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什麼樣的籌碼能打動周新

周新不想把Matrix賣給微軟很簡單,因爲收益不及預期,反而會打亂他原本的規劃。

雖說把Matrix賣給微軟,然後再收購蘋果,把蘋果打造成後來的萬億帝國也是一條路,但是這條路並不好走。

Matrix已經完全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了品牌形象,打造了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高端品牌,這樣的定位在第二代Mphone發佈後已經形成,後續只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創新不斷去加深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即可。

借蘋果的殼另起爐竈,有未來視角會覺得這是個不錯的選擇,蘋果的生態有着大量優勢,這樣的想法完全是一種刻舟求劍。

蘋果的優勢是建立在他們從移動互聯網序幕拉開時就處於領先地位,不斷的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獲得大量擁躉後形成雪球效應的結果。

蘋果的生態優勢是蘋果獲得成功後的結果而不是蘋果獲得成功的原因。

而微軟獲得了Matrix之後,蘋果要想戰勝微軟太難了,即便有周新的未來視野加持也太難了。

本身在開發者生態上蘋果和微軟相比就差得遠,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的開發者數量要遠遠大於基於MacOS的開發者數量,用十倍來形容都低估了。

更重要的在於紙上的協議是可以被推翻的,不需要微軟來做這個惡人,阿美利肯方面自然會扮演這個角色。

即便說好合並後的Matrix依然要採購新芯設計的手機芯片,這條白紙黑字寫進合同裡,也可以被阿美利肯方面以慣用理由給推翻。

這就好比微軟佔據了後世蘋果的地位,甚至比後世蘋果更強勢的地位,全球最先進製程超過四分之一的產能要依賴於Matrix最先進的智能手機,而新芯相當於後世半個臺積電的地位。

驟然把單全部砍掉,這對芯片代工來說是毀滅性打擊。

Matrix收購蘋果又有什麼不同?最大的不同在於,聯邦政府對蘋果的重視度遠不如微軟,周新把部分研發部門和研發職能放到華國不會引起太多注意。

未來在發生脫鉤的時候,周新完全可以學字節跳動,把抖音和Tik Tok一拆爲二,華國以外的市場用蘋果,華國市場用Matrix。

好歹能保留一小半的成果。

微軟和Matrix合併的話完全做不到這點。

喬布斯聽完後他下意識是對周新的提議持排斥態度,在他看來,蘋果是他的蘋果。

而蘋果被Matrix收購之後,即便名字還是蘋果,但是蘋果會從他的蘋果變成周新的蘋果。

他現在對蘋果的影響力遠不如比爾蓋茨對微軟的影響力。

喬布斯問:“Newman,如果你收購蘋果的話,我想了解一下我們之間如何進行權責劃分。

我和你之間,又或者是蘋果原本的管理層和Matrix的管理層之間。”

喬布斯如果周新下定了決心要推動Matrix和蘋果合併,他是絕對阻擋不了的。

蘋果是他創辦的企業沒錯,但是中間離開蘋果的十年間,他已經把蘋果的股票賣的差不多了,他手機的股票份額連百分之一都沒有。

至於拉攏蘋果的大小股東拒絕周新的提議,先不說周新就是蘋果的最大個人股東,即便把機構股東算在內,周新的份額也排在首位。

這幫腦子裡只有錢的大小股東們做不到對Newman說不。

喬布斯可以說不,大小股東們只會說是,甚至周新都不需要自己說,他只要表露了這個想法,蘋果的股東和董事會會湊上去促成這筆交易。

蘋果和Matrix合併同樣是大生意,同樣可以算得上是21世紀以來硅谷最大的一筆生意了。

周新聽完後說:“我們要在資源上進行一些整合,我們首先明確一個原則可以把Matrix、Mac、Apple、ipods這些都是蘋果旗下的品牌。

然後合併之後在資源上可以實現一些共享,比如供應鏈、銷售渠道、軟件生態等等,這些可以做合併。

在一些具體產品的研發上可以做區分,比如蘋果原本的產品條線依然是原本的負責人來負責,Matrix的產品條線也依然是Matrix的負責人來負責。

簡單來說就是集中各類資源,管理上最多做微調。

因爲蘋果和Matrix合併涉及到太多的利益整合,蘋果是一家有着非常長曆史的公司,因此在前期我應該會親自出任CEO。

然後你和原本Matrix的CEO會分別出任分管各自業務條線的副總裁。

我的初步想法大致是這樣,蘋果需要Matrix的技術、資金和生態,Matrix同樣需要蘋果的技術和生態,雙方會是一個一加一大於二的關係。”

周新和喬布斯聊完後沒有對外大肆宣傳,只是找高盛高管保爾森聊了他的想法。

然後讓保爾森去幫忙運作這件事,條件就是保爾森需要在極度保密的情況下把這件事做成。

保爾森聽完周新的想法後幾乎是第一時間就聯想到了華國兵法中的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現在在炒作微軟和Matrix合併的媒體們就像小丑一樣表演,實際上週新的想法壓根不是被微軟收購,而是自己完全佔據主導權去收購蘋果。

“保爾森,我完全願意把這筆生意交給高盛來做,但是我有幾點要求,一是把微軟和Matrix的合併無論從明面上還是從暗地裡得到的消息,都只能說監管部門無法接受微軟收購Matrix。

二是Newman是退而求其次才收購的蘋果。”

周新這樣的要求是爲了不影響他和比爾蓋茨的關係,未來和微軟還是有很多合作的機會,尤其是未來微軟打算親自下場做手機的話。

客戶資源對新芯來說越多越好,微軟的Windowsphone好歹銷量也破億了。

結果還沒等高盛在其中當內鬼,說服阿美利肯的商務部,歐盟商業相關的部門就站出來表示,無法接受微軟和Matrix的合併。

就好比後世微軟收購暴雪需要多個國家的同意是一個道理,微軟和Matrix的市場都涉及全球大部分主流國家。

同時因爲涉及到反壟斷法和競爭政策的問題。不同國家設立了自己的反壟斷機構和法律,用於保護市場競爭和消費者權益。

若收購受到反壟斷機構的反對,那麼該收購會被禁止。

對於有着通信行業兩大巨頭諾基亞和愛立信的歐盟來說,顯然無法接受微軟和Matrix合併之後的龐然大物的出現,這對歐盟的手機產業鏈將造成致命打擊。

在歐盟的明確反對下,這起合併還沒等到阿美利肯商務部門發言就無疾而終了。

微軟同樣退而求其次去收購了Palm,打算全力進軍智能手機領域。

“你說的沒錯,我和Newman的關係很好,他剛來微軟當實習生的時候我就見過他,他當時是那批實習生裡的優秀代表。

我當時就能感受到Newman和其他年輕人不一樣的地方,他很有自己的想法,拳頭遊戲也是我旗下基金會做過的收益率最高的一筆投資。”

“是的,我自然很希望和Newman合作,希望看到微軟和Matrix合併,我還和Newman說過,如果微軟和Matrix合併成功的話,微軟CEO的位置留給他。

從實習生短短五年時間成爲微軟CEO,也算是一種成就了。當然如果他願意的話,99年的時候他就有機會出任微軟CEO了。”

“是的,智能手機非常重要,移動互聯網已經完全呈現出過去個人PC市場早期蓬勃發展的態勢,微軟很重視這個新興的市場,這也是微軟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微軟現在在這個領域已經落後了,本來我們是想通過收購Matrix來實現追趕,現在看來這條路走不通。

那隻能靠微軟自身的能力在這一領域實現追趕。”

“我對鮑爾默還是很有信心,藉助微軟的優勢,他能在不久的未來實現對Matrix的超越。”

比爾蓋茨在西雅圖接受某檔電視節目採訪的時候正面回答了最近來的一些傳聞。

他的回答也讓微軟試圖收購Matrix這件事變得更加富有可信度。

當然最憤憤不平的還是納斯達克的投資者們,明明板上釘釘的事情爲什麼歐盟要出來插手。

本來眼看着要起飛的股價直線墜機,這條下墜的弧線比大A陡峭得多。

還沒等市場對微軟收購Matrix一事退燒,微軟漲上去的市值回撤還沒有到位,周新發了一條微博:

“Matrix計劃和蘋果合併。”

消息傳出後迅速引爆了網絡輿論,蘋果是一家有着大量擁躉的互聯網企業,雖然在整個九十年代,他們做的很爛。

把整個個人PC市場拱手讓人,但是這不代表他們之前的擁躉消失了。

這就好比某些歌手粉絲的宣言:我們是老了不是死了。

對蘋果的支持者們來說同樣如此,更別提蘋果藉助ipods zero重回大衆視野。

和微軟合併Matrix微博上罵聲一片不同,Matrix合併蘋果的消息傳出後,微博上可以用喜大普奔來形容。

如果現在有用戶畫像的話,可以發現ipods用戶和Mphone用戶的用戶畫像存在極大的重疊。

“WOW!這是我今年聽到過最好的消息,Matrix和蘋果合併的話我再也不用考慮其他公司的電子產品了。”

“Matrix和蘋果合併將會是一場雙贏,MOS上的設計優勢可以同步到蘋果電腦的操作系統中去。”

“是不是意味着蘋果將推出支持觸屏功能的音樂播放器了?”

“能看到喬布斯和Newman之間的合作簡直太好了,兩位科技界的頂級人才將爲我們帶來更多更好的產品。”

周新倒不覺得他和喬布斯之間能擦出什麼火花,他很好奇雷君和喬布斯之間能擦出什麼火花。

畢竟雷君想在喬布斯去世後接過他衣鉢的人,在外界一直有雷布斯的雅號。

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取錯的外號,雷君能以雷布斯爲名,顯然說明他和喬布斯有相像之處。

周新心想等這筆交易完成後,雷君負責供應鏈管理,有大量時間和喬布斯打交道。

到時候可以好好問問雷君和喬布斯對對方的看法。

Matrix收購蘋果同樣是一場長跑,不是短時間能搞定的,至少得花一年時間。

因爲相當於Matrix借蘋果的殼上市,要先通過蘋果內部股東大會決策通過,然後纔是納斯達克同意,再來是阿美利肯的監管部門同意。

最後纔是全球主要國家的監管部門同意,同意之後這筆交易纔算最終達成。

周新公告相當於只是他和蘋果背後的股東們達成了意向,大家會把這件事拿到股東大會上進行決策。

Matrix收購蘋果交給高盛來做,再一次證明了高盛強大的能量,屬於是被華爾街的同行們眼饞到不行。

憑啥好事都是你?

“之前你不是和我說只要微軟開出足夠的籌碼,你是會考慮把Matrix賣給微軟的。

現在看來微軟開出的籌碼還不如蘋果?”李靜宜問道。

之前李靜宜和周新一起在比爾蓋茨的別墅裡度假時,他們就聊過這個問題。

當時周新說的是價碼合適沒有什麼是不能賣的。

李靜宜還以爲Matrix真的要賣給微軟了,她私下有些期待。

因爲按照她對周新的瞭解,把Matrix賣了之後顯然是要開始新的創業,她很好奇周新新的創業方向會是什麼。

結果卻是周新反手收購蘋果。

周新說:“單純的錢對我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如果微軟能夠在中間運作把應用材料公司賣給我的話。

我會毫不猶豫的把Matrix賣給他。”

Matrix賣給微軟之後,以周新的能力完全可以再造一個,即便無法做到同樣的規模,至少做到後世小米、OV那個規模是沒有任何問題。

應用材料公司則不同,這家在半導體上游的巨頭。

應用材料公司是半導體領域的巨頭,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約17300項專利。

最爲華國人所熟知的半導體設備是光刻機,但是生產芯片要用到的設備遠遠不止光刻機這麼簡單。

還包括包括原子層沉積、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快速熱處理、化學機械拋光、蝕刻、離子注入、晶圓檢車等等。

這些步驟都要用到半導體設備,而應用材料在這些設備中的市場份額至少都在70%,是半導體設備界不折不扣的巨頭。

第360章 從棋子到棋手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91章 上架感言第4章 優化MOSFET模型第242章 翻舊賬第70章 A/B股架構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303章 狡猾的麥道夫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第146章 問答環節第292章 各方動向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90章 Matrix第101章 第一塊Matrix鍵盤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85章 電子支付戰爭將是一場零和博弈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145章 堅持去做你認爲正確的事第292章 各方動向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279章 坐山觀虎鬥第230章 訪談2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309章 連環雷第56章 遍地大佬第247章 攪局者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71章 新興投資的成立與困境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17章 售價第126章 拳頭真正的對手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65章 明天早上更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161章 被帶跑偏的企鵝(6K)第141章 matrix鍵盤上市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209章 模式創新(5K)第312章 價格戰第234章 蝴蝶效應第329章 上市第92章 百度的新聞發佈會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334章 海嘯的前兆第284章 匿名社交軟件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30章 再見老友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89章 產業升級第51章 參觀谷歌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254章 驚豔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320章 技術轉讓和股權互換第67章 酸了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20章 蓋茨要見我?第21章 看穿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77章 線上百科全書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13章 驚訝第67章 酸了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189章 A1E芯片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19章 招兵買馬第16章 蓄勢待發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234章 蝴蝶效應第171章 逆流而上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221章 你就說投不投吧第244章 結果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16章 蓄勢待發
第360章 從棋子到棋手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91章 上架感言第4章 優化MOSFET模型第242章 翻舊賬第70章 A/B股架構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303章 狡猾的麥道夫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第146章 問答環節第292章 各方動向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90章 Matrix第101章 第一塊Matrix鍵盤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85章 電子支付戰爭將是一場零和博弈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145章 堅持去做你認爲正確的事第292章 各方動向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279章 坐山觀虎鬥第230章 訪談2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309章 連環雷第56章 遍地大佬第247章 攪局者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71章 新興投資的成立與困境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17章 售價第126章 拳頭真正的對手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65章 明天早上更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161章 被帶跑偏的企鵝(6K)第141章 matrix鍵盤上市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209章 模式創新(5K)第312章 價格戰第234章 蝴蝶效應第329章 上市第92章 百度的新聞發佈會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334章 海嘯的前兆第284章 匿名社交軟件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30章 再見老友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89章 產業升級第51章 參觀谷歌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254章 驚豔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320章 技術轉讓和股權互換第67章 酸了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20章 蓋茨要見我?第21章 看穿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77章 線上百科全書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13章 驚訝第67章 酸了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189章 A1E芯片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19章 招兵買馬第16章 蓄勢待發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234章 蝴蝶效應第171章 逆流而上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221章 你就說投不投吧第244章 結果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16章 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