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6章,突然的變故

大明京城,伴隨着呼嘯的寒風,鵝毛般的大雪很快就將大地換上了白色的素裝,又是一個冬天!

劉晉的府邸書房之中,劉晉正在思索着朝中的事務。

西南地區自從開通鐵路之後,發展就變得迅勐起來,短短几年的時間,現在成都也是已經成爲了西南地區發展的引擎和動力,開始帶動雲貴川渝四地快速的發展起來。

未來只需要繼續修建鐵路通往雲南,貴州,重慶這四地,這些地方的發展速度慢慢的是可以跟上大明的腳步。

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浪潮洶涌襲來,也必然可以吸引大量的人口不斷的外遷,這些地方的生態環境也是可以逐漸的得到改善,這長江上游地區的生態環境好了,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就不需要擔心什麼。

“古話說得好啊,這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如此,大明能夠發展到現在,各地都在均衡的發展起來,這跟外部的殖民掠奪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外部的源源不斷輸入的龐大財富,資源,土地等等來滋潤大明的話。”

“大明是絕對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更別說可以花費巨大的代價來發展西南地區了,這西南發展起來了,大明各地的發展就真的非常均衡了。”

“京津地區爲代表的北方工業地區,長安,開封爲代表的西部地區,淞滬,南京爲代表的東部,漢陽,南昌爲代表的長江中游地區。”

“還有廣州,泉州,瓊州爲代表的南方地區,甚至於連南洋,海外的省份都發展的極爲均衡,平均,不像後世東中西部的差距非常大。”

“事實證明,先富裕起來的人並不願意帶貧窮的人一起發家致富,他們只會想方設法的設置高牆大院的阻礙其他人也變得和自己一樣富裕。”

“所以發展一定要均衡,這樣一樣才更均衡,也更合理。”

劉晉想起來後世,後世因爲外部財富的輸入,再加上百年戰亂的積貧積弱,想要發展起就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只能光想辦法的內卷,將資源集中優先的去發展重點的區域和領域。

所帶來的結果也是很明顯,東西部之間的差異非常大,人多資源少,內部非常的卷,發展極不平衡。

而現在的大明,因爲可以通過海外殖民掠奪源源不斷的財富和資源來反哺自身,再加上工業和科技的發展,所以造就瞭如今強盛的大明帝國。

各個地區的發展都是非常均衡的,彼此之間的差距很小,不存在說你京津地區就比遼東的人更好很多。

事實上,京津地區的打工仔所過的生活和收入還不如遼東地區的農民,遼東地區的農民一年種地隨隨便便也是可以收入幾百兩銀子。

而京津地區的打工仔,兩夫妻辛辛苦苦的幹上一年收入也就是100多兩銀子,是不如遼東地區的農民的。

還有海外的那些農場主,種植園主,他們的收入也是相當可以的,有些種植橡膠的種植園主,一年甚至於可以有幾千兩,上萬兩銀子的可觀收入,這就要遠超城市裡面的打工仔了。

各地均衡發展的同時,大明的物價水平一直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尤其是關係國計民生的糧食,價格非常的穩定,一直都處於較低的水準。

以前那些富可敵國的糧商,鹽商,現在早已經沒落了。

水泥公路,汽車火車輪船的出現,讓糧食的運輸機爲便捷,更爲重要的是大明不斷的擴張,將一個個糧倉,肉倉納入自己的版圖,機械化的耕種又極大的增加了糧食產量。

這一切都嚴重的破壞了以前那些糧食能夠大肆擡高糧價謀取暴利的基礎,也都決定了糧食的價格註定了是不會有什麼波動的。

縱然是一個地方有乾旱洪澇或者蝗災什麼的,影響也是以及微乎其微了。

大明整個社會的財富都是在迅速的增長和膨脹之中,更重要的是社會財富的分配上更加的合理,能夠普及到更多的人,普及到底層的百姓,比如你要是願意,隨時都可以移民出去,過上地主的幸福小日子。

這帶來的影響就是整個大明的盛世繁華,從未有過的盛世和強大,社會也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般的安穩,富足。

“再幹上一些年,到五十歲就不幹了,趁着還年輕,到處遊山玩水,吃吃喝喝,不要操心太多。”

想到最後,劉晉也是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和目標,再幹一些年就不幹了,這內閣首輔當久了也沒什麼意思了。

權力這東西是會讓人上癮,但人這一生非常的短暫,縱然是一直握着大權又能夠握多久呢? wWW ★TTKΛN ★¢ O

到頭來還不是一樣要變成一堆黃土,既然如此,又何必一直卷戀着不放呢,該急流勇退就早點退下來,趁着有時間,有精力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老爺,不好了,不好了!”

“老夫人突然暈倒了!”

就在劉晉思索着自己的以後的退休生活時,管家急匆匆的過來稟報道。

“什麼?”

劉晉一聽,頓時就急了,趕緊急匆匆的前去看望。

劉晉母親王氏的廂房這裡,徐婉兒和李貞以及家裡面的下人此時一個個都急壞了,老夫人本來好好地在散步,卻不知道到底是回事,一下子就暈倒了,重重的摔倒在地上,頭都磕出血來了。

“你們幾個是幹什麼吃的?”

“老夫人暈倒都沒人扶住嗎?”

李貞對着一直服侍王氏的丫鬟訓斥起來。

這老夫人要是有個三長兩短,那事情就大了。

劉晉從小喪父,就是靠着王氏一手帶大的,當時不知道吃了多少的苦,一個女流之輩獨自養大一個孩子,還要供其讀書,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要知道以前的時候,讀書可是非常花錢的,可不是現在的新學可以免費讀書的。

“夫人,是老夫人說想要自己看看雪,結果就暈倒了。”

丫鬟趕緊害怕的回道。

這時,劉晉已經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娘!”

劉晉來到牀邊,看着昏迷不醒的母親,整個人也是心急如焚。

“已經去請大夫了。”

徐婉兒在一旁也是連忙說道。

“這好端端的怎麼會暈倒呢?”

劉晉看向幾個丫鬟。

“我們也不知道,老夫人說要看雪,說怕我們凍着就沒讓我們跟着出去,結果出去一下子就暈倒了。”

丫鬟再次哭泣的說道。

老夫人對她們一向都很好,從來沒有打罵過她們這些下人,還時常替她們這些丫鬟們考慮,逢年過節什麼的賞錢也不少,服侍這樣的老夫人,她們都是非常喜歡的,也一直很敬重老夫人。

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情,她們也是很難過,都已經急哭了。

“你們幾個照顧不周,回頭就該家法好好的伺候。”

李貞看着幾個丫鬟,生氣的說道。

“我們知道錯了,我們知道錯了。”

幾個丫鬟一聽,頓時就嚇的半死,趕緊連哭帶喊的說道。

這劉晉是遼國公,是當今的內閣首輔,徐婉兒是定國公的親妹妹,李貞也是六部侍郎的孫女,這絕對是大明的頂級豪門了。

既然是豪門,規矩也是很多的,尤其管理下面的數量衆多的丫鬟,下人的規矩,那就更多了,也有着嚴苛的懲處,一旦犯錯了,扣工錢都是小事了,挨鞭子纔是大家最怕的事情,一鞭子打下去的時候,皮開肉綻,疼的死去活來。

“好了,此事後面再說。”

劉晉擺擺手,坐到牀邊,看着自己的母親,眼淚都流出來了。

想起了小時候,想起了以前,那個時候非常的窮苦,母親吃了很多,很多的苦,受了很多,很多的累纔將自己養大成人,還供自己去讀書。

想着,想着,劉晉就更傷心了。

沒等多久,幾個大夫就急匆匆的來到府上,這一次可是專門請了大明醫學院裡面的教授前來出診。

“怎麼樣大夫?”

等大夫看完了,劉晉也是趕緊問道。

“老夫人應該是年事已高,再加上年輕的時候吃苦受累,身體羸弱,氣血虧空,所以纔會暈倒。”

“這暈倒之後又摔到了頭部,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大夫看完之後也是給劉晉直言道。

劉晉聽完,頓時就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這才六十多歲而已,怎麼會這樣。”

劉晉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六十多歲而已,後世的平均壽命都已經快要接近80歲了,自己母親也才六十多歲,前兩年才過六十大壽,現在只是摔倒了一下,竟然說凶多吉少,劉晉無論如何也是無法接受的。

其實在這個時代,六十多歲已經算是高壽了,平均壽命僅僅只有三四十歲而已,更何況劉晉的母親在年輕的時候確實是吃苦受累太多,勞累過度,身體積攢下了大量的問題。

也就是後來劉晉有出息了,這才能夠好好的閒下來,不斷的進行修養,否則的話,情況可能還要更糟糕。

第559章,淘金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344章,劉翰林的日常第717章,海外行省榜?第987章,炮轟里斯本第810章,炮轟安樂城第1483章,大明的冬天凜冬城篇第540章,韃靼諸部的重要性第946章,人口普查第1854章,資源好到爆第1355章,維也納大戰(一)第830章,豈能見死不救?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166章,萬木匠第1599章,大明的工廠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1700章,老張,我們一起發財吧第179章,發呆的張懋第1479章,報復張彩第2051章,亂世用重典第1990章,殖民地之間的戰爭與矛盾第1416章,還是有人做的很不錯第2199章,起步艱難的藩國第1161章,羨慕嫉妒恨第2181章,轉學新學去第116章,回京第1671章,家鄉的味道第628章,賜姓東方第1961章,破除迷信,啓迪民智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700章,老張,我們一起發財吧第2056章,實幹出人才啊第809章,察合臺汗國的形勢第2204章,拍攝霍去病大破匈奴第445章,杜明恩的建議第1981章,這機器真不錯第149章,六十萬兩的單子第1391章,硬氣的很第659章,摩加迪沙的特產第472章,大海啊,你全是水第1831章,淞滬奇蹟第445章,杜明恩的建議第468章,弘治十三年第991章,比斯開海戰第177章,弘治皇帝心中的裂痕第1181章,一個不留第1937章,高考1第72章,以工代賑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1735章,黃土高原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1969章,大招工第2024章,礦業專營?第1385章,儒生的衝擊第960章,述職第684章,航海日記第1264章,你們挺好的,請繼續保持第2194章,大明的皇子們2第1318章,黑煤礦第248章,海魚行第582章,建州女真第1609章,牧民的小日子第600章,都成了球迷第1203章,大明鍾第1867章,黃金灣第2055章,這真是一個奇蹟第96章,10兩銀子一個第1961章,破除迷信,啓迪民智第2025章,得罪的人太多了第1991章,仗着皇親國戚欺負人的興王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2207章,持續火爆、經久不衰第450章,雪糖第20章,分銀子第1718章,弘治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第1960章,整頓寺廟、道觀第122章,機會來了第1445章,上帝之手海盜團第809章,察合臺汗國的形勢第2219章,被沖垮的農業2第1368章,龍旗與刀劍第694章,繁榮的琉球第359章,新的炫富方式第121章,人手問題第700章,一面倒的戰爭第1297章,新一輪出海潮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836章,新的科舉考試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1503章,興王第1988章,走出大山,看向世界第2015章,守舊派翻身第552章,入關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816章,騎兵的較量(上)第821章,來都來了,自然要多打下點地盤來第1715章,煤油第249章,銷售宣傳第1699章,大明石油商行
第559章,淘金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344章,劉翰林的日常第717章,海外行省榜?第987章,炮轟里斯本第810章,炮轟安樂城第1483章,大明的冬天凜冬城篇第540章,韃靼諸部的重要性第946章,人口普查第1854章,資源好到爆第1355章,維也納大戰(一)第830章,豈能見死不救?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166章,萬木匠第1599章,大明的工廠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1700章,老張,我們一起發財吧第179章,發呆的張懋第1479章,報復張彩第2051章,亂世用重典第1990章,殖民地之間的戰爭與矛盾第1416章,還是有人做的很不錯第2199章,起步艱難的藩國第1161章,羨慕嫉妒恨第2181章,轉學新學去第116章,回京第1671章,家鄉的味道第628章,賜姓東方第1961章,破除迷信,啓迪民智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700章,老張,我們一起發財吧第2056章,實幹出人才啊第809章,察合臺汗國的形勢第2204章,拍攝霍去病大破匈奴第445章,杜明恩的建議第1981章,這機器真不錯第149章,六十萬兩的單子第1391章,硬氣的很第659章,摩加迪沙的特產第472章,大海啊,你全是水第1831章,淞滬奇蹟第445章,杜明恩的建議第468章,弘治十三年第991章,比斯開海戰第177章,弘治皇帝心中的裂痕第1181章,一個不留第1937章,高考1第72章,以工代賑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1735章,黃土高原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1969章,大招工第2024章,礦業專營?第1385章,儒生的衝擊第960章,述職第684章,航海日記第1264章,你們挺好的,請繼續保持第2194章,大明的皇子們2第1318章,黑煤礦第248章,海魚行第582章,建州女真第1609章,牧民的小日子第600章,都成了球迷第1203章,大明鍾第1867章,黃金灣第2055章,這真是一個奇蹟第96章,10兩銀子一個第1961章,破除迷信,啓迪民智第2025章,得罪的人太多了第1991章,仗着皇親國戚欺負人的興王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2207章,持續火爆、經久不衰第450章,雪糖第20章,分銀子第1718章,弘治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第1960章,整頓寺廟、道觀第122章,機會來了第1445章,上帝之手海盜團第809章,察合臺汗國的形勢第2219章,被沖垮的農業2第1368章,龍旗與刀劍第694章,繁榮的琉球第359章,新的炫富方式第121章,人手問題第700章,一面倒的戰爭第1297章,新一輪出海潮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836章,新的科舉考試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1503章,興王第1988章,走出大山,看向世界第2015章,守舊派翻身第552章,入關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816章,騎兵的較量(上)第821章,來都來了,自然要多打下點地盤來第1715章,煤油第249章,銷售宣傳第1699章,大明石油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