藩王恐怕也是坐不住了。”

“背後有藩王在支持,那是肯定的,關鍵是朝廷這邊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另外陛下又是什麼樣的一個態度,這都很重要。”

劉健點點頭說道,無風不起浪,用腳趾頭都可以知道,這背後肯定是地方的藩王在操控。

別看大明的藩王被監控的很嚴,但是這些藩王還是很有錢的,有錢就可以辦事,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辦到的。

“其實依我看啊,這藩王出海是好事。”

謝遷沉吟一番,想了想說道。

“好事?”

李東陽和劉健同時有些詫異的說道。

“對,這確實是好事,風聲說的很對,這藩王出海對我們大明來說絕對是百利無一害。”

謝遷鄭重的點點頭說道。

“藩王的情況,我想劉公和謝公應該是很清楚的。”

“儘管現在的藩王都比較安穩,在各地在封地上面也是比較老實。”

“但是我朝的藩王制度下,皇室宗親的供養已經成爲了我們朝廷的一個重大負擔。”

“也就是這幾年的情況好一點,在幾年前的時候,我們朝廷一半的稅賦都要用來供應給各地的王爺。”

“並且伴隨着時間的推移,皇室宗親的規模也是越來越大,人數越來越多,相應的我們朝廷的負擔就會越來越重,幾年前要朝廷一半的稅賦才能夠供應皇室宗親,可是再過五十年,一百年,兩百年呢?”

“到時候這皇室宗親的包袱就會越來越沉重,朝廷縱然是有再多的稅賦也供養不起在不斷膨脹的皇室宗親。”

謝遷一邊說也是一邊無奈的搖搖頭。

關於這事情,其實大家都知道,也都清楚的看到了皇室宗親人口不斷膨脹給整個國家所帶來沉重負擔。

但是卻從來沒有人敢提出這個事情和問題來,因爲這必然會激怒整個大明的皇室宗親。

儘管大明的藩王們沒有人的實權,和被圈養起來的豬是沒有任何區別的,但是藩王們畢竟姓朱,這天下畢竟還是他們老朱家的。

他們這些藩王都已經和豬一樣了,被圈養起來,你還想怎樣?

難道連衣食無憂都不能給這些藩王?

恐怕這些藩王把事情一鬧大,到時候皇帝也是不得不去處理那些臣子。

這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問題,但卻是從來也沒有人想着去解決的事情。

縱然是皇帝也是如此,你以爲弘治皇帝會不清楚此事?

他很清楚,甚至於比大家都更清楚。

可是他也沒有辦法,這皇室宗親都已經到這地步了,這最後的體面總是要給的,不能太過了,不然會讓人說你刻薄寡恩,連自己宗親都如此對待,讓天下人怎麼看你?

在謝遷看來,以前是大家都不能提這個事情,現在這些藩王既然自己想要出海,這等於是打破了這樣的一種局面。

也正是解決大明這個巨大包袱的好機會。

“可是藩王出海,他們的目的可不僅僅只是想要打個殖民地如此簡單,他們肯定是要建立自己的國家和朝廷的,到時候我們大明又該如何?”

劉健想了想立即說道,藩王出海,目的肯定不純,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是啊,如果真的允許他們出海,可能在過個幾十年,海外遍地就可能出現秦、漢、唐、楚等等了,他們一旦羽翼豐滿,必然又會想着入主中原了。”

李東陽也是跟着憂心的說道:“此例不能開啊!”

“劉公,李公~”

“即便是沒有這藩王,這殖民法一出,將來世界各地還會少那些野心勃勃之人?”

“況且都是海外之地,遠離我大明,對我大明又能夠有多少的影響?”

謝遷一臉無所謂的說道。

“不知道劉公和李公知不知道,我大明各地的藩王所侵佔的土地有多少?”

“很多~”

聽到謝遷的話,劉健想了想說道。

“豈止是很多,簡直就是已經到了危及大明根基的事情了。”

“劉公,單單是你家鄉河南,大大小小的藩王所侵佔的土地已經到了河南土地的三成左右,三成土地啊。”

“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士紳、地主,河南又能夠有多少土地是給老百姓的?”

“河南耕地在我大明各省當中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每逢有災荒,河南又有多少人逃荒?”

“每一次都是餓殍滿地,易子而食的想象也是屢見不鮮?”

“這一切和河南大大小小的藩王不斷侵佔地方田地是密不可分的?”

謝遷的聲音都放大了很多。

藩王,他們不僅僅需要朝廷的大量供應,同時你以爲這些藩王在地方上就真的老老實實?

藩王的家族都是越來越龐大的,起初的那點土地之類的根本就不夠分,那怎麼辦?

當然是不斷的想方設法去侵吞更多的土地,兼併土地,這幾乎是成了藩王們的日常工作了。

反正他們這些藩王又沒有什麼追求,無非就是多生孩子,多佔田地。

對於藩王們的這種行爲,朝廷上下的大臣也都是看在眼中,急在心裡面,有大臣也是不斷的向上面寫奏疏,可是弘治皇帝對此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甚至於有些時候,這些藩王哭窮的時候,弘治皇帝還會賞賜一些土地、地方的稅收、鹽引之類的給藩王。

藩王們僅僅只是侵佔一些土地而已,這在弘治皇帝看來,根本就不算什麼。

可是天下的藩王越來越多?

他們明裡暗裡侵佔的土地已經龐大到超乎想象的地步了。

聽到謝遷的話,劉健和李東陽沉默了。

這是事實,藩王雖然是被圈養起來的豬,但這也是老朱家的豬。

雖然沒有什麼野心,但是在地方上,他們是一邊不斷的侵佔田地,地方稅賦,同時又是在地方胡作非爲,橫行一方,爲非作歹。

地方官員雖然有監察之權,但是卻沒有任何權力去審覈、緝拿這些藩王,只有皇帝才能夠處置這些藩王。

至於皇帝,一般只要不是什麼大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又不是跟自己搶奪江山,僅僅只是在地方上佔點田地,欺男霸女罷了,那個地方會少了這樣的人?

縱然是沒有這些皇室宗親,同樣也會有其他的人在地方上幹這些事情。

這也就導致了地方這些藩王們往往無所顧忌,吞併土地來那更是變本加厲了,不單單是河南,只要是有藩王的地方,周圍的土地慢慢的都會變成藩王的土地。

“謝公或許你是對的,藩王的問題確實是已經到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了。”

良久,劉健緩緩的點點頭。

藩王的問題,真的是已經到了危及大明的時候了。

再不解決了這個問題,大明遲早都要被越來越龐大的藩王們給吃垮掉的。

“讓藩王們留在大明,將來必定會危及我們大明的根基,將他們弄到遠離我們大明的海外之地,隨他們怎麼折騰,那都不管我們大明什麼事情了。”

謝遷笑了笑說道。

他支持藩王出海,也不僅僅是爲了大明朝廷,同樣也是爲了自己,爲了正在蓬勃發展起來的海外貿易和海外殖民地。

如果弘治皇帝和朝廷都可以允許、鼓勵藩王他們出海了,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豈不是更穩了?

藩王大規模出海,在謝遷看來,這對大明朝廷,對大明,對大明百姓,對大明天子,對大明藩王來說都是好事。

朝廷可以減輕負擔,從此以後慢慢的甩掉一個越來越沉重的報復,朝廷的財政每年單單是節省下來的支持都非常的可觀。

對大明來說,藩王出海,可以促進海外殖民的發展,藩王在海外打下的殖民地,說到底也是屬於大明的,每年都還可以收取一筆不菲的稅收。

對於大明的老百姓來說,藩王出海了,他們的土地就可以重新回到老百姓的手中,各個藩王的封地這裡,大家的身上也少了一個吸血鬼,日子自然要更輕鬆很多。

對於大明的天子來說,這藩王出海,其實也是好事,減輕負擔,國家更輕鬆,大明天子也更輕鬆。

至於說將來會不會出現有些強大的藩王來反入主中原,那就不用太過擔心了。

都是海外之地,遠離大明,在這樣的地方,他們要站穩腳跟都還不知道要多久,大明本身根基在這裡,又豈會害怕他們?

對於藩王來說,這也是好事。

甘心當豬一樣的藩王是有的,但大部分的藩王其實都是不甘心,也很無奈。

祖宗法制在這裡,他們不想當豬都不行。

如果朝廷和天子能夠允許他們出海,這對於藩王來說,那簡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他們再也不用侷限在小小的封地上面,很多藩王本身其實也是有很有才華的人,他們也能夠到海外去施展自己的才華。

最重要的是自由,這纔是藩王們最渴望的東西。

總之不管對於那個方面來說,藩王出海都是好事,對大明各個方面都是好事。

藩王出海,藩王們積攢下來的龐大財富肯定要用出來吧。

這買船也好,招兵買馬也好,都是需要花銀子的,這銀子花出去了就能夠促進大明造船業,兵器製造業,航海業等等諸多方面的發展。

藩王去海外,肯定不是自己一個人去的,必然會帶着大量的人去海外,又能夠帶動更多的人從大明遷移到海外,去開拓更多的殖民地和生存空間。

“可是,可是,陛下能夠同意他們出去嗎?”

李東陽想了想問道。

他們覺得好處多多沒有用,關鍵是要弘治皇帝覺得好,同意他們出去纔有用,如果弘治皇帝不同意,縱然是再好,也是沒有用的。

對於大明方方面面來說都是好事,可是對於弘治皇帝來說,這其中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將來這些去海外的藩王會不會和大明反目成仇?

這些藩王們會不會在實力強大之後來搶自己兒孫的江山?

PS:感謝書友們的祝福,謝謝大家~明天老婆出院之後恢復正常更新~

第952章,反響(加餐)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32章,地理第812章,多試試,有的是機會第1637章,可悲的天竺人第351章,這不可能第1466章,竟然是他!第841章,旁門左道?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1415章,回家種紅薯第1736章,人少了,環境好了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2114章,回大明第326章,時代的牛人第949章,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第1045章,哈布斯堡家族的友誼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450章,雪糖第2162章,人如豬仔第260章,朱厚照捕鯨第325章,被發現了第802章,發兵西域第2136章,大明式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83章,抵達朝鮮仁川第1649章,留下達芬奇當老師第1295章,緬甸對大明的意義第589章,朱秀,出列第639章,囂張抗稅第513章,彈劾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270章,外掛在手,我怕誰?第359章,新的炫富方式第1162章,賣餅的大媽都來買股票了第2022章,以權謀私的政策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1309章,大家的支持第709章,繼續遊歷歐洲第1059章,新知識的作用第712章,輕輕鬆鬆拿下第302章,政治的博弈第1713章,大平原第481章,大買賣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1720章,驚豔亮相第522章,眼紅了第693章,私人殖民團的構想第2088章,大明人的命更珍貴第1071章,真是讓人羨慕嫉妒第1843章 ,黃金洲第1693章,就拿張家開刀第1361章,衣錦還鄉第813章,新的醫學領域第1895章,埃爾津詹城炮擊第670章,都是自己造的孽第635章,弘治十四年第306章,開爐第74章,和我有緣第1938章,高考2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1677章,城管和城建規劃第1612章,這纔是大明日報第1272章,冬天吃蔬菜水果很難?第413章,都瘋了第2186章,春運時節第1798章,過年回家1第1658章,錢流通的重要性第1959章,人人都眼紅了第319章,鹽山第1407章,官府改革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880章,日進斗金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320章,鹽場經銷商招標大會第994章,倫敦大屠殺第1309章,大家的支持第620章,大國的自信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1994章,這不是一座小島的事情第292章,傻鹿第1935章,新學高考第1407章,官府改革第1704章,完全不同的人生第402章,報紙的真正作用第1742章,高處不勝寒啊第1215章,暴殄天物第1666章,建立防疫制度的想法第247章,房地產第1995章,偷雞不着蝕把米第815章,各懷鬼胎第228章,都是替死鬼第1698章,石油冶煉第161章,觀星第333章,金湖第1832章,天下第一漁場第1652章,懶人好啊第329章,劉晉是個大忽悠第1247章,婆羅門的無奈第559章,淘金
第952章,反響(加餐)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32章,地理第812章,多試試,有的是機會第1637章,可悲的天竺人第351章,這不可能第1466章,竟然是他!第841章,旁門左道?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1415章,回家種紅薯第1736章,人少了,環境好了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2114章,回大明第326章,時代的牛人第949章,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第1045章,哈布斯堡家族的友誼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450章,雪糖第2162章,人如豬仔第260章,朱厚照捕鯨第325章,被發現了第802章,發兵西域第2136章,大明式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83章,抵達朝鮮仁川第1649章,留下達芬奇當老師第1295章,緬甸對大明的意義第589章,朱秀,出列第639章,囂張抗稅第513章,彈劾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270章,外掛在手,我怕誰?第359章,新的炫富方式第1162章,賣餅的大媽都來買股票了第2022章,以權謀私的政策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1309章,大家的支持第709章,繼續遊歷歐洲第1059章,新知識的作用第712章,輕輕鬆鬆拿下第302章,政治的博弈第1713章,大平原第481章,大買賣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1720章,驚豔亮相第522章,眼紅了第693章,私人殖民團的構想第2088章,大明人的命更珍貴第1071章,真是讓人羨慕嫉妒第1843章 ,黃金洲第1693章,就拿張家開刀第1361章,衣錦還鄉第813章,新的醫學領域第1895章,埃爾津詹城炮擊第670章,都是自己造的孽第635章,弘治十四年第306章,開爐第74章,和我有緣第1938章,高考2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1677章,城管和城建規劃第1612章,這纔是大明日報第1272章,冬天吃蔬菜水果很難?第413章,都瘋了第2186章,春運時節第1798章,過年回家1第1658章,錢流通的重要性第1959章,人人都眼紅了第319章,鹽山第1407章,官府改革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880章,日進斗金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320章,鹽場經銷商招標大會第994章,倫敦大屠殺第1309章,大家的支持第620章,大國的自信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1994章,這不是一座小島的事情第292章,傻鹿第1935章,新學高考第1407章,官府改革第1704章,完全不同的人生第402章,報紙的真正作用第1742章,高處不勝寒啊第1215章,暴殄天物第1666章,建立防疫制度的想法第247章,房地產第1995章,偷雞不着蝕把米第815章,各懷鬼胎第228章,都是替死鬼第1698章,石油冶煉第161章,觀星第333章,金湖第1832章,天下第一漁場第1652章,懶人好啊第329章,劉晉是個大忽悠第1247章,婆羅門的無奈第559章,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