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

未來芯片行業中超過四分之一的收入都將來自於手機,這也是爲什麼Mphone的成敗關係到整個戰略是否能夠成功。

阿美利肯半導體行業協會在2021年4月的報告《在不確定時代加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寫到:按美元計價,手機佔半導體銷售額的26%。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需要的芯片是如此之多,需要十多個半導體芯片,分別管理電池、藍牙、wifi、蜂窩網絡、音頻、攝像頭等等。

Mphone成功,在手機領域佔據了足夠大的市場份額,matrix完全可以主導一部分半導體產業鏈的重新分配。

iphone的瘋狂讓周新在加州唸書的時候印象深刻,從iphone4開始,每一代iphone的發佈都能成爲年輕人的狂歡,不管是否對科技、對互聯網感興趣,都會無一例外關注iphone的發佈。

第一代Mphone的銷量能夠讓周新滿意,畢竟這是閹割版的智能手機。要知道iphone6的時候,首周銷量就破了1000萬。

所以周新知道自己親手拉開了移動互聯網的序幕,戰爭還遠遠沒有到蓋棺定論的時候。甚至後世全球手機市場出現萎靡現象後,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了有十年之久。

一個競爭超過十年的領域,除了蘋果穩坐釣魚臺以外,即便是三星都不敢說自己在智能手機領域不會被淘汰。

因此周新從來不認爲Mphone就穩操勝券了,依然保持極高的警覺。

曹永羅聽完周新的話後說:“不愧是你,還是你有水平,可能是我一直在一線,所以覺得沒有希望渺茫。信息產業部已經決定要出臺政策,來鼓勵芯片設計企業和芯片製造企業了。

之前芯片這一塊的政策一直都和軟件行業混在一起,只佔了很小一部分的篇幅,現在打算把芯片單列出來出臺鼓勵政策。

我也打算從小的領域着手做起,我上半年的時候成立了一家芯片設計公司,叫永羅科技。

我想着先從電池管理芯片做起,這個領域比較小,但是有廣闊的市場。可以先招一批人,從這一領域入手。而且德州儀器關於電池管理芯片的技術幾乎全公開了。

從設計指南到原理圖再到裝配圖,甚至連PCB佈局都有,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在他們的基礎上做一些改動,降低成本,把這套方案的成本做下來,然後賣給其他手機廠商。”

電池管理系統由來已久,很早期的手機上就有電池管理系統了。最早的時候摩托羅拉通過一次性電路來保護手機電池。

這些一次性的電路通過設定閾值來保護電池不會被燒壞。可以把這種一次性的電路看成是最早的電池管理系統。到了九十年代之後,電池管理系統由一個單獨的芯片構成,集成了保護器和測量裝置。

它被集成在PCB組件中,可以保護電池,負責對電能的變換、分配、檢測及其他電能管理。也就是說,監控電池電量、充電只是是電源管理芯片最基礎的功能。

在日常使用中,電源管理芯片負責給手機不同部件分配電量。一旦監測到電池電量過低後,會通過系統提醒用戶充電。提示用戶充電是電源管理芯片預警的結果。

同時在充電過程中,如果檢測到電池已經充滿了,電源管理芯片會切斷電源。手機充電器即便在與手機連接,也不會再爲電池充電,而是給手機供電。因此給手機充電一晚上,不會對手機有損壞,電池的壽命也不會縮短。

周新聽完說:“看來你和老關想到一起去了,新芯半導體也是想着拿電池管理芯片、藍牙芯片、多媒體芯片入手,通過這些給工程師們練手。

哈哈大家都盯上了電池管理芯片。不過電池管理芯片很難和德州儀器或者英飛凌競爭,新芯半導體可以依靠Mphone,永羅科技的電源管理芯片得自己去尋找市場。”

德州儀器在芯片領域是當之無愧的巨頭,只要和芯片相關的領域,伱總是能夠發現德州儀器佔據着C位吸引着進入這一領域企業的目光。

周新知道電源管理芯片極其有前途,光是智能電池管理芯片手機已經是夠龐大的一塊市場,還有電動汽車是不亞於智能手機的市場。

如果說電源管理對智能手機來說是錦上添花,那麼對電動汽車來說是他們生死存亡的關鍵。特斯拉的電池管理系統是自己搭建的,但是他們的電池管理芯片是採購的德州儀器bq系列的電池管理芯片。

特斯拉僅僅依靠一顆德州儀器的電池監控和保護芯片就實現了對所有18650電池的管理。爲什麼特斯拉選擇德州儀器?因爲德州儀器將自己的電池管理芯片設計文件全公開了。

特斯拉可以基於這些文件去設計自己的電池管理系統。

到2021年的時候,全球電池管理系統的市場份額高達78億美元,並且每年以19.5%的複合增長率在高速增長,而電池管理芯片的市場份額在43億美元。

早期電池管理芯片並不被重視,因爲它實現的效果很簡單,只是電池保護和電量測量,遠沒有未來那麼重要。主要玩家只有德州儀器和英飛凌,並且德州儀器將技術幾乎是全公開的形式。

等到這個市場足夠龐大之後,電池管理芯片出現了很多新的玩家,像意法半導體、亞德諾半導體、微芯科技等,都是後入場的玩家。

電池管理芯片也有了更多的使命,它需要將測量性能和應用穩健性相結合,實現對每個電池單元的監控和平衡,能夠延長電池壽命並且跟蹤充電過程。

曹永羅說:“我也是想着試試看,我沒有想過肯定能夠進入到Mphone的供應鏈中,最終還是得看產品的質量。

主要還是太缺人了,國內在芯片設計上的人才過於匱乏,我找來的幾乎都要重頭開始學。

和我相比,有關總統籌,更別說你最近又挖了胡教授回去,在人才上面比我強太多了。伯克利那邊是怎麼想的?你來上學,上着上着把教授給挖走了。”

周新說:“所以現在換電氣工程系的系主任親自帶我,我在伯克利的食堂吃飯的時候遇到校長,他和我說,不相信我還能把奧爾德姆給挖走。

因爲我在伯克利的這三年來,從伯克利挖了不少教授去我的公司,所以導致校長都不敢讓華人來給我當教授。”

周新心想,我確實挖不走威廉·奧爾德姆,但是我可以把金智潔給挖走啊。

(金智潔,華裔女性,在2012年起擔任伯克利電氣工程系的系主任,2016年開始擔任伯克利的副校長。)

周新想把金智潔挖到新芯半導體來了,當時校長在和他說的時候,周新當時想的是:看看我提前把伯克利電氣工程系未來的系主任給挖走了。

曹永羅聽完之後大笑:“硅谷確實人才要多得多。”

當週新在舊金山和曹永羅閒聊的時候,在萬里之外的華國此時正是上午的十一點。

華國迎來了新的一週的第一個工作日,所有人都知道華國加入WTO對他們來說很重要,但是具體是怎麼樣的重要法,他們又說不出一個所以然。

此時胡正明已經在新芯科技工作快兩個月了,他在和周新頻繁溝通之後也明確了未來的戰略方向。

此時他在全力推進新芯科技和華虹半導體合作的事情。胡正明認爲終究自己手上還是要掌握一家芯片製造企業。

“蔣總,我們之前提的合作方案,華虹這邊覺得意向如何?”胡正明問。

這裡的蔣總是指華虹集團的副董事長蔣守雷,也是華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副理事長,幾乎可以說是華國芯片產業的全程參與者了,早在1968年開始,在無錫的國營742廠工作。

蔣守雷說:“胡教授,我們也打過很多年的交道,在1995年的時候那時候我還在華越電子當副總,那時候你來燕大講課,我特意去聽了,然後私下請教了你一些問題。

我們應該算是老朋友了,我很高興看到胡教授這樣的頂尖人才投身於華國的芯片事業。

同時我們對新芯科技的資金實力絲毫不懷疑,對技術實力同樣不懷疑。以新芯科技的資金實力,是可以從硅谷、新竹、東京、首爾這些地方招募工程師。

因此,於公於私,我都是同意華虹集團和新芯科技合作。

我只有一個疑問,就是新芯科技靠技術和資金入股,你們不佔據控股權,但是需要採取同股不同權的方式,需要擁有新成立合資企業的控制權。

這在我們內部決策的時候是很難經過同意的。以霓虹的NEC和華虹成立的合資企業,華虹NEC爲例,NEC開出的條件現在來看很一般,但是在DRAM價格高企的時候,是非常好的。

他們願意承包華虹NEC生產芯片的所有銷售,我們只需要做好芯片製造就可以了。

即便這樣,我們也沒有把華虹NEC的控制權交給NEC方面。”

胡正明打斷:“蔣總,我們可以說得直白一些,我去華虹NEC訪問過,我也和島倉啓一聊過。

在華虹NEC,中層幾乎都是NEC從東京空降過來的,雖然董事長是華虹委派的,但是說白了只是起一個蓋章簽字的作用。

島倉啓一就是華虹NEC的實際管理者,包括未來華虹NEC的業務方向:加強與中國LSI設計公司的合作、生產面向中國市場的LSI,用戶不限於中國的半導體代工業務,接受NEC的生產委託等等。

華虹其實並沒有去幹涉這些。

新芯科技要達到的目的和NEC差不多,而且和NEC相比,新芯科技無論是資金方面還是在市場層面,我們都有更加雄厚的實力。”

主要還是胡正明不耐煩了,說白了新芯科技開出的條件非常優越了,華虹今年的前八個月虧損了7億元,他們在顛覆時期一年也才賺了10億多,刨去8億元的折舊,盈利在3.5億元。

新芯科技給出的條件是2億美元入股,華虹以自己名下8英寸的生產線爲資產注入新的公司,新芯科技願意承諾合資後的芯片代工企業每年銷售收入在20億元以上。

蔣守雷搖頭:“不不不,胡教授,你理解錯了我的意思,我知道新芯開出的條件很優越了。

我想說的是,華虹NEC的控制權在霓虹人手裡,這是因爲我們有求於他們,但是即便如此,華虹NEC的控制權也沒有寫進任何的合同裡。

我們和NEC之間保持着一種默契,我們可以和新芯科技同樣保持這種默契。

新成立的華虹-新芯,新芯來管理這家企業,管理芯片生產,我們做不到寫進合同裡。”

一條8英寸的生產線,造價在7億美元到8億美元之間,整個華虹目前只有一條8英寸的生產線。

芯片製造就是如此的昂貴,即便周新也吃不消如此龐大的資產投入。

因此他和胡正明商量,能不能採取新的方式,和國企合作。

華國有很多地方都想搞半導體,想復刻硅谷的成功。燕京規劃了300億美元投入的北方微電子產業基地,這裡以首鋼爲主要的承建方,首鋼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投入了13.5億美元,建一座8英寸的芯片工廠,包括兩條8英寸,也就是0.25微米的生產線。

當然首鋼後來把該計劃擱置了,然後把錢轉而投向了房地產領域,房地產成爲首鋼的主營業務。

不僅後來,現在華虹前8個月的鉅額虧損還是有些嚇到了其他想搞半導體的地方。

全國想搞半導體的地方都想再觀望一下。

但是不妨礙胡正明拿出來作爲談判的籌碼:“蔣總,有8英寸生產線的不僅只有華虹,還有其他企業,像首鋼的8英寸生產線也即將上線,我們並不是只有華虹一家可以合作的對象。

包括申海還有中芯國際這樣的民營企業。

我們選擇華虹,是因爲我們之前有良好的合作基礎,華虹在芯片製造領域有充足的經驗。

但是不代表華虹是唯一的對象。

我知道你的擔憂,新芯科技也有自己的堅持。”

第76章 慢就是快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152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76章 慢就是快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37章 反擊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305章 合作對象第331章 採訪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340章 Mphone3第152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348章 東京購物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101章 第一塊Matrix鍵盤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48章 天使投資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134章 提前截胡臺積電(4K)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234章 蝴蝶效應第230章 訪談2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205章 ipod發佈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44章 NewPay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123章 CAAS第233章 Mphone在華髮售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86章 支付令牌第217章 NewPay開獎第205章 ipod發佈第310章 遙遙領先第274章 什麼樣的籌碼能打動周新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287章 技術路線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69章 失去投資的康菲尼迪第84章 發佈會上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336章 Newman的格局第36章 搬運?複製粘貼!第47章 反響強烈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230章 訪談2第149章 條件第198章 Newman和Quora的再合作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303章 狡猾的麥道夫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221章 你就說投不投吧第327章 優勢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276章 經典調侃環節第149章 條件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255章 E3展會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230章 訪談2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255章 E3展會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71章 新興投資的成立與困境第303章 狡猾的麥道夫第76章 慢就是快第232章 宿敵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345章 訪談第141章 matrix鍵盤上市第20章 蓋茨要見我?第230章 訪談2第189章 A1E芯片第356章 產學研協同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192章 野望(4K)第228章 進擊的新芯科技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
第76章 慢就是快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152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76章 慢就是快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37章 反擊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305章 合作對象第331章 採訪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340章 Mphone3第152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348章 東京購物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101章 第一塊Matrix鍵盤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48章 天使投資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134章 提前截胡臺積電(4K)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234章 蝴蝶效應第230章 訪談2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205章 ipod發佈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44章 NewPay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123章 CAAS第233章 Mphone在華髮售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86章 支付令牌第217章 NewPay開獎第205章 ipod發佈第310章 遙遙領先第274章 什麼樣的籌碼能打動周新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287章 技術路線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69章 失去投資的康菲尼迪第84章 發佈會上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336章 Newman的格局第36章 搬運?複製粘貼!第47章 反響強烈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230章 訪談2第149章 條件第198章 Newman和Quora的再合作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303章 狡猾的麥道夫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221章 你就說投不投吧第327章 優勢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276章 經典調侃環節第149章 條件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255章 E3展會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230章 訪談2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255章 E3展會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71章 新興投資的成立與困境第303章 狡猾的麥道夫第76章 慢就是快第232章 宿敵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345章 訪談第141章 matrix鍵盤上市第20章 蓋茨要見我?第230章 訪談2第189章 A1E芯片第356章 產學研協同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192章 野望(4K)第228章 進擊的新芯科技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