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改耕風波

楊凌耐着性子總算聽了個大概,敢情這位李舉人也是官宦世家,父親做過工部右侍郎,現在兄長做着吏部堂官,李舉人三年前得了做官的功名才訂下親事,與高文心退婚後,經兄長撮合,與劉御史家訂了親。

不料前幾日劉御史卻突然使人退婚,兩家尚未下婚書,這事原也無可厚非,不過李舉人卻咽不下這口氣,找上門去理論,劉御史不鹹不淡地答對幾歲,只是一句小女頑劣不敢高攀便將他堵了回來。

李舉人被兩個家丁強行趕出門來,聽見家丁關門時嗤笑他得罪了內廠楊大人,還妄想攀附劉御史之語,這才轉而疑心是楊凌從中作祟,所以找上門來理論。

楊凌聽的鬱悶,這種狗皮倒竈的事哪裡說的清,他轉眼瞧瞧,四周遠處已圍了許多村民在看熱鬧,楊凌淡淡一笑道:“楊某出身僻野,家中世代務家,及至楊某,得蒙先帝,當今皇上信任有加,才委以重任,天恩洗盪,爲臣子者敢不盡忠以報?

楊某身爲內廠總督,所思所慮者天下也,何地有人犯上作亂、何地有不法貪墨的官吏、何地有天災人禍,亟待報與帝聽者,楊某纔會插手過問,你當本官是你李家的月老紅娘麼?你娶妻也好,納妾也罷,與本官何干?

身爲舉人,當知朝廷律法捕風捉影,詬謅本官,你可知罪?念你功名得來不易,本官也不與你計較,若有憑證,你可去順天府狀告本官壞人姻緣,若無憑證,這就請回吧。”

楊凌用當初李舉人回信時的口氣,反嗆了他一口。隨即向旁邊使了個眼色。兩個聽說過李舉人對小姐薄情不恭的家人,對他對他看不順眼,一見老爺示意。上前夾起他便走,一氣推出老遠。

李舉人知道楊凌是文人出身。還想登門理論一番,誰料楊凌根本不與他鬥嘴,竟然派人將他哄走,氣得哆嗦道:“有辱斯文,實在有辱斯文。”

楊凌心中也有些懊惱。這個事兒根本沒法說清楚,偏偏還被皇上看在眼裡,可是現在不是緊張時期,又不能把內廠番子總調來守門,今後來往的官員日漸增多,若被他們看到這種排場豈會不予詬病?

楊凌轉身向皇上強笑道:“皇上。臣與鄉鄰間有些誤會糾葛,讓皇上見笑了。”

正德呵呵笑道:“那位舉人疑鄰盜斧罷了,與愛卿何干?好了,天色不早了,朕這就回宮。他笑着向有些意外的楊凌擺擺手,家人已開了角門牽了馬車出來。

原來方纔劉瑾已將事情源源本本告訴了正德,所謂朝中有人好辦事,楊凌自己無法辯白。有旁人說出,反而更加人容易接受。

劉瑾來往楊府的次數遠多於正德,早已耳聞李舉人退親的事,那日劉宇將幾分重要奏摺送進後廷,閒聊起兒女親事,劉瑾隨口提了幾句,誰料這劉御史就上了心,爲了避免和楊凌產生芥蒂,竟然退了婚。

要說這劉宇,可是八面玲瓏的角色,他與焦芳交好,可是朝中那班正派的老臣雖然厭惡焦芳,卻都很欣賞他,自成化八年中進士,他先做知縣升爲御史,又做過山東按察使。

後來大學士劉健提拔他任右僉都御史,正德皇帝繼位後吏部尚書馬文升又推薦他升爲右都御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也是朝中一位有實權地大臣。

劉瑾和這人關係還不錯,自不會說他是忌於楊凌和李家地恩怨,只說劉御史聽聞李舉人落井下石,對其品性生疑,故此退婚,正德乃此事始作俑者,聽了自然一笑置之。

楊凌現在是蝨子多了不怕咬,朝中那麼多官兒還在暗地裡找他的麻煩呢,哪在乎一個舉人,而且高文心爲楊家、爲自己付出良多,自己對她虧欠良多。

如今因爲李舉人來鬧事,皇上金口一開,讓高文心以女子之身繼承了父親太醫的職位,不但自己對她有所交待,也足以讓她告慰老父在天之靈了。

送走了正德,楊凌興沖沖地趕往後園,成綺韻一直跟在他身邊,見他神色便輕聲道:“大人不必着急,方纔老管家已着人往後院兒報訊了”。

楊凌“哦”了一聲,也發覺自己有些情急,不禁訕訕一笑道:“知道了就好,她本是高高在上地千金小姐,雖然楊家從沒拿她當侍婢看待,可那一層身份總是令她自卑不已,如今總算了了我一樁心事”。

成綺韻想起自己身世,不禁有些自憐自傷,默然片刻道:“文心小姐雖然不幸,遇上大人卻是她的福氣。”

她說到這兒眼神兒有點迷茫,頓了一頓才柔聲道:“她被貶爲官奴,自己地父親死去都不能披麻戴孝。大人若想爲她做些事,就在前廂側房爲高太醫設座靈堂,明日再讓高家親眷去墳上拜祭一番,以盡兒女之心吧”。

楊凌欣喜地看了她一眼,讚道:“還是女人心細,我怎麼沒想到這些,管家,老管家……”。

事情總要去做纔會知道有多少坎坷,楊凌本以爲難處在於說服百官同意解除海禁,誰料這改耕新作物的條陣就遭到了百官激烈的反對。

雖說楊凌和八虎現在實權已在李東陽之上,可謂權傾朝野,劉、謝的離朝罷官大多數官員也保持了沉默,但關係此等國計民生、江山社稷的大事,百官還是不含糊地。

新作物是否適宜在大明各地生長、產量如何,這些事情不知根底誰敢冒險?這條陳一呈上去,立即羣情洶涌、大肆攻籲,剛剛平靜下來的朝廷頓時風雲再起。

幸好焦芳老謀深算,楊凌這條建議他並沒有出面。而是授意好友吏部主事張彩進言。張彩人微言輕,被人罵個狗血噴頭也沒甚麼大不了的,反正芝麻綠豆大的官兒。頂多被人指摘爲輕浮妄議,倒不致讓楊凌、劉瑾、焦芳等人在朝廷上陷於被動。

楊凌聽了焦芳的稟告。不禁蹙起了眉頭,這件事百官並沒有錯,不知根底地東西拿來就在全國推廣,那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不可想像地事,自己是因爲深知此物的特性。所以有所疏忽,可是這能做實證說服百官麼?

楊凌看了眼焦芳,老頭眉頭緊皺,一根根捻着鬍鬚,一副一籌莫展的模樣。楊凌不禁苦笑一聲,瞧焦芳那模樣。這東西是否高產,是否適宜生長,他心裡也是沒底地,連自己的死黨都沒信心,也難怪百官如此謹慎。

楊凌沉吟半晌,徐徐說道:“上次跟你提過地祝枝山,現在已回蘇州帶糧種和工匠進京,介時安排他去湖南桃源任知縣。先在一縣之地試種”。

焦芳道:“好,可是僅在一地試種,縱有成效仍不能證明這個叫玉米和紅薯的東西適應各處水土呀。”

楊凌頷首道:“不止如此,而且那樣一來開禁一事最快要等到後年了,所以明年必須要有一省之地豐收,並且證明此物適合在各地生長,李東陽、楊廷和兩位大學士和他們一系的人才會表態相助。”

他想了一想又道:“海寧鹽運司副使閔文建先斬韃靼王子、又有抗擊倭寇之功,叫御使臺裡我們那些人給他造造聲勢,升任浙江指揮使司副指揮使,由他在江南軍中發動墾荒,先可着那些貧瘠之地栽種。

另外,農耕之事離不了戶部,遷翰林院嚴嵩爲戶部郎中,讓他從中斡旋諸事。就是前日你來時見過地那位瘦高個的翰林。”

提起嚴嵩,楊凌不禁微微一笑,這個史上有名地奸臣爲人倒是謹慎精明,自己回京這麼久他也不敢上門拜望,直到朝中平靜下來,自己勢力已經奠定,不會再有站錯隊的危險了才肯出頭,不過他既然看重權勢,就不怕不爲我所用。

焦芳連連點着頭,在心裡暗暗記下,楊凌想起那個替他出頭的可憐蟲張彩,不禁問道:“張彩受百官攻籲,目前還站得住麼?”

焦芳霽顏笑道:“無妨,朝中百官這些日子怕是憋悶久了,那張彩只是成了出氣桶罷了,他一個小小的主事,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那些人拿他這塊滾刀肉也沒別地法子,再說他和劉公公是陝西老鄉,甚得劉公公賞識,要不是我勸着,劉公公還要升他的官兒呢。”

楊凌忍不住呵呵一笑,問道:“此人可用麼?”

焦芳沉吟了一下,徐徐道:“此人進士出身,精明強幹,年紀雖輕而深諳官場之道,此次上書試探前他就曾對老夫斷言必受百官攻籲,眼光確實獨到,不過他貪財好色,這是最爲人詬病的地方。”

楊凌嘆了口氣,能爲自己所用的都是一羣歪瓜裂棗,德行有虧而確有才幹的已是鳳毛麟角了,先挺着吧,待爭取到李東陽和楊廷和的支持就有大把人手可用了。他果斷地道:“我不用他,劉瑾還是要用他的,借百官攻籲之機把他下放,明降暗升,任戶部事中,這個位置不在我們手中,實在大受鉗制。”

焦芳應了一聲道:“大人還該注意吏部,百官升遷之權若掌在手中,才能得心應手、如魚得水,現在只是調整一些官員,馬文升還不敢不賣面子,大人若想一展拳腳的話,吏部、禮部、兵部是不能不聽話的。”

楊凌知道他跟那位舊上司一向不合,這番提醒雖是好意,也不乏想借自己的手整治馬文升的意思,不過馬文升大權在握,德高望重,現在朝政剛剛穩下來,這樣牽一髮而動全局的重要崗位還動不得。

禮部王華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中規中矩,跟自己一向還和睦,加上他的兒子因爲得罪了劉瑾現在還關在牢裡。過些日子等劉瑾氣消了自己開口把他要出來。有了這份人情更不會爲難自己。

兵部劉大夏雖然不怎麼瞧得起自己,不過那老頭兒手下的武官們對自己倒還客氣,加上自己兼着侍衛親軍統領的職務,兵部地事多少可以干預一些,目前還沒有拿下兵部地必要。

楊凌想到這裡,搖搖頭道:“慢慢來,根基不穩吶,這種事急不得。”

他站起身來,笑道:“走吧,我陪你一起回城,要說動皇上先以一省之地試種,少不得我得去一趟宮裡。”

坐在轎中,楊凌將轎簾兒掀了起來,望着自己一片蕭條的田野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劉瑾大權在握後,開始不知會自己,暗暗提拔起自己地心腹來了。

劉瑾識字不多。批閱奏摺都有些困難,不過他現在重用他的侄女婿孫聰和一個叫張文晃地落第秀才,三個臭皮匠,批覆的奏摺倒也似模似樣起來,此人在八虎中野心最大,現在雖是盟友,卻不可不防。

今後一定要重視親近張永、谷大用幾人,自己不能常常隨侍皇帝左右。只要這幾個可以和劉瑾分庭抗禮的大太監和自己站在一起,劉瑾還是乖乖聽話的。

如今要想先以一省試種,恐怕這事兒還得落在劉瑾身上,他不是剛剛提拔了一個叫曹元的右副都御史任陝西布政使麼,那是劉瑾地故鄉,劉瑾的鄉土意識極重,自己只要曉以功利,再有他提拔的親信在陝西主政,推行新耕勢必事半功倍。

楊凌籲出口氣,在寒冷的天氣中化成一團白霧,路邊已看不到多少綠色,柳樹、槐樹都挺着凋零的枝幹,再望下去,收割後又翻過的沃土已經成了一片片土圪。

楊凌心中一熱,如果在這七座皇莊中先試種一番呢?紅薯生地快,這東西可以一年三季種植,五六月份就可以大量收成,到時有堆成山的食糧,讓朝中文武百官都親眼見到,這種事實豈不比舌燦蓮花更有說服力?

可是皇莊土地也各有地主,宮裡只是越過朝廷自行徵收糧賦罷了,我能說服那些地主改種高產作物麼?楊凌細細盤算一番,周圍這七座皇莊分屬六個大地主所有,李舉人家控制着幾千畝土地,這位仁兄幾乎可以不必考慮了,另外六位地主也都各有背景,說服起來難,用強硬手段更是不智,該如何是好呢?

楊凌一路想着一路進了京城。到了宮門,楊凌和焦芳下了轎,遞上牙牌進宮,焦芳告辭返回文淵閣批閱奏摺,楊凌來到乾清宮見裡邊空空蕩蕩,只有兩個當值小太監攏着袖子蜷在椅子上打盹兒。

楊凌一問,原來正德皇帝新學了一齣戲,興沖沖跑到後宮,邀齊太皇太后、太后和各位娘娘、公主,親自登臺唱戲去了。

楊凌聽的哭笑不得,他在乾清宮閒坐片刻,想想正德一時不會回來,便起身直奔司禮監。這裡把門兒的小太監隨着劉瑾去過幾次楊府,一見楊凌來了,忙笑嘻嘻地施了個禮,高聲向內叫道:“楊凌楊大人到!”

楊凌笑道:“喊得響也沒銀子賞你,以後我來不必通報了。”

楊凌步入房內,迎面貼牆就是方方正正的紅木桌子官帽椅,左右是掩了厚簾子的通房,楊凌向右一拐,掀開門簾兒進去,只見房中點着四枝一盞的紅燭,照得透亮。

炕上一個飾紋紫檀木的炕桌兒,堆着幾摞文牘,劉瑾正滿面笑容地從炕上出溜下來趿着鞋子,一見他進來,不禁呵呵笑道:“楊大人,你來地正好,咱家正準備明兒去看你呢。”

楊凌笑道:“我原沒指望公公在這兒,聽說皇上正在後宮裡粉墨登臺唱大戲,還是反串的女角,公公不在一旁侍候着麼?”

劉瑾想起正德小皇帝掐着嗓子裝女人的荒唐樣子也不禁失笑,他下了地請楊凌坐了,向外邊喊道:“沒眼力件的小兔崽子,快點上茶來。”

扭頭他又對楊凌笑道:“今時不比往日呀,咱家也想時時陪在皇上身邊,可這要整理的奏摺處理不完吶,那些官兒們寫出來的奏摺也和唱大戲差不多,慢吞吞的,你不看完最後一句都不知道他想幹什麼,能把人活活急死,現在馬永成正陪着皇上呢。”

楊凌知道那些奏摺他看不懂多少,常常是把它們帶回家去,讓自己禮聘的那個秀才解釋給自己聽,然後再把李東陽、焦芳、楊廷和他們的建議提出來,和侄女婿三個人邊喝茶邊討論,最後再挑個認爲合適的勾挑確認。

這些都是谷大用來看他時當成笑話講的,楊凌自然不會說破。

兩個人談笑兩句,楊凌見房中只有兩人,正宜說出勸說他在家鄉試種甘薯,便道:“我有一事與公公商議。”

想不到劉瑾恰也說到:“咱家有件事要與大人商議。”

兩人話一出口,同時一呆,然後放聲大笑,楊凌擺了擺手,笑道:“我這一件事,說起來卻麻煩,公公有什麼事,先說來聽聽。”

劉瑾一探身子,從桌上拈起一份厚厚的奏摺,說道:“如今咱家掌着內廷,於朝政也不能不有所貢獻,咱家看大人提出解禁通商以利國利民,受了些啓發,於是熬了幾夜,想出一些革除弊政的見解想呈給皇上。”

楊凌一呆,瞧了瞧劉瑾嚴肅而興奮的神情又不好笑出來,他乾咳兩聲問道:“公公是想提出哪方面的建議呢?”

劉瑾興沖沖地道:“咱家想了三個晚上,涉及吏、戶、兵、工、刑五部,在律法、廉政、治吏、戶藉、土地、錢糧等方面共提出見解四十六條。”

他謙虛地笑了笑道:“其實……還有一些建議,只是還沒有想出相應的辦法,所以這次就不提了。”

楊凌艱難地嚥了口唾沫,瞪大了雙眼看着這位改革先鋒,連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第366章 五星上將第307章 人盡其才第16章 愛的謊言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68章 大索京師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第143章 紅楓樹下第336章 四大賊第213章 激烈衝突第188章 各有所思第282章 老孃當家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412章 終得結髮第310章 王子犯法0107 經筵之談第249章 鐵甲戰艦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第54章 緣在佛門第98章 廷議風水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174章 猛虎突圍第231章 明爭第59章 培養海盜第262章 星星之火第183章 君欲遠行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45章 春天到了第390章 計指東南第158章 各取所需第145章 逼上梁山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第401章 埋恨第438章 廁紙藏秘0116 一後二妃第390章 計指東南第290章 遙相出招第389章 幾回月下敲金鐙第379章 奸詐兄弟第251章 閨中定計第20章 咆哮縣丞第328章 雪花漸欲迷人眼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65章 又生枝節第71章 儆猴熬鷹第299章 戰前喜報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第232章 兵貴神速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269章 有客來訪第434章 齊人難做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123章 聽濤剝蟹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248章 龍江再興第432章 玉碎0102章 陽明瞞天第132章 觀魚之樂第242章 眸光重現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462章 天兵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310章 王子犯法第219章 江山美人第245章 火炮有望第301章 君也高才第244章 正德不能大登科第456章 戰端初現第457 捕蟬第369章 調兵遣將第439章 不亦樂乎第173章 悄悄進村第91章 定計除奸第367章 備戰、出征第331章 天知地知第31章 兩隻老虎第39章 無心睡眠第326章 如願以償第439章 不亦樂乎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15章 珍珠之誤第364章 各捕各蟬第38章 長夜漫漫第264章 疑竇暗生第258章 伏擊第196章 志在斬首第27章 監軍奸軍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200章 草原之後第178章 卿本佳人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234章 頑童皇帝第5章 相濡以沫0194 花當來了第293章 京中風雲第78章 參見參將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第272章 心若有靈
第366章 五星上將第307章 人盡其才第16章 愛的謊言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68章 大索京師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第143章 紅楓樹下第336章 四大賊第213章 激烈衝突第188章 各有所思第282章 老孃當家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412章 終得結髮第310章 王子犯法0107 經筵之談第249章 鐵甲戰艦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第54章 緣在佛門第98章 廷議風水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174章 猛虎突圍第231章 明爭第59章 培養海盜第262章 星星之火第183章 君欲遠行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45章 春天到了第390章 計指東南第158章 各取所需第145章 逼上梁山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第401章 埋恨第438章 廁紙藏秘0116 一後二妃第390章 計指東南第290章 遙相出招第389章 幾回月下敲金鐙第379章 奸詐兄弟第251章 閨中定計第20章 咆哮縣丞第328章 雪花漸欲迷人眼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65章 又生枝節第71章 儆猴熬鷹第299章 戰前喜報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第232章 兵貴神速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269章 有客來訪第434章 齊人難做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123章 聽濤剝蟹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248章 龍江再興第432章 玉碎0102章 陽明瞞天第132章 觀魚之樂第242章 眸光重現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462章 天兵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310章 王子犯法第219章 江山美人第245章 火炮有望第301章 君也高才第244章 正德不能大登科第456章 戰端初現第457 捕蟬第369章 調兵遣將第439章 不亦樂乎第173章 悄悄進村第91章 定計除奸第367章 備戰、出征第331章 天知地知第31章 兩隻老虎第39章 無心睡眠第326章 如願以償第439章 不亦樂乎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15章 珍珠之誤第364章 各捕各蟬第38章 長夜漫漫第264章 疑竇暗生第258章 伏擊第196章 志在斬首第27章 監軍奸軍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200章 草原之後第178章 卿本佳人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234章 頑童皇帝第5章 相濡以沫0194 花當來了第293章 京中風雲第78章 參見參將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第272章 心若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