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竹林求賢

漫步於靜謐的竹林裡,看着株株亭亭玉立、枝葉翠綠的竹,那麼端莊凝重,那麼文靜溫柔,就彷彿是在品味一首美妙絕倫的詩,叫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楊凌沒想到滬縣縣主朱盼盼夫婦長得團團圓圓,一副富家翁模樣,居然是個雅人,竟然常住在如此幽雅的竹林當中,而且搭建了一幢大莊院,儼然神仙境地。

朱盼盼是郡王之女,朱家皇族後裔,但是百餘年來世居於此,論地位遠近當然不能和皇帝近臣、手握重權的楊凌相比,所以對楊凌極是恭敬。

朱盼盼笑道:“楊大人,瀘縣距成都府已經不遠,不過估算時間,今天大人怕是來不及繼續趕路了。此地是個小縣,驛丞署簡陋的不成樣子,我們夫婦忝爲地主,便自做主張,恭請欽差大人在此小住,說起來陋居是蓬壁生輝啦。”

“哪裡,哪裡,是本官叼擾了,多謝縣主伉儷和王知縣款待盛情”,楊凌笑吟吟地做了個揖。朱盼盼夫婦三旬左右,雖說生的富態,但舉止文雅、談吐不俗。

朱盼盼的儀賓姓李,名安,是弘治十二年的舉人,弘治十五年的進士,可以算是極富才學的人物了。要知道四川雖然人傑地靈,但是大明立國百餘年來,尚未出過一個狀元。

就是當今內閣大學士,四川新都人楊廷和那樣地神童。十二歲就中了舉人,此舉簡直令天下間無數七老八十還在考童生的讀書人羞憤欲絕,可是他也不曾中過狀元,所以進士便是四川第一等的才子了,此舉可謂巴山蜀水一大異事,就連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士子們也只能歸咎於風水問題。

按大明皇族規定。皇姑稱大長公主,皇帝的姊妹稱長公主,皇女稱公主,俱授金冊,祿二千石,夫婿授駙馬都尉。而親王之女則稱郡主,郡王之女稱縣主,孫女稱郡君,曾孫女稱縣君,玄孫女曰鄉君。她們的夫婿一概稱儀賓。

這些皇族層層授爵,迄今朱氏皇族後裔遍佈天下,這些只是負責配種生人地鳳子龍孫現在已多達十餘萬,個個都是白吃飯的飯桶。他們的存在,乃是朝廷財政支出負擔極重的一塊。

楊凌對這些人一向沒有什麼好感。此番四川之行他又抱着調查此地王族謀反的重任,心中更抱着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不過越是如此,面上功夫越得做的十足,楊凌也是一副謙遜知禮的模樣。好似對他們的款待十分高興。

李安見楊凌興致頗高,便含笑道:“楊大人,我有幾位摯友這兩日前來探望。也正住在我這竹風雅軒之中。他們久聞大人文韜武略,人才出衆。經筵上舌戰羣臣,北驅韃虜,南平倭寇,是我大明柱國之臣,因此有意高攀,不知大人可願一見?”

楊凌此來四川,爲的就是察訪蜀王是否有不軌之心。察訪察訪,雖說處處小心。但是三教九流,能有機會結識,正是察訪蛛絲馬跡地機會,是以聞言立即欣然道:“儀賓的朋友,想必也都是本地的名士才子,楊某有幸結識,正是一番機緣,這亦有何不可?”

李安聞言撫掌笑道:“我早說大人禮賢下士、好交朋友,哈哈……,果不期然,大人這邊請。”

他好似與旁人打了賭,賭贏了一般,開開心心地領着楊凌向右一拐,踏上了一條小徑。不一時來到一處竹廬旁,只聽房中傳出悠悠琴簫之聲,李安笑道:“大人稍候,我喚幾位知交好友出迎大人。”

楊凌連忙攔住道:“入門便是客,客隨主便,這幾位朋友雅興正濃,何必相擾?且聽完這一曲,我們再進去便是,那些官場規矩、繁文褥節,不講也罷。”

朱盼盼笑道:“儀賓這些朋友,一旦談詩論畫、較量樂技,便不是一兩個時辰得消停的,大人既然不拘俗禮,那麼這便請入吧,勿需理會他們。我們夫婦好交朋友,我有幾位閨中膩友,乃是成都士族和官宦人家女子,去竹林溪邊釣魚去了,我去迎迎她們。”

楊凌忙欠身道:“縣主請便。”

朱盼盼施了一禮,領了兩個侍女徑往竹林深處行去。李安上前推開房門,笑道:“你們在這裡倒逍遙自在,我把你們想要結識的楊大人請來了,還不快快上前相見?”

楊凌隨在李安身後也進了房間,這竹廬蓋地極是簡陋,四壁均開了竹窗,窗上爬着翠綠的藤蘿,室中僅有幾張竹蓆、竹几,有三個人在竹蓆上赤着雙足,輕袍大袖,盤膝而坐。

一個三旬上下,一襲白袍,墨發披肩,眉宇間頗有些狷狂之意,大有竹林七賢古風,手中正撫弄着一具古琴,雖聞李安之言,仍是雙目微閉,十指撥彈,根本不曾在乎。

另一個側身而坐的青年,看年紀與楊凌相仿,玄衣一襲,丰神如玉,一束烏瑩瑩的長髮,未帶發冠,只鬆鬆地用一條淺紫色的絲帶繫了,整個人猶如一朵不濯纖塵地墨蓮瑩然水上,若不是那白袍書生一直撫琴不斷,楊凌必定第一眼便去看他,再也不用去瞧旁人一眼。

聽見李安說話,這玄衣書生自脣邊移開竹蕭,向楊凌清婉一笑,雙眸澄澈如水。

楊凌還是頭一次見到氣質這樣出衆、容貌如此俊俏的男子,更難得的是那種卓爾不羣地高雅,楊凌一身蟒袍玉帶,相貌英俊,氣質雍容,可是這樣一比,可就比人家落了下乘了。

楊凌也無聲地向他拱手笑了笑。伸手攔住欲打斷那白袍書生撫琴地李安,大方地在竹蓆上座了。這時另一側一個少年才向楊凌微笑着頷示意。

這少年雖相貌清秀,但是和身旁兩個朋友一比可就差的多了。他既無白袍人的狂士風範,也無黑袍人似清蓮之雅,只是一襲普通的讀書人青袍,看模樣才十七八歲。是這些人中年紀最小的。

他身前未放任何樂器,只有清茶一杯,態度也極是平和,只是眼珠攸地一掃那狷狂書生,再眯眼斜斜地睇向李安時,眸子裡透出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瞭然和狡黠。

名氣才情之大如江南四大才子,楊凌也都見識過,可那四人雖滿腹才學,卻都是仕途不得意,故意放縱聲色。以酒買醉地人,真正得悉他的身份時,還是不免要放下架子,迴歸紅塵,把那放蕩不羈收斂一二。可是眼前三人。分明是都知道他地身份的,但無論是對楊凌友好示意的,還是我行我素自彈自唱的,骨子裡卻都透着一種坦然,沒有那種侷促之感。

衆人坐在那兒好不容易聽那白袍人洋洋灑灑將一首曲子彈完,李安才插嘴笑道:“士傑兄,這位便是……”

白袍人不理。清淡的雙眉一挑,先向玄衣青年問道:“這一曲如何?我在青城山上聽風入松,如濤如浪,一時心有所悟,即興創下這首曲子,尚未名之呢。世間事,萬物之理相通,由曲亦可入道。小至一家一室,大至一府一國。便如這朝政吧,施政之要在於潛風入夜、潤物無聲,治大國……”

李安摸摸鼻子,尷尬地對楊凌低笑道:“這位仁兄叫盧士傑,人稱青城狂士,才學那是巴蜀一等一的人物,只是性情狷傲,屢次科舉對於八股文章亦頗多微辭,以致雖名聲在外,閤府皆知,便連主考官們也不喜他,以至懷才不遇,磋砣至今。”

楊凌以前也覺得這樣的所謂狂士隱士都是身懷絕學,只是所作所爲與世俗格格不入,天才寂寞,纔不能盡展所長。如今在朝爲官,見多識廣,總覺得這樣的人好高騖遠,誇誇其談,不是所學不能爲世人所接受,而是自詡陽春白雪,抱着一種超然物外地心態,總要整個世界都去遷就他,才覺得世人懂得欣賞。這樣的人也只能做個狂士,實在算不得什麼人才。

聽了李安解釋,楊凌只是淡淡一笑,面上不慍不怒,心中卻對這個巴蜀名士起了幾份厭惡。

盧士傑自吹自擂,滔滔不絕地講了一陣,李安剛要插嘴,他又對那青衣少年道:“小慎,你也精通音曲,你覺的我這一曲如何?”

楊凌本想就算結識幾個人物,側面瞭解一下巴蜀情形,想不到卻碰上這麼個物,心中厭惡之極,他清咳了一聲,拱手道:“盧兄?”

盧士傑回頭看了他一眼,似乎對他口稱“盧兄”還有些不情不願,他翻了翻眼皮道:“楊大人?久仰久仰,曾聽儀賓談及大人將至。大人是朝中重臣,不過既入竹廬,雖在三界之內,五行之中,我等結交,卻不必講究什麼官場規矩,否則便這修竹萬竿也沾染了俗氣,大人以爲如何?”

楊凌呵呵笑道:“這樣最好,彼此促膝談心,輕鬆自若,如果還要分個上下尊卑,可就無趣之極了。這樣坦城相對,無拘無束,亦無虛僞奉迎,那是最好,楊某聽了盧兄這一曲,又聽了盧兄這些見地,若有所悟,盧兄如此坦蕩,我要直言不諱,也便無所顧忌了。”

盧士傑詫異地看了他一眼,臉上吊起來的線條緩和了一些,擠出一絲笑容道:“楊大人也懂樂理麼?有言直說無妨,君子坦蕩蕩,寵辱而不驚。盧某雖號稱青城狂士,這虛懷若谷四個字,還是懂的。”

楊凌笑吟吟地道:“如此,在下便直言了。我聽盧兄這一曲,叮叮咚咚,十分熱鬧,本來自入這竹林,便覺清風徐拂,心神寧靜,一聽這曲子,直如鑼鈸鎖吶,喜氣洋洋。”

王知縣“噗哧”一聲。衆人向他望去,只見王知縣下巴緊抵着胸前,蹙眉鼓腮片刻,便霍地轉過身去,用手指扣撓着光滑地竹壁,吱吱直響。一副愛不釋手狀,就此再不回頭。

盧士傑一張臉拉的老長,肌肉抽搐着說不出話來。楊凌又道:“楊某有美妾數人,個個精擅樂理,本人也曾聽過她們彈奏詠風入松之樂,人固千嬌百媚,指下清風徐來,聽着真個是賞心悅目。盧兄一曲,不但有狂風入松,還有枝折乾斷之聲。驟雨葉殘,一團狼籍,不同凡響,實在是不同凡響……”

“你……你你……”,青城狂士臉皮漲的發紫。可他剛剛說過君子坦蕩蕩,寵辱而不驚,如果勃然大怒豈非自摑耳光,坐在那兒只是渾身簌簌發抖,還是說不出話來。

楊凌又道:“萬物之理相通。不過是一句喻語。治國不從國政中悟理,反要從樂理中去求,未免捨本逐末。何況國事因時因事而變。有時重教化,有時重律法,有時重軍事,有時重民政,有時重內政,有時重外情,任何一種政策既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更非一勞永逸之良藥。知而行則善,知而不行則恥。不知而不行則庸。不知而行則可怕了。盧兄欲從某一事物悟出治國、秉政之通理,還要有朝一日用之天下,實在可怕。聽說盧兄是巴蜀奇才,卻屢試不第,說起來實是朝廷之大幸,此去成都,楊某見了本地學政和歷屆主考官員,真要代皇上、代我大明江山社稷好生感謝這班可敬的老大人。”

竹牆上“吱吱”聲更急,盧士傑氣的都快吐血了。他秉性狂傲,目中無人是不假,不過並非淡泊名利,不想出仕爲官,今日如此做作,其實也有想自擡身份,別出心裁,引起楊凌注意地意思,若有楊凌賞識,何愁不能踏上仕途,從此飛黃騰達?

奈何他雖然常去武侯祠,卻不是諸葛亮,楊凌更不是大耳賊,既然看出他並無實才,又因爲年輕氣盛沒有劉備那種涵養,哪裡還給他留面子。

盧士傑雖然羞憤欲死,卻還不知楊凌今日地斷語經過王縣令後來輾轉傳了出去,才真的徹底葬送了他地前程。四川一地的主考官員們以後只要瞧見考卷上有他盧士傑三字,便大筆一揮把他送到孫山後邊去了,這位狂士終其一生也沒考上個舉人。

李安臉色十分難看,這三位是他的好友,楊凌更是他想巴結而不敢得罪的人,想不到盧士傑平時狂傲也便罷了,對着這位跺跺腳六省亂顫動大人物,還想擺狂士架子,結果弄的大家不愉快,連帶着他心中也十分不悅了。

李安強笑着打圓場道:“今日只是請大人來,引見幾位朋友,士傑兄性情狂傲,呃……一晌午又飲了幾杯水酒,有些失禮了,大人勿怪。呵呵,我還沒給大人引見呢,盧兄大人是認識了,這一位小友姓楊名慎,他是……”

那小書生含笑一禮,打斷了李安的話,對楊凌說道:“在下新都人氏,久仰大人聲名,聽聞大人在北方互市於兀良哈、女真,孤立韃靼人,南方平倭靖海,通商萬國,在下極欲渴慕一見,幸得李兄引薦,今日得識大人,實是三生有幸。”

楊凌不知眼前這看似不起眼的楊慎就是大學士楊廷和之子,四川第二代神童,此人年紀雖小,可是經史子集、詩文彈唱、音韻詞曲、金石書畫無所不通,而且對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等也有很深的造詣,所學之雜,堪稱三百年大明第一人。

他十二歲時,復擬《過秦論》,一向待子孫嚴格,不輕易稱許地祖父湖廣提學僉事楊春見了也不禁拍案叫絕,對人自誇道:“此乃一吾家之賈誼也。”楊慎十三歲隨父入京,所作詩賦被茶陵詩派領袖李東陽所見,驚歎不已,雖將他引爲自已地學生,卻敬稱其爲小友。當時是名震京師的第一少年才子,比這兩年風頭甚勁地王景隆等七公子可強了不止一倍兩倍。

不過他三年前因致仕還鄉的祖父身體不好。爲替父盡孝,返回了家鄉,楊凌到京後又不太打聽這方面地消息,所以根本不知他的真實身份。

玄衣男子也不待李安介紹,就含笑道:“在下朱玄衣,見過楊大人。”

楊凌是你敬他一尺。他還你一丈的人,尤其剛剛打擊了令人厭惡的盧士傑地傲氣,見這兩人不卑不亢,態度和氣,便也以禮相待。

文人言語交談,三句話不離詩詞歌賦,可憐楊凌對此一竅不通,幸好眼前這兩人倒不是僅以文才取人地酸丁,對他仍是禮敬有加。在朱玄衣的有意引導下,幾人的談話漸漸引到朝政。尤其是楊凌最近對於朝廷軍政大事地主張上來。

這些事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楊凌的言辭雖不講究,談不上簡約優美,但是見識不凡,眼前的朱玄衣和楊慎頗爲所動。

談及楊凌上奏請設講武堂等卻被百官所阻時。朱玄衣扼腕嘆息道:“可惜,可惜,此事在下已經耳聞了。當初聽及此事時真覺得大人所倡,實是前人所不及,奇思妙想呀。如果朝廷依大人所言,開設武學,不但開海學。還應開陸學,可以想見大明軍力只需十年時光,該有何等變化。”

楊慎蹙眉想想,也搖頭道:“可惜,在下以爲,資性天賦不足爲恃,日新德業,當自學問中來。要知天下,一是依靠‘躬閱’。從親身經歷中獲得知識;二是依靠‘載籍’,從前人記載和書籍中取得。現在的武人,歷經多年戰陣,纔能有所獲得,卻不能形諸文章,使後人減少摸索過程,其中許多有希望成爲一代名將的人,可能在這過程中就已折戟沉沙,命喪黃泉了。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其實成就一將何嘗不是萬將填?大人地治軍方略,可以使武將通曉兵事,再佐以戰陣經驗,不難成就一批名將,使我大明軍隊戰力陡升。遺憾吶,現在的文人,拘泥於前人典籍,而不知結合於實際,空談心性,不知萬物演變,政略、軍事、經濟等皆應隨之而變,使我大明固步不前,程朱之學,害人不淺。”

楊凌聽的心中霍然一動:“這個小書生,好大地膽魄,當今世上的讀書人,敢於藐視程朱二聖地又有幾人?”

要尋一知已,實在太難。焦芳、谷大用等人不遺餘力執行他的政策,心中未必理解他的長遠意圖,不過是利益所趨罷了。成綺韻等紅顏知已,則純粹因爲個人感情,管他楊凌做的對還是錯、正還是邪,只管一門心思幫着他去做便是。

只有眼前這兩人,越談越是投機,彼此見解、看法有太多相通之處。有時楊凌一句話說到一半,二人便拍手叫絕,立即一言指出他的目地所在。楊凌原來看了盧士傑不切實際的狂傲模樣,本來以爲他這兩位好友也不過是徒有其表的一路貨色,此時大有得遇知已、相見恨晚之感。

盧士傑被冷落在一旁,又不便拂袖而去,以免顯得他氣度狹窄,只是待在這兒既插不上話,又不苟同楊凌地見解,沉着臉顯得甚是可笑。

楊慎沉思片刻,微微笑道:“其實這些事也不必操之過急,大人這開海通商,交流萬國之策,依在下看,可不僅是爲了增加稅賦。大人此舉,影響深遠,用意深刻呀。”

楊凌欣然看了他一眼,今日滬縣縣主夫婦相請,他還道是有什麼陰謀詭計,想不到原來只是縣主儀賓的幾位好友關心國事,有心和他討論一番。

眼前這兩個年青人談吐不凡,更難得的是雖然不及他知曉數百年曆史進程的長遠目光,但是很多見識已經遠遠超出現在那些深受程朱禮學毒害的士子,要不是有些見解仍明顯是固囿於現代,楊凌真要懷疑他們兩個也是穿越來的哥們兒了。

這兩個人如果入仕爲官,成爲朝廷重臣,絕對可以成爲自已最得力的臂助,楊凌想到這裡,探身正欲瞭解二人意向,忽聽竹廬外一個清柔甜美地聲音道:“馥紫。把這兩尾魚拿去清理乾淨,晚上做個口味清淡些的竹筍魚羹。”

“是,小姐,哇,這是小姐釣地魚麼?好肥好大的兩尾鮮魚”,另一個甜脆的聲音道。

先前那個聲音“吃吃”地笑起來:“我纔沒耐性釣魚呢。魚餌都被我拋到溪中直接餵了魚了,想必魚兒吃飽了,害得方家妹妹一條都沒釣到。這是劉夫人釣的,被我搶了來,要不然空着手回來多沒面子?”

馥紫也跟着呵呵地笑起來,隨即便聽小姐聲音道:“朱公子他們呢,又去林中飲酒了?”

馥紫地聲音道:“噓,就在那竹屋中呢,聽縣主說京裡欽差楊大人到了,他們正和楊大人敘談呢。”

一個腳步聲本已向竹屋走來。聽到這裡又停住了,隨即那淡淡婉約的聲音道:“哦,那我先回房去了。”

李安對楊凌笑道:“是清兒小姐,卓基土司官澹臺羽大人之女”。復對朱玄衣笑道:“清兒小姐找你呢,還不出去瞧瞧?”

朱玄衣俊臉一紅。向楊凌等人欠身笑笑,起身趿上鞋子走了出去。

楊凌奇道:“澹臺?我記的不是少數民族姓氏吧?怎麼是土司,以前封的漢官?”

楊慎學識博雜,立即笑道:“非也,澹臺確是漢人姓氏。古時孔子有七十二弟子。其一名曰滅明,居於山東澹臺山,便取姓氏爲澹臺。澹臺大人是漢人。不過卻是小金川。卓基土司最信任的幕僚。卓基土司是黃教喇嘛,未曾娶妻生子,過世後便將土司之位傳給了澹臺大人。”

楊凌點點頭,他坐在靠門處,此時微微扭頭向外看去,只見朱玄衣站在竹林邊,旁邊一個女子頭戴着竹笠,手提着竹簍魚杆,因爲側身而站。頭戴竹笠,僅能看到一點尖尖的鼻尖,微翹的紅脣和優美的下巴。

她一身清婉的紗裙,一頭墨染般的秀髮用一條潔白地絲帕繫着,髮絲隨風輕揚,倩影后是杆杆修長幽美的竹子,猶如畫兒一般的溫婉動人……

四川出美女,不過這川妹子的風采怎麼倒象江南水鄉的女孩,一身柔媚,缺少了點兒……哦,因爲現在四川沒辣椒,楊凌一下子想到了自已帶來四川地那幾包辣椒種子。

只見朱玄衣和她笑言了幾句,然後便走了回來,那女孩兒卻嫋嫋娜娜背身隱進了竹林中,始終也不曾看清她的真面目。

朱玄衣進門笑道:“方纔我吩咐馥紫,把那兩尾魚一尾做羹,一尾紅燒,另外再做幾道精緻獨特的川菜,今日與大人聊的投機,今晚當與大人共謀一醉呀,呵呵。”

川菜發源於古代巴國和蜀國,漢、晉時便已初具輪廓,隋唐時成形,尚滋味、好辛香,縱然在未曾傳入辣椒之前,也早成爲八大菜系之一,名震華夏,朱玄衣是蜀人,談及難免自矜。

楊凌驚奇的卻是方纔所見那俏麗可人地少女,竟然只是談話中的婢女馥紫,由婢知主人,可以想見那位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的澹臺清兒,又該是何等人物?

四川出美女!楊凌在心裡又暗暗重複了一句。

宋小愛揹着弓,挎着刀,手中搖着幾枝竹葉,和伍漢超並肩走在竹林中。

“噯,馬上就要到成都了,你爹好說話不?”

“啥叫好說話不?”伍漢超翻了翻眼睛。

“哎呀!就是……”,宋小愛臉兒一紅,羞答答地道:“就是……你爹爲人如何?脾氣怎麼樣?會不會反對我們在一起呀,等等等等。”

伍漢超最愛看她難得露出地窘態,這時目的達到,忍不住呵呵笑道:“放心吧,我爹慈祥的很。他是弘治十二年地進士。爲官清廉、爲人和藹,斯斯文文,儒雅豁達。長相嘛,也不兇,我是他兒子,你看我就知道了啊。不要擔心。”

伍文定,文人,但是允文允武,尤其尚武,要不然也不會送兒子去武當學藝,而不用戒尺逼着他考科舉了。

爲官清廉,不假,此人議論慷慨、喜談兵法,精善決獄,曾爲了一樁案子和魏國公徐俌吵得象鬥架公雞。爲人和靄。也不假,那是對着幾年回一次家的寶貝兒子時。斯斯文文還是不假,那是對着他的夫人時。至於長相,長鬚過腹,腰圍三尺。虎目濃眉……伍漢超肖母像。

宋小愛甜甜地笑了,手裡的竹枝搖呀呀,一顆心兒也飄呀飄,暈陶陶的象喝了四兩老酒。她忽然停下腳步,攀住伍漢超的脖子道:“小伍。來,親我一下。”

伍漢超嚇了一跳,連忙四下看看。說道:“不要啦,軍兵們四下巡邏呢,別叫人看見。”

“沒事啦,就一下,乖!”宋小愛嘟着紅脣,已經湊了上來。

“什麼人?出來!”伍漢超忽地一把推開她,目光凌厲地瞪視着側前方一片竹林,手掌已握住了劍柄。

“呃?有人?”宋小愛又羞又惱,楊凌地親兵都駐進了竹園。四下巡邏的都是她的人,要是被這幫臭傢伙看見她索吻,那她也不要活了。私下和郎君親熱哪個女孩子都敢,公開表演給人看,有勇氣的就不多了。

竹林雖茂密,但是修竹竿竿,中間仍有縫隙,近處是無法藏人的,唯有……,兩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都集中在一處,那裡有一叢矮竹剛剛長的半人高,夾雜在高高的竹子當中,枝繁葉茂,綠葉掩映,要說藏人,也只有那後邊藏得下。

宋小愛惱羞成怒地喝道:“是哪個不開眼的東西?馬上給我滾出來受死,不然要你性命!”

風吹竹葉兒飄,竹林中一片婆娑聲,沒有動靜。

兩個人互視了一眼,臉上都有了凝重之色,伍漢超的劍緩緩出鞘,宋小愛也摘下了弓,搭上了一枝利箭,貓着腰緩緩逼近。

忽地,竹影一動,只聽“叮”地一聲脆響,宋小愛嚇了一跳,身前地上落了一對金錢鏢,在鬆軟地土地上彈跳了兩下不動了。隨即又是叮叮兩聲,伍漢超目力驚人,竹叢後的人接連射出三枚金錢鏢,全都被他截了下來。

宋小愛惱了,拉弓開箭,一枝鵰翎颯然射向竹叢中央,箭沒人現,一個頭戴竹笠的人已然躍起空中,掌中刀匹練一般向她劈了下來。

伍漢超一拉宋小愛,平地滑出三尺,只聽“喀嚓”一聲,那人收刀不及,將一竿修竹筆直地劈成兩半。這人反應也極迅速,一擊不中,立即橫刀再斬,長竹帶着枝葉喀喇喇地倒向伍漢超和小愛。

那人趁機飛快地轉身投向竹林,幾個起落間便閃出十幾丈,身法快的驚人。宋小愛只覺身邊人影一閃,伍漢超也已追了出去,兔起鶻落間,兩人已一齊消失在竹林深處。

這人斗笠壓至眉心,身法又快捷無比,自始至終,宋小愛竟不曾看清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幼。宋小愛擔心伍漢超有失,急忙拔足追了上去。

宋小愛只追了片刻,就見伍漢超連蹦帶躥,速度比追出去時不遑稍讓,竟然又飛快地跑了回來。

宋小愛驚訝地道:“這麼快?人呢?追丟了還是殺了?”

伍漢超搖搖頭道:“追丟了!”

宋小眼珠轉了轉,忽然笑眯眯地道:“是不是怕我被人家搶走了,這才火燒屁股地跑回來?”

伍漢超自從吃過一次虧,讓楊凌被人擄走後,的確從此覺悟了。保鏢比不得江湖鬥狠,萬事以保證安全爲要,否則要保護地人死了,就是單槍匹馬殺上對方一萬人,還是失敗。他急急返回,的確是擔心歹徒另有幫手,會害了宋小愛性命,同時也急着稟報楊凌,讓他有所戒備。

聽了宋小愛的話,他黑着臉哼了一聲,說道:“多嘴婆,巴不得你被人搶走,從此耳根清淨!快走,回去稟報大人。”

宋小愛沒有聽到想聽的情話,心有不甘地嘟着嘴,陪他走了起來。竹林中,只聽宋小愛不斷地道:“口是心非、假惺惺、僞君子,連句好聽的也不會說……連親人家都不敢,連……”

只聽“啪”地一聲脆響,宋小愛“哎喲”一聲,嘮叨終止了。

伍漢超地聲音哈哈笑道:“楊大人的家法果然管用,哈哈,看來以後得常用。”

宋小愛的聲音又不依不饒起來:“楊大人地家法?楊大人打誰的屁股了?好呀,好呀,你居然偷聽楊大人的牆腳根兒,看我不告訴大人。”……

第89章 劉瑾議政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第38章 長夜漫漫第78章 參見參將第430章 天公地道第85章 率軍入宮第1章 九世善人0195 兩難境地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0103章 楊凌過海第268章 千人斬第311章 三探獄第304章 修羅刀下證菩提第440章 秘密第451章 不拘小節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207章 白登山下第452章 暗流涌動第342章 明朝紅日還東起第44章 明月難圓第242章 眸光重現第248章 龍江再興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0102章 陽明瞞天第242章 眸光重現0109章 帝王家事第54章 緣在佛門第358章 進退兩難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128章 太湖泛舟第146章 若要相思不殺人第292章 竹林求賢第60章 鄭和海第404章 節流獻計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303章 貓和老鼠第393章 鴻毛第54章 緣在佛門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386章 殺出重圍第137章 佛堂白骨第261章 二當家第245章 火炮有望第1章 九世善人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400章 閨議第87章 正德頒詔第54章 緣在佛門第436章 符寶煉丹第196章 志在斬首第406章 一世英名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63章 八虎遊街第446章 春心.殺心第210章 有軍來援第85章 率軍入宮第290章 遙相出招第259章 合圍第280章 今夜起網第391章 圖窮第154章 利字當頭第172章 嚴陣以待第389章 幾回月下敲金鐙第432章 玉碎第9章 家有賢妻第51章 五箭連珠第211章 逃功無敵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461章 勝負難預料第333章 公主修緣第29章 開倉放糧第242章 眸光重現第296章 謁見蜀王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292章 竹林求賢第290章 遙相出招第374章 害中取利第465章 釣魚第280章 今夜起網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10章 出個損招第468章 樂極生悲第160章 疑心未去第130章 錢塘大戰第424章 寧王造反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405章 狩獵第110章 大婚副使第444章 春夢無痕第78章 參見參將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76章 糊塗差使第245章 火炮有望第258章 伏擊第390章 計指東南第1章 九世善人
第89章 劉瑾議政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第38章 長夜漫漫第78章 參見參將第430章 天公地道第85章 率軍入宮第1章 九世善人0195 兩難境地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0103章 楊凌過海第268章 千人斬第311章 三探獄第304章 修羅刀下證菩提第440章 秘密第451章 不拘小節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207章 白登山下第452章 暗流涌動第342章 明朝紅日還東起第44章 明月難圓第242章 眸光重現第248章 龍江再興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0102章 陽明瞞天第242章 眸光重現0109章 帝王家事第54章 緣在佛門第358章 進退兩難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128章 太湖泛舟第146章 若要相思不殺人第292章 竹林求賢第60章 鄭和海第404章 節流獻計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303章 貓和老鼠第393章 鴻毛第54章 緣在佛門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386章 殺出重圍第137章 佛堂白骨第261章 二當家第245章 火炮有望第1章 九世善人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400章 閨議第87章 正德頒詔第54章 緣在佛門第436章 符寶煉丹第196章 志在斬首第406章 一世英名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63章 八虎遊街第446章 春心.殺心第210章 有軍來援第85章 率軍入宮第290章 遙相出招第259章 合圍第280章 今夜起網第391章 圖窮第154章 利字當頭第172章 嚴陣以待第389章 幾回月下敲金鐙第432章 玉碎第9章 家有賢妻第51章 五箭連珠第211章 逃功無敵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461章 勝負難預料第333章 公主修緣第29章 開倉放糧第242章 眸光重現第296章 謁見蜀王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292章 竹林求賢第290章 遙相出招第374章 害中取利第465章 釣魚第280章 今夜起網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10章 出個損招第468章 樂極生悲第160章 疑心未去第130章 錢塘大戰第424章 寧王造反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405章 狩獵第110章 大婚副使第444章 春夢無痕第78章 參見參將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76章 糊塗差使第245章 火炮有望第258章 伏擊第390章 計指東南第1章 九世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