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狡猾的麥道夫

周新一直認爲互聯網金融是大殺器,但是如果僅僅只是通過互聯網渠道直接面向用戶銷售金融產品的話,其實是沒有太多危害。

互聯網金融的危害在於它發展之後的產物,像螞蟻搞的花唄,106億的實繳資本撬動了超過2500億的貸款發放金額,又或者是互聯網金融衍生出來的P2P業務,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成爲割韭菜神器。

而且互聯網巨頭們發現流量結合金融業務來錢又容易又快,都把精力放在這上面,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對技術研發的投入都會弱化。

即便是360這樣三線互聯網公司,藉助流量推出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只花了短短三年時間,營收和利潤均大幅度超過母公司。隨便一個叫得上名字的互聯網公司都開始涉足金融業務。

一線的騰訊阿里字節,二線的新浪京東拼多多,三線的攜程滴滴360等等,都推出了面向大衆的金融服務,說白了就是借貸。

現在是2004年,不是2024年,大家看不到互聯網金融的危害,餘額寶的推出,讓機構和公司都瘋狂了,認爲這是堪稱偉大的創新。

線上渠道發售金融產品不是新鮮事物,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2年3季度發行的季刊顯示,在2001年的時候,阿美利肯有44%的銀行支持線上交易,推出了全國性的銀行交易網站,在那個時候他們就把電子渠道和傳統銀行的金融產品結合起來了。

在西班牙和瑞士兩地,習慣電子銀行業務的客戶就更多了,超過75%的銀行都提供電子銀行辦理業務。

甚至在千禧年初就有虛擬銀行出現,這些虛擬銀行沒有任何線下的網點,只通過互聯網辦理業務,阿美利肯一共有30家類似的虛擬銀行。

但是他們的規模都很有限,最大的虛擬銀行服務用戶數也不過幾十萬,絕大多數用戶使用電子銀行網站只是進行餘額查詢、轉賬操作,通過電子銀行購買金融產品的用戶少之又少,所以在餘額寶推出之前,金融機構們的傳統思維認爲金融業務離不開線下,線上只能作爲補充。

過去《銀行家》雜誌關於電子銀行的論述更多集中在交易成本上:

“電子銀行在過去以自動取款機和電話交易的形式存在了一段時間,但是在進入到千禧年之後,互聯網改變了它,互聯網是銀行服務的新渠道,客戶和銀行都從中受益,無論客戶身在何處,都可以便捷快速的享受到銀行服務。

除此之外,銀行利用互聯網也可以更高效的提供服務,並且大大降低成本。傳統實體銀行網點在服務客戶的時候,單筆交易的成本大概在1美元左右,而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通過電話進行的交易成本約爲單筆交易0.6美元,到了互聯網時代後,在線交易的成本僅爲0.02美元。

與此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電子銀行雖然提供了繁多的服務,提供包括定期存款、投資類產品、自動化投資等在內的一系列服務,但是其中活期存取的比例超過百分之九十。

傳統銀行網點依然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複雜業務在當下來看,依然不那麼符合用戶的需求.”

這是《銀行家》在2001年的時候發表的一篇文章,餘額寶發售後的一個月,《銀行家》關於電子銀行的論述則完全改變了:

“.過去我們認爲儘管銀行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在線業務辦理,但是除了存取款外的業務辦理比例不超過百分之十,這是因爲用戶對互聯網辦理業務接受度不夠高的緣故,這種看法在近期被NewPay推出的餘額寶打破了。

10月推出的餘額寶業務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獲得了超過兩千萬的用戶,比全球所有虛擬銀行的用戶加起來還要更多,更重要的在於,它僅僅花了一個月時間,並且用戶通過NewPay並不是簡單的把錢存在虛擬賬戶裡,而是購買了投資類產品。

這值得所有金融從業者深思,NewPay爲什麼能夠獲得用戶的信任,能夠獲得如此多用戶。根據我們上週做的問卷調查顯示,調查的500個購買了餘額寶的用戶中,有超過百分之七十此前從來沒有購買過任何一款金融類產品。是什麼讓這些用戶對NewPay的信任程度如此之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認爲:因爲NewPay有着大量用戶,它背後的控制人是Newman,作爲世界首富的Newman不至於騙我們。

也有的人認爲:把錢存在虛擬賬戶也是存,不如把它放在餘額寶裡,每天的收益都清晰可見。另外還有人觀點是:因爲做生意涉及到現金流的高週轉,把錢放在餘額寶裡既能享受到一定的收益,同時也非常靈活,通過手機可以完成一切操作的NewPay比任何一家銀行辦理業務都要更靈活。

NewPay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們在推出餘額寶後推出了時長爲一年期的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在4.1%,根據我們的瞭解,這款產品底層邏輯是富國銀行的一年期美元定期存款,而如果用戶直接選擇富國銀行進行一年期的美元定期存款,利率是4.3%。

也就是說明面上NewPay就能從這款產品的發售中賺取20個BP的收益,如果算上富國銀行的銷售成本,NewPay的收益還將更高。同樣短短一週時間,通過NewPay進行定期存款業務的金額已經超過了1億元,具體客戶數NewPay沒有對外公佈。爲什麼用戶寧願選擇利率更低的NewPay也不選擇傳統銀行,這中間的理由值得所有銀行深思。

當傳統銀行業對於互聯網業務的理解還停留在建立網站的時候,已然是龐然大物的NewPay已經通過餘額寶向銀行業宣告它的到來了”

對於彼得·蒂爾來說,定期存款只是一個開始,NewPay有一系列的組合拳在後面等着推出。

盯上NewPay的不僅僅是金融機構和媒體,大量投資人同樣盯上了NewPay,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麥道夫,伯納德·麥道夫,他設計的龐氏騙局在08年的時候使投資者損失了差不多650億美元,堪稱天文數字。

中招的不乏知名金融機構,像瑞士銀行、奧地利銀行、匯豐銀行、野村控股等等。

在2004年的時候,連麥道夫的兒子都不知道他玩的是龐氏騙局,作爲納斯達克主主席,他推出的投資產品在業內評級甚至比美債還要更高,在08年以前沒人懷疑過他是騙子。

但是還是有寥寥數人知道實情,一個是他弟弟彼得,彼得·麥道夫,另外一個是皮考爾,皮考爾是麥道夫的長期合作伙伴,在他的旁氏騙局中獲得了72億美元的收益。

NewPay推出餘額寶大獲成功後,麥道夫找來他弟弟商量:“我們能不能也搞互聯網金融?

利用互聯網來進行募資?”

彼得作爲既得利益者,自然知道騙局早晚有被揭穿的時候,就像林肯說的那樣:“你可以在所有的時間欺騙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所有的人。”

無論是麥道夫還是他弟弟彼得都深知這一點,他們都秉持着同樣的想法,把這個騙局維持的足夠久,久到自己去世,自己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 但是想了想麥道夫的主意後,彼得說:“我們之前吸引客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麥道夫的高門檻,需要投資100萬美元以上,還需要獲得內部人士的邀請,這種策略恐怕和互聯網產品銷售的準則不符。

根據我對NewPay銷售產品的瞭解來看,他們主打的就是一個低門檻,1美元就可以購買。”

麥道夫最近有些焦慮,因爲他知道他即將面臨大額兌付。

作爲頂級騙子,對於騙局最爲了解,所謂專注對衝基金的倍歐集團,他們說是對衝基金,實際上也是旁氏騙局,而且麥道夫從他組織的猶太人聚會中讀出了一個消息,倍歐集團快不行了,他們的騙局快要玩不下去了。

當然倍歐集團的騙局遠不如麥道夫,最大規模也就45億美元。

倍歐集團的玩法和麥道夫很類似,倍歐的騙局破產會造成購買麥道夫基金的投資者進行大額贖回,一旦造成擠兌,麥道夫的騙局也會被揭穿。

因此麥道夫需要更多的流動性,需要更多的現金,來支持未來有可能的擠兌。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互聯網金融讓麥道夫看到了希望,換做是之前,他還看不上互聯網的渠道。

麥道夫起身在辦公室裡凝視着牆上的地圖,背對着彼得說:“彼得,這件事不是我去做,我們需要尋找願意幫忙代銷麥道夫金融產品的互聯網渠道。

然後由渠道方幫忙宣傳,在公開口徑裡這變成互聯網渠道幫他們客戶爭取到的福利,能夠以零門檻購買原本需要100萬美元加上內部人士引薦才能購買的麥道夫金融產品。

你明白嗎,我們的主動行爲變成了被動行爲,變成了互聯網渠道的大力爭取下,幫助他們客戶爭取到的。

和餘額寶才區區百分之三不到的利率,麥道夫每年利率至少都是12%,富國銀行給NewPay的收益不過是20個bp,最多不會超過40個bp,我們最少都可以給NewPay200個bp,甚至更多。”

彼得心想哥哥不愧是哥哥,自己還是不如他老道,“二點幾利率的金融產品NewPay都能隨隨便便賣給這麼多用戶,要是NewPay幫我們代銷麥道夫的產品,以NewPay全球5000萬用戶的體量,隨隨便便不得幫我們賣幾十億出去啊。

NewPay幫忙宣傳麥道夫過去的輝煌戰績,重點強調麥道夫金融產品的門檻,給用戶形成這是難得的福利的概念。”

麥道夫點頭:“沒錯,爲了凸顯麥道夫金融產品的特殊,我們同樣可以設置門檻,比如其他金融產品隨時都可以買,而麥道夫的金融產品有一個固定的銷售期,過了銷售期就買不到了,我們一般都是在2月進行分紅,銷售期就選在1月。

銷售所得可以用來支付分紅,同時也給用戶營造一種麥道夫產品可靠、利率超高的感覺。

在第一年的時候,讓NewPay的口徑說,也許只有這一次機會,然後第二年的時候說每年只有這個時期銷售,未來把銷售期給固定下來。

藉助電子支付市場每年超過20%的增長,以及NewPay在電子支付領域的壟斷地位,麥道夫的資金增長速度完全可以覆蓋分紅的金額。”

彼得對麥道夫天才的想法鼓掌表示讚歎:“我這就去和NewPay聯繫,我和他們的高管認識。”

麥道夫問:“然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只和NewPay合作,還是多找幾家渠道進行合作?”

彼得說:“按照之前我們營造麥道夫高標準的門檻,只找NewPay合作比較好,畢竟NewPay是最好的那家電子支付企業,現在應該叫互聯網金融企業了。”

麥道夫點頭:“我和Newman認識,我也會同步給Newman打招呼的。”

在比爾蓋茨組的局裡,周新和麥道夫見過幾次面,周新表面上和麥道夫非常客氣,甚至叫他投資界的教父,但是每次當教父提起來要不要買麥道夫的金融產品的時候,周新又會笑着婉拒:說自己不缺錢,相比把錢拿給別人投資,他更喜歡自己投資。

麥道夫倒也不疑有他,因爲周新的戰績確實證明了他在互聯網領域有着遠超常人的嗅覺,自己投資很正常。

麥道夫有時候會想,要是自己有周新的嗅覺,還用得着玩龐氏騙局嗎?

麥道夫和彼得兵分兩路,麥道夫去聯繫周新,彼得去聯繫NewPay的高管。

周新在接到麥道夫跨國電話後,他在想老狐狸又想玩什麼把戲,在聽完麥道夫所謂的強強聯合計劃後,內心一陣冷笑。

麥道夫的說法大致是:“NewPay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擴張迅速,但是缺乏一款足夠有爆點的產品,餘額寶的利率太低不夠誇張,麥道夫可以提供年化利率10%的理財產品,而麥道夫產品利率至少都是12%,多出來的利率就是NewPay的佣金。”

昨天晚上失眠,猛咳嗽,不知道爲什麼鴉現在一到晚上就猛咳嗽,感覺要把肺咳出來,但是白天就不咳。

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269章 被坑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292章 各方動向完本感言第213章 爲Matrix尋找新的管理者第91章 上架感言第6章 輕鬆拿下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請假條第162章 約會(6k)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84章 發佈會上第154章 巔峰對話與死裡逃生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356章 產學研協同第120章 歡迎晚宴第117章 知乎 新興投資和互聯網大會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90章 Matrix第205章 ipod發佈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177章 天馬行空的設計第149章 條件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228章 進擊的新芯科技請假條第38章 焦頭爛額第370章 真Mphone4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338章 引爆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59章 1999年的ASML第67章 酸了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319章 含金量第6章 輕鬆拿下第105章 百人會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334章 海嘯的前兆第232章 宿敵第41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172章 爲什麼總是Newman?第202章 世界線的變動第324章 估值第40章 IPO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358章 NewPay在行動第147章 第二件事(求訂閱!)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230章 訪談2第192章 野望(4K)第233章 Mphone在華髮售第202章 世界線的變動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213章 爲Matrix尋找新的管理者第85章 電子支付戰爭將是一場零和博弈第288章 規模第341章 意外第367章 MIPad第279章 坐山觀虎鬥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67章 酸了第78章 要不要做知識問答社區第99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完第253章 戰略資源第365章 第三招第149章 條件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156章 用戶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245章 小米發佈會第201章 風雨欲來(4K)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341章 意外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253章 戰略資源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300章 餘額寶的推出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254章 驚豔第354章 一些吐槽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
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269章 被坑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292章 各方動向完本感言第213章 爲Matrix尋找新的管理者第91章 上架感言第6章 輕鬆拿下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請假條第162章 約會(6k)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84章 發佈會上第154章 巔峰對話與死裡逃生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356章 產學研協同第120章 歡迎晚宴第117章 知乎 新興投資和互聯網大會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90章 Matrix第205章 ipod發佈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177章 天馬行空的設計第149章 條件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228章 進擊的新芯科技請假條第38章 焦頭爛額第370章 真Mphone4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338章 引爆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59章 1999年的ASML第67章 酸了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319章 含金量第6章 輕鬆拿下第105章 百人會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334章 海嘯的前兆第232章 宿敵第41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172章 爲什麼總是Newman?第202章 世界線的變動第324章 估值第40章 IPO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358章 NewPay在行動第147章 第二件事(求訂閱!)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230章 訪談2第192章 野望(4K)第233章 Mphone在華髮售第202章 世界線的變動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213章 爲Matrix尋找新的管理者第85章 電子支付戰爭將是一場零和博弈第288章 規模第341章 意外第367章 MIPad第279章 坐山觀虎鬥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67章 酸了第78章 要不要做知識問答社區第99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完第253章 戰略資源第365章 第三招第149章 條件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156章 用戶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245章 小米發佈會第201章 風雨欲來(4K)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341章 意外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253章 戰略資源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300章 餘額寶的推出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254章 驚豔第354章 一些吐槽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