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A1E芯片

“NewPay和X.com之間的差距,不僅體現在市值,更體現在用戶認可度上。

進入到21世紀之後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習慣電子支付,習慣將信用卡和電子支付賬號綁定,然後通過電子支付賬號進行支付。

更重要的在於人們好像默認了電子支付就是NewPay,NewPay就是電子支付一樣,人們不會想起還有其他的電子支付軟件,在支付的時候即便X.com在最上面,NewPay在最下面,他們依然會把網頁拖到最下面,找到NewPay並且完成支付。

市佔率上的差距是有可能被抹平的,消費者的認知想要改變纔是真正的難題。

NewPay在早期推廣的時候做過激勵金計劃,你們的激勵金計劃對用戶的轉化程度有多高?用戶在收到激勵金之後沒有立刻把錢轉到銀行卡里,而是把NewPay當成支付方式,一直使用他們註冊的NewPay賬號。”馬斯克問。

彼得·蒂爾從腦海中翻出兩年多以前的記憶,然後說:“我記得當時的轉化率大概在百分之五十。

但是後來Quora電子支付和Quora金選推出後,這些沉寂的賬號又陸續被激活。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看過關於這個的數據,當年領取過激勵金的NewPay賬戶,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現在都還在繼續使用。”

像這種數據根本沒有辦法從外界搜索到,或者從非核心崗位的員工口中打聽到,

馬斯克內心的挫敗感極其強烈,因爲X.com的數字太低了:“我們的轉化率只有30%,統計口徑還只是要求用戶在領取激勵金之後,會在X.com上完成一次支付。

如果把時間維度拉長的話,這個數字會更低。”

彼得·蒂爾說:“我們有的時候也面臨着同樣的困境,單純的金錢獎勵邊際效應特別明顯,到了某個程度之後,用激勵金起到的效果就非常有限了。

甚至有很多用戶專門註冊賬號騙取激勵金,好在我們設置了門檻,要求用手機號。

再後來我們就取消了這個計劃,現在我們都是採取發優惠券的方式,用戶註冊之後可以領取優惠券,領取的優惠券在完成支付之後會抵消一定的金額。

而且我們的優惠券都是指定了消費場景,用戶可以從拳頭遊戲、沃爾瑪、餐飲類、互聯網服務類裡面選,選取一種指定的場景。

他們在完成消費之後,我們會給他金額更低的優惠券,這樣一步一步誘導用戶產生通過NewPay進行支付,進而培養用戶全新的支付習慣。

這套機制下來,在推廣過程中表現出了不錯的效果。”

這些不屬於商業機密,作爲NewPay的直接競爭對手,馬斯克對NewPay的所有功能細節都瞭如指掌,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最瞭解的就是他旗下產品的競品。

“這套玩法只有NewPay能用,square也採用了類似NewPay的方式,用戶根本不認可。

原因在於他們支持的支付場景太少了。

我一直到現在才知道支付場景有多麼重要,但是我猜Newman在做《憤怒的小鳥》的時候,應該就意識到了支付場景的重要性。

X.com只是單一的電子支付軟件,我們一直到2000年的3月都完全沒有支付場景的概念。

當時我們還在想着如何提供給用戶服務,單一建立在X.com上的服務,用戶之前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和網絡來匯款,當時我們開發了類似康菲尼迪的功能,也就是說用戶在使用掌上電腦的時候,如果兩臺掌上電腦同時具備紅外端口的話,那麼它們之間是可以通過x.com來轉賬的。

這些毫無吸引力的功能花了X.com很大的力氣,我們把大部分的研發力量都投入到了這上面。其實現在回過頭來想,我們當時最需要做的是去和各大互聯網公司聊合作。

X.com要成爲互聯網公司們的支付渠道之一,這纔是對於用戶真正有用的。電子支付軟件本身的功能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它能夠應用到的場景。”

馬斯克的語氣中充滿了感慨,如果周新聽到的話,心裡會默默地告訴他:不,電子支付本身的功能同樣很重要,但是那需要建立在有足夠多的用戶基礎之上。

彼得·蒂爾對此同樣很有感觸:“這是我在剛剛接手NewPay的時候,Newman經常和我說的話,我們需要聚焦在解決用戶問題上,而不是聚焦於產品本身。

幫助用戶解決問題比盲目地爲產品增加功能更有意義。”

彼得·蒂爾在創辦康菲尼迪之前有着非常豐富的履歷,畢業於斯坦福法學院還是在斯坦福法學院任教,在華爾街成立投資公司,然後創建電子支付公司康菲尼迪。

他見過不少創業者和產品經理,大家潛在目標都是幫助用戶解決問題,但是隻有周新能夠做到找到最佳路徑。

因爲用戶自己很多時候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只知道自己不需要什麼,互聯網的產品經理要做的就是把用戶抽象的需求具象化。越是用戶量級巨大的產品,越難做到這一點。

用戶太多意味着衆口難調,你很難做到讓絕大多數人都滿意。後世國內國民級的手機app,從微信到qq,都是騰訊的核心團隊和最優秀的產品經理在負責維護和升級,年年更新年年升級,用戶羣體反而意見越來越多。

“也正是在這樣的頂層設計下,NewPay才能一直高速增長。

我們目前已經在全美5個主要大城市部署了服務器,爲的就是滿足全美用戶的需求,預計今年會擴充到10個城市。

Mphone推出後,對網絡帶寬和低延遲的需求更高了。”

進入2001年之後,彼得·蒂爾愈發覺得當時選擇加入NewPay是正確的選擇,NewPay的發展讓他看到了一統電子支付市場的希望。

其實NewPay現在已經一統全美的電子支付市場了,只是全球大部分國家對電子支付還抱有遲疑的態度。

馬斯克說:“這就是一步慢,步步慢,X.com背後的投資人,都對X.com追趕NewPay失去了信心。

他們對X.com的目標變成了保住現在第二的位置,並且在歐洲、亞洲等電子支付的空白區域和NewPay競爭。

不過和NewPay相比,我找到了更有意思的創業方向,那就是微博。

微博真的是非常有趣的產品,它和Mphone的結合發揮出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我自從體驗過Mphone之後,我每天多的時候要發十多條微博。我最近一直有一種衝動就是把X.com的股份賣給別人,辭去X.com CEO的職位,然後去做和微博類似的產品。”

這再正常不過了,後世馬斯克在功成名就之後寧願承擔高額溢價也要把推特買下來,買下來的輕易程度就好比買了一個玩具一樣。

而且他本身也不喜歡做電子支付軟件,馬斯克最早對X.com的設想是網上銀行,用戶把錢儲蓄到X.com上之後做一些銀行業務。

問題在於這是電子支付普及之後再做的事情,用戶連電子支付都還沒習慣,怎麼可能能接受在網上銀行去借貸和辦理一些金融業務。

這不現實。

因此X.com的發展和馬斯克想做的事情漸行漸遠,即便沒有NewPay,馬斯克也會在康菲尼迪和X.com合併之後把CEO的職位交給彼得·蒂爾。

而微博,它是如此新鮮,如此有趣,隨時都能收到回覆,一下子就點燃了馬斯克的創業熱情。

他也要做類似的產品。

彼得·蒂爾聽了後明確表示不看好:“我感覺很難。

微博能夠成功,很大的原因在於他是手機上的應用,如果換成是電腦上的應用,微博毫無吸引力可言。”

馬斯克說:“我知道,微博的優點在於我隨時都能打開手機看到其他人的回覆、@、轉發和點贊,而使用quora,我只有坐在電腦前才能看到用戶帶來的反饋。

這種及時的反饋,是微博吸引我很重要的點。

所以誰說了我要做電腦上的微博?我自然也要做手機上的應用,除了Mphone之外,還有很多手機品牌。

我只需要和一家談好就可以。”

彼得·蒂爾說:“這同樣很難。

我聽Newman說過,之前時代華納有和諾基亞談,他們希望推出一款預裝載Quora的手機,工程樣機都製造出來了,最後還是沒有上市。

很大原因在於,手機屏幕太小了,特別是諾基亞的手機屏幕太小,quora的內容很難對諾基亞手機屏幕適配。

除非諾基亞專門針對quora開發一款大屏手機,諾基亞做了樣機,然後內部評估了一下這個成本和收益,認爲不值得這麼做,最後這方面的合作只停留在研發層面。

同樣你如果想做類似的手機應用,也需要手機廠商配合,這太難談下來了。

連quora這種在電腦端已經獲得了極大成功的產品,都沒能談下來,伱的手機應用沒有經過市場檢驗,很難讓手機廠商和你賭。”

在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前,諾基亞有很強烈的意願和時代華納關於Quora合作。

在做了工程樣機之後,諾基亞發現,quora的回答太長了,即便把手機屏幕做到手掌大小,還是要滑動至少三下才能把回答看完。

這種用戶體驗很糟糕,諾基亞方面無法保證用戶們會買單,尤其是大屏手機意味着成本也會很高,定價昂貴,潛在風險上升和不確定性的提高,兩方面導致了諾基亞放棄了合作的繼續推進。

等到Mphone推出後,Mphone內置的應用受到一致好評,諾基亞內部又開始有重啓quora手機項目的聲音傳出。

馬斯克說:“quora不能推廣是因爲這個產品設計的就不符合手機習慣。

你沒有發現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都對內容有限制麼?

不能讓用戶有太多發揮空間,微博和微信同樣有字數限制,爲的就是保證用戶體驗,能夠儘可能讓用戶一次性看完內容。

quora和這個要求是完全衝突的,如果按照微博的字數限制,用戶是無法通過quora獲得解答。

所以quora不能成功,不代表我要做的手機應用不能成功。”馬斯克顯得自信滿滿。

一般他都很自信,除了像NewPay這種人力所無法及的事情。

彼得·蒂爾在和馬斯克聊完之後,第二天就去找了周新:“Newman,我聽說馬斯克有出售X.com股份的意願,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收購他手裡x.com的股份?”

周新問:“彼得,你是怎麼考慮的?”

彼得·蒂爾說:“無論是從反壟斷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市場的角度出發,我們都不可能壟斷整個電子支付市場。

互聯網公司們、零售商們他們都無法接受只有一個電子支付公司,市面上在電子支付領域只能選擇NewPay。

因此有一個競爭對手是有必要的,目前來看,X.com將會扮演這個角色。從這上面考慮的話,那麼我們可以收購少量X.com的股份,當做風險投資的目的。

另外也是隨時掌握X.com的動向。

現在華爾街對X.com的估值在5億美元,隨着未來電子支付市場的發展,以及X.com在市場份額第二的位置上站穩之後,5億美元的估值顯然是嚴重低估。

因此購買部分X.com的股份對於我們來說能夠獲得大筆投資性收益。”

這就像早年間IBM讓英特爾做一些他們不想做的個人電腦CPU業務,然後收購了英特爾一些股份一樣。

在彼得·蒂爾的設想裡,他們同樣可以把一些邊緣業務交給X.com來做,避免壟斷指控。

被壟斷指控後,需要付出的代價遠比扶持X.com來得慘痛。

周新說:“我認爲可以,你去談吧。”

按照管理在公司這邊轉了一圈之後,周新去思略半導體找胡正明聊。

和後世思略半導體被Cadence收購,收購之後胡正明去臺積電擔任首席技術官不同,周新參與了思略半導體的融資,投一億美元給思略半導體就和玩一樣。

光是避免EDA設計軟件被Cadence一家壟斷,這個錢都投得值。

另外更重要的在於,胡正明沒去臺積電,能夠有效減緩臺積電的技術進展。

周新現在想方設法,想把胡正明挖到新芯半導體去。

胡正明去了,新芯半導體乃至整個張江科技園區的半導體產業纔算有了掌舵的舵手。

胡正明有這個能力和資歷,和關建英相比,胡正明如果回華國,能帶回去的工程師才叫多。

“教授,你找我?”周新問。

胡正明心想,自己這個學生就沒有給他省過心,這裡的不省心不是指學業上的不省心,而是指他老是做出一些大事,讓他震驚的同時,又隱約有些茫然。

“Newman,來坐,Mphone很好用,恭喜你又成功了。

我身邊用過Mphone的朋友,都認爲這是一款足夠優秀的產品,唯一的缺點就是有點貴。

特別對於學生來說,我們實驗室你的師兄師姐他們都表達過同樣的意思,就是Mphone的定價太貴了,以至於他們想支持你,都負擔不起。

也許他們只是想讓我用實驗室經費添置幾臺Mphone給他們使用。”

胡正明調侃兩句後直入主題:“我很好奇Mphone的芯片是怎麼設計的。

我和老關認識這麼多年,他絕對沒有這個實力,能夠把130nm的製程,做到500MHz的運行速度。

老關要是有這個水平,他也不至於被掃地出門了,任何一家芯片設計公司都會把他當成座上賓。

尤其這還是移動芯片,ARM的1020E內核,同樣是130納米的製程,都只有325Mhz的運行速度。

Mphone這款命名爲A1E的芯片,是如何做到僅使用130納米工藝就能有1Ghz的運行速度?”

胡正明對Mphone最關注的是它的技術,其他技術都屬於他能夠理解的範疇,唯獨芯片上,130nm做到了1GHz的運行速度,多少有點天頂星技術的意思了。

周新說:“教授,你知道爲什麼它被命名爲A1E嗎?

因爲在他前面還有A1A、A1B、A1C等四款產品,前面四款產品的運行速度從ARM的268MHz逐漸提升到現在的500MHz。

這是技術進化的過程。

關叔他沒有這個水平,不代表華國沒有能夠設計出這款芯片的人才。只是考慮到這是商業機密,所以不方便給你透露。

如果你願意加入新芯科技,那麼你可以看到完整的IC設計圖,以及整個設計思路的演化路徑。”

圍繞着ARM1020E這款內核,三星研發出了一系列的芯片,其中在2002年基於Alpha CPU技術,三星將ARM1020E重新設計成了Halla芯片,這款實驗室產物實現了130納米制程工藝,運行速度峰值高達1.2GHz。

後來三星圍繞這一實驗室產物陸續研發出了商用芯片,像0.18微米制程、運行速度268MHz的S3C2410,130納米制程、運行速度533MHz的S3C2443等。

2443是2410的升級版,主要應用在掌上電腦領域,後來三星給初代iphone設計的CPU,主頻運行速度才422MHz,90nm工藝的運行速度還不如130nm的運行速度,用的是相對落後的架構。

也就是說Mphone使用的芯片,是來自於三星七年之後的技術,2007年設計的商用版芯片2443.

三星給自家手機使用的芯片,同樣製程下,運行速度比給iphone提供的芯片要好上百分之三十左右。

這也是後續iphone要堅持自研芯片的重要原因之一,爲的就是不被芯片設計廠商綁架。

周新繼續說:“我們的實驗室芯片,已經能夠做到130nm,1.2GHz的運行速度。

要不是考慮成本問題,Mphone用不上這麼好的芯片,我們完全可以直接上最新款的芯片。

被命名爲A2的芯片,我們打算在下一代的Mphone推出。”

胡正明聽得兩眼放光,對科學家來說,最能吸引他的是技術本身,而不是待遇。

說白了到這個級別的科學家,哪一家公司開出來的待遇都差不多,德州儀器、臺積電、英特爾、AMD等等。只要胡正明想去工業界,這些半導體公司們開的價格都大差不差。

周新一直沒能說服胡正明,關鍵還是在於華國在技術層面沒有太多吸引胡正明的地方。

去華國開學術講座沒問題,從華國招收博士同樣沒問題,但是去華國工作,這就有問題了。

而且周新還希望胡正明去張江常駐,這對胡正明來說就更難接受了。

胡正明指着周新無奈地說道:“現在還和我講起商業保密來了。

我知道你想讓我去張江,幫你把張江那一攤子給弄好,老關一個人在那邊獨木難支,他也許能管好兩家企業,能管好三家,但是半導體企業集羣式發展,他做不到。

其實我也沒幹過這個,爲啥你就肯定我一定能幹得來呢?

我說白了大半輩子都在學術界廝混,我自己的企業都管理的很一般。”

胡正明很瞭解周新想要什麼,因爲大家談過太多次了。

去華國對於胡正明來說,完全就是一趟冒險。

因爲周新想讓他做的事情,是從技術角度找出具備潛力的公司,然後去投資這些公司。

投資之後,還需要從技術角度去扶持這些公司,比如做光刻膠的公司,那麼要幫他們找這個領域的牛人,然後給一個名單和聯繫方式給他們,讓企業去聯繫,必要時候胡正明可能還要親自出馬看能不能把人才招攬過來。

雖然周新和胡正明說的,是他只需要總體上把關,需要做的事情可以找他認爲可以的人來做,並不需要他親自來做。

只有技術上的研發,需要胡正明親自來做。

包括企業管理,都可以找專業的管理人來管,胡正明只需要負責決策。

但是這都屬於開荒之後的事情,現在去張江就是開荒,開荒的時候一個人當兩個人用都不夠,一個人得當三個人用。

胡正明一直沒想好,自己都這把年紀了,還有沒有必要回華國去拼命。

臺積電的張忠謀也在勸他,勸他去臺積電當首席技術官。

和新芯科技相比,臺積電要成熟太多,分工已經非常細了,他只需要做好總體技術把關就可以,然後再借助臺積電的資源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

胡正明一直搖擺不定。

周新說:“這還不是實在沒辦法嗎?

我身邊稍微有點半導體經驗的人,我都想辦法薅回張江去了。

從結果來看,林叔在新芯光刻機幹得還不錯,關叔對新芯科技的發展也管理的不錯。

包括我之前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業經驗,也證明了我看人有一套。

因此我相信我在教授你身上同樣不會看錯。”

想了想599美元的定價,1Ghz的芯片還是不合理。

雖然130nm製程在技術上能做到,但是成本會非常高,如果是1Ghz的芯片搭配1GB內存,599美元的定價壓根保證不了40%的收益。

所以還是把芯片的運行速度改成了500MHz。

第303章 狡猾的麥道夫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358章 NewPay在行動第86章 支付令牌第130章 工藝難點第366章 小米在擴張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17章 售價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34章 聖誕節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309章 連環雷第47章 反響強烈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315章 優勢第33章 達成合作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8章 分享利益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35章 聖誕節第352章 老倒黴蛋了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49章 投資的第一課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157章 給華國互聯網人的建議(4k)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56章 遍地大佬第103章 曹永羅回國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172章 爲什麼總是Newman?第13章 驚訝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56章 遍地大佬第134章 提前截胡臺積電(4K)第364章 弱肉強食的世界第45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145章 堅持去做你認爲正確的事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209章 模式創新(5K)第275章 時隔多年的查理羅斯秀第13章 驚訝第8章 分享利益第56章 遍地大佬第255章 E3展會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273章 峰迴路轉第217章 NewPay開獎第235章 悲哀第80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254章 驚豔第248章 技術的幽靈沒有離去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284章 匿名社交軟件第311章 定價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67章 酸了第315章 優勢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220章 新百度上市第90章 Matrix請假條第252章 Mphone2第252章 Mphone2第331章 採訪第354章 一些吐槽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147章 第二件事(求訂閱!)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162章 約會(6k)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315章 優勢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339章 環球同此涼熱第64章 NewPay的優勢第37章 反擊第30章 再見老友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4章 優化MOSFET模型
第303章 狡猾的麥道夫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358章 NewPay在行動第86章 支付令牌第130章 工藝難點第366章 小米在擴張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17章 售價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34章 聖誕節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309章 連環雷第47章 反響強烈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315章 優勢第33章 達成合作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8章 分享利益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35章 聖誕節第352章 老倒黴蛋了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49章 投資的第一課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157章 給華國互聯網人的建議(4k)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56章 遍地大佬第103章 曹永羅回國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172章 爲什麼總是Newman?第13章 驚訝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56章 遍地大佬第134章 提前截胡臺積電(4K)第364章 弱肉強食的世界第45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145章 堅持去做你認爲正確的事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209章 模式創新(5K)第275章 時隔多年的查理羅斯秀第13章 驚訝第8章 分享利益第56章 遍地大佬第255章 E3展會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273章 峰迴路轉第217章 NewPay開獎第235章 悲哀第80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254章 驚豔第248章 技術的幽靈沒有離去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284章 匿名社交軟件第311章 定價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67章 酸了第315章 優勢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220章 新百度上市第90章 Matrix請假條第252章 Mphone2第252章 Mphone2第331章 採訪第354章 一些吐槽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147章 第二件事(求訂閱!)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162章 約會(6k)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315章 優勢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339章 環球同此涼熱第64章 NewPay的優勢第37章 反擊第30章 再見老友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4章 優化MOSFE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