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困龍出海

正月已過了三天,文武百官還有過半未回京履職,但初四一過皇帝就得臨朝聽政了。正德一上朝就下了一道旨意,因楊一清、王守仁首戰告捷,大挫韃靼軍隊銳氣,特任命楊一清爲三邊總制,王守仁爲副將,三鎮總兵悉聽調遣,以一事權。

韃靼襲邊猶如漢人過年,那是年年必來,初時明軍佔上風,再後雙方勢均力敵,近幾年來但凡韃靼出動重兵,明軍非兩倍以上兵馬不能制之。

楊一清爲人正直、性子剛毅清廉,甚得大學士李東陽的賞識,又是文臣出身,在此戰果下得到重用,滿朝文武也沒有異議。正德趁着大家高興,又宣佈爲犒勞三關將士,特命御前親軍侍衛統領楊凌率軍慰問,初六日赴大同。

初五一早,數十名矯健的黑衣侍衛靜靜立在威武伯楊府門前,兩輛三套的馬車停在一旁,膘肥體壯的馬兒不耐地刨着蹄子,響鼻兒噴出一抹抹白霧。

楊凌和三位夫人以及高文心陪着成綺韻和楊泉叔侄走了出來,成綺韻披着一件大紅的羽羽緞斗篷,映着天地一片雪白,瀲灩生姿,如同雪中傲梅,令人怦然心動的嫵媚中竟也帶出幾分豪氣。

楊凌睨目瞧去,不禁笑道:“瞧你模樣,儼然又是一個紅娘子,這一路南下,若無這些侍衛陪同,早不知要被官府捉拿幾回了。”

成綺韻雙手攏在袖中,鬥蓬中露出一片雲錦妝花的緞袍袖子,袖口的白狐毛,在風中輕輕軟軟地抖動着。

能夠回到熟悉的南方,能夠有些事做,她的心中着實有些興奮,望着楊凌,卻也着實的有些不捨。她妙目斜睇,溜溜兒地瞟了楊凌一眼,好似隨口開着玩笑似的儼然答道:“那怕甚麼?大不了我就命侍衛們拿了你楊大人。有你保駕護航,天涯海角何處不可去得?”

楊凌看向成綺韻,她嘴裡隨意地說着話兒,可是眸子裡卻放着綿綿切切的情意,楊凌不由地心中一跳,他輕咳兩聲,轉目他顧道:“還沒過完年就要你忙着上路,實是不得已而爲之。金陵之事就拜託你了。”

成綺韻在心中微微一嘆,脣邊勉強泛起一絲笑意,輕聲說道:“大人放心。卑職……理會得。”

韓幼娘如今有孕不到兩個月,腰身還未看出什麼變化來,可是一出門兒已成了重點保護對象,她披着柔軟溫暖的駝絨斗篷,戴了副貂鼠手套,正和高文心閒話,聽見二人說話向成綺韻微笑道:“

姐姐,這些日子相處,還真捨不得你遠行呢,相公說要你去做一件大事,那倒是不能攔你了。相公常說,幼娘一身武藝,文心姐姐醫術通神,雪兒、玉兒聰明乖巧,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若論到計謀智慧,便是天下男兒,也沒有幾人及得你,相公得你助益甚大呢。姐姐辦完了大事,還望能早些北來。”

成綺韻心中忽然涌過一絲暖流:這小妮子,真的是位好姑娘,她和高文心閨中膩友,自己地出身來歷她定是早已曉得了,曾經……儘管自己錦衣玉食,但是街邊一個村婦投向自己的也是蔑視的目光,可是這位誥命夫人對她沒有一絲的不屑和鄙視,她是真的把自己當作一個人來尊重。

成綺韻的眼睛有些溼潤了,她輕輕握住韓幼孃的手,輕聲道:“多謝夫人掛懷,綺韻此去大約二月上旬就能回來。夫人有孕在身,還望多多保重身體,綺韻就盼着今年中秋桂樹飄香時,能抱抱白白胖胖的小威武伯爺呢。”

韓幼娘暈紅了臉,羞喜地看了楊凌一眼,輕輕搖着成綺韻地手道:“姐姐莫說,人家還不知道呢,或許……或許是個女孩兒也說不定。”

她說着擔心地看了楊凌一眼,楊凌笑道:“女孩兒又如何?你家相公就喜歡女孩子。”

楊凌說着招手喚過老管家,接過一個包袱道:“成姑娘,這裡有份東西,是我和幼娘送給長幹里長亭酒家的馬憐兒姑娘的禮物,回到金陵後,麻煩你幫我轉交給她。”

成綺韻聽了心中一動,楊凌來自宣府,在南方並沒有什麼親戚,這事她已經聽說過地,這位憐兒姑娘是他地什麼人?成綺韻飛快地瞥了韓幼娘一眼,隱隱猜出幾分,心中驚奇中還有些酸意。

她不知道楊凌和馬憐兒的過去,還道這是楊凌在江南一見鍾情結識下的姑娘,這位姑娘竟能令他如此念念不忘,該是怎樣了不得的美人兒?”

成綺韻終究還是女人,一個以美貌自負、又對楊凌芳心所屬地女人,縱是胸有丘壑、女中丈夫,對這種事又如何不在意?”

遍觀楊凌身邊諸女,幼娘如薔薇,蘇三似百合,文心如幽蘭,雪兒恰杜鵑,雖是千嬌百媚各有所長,若論美貌、風情,卻沒有一個及得上她,這位姑娘能令楊凌如此牽掛,難道竟是國色天香?成綺韻暗暗留心,回了金陵第一件事就是想去會會這位馬姑娘了。

她不動聲色地接過包袱,淺淺一笑道:“大人放心,卑職定不辱使命。”

成綺韻禮貌地向諸女一一頷首示意,轉身上了車轎,掀開窗簾道:“大人,天氣寒冷,諸位請都回吧,綺韻這便起程了。”

楊泉聞言如蒙大赦,如今楊凌出入侍衛重重,那種日益威嚴的氣勢連他這種稀裡糊塗的人都感覺極爲明顯,自來了楊府他循規蹈矩了一陣,想不到第一次想作威作福,試試當大老爺的派頭,就被楊凌發現了。

這幾天他一直縮頭縮尾的不敢露面,這回能離開楊凌遠赴富甲天下的江南,他的心頭油然一鬆,直覺去了好大一種壓力。他現在的身份在楊凌身邊那就什麼都不是,可是離開楊凌,憑着內廠廠督堂兄這塊金字招牌,那就無往而不利。打狗還得看主人呢不是?

更何況那位成姑娘實在是難得一見的美人,雖然平素清清冷冷地,但是偶爾地展顏一笑,那剎那的靈動嫣然,直讓他亂花迷眼、魂蕩神飄,能追隨在這位美人兒身邊……聽說他還是堂弟的手下?嘿嘿……

楊泉匆匆向楊凌夫婦告辭,趕緊爬上了第二輛車。楊凌看着他背影不易察覺地皺了皺眉,這塊膏藥總算揭下去了。不過憑着他和自己地關係,要是去了江南作威作福起來,成綺韻敢轄制他麼?

楊凌有些擔憂,不過他如今也沒什麼別的辦法了。楊泉再不爭氣,憑着宗族關係和他卑微的地位,就是最易招致同情的保護色,自己對他照顧不周,那就是無視綱常、嫌貧厭親,這可是上至王侯公卿、下至黎庶百姓,人人憎惡鄙視的劣行。

高文心瞧見了楊凌擔憂的神色,脣角不禁浮起淺淺的笑意。

韓幼娘只有她這一個年紀稍大地姐妹,有什麼心裡話兒都講給她聽,這位楊三爺調戲逼壓弟媳的醜行她早聽說了,知道成綺韻要帶着楊泉南下時,高文心就技巧地透露給她了。

成綺韻對楊凌的心思,再也沒有一個人比她看的更透澈了。她相信成綺韻維護楊凌會不竭餘力,甚至不擇手段。

誰試圖破壞楊凌地威望、權力和幸福,這個風情萬種地美人兒立刻就會撕下畫皮,露出她的尖牙利爪。這位楊三爺在楊凌的眼皮子底下,縱然楊凌無心維護,旁人也不好把他怎麼樣,可若是到了遠方爲患,憑成姑娘的心思,還不收拾得他老老實實才怪。

成綺韻放下轎簾,坐定了身子才忽然發覺車轎中佈置地異常舒適,白熊皮的坐墊,美輪美奐的波斯長毛絨地毯,雪狐領的夾棉薄裘,一側是鎧亮的銅火爐,另一側架上有幾本書和各式點心、美酒。

成綺韻的心悸動了一下,她倏地伸手探向窗簾,手指摸到窗簾兒,只掀開了一角兒便凝住。隨着車子輕輕的搖晃,過了片刻,她悄然收回手,輕輕擦了擦眼角,然後軟軟的陷進那團毛絨絨的柔軟之中,身上暖暖地,心裡也暖暖地,一絲甜笑漾起剎那芳華,眉梢眼角那股子柔媚,說不盡的**蝕骨。

車馬啓動,韓幼娘臉上的笑意也漸漸隱去:唉!今天成姑娘南下了,明天相公就要去大同,良人遠行,叫她怎能不牽掛在心?

幾人各懷着心思,望着那馬車轆轆而去,馬蹄聲碎,轉眼轉過街角……

五月初六,校場點兵。

棋幡招展,高角紅牌,刀斧劍戟,森然如林。

十萬軍中挑出的五千精兵,俱乘着從河套地區購進的雄健戰馬,個個身着輕甲,分別由弓弩隊、投槍隊、長槍隊、騎盾馬刀隊、鐵棍隊、火銃隊以及五百名核心侍衛組成。

輕甲輕馬和犀利的攻擊武器同明軍一向大兵團作戰和城池攻守戰的裝備截然不同,這支隊伍要求的就是應變快、攻擊快、撤退更要快,不但在戰鬥力要勝過蒙古人,機動能力要求更高,可謂煞費苦心。

京中十二團營和兵部、五軍都督府的將領們瞧見這副派頭,都不禁暗暗竊笑,五軍都督府一位都督低聲笑道:“楊廠督倒真是有心,叫他去大同勞軍而已,又不是要他上戰場,他從十二團營千挑萬選,選出這支百鍊精兵出來,就是爲了逃命做準備的麼?”

旁邊幾位將軍聽了都嘿嘿低笑,楊凌在軍中聲望蠻高的,這些將領對他並無惡意,否則對他挑選各部精兵也不會如此配合了,不過有機會開楊廠督的玩笑,顯顯軍中老前輩的威風,這個機會他們是不會放過的。

楊凌身披亮銀鎖子甲,紅襖裙的戰袍,盔頂紅纓突突亂顫,在八名執槍校尉的護擁下走進校場,場中頓時一靜,千百雙眼睛齊刷刷地投注過來。

楊凌許久未經歷過這種場面了,校場五千精兵不但殺氣騰騰,形成一種無形地肅殺之氣,點將臺下更是簇擁着大堆的高級軍官,他屏住呼吸,從人羣中肅然而過,馬靴銼銼,登上點將臺。

稍頃,戰鼓雷鳴,黃羅傘蓋從遠方冉冉飄來,正德皇帝親自登臺點將,爲楊凌送行。御駕親至,校場內將校士卒,紛紛跪倒迎駕。

正德小皇帝穿着玄黑色團龍袍,愈發襯得脣紅齒白、英氣勃勃,他擡階而上,翼龍冠明珠微顫,來到點將臺中央,楊凌忙跪倒迎駕。

正德身後跟着劉瑾和四名小太監,朱漆描金的托盤上奉着聖旨、令箭、印綬和天子劍,點將臺正央紅地毯、黃綾蓋面地龍書案、龍椅早已佈置齊當,正德皇帝走至案後坐下,揚聲道:“衆卿平身!”

嘩啦啦一片甲葉子響,五千餘名將士齊刷刷站起,三聲炮響橫空而過,嗚咆的號角聲和低低如殷雷的戰鼓聲再次響起,讓正德皇帝聽了也覺得熱血沸騰。

他的如玉俊面激動的緋紅,方想起身說話,才記起這裡也有規矩的,於是向劉瑾看了一眼,劉瑾忙高呼道:“奉旨巡邊將領上前聽旨!”

楊凌再次搶步上前,拜道:“末將在!”

劉瑾取過聖旨,高聲唱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有北方韃靼犯我大明、擾我百姓,以至民怨沸騰,朕出兵討之,楊一清、王守仁首立戰功,該當嘉獎。朕意,授楊凌威武將軍銜,特賜天子劍,代朕巡狩邊陲、慰問將士,並決前方戰事,同時着京營提督張永爲副使,賜蟒龍袍,二人即刻啓程,不得遲緩,欽此!”

楊凌領旨謝恩,張永也忙在臺下跪了,恭聲領旨。

楊凌接過天子劍掛在腰間,奉了金印、令箭,命令大軍開拔,五千精兵浩浩蕩蕩離開校場。正德前些日子賜了楊凌、劉瑾、谷大用蟒龍袍,唯獨沒有張永的份兒,他心下一直眼熱的很,這次奉旨巡邊,終於也得恩賞,有了身蟒龍袍子,喜得張永眉開眼笑,領過袍子穿戴整齊,也攀鞍上馬,正兒八經地向正德皇帝在馬上抱拳行了軍禮,一撥馬頭,隨着大軍去了。

正德皇帝笑吟吟地看着楊凌走下點將臺,扳鞍上馬揚塵而去,立即迫不及待地起駕回宮。這校場設在神機營內,本來就在京城外邊,今日正德非要搞個鄭重地出兵儀式,朝中文武只當小皇帝又喜歡胡鬧了,所以也沒人在意。

他不能上朝,朝中大事還是得有人辦的,所以內閣大學士、六部九卿都安安份份待在京裡辦差呢,皇帝御駕離了校場,衆武將跪倒相送,無人敢與他並肩出轅門,直至黃羅傘蓋遠遠的拐過了山角,衆將這才紛紛讓親兵們牽過馬兒來,彼此拱手告辭。

御駕儀仗浩浩蕩蕩,銜尾追上楊凌地大軍,前方三岔路口一向京師,一向昌平。兩隻隊伍各向一方,正自緩緩分開時,正德皇帝今日異常隆重地儀仗中忽地奔出十餘名肋下佩刀的乘馬校尉,悄然掩入楊凌的大軍中。

正德皇帝的儀仗仍然一步三搖地步回京師,遠遠地那些武將們不敢超越皇帝儀仗,耐着性子按着馬頭一步步在後邊捱着,路兩旁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兵丁們在道路警備森嚴,不許任何閒雜人等靠近十丈以內。

楊凌軍中,他身旁數十名小校亦步亦趨地跟着,其中一個小小校尉隨在楊凌身旁,眉開眼笑,怡然自得,東張西望的好不自在。

楊凌提了提馬繮,候他到了身旁才悄聲道:“皇上,前邊那輛馬車外表只是運送輜重的車輛,內里布置十分舒適,您還是到車裡休息吧,風寒日冷的,可別着了涼。”

五千精銳只知是隨楊凌去大同巡視、勞軍,真正知道皇帝在軍中的除了事先遣進軍中的三百大內侍衛,只有楊凌、張永等少數幾個核心將領知道,這周圍的人除了楊凌的幾名心腹,全是大內的高手侍衛,所以楊凌纔敢直呼皇上。

正德嘻嘻一笑,晃了晃手中馬鞭,乜斜了楊凌一眼,笑道:“要去你去,你纔是奉旨巡邊的大將軍嘛,我可是你手下的小小校尉,當與士卒們同行同止同樣待遇。再說,論身子骨兒,我比你可強壯的多。呼……原來不用一口一個朕,都是這麼舒服,哇哈哈哈哈……”

正德笑容可掬,在馬股上狠狠抽了一鞭子,向前奔去,慌得周圍數十名大內高手急忙快馬加鞭跟了上去。

楊凌苦笑一聲,無奈地搖了搖頭。皇帝這般微服出京,還扮作一個卑賤的小卒,在那些士大夫眼中,可是有失天子尊嚴地可恥之事,偏偏這位皇帝好像還玩上了癮,已經出了京也不肯換身衣服,反而興致勃勃,倒是夠達觀樂命的。

大軍前行,楊凌以原內廠斥侯營的人馬組織了十隊探馬,左右各有三隊遠遠相隨,後邊綴着兩隊,前邊四隊輪番回報消息,大軍都是鐵騎,連所攜物資都是以四套的馬車牽引,所以兵行甚速。

行了兩個多時辰,到了中午,軍隊在一處山坡下停下埋鍋造飯,這裡是一面陽坡,左右羣山環抱,故此十分暖和。楊凌派了四個百人隊分別駐紮在一里地外以防不測。他下了馬,和張永陪着正德在山坡上歇息。

由於陽光充足,氣候也暖和,這片陽面山坡上的映山紅已經吐出了一枝枝微微綻紅的花蕾,雖然沒有葉子,可是那枝幹也吸足了水分,表皮有了幾分綠意,花叢下邊卻仍是皚皚的白雪。

正德奇道:“這裡可倒怪,這花不是梅花,卻能在雪中抽枝發芽,瞧這樣子,再有幾天就來鮮花怒放了。”

楊凌笑道:“正是,這花叫映山紅。乍暖還寒,所有的花還臣服於寒冬地威嚇之中,映山紅便在殘雪明淨裡開始綻放了,等皇上功成而退時,這漫山一片,紅豔如火,正好用來恭賀皇上。”

正德哈哈大笑,他站在山坡上向北方遙遙望去,過了許久纔回顧楊凌道:“我在想,那位被譽爲草原上的雄鷹的伯顏可汗和野馬般地勇士火篩,他們率領千軍萬馬橫掃草原,馳騁沙場該是怎樣地愜意和威風,朕弱於他們麼?不!

這次去,是爲了政略,總有一天,我要親自帶兵會會這個伯顏和火篩,洪武皇帝將他們趕回了大漠,永樂皇帝將他們趕得東躲西藏,現在輪到朕做皇帝,難道要坐視大明的江山成爲他們的牧場、大明的百姓成爲他們地牛羊?”

他信心十足地道:“你看着吧,朕總有一天要親自告訴他們,漢人的天子,是興雲佈雨、遨遊於九霄之上的神龍,而不是一條軟趴趴的蟲,任由他們你啄一口、他啃一下!”

楊凌心中暗暗喜悅,講一百條道理不如讓皇帝親眼見見自己的江山和人民能感悟出的道理更多,大明的頹廢由此始,始於他們的領袖,如果七國之末秦國國君不是贏政,會不會有始皇帝?如果漢第七世不是劉徹當皇帝,會不會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楊凌喜悅地道:“皇上說的是,什麼雄鷹野馬,統統馴服了它!皇上興致來了,想去遊獵時,就騎上火篩馬,架上伯顏鷹,好不逍遙自在!”

張永湊趣笑道:“糟了,那皇上豈不成了走馬架鷹地紈絝子弟了?”

楊凌一攤手道:“沒辦法,天下太平,垂拱而治,皇上再不騎騎馬架架鷹,那還有什麼事可做呢?”

正德被他們一唱一和說的眉開眼笑,雄心頓起,他振衣道:“誰說沒事可做了?到那時,海內昇平,朕就放舟東洋,升帆出海!”

楊凌喜動顏色道:“皇上果然雄才大略,您是要咱們大明造就無敵水師、威播四海,成就宇內霸主麼?”

正德翻了翻眼睛,說道:“胡扯!那有什麼意思?朕要象你告訴我的故事裡那樣,光着膀子提把鬼頭刀,頭上綁個紅布條,再戴個獨眼龍的黑眼罩,做海上大盜去!”

第179章 身陷敵手第70章 後宮起火第219章 江山美人第388章 跳出五指山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318章 回家第55章 西洋教士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37章 生死一線第96章 帝陵金井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第4章 家徒四壁第237章 意外之喜第332章 婚書在此第231章 明爭第444章 春夢無痕第85章 率軍入宮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16章 愛的謊言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269章 有客來訪第23章 壯士解腕第428章 三個女人第410章 應變第258章 伏擊第87章 正德頒詔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91章 定計除奸第145章 逼上梁山第378章 帷幄第378章 帷幄第136章 打草驚蛇第157章 開門見山第48章 糊塗升官第197章 橫的怕愣的第234章 頑童皇帝第467 這個大騙子第244章 正德不能大登科第291章 孤身赴蜀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299章 戰前喜報第336章 四大賊0105章 正德斷案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58章 糊塗應對第387章 血戰飛陵渡第272章 心若有靈第461章 勝負難預料第342章 明朝紅日還東起第71章 儆猴熬鷹第256章 兵臨城下第32章 暗表情衷第5章 相濡以沫第342章 明朝紅日還東起第174章 猛虎突圍第90章 焦芳用計第380章 遊戲人生第369章 調兵遣將第279章 磨刀霍霍第143章 紅楓樹下第41章 未雨綢繆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37章 生死一線第3章 死而復活第10章 出個損招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436章 符寶煉丹第18章 除夕烽火第10章 出個損招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375章 十面埋伏第357章 你戰我戰第27章 監軍奸軍第79章 再失一局第397章 大江東去第336章 四大賊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321章 沒個消停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150章 我攻你受第377章 運籌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19章 瘋子縣令第179章 身陷敵手第147章 場外之戰第86章 弘治大行第222章 信口雌黃第414章 我欲補天第435章 是福不是禍第118章 殺機已現第24章 瘋魔棍法第316章 喪事大辦第460章 英雄
第179章 身陷敵手第70章 後宮起火第219章 江山美人第388章 跳出五指山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318章 回家第55章 西洋教士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37章 生死一線第96章 帝陵金井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第4章 家徒四壁第237章 意外之喜第332章 婚書在此第231章 明爭第444章 春夢無痕第85章 率軍入宮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16章 愛的謊言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269章 有客來訪第23章 壯士解腕第428章 三個女人第410章 應變第258章 伏擊第87章 正德頒詔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91章 定計除奸第145章 逼上梁山第378章 帷幄第378章 帷幄第136章 打草驚蛇第157章 開門見山第48章 糊塗升官第197章 橫的怕愣的第234章 頑童皇帝第467 這個大騙子第244章 正德不能大登科第291章 孤身赴蜀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299章 戰前喜報第336章 四大賊0105章 正德斷案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58章 糊塗應對第387章 血戰飛陵渡第272章 心若有靈第461章 勝負難預料第342章 明朝紅日還東起第71章 儆猴熬鷹第256章 兵臨城下第32章 暗表情衷第5章 相濡以沫第342章 明朝紅日還東起第174章 猛虎突圍第90章 焦芳用計第380章 遊戲人生第369章 調兵遣將第279章 磨刀霍霍第143章 紅楓樹下第41章 未雨綢繆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37章 生死一線第3章 死而復活第10章 出個損招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436章 符寶煉丹第18章 除夕烽火第10章 出個損招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375章 十面埋伏第357章 你戰我戰第27章 監軍奸軍第79章 再失一局第397章 大江東去第336章 四大賊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321章 沒個消停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150章 我攻你受第377章 運籌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19章 瘋子縣令第179章 身陷敵手第147章 場外之戰第86章 弘治大行第222章 信口雌黃第414章 我欲補天第435章 是福不是禍第118章 殺機已現第24章 瘋魔棍法第316章 喪事大辦第460章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