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廷議風水

三法司聯署問案,通常只受理複審,然而這次帝陵金井出水事關重大,而且牽涉多個衙門,刑部、督察院、大理寺三卿受皇命會審此案,一時風言風語傳遍京師。

刑部右侍郎魏紳將楊凌、倪謙等人剛剛押至刑部大牢,工部尚書徐貫、禮部尚書王瓊便得訊來到刑部拜訪,二人雖不談及涉案諸人的案情,卻大肆鼓吹龍脈受損危及社稷的緊要以及皇上對此事的重視,聽的刑部尚書洪鐘心中惴惴不安。

關進牢中的這幹人等涉及多個衙門,最叫他頭疼的便是有司禮監的人和皇上御前紅人楊凌在內,他一時揣磨不透聖意到底要嚴懲到什麼程度,心中正不知所措,如今聽了兩位尚書大人的話,好似迷途中點亮了一盞明燈,頓時以爲有了主意。

刑部右侍郎魏紳將楊凌等人卸下囚車,親自送入大牢,安排妥當後剛剛走出獄門,便見兩個錦衣官校拿着公文正與牢頭爭執,魏紳立即急步趕過去問道:“甚麼事在刑部大牢前爭吵?”

牢頭躬身道:“魏大人,這兩位是鎮撫司掌刑百戶,要提審帝陵案疑犯”。

魏紳向那兩位身着飛魚服的錦衣衛百戶瞧了一眼,二人見是名震京師的直吏魏紳,氣焰便不敢再向對着牢頭時那般囂張,一個錦衣衛百戶上前施禮道:“下官崔緹,見過魏大人。大明律,凡屬觸犯皇帝陛下和牽涉到朝中官員們的案件,鎮撫司有訊問乃至拷打之權。不過既然皇上已將此案交付三法司,我們鎮撫司不再爭審便是,可是我們卻要旁聽此案,無論提審、刑訊囚犯,還請大人及時告知我等出席。”

魏紳對錦衣衛的跋扈早有不滿,聞訊大怒,說道:“此事雖涉及帝陵和皇家,卻是官員舞弊貪污所致,與謀反大案無關,況且皇上已將此案全權交付三法司,錦衣衛也能插手麼?”

崔緹皮笑肉不笑地道:“大人職責所在,自該秉公辦理。可這也是錦衣衛的職責,皇上旨意上可沒說不許錦衣衛督察此案”。

魏紳仰天打個哈哈,一捋長鬚道:“戴義是司禮監的人,誰不知道錦衣衛與司禮監東廠形同一家,請轉告提督張大人和鎮撫使牟大人,還是避避嫌疑的好!”魏紳說罷拂袖而去。

兩位錦衣百戶走到階下望着魏紳背影,拿這老頭子一時也沒了招兒。崔緹皺着眉頭道:“刑部將案子發由魏判官掌理,恐怕要令鎮撫使大人爲難了,這老匹夫連皇親國戚都不放在眼裡,豈會在乎我們?”

另一個錦衣百戶黃子維笑道:“崔兄,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洪鐘那老傢伙謹小慎微,最是見風使舵,咱們直接將貼子呈給他去,諒他不敢拂了牟大人面子”。

不料洪鐘自以爲已窺知皇上心意,接了二人呈上的鎮撫使牟斌的貼子,沉吟良久後對刑部左侍郎程文義道:“去,告訴兩個錦衣百戶,就說此案緊要,相關人犯還未齊全,故此不能審問,請他們回去吧”。

刑部左侍郎程文義擔心地道:“大人,拖得一時拖不了一世,升堂審案時,如果錦衣衛強要插手,那便如何是好?”

洪鐘老奸巨滑的嘿嘿一笑,說道:“到那時三司會審、舉朝矚目,隨便叫魏紳找個由頭把他們阻在外面,牟斌難道敢冒天下之大諱,強行闖入公堂不成?”

處事一向玲瓏八面的洪鐘今日敢向錦衣衛叫板,倒令程文義心下驚奇不已,他應了聲“是”,悄悄退了出去。

洪鐘微笑暗想:“我一個刑部衙門不是錦衣衛的對手,可三法司同堂問案,那牟斌敢同時得罪三司公卿麼?此案審的明白,到時怕內相都要換人了,到那時我的聲望地位一時無兩,牟斌見了我還會如此囂張麼”。

鎮撫司牟斌房內,提督指揮使張繡揹負雙手,在房中踱來踱去,半晌方重重地哼了一聲道:“真是愚蠢,修建帝陵本來是一件難得的機會,有此資本,楊凌便可更進一步,他怎麼竟然摻和進這樣大案中去?我剛剛趕回京城,還不知其中詳情,那陵中可是真的滲了水麼?”

牟斌微笑道:“滲不滲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帝在時以仁厚治天下,咱們錦衣衛的聲勢已大不如前,如今如果讓禮部、工部那班文臣再扳倒了司禮監和錦衣親軍的話,那文官們可是更加威風了”。

張繡瞪了他一眼,斥道:“如此說來,此事是真的了?龍脈受損事關國運,那是何等緊要大事?你怎麼敢泰然處之,還要爲那個惹禍精撐腰麼?”

牟斌雖是錦衣衛下鎮撫司統領,但是由於掌握着錦衣衛最要害的部門,權力地位比之張繡不遑稍讓,聽了張繡這麼說,不禁曬然一笑道:“大人,挖塊地就損及國運?那些愚夫俗子們的說法,你真的信麼?

呵呵,昔年宋徽宗因爲後嗣不盛,聽從風水先生說法,勞民傷財將汴梁城西北角地勢加高數倍,說是從此便可子孫興旺,國運昌隆,結果如何?

他迷信風水之學,大興土木、修道成仙,結果成爲亡國之君,連他兒子宋欽宗也一塊兒被金兵俘虜走了,二帝被擄,堪稱天下奇聞,還有本朝......”。

“夠了!”張繡臉皮抽搐了一下,半晌才道:“常言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這些事雖然虛無縹緲,不可盡信,也不可不信,如今事已至此,唯有盡人力而聽天命了。你派人聯繫楊凌,看他有何說法、打算,如果能救他出來,儘量去做。如果事不可爲,而且牽連到我錦衣衛的話......你明白?”

牟斌點了點頭,沉靜地道:“卑職明白,我已着人去辦了”。

魏紳將楊凌等人作爲朝廷欽犯,分別囚入單獨的牢室,彼此不得見聞,以免他們串供。楊凌獨自關押在一間黴氣甚重的囚室內,正呆呆枯坐,一個獄卒用刀柄“噹噹”地瞧了瞧鐵欄,說道:“吃飯了”,說着隨手遞進一個飯鉢來。

楊凌自被抓進京城,關進這暗無天日的囚室,還水米未進,早已飢腸轆轆,聞言忙站起來走過去接那門縫間遞進的飯鉢。那名獄卒半低着頭,機警地四下看看,忽地擡起頭來,低聲笑道:“楊大人,久違了,牟大人着卑職向你問話,你可要聽仔細了”。

楊凌見他一擡頭,竟是錦衣千戶錢寧,不禁又驚又喜,失聲道:“是你?錢大人怎麼混進來了,小心被人發現”。

錢寧微笑道:“我若不來,隨便派個兄弟,只怕你以爲是刑部誑你,豈肯直言?放心吧,刑部有我們的人,帶你出去不得,但進來瞧瞧卻無妨。牟大人問你,事情可做的天衣無縫?”

楊凌心中一震:“牟斌這麼問,顯然已認定帝陵入水是千真萬確的事了,聽他語氣,倒不象很在乎風水之學。”

楊凌不敢輕易說出實情,他與牟斌交情不深,若是牟斌有意誑他,那真是自尋死路了,所以楊凌含糊地道:“卑職不明白大人的意思,金井本就沒有差遲,何來破綻可尋?”

錢寧豎了豎大指,微笑點頭道:“如此最好,可是朝中有人構陷,這事兒總是難以說清”,他又說道:“大人有什麼打算,可告知與我,我自會回稟牟大人,傾力相助”。

楊凌思索了一陣兒,與錢寧商定了幾條辦法,可是都是施加壓力,迫使三法司放水的招法,這種事想補救是根本不可能的。錢寧聽了蹙眉想了會兒道:“難,實在是難,這事兒鬧的這麼厲害,恐怕不是那麼好解決的。”

楊凌淡淡一笑道:“我知道,錢兄盡力而爲便是了。古人說:“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楊某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我行事只要能對得起天地良心,就是了,事已至此,盡人力聽天命吧!只是......還望錢兄着人通知拙荊一聲,若皇上震怒累及家人時,叫她持着內堂供奉之物求赦於皇上,錢兄把話帶到,楊某就是死了,九泉之下也感激不盡!”

錢寧定定地瞧了他一會兒,嘆息道:“你不說,我也知道其中緣由,兄弟我是做不來這種好人的,不過楊兄這樣的人,兄弟也是非常敬重的,楊大人放心好了。我已遣人透話給其他幾位大人,讓他們咬緊牙關堅不承認,大人好自爲之”。

魏紳返回刑部,思及錦衣衛與東廠關係密切,而東廠又是司禮監的嫡系。今日錦衣衛積極插手,難道是爲了營救司禮監太監首領戴義不成?

魏紳想到此處,擔心錦衣衛買通獄卒串供,急忙又飛馬趕回刑部大牢,安排獄卒四人一班,守在犯官牢門前,而且他親自坐守大牢再不離開。

錢寧前腳剛走,魏紳就回來了,四個牢門前日夜不停由獄卒把守,饒是錦衣衛無孔不入,想再通風報信也難如登天了,錢寧試了幾次險些引起魏紳疑心,只得按楊凌的囑咐回稟牟斌。

三司衙門此後突然會審兩次,錦衣衛果然被排擠在外,眼見錦衣衛的權勢受到挑戰和排擠,連張繡也大爲恚怒,當下錦衣衛密探四出,製造謠言、誹謗禮、工、刑部官員,同時蒐羅他們的把柄。

三法司會審兩次,楊凌四人衆品一辭,任憑那個什長出面指證,只說他含忿誣陷,弄得三法司一籌莫展。無奈刑部尚書洪鐘只得在早朝時向正德皇帝啓奏道:“啓稟皇上,臣奉旨與督察院、大理寺審理帝陵滲水案,人證提於公堂當面對質,但四名犯官一口咬定那名什長犯了臆病,眼花看錯,狡不承認,臣請皇上下旨,允許刑部對四名犯官用刑”。

雖然“刑不上大夫”這條優惠待遇,早被朱重八那個放牛娃破壞的乾乾淨淨,但是除了錦衣衛的詔獄,還從不曾聽說刑部也可以對官員施以酷刑迫供,此例一開,刑部執掌生殺大權,就要變成第二個錦衣衛了,百官聞言,不禁爲之側目。

大學士劉健立即出班奏道:“皇上,這事萬萬不可,四名犯官是否真的有罪,目前只有一名人證,並無物證證實,臣聽說那名什長曾因故遭到督造欽差戴義鞭笞,自古捕風捉影、因爲一點個人恩怨,膽大包天陷構朝廷大臣的刁民也不是沒有,若是重刑之下屈打成招,豈不冤枉?”

徐貫急道:“皇上,錦衣親軍可是有代天子行刑的職權的,但此事因事涉司禮監,爲避嫌疑,皇上將犯官交由三司審訊,那幾名犯官知道龍脈受損傷及國運,下場極是嚴重,人存死念,自然狡頑,不用重刑是不會招供的,所謂事急從權,請陛下恩准”。

謝遷出班奏道:“子不語怪力亂神,我大明得天下,乃天命所歸,如果一道風水便可以得天下失天下,豈非得之不正、失之荒謬?聖人向來視風水爲妖妄之術,先帝昔年‘李廣案’後便曾驅逐數千名道士番僧術士,以爲其妖言惑衆,陛下豈可因一人之言降罪大臣?”

正統儒家弟子向來不信風水,認爲得道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認爲命運的禍福關鍵,全在於個人內心的修養,如能心存善念,體會天心,就可轉禍爲福改造命運,所以朝中文武百官對於風水大多是持反對意見的。

不過皇帝殯天,尋塊佳地安葬,找個風水師探看一番無關朝政,所以他們一向睜隻眼閉隻眼,但是現在刑部要藉故擅權,三位大學士可就有些不滿了。

而且民間現在已謠言四傳,說因爲先帝遷陵,朝廷要徵收重稅,許多百姓爲之惶惶不安。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三位大學士打理朝政,錢糧用度雖不致捉襟見肘,可是也知道禁不起如此揮霍,況且大明幾個經受災患的地方已有民變跡象,此時加稅無異於火上澆油,所以三位一向同進同退的大學士意見一致,認爲工部、禮部小題大作,是別人用心,打定主意要予以反對了。

第343章 固安民變第327章 防守反擊第399章 兩虎爭食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308章 以腳還腳第224章 正德反擊戰第32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326章 如願以償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第77章 三姝進門第412章 終得結髮第453章 月華如水第183章 君欲遠行第146章 若要相思不殺人第185章 困龍出海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第356章 風滿京城第15章 珍珠之誤0104章 皇帝發飈第56章 今夜銷魂第332章 婚書在此第459 混戰第319章 進城第123章 聽濤剝蟹第79章 再失一局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359章 禍從天降第48章 糊塗升官第410章 應變第304章 修羅刀下證菩提第244章 正德不能大登科第80章 佛也發火第302章 戰場無父子,兵不論雄雌第143章 紅楓樹下第76章 糊塗差使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第14章 貞操之辯第292章 竹林求賢第264章 疑竇暗生第228章 波瀾不驚第311章 三探獄第378章 帷幄第162章 改耕風波第439章 不亦樂乎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第43章 錦衣百戶第7章 馬上美人第127章 姑蘇城外第34章 風雨欲來0100章 刀下留人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242章 眸光重現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196章 志在斬首第66章 插一槓子0103章 楊凌過海第386章 殺出重圍第434章 齊人難做第137章 佛堂白骨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151章 局外閒人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20章 咆哮縣丞第122章 廠督出馬第178章 卿本佳人第242章 眸光重現0105章 正德斷案第432章 玉碎第259章 合圍第60章 鄭和海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445章 萬鬆書院第151章 局外閒人第20章 咆哮縣丞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222章 信口雌黃第377章 運籌第247章 洞房傳道第215章 夜審第282章 老孃當家第445章 萬鬆書院第236章 綺韻東來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313章 完美緝兇第314章 超完美計劃第76章 糊塗差使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55章 西洋教士第4章 家徒四壁第333章 公主修緣第434章 齊人難做0101章 上諭勘陵第219章 江山美人第322章 一身乾淨
第343章 固安民變第327章 防守反擊第399章 兩虎爭食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308章 以腳還腳第224章 正德反擊戰第32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326章 如願以償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第77章 三姝進門第412章 終得結髮第453章 月華如水第183章 君欲遠行第146章 若要相思不殺人第185章 困龍出海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第356章 風滿京城第15章 珍珠之誤0104章 皇帝發飈第56章 今夜銷魂第332章 婚書在此第459 混戰第319章 進城第123章 聽濤剝蟹第79章 再失一局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359章 禍從天降第48章 糊塗升官第410章 應變第304章 修羅刀下證菩提第244章 正德不能大登科第80章 佛也發火第302章 戰場無父子,兵不論雄雌第143章 紅楓樹下第76章 糊塗差使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第14章 貞操之辯第292章 竹林求賢第264章 疑竇暗生第228章 波瀾不驚第311章 三探獄第378章 帷幄第162章 改耕風波第439章 不亦樂乎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第43章 錦衣百戶第7章 馬上美人第127章 姑蘇城外第34章 風雨欲來0100章 刀下留人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242章 眸光重現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196章 志在斬首第66章 插一槓子0103章 楊凌過海第386章 殺出重圍第434章 齊人難做第137章 佛堂白骨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151章 局外閒人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20章 咆哮縣丞第122章 廠督出馬第178章 卿本佳人第242章 眸光重現0105章 正德斷案第432章 玉碎第259章 合圍第60章 鄭和海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445章 萬鬆書院第151章 局外閒人第20章 咆哮縣丞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222章 信口雌黃第377章 運籌第247章 洞房傳道第215章 夜審第282章 老孃當家第445章 萬鬆書院第236章 綺韻東來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313章 完美緝兇第314章 超完美計劃第76章 糊塗差使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55章 西洋教士第4章 家徒四壁第333章 公主修緣第434章 齊人難做0101章 上諭勘陵第219章 江山美人第322章 一身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