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

弘治皇帝、劉健、謝遷、李東陽幾人一聽,一個個也是微微一愣,這四個人一個個都算飽讀詩書,不說學富五車、博古通今了,至少來說博覽羣書應該是做到過的。

這以工代賑他們還真是第一次聽到,以前可是從來都沒有聽說過。

“何謂以工代賑?”

劉健仔細的琢磨着這四個字,想了想對劉晉問道。

“所謂以工代賑,指的是在災荒的年代,在進行災民救濟的時候,不應該僅僅只是發放糧食,還應該想辦法將災民組織起來建設大工程,比如修築河堤、疏通河道、修建城防之類的。”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一方面起到了賑災的作用,另外一個方面,災民有工作之後,也會更加安分守己,可以減少不法事情的發生。”

劉晉回道,這以工代賑在後世可是非常有名氣,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不過在古代,歷朝歷代都沒有以工代賑的意識。

救濟災民是救濟災民,這建設大工程是建設大工程,從來不會聯繫到一起,因爲古代的老百姓不僅僅要納稅,每年也還要服徭役,所謂服徭役就是免費替朝廷做工,一般有什麼重大工程,朝廷都會徵召百姓服徭役,根本就不用花一分錢。

“原來如此,這倒是一個非常新穎的辦法,而且也非常有效,災荒年代,人心思動,如果能夠一邊賑災一邊組織修建大工程的話,這倒是可以更好的安撫人心。”

“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謝遷捏了捏自己的小鬍鬚,對這個以工代賑很是讚賞。

“確實是如此,以前我去陝西賑災過,在災荒的時候,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單純的發糧賑災往往效果最差,最好是能夠輔之以其它的一些手段,諸如免稅、免徭役之類的才更好。”

“而災荒區域內,往往劫匪橫生,偷盜四起,人心不穩,發糧之後,災民吃飽之後又無所事事,也容易滋生事端,養成依賴。”

“這以工代賑,確實是很不錯的一個方法,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能夠想出這樣的好辦法出來。”

劉健也是跟着點點頭,最此大加讚賞。

“以工代賑?”

弘治皇帝聽到兩位閣老都大有讚賞,也是默默的記住了,接着想了想又問道:“那眼前這些流民又該如何處理呢?”

“我們西山煤業這邊現在人手非常緊張,我們的蜂窩煤越來越受歡迎,等到整個京城家家戶戶都用上蜂窩煤,那需求就會非常的龐大,每天都要燒掉上百萬快蜂窩煤。”

“單靠眼前西山村的這些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更多的人手,現在招募這些流民來我們西山煤業做工,每天給他們吃飽,再給上幾文錢,這也就和以工代賑差不多了。”

劉晉指了指西山村各個忙碌無比的區域,笑着說道:“我原本就想和朱先生你商量一下,我們擴招人手的事情,現在正好,省的我們去到處招人了。”

“這是好事,我當然是沒有什麼意見的,如果可以的話,儘可能多招一些人手吧。”

弘治皇帝一聽,臉上也是終於露出了一點笑容,這些流民的事情也算是有一個好的解決辦法了。

他看向劉晉的時候,滿眼都是欣賞,眼前這個劉晉,不僅僅解決了普通老百姓冬天取暖的問題,現在竟然還可以連流民問題也解決,更是獻上了以工代賑的好辦法。

“該如何獎勵他呢?”

腦海中,弘治皇帝都在尋思着賞賜劉晉的事情了,接連爲自己解決了幾個麻煩,弘治並不是刻薄寡恩的人,有功就有商,這是他一貫堅持的原則。

“可惜,他現在還是一個秀才,如果是爲朝當官的話,都可以給你連升幾級。”

“還是等明年秋闈,看看情況,如果他能夠高中的話,後年殿試的時候,不管如何,也要賞你個進士及第。”

弘治皇帝的腦海中都已經尋思給劉晉發獎品的事情了,對劉晉還是非常滿意的。

“放心吧,現在我們西山煤業需要的人手很多,而且人手足夠的話,我還準備將這蜂窩煤向其它的地方推廣,這人自然是多多益善。”

劉晉點點頭,現在卻是人手緊缺,至於人多了,劉晉也不怕,腦海中還有各種各樣發財致富的路子,隨隨便便也能夠找個路子出來,什麼燒水泥、燒玻璃,有的是辦法可以賺錢,這些也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那就好,那就好,多花錢也沒有關心,反正我們西山煤業也挺賺錢的,我這個大股東是沒有任何意見的。”

弘治皇帝一聽,也是連連點點頭,這出門的時候西便門這裡有幾百個流民,其它的城門口這裡估計也不會少。

這一個個城門加起來,這流民估計也是有幾千了,如此多的流民,弘治皇帝也是估計着西山煤業這邊肯定要花上很多錢來以工代賑,所以也是叮囑劉晉不要捨不得花錢,他這個大股東沒有意見,儘管花。

“哈哈,都說是以工代賑了,其實我們不僅僅不會花多少錢,還可以賺錢,以工代賑,他們幫我們做事就是在幫我們賺錢,招的人越多,我們就賺的越多。”

劉晉一聽弘治皇帝話,頓時就明白弘治皇帝還是沒有真正明白以工代賑的深意。

“這人一多,單單是吃飯都要吃窮的,還能賺錢?”

李東陽是有些不太相信,這時代人賤物貴,在資源極其稀缺的年代,人力是最不值錢的,其它什麼東西都很值錢,特別是糧食,災荒年代更是如此。

“那是當然,人才是一切的根本,有人才有一切,不要僅僅之看到人所消耗的那點東西,更應該看到人能夠創造的價值。”

劉晉很是自信的回道。

“人才是一切,人才是根本~”

“劉公子果然博學,字字珠璣,今日真是不虛此行。”

劉健仔細的品味劉晉的話,眼睛一亮,也是忍不住對劉晉讚道。

第658章,崑崙奴第243章,第一站第1731章,大明長途汽車商行第52章,氣憤的弘治皇帝第1117章,斯拉夫人的危機第563章,營銷手段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876章,玩物喪志第292章,傻鹿第2073章,直接封侯2第209章,羣臣激憤第2104章,正德朝第684章,航海日記第892章,爛到骨子裡的太醫院第473章,退親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148章,大買賣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449章,甘蔗大豐收第45章,三閣老第379章,不同出身的人第1778章,來自遠方的信第594章,番薯大豐收第1880章,大慶油田第1871章,兵庫之津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1032章,波斯大軍被按在地上摩擦第2139章,歐洲大戰第831章,達伽馬第1451章,得罪了世界第二強國第1411章,吏治問題第434章,軍制改革第977章,關於年貨第864章,由哭轉笑第399章,大明的第一份報紙第1017章,開花彈的威力第1625章,難怪如此富裕了第831章,達伽馬第203章,美味海鮮第138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路線第60章,對外擴張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324章,年終清算第1951章,日子難過的西班牙人第720章,躁動起來第490章,石見銀礦第2009章,鬧騰起來的朝野第464章,新的潮流第796章,五萬騎兵第370章,再次來天津第1484章,大明的冬天南雲篇第78章,朕好心痛第1379章,人會死三次第1001章,衝突第1240章,我姓馬,不再是賤民第763章,清掃黃金洲東海岸第646章,必須爭第735章,獅城的波斯人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1096章,到處都是人第1312章,大明生育健康計劃第993章,洗劫倫敦第1431章,卡塔爾半島第385章,忙碌建城第1957章,盛世的創造與佛陀無關第676章,打贏的可能性第2046章,大明有能力應對一切問題第1553章,又陪着皇帝微服私訪第1509章,價值連城的橡膠園第2185章,劉晉他該有一個好結局第1413章,述職第365章,對方的弱點第1015章,特殊的禮物第1724章,新一輪技術爆發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1244章,纔不到兩億?第1168章,挖運河的難題第982章,先揍葡萄牙第2217章,氣象衙門的預測第1431章,卡塔爾半島第1392章,農人苦,農人累,農人一把辛酸淚第772章,麾下產業的發展第1104章,黃金洲探險家第2205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第1898章,想和談沒那麼容易第1465章,萬族歡呼第1783章,鄱陽湖的好山好水第879章,意義非凡第1830章,身價倍漲的大閘蟹第1391章,硬氣的很第2151章,要飛翔天空的牛人第82章,好巧啊第1267章,施政得失第116章,回京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1162章,賣餅的大媽都來買股票了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
第658章,崑崙奴第243章,第一站第1731章,大明長途汽車商行第52章,氣憤的弘治皇帝第1117章,斯拉夫人的危機第563章,營銷手段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876章,玩物喪志第292章,傻鹿第2073章,直接封侯2第209章,羣臣激憤第2104章,正德朝第684章,航海日記第892章,爛到骨子裡的太醫院第473章,退親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148章,大買賣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449章,甘蔗大豐收第45章,三閣老第379章,不同出身的人第1778章,來自遠方的信第594章,番薯大豐收第1880章,大慶油田第1871章,兵庫之津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1032章,波斯大軍被按在地上摩擦第2139章,歐洲大戰第831章,達伽馬第1451章,得罪了世界第二強國第1411章,吏治問題第434章,軍制改革第977章,關於年貨第864章,由哭轉笑第399章,大明的第一份報紙第1017章,開花彈的威力第1625章,難怪如此富裕了第831章,達伽馬第203章,美味海鮮第138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路線第60章,對外擴張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324章,年終清算第1951章,日子難過的西班牙人第720章,躁動起來第490章,石見銀礦第2009章,鬧騰起來的朝野第464章,新的潮流第796章,五萬騎兵第370章,再次來天津第1484章,大明的冬天南雲篇第78章,朕好心痛第1379章,人會死三次第1001章,衝突第1240章,我姓馬,不再是賤民第763章,清掃黃金洲東海岸第646章,必須爭第735章,獅城的波斯人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1096章,到處都是人第1312章,大明生育健康計劃第993章,洗劫倫敦第1431章,卡塔爾半島第385章,忙碌建城第1957章,盛世的創造與佛陀無關第676章,打贏的可能性第2046章,大明有能力應對一切問題第1553章,又陪着皇帝微服私訪第1509章,價值連城的橡膠園第2185章,劉晉他該有一個好結局第1413章,述職第365章,對方的弱點第1015章,特殊的禮物第1724章,新一輪技術爆發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1244章,纔不到兩億?第1168章,挖運河的難題第982章,先揍葡萄牙第2217章,氣象衙門的預測第1431章,卡塔爾半島第1392章,農人苦,農人累,農人一把辛酸淚第772章,麾下產業的發展第1104章,黃金洲探險家第2205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第1898章,想和談沒那麼容易第1465章,萬族歡呼第1783章,鄱陽湖的好山好水第879章,意義非凡第1830章,身價倍漲的大閘蟹第1391章,硬氣的很第2151章,要飛翔天空的牛人第82章,好巧啊第1267章,施政得失第116章,回京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1162章,賣餅的大媽都來買股票了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