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禍從天降

紫禁城中即將爆發一場大戰,這場大戰雖無硝煙戰火,卻比揮動千軍萬馬更加激烈、比攻佔數城數府的得失更加強大,因爲今日之戰決定着整個大明朝廷今後是誰來左右政局。

與此同時,一場看起來無關緊要、似乎對朝廷大局不會有什麼影響的造反也在霸州開始了,最初的人數不過區區數百人,就象無邊枯原上的一點點火光,毫不起眼……

正德皇帝剛剛申明六科給事中倡起、百官響應對楊凌和劉瑾兩人的彈劾,要求兩人當廷自辯,劉瑾就哀嚎一聲,猛地衝前兩步,跪倒在御案之前,大放悲聲道:“皇上,老奴爲皇上分憂,殫精竭慮,從不敢稍有疏忽啊。然而老奴是內臣,素爲外廷忌憚鄙視,必欲除之而後快。

皇上可還記得,您登基秉政之初,老奴只是皇上跟前奔走以效犬馬的卑微之奴,並無職權,又有何滔天大罪了?可是劉健、謝遷等一衆奸黨挾百官之威以逼宮,硬要皇上殺了老奴等人啊。前事歷歷在目,今日不過是舊事重演,不同之處是,劉健謝遷已去,換成了楊凌焦芳罷了”。

劉瑾說到這裡,涕泗橫流的擡起頭來,指着楊凌道:“楊凌奉旨考察科道,帶領一幫無知少年,蠻橫無禮、擅權專斷,以致監察癱瘓,百官們人人自危。黃給事中具折上報,乃是他的本份,不知怎麼,楊慎卻反咬一口,指說老奴爲試圖轉移目標爲楊凌脫罪。

皇上,誰不知道楊慎出於楊凌門下,兩人有師徒之誼、舉薦之恩,楊慎必是受楊凌指使。誣陷老奴,請皇上明查。”

楊凌瞧了劉瑾一眼:“這傢伙說的聲情並茂,看來昨晚上一定沒少背功課,上次劉健謝遷等人給他們和自己安排罪名無數,那時劉瑾確實談不上什麼大惡,不過是做爲奴才,想盡法子給小主人找點樂呵罷了,結果說的禍國殃民、其心極惡,皇上想起舊事,對他今日這番話必有同感。”

看看正德皇帝,果然面露同情之色,楊凌記着朱湘兒的囑咐,不敢直搗要害。原先準備的犀利說辭全都用不上了,只得斟酌着說道:“皇上虛懷若谷,善納忠言。引百官所諫,反省已過,爲肅清吏治,正科道本源。臣不勝惶恐,受此重任,豈敢不盡忠職守?”

“臣查肅科道貪官。大量證據指向劉瑾,劉瑾身爲內相,手握‘批紅’大權,且掌百官查考任免之權。臣查出的貪墨官員,多與劉瑾有染,劉瑾歪曲監察本意,任意安插私人,科道在京官員不過百五十人,其中過半有罪。劉瑾枉縱爲惡,昭然在人耳目。他是因此惶恐,故而反咬一口!”

楊凌想先抓住貪墨一事,看看風頭再說,張彩一聽楊凌提及吏治和官員任免,那他是絕對脫不了干係的,不禁出班辯解道:“皇上,查考科道整肅吏治,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大權在握,酷法嚴律及於諸臣,致使衆心洶洶,人人自危。臣對此甚感憂慮,有些話不得不說。

皇上,集於科道者,皆爲士林精英。內中或有貪髒枉法,以權謀私者,然而威國公株連過半,現在還在糾查,大有要一網打盡之勢,難道這些官員就沒有忠君愛國、忠直清廉之人了?楊凌此舉,致使科道官噤若寒蟬,不敢作爲。

皇上,太祖皇帝設立科道,令其風聞言事,就是爲了監察吏治,而科道官的選拔,必須進士出身,難道這些進士們自幼所受聖人教誨全都蕩然無存了,何況有皇上親裁、內閣及吏部任免、內廷查考制度,其中能有多少庸臣貪官?如此下去,豈不使言官再不敢言,天下官員失去約束嗎?事關江山社稷,臣不得不犯顏直諫:威國公查抄科道當止矣!”

劉瑾會哭,哭得皇上心軟。可要是論口才,還是張彩會說,說的人心動呀。劉瑾派精神一振,立即伸長了脖子看向楊凌:瞧你小子怎麼說!

楊凌沒說,因爲楊慎先蹦出來了,有些撕破臉的話,哪怕只是反脣相譏的,官位高的人說出來,就會有人說你修養不夠,小弟出馬就好,說對了那就年輕有爲,說錯了那叫年輕氣盛。反正不管咋說,都是朝氣蓬勃,看人要看發展嘛。

楊慎長揖一禮,彬彬然地道:“張大人此言差矣,下官以爲……”。

劉瑾恨死這個老給自己搗蛋的小傢伙了,再說他哭跪了半天,皇上忘了讓他起來,兩腿也麻呀,一見他跳出來了,立即趁機站起來,戟指道:“大膽,吏部尚書與威國公爺君前言論,你一個小小的六品都給事中,也敢插嘴妄言?”

楊慎心平氣和,向他微揖一禮,有點害羞地笑了笑,只說了四個字:“我、是、言、官!”

劉瑾頓時語塞,何謂言官?言官是監官和諫官之合,又稱臺諫,通稱言官。官職雖小,卻是代表天子監察各級官吏的官吏,在查官的官,而且對天子的過失可以直言規勸甚至封還聖旨的人。皇上都能當面直言相勸,旁人還拿什麼架子?

劉瑾老臉通紅,恨恨的退到一邊,楊慎一拂袖子,象是撣撣灰塵似的,恭聲說道:“張大人說,科道官之選拔出於進士,皆爲士林精英,久受聖賢教誨,道德品性自無不妥。然而若是進士出身便是品性保證,朝中百官十之**又何嘗不是進士出身,品性自然足以自律,何必再設科道監察?

”就是科道之內,三品以上都察官員要自糾自省,還要接受吏部查考,其餘監察官員也有定期考覈制度。不就是爲了防止出現公室之豺狼、私門之鷹犬嗎?

現在皇上整肅吏治之源,如果真的查出貪腐官員無數,恰恰說明這條路是對的,恰恰說明霸州那樣人人貪污的情形正是由於科道官員自身**,已失去耳目喉舌的作用所致。以雷霆暴雨清潔了科道,何愁吏治不明,天下不靖呢?”

這個口才也好!楊凌派的人也是精神一振,目光刷的一下又移到張彩身上。一些已經聽說劉瑾以自己請託的書信、饋贈的字畫爲關係密切的依據,脅迫自己不要參預攻訐的官員又恨又怕,自己不便再出頭,可是看着楊慎這般說話,也覺十分解氣。只要攻訐地不是十惡不赦之罪牽累自己,恨不得他多幾個難堪。

張彩跨前一步,雙眉一剔,森然道:“楊給事中所言裡。誰是公室之豺狼、又是誰門之鷹犬呢?”

張彩身材偉岸,丰神如儀,相貌極是英俊。雖年逾四旬,更顯成熟氣質,乃是京師有名的美男子,楊慎內秀,論相貌威儀、尤其久居官場上位者薰陶出的那種氣勢,自然不及。

彈劾劉瑾,那是以上犯大,不管是否正確,都不輸氣節,現在讓他點名道姓指出自己的科道同僚誰拍了劉瑾馬屁、誰投了劉瑾門下,有打小報告之嫌,楊慎不禁猶豫了一下。

他正思如何委婉回答,楊凌已接過了話題道:“張大人,本國公奉皇上旨意,查考科道官員,發現一些涉及劉瑾的積案檢舉皆被扣下,經審問才知道這些科道官同劉瑾勾結,貪污錢財、敗壞綱紀之事實。”

他上前一步,拱手說道:“皇上,臣查考科道,發現許多事情涉及劉瑾,本欲一一審清再奏明皇上,今日既公堂對質,臣便將已經審清的案子奏與皇上”。

文武百官中聽說他要檢舉劉瑾,不禁都有點緊張起來,不知他要控告劉瑾什麼罪名。

劉瑾專權後非常敬業,內事外事一把抓,官員們無論公事私事,想行個方便都得求到他頭上去,得他點頭才行。所以紛紛門狀啓禮,往相奉迎。

這樣的事並不代表就是一路人,給領尋送禮的未必就是他的親信,有些還是暗中和他對着幹的呢,這是兩碼事,古今同理。所不同的是,古時候連坐之法太厲害了,尋常的貪腐是沒關係的,但是結黨亂政動搖國本、廣交黨羽且於叛逆,如果皇上疑心到這兩條上去,那是必受株連。

劉瑾善拍馬奉迎,也喜歡享受別人的拍馬奉迎。這些官員爲了投其所好,雖元臣宿將,必自稱晚生、門下生,他的心腹們自稱劉瑾爲恩府、恩主等等。

比如正在殿上的刑部侍郎朱恩,是被劉瑾在這次政考中提拔上來的,朱恩感恩戴德,凡是寫給劉瑾的拜帖,下款不寫“拜上”,而寫“頂上”,意思是自己正跪在地上,頭頂拜帖。

朱恩在今年劉瑾生日時,送了賀禮,寫了賀貼,腦子一熱,更是犯了大忌,他竟稱劉瑾爲千歲,雖有兩喻之意,比如正因過壽,恭祝他長壽千歲,可他本來玩的就是暖昧,哪裡說的清啊。

類似他這樣的官員不在少數,文武大臣是最瞧不起內宦的,可是劉瑾之勢大到什麼地步?以昔日王振、汪直之氣焰,朝中文武大臣,見王振而跪者十之五,見汪直而跪者十之三,見劉瑾而跪者十之七八。

舞文弄墨,頌揚讚美的更不在少數。劉瑾耗費了大量民脂民膏正在修建的玄明宮,明明是禍國殃民之舉,但是以李東陽身份之尊,爲了劉瑾在朝政上少給自己找麻煩,都不得不虛與委蛇,替他作了‘碑記’,歌頌他的功勳,其他人可想而知。

楊凌道:“皇上,臣查考科道,發現被扣下的地方官員檢舉貼子,劉瑾要天下軍民府庫,將庫存解送京師,使郡縣積儲爲之一空。一旦發生旱澇災害,不能及時賑災救濟,後果堪憂。更甚者,錢糧解送至京,竟然耗損過半,實則是落到劉瑾個人囊中。各府道押解糧銀,非是一人可爲,知情者甚衆,此事只須追查下去,必可真相大白。

劉瑾收受賄賂,將京師百餘名地痞無賴,授予錦衣衛的官職,強行安插於北鎮撫司,意欲何爲?另有翰林張駿等人,給劉瑾送去賄金,劉瑾誣指原來的翰林纂修官抄寫不恭謹,令這些人重新抄寫,然後越級提升。就連裝潢這本書地工匠竇瑁等人,也都升了文思院副使。

朝廷官職。成了劉瑾待價而沽地一件貨物,豈不令人髮指?還有……”

他看了眼臉色有些蒼白的劉瑾,說道:“劉瑾貪污受賄、任用私人。枉法亂紀之舉不勝枚舉,臣手中有確鑿證據,且向皇上試舉一二。有一個罪人溺水而死,他便硬指是御史匡翼之的過失,趁機罷黜。換上了自己的親信。

翰林學士吳儼剛正不職,不肯行賄,他便找個機會罷了他的官,還把自己家奴的女婿委派爲山東學政,與當時的山東鎮守畢真狼狽爲奸,敗壞地方,幾乎弄的山東河決魚爛。

已退侍的御史錢鉞等幾名官員,當初曾彈劾劉瑾,也被他尋釁抄家,而且一家犯法,竟連鄰里均受牽連。錢御史居於河左,就連河右的人家也被搜刮了一遍……。”。

楊凌歷數劉瑾秉政後的種種劣跡。從貪污、賣官、鹽政、稅賦各個方面一一談起,包括錦衣衛楊玉、石文義助紂爲虐,安插罪名,抓人索賄的事:平江伯陳雄不送賄賂,被劉瑾誣爲貪污,指使楊玉等人抓捕,奪了先朝賜給的免死誥券,最後削爵抄家,全家被髮配充軍。

至於張彩、劉宇等人,楊凌思及現在把他們暴露出來,遠不如控告劉瑾結黨亂政、蓄謀造反時更有振撼力,所以故意漏了過去。反正他剛剛已經先申明瞭今日稟報的是已經查清、查明的罪過,那麼來日再有新的罪名也不稀奇了。

衆官員見楊凌所述始終不離劉瑾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的罪名,暗暗定下心來,劉瑾和張彩等人卻有些奇怪甚至失望,劉瑾故作惶張,甚至涕淚橫流,就是希望楊凌一股作氣,拍馬衝殺過來,給他安排個天大的罪名,趁機把他打壓下去,怎麼楊凌……

難道自己高看了他?政壇對手,猶如生死之敵,此人循規蹈矩,不能心狠手辣,縱然得民心、有威望,又受皇上寵信,又有什麼成就?張彩曹元等人失望之餘,不免鄙夷萬分。

正德皇帝聽得臉色難看,卻又有些難堪。劉瑾所爲,許多是打着他的幌子,也通過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稟奏過他的,比如押解天下府庫錢糧積於京師,說是爲了方便集中調動、統一管理,還有犯官罰米,抄索錢財以彌補財政緊缺,確實是他點過頭的,也確實解決了朝中無銀的大問題。

另外一些事,他倒是沒聽說過,劉瑾從這些事情裡到底撈了多少,又有多少是用來爲他辦事,正德實在心中無數,要他當衆質問劉瑾,他是萬萬不肯的,一個不妥,可能就把自己堂堂天子也陷進去了。

可是楊凌所言有憑有據,時間地點、指名道姓,自己豈能不聞不問?正德皇帝侷促不安,坐在龍椅上如坐鍼氈,他正不知該如何含糊過去,曹元出班啓奏,開始指斥楊凌喜行冤獄酷刑,迫供株連。

然後分析霸州貪官決不致如此之多,科道中庸吏決不致人數過半,這全是楊凌屈打成招,並舉出楊凌訊案之法,所用的那些王孫公子不循律法,侮辱斯文,令士子失心,動搖國本。

他這邊剛說完,焦芳又應聲出班,只是主帥還未觸及要害,沒有發出總攻命令,他們也不能貿然出招亂了陣腳,不過只是見招拆招,舌辯指責,就已激烈萬分,中和殿內頓時硝煙瀰漫。

中間是一個深坑,一個足以埋人的大坑,雙方或有意的或無意的,都在圍着它走。一個攻訐對方貪污受賄以權謀私,一個攻訐對方破壞科道酷法株連,個個妙語如珠,慷慨激昂。

這種戰況看似激烈,卻象兩隊人馬隔着一條大河,箭下如雨地互射不休,戰鼓擂的震天響,卻沒有一兵一卒的實質性接觸。

論戰變成了羣戰,主角反而成了配角。劉瑾和楊凌站在御案兩邊沉默不語,下邊羣臣爭的是面紅耳赤。楊凌的心已經飛出了大殿:“萬萬不可提起亂政謀逆等必殺之罪,到底出了什麼事?這個問題不弄明白,怎麼可能傾力一擊?”

劉瑾也在揣度楊凌的用心:“這些罪名扳得倒我?許多事我都是打着皇上的旗號做的,其中有多少用在了皇差上,有多少揣進了我自己地腰包,這筆糊塗帳除非我倒了,你才查的清。可你不查清,又如何扳得倒?

楊凌啊楊凌,你費盡心機。原來也不過就這麼大點能耐,咱家還真是高看了你。所謂楊大掃把天殺星,嘿嘿,不過如此!”

一些知道了消息的官員見李東陽,楊廷和等大佬似乎還不知情,便趁亂悄悄耳語幾句,兩位大學士這才明白楊凌銳氣盡失出於何故,已方既然已經不能一心,在此事解決之前就不宜孤注一擲做生死對決。

“先想辦法除去後顧之憂!”一念及此,兩位大學士立即很熱情的加入進去,沒有公開表態所以地位超然的李東陽,更是更適時,很方便的往這鍋宮廷雜燴菜裡又加了許多枝節爭議。

忽然之間。大決戰變成了扯皮戰……

正德終於也看明白了:“枉我擔心的吃不下飯,滿朝文武……這都是閒的啊!”

劉六、劉七、劉惠等人又換上了那套土灰色的勁裝,頸下一抹紅巾,還未蒙上面去。長柄馬刀斜背於肩後,紅纓拂擺,煞氣凌人,面前是一排排身軀強健的漢子,人人勁裝,手牽烈馬。

“大哥。已經通知了兄弟們了,大家夥兒摩拳擦掌,都準備和不守信義的官府大幹一場呢。我把咱們的人手集中起來,馬匹都是自家現成的,只是武器已被收剿,現在來不及去弄,你和封雷、老虎回緝盜營,召集咱們在軍中的人手,趁夜砸開軍械庫,我等衝進去,分發了武器,立即夜襲霸州城”。

張茂站在前邊,一隻只火把獵獵,映紅了他的臉龐和那雙黑黝黝的眸子,眸中彷彿有兩團火焰在跳躍:“好!就憑咱們兄弟,天下大可去得。對了,我表弟現在城北的披甲營駐紮,我想派人尋他一起起事,你們看如何?”

封雷一呆,說道:“大哥,他可一直是官吶,肯跟着咱們幹嗎?”

張茂道:“我信得過他,我兄弟也是條義薄雲天的漢子,現在官逼民反,何況他也受那樑洪的氣,心中早有不忿。不瞞你們說,我剛被抓起來時,表弟就想劫牢救了我一走了之,如果知道我反,表弟必來投我”。

邢老虎想了想道:“大哥,天色已經黑了,而且今夜起事,咱們要的先襲緝盜營,取了兵器就奪取霸州,你表弟遠在披甲營,就算他肯投你,也得先整頓內部,然後再領肯追隨他的人來投,需時太久,而且這是掉腦袋的大事,還是小心一些好”。

劉六沉吟一下道:“大哥,老虎說的有理,依我之見,咱們還是按計行事,取了霸州,先弄到兵馬錢糧,如果你表弟有心投你,聽了消息自會做出決斷,反正小小一個緝盜營,我們也不需要幫你,你看如何?”

張茂想了想道:“好!就這麼辦!我現在回營,先結果了童守備,你們只見火起,立即馬踹連營,取了兵器咱們直撲府城!”

張茂帶着劉廿七回了緝盜營。劉廿七是他手下大盜,是追隨多年地心腹,也是張茂最信任的助手。軍中不許飲酒、不許留女人,可是由於緝盜營就駐紮在城外不遠,來去方便,童守備卻不管這些。此時,他的大帳內不但有酒有肉,還有個體態妖嬈的女人,正坐在他的大腿上,用嘴做杯,往他嘴裡渡着酒。

童守備上下其手,正在得趣兒,忽的帳簾兒一掀,一個高大的身影哈着腰兒走了進來。那女人啊的一聲尖叫,就想跳起身來,童守備一把扣住了她的纖腰。嘿嘿笑道:“寶貝兒莫怕,這座軍營,數我官兒大。你呀,就安心的侍候老爺”。

童守備說完,一板臉道:“是張百戶,什麼事兒呀?這麼晚了也不通報就進來,還要不要規矩啦?”

張茂一身整齊的軍裝,魁梧英俊,比形容瘦削的童守備可要高大地多了,張茂笑吟吟的道:“大人教訓的是,下官今兒回了趟家,瞧見軍中生活清苦,大人您爲國操勞,生活清苦,下官十分感動,特意揣了二百兩銀子回來孝敬您”。

他一邊說,一邊走近過來,童守備一聽,頓時換了臉色,眉開眼笑的道:“哎呀,張大人,客氣什麼嘛,呵呵呵,你看看……唔……要不要坐下喝一杯”。

“不不不,大人您忙您的,屬下馬上也要回營歇着了,您知道我在城裡親朋友故舊多,呵呵,這應酬嘛……”。

童守備會意,一雙眼睛卻緊盯着他揣在懷中的手,此時張茂已走到面前,他知道這童守備看以瘦削,一身功夫卻不弱,霸州民風彪悍,本來就尚武,此地緝盜營官佐焉有不通武藝的?

軍械庫的鑰匙在童守備身上,軍中忠於童守備的官兵佔了大半,不先殺掉他,要順利襲佔緝盜營,可就要有許多麻煩了。

張茂的手從懷中掏了出來,一錠金燦燦的元寶,閃着誘人的光芒。那個妓女頓時兩眼放光,一雙美目緊盯着那錠金子。童守備卻一呆,疑惑的擡起頭道:“張大人不是說二百……”。

他剛說到這兒,就發現張茂臉上的笑全然消失了,猙獰的臉上一片殺氣,童守備大駭,立即將懷中的女人往張茂身上一推,同時一拳搗向他的小腹。但是已經晚了,他仰頭疑問的那一剎那,毫不設防的咽喉已經被張茂一把扼住,傳出清脆的骨裂聲。

拳頭搗出一半就已無力,擊在張茂鋼鐵般堅硬的腹肌上時已全無力道,不過那個女人倒是被他一把推進了張茂的懷裡。

“啊……!”一聲短促的尖叫,大手已捂上了她的嘴,大半個臉蛋兒都被那隻大手掩了起來,只露出一雙瞪圓了的杏眼。

“噤聲,不想死就閉嘴!”

“嗚嗚嗚”,女人想點頭,可是有力的大手把她的臉整個固定住了,連頭都點不了。

張茂微微一笑,鬆了那女人,然後一把拎起童守備,去摸他腰間鑰匙,女人一見童守備半突出來的死魚眼睛,“啊!”的一聲又尖叫起來。

還是短促之極的一聲尖叫,張茂一掌揮手,砍在她纖頸的頸上,頸骨立即被砍斷了,頭顱以一個奇怪的角度軟綿綿地耷拉着,屍體挺立了片刻,才“噗嗵”一聲栽到地上。

“非得死掉才肯噤聲?女人!”張茂不屑的瞟了她一眼,從童守備懷中掏出鑰匙,轉身走出了大帳。

門口的一串營燈已經只有一盞是亮着的了,昏暗的燈光下,地上躺着兩具死厚,那是守在帳前的兩名士兵,現在站着的換成了張茂的人。

張茂低聲道:“把這兩具屍體丟進去,我去軍械庫,廿七去通知咱們的人了,一會擔聽鼓譟聲起,立即點着大帳”。

“是!”兩個親信應了一聲,彎腰把兩具屍體提起來,嗵的一聲扔進了帳去。

張茂整整衣衫,向軍械庫走去。童守備已死,緝盜營羣龍無首,只消他的人一動。必定潰散四逃,守庫官也是童守備的人,但是那麼幾個人,又是在猝不及防之下。張茂出馬,必是馬到功成。

劉六站在土坡上一棵棗樹下,緊張的看着緝盜營的情形,夜色黯淡,今夜月色稀微,映着一幢幢營房,在黑暗中象是一片片陰影。

忽的,一處火起,緊接着,又是一處火起。劉六興奮的大笑一聲:“大事成了,兄弟們,上馬闖營”。

一個漂亮的翻身,劉六跨上戰馬,長刀颯然出鞘,高喝一聲:“衝!”一踢馬腹、一抖馬繮,率先衝了出去。

響馬盜們按照舊日習慣,仍是以巾遮面,馭使戰馬,在一陣滲人的尖嘯聲中,奔向了緝盜營。響馬襲營,軍械盡失……

樑洪還沒睡下,今晚知州、同知等人請他吃飯,這纔剛剛回來。國喪期間不許飲宴娛樂,不過地方上真正遵守的並不多,再說這飲宴冠上個一同用餐討論公事的幌子就過去了,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罪過,誰肯得罪後臺強硬的樑公公?

洗淨了身子,換了身輕軟白袍,坐在椅上,拿起剛剛泡好的香茗,樑洪開心的哼了段兒戲詞,對管家道:“老爺我出去赴宴,張茂他們有沒有來過呀?”

管家忙道:“回老爺,沒有。今兒晚上還沒人來過”。

樑洪眯起眼,就着壺嘴兒滋兒的吸了口茶,眯起笑眼道:“嗯……不見棺材不掉淚,這是不知道我樑老爺的厲害呀。行,不請不來,是吧?敬酒不喝,是吧?給臉不要,是吧?我……”。

他剛說到這兒,門子就騰騰騰的衝了進來,叫道:“老爺,張……張……張茂來啦!”

“哈哈哈!”樑洪一拍大腿,樂不可支的道:“這孫子,不禁叼咕。”

‘滋兒’,又是一口茶:“看來是真肉痛啊,這時辰了纔來,還愣着幹嗎?叫他進來啊”。

“啊?進……進來?”門子霍地瞪大了眼:“老……老爺,張茂反啦,正在攻城,馬上就進來啦”。

“啊!”樑洪一個機靈跳了起來,茶壺掉在地上摔的粉碎,樑洪哆嗦道:“你……你放什麼屁,張茂反了?他還敢反?”

“真的呀老爺,巡檢衙門送來的消息,知州、同知、推官等諸位大人已經上城了,着人給您送信兒呢。要不您聽,喊殺聲站院子裡就聽得見”。

樑洪就穿着一身白褂小衣兒,踩着鞋子跑到院子裡側耳一聽,霸州城一共纔多大呀,喊殺聲果然瀝瀝在耳。樑洪慌了,急忙問道:“張茂多少人?多少人反啦?”

門子搖頭道:“小的不知,聽巡檢大人說,得兩千多號人吧,緝盜營火起,已經全完啦”。

“絲……呀!”樑洪倒抽一口冷氣,怔立在那兒,兩隻眼咕嚕嚕亂轉,轉了半晌眼珠一停,好象有點迷糊了,眨了眨才找到了門子,向他大吼一聲道:“快去,把轎子……不不不,把馬牽來,馬上牽馬來!家將、僕役快快着衣、配上兵器,有馬的都把馬牽來”

院子裡一通忙活,沒睡的、吵醒地,所有下人全張羅起來,樑洪一身白,跟遊魂兒似的滿院子逛,一見有人牽來馬匹,立即奪出繮繩,走出大門,四下一張望,問道:“張茂反賊攻的是西門?”

“是啊老爺,您是不是再穿件衣服?您要上城也不差這一會……老爺!您走錯啦!”

只見樑洪上馬,直奔東城,竟是快馬如飛,塵埃四起,門子直了眼,話沒喊完,老爺已率着幾名親信家將走的沒了影兒了。

一衆僕役家丁正在納悶兒,陡聽蹄聲如雷,樑洪領着人又衝回來了。

門子笑逐顏開地迎上去:“鎮守老爺,您走錯方向啦,張茂在西城吶”。

樑洪跳下馬來,伸手一撥拉,根本沒理他,而是徑直衝進府去,管家年紀大,剛剛的跟出來腿腳就慢了些,還沒看明白又見老爺衝了回來,徑直跑去了他的臥室。

片刻的功夫,只見樑洪懷裡抱着個匣子又腳下生風的跑了出來。

霸州如今不是邊塞,雖有城禁,卻無守城官兵,霸州城邊上唯一的一支武裝就是緝盜營。那幾個虛應其事只負責開城關城的老兵能打什麼仗?張茂既然能嘯聚數千人馬,連緝盜營都神不知鬼不覺的剷平了,霸州靠一幫巡檢衙役守得住?

樑洪不是蠢人,最會計算個人得失:平時是我說了算。可要論一方牧守,那可不是我,是知州啊。他負有與城同在的責任,守城而死,尚有褒獎,棄城而逃,不但砍頭還要留下罵名,我可犯不着陪他死,張茂饒誰也饒不了我。

這些事情,樑洪想的明白,所以一經分析城池難保。當機立斷,逃奔京師!

這一回,樑洪跳上馬仍是徑直奔東而去,這一去可就再沒回來……。

蓄勢已久的除奸計劃變成了扯皮,雙方各執一點,互相攻訐,在中和殿內爭得面紅耳赤,可是兩個當事人和裁判卻成了旁觀者。

兩方的中堅份子和攪混水、和稀混的官員一直扯到由於時辰已到,皇帝不得不發話讓他們統統出宮,這才暫時告一段落。

楊凌此時才知道真相,和焦芳等人一番研究之後,也不得不垂頭喪氣的接受這個現實。官員們對於名聲之熱愛,實是狂熱無比。如果不除掉這個後顧之憂,出於愛惜羽毛之心,他們畏縮退讓,甚至拖起後腿來,很難衆志成城,對抗劉瑾。

如果沒有衆口一辭的認定,以小皇帝的個性,也決不會允許有人去抄劉瑾的家,從而栽髒陷害。事情的癥結,就在那個信匣之上,必須把它拿到手以安百官之心,才能重整旗鼓。

第二天,楊凌、劉瑾不約而同,同時具折告假:他們病了。

朝中對於兩人的攻訐仍在繼續,但是觀望者明顯增多。繼續攻訐只是要保持這個話題不倒,免得就此結案,以便等待機會重新發起進攻,劉瑾和楊凌比在朝上還忙,劉瑾忙着拉攏官員,反正已經撕破了臉,以前是威逼利誘,現在連用信柬敲詐也用上了,以便爭取足夠的力量打垮楊凌。

他知道,這一次楊凌如果輸了,只是輸掉功名利祿,如果他輸了,卻是身家性命,豈能不盡心竭力?楊凌一邊卻沒有太大的動作,劉瑾用來控制百官的,是威脅和敲詐,百官心中除了畏懼,相應而起的就是憤怒和仇恨。

畏懼有多大,仇恨就有多大,這是一柄雙刃劍,一個不慎,就會反噬自身。讓它反噬的力量,就是把那個錦匣弄到手。可是這是劉瑾對付楊凌的利器,他保管必十分嚴密,如何才能到手?

爲了這件事,楊凌愁腸百結,就連一向智計百出的成綺韻也沒了主意。這一日兩人正在書房商議,忽地高管家來報:“老爺,御前親軍侍衛統領宋小愛將軍求見”。

“小愛?”楊凌一呆,這幾日忙於政事,小愛、小伍也沒顧上一見,不過現在的情勢她們應該也知道。沒什麼大事不應該登門拜訪呀。

“請她進來!”楊凌說罷,眼看着管家出去,心中電光火石一般,攸地閃過一個念頭:“小愛……小伍!小伍行不行?或許這密匣,就要着落在他的手上了!”

楊凌心中一陣興奮,這時就聽甲冑聲起,一身戎裝的宋小愛,英氣勃勃,肋下配着彎刀大步走了進來,楊凌嘴邊剛剛綻起一絲微笑,忽然僵住了,因爲宋小愛後邊還跟着八個侍衛,兩個小黃門兒,這架勢……她是來傳旨的?

果然,宋小愛板着俏臉,正眼也不看楊凌,進了書房大模大樣往那兒一站,沉聲喝道:“楊凌接旨!”

楊凌愕然離桌,連忙搶上兩步跪下,成綺韻也忙自後隨之下跪,宋小愛展開聖旨,高聲宣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霸州民變,叛賊張茂、劉六、劉七等人嘯衆叛亂,連襲州府,掠城搶民,禍害無窮。

此等賊獠,皆楊凌招安之響馬盜,楊凌識人不明,引狼入室,致釀鉅變,朕躬甚爲痛心,詔令楊凌在府自省聽參,在此期間不得離府半步。着令,御前親軍侍衛統領宋小愛嚴加看管。欽此!”

“臣……臣領旨,謝恩”。楊凌一陣恍惚:怎麼回事,霸州張茂反了?

那錦衣衛和傳旨太監都是禮儀規定的擺設,傳完旨就要回城的,宋小愛既然負有看管責任,自不必走。那些侍衛、太監們剛剛離開,宋小愛忽的手按刀柄仰天大笑:“哈哈哈哈……”。

楊凌眼都直了,等了半天,看她笑的呵呵的很開心,楊凌不禁問道:“什麼事,這麼好笑?”

“嘿嘿嘿嘿……”,大笑變成了奸笑:“楊大人吶楊大人,想不到你也有今天”。

“呃?”

“以前都是我拜你,今天你總算也拜在我的腳下啦,哈哈哈哈……”。

楊凌聽了哭笑不得,搖頭一嘆道:“小愛呀小愛,你還真是沒心沒肺”。

“嗯?”宋小愛瞧瞧他一臉隱憂,不由好奇的摸了摸下巴,說道:“不就千八百人嘛,反就反了唄,多大點事呀,平他們還不是三兩天兒的事嘛,皇上還能爲這個嚴懲你?”

成綺韻也起身安慰道:“是呀,皇上沒有抓你,而是令你在府中聽參,限制你的行動,派來的卻是你的部下,不都表明了皇上的意思嗎?你不必太過擔心”。

楊凌搖頭道:“我擔心地是,劉瑾一派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如果他們趁機大作文章,一個本來毫不起眼的小小破綻,天知道後來會釀成什麼禍事?一疥之癬也難說不會變成心腹大患。不行,我得馬上派人去把小伍找來,正有一件大事尋他”。

“不行!”一條手臂攔在胸前,宋小愛柳眉倒豎,很嚴厲地道:“皇上嚴令,威國公府上下,連一隻貓都不能跑出去,也不許一隻耗子跑進來,否則唯我是問,請國公見諒”。

這般嚴肅冷漠?楊凌有點心寒,卻又不肯相信她會是這樣的人,怔怔地看着宋小愛,他實在不知該問些什麼。

只見宋小愛放下手臂,兩隻眼睛彎成了新月兒,然後呲着小白牙向他甜甜地一笑,小小聲地問道:“不知道大人你有什麼事呀,小愛就辛苦些,幫你多跑幾趟便是!”

PS:昨晚編排設計今後一段時間直至引出白衣天下卷的大綱,所以一個字正文沒碼,今天上午開始碼的,進入狀態較晚,下午寫到樑洪回京就想停,可是接着幾天上萬字,今兒不上萬恐諸友失望,可要天天這麼上,我也不知道能挺多久,畢竟上個月就喊過要休的,挺累。呵呵,我唯一能保證的就是:只要我還坐在這兒,那麼,你每天看到的字數,都是我頭一天晚上直至發稿前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竭盡我所能碼出來滴^_^

第218章 求醫第88章 四面樹敵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155章 奸臣擴大會議第458 黃雀第277章 兄弟反目第142章 妙不可言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第399章 兩虎爭食第304章 修羅刀下證菩提第18章 除夕烽火第279章 磨刀霍霍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191章 家中來信第443章 緣份到了第81章 各自籌謀第36章 奪路而逃0107 經筵之談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407章 攫取第261章 二當家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188章 各有所思第26章 天降奇兵第224章 正德反擊戰第149章 斬首奪營第337章 跳大神第370章 劉六軍來第176章 飲宴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208章 談笑用兵第98章 廷議風水第397章 大江東去第391章 圖窮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第31章 兩隻老虎第243章 天子門生第43章 錦衣百戶第84章 四月廿八第183章 君欲遠行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37章 生死一線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65章 又生枝節第111章 景隆逃獄第359章 禍從天降第123章 聽濤剝蟹第432章 玉碎第161章 正德舞刀第173章 悄悄進村第112章 熱身運動第124章 詭譎難明第254章 狼煙四起第19章 瘋子縣令第96章 帝陵金井第13章 首席師爺第341章 我上青天找清官第74章 天子呼來第401章 埋恨第428章 三個女人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98章 廷議風水第449章 重新洗牌第399章 兩虎爭食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54章 緣在佛門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389章 幾回月下敲金鐙第352章 誰欲傾天?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第444章 春夢無痕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230章 伏招第32章 暗表情衷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355章 一箭雙貂第121章 洞房洞房第423章 到此一遊第28章 代理驛丞第434章 齊人難做第172章 嚴陣以待0107 經筵之談第364章 各捕各蟬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362章 劉瑾伏誅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153章 柔情蜜意第367章 備戰、出征第154章 利字當頭第130章 錢塘大戰第14章 貞操之辯0107 經筵之談0105章 正德斷案第410章 應變第249章 鐵甲戰艦第247章 洞房傳道
第218章 求醫第88章 四面樹敵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155章 奸臣擴大會議第458 黃雀第277章 兄弟反目第142章 妙不可言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第399章 兩虎爭食第304章 修羅刀下證菩提第18章 除夕烽火第279章 磨刀霍霍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191章 家中來信第443章 緣份到了第81章 各自籌謀第36章 奪路而逃0107 經筵之談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407章 攫取第261章 二當家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188章 各有所思第26章 天降奇兵第224章 正德反擊戰第149章 斬首奪營第337章 跳大神第370章 劉六軍來第176章 飲宴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208章 談笑用兵第98章 廷議風水第397章 大江東去第391章 圖窮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第31章 兩隻老虎第243章 天子門生第43章 錦衣百戶第84章 四月廿八第183章 君欲遠行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37章 生死一線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65章 又生枝節第111章 景隆逃獄第359章 禍從天降第123章 聽濤剝蟹第432章 玉碎第161章 正德舞刀第173章 悄悄進村第112章 熱身運動第124章 詭譎難明第254章 狼煙四起第19章 瘋子縣令第96章 帝陵金井第13章 首席師爺第341章 我上青天找清官第74章 天子呼來第401章 埋恨第428章 三個女人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98章 廷議風水第449章 重新洗牌第399章 兩虎爭食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54章 緣在佛門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389章 幾回月下敲金鐙第352章 誰欲傾天?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第444章 春夢無痕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230章 伏招第32章 暗表情衷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355章 一箭雙貂第121章 洞房洞房第423章 到此一遊第28章 代理驛丞第434章 齊人難做第172章 嚴陣以待0107 經筵之談第364章 各捕各蟬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362章 劉瑾伏誅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153章 柔情蜜意第367章 備戰、出征第154章 利字當頭第130章 錢塘大戰第14章 貞操之辯0107 經筵之談0105章 正德斷案第410章 應變第249章 鐵甲戰艦第247章 洞房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