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

爲什麼曾李青會提IDG資本和盈科?

這是因爲他現在專門負責騰訊對外融資,在騰訊對外融資過程中,和IDG的王樹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友誼。

加上確實40%股份全部出讓給周新一人,對於研究風險投資有一段時間的曾李青來說,他認爲有很大的不可控風險。

於公於私,他都覺得應該再好好商榷,商榷之後再做考慮。

許一丹用瘋了的眼神看向他:“在當前這個環境下,我們沒有和新興投資談條件的資本。

我們現在拒絕了,等回去之後對方未必還願意開出這個條件。”

曾李青說:“盈科和IDG說了,只要周新有投資我們的意願,他們就會跟投。”

許一丹:“你也說了,是在周新投資我們的前提下,現在離開,空口無憑之下,IDG和盈科資本憑什麼相信我們所說的。

難不成他們能找到周新求證,又或者他們找新興投資的人求證?

等到求證完,我們壓根拖不起。

至於你擔心的問題,qq對周新來說是隨手就能夠複製的產品,他沒有任何理由或者藉口會覬覦騰訊。”

見曾李青還想狡辯,許一丹沒有給他繼續解釋的空間接着說:“即便周新真的想拿到騰訊的控制權,是不是還要說服我們五個人中的兩個?

如果企業發展的不好,周新憑什麼想要獲得騰訊的控制權?

如果企業發展的好,我們五個人爲什麼會出現分裂?乃至站在對立面的情況產生?”

pony馬站出來打斷道:“不要再說了,一丹,趕快把合同看了,我們和新興投資籤,李青你馬上打電話喊志東把公司公章帶過來,簽字蓋章了。

我知道伱擔心什麼,我的看法和一丹一樣,我們現在需要擔心的是騰訊生死存亡的問題。

這纔是我們的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至於爭奪控制權這都太遙遠了。

而且說白了我們三個月之前還在思考怎麼樣能夠把公司賣掉。

我們和賽格、華國電信的粵省分公司下面的21CN事業部,還有燕京那邊中北尋呼集團在聊的時候,他們可沒有一家想過要買下騰訊。”

這種五個人的公司,法人就是pony馬,公章隨身攜帶,五個創始人都來燕京了,公章也跟着來了。

他們想的也是有人投資就馬上籤合同,之前他們在深交會上尋找風險投資,就把公章隨身帶着了。

中北尋呼是1999年整個華北地區最大的尋呼企業,尋呼就是BB機業務。中北尋呼找騰訊做了一套網絡尋呼系統,pony馬親自以工程師身份跑到中北去幫他們調試設備安裝系統的。

當時負責和pony馬對接的中北尋呼工程師張志浩就幫pony馬一起,去向中北尋呼的高層兜售騰訊,希望他們買下來。

正好中北尋呼當時也在尋找業務轉型,因爲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尋呼業務是日落西山遲早要涼。很不幸中北尋呼沒有看上qq。

(再後來張志浩擔任過騰訊燕京分公司的總經理。)

pony馬繼續說:“另外最關鍵的點在於,剛剛周先生和我說了,他知道qq如何實現盈利。”

曾李青和陳一丹面面相覷:“我馬上看合同。”“我馬上打電話給張志東。”

這句話一出,沒有人再顧得上盈科和IDG資本了。

和周新相比,這兩家投資機構本來就遠遠不如,現在周新除了給錢之外,還給他們指明未來發展方向。

這太重要了。

加上週新盛名之下,沒有人會懷疑他沒有辦法。

要知道周新在硅谷成立的幾家企業,全部都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而且都實現了盈利。

在quora之前,誰知道問答社區,誰能想到還能靠付費問答來盈利,後來的quora金選更是點金之筆。這一模式巧妙地讓媒體們專門創造了一個名字,新媒體,來命名這一全新的媒體形態。

更別提通過短信驗證碼實現電子遊戲線上發行了。

錢只能幫助騰訊暫時活下來,能活多久不知道。

要是一直找不到盈利模式,那麼他們必須要上市才能活下來,但是看外部環境,未必能在資金消耗完之前實現上市。

而且上市只是把燒投資人的錢變成了燒股民們的錢,沒有本質的區別。

瑞幸如果不是靠華國消費者,只靠阿美利肯股市募集來的資金早晚還是死路一條。

當騰訊的創始人們在會議廳激烈地交談之時,第二個人也進去了。

“Newman,你好,我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你可以叫我馬芸,也可以叫我傑克,我之前是一名英語老師。”

老馬明顯比小馬要自信得多,當然這也和剛剛拿到來自高盛的融資有關,有錢纔有底氣。

周新心想,估計只有傑克馬會直接叫他的英文名,其他創業者估計不敢這麼叫。

“傑克,你好,我們直接進入主題,你在公司介紹裡寫的有,你們剛剛拿了高盛500萬美元的融資。

以我對高盛的瞭解,500萬美元的融資,應該接近你們股份佔比50%了吧?

你們哪裡來的股份再出讓給新興投資?”

傑克馬回答道:“準確地說是46.7%,這不是問題,如果新興投資有意願,我們會在中間幫忙斡旋。

讓高盛出讓部分阿里的股權給Newman你這邊。

另外我們也可以直接開始下一輪融資,把高盛的股份給稀釋掉,當然我希望採取A/B股的架構,在後續融資過程中把控制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你相信,我絕對是阿里巴巴最好的掌舵人,由我帶領阿里巴巴,絕對能把它做到上市。”

周新說:“錢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數字,我投資企業並不僅僅只看錢。

阿里即便上市,對我來說意義不大,無非多幾個億少幾個億的區別,你需要有別的能夠打動我的點。”

周新很想看看現在,當下這個時間點,傑克馬對阿里未來的思考。

“阿里現在專注於B2B業務,可以把我們看成是把黃頁搬到了網上。

傳統黃頁是通過紙質印刷,用戶通過索引來查找。這樣面臨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紙質的信息容量有限,一個黃頁能夠承載的企業可能就那麼上百家。

而阿里巴巴目前已經有超過一萬人的註冊用戶,會員總數超過2萬人。”

註冊會員是需要繳納會費的,一般會員不用,早期的B2B商業模式,包括阿里巴巴、環球資源網等,這些都是通過收取用戶的會員費來實現盈利。

因此和其他互聯網企業相比,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晰。

但是還不夠,因爲商家的數量是有限的,你定價高了,其他B2B網站會把這些商家吸引走。定價只能維持在較低的基準上。

這套盈利模式是不足以和投資人講價的,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裡,它的收益都不會高到哪裡去。

除非你實現了壟斷,商家們不得不掏高額會員費給你。

但是B2B不現實,因爲B2B還面臨着一個玩家,那就是華國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同樣在做B2B業務。

傑克馬最早就是做了華國黃頁,後來杭州電信也做了,直接把傑克馬的黃頁給並過去了。

再後來對外經貿部也做了類似黃頁的B2B網站。

所以只要你把B2B業務做到壟斷,然後收取高額會員費,那麼迎來的就是無情的打擊。

傑克馬有了之前被杭州電信收購的經驗後,深知在華國想把B2B業務做到壟斷純屬癡心妄想。

“我們現在是華國用戶數最多的電子商務網站,也是用戶數增長最快的電子商務網站。

我們的企業宗旨是用電子商務爲中小企業服務。

簡單來說就是橋樑,幫助國外的需求方,對接到最合適的能夠提供貨物的華國企業。華國未來二十年將會是高速發展的二十年,會有無數的中小企業誕生。

在過去二十年裡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在未來二十年,這種增長的態勢會更加猛烈。而國內顯然無法把我們製造業的產能消化掉,這勢必然需要國外的消費者來把華國製造的商品消化掉。

而阿里巴巴就是架在華國企業,海外企業之間的橋樑,會隨着華國製造業的發展而發展.”

傑克馬說的內容其實沒有什麼新奇的,但是這些話他說起來就是充滿了感染力。

不然蔡崇信也不會從Investor AB年薪580萬rmb的高管不當,跑到阿里巴巴來當財務總監,月薪僅500元。

在早期阿里員工們的工資,都是傑克馬向他們借錢,借了錢然後再發給他們。蘭州某國企要是知道原來阿里巴巴也玩過這樣的操作,在找員工貸款給自己發錢的時候肯定更有底氣了。

傑克馬一頓忽悠下來,從國際大勢講到華國未來,從華國未來講到中外貿易,再從中外貿易講回阿里巴巴。周新聽得都有點熱血沸騰的感覺。

周新說:“我聽完之後覺得確實阿里巴巴是一家很有前途的公司,也難怪高盛會給你們投資。

但是我們終究還是要回到現實世界,回到現實世界之後,我覺得B2B這種電子商務模式終究有很多現實問題需要考慮。

我們回到剛纔你自己也說過的問題,那就是你們缺乏議價權,會員費只能在這個基準上,商家,特別是中小企業對價格是非常敏感的。

你們定價高了,中小企業就會選擇到其他電子商務網站上去,現在阿里巴巴發展迅速靠的也是服務加低價。

那麼你們能夠爲商家解決的現實問題越多,你們的議價能力就會得到加強。

尤其是在你們能夠解決用戶,其他公司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你們能收的錢,取決於用戶如果不選擇你們要損失多少。

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那就是企業和客戶之間建立信任,這是需要成本的。

你們不負責擔保,更不負責保證客戶在收到貨物後會打款給企業。

同時你們也不保證企業提供的貨物質量一定沒有問題。

企業和客戶通過阿里巴巴的網站建立聯繫後,他們後續的交流合作,需要大量建立互信的成本,這其中還涉及到外國人,溝通交流成本就更高了。

企業首先需要提供樣品給客戶,然後在提供首批貨物之後只能獲得部分貨款,比如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三十。

你們有沒有想過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你們不僅僅是停留在企業和客戶初步建立聯繫這一步。

這一步任何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都能做,阿里巴巴能做,明天有一家嗶哩嗶哩的企業來也能做。沒有門檻自然也沒有議價權。”

周新的話像是把傑克馬點醒了一樣,他做了有五年多電子商務網站,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網站建立好,從來沒有思考的這麼深入過。

周新繼續說:“我聽完之後,好像你們只提了要如何服務中小企業,但是沒有講如何服務?僅僅只是提供一個交流認識的渠道,這不叫服務好。

電子商務,我感覺你們太看重電子這件事,而忽略了後面商務兩個字,電子商務的本質依然是商業。

我建議你們可以好好去外貿行業做一段時間,纔會知道這些商家真正想要什麼。”

這也是原本時空在納斯達克泡沫破裂後,阿里巴巴去做的事情,他們在深入瞭解到外貿行業痛點後,在2002年的時候推出了誠信通,用於解決企業網絡貿易中的信用問題。

在現在纔在創業初期的傑克馬,還沒有類似的思考,或者說想的沒有那麼清楚。

周新說完後,他心裡發生了轉變,之前他想的是要想方設法獲得周新的投資,這樣同時背靠高盛和周新,無論是宣傳還是未來融資,都有非常大的好處。

現在傑克馬只想儘可能地從周新這裡獲得更多的見解,尤其是關於電子商務本身的見解。

關於這方面,他本來以爲自己是看的最透徹的人,只是他沒想到周新比他看的還更透徹。

他可是從在對外經貿部的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就開始從事外貿行業了。

傑克馬用極其嚴肅認真的語氣說:“你說的非常有道理,我們之前關於這一塊的思考確實遠遠不夠。

對問題的理解還是過於浮在表面了,而沒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如何爲中小企業們解決更多的問題。

我多問一句,你爲什麼對電子商務也這麼熟悉呢?”

周新說:“因爲我做過NewPay,也就是電子支付軟件。一切商業活動的核心都離不開支付,通過電子支付可以看穿很多商業行爲的本質。

我們進入到了ebay和亞馬遜的電子支付選項中,我們就幫他們做了一個應收賬款確權的功能。也就是說用戶在收到貨之後需要點確認收貨,賣家才能收到錢。

在點確認收貨前,這一筆款是存在NewPay裡。當然用戶如果要退貨,同樣需要商家確認,用戶才能收到退款。

因此你一說你們的服務,我就想到,NewPay幫ebay和亞馬遜做的應收賬款確權模式同樣可以應用在B2B的商業模式中。

B2C的業務和B2B的業務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對象的區別,我也是觸類旁通。

NewPay在華國還沒有分公司,後面我可以給你NewPay那邊業務推广部門負責人的聯繫方式,我們在阿美利肯和歐洲都有分公司,這些商家都可以進行確權。

同時我們也可以作爲中介,幫忙把貨款打到客戶的銀行卡上,間接規避華國不允許電子支付的風險。”

簡單來說,NewPay作爲中間方,阿里巴巴只是載體,在阿里巴巴上達成合作意向的企業和客戶,可以選擇使用阿里巴巴自帶的NewPay應收賬款確權功能。

“客戶進行確認收穫後,NewPay通過跨國轉賬的方式把錢打給企業。客戶退貨後並且企業確認後,NewPay纔會把錢退給客戶。”

傑克馬沒想到,確實沒想到,周新不僅能提出問題,而且能幫他們把解決方案都一併想了。

“Newman,你的解決辦法非常好,完美解決了基礎互信建立難這個問題,而且阿里巴巴能夠增加用戶粘性,NewPay可以獲得用戶,同時在其中收取手續費。

企業和客戶也極大程度的降低了成本。

我們的業務人員也經常接到來自企業的吐槽,他們給客戶提供了數量比較大的樣品,客戶說,這些樣品會在驗貨通過後提供第一批貨物的時候結算。

結果客戶在拿到樣品之後直接就消失了。

這種事情經常發生。”

周新繼回答道:“因爲還有一個很關鍵的點,如果阿里巴巴只是侷限於按照企業數收費,那麼企業數是有限的。

你們要想做大,只有根據企業對外貿易總額的比例收費,華國外貿的發展才和你們有關,不然和你們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用戶粘性是一方面,不可替代性是另一方面。”

周新打算讓NewPay和阿里巴巴合作,把阿里巴巴打造成樣板工程,後續所有涉及到對外貿易的B2B業務,都需要經過NewPay進行交易。

這樣一來,在華國加入WTO之後,NewPay的交易額能迅速破千億,甚至單位可以是美元。

傑克馬說:“我會盡快和NewPay那邊的人聯繫,我們儘量快的推進這件事。

你這邊如果還有意願投資阿里巴巴,我們本來就很歡迎了,現在更加歡迎了。

我去和高盛那邊談,他們可能會比投阿里巴巴時更高一些的價格把股份轉讓給你們。”

周新繼續說:“好,這件事由吳總和你們談,我就不參與到具體的事務性談判。

到時候吳總和你們把金額、股份佔比談好,談好之後我確認一遍就好。

另外我還可以再給你一點我的思考,那就是賬期。

對外貿易存在賬期,比如分批付款,分期借款這種。

你們其實完全可以去做金融業務,借錢給企業。

舉個例子,有了NewPay參與到你們的交易過程中來,A企業和B客戶確實有一筆交易,但是這筆單子很大,A企業要擴大生產規模才能做下來,但是他們賬面上沒有這麼多錢來擴大生產規模。

A只有兩條路,借錢擴大生產規模或者把一部分產能讓給同行業其他企業。

第一條路肯定利潤更高,第二條路更穩妥。

阿里巴巴有沒有可能介入進去呢?銀行不敢貸款給這種企業,因爲外貿行業的風險太高了。

而阿里巴巴能夠通過和NewPay的數據交互,確認B客戶有一筆錢躺在NewPay的虛擬賬戶上,這筆錢被凍結了。

那麼你們可以成立一家金融公司,專門來做這一塊的貸款業務。”

周新這番話說完後,傑克馬沒有再多說什麼,他被震撼到了。

因爲這已經觸及到金融科技的本質了,金融科技的本質就是信息加金融。

說白了金融科技就是通過科技獲得傳統業務模式中獲得不到的信息,來輔助你的業務或者風控。

周新示意新興投資的秘書把對方送出去,然後喊吳世強進來和他說了幾句關於後續投資阿里巴巴的事情。

傑克馬和蔡崇信回到酒店後,他把今天和周新聊的內容原原本本地複述給蔡崇信聽。

他作爲金融行業有着十多年從業經驗的老兵,內心的震撼比傑克馬更加強烈。

而且蔡崇信隱約感覺,周新說的這些內容裡應該還有很多可以展開的項。

“這趟真的收穫太大了,Newman不愧是最好的產品經理,他幾句話把阿里巴巴未來五到十年要做的事情都幫我們給想明白了。

簡直是從戰略層面直接幫阿里巴巴奠定了方向。”

“約瑟,我們有沒有可能把Newman挖來?如果能把他挖來,我願意把總經理的位置讓給他坐。

你說當時我怎麼就沒問一句,他願不願意來阿里巴巴呢?”傑克馬後悔不已。

約瑟是蔡崇信的英文名。

蔡崇信無奈道:“我會來阿里巴巴是因爲我還在爲別人打工,所以想着來創業。Newman已經是有無數創業成功經驗的企業家。

他不缺創業經歷,你想挖他來,即便阿里巴巴做到世界第一的電子商務公司,都不可能。

我們還是好好想想後續要怎麼樣和NewPay合作吧。”

這章很多幹貨,不只是對話。

第33章 達成合作第177章 天馬行空的設計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367章 MIPad第7章 想要打廣告的留學中介第8章 分享利益第113章 Quora金選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156章 用戶第21章 看穿第140章 CAAS成立與Matrix發佈會前第113章 Quora金選第302章 不同的風格第239章 發酵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266章 吹捧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34章 聖誕節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177章 天馬行空的設計第135章 新芯科技的初始團隊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1章 天時地利第168章 新的想法,新的思路(6K))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324章 估值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314章 突然陡峭的曲線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245章 小米發佈會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161章 被帶跑偏的企鵝(6K)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149章 條件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240章 去獅城的目的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163章 交易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162章 約會(6k)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99章 Mphone應用商店第32章 華國分公司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251章 又一年的過去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289章 浸潤式光刻機技術路線的獨苗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270章 手機操作系統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17章 售價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300章 餘額寶的推出第31章 閒聊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30章 再見老友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56章 遍地大佬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98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2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57章 關鍵鷹第230章 訪談2第105章 百人會第252章 Mphone2第341章 意外第259章 旋轉門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24章 電子社區第278章 獨立自主
第33章 達成合作第177章 天馬行空的設計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367章 MIPad第7章 想要打廣告的留學中介第8章 分享利益第113章 Quora金選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156章 用戶第21章 看穿第140章 CAAS成立與Matrix發佈會前第113章 Quora金選第302章 不同的風格第239章 發酵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266章 吹捧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34章 聖誕節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177章 天馬行空的設計第135章 新芯科技的初始團隊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1章 天時地利第168章 新的想法,新的思路(6K))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324章 估值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314章 突然陡峭的曲線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245章 小米發佈會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161章 被帶跑偏的企鵝(6K)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149章 條件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240章 去獅城的目的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163章 交易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162章 約會(6k)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99章 Mphone應用商店第32章 華國分公司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251章 又一年的過去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289章 浸潤式光刻機技術路線的獨苗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270章 手機操作系統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17章 售價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300章 餘額寶的推出第31章 閒聊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30章 再見老友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56章 遍地大佬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98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2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57章 關鍵鷹第230章 訪談2第105章 百人會第252章 Mphone2第341章 意外第259章 旋轉門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24章 電子社區第278章 獨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