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萬鬆書院

楊凌送了個空口人情,其實根本不必他去張羅,更不必幾位公主去點名購買,谷大用原本就是在宮裡侍候的人,皇族婦人們使用些什麼東西,相互贈送些什麼禮物,恐怕這些公主們自己都沒他記得周全。

谷大用早置辦了十餘車的東西,每份箱籠上都按分屬於皇上、太后、皇后、皇妃和公主做好了記號,就連威國公楊凌家裡幾位夫人,他都很細心的一人準備了一份貴重的禮物。

正德皇上在蘇州住了十餘天,預計事先調度安排的將領差不多現在已經各自到位了,只需再給他們一點時間掌控軍隊、按計劃調派好人手,正德就可以馬上回京,開始全國性的政軍首腦大換防,徹底消彌一切隱患,所以杭州之行仍然從容。

拉馬里奧大主教的人目睹了金陵、姑蘇的美麗富饒和強大的經濟實力,已經徹底被它折服了。曾經,馬可波羅的東方遊記在西方是受人恥笑的,因爲他們不相信世上會有這樣的一個地方。

儘管近些年來一些西方冒險者已經陸續來到東方,見證了馬可波羅所說的話,但是在大多數人眼中,仍然認爲他們是爲了遊說貴族、獲得足夠的遠洋贊助而有所誇大,然而親眼見證了這裡的富饒和美麗,他們纔不得不相信這件事實。

金陵城的富有強大,比他們的帝都要強上百倍,蘇州的市政比他們的城市要先進百年,他們最大的城市也不過十餘萬人口,而在這裡,他們所見到的動輒是上百萬人口的豪華大都市,那真是鄉下人進城,目不暇接。

現在,他們興致勃勃地往杭州城進發了。當然,還帶着他們購置的無數精美的禮物。送給國王和王后的;送給其他貴族的;送給妻子和情人的等等。

他們已經決定在這座近海的大都市設置駐商局,儘管他們還沒有見識過這裡的美麗富饒,可是看過了金陵和蘇州,他們對杭州,已經沒有任何可能的懷疑了。

杭州沒有蘇州的歷史悠久。秦一統六國後,在靈隱山下設錢唐縣,現在已是杭州城的地方當時還是隨潮出沒的一片海灘,西湖還未問世。直置東漢,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方纔成爲內湖。

到了隋唐時期,作爲大運河起訖點的杭州才奠定了航運中心與貿易中心的地位,成爲全國知名的商業城市和重要貿易港門,當時的稅金佔大唐全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五。

到了北宋時,杭州已有“東南第一州”之稱。當時全國的商稅、酒麴稅以杭州居第一,首都汴梁則次之。待到南宋定都杭州,輦轂駐蹕,衣冠紛集,民物阜藩,尤非昔比。杭州一躍成爲全國之中心。儘管軍事上當時南宋十分疲弱,然而論及繁榮富裕,杭州當時已是全世界第一大都會。

這種局面到了元朝時也沒有改變,直到大明立國後施行海禁,又加上倭寇年年騷擾,杭州才衰落下來。不過這種局面畢竟才百餘年,而其繁華富饒的大都市地位卻歷經了數百年,此時的杭州居民骨子裡並未失去那種應有的氣勢。

如今重新開海了,杭州又成爲對外通商貿易的第一口岸,又有嚴嵩這個年輕能幹的知府在此鎮守,加上它元氣未失、底蘊深厚,此時的杭州會是怎樣一副模樣呢?

皇帝從餘杭門入了杭州城,駐於孤山腳下的臨時行宮。知府嚴嵩以及杭州大小官吏、鎮守太監齊來迎駕,於西湖樓外樓設宴接風,好一陣喧鬧至夜方休。

次日,嚴嵩又來見駕,聽候皇帝對於杭州治政的垂詢。嚴嵩的準備遠比谷大用周詳,對答如流、談吐不凡,正德皇帝聞言大悅,不禁向楊凌投以一道讚賞的眼光。

谷大用、嚴嵩這些管理稅賦通商、地方政經的文官和許泰、李森、白重贊、許泰等可信可用的武將,可都是出於楊凌的舉薦,現在看來,楊凌果然有識人之明,這些人幹得還真是有聲有色。

正德皇帝聽罷嚴嵩的陳述,呵呵笑道:“來呀,給嚴愛卿看座”。

嚴嵩受寵若驚,連道不敢,楊凌笑道:“皇上賜座,豈能推辭,你就坐了吧”。

“是!”嚴嵩長揖一禮謝坐,這才欠着屁股坐了半邊椅子。正德皇帝喜滋滋問道:“朕此次南巡,便要看看江南各阜的發展,瞭解一下地方民情。嚴卿,聽你方纔所述。杭州現在工商興隆、交易廣泛,朕甚是欣慰呀。你且說說,尚有些什麼情況?”

嚴嵩拱手道:“皇上,杭州工商業發展十分迅速,不過蘇州近在咫尺,以發展工業爲主,是以臣在杭州,則以商業爲主,彼此互補,又不必太過爭奪資源。

如今,杭州商業有四百三十三行,是最齊備的商行大阜,藉助運河、海運和陸運之便運,樞紐結於天下。已和日本、朝鮮、呂宋、南洋、波斯、大食等近五十多個藩國和地區建立了貿易。

在商業上,由於朝廷取消朝貢制度,代以通商貿易,平等交易,各取所需,而一劍書城且制訂了詳細地律法,臣依律行事,又得皇上和朝廷的支持,所以沒有什麼大問題。

杭州居民現在百四十萬,每天消耗雞、豬肉食巨量,已有農戶專門飼養,以此爲生。官府對此予以保護和鼓勵,一旦因瘟病或出售困難造成重大損失時,官府是會予以補給的,以免傷了這些農戶的元氣。

此外,杭州乃是大阜,人口太過重多,現在城中專門出資僱傭了些無業遊民,專司防火、防疫事務,每年尤其是夏季,務必清除城中污垢垃圾,以免產生流病……”。

他看了眼正德臉色,見正德笑吟吟地十分高興。便繼續道:“說到工農業,杭州自然是以瓷器、茶葉、絲織、造紙、印刷、水稻、養殖等爲主。

水稻現在栽種的是皇上親自恩准引進試種成功的正德稻,此稻種抗旱、抗蟲,高產。臣正在號召地方採用移栽法種植。原來的直播法雖然省去了育秧和移栽兩個環節,但是如平田整地,苗期防寒保溫與保苗,雜草防除,防止倒伏等方面對產量影響較大。

現如今採用育秧移栽不但克服了這些問題,而且節省種子、節約肥水,提高產量。最重要的是,不必等上一季稻子成熟,新苗就培育出來,江南稻田可以一年兩熟,產量翻番。要是到了閩南,使用此法一年可以三季成熟,百姓獲益厚重,皆是皇上之恩吶”。

正德一聽眉飛色舞,想不到當初一句話,竟然可以產生這樣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來身在上位者還真的時時在意、處處小心,尤其治國柄政,那是萬萬馬虎大意不得呀。

嚴嵩又道:“至於貧田山田,則栽種易管理且高產的紅薯和玉米,軍屯田正在整頓,先期全部栽植棉花,這樣可以儘快見效,可以賣出大價錢用來安置屯軍衛所官兵”。

楊凌插嘴道:“嚴大人,我在蘇州時聽說蘇州織造的大量絲繭來自杭州農戶,你這裡可是供應大戶,谷公公說你正在改良一些東西,可否詳盡說說?”

嚴嵩喜孜孜說道:“是,臣蒙皇上信任,委以杭州知府的重任,微臣感激涕零,恨不得粉身碎骨以報,是以處處小心,恐讓皇上失望。臣是書生出身,可絲織乃是江南根本,關係國計民生,臣可不敢大意。

臣不懂農業,便招募能工巧匠進行研究,絲織從養蠶、繅絲到紡織及紡機工具皆有改進。對蠶種的選擇,蠶病的防治,桑葉的培植,育蠶的工藝,結繭繅絲的方法與工具,都予以改進,規定了步驟教授予於百姓。至於桑樹,我們正在挑選植株進行改良,使之多葉而株矮,採葉多而省工。”

正德皇帝點了點頭,微笑道:“甚好,那麼杭州尚有什麼需要朝廷解決的問題麼?朕今日來杭州,正好就近解決”。

嚴嵩疏朗而直的眉毛一揚,說道:“說到問題倒有一個,臣正想具體上奏,請示皇上。皇上,當今大明造紙業十分發達,以江西鉛山石塘鎮爲例,那裡有紙廠槽戶不下三十餘槽,各槽幫工不下一、二千人,所產驚人。

現在蒸煮紙漿多用石灰,提供了紙漿的質量。紙坊破碎原料多用水碓,提高了功效。所產高中低檔各式紙張沿江運下,成本又低廉,紙張多則印刷作坊則隨之興起,杭州城鄉現在有大批刻字工人。

刻字工價,每葉兩板,每板工銀一錢五分。活字印刷,三分銀子刻一百字,由於刻字價賤,故印書甚多,私人出資印刷的文人也增多了。

本來這是好事,不過現在書坊出版的不止是十三經、十七史,以至叢書、別集、道藏、詞曲等,由於杭州商行衆多,消息傳播不便,現在有人專門出版事關各行各業消息情形的小冊子,紙張粗糙、印刷簡陋,只爲一時之需。

有時爲了招攬買者,還會夾雜一些最近發生的奇聞逸事,坊間故事甚至青樓韻事。此爲新生事物,朝廷沒有相關律法限制,臣引導管理頗爲吃力,是以正想奏請皇上,這種行爲是當禁當行?如何管理?”

楊凌微微地笑了起來。造紙業促進刻字業,刻字業促進印刷業,而商業活動的需要又促進兩個不同的行業進行聯繫,從而產生報業。

報業這個新行業的產生再促進法律的完善。經濟影響了政治、法律和文化,政治、法律和文化的完善反過來繼續促進經濟的發展,彼此環環相扣,不斷衍生,而隨着它的發展,又會出現什麼新的產業呢?

此即謂溫水煮青蛙的手段,人文金字塔的理論,終於親眼看到它的奇妙效果了。如果自己脫離實際,一味操之過急地搞大躍進,還會有親眼看到這一切的那一天麼?

楊凌想到這裡忽地想起了一個人。那個被寫進詩詞唾罵萬年的王莽。王莽那廝不會也是穿越的人吧?王莽一登帝王即均分田地於民;廢除奴隸買賣;政府控制冶鐵和鑄錢,防止富商操縱市場;建立國家銀行、貧苦百姓可以申請國家貸款,杜絕了高利貸;從皇帝到百官,都實行浮動工資制;王莽厲行懲貪,建立舉報制度。

均田地、講人權,真不知道他一個家族裡出過九位侯爺、五位大司馬的顯赫貴族,怎麼會有這樣的思想,結果如何呢?

正德剛想說既然百姓出版毫無頭序,有傷風化,那就予以禁止便是。忽地瞟見楊凌脣邊笑意,心裡不由翻了個個兒:“莫非楊卿有何獨到見解?”

他又想起自己方纔所思:身居上位者,當時時在意、處處小心,尤其治國柄政萬萬不可馬虎大意的想法來,正德變得慎重了,他仔細地思考了半天,才微微頷首道:“唔,朕知道了,百姓既然因商務需要推出了這些東西,總有它存在的價值,不可一味禁止因噎廢食,官府可以出面疏導。

這樣吧,如果一些事涉風化、觸及律法的東西,還當以禁、罰、懲等方式予以管制,尋常民俗民情、鄉間俚聞,儘可由其登載。你回頭把詳細情形逞報上來,有何建議一併報來,回京後朕召集官員予以研討制定一部相關律法予以約束便是。”

“是!”嚴嵩欠了欠屁股,拱手說道。

正德頷首微笑道:“好,朕要在杭州停留幾日,到了這天堂聖地,總要到處走走的,景德鎮、龍井茶園、桑山稻田朕都是要去看看的。這三天,朕先欣賞一下杭州風景,西湖、靈隱寺、虎跑泉、錢塘江六和塔,朕是久聞大名啦”。

這些事情嚴嵩早已做好種種準備。是以只是欠身一禮道:“是,臣回去便安排一下”。

正德一擺手道:“景德鎮、龍井園和桑山稻田察看農耕這些事你來安排,遊山逛景就不必了,隨從如雲便失了野遊之趣。朕自去微服一遊、與民同樂”。

嚴嵩一聽唬了一跳,忙道:“皇上,萬萬不可,臣不敢有瞞皇上,杭州人口,再加上內外經商,各國、各地商賈如雲,因之無賴宵小詐騙竊物之事屢有發生,卻是嚴懲不絕,臣爲之大爲頭疼,皇上是萬乘之尊,豈可輕涉民間?”

這種事北京城也有的是,但凡豪華都市這種事總是層出不窮的,陰暗總是伴隨着光明出現,最肥沃的土地也最容易滋生蟲患,正德不以爲然地笑道:“宵小之徒怕些甚麼?朕雖說要微服出遊,身邊總有大內侍衛伴隨的,再說朕去的地方都是熱鬧繁華之地,無賴地痞也當有所顧忌”。

嚴嵩無奈,只是暗暗決定通知通判、巡檢、民壯,所有治安衙門加強治理,免得攪了皇上游興罷了。

目注嚴嵩離去的背影,正德皇帝微微頷首,對楊凌道:“楊卿,此人頗具才幹,才堪大用!”

“是,皇上慧眼識人!”楊凌瀟灑一笑。

昔年對嚴嵩的擔心和忌憚,現在已從楊凌心中煙消雲散。他不再擔心嚴嵩一旦位具高位如何了。嚴嵩沒有變,從他的瞭解裡,這個人還是不好女色但貪戀權力,但是誰的一生沒有一點追求?那些千古名臣難道都是淡漠名利的山野隱士麼?

人的野心是隨着權力的擴張和周圍的環境而逐漸改變的,如今已經不同於往日了,一個不同的君王、一個不同的朝廷、一個不同的大明,一個日新月異發生着劇變的大明,也將造就一個不同的嚴嵩!

更重要的是來自自信,如果自信能夠穩穩地一劍書城駕馭住一匹千里馬,那爲什麼不讓他日行千里?

楊凌微笑着看了嚴嵩離去的背影一眼,前世的一切只能做爲一個借鑑,而不能做爲一個量尺來衡量歷史上的一切了。楊凌,真正地融入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真正的因爲他而發生了改變,它將不會再重複楊凌記憶中的一切。

未來,即使是楊凌這個來自五百年後的人,也無法揣測的未來。

第二日,正德要和唐一仙、諸位公主們同遊杭州,第一站自然是久享盛名的西湖。大隊人馬還未出門,拉馬里奧大主教和拉蒙德侯爵便興沖沖地趕了來,原來他們已經相中了駐商局建築地點,並且把兩國貿易的詳細合同也修訂完畢,巴巴地趕來請求皇帝陛下籤署。

楊凌將條文細細看了一遍,又要通事看了一遍,條文以中匍兩國文字書寫,這些使者倒還規矩,各項條文循規蹈矩,並無不妥之處,正德皇帝也是個性情爽快的人,當即用印簽署,並行文北京,令內閣立即頒佈天下。

拉馬里奧大主教請了正德皇帝親筆簽署用印的官方函文,立即興沖沖地告辭離去了。他要在羊壩頭建築駐商局和附屬的大教堂、倉庫房、醫舍和學校,將移居過來至少一百戶人家,在這個帶領世界迎風破浪駛向未來的鉅艦上從此佔據一席之地。

羊壩頭,兩百多年前。回民阿老丁在此建築鳳凰寺,成爲中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之一,看來拉馬里奧大主教是要在此發展爭奪信民了。

他甚至想請示教皇,親自來到這個人間天堂擔任教會在東方的紅衣大主教。他興沖沖的離去了,旁邊是眼紅紅的巴蒙德伯爵,他無法拋棄自己的領地,跑到這麼遙遠的東方來,這讓他很是嫉妒拉馬里奧大主教的幸運。

不過他也在這裡買了一塊地,他準備回去就遊說他那個破落了的同族兄弟帶着他那兩個英俊的侄兒和三個美麗的侄女來到這個最美麗富饒,而且充滿生機的地方定居,相信他的家族將可以因此從貴族羣體中脫穎而出。對對,用東方話說,是從此鶴立雞羣!

正德等人沒有通知地方官府,那種肅清一切遊人、獨自遊逛風景的感覺並不好受,正德最厭惡的就是過那種離羣寡居的聖人生活,難得出京一次,他怎麼會不放縱一次?

於是,朱公子和楊公子又帶着四大美人出遊了。

上珠寶巷、下珠寶巷是經營金銀珠寶首飾的盛地;米市巷、柴木巷、菜市橋是熱鬧的市井集市。瓦子戲院則遍佈城中各處,這些地方最是熱鬧,治安自然也是最亂,不過這些地方正德皇帝和公主們自然也不屑去逛,這倒讓江彬放心不少。

江彬頭戴英雄巾、一身短打扮,蜈蚣扣的武士報,腰間插了根雙節棍。江彬本來就是一副痞子相,臉上又有兩個疤,這副模樣往那兒一站,挺胸腆肚狐假虎威,要不是後邊的正德、楊凌和四位美女神態端莊,簡直就是跟着花花公子逛大街的護院家丁,誰看得出這位就是金陵城的江總兵。

此時正是春天,最宜欣賞柳浪聞鶯,正德一行人租了條花舫船,遊湖直至近午興致不減,又沿長堤柳下漫步而行。

正德和唐一仙傍依而行,永淳小丫頭到底向着姐姐,總是扯着湘兒說個不停,湘兒本來自覺不是那麼在乎楊凌,可是眼見人家一對兒走在前邊,時而低語、時而輕笑,眉來眼去,別有滋味,那心裡可就泛起了酸意,可又不好表現出來。

張符寶將這三姐妹行止、心思瞧在眼裡,不覺暗暗好笑,她本來不欲去注意楊凌行動,這一來卻時不時的想去看上一眼,眼見前邊一對璧人如影隨形、柔情蜜意,不期然想起那日夜間夢中情形,想象起若是被楊凌如此呵護憐愛的女人換作自己……這一來心裡頓時不自在起來。

陽光鋪開了溫柔,春風拂起了浪漫,如絲的垂柳點綴出江南地秀色,柳絲間鶯語暱喃,一排排的嫩柳倒映在綠波中,與陽光一起瀲灩着無限優美的湖光山色。

美麗的西子湖畔,翠柳成陰,微風纏綿。自與楊凌做過那種親熱之事,永福和楊凌好得蜜裡調油,那種煥發出的美麗氣息簡直讓容顏絲毫不遜於她的永淳和湘兒都有些嫉妒。輕輕走在楊凌的身邊,她的心也象春風一樣的飛揚起來,盈盈秀水,顧盼出無限的情愫。

“這麼看着我做什麼?”楊凌盯着永福的小嘴兒壞笑。

永福嬌嗔地白了他一眼,恨聲道:“你看人家做什麼?”

楊凌眨眨眼,悄聲道:“我看哪裡了?”

永福鵝蛋臉兒一紅,嘟起小嘴道:“人家下次不理你了”。

楊凌捂着嘴咳了一聲,眼睛瞧着前邊的正德夫妻,卻用永福公主聽的到的聲音道:“唉,寧兒不理凌哥哥了,不知道受冷落的它會不會傷心?”

永福眼珠兒一轉,被他引動了好奇心,詫異地道:“冷落了你,誰傷心呀?”

楊凌勾了一下永福的眼神,往自己袍襟下一引,似笑非笑地道:“它……呀……”。

“呀!”永福公主又氣又羞,攥緊了小拳頭直想拿他的後背當鼓敲,好在她還省起這是在大街上。永福公主恨恨地剜了他一眼,紅着臉嗔道:“不許你說!”

楊凌摸摸鼻子,悶笑道:“不說,不說”。

永福公主臉兒紅着、嘴角笑着、心裡甜着,飄也似的走了一陣兒,忽地說道:“這裡人好多,真想去個清閒些的地方走走”。

“多麼?”楊凌前看看後看看,就這麼點人還嫌多?想當初俺也曾來過這兒,那時節要想這條柳浪聞鶯的長堤上少點人兒,就得半夜來才行了,這樣都嫌多,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那不如……去萬鬆書院吧,應該清靜些”,楊凌提議道。

“萬鬆書院?那是什麼地方?也是名勝古蹟麼?”永福公主奇怪地問。

萬鬆書院始建於唐朝貞元年間,距大明朝時已近千年,當初名爲報恩寺。楊凌其實說完就後悔了,萬鬆書院名傳後世是因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發生在這兒,而那故事發生在明朝年間,楊凌也不知道是不是目前這個時代,現在世上有沒有這麼一座書院。

可他話已出口,卻是無法收回了,永福公主只一擺手,一個公子哥兒似的大內侍衛就收了三步一搖的身段,嗖地一下躥到了跟前,把路過的遊人嚇了一跳,還當這廝要當街搶人呢。

永福公主低聲道:“問一下萬鬆書院在哪兒,告訴皇兄,去那兒走走”。

那名大內侍衛微一頷首,轉身走開了,過了陣兒才匆匆走來,含笑稟道:“殿下,知道這萬鬆書院的還真是不多呢,方纔問過一名秀才,這纔打聽的地方。並不太遠的,這家書院是十一年前浙江右參政周木由報恩寺改設的,現在除了些書生士子並不爲太多人知道”。

永福公主點了點頭,楊凌是讀書人,又來過杭州,知道萬鬆書院當然不稀奇,楊凌也鬆了口氣。那侍衛趕去向正德皇帝稟報,正德只要有得玩,去哪裡倒無所謂,一行人當即離開西湖,擡了幾頂轎子,悠悠呀呀直奔萬鬆書院去了。

萬鬆書院位於杭州西湖東南鳳凰山北萬松嶺上,這裡松木蒼翠,風景秀麗,更可北賞西湖,南觀錢江,滿目清新,盡在眼底。楊凌隨口一句話,本還擔心這裡沒甚風景,到了此處見了這番景像才放下心來。

迎面蒼松翠柏前一座萬世師表的石碑,還供奉着孔聖先師像,綠樹環抱之中,粉牆黛瓦的書院顯得格外清雅幽靜,樓臺照壁更是精美。

山下比較熱鬧,有各式茶樓酒肆。湘兒、永福和符寶三人蹦蹦跳跳的正覺飢餓,一行人先尋了家乾淨雅緻的酒樓,點了蔥包檜、貓耳朵、西施舌、幸福雙、花鮮慄羹、朝糕等口味獨到的地方小吃,又要了幾味薑茶、擂茶等地方茶飲,吃飽喝足這才舉足上嶺。

正是揚春三月天氣,一路上青草綠樹間長滿了鮮花,樹冠蔭蔭婆娑。鮮花點綴如錦,濃郁的芬芳清雅、香馨,令人神清氣爽。

穿過三座牌樓,走過仰聖門,經過明道堂、居仁齋、由義齋,又到大成殿拜過了孔聖先師,就到了傳說中梁山伯和祝英臺同牀三載男女未辨的毓秀閣。

一路上紅窗粉牆、慄柱青瓦,花草樹木點翠碧嬌嫩,幾個人悠閒地行於一層樓臺上,嶺上萬鬆蔥鬱,遠水悠悠如碧,身邊蝴蝶兒翩翩,確是一處盛地。

永福幾人一氣兒上山,走得臉蛋嫣紅,便坐在春雨洗刷後乾乾淨淨的潔白石階上乘涼,楊凌瞧見身邊飛來飛去地蝴蝶,不禁隨口吟道:“纖手相攜春又度。何物花叢,展翅翩翩舞?一片松濤千萬緒,難得……”,梁祝二字尚未出口。他才驚醒又忘形了,這是一首後世地詩,吟的是梁祝的故事,現在可無樑祝故事,不覺有些尷尬。

永福幾人只道他是一時興起要吟詩呢,唐一仙拐拐正德的胳膊,說道:“喂,瞧我大哥吟詩呢,可比你那‘我這兒停驄住,她那兒俊眼睃’強多啦”。

正德剛要不服氣地反駁,忽見楊凌僵在那兒,只當他想不出合適的詩句了,不禁幸災樂禍地道:“俺那叫俚語懂不懂?嘿嘿嘿,不管咋說,我是吟出來了,你那大哥……嗯嗯,嗯嗯……哎喲,掐我幹嗎?”

永福見楊凌張口結舌,不忍郎君受窘,正想說話岔開,張符寶已笑吟吟地道:“國公爺,難得什麼呀?怎麼難在了那裡?”

楊凌眼珠一轉,說道:“哦,我是瞧這蝴蝶翩翩,忽地想起一個故事,心中有所感嘆,是以失神”。

唐一仙又用肘尖撞了正德一下,得意地一翹鼻尖,然後笑盈盈地問道:“大哥,你想起什麼故事了?說來聽聽”。

楊凌沒辦法了,只得硬着頭皮把梁祝的故事說了一遍,好在裡邊的太守呀什麼的官職一聽就不是明朝,倒不致露餡,至於書院的名稱隨便起一個便成了。

楊凌講到二人同牀共榻三載,梁山伯不辨雌雄,引得湘兒、永淳幾個丫頭訕笑不已,紛紛譏諷梁山伯是個榆木疙瘩,待講到十八相送,聽到祝英臺一再暗示,梁山伯始終不曾領悟,永福不禁笑道:“樑公子是個正人君子,自然不會想到祝英臺話中有話”。

楊凌瞄了她一眼,小妮子下巴微微一揚,眸波流轉,微帶椰揄,顯然是笑他風流,不如梁山伯是個守禮君子。湘兒託着下巴聽地正有趣,瞧見二人眉開眼去,便狠狠瞪了楊凌一眼,楊凌偏沒看見,氣得小丫頭銀牙緊咬,嘴脣兒撅的掛得上油瓶。

楊凌將那故事講完,直講到祝英臺跳墳化蝶,聽得永福和唐一仙盈盈珠淚欲下,已經入了戲的湘兒和永淳卻氣得小臉通紅。

唐一仙輕拭眼角,說道:“好可憐的一對有情人,那個馬公子真是該殺,祝老爺嫌貧愛富,害了自己女兒,真是可恨!”

永淳公主卻一拍大腿,怒(語)道:“要我說,那個姓樑的纔可惡,這也算男人麼?木訥得象只呆頭鵝那也罷了,偌大的男人屁本事沒有,只會傷心落淚鬱鬱而終,害得祝姑娘殉死,他哪怕領着姑娘私奔呢,廢物,大廢物一個!真不知祝姑娘喜歡這麼個廢物做甚麼?”

湘兒連連點頭,說道:“是啊,是啊,聽得我好生悶氣。漫說一個富家翁的女兒,就算她是公主好啦,這男人只要想想辦法……”。

她說到這兒忽想起自己不就是個公主?楊凌不就是絞盡腦汁地想盡辦法與她在一起了?可沒學那沒出息的男人,只會躲在家裡挺屍。嗯,自己的郎君比那個叫梁山伯的蠢貨強多啦,雖說壞了點兒。

湘兒喜孜孜地看了眼楊凌,忽然覺得這傢伙順眼多啦。

楊凌聽得啞然失笑,以這兩個丫頭的性格,恐怕真就絕對不會喜歡梁山伯那樣的男人,難怪她們氣成這樣。永淳猶自憤憤,對張符寶道:“符寶,你說是不是?這樣沒用的男人,要是換了你,你喜歡麼?”

張符寶翻了翻眼睛,哼了一聲,洋洋得意地道:“怎麼會?貧道掐指一算,便知過去未來,那傢伙是不是我的郎君,我只須算上一算就知道了。他有什麼困厄病難,我自然也算得到,又怎麼會落到那般下場?”

永淳公主雙眸一亮,嘆道:“哇,你真的這麼厲害?”

張符寶站起身來,學着她大哥很瀟灑地走了兩步,把袖子一拂,傲然立於廊前道:“貧道雖不敢說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但是憑我的道行,趨吉避凶、化難爲夷,有何難哉?”

她剛說完,“譁”地一聲,一潑水從天而降,把她淋得落湯雞一般。

衆人目瞪口呆,楊凌卻不禁失笑。

張符寶瞧見楊凌笑她,不知怎地一股怒火直上心頭,她霍地跳開一步,惱羞成怒地攥緊了小拳頭,衝着樓上嚷道:“是哪個王八蛋拿水潑我?”

第67章 不務正業第126章 蓄勢待發第463 訓妻VS虐夫第453章 月華如水第365章 北向第330章 爲淵驅魚第436章 符寶煉丹第356章 風滿京城第207章 白登山下第32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421章 調虎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99章 王三策反第17章 青蛙理論第370章 劉六軍來第341章 我上青天找清官第347章 各懷心機第77章 三姝進門第322章 一身乾淨第277章 兄弟反目第276章 炮從天降第87章 正德頒詔第337章 跳大神第139章 長幹行第46章 閨房之樂第262章 星星之火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99章 王三策反第419章 爾虞我詐第299章 戰前喜報第421章 調虎第259章 合圍第279章 磨刀霍霍第315章 博浪一椎第85章 率軍入宮第325章 有眼無珠第136章 打草驚蛇第190章 鎮羌戰事第197章 橫的怕愣的第19章 瘋子縣令第90章 焦芳用計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178章 卿本佳人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68章 大索京師第5章 相濡以沫第159章 兵馬未動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400章 閨議第55章 西洋教士第441章 駕幸姑蘇第311章 三探獄第224章 正德反擊戰第463 訓妻VS虐夫第323章 海選駙馬第323章 海選駙馬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267章 奉旨打劫第432章 玉碎第324章 好馬難尋第417章 泡虎妞兒第299章 戰前喜報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397章 大江東去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167章 花開堪折第9章 家有賢妻第438章 廁紙藏秘第124章 詭譎難明第36章 奪路而逃第248章 龍江再興第398章 將軍情事第268章 千人斬第74章 天子呼來第371章 奕戰如棋第35章 伏兵四起第343章 固安民變第154章 利字當頭第455章 離間第160章 疑心未去第37章 生死一線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187章 兵至大同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44章 明月難圓第439章 不亦樂乎第213章 激烈衝突第38章 長夜漫漫第287章 三戰定君臣(上)第95章 舉人的信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162章 改耕風波
第67章 不務正業第126章 蓄勢待發第463 訓妻VS虐夫第453章 月華如水第365章 北向第330章 爲淵驅魚第436章 符寶煉丹第356章 風滿京城第207章 白登山下第32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421章 調虎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99章 王三策反第17章 青蛙理論第370章 劉六軍來第341章 我上青天找清官第347章 各懷心機第77章 三姝進門第322章 一身乾淨第277章 兄弟反目第276章 炮從天降第87章 正德頒詔第337章 跳大神第139章 長幹行第46章 閨房之樂第262章 星星之火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99章 王三策反第419章 爾虞我詐第299章 戰前喜報第421章 調虎第259章 合圍第279章 磨刀霍霍第315章 博浪一椎第85章 率軍入宮第325章 有眼無珠第136章 打草驚蛇第190章 鎮羌戰事第197章 橫的怕愣的第19章 瘋子縣令第90章 焦芳用計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178章 卿本佳人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68章 大索京師第5章 相濡以沫第159章 兵馬未動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400章 閨議第55章 西洋教士第441章 駕幸姑蘇第311章 三探獄第224章 正德反擊戰第463 訓妻VS虐夫第323章 海選駙馬第323章 海選駙馬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267章 奉旨打劫第432章 玉碎第324章 好馬難尋第417章 泡虎妞兒第299章 戰前喜報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397章 大江東去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167章 花開堪折第9章 家有賢妻第438章 廁紙藏秘第124章 詭譎難明第36章 奪路而逃第248章 龍江再興第398章 將軍情事第268章 千人斬第74章 天子呼來第371章 奕戰如棋第35章 伏兵四起第343章 固安民變第154章 利字當頭第455章 離間第160章 疑心未去第37章 生死一線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187章 兵至大同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44章 明月難圓第439章 不亦樂乎第213章 激烈衝突第38章 長夜漫漫第287章 三戰定君臣(上)第95章 舉人的信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162章 改耕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