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宿敵

在當下的華國輿論界,存在着一種怪圈,大家爲周新的成就而感到自豪,華國人能夠成爲全球第二大富豪,能夠在硅谷混得風生水起,成爲外界討論硅谷無法繞開的標誌性人物。

無論是哪國的新聞媒體討論硅谷、商業界科技界關於硅谷成功之道的討論,都無法繞開周新,甚至周新成爲了硅谷最爲外界所熟知的創業者。

隨着比爾蓋茨辭任微軟CEO一職並且逐漸在大衆視野裡消失,周新開始被譽爲硅谷最具權勢的男人。納斯達克泡沫破裂後,新興投資手握海量資金,在納斯達克上大肆收購科技企業股票,完成了對英偉達和ARM的控股,同時還在不少著名科技企業的股東排名里名列前茅。

雖然新興投資沒有上市,不需要對外公佈自己的經營數據,但是它投資的上市公司們需要對外公佈,商業媒體的記者們能夠從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數據裡一窺周新的商業版圖。

這也是爲什麼周新被譽爲硅谷最具權勢的男人的原因。周新在當下是如此成功,遠超華國之前吹噓的企業家們。更重要的在於周新的成功來源於商業模式的創新,錢都是從阿美利肯人手裡賺來的。

後世的人們會因爲瑞幸從美股割阿美利肯人韭菜而感到幸災樂禍,二十年前的輿論整體環境不如後世,但是華國人的樸素情感可以跨越時空產生鏈接,華國人同樣會爲周新賺阿美利肯人錢而感到幸災樂禍和認同。

在國內媒體的宣傳下,國內的語境裡時代華納幾乎和冤大頭畫等號了。這也導致國人對周新的情感複雜,一方面因爲他爲國爭光而感到驕傲,雖然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但是從更多方面證明了華國人行,華國人同樣可以做到。

這種象徵性的作用,讓華國的互聯網行業發展比原時空要更快,也有更多的華國互聯網企業在千禧年初就開始嘗試出海。

同樣周新絕大部分事業版圖在國外,在國內以投資爲主,在國內的企業非常少,新芯科技主要做面向企業的生意,並不會直接面向個人,這導致知道新芯科技的人很少。

甚至在華國互聯網上一直流傳着周新早就入籍阿美利肯的說法,即便周新反覆闢謠過多次,這種說法依然是一種主流。

這導致周新名下的品牌很難被看作是華國品牌,更不可能像未來的花爲那樣成爲某種意義上的民族品牌。

在20年後的華國消費羣體心目中,只有做的好的企業才能成爲所謂的民族品牌,花爲、比亞迪這些,他們是因爲做得好才被看做是民族品牌,而不是因爲是民族品牌,所以消費者才無腦買賬。

很多輿論故意的把民族品牌和成績因果倒置了。

“從情感上我不認爲Matrix是民族品牌,Mphone進入華國市場以前,Matrix有其他產品問世,但是它從來沒有在華國消費市場公開發售過,想買只有從阿美利肯代購回來。Matrix之前在華國沒有線下門店,沒有線上官網,完全不在華國經營任何業務。

除了創始人是華國人以外,我也不知道周新還是不是華國人,他自己在公開場合說是,那我姑且認爲他依然是華國人。Matrix這個品牌和華國沒有任何明面上的聯繫,所以我從情感上很難接受Matrix是華國品牌的這種說法。

我心裡會認爲周新在訪談節目上這麼說,完全是因爲Mphone要進入華國市場,他爲了Mphone在華國市場的成績而這麼說,希望Matrix這個品牌能夠和華國的消費者產生某種情感上的共鳴。這些是我的個人想法。

從理性的角度出發,我認爲Matrix是華國品牌,因爲它背後是華國資本。但是不代表它是華國品牌,我會對它有什麼格外的優待。

它是華國品牌能夠獲得的優待,不如它是周新打造的產品能夠獲得的優待更多.”

在狐疑上關於這個問題,網友們關於Matrix是不是華國品牌有着不同的意見,大部分都不認爲Matrix是華國品牌。

這就好比聯想收購ThinkPad、吉利收購沃爾沃,即便ThinkPad和沃爾沃背後的資本變成華國資本,消費者依然不會認爲他們是華國品牌一樣。

消費者的情感和背後資本無關。

Mphone在華國推出的時候,雷君作爲Matrix的副總裁跑到燕京來召開了一場新聞發佈會。

“沒想到這麼快又回到了燕京,我在燕京呆了很多年,從我進入金山開始就一直在燕京呆。今年年初的時候,我收到來自新總的邀請,邀請我加入Matrix。

我當時很糾結,能夠加入Matrix對我來說毫無疑問是機會,年營收超過30億美元的公司,在海外有着大量受衆,被很多科技媒體認爲是會引領未來手機形態發展的企業。

這樣的企業能夠邀請我擔任高管,我內心是激動興奮惶恐,各種情緒交織,還有就是對華國的不捨,我在華國呆了太久,在燕京也呆了太久,突然要離開熟悉的地方,我真有些不捨。

結果沒想到這麼快我又回來了,還是帶着Mphone回來的,是的Mphone從7月15號開始將正式在華國發售,NewPay將在三季度可以開始使用,微博和微信當下大家在購買之後就可以使用。

Mphone商店的應用大家都可以下載使用。

Matrix在全國主要城市都開闢了線下門店,其中我們在燕京、申海、鵬城和粵城四個城市開設了線下旗艦店,和普通門店相比,旗艦店的規模更大,也會賣一些配件之類的產品。

接下來我主要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Mphone的優勢和特點”

雷君在發佈會上充分發揮了他的特點,一口帶點鄉音的普通話讓臺下的觀衆們感到親切。

當雷君在開發佈會的時候,遠在鵬城的黃章正在拿着新芯科技提供的樣品端詳。

“黃總,這是新芯科技推出的一體化手機芯片,我們之前申請的樣品已經到了,這塊主板集成了手機芯片、藍牙、電源管理芯片、多媒體解碼芯片等等。

根據新芯科技官網的產品說明來看,我們只需要配備上外殼、電池、屏幕、揚聲器這些配件,一部手機就完成組裝了。

系統層面新芯科技給了基礎的操作系統,可以在基礎的操作系統上進行個性化的應用編輯。

我們測試了一下這塊主板的核心繫統功率普通情況下能跑到64MHz,和市面上絕大部分主流手機的功率持平,遠超外國品牌的低端貨色。”

黃章的個人履歷不如雷君那麼傳奇,在魅族和小米的競爭中也敗下陣來,這不能說明他不優秀,而是因爲他只有小學畢業,產品上的優勢到了智能手機競爭愈發激烈的時期無法轉變成商業上的優勢。

黃章此時在愛琴公司擔任CEO,作爲高中輟學跑到鵬城打工,能夠26歲就擔任獅城合資企業CEO,多少也算傳奇了。

他所在的愛琴公司主要是做MP3,在當下能夠做到20小時超長播放時間、128MB內存、免驅動連接電腦等,而且價格只有699元,堪稱當下MP3市場的性價比之王了。

黃章在電視訪談節目上看到周新提到的TK芯片,看完後他迅速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

當前的MP3市場競爭太激烈了,整個市場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國產品牌、海外品牌,國產品牌壓根享受不到溢價。

同時愛琴公司的背後股東和他產生了經營理念上的糾紛,他認爲應該加大研發投入,擁有技術上的優勢纔有可能享受溢價,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靠着性價比去爭奪用戶。

而愛琴公司背後股東認爲,現在這樣雖然價格低,但是還是有利潤的,靠走量我們活得不錯,加大宣傳力度和廣告投放,擴大銷售量,進一步降低成本纔是正道。

製造業的訂單量越大,談價空間越大,能夠把供應鏈的價格打下去。後世的小米可謂是這套玩法的集大成者,不僅把供應商的價格壓得極低,同時還讓供應商先貨後錢的方式,進一步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和股東方在經營理念上的差異讓黃章很是苦悶,這也導致他認爲做手機也許會是一條出路。

手機市場規模那可比MP3要大得多,而且整個市場也在高速增長中。

要是原來的手機開發模式,愛琴公司這三瓜兩棗肯定不夠看,但是要是TK芯片真的能夠把門檻給降下來,自己做手機也不是不行。

黃章聽完後問:“新芯科技所帶的藍牙芯片是最新一代藍牙芯片,還是原本的藍牙芯片?”

手下說:“黃總,他們可以選配,我們這是基礎版,也就是之前的藍牙芯片。

我們採購只能採購體驗版,體驗版也就是基礎版。

我和新芯科技那邊的售前團隊聊過,它說他們的主板可以選擇配置,比如說你要最新的藍牙芯片,沒問題可以給加上。

包括多媒體芯片也可以升級,他問我你知道ipod麼?新芯科技說ipod的解碼芯片就是他們給開發的,他們可以在主板上把ipod的解碼芯片給我們加上。

選配主要就是藍牙芯片和解碼芯片,在這兩個地方升級。”

黃章聽完後問:“價格呢?價格有沒有和他們聊。”

手下說:“基礎版是400元一塊主板,如果藍牙芯片要升級的話,是900元,如果再要升級解碼芯片,就是他們的豪華版,那價格是1100元。”

黃章深吸一口氣:“也就是說最新的藍牙芯片,新芯科技給它的定價是500元一片。

這麼高的定價完全不怕你不買,因爲市面上只有新芯科技能夠生產這個級別的藍牙芯片。

這就是技術的優勢,技術的優勢讓別人有底氣能夠享受如此高昂的定價,而且不怕沒有市場。

未來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選擇採購新芯科技的這套手機芯片解決方案後,大家的產品如何做出差異化?

加價上更高配置的主板,我敢肯定未來新芯科技會推出更多的可選升級模塊,手機公司們都是爲他們打工。

所以把錢投入到研發中絕對沒錯。其他把錢花在營銷上的手機公司們,最終都是爲芯片公司打工。”

黃章已經有超越時代的理念了,後來網絡輿論戲稱小米、OV這些手機公司都是在爲高通打工。

黃章更加認爲自己的經營理念沒錯,雖然愛琴公司的技術實力無法和新芯科技相提並論,但是這不妨礙愛琴公司把資源逐漸往研發上傾斜,並不是高端技術纔是技術。

在黃章的主導下,愛琴公司成功把一塊主板安上了配件,組裝成了一臺手機。

當下鵬城製造業的發達程度能夠讓他們很容易找齊想要的配件。

“確實容易得多,即便給新芯科技交500元的技術費,其他費用加在一起也不會超過兩百元。”黃章感慨道。

愛琴公司的工程師點頭:“這樣一來手機開發徹底沒有了門檻,我敢肯定一定會有很多原本不做手機業務的公司,在新芯科技的解決方案下,開始進入手機行業。

500元一片的價格只是初始價格,訂單量越大,價格還能談,加上其他配件的價格,成本可以壓縮到700元。

700元的成本賣899元,絕對有優勢。”

黃章也意識到這玩意有優勢,過去和管理層的意見分歧讓他產生了別的心思。

連普通工程師都能看出這玩意大有搞頭,黃章不可能看不出來,他能比工程師看到更多東西。

黃章意識到這也許會是他人生前三十年能夠遇到的最好機會,與其說法管理層開始做手機業務,不如自己離職創業。

之前漫長的打工生涯還是存了一筆錢,黃章在盤算自己創業要怎麼做。

“我完全可以先依靠愛琴公司的資源把其他配件完成設計和樣品打造然後再離職。

我一定不會比別人更快開發出基於TK芯片的手機,我的時間可能會比較晚,那我要如何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我不想打價格戰,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只有在其他方面另闢蹊徑了。”

黃章一邊測試他們基於TK芯片組裝的手機,一邊內心在盤算要怎麼利用好愛琴公司的資源爲自己即將開展的創業鋪路。

雖然魅族已然沒落,但是烏鴉認爲把黃章和雷君看做是智能手機市場上半段的宿敵沒有太大問題。

第134章 提前截胡臺積電(4K)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126章 拳頭真正的對手第312章 價格戰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13章 驚訝第159章 220萬,40%股份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273章 峰迴路轉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141章 matrix鍵盤上市第338章 引爆第363章 事態發展閉環了第230章 訪談2第185章 Mphone第275章 時隔多年的查理羅斯秀第182章 新芯科技(8K!)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337章 交易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298章 回國第286章 艱難的抉擇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42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199章 Mphone應用商店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299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轉型第331章 採訪第248章 技術的幽靈沒有離去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69章 失去投資的康菲尼迪第86章 支付令牌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106章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331章 採訪第321章 合作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129章 微軟不做電子支付的原因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51章 參觀谷歌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233章 Mphone在華髮售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367章 MIPad第323章 上市第104章 曹永羅回國見聞第90章 Matrix第178章 控股騰訊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184章 發佈會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第287章 技術路線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30章 再見老友第357章 蛋糕還是陷阱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356章 產學研協同第367章 MIPad第198章 Newman和Quora的再合作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311章 定價第345章 訪談第265章 趨勢第336章 Newman的格局第130章 工藝難點第8章 分享利益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64章 NewPay的優勢第271章 抱有目的的度假第345章 訪談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149章 條件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109章 Quora的估值第324章 估值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
第134章 提前截胡臺積電(4K)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126章 拳頭真正的對手第312章 價格戰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13章 驚訝第159章 220萬,40%股份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273章 峰迴路轉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141章 matrix鍵盤上市第338章 引爆第363章 事態發展閉環了第230章 訪談2第185章 Mphone第275章 時隔多年的查理羅斯秀第182章 新芯科技(8K!)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337章 交易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298章 回國第286章 艱難的抉擇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42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199章 Mphone應用商店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299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轉型第331章 採訪第248章 技術的幽靈沒有離去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69章 失去投資的康菲尼迪第86章 支付令牌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106章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331章 採訪第321章 合作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129章 微軟不做電子支付的原因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51章 參觀谷歌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233章 Mphone在華髮售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367章 MIPad第323章 上市第104章 曹永羅回國見聞第90章 Matrix第178章 控股騰訊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184章 發佈會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第287章 技術路線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30章 再見老友第357章 蛋糕還是陷阱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356章 產學研協同第367章 MIPad第198章 Newman和Quora的再合作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311章 定價第345章 訪談第265章 趨勢第336章 Newman的格局第130章 工藝難點第8章 分享利益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64章 NewPay的優勢第271章 抱有目的的度假第345章 訪談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149章 條件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109章 Quora的估值第324章 估值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