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東天竺殖民地

恆河出海口,後世孟加拉國的位置上面。

在這裡,張延齡、張鶴齡兩兄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殖民地,並且在恆河出海口這裡建造了一座了壽寧城和壽寧港,以便對這片廣袤的殖民地進行統治、掠奪。

同時這裡也是成爲了張氏兄弟侵佔緬甸的橋頭堡,兩兄弟一直以來對緬甸的翡翠玉石都垂涎三尺,想要將緬甸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爲此,兩兄弟甚至於將各種各樣的手段都用上了,一方面是組織大明其它的藩王、商行、家族之類的對緬甸動手,不讓人搶食。

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在天津證券交易所這裡上市了緬甸翡翠商行,募集了幾百萬兩銀子,用來組建一直五萬人的殖民軍,準備伺機對緬甸動手。

爲了緬甸的翡翠玉石,兩兄弟也是投入巨大,這幾年張氏兄弟麾下產業的利潤基本上都被他們兄弟兩個投入進來。

先佔了這裡,建立壽寧城,再以壽寧城爲據點,不斷擴張自己的殖民地,摸清楚緬甸的情況,訓練自己的殖民軍。

爲此兩兄弟幾乎是將自己張氏舉族遷移到了這裡,連過年都不準備回大明瞭,而是直接在壽寧城這裡過年。

壽寧城的總督府之中,張氏兄弟的殖民地也和西洋聯合商行這邊一樣,都是以總督府的形式來統治、管轄殖民地,張鶴齡作爲老大,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這東天竺張氏殖民地總督。

“馬上要過年了,送給皇后娘娘的禮物已經到哪裡了?”

張鶴齡坐在自己的總督椅子上面正在忙個不停。

當一地總督,需要忙的事情很多,可沒有辦法再像以前一樣,有空在京城這邊閒着欺男霸女什麼的。

“剛剛傳來消息,已經送到了皇后娘娘的手中,皇后娘娘很是喜歡,只是很想念侯爺和伯爺你們,說侯爺和伯爺在這蠻荒之地,肯定是吃不好、睡不好,連過年都回不去,爲此還掉了眼淚呢。”

壽寧候的旁邊,張勇連忙回道,張勇是張氏子弟,整個東天竺張氏殖民地幾乎所有的重要職務都是張氏子弟擔任,這一點和西洋聯合商行又有所不同。

因爲都是張氏子弟,都是一家人,故而比起西洋聯合商行來要更加的團結,這和很多家族殖民地都是一樣的。

“姐姐也真是的,不就是過年沒回去嘛,等忙完了這些事情,我自然就會回去。”

聽到張勇的話,壽寧候也是無奈的說道。

張皇后對兩個弟弟是真心沒的說,當然了,壽寧候和建昌伯對自己的姐姐也是很不錯,即便是人在海外,也不忘在過年過節的時候給送去禮物。

“皇后娘娘還說了,她會想辦法讓陛下直接發兵攻打緬甸,這樣你和伯爺就可以早點回去了。”

張勇笑了笑,張家能夠有今天,其實靠的就是張皇后,沒有張皇后,張氏兄弟什麼都不是,他們張家也是什麼都不是。

張皇后是弘治皇帝唯一的老婆,又是當今太子的母親,就靠着這個關係,張氏只要不造反,出什麼事情都能夠頂得住。

“婦人之見,目光短淺~”

“這朝廷派大軍打下來的,這豈能輕易交給我們張家?”

“到時候弄不好,這到手的鴨子就變成別人的了。”

張鶴齡一聽,頓時就忍不住直搖頭,自己這個姐姐啊,實在是沒有什麼眼光,目光短淺,好在對自己兩兄弟是真心的疼。

“那個孟加拉蘇丹還沒有抓到嗎?”

沒有再去想張皇后的事情,張鶴齡又問起孟加拉蘇丹的事情來。

這裡原本是屬於孟加拉蘇丹國的地盤,張氏兄弟帶人入侵這裡,將這裡變成殖民地之後,接連和孟加拉蘇丹國開戰,也是將這個國家的蘇丹打的四處逃竄,至今都還東躲西藏。

“還沒有,估計可能逃到德里蘇丹國哪裡去了。”

張勇連忙回道。

“德里蘇丹國?”

“明年它也要跟着完蛋,整個天竺都將被我們大明人給瓜分,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

張鶴齡非常自信的說道。

“今年殖民地的稻子都收上來了嗎?”

“都已經收上來了,按照三成的標準來收的,今年大豐收,我們收上來的糧食堆積如山,根本賣不出去。”

“賣不出去就拿來養豬、養牛、養馬、釀酒,這些總能夠賣出去吧?”

“我聽說埃及運河這邊正在開挖,招募了十幾萬埃及勞工,需要大量的糧食,你派人去埃及這邊問問情況,便宜點賣給他們,蚊子肉也是肉,不能浪費了。”

張鶴齡想了想也是說道。

殖民地的掠奪主要是分成了資源掠奪,包括金銀銅等貴重資源的掠奪,東天竺這邊並沒有什麼貴重的資源,這方面就比較吃虧。

其次就是收成的掠奪,張氏兄弟佔了這裡,並沒有將原有的土著給屠戮一空,而是允許他們繼續生活,但卻需要向總督府這裡繳納稅收。

糧稅自然就是最爲重要的稅收。

這裡並不適合種植棉花、香料等等,但極其適合種植水稻,甘蔗、茶葉。水稻的產量極高、茶葉的質量也是非常好,甘蔗的含糖量很高。

爲了充分的掠奪這裡的財富和資源,張氏兄弟一方面在這裡興建了大量的種植園,歸屬總督府這裡直接管轄和經營,專門種植甘蔗、茶葉、黃麻等經濟作物。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將田地出租給本地的土著耕種,收取佃租,一年收成的三成歸屬總督府,剩下的七層則是歸屬這些種植田地的土著。

三成的稅收,在現在的大明來說,那是相當恐怖的,大明本土的田地都快無人耕種了,佃租是一降再降,大部分地方的佃租都已經不到兩成,即便是這樣,地主的田地往往都很難全部都租出去。

但是對於東天竺這邊來說,三成的稅收就相當低了。

以前在孟加拉蘇丹國的統治下,這些地方的人幾乎要繳納一半以上的收成,同時還要承擔諸多的類似於徭役這樣的繁重任務。

並且土地私有,高度集中,更是加重了底層人的壓力和負擔。

張氏兄弟佔領這片殖民地之後,將所有的土地、礦產、資源等等都納入總督府之下,將原先蘇丹國的貴族、領主等等統統殺掉,或者是當做奴隸賣到了南洋等地。

收歸了所有的土地之後,張氏兄弟自然是不可能自己去種的,於是又將這些土地按照各地的人口平均的分租下去,等於是變相的土改。

再加上只收取三成的稅收,以至於張氏兄弟雖然是外來者,但卻是迅速的在這裡站穩了腳跟,這裡的底層土著很支持張氏兄弟的統治。

因爲有了更多可以耕種的土地,每年可以留下的糧食也更多了,稅賦壓力大大降低,生活比起以前蘇丹統治的時候要好過很多。

當然了,張氏兄弟並不是開善堂的,只是這樣做更符合張氏兄弟的利益,單單是每年從殖民地這裡收取上來的糧食就非常的龐大,以至於張氏兄弟成爲了印度洋地區最大的糧商,專門賣便宜的糧食。

很多缺少糧食的殖民地、藩國都會找張氏兄弟買糧。

“是~”

張勇連忙記下來。

“緬甸這邊的情況怎麼樣了?”

問完了東天竺殖民地這邊的情況,張鶴齡也不忘關心緬甸這邊的事情來。

相比起賣糧食的那點銀子來,張氏兄弟最看重的還是緬甸這邊的翡翠玉石,一塊好的翡翠玉石,隨隨便便也是能夠賣出幾千兩、上萬兩的銀子來。

這纔是大買賣,來錢的大頭,打下這裡就是爲了侵佔緬甸,搶佔緬甸的翡翠玉石。

“孟族和佤族的矛盾正在激化,另外撣邦在我們的支持下也是不安分,只需要一些時間,他們必然會打起來,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張勇連忙回道。

緬甸這個事情還是很強的,揍的暹羅都滿地找牙,甚至於連都城都被緬甸大軍給攻破過,但其內部的情況也是很複雜,幾大強族內戰不惜,南北之間時常爆發戰爭,特別是當一方強大的時候,總會想着統一整個緬甸。

“那就好,繼續給他們加加油,讓他們早點打起來,打的越兇越好。”

張鶴齡滿意的點點頭,他們兩兄弟在大明雖然是廢物的代名詞,但是到了這海外卻成精了,還知道挑撥離間的手段。

“大哥~大哥~”

“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就在這時,建昌伯張延齡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人還沒有到,聲音就已經傳來了。

“出什麼事了?”

張鶴齡很是疑惑的問道。

自家殖民地這裡可是一片祥和,吃得飽的這些土著,可是非常的溫順、聽話的,根本就不敢反抗張家的統治,還能夠出什麼大事。

“是西洋聯合商行這邊出大事了。”

“那個錫蘭總督胡獻,他想要獨吞西洋聯合商行,幾天前,他罷免了張元、馮相、祝本端三人,任命他們胡家的人掌管了整個西洋聯合商行,利用武部的人大肆的抓捕我們各家派遣過去的人。”

張延齡急忙說道。

“好你個胡獻,也不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連我張家的東西也敢吞,也不看看自己會不會撐死,這背後的東家連我都不敢輕易招惹,你倒好,竟然還想着要獨吞西洋聯合商行,真是不怕死。”

張鶴齡一聽,頓時就站起了起來,雙目瞪得大大的,有些難以置信。

這個胡獻竟然敢想着獨吞西洋聯合商行,真是膽大包天。

“大哥,我們該怎麼辦?”

“怎麼辦?”

“召集殖民大軍,準備攻打錫蘭島!我們張家的東西可不是那麼好吞的!”

第1880章,大慶油田第2104章,正德朝第340章,殿試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1335章,流放北海(1)第1408章,新年第一次早朝第1243章,三百年積累的財富第419章,舉國歡慶第1969章,大招工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2107章,忙着選美的藩屬國第1231章,資本主義國家雛形第1669章,大明的造船業第1171章,胡蘿蔔加大棒第1777章,漸漸的習慣和喜歡第230章,判若兩人的弘治皇帝第2226章,限制糧食出口第1199章,大明故事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35章,劉晉瞎扯淡第2206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2第820章,一戰定西域(下)第1257章,大西安第2180章,金榜題名時,電話都打爆了第195章,鯨魚第668章,都是來取存銀的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998章,巨大的變化第824章,全面大明化政策第885章,考成制度第964章,生意難做了第1655章,長江大橋股票上市第1328章,反思第439章,熱淚盈眶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1159章,年終報告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第693章,私人殖民團的構想第65章,百姓苦第1111章,躁動的探險家們第66章,真是好用第2008章,有人搞鬼第485章,無情屠戮第499章,開炮就完事了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1842章 ,鮑魚吃到吐第417章,雄鷹隕落(上)第869章,標準化第1247章,婆羅門的無奈第465章,老劉,佩服~第6章,發財的路子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1743章,飄了的坎蘇二世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477章,弘治皇帝安心第845章,退股第1806章,大明的春耕2第180章,割肉的滋味第1804章,還是外面好第1352章,驅狼吞虎第1142章,寧國的種姓制度第992章,炮轟倫敦第690章,抵達淞滬第1221章,那叫一個後悔第954章,沒人願意過苦日子第1437章,西班牙人的謀劃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1779章,貪官污吏第2083章,糧食控制世界第523章,月牙城第313章,值錢的俘虜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1787章,愚公移山第1070章,大明的強勢第1549章,買房第1368章,龍旗與刀劍第1891章,還沒打就已經慫了第852章,翻身的劉癩子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892章,爛到骨子裡的太醫院第527章,一本萬利第1977章,打工的生活(2)第361章,第一個存款客戶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1251章,阿里帕夏的日記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2170章,電話的時代第736章,輕鬆拿下第39章,季風是龍王爺第1758章,莫斯科之戰第1037章,大明一個人說了不算的(加餐)第1937章,高考1第56章,環境?森林?第2083章,糧食控制世界第2229章,大明人真的沒糧食了?第840章,不一樣的教育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1742章,高處不勝寒啊
第1880章,大慶油田第2104章,正德朝第340章,殿試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1335章,流放北海(1)第1408章,新年第一次早朝第1243章,三百年積累的財富第419章,舉國歡慶第1969章,大招工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2107章,忙着選美的藩屬國第1231章,資本主義國家雛形第1669章,大明的造船業第1171章,胡蘿蔔加大棒第1777章,漸漸的習慣和喜歡第230章,判若兩人的弘治皇帝第2226章,限制糧食出口第1199章,大明故事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35章,劉晉瞎扯淡第2206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2第820章,一戰定西域(下)第1257章,大西安第2180章,金榜題名時,電話都打爆了第195章,鯨魚第668章,都是來取存銀的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998章,巨大的變化第824章,全面大明化政策第885章,考成制度第964章,生意難做了第1655章,長江大橋股票上市第1328章,反思第439章,熱淚盈眶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1159章,年終報告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第693章,私人殖民團的構想第65章,百姓苦第1111章,躁動的探險家們第66章,真是好用第2008章,有人搞鬼第485章,無情屠戮第499章,開炮就完事了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1842章 ,鮑魚吃到吐第417章,雄鷹隕落(上)第869章,標準化第1247章,婆羅門的無奈第465章,老劉,佩服~第6章,發財的路子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1743章,飄了的坎蘇二世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477章,弘治皇帝安心第845章,退股第1806章,大明的春耕2第180章,割肉的滋味第1804章,還是外面好第1352章,驅狼吞虎第1142章,寧國的種姓制度第992章,炮轟倫敦第690章,抵達淞滬第1221章,那叫一個後悔第954章,沒人願意過苦日子第1437章,西班牙人的謀劃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1779章,貪官污吏第2083章,糧食控制世界第523章,月牙城第313章,值錢的俘虜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1787章,愚公移山第1070章,大明的強勢第1549章,買房第1368章,龍旗與刀劍第1891章,還沒打就已經慫了第852章,翻身的劉癩子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892章,爛到骨子裡的太醫院第527章,一本萬利第1977章,打工的生活(2)第361章,第一個存款客戶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1251章,阿里帕夏的日記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2170章,電話的時代第736章,輕鬆拿下第39章,季風是龍王爺第1758章,莫斯科之戰第1037章,大明一個人說了不算的(加餐)第1937章,高考1第56章,環境?森林?第2083章,糧食控制世界第2229章,大明人真的沒糧食了?第840章,不一樣的教育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1742章,高處不勝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