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章,述職

京城乾清宮的一間巨大會議室當中,衆多大明各地的封疆大吏齊聚一趟,各省的按察使、總督、布政使、都指揮使、巡撫等,一個個都是封疆大吏,官居三品、從二品,替天子守牧一方的大員。

自從劉晉進行吏治改革和推行考覈制度之後,對於地方大員則是實行了進京述職的制度,每三年一次,地方大員都要進京述職,同時根據這三年的情況,再決定接下來的升遷或者調任。

所以此時此刻,這些封疆大吏們一個個都非常的緊張。

“聖上駕到~”

伴隨着小黃門的一聲嗓子,衆多的封疆大吏頓時趕緊齊刷刷的起身迎接。

一身明黃色龍袍的弘治皇帝面帶笑容的走進會議室,在弘治皇帝的身後則是跟隨着內閣三閣老,六部尚書、五軍都督府總都督張懋。

很快,弘治皇帝高座龍椅之上,接下來則是三閣老和六部尚書的作爲,分列兩側,面向衆多封疆大吏。

“都坐吧~”

弘治皇帝看了看羣臣說道。

“謝陛下~”

羣臣坐下,一個個也是看向劉晉,這大會議室的設計真心非常不錯,大家都可以坐着開會,而不至於像上早朝一樣,大家需要站着。

這早朝開的時間短還好一些,要是早朝一開開上午的時候,腳都要站麻、站酸,關鍵是金鑾殿這種地方,你都沒有辦法說稍微動一動腳來環境下,非常的嚴肅。

這也是很多大臣喜歡爭着搶着出來發表意見的願意之一,有時候或許只是想要活動下自己的身子骨。

“諸位愛卿都是國之棟樑,大明江山社稷之基石,替朕守牧一方,造福一方,今天是三年一次的述職大會,總結過往的經驗和教訓,描繪未來的美好藍圖,更好的造福我大明百姓,共同努力創造更加繁榮昌盛的偉大大明帝國!”

弘治皇帝聲音洪亮,看着眼前的諸多封疆大吏,對於劉晉弄出來的這個述職制度也是非常的滿意。

沒幾年的時間將各地的封疆大吏們都召回京城來,看看他們過去做了一些什麼事情,對未來又有什麼規劃,自然而然也是能夠看得出,那些官員是有真才實學,那些官員是尸位素餐。

這自然而然也就能夠提拔上一些實幹官員上來,這是非常有利於大明的事情。

當然了,下面的這些封疆大吏們對這些制度其實也是比較滿意的,因爲能夠京津述職,有機會和天子以及朝中重臣接觸。

對於那些實幹型的官員來說,能夠有機會在天子面前露臉,這對於他們升遷也是很有幫助的。

古話說得好,近水樓臺先得月。

這離天子越近,表現越好,升遷自然就快,京官一直以來都比地方官員升遷要更快。

看看坐在弘治皇帝下面的劉晉就知道了。

他才三十出頭的年紀就已經是吏部尚書,位極人臣了,而在場的這些封疆大吏基本上都一大把年紀了。

這劉晉的能力真的比大家強很多?

未必吧,說實話,人都是不服輸的。

在很多人看來,劉晉之所以能夠快速的升遷上來,主要還是因爲和天子走的近,向天子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能,所以才能夠飛速的提拔,得到重用。

他們能夠進京述職,有機會向天子展示自己的才能,說不定也是可以獲得快速提升的。

此外,能夠有機會進京來,也可以和朝中的同年、同鄉、同門、同窗什麼之類的走動、走動,疏通下往上的通道,這些都是很不錯的。

“陛下聖明,臣等必將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後而已~”

下方的諸多封疆大吏紛紛齊聲的喊道。

“三年一次的述職大會現在開始,請北直隸布政使左龍上前述職!”

劉晉作爲吏部尚書,掌管天下官員,述職大會自然是由劉晉主持,弘治皇帝發言之後就進入正常的述職流程。

隨着劉晉的話落下,從下方衆多的官員當中走出一人,手裡面拿着一本厚厚的奏疏來到述職的講臺前。

講臺面向天子以及坐在前面的內閣閣老、六部尚書,背對身後的諸多封疆大吏。

“承蒙陛下看重,有幸任職北直隸布政使一職,臣不敢有絲毫懈怠,一直都牢記陛下重託,時刻謹記爲官一任、造福一方……”

左龍上前開始緩緩的講述起自己在過去的三年當中在北直隸當布政使這三年所做的事情。

明朝布政使是地方大員,主要就是負責地方的民政、田賦、戶籍等,算是一省的真正封疆大吏,在布政使之上一般還有巡撫,正二品官員,和布政使平級的則是按察使,從二品或者是正三品,不過按察使主要是掌管地方的司法、驛站、港口等。

“…過去的三年,北直隸人口增長快速,每年新生兒的數量增長都超過20%,弘治二十年,全年新生兒的數量首次突破十萬!”

“過去三年,北直隸已經全景實現了縣縣通,即北直隸的每一個縣都已經有水泥馬路修通,在未來五年的時間內,我們計劃將水泥馬路修通至北直隸的每一個鄉鎮。”

“過去三年,北直隸稅收增長快速,年均增長速度超過15%,弘治二十年,全年稅收首次超過二億兩白銀!”

左龍畢竟是在北直隸爲官,很清楚現在弘治皇帝喜歡聽什麼樣的彙報,也清楚坐在前面的三閣老、六部尚書們喜歡聽什麼樣的彙報、

所以在述職的時候都是用數據來說話,三年的時間內,修了多少公路、橋樑、港口,新出生的新生兒有多少,又收到了多少稅銀,增產率是多少。

這數據一拿出來,自然而然是非常有說服力,也是讓人一下子就知道北直隸這三年發生的面貌和情況。

“在未來三年的時間內,我將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就是實現鄉鎮通,力爭將水泥公路修建到每一個鄉鎮。”

“第二,繼續鼓勵生育,事先人口的增長,爭取到弘治二十四年的時候,北直隸的人口總數突破兩千萬,新生兒數量超過十五萬。”

“第三,繼續鼓勵和支持工廠、作坊、商行的發展,爭取在弘治二十四年的時候,稅銀突破2.5億兩。”

講完了過去三年取得的成績,左龍又講述起未來對北直隸的發展規劃。

弘治皇帝、內閣閣老、六部尚書等人聽完也是忍不住微微點頭。

北直隸作爲大明最重要的一個省,管轄順天府、天津府(天津越來越重要,新設置的)這兩個大明最富裕的州府,同時北直隸離京津地區最近,也是資本主義和海外殖民發展最快、最早的地方,自然而然也是現在整個大明最重要的省。

單單是大明的稅收,北直隸一個省就貢獻了將近一半,一年稅銀高達2億兩白銀,這可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也可以看得出來現在京津地區的工廠、作坊、商行等等到底有多少了,稅收可基本上都是這些貢獻的。

同時北直隸這邊的交通條件也是最好的,公路都已經實現了縣縣通了,接下來還要規劃到每一個鄉鎮,聯通每一個鄉鎮,同時大明的第一條鐵路京津鐵路也是在北直隸這裡,南北、東西規劃的鐵路中心也都在京城、天津。

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發展優勢以及能夠從朝廷這邊獲得大量政策上、財政上的支持,這北直隸想不發展起來都難。

劉晉和其他的大臣互相看了看,見其他沒有提問的意思,而弘治皇帝也沒有要問話的意思,劉晉想了想說道。

“北直隸地處京幾要地,這些年來發展迅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過相應的也是出現了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必然城市發展迅猛,在城市的規劃方面,你這邊未來有什麼規劃和打算?”

劉晉很清楚北直隸的優勢,也知道北直隸索要面對的問題,迅猛發展的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城市化發展,這些纔是關鍵性的問題。

“未來將繼續重點支持京城和天津的建設和發展…額,修建道路、港口。”

聽到劉晉的文化,左龍的額頭一下子就冒出了汗珠來,說實話,他對城市建設和規劃這一塊,還真心是不太懂這些,京津地區能夠有現在的成就,主要是還是因爲劉晉當初的規劃好,和他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劉晉一問城市的規劃,他就不知道該如何去回答了,不過還是講了下修道路、建港口的事情,說明他還是掌握了一點東西,知道交通的重要性。

“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長,這住房、教育、醫療方面的規劃又是如何?”

“另外,天津舊城改建這件事情,三年前述職的時候你有提到過,爲何到現在還沒有落實施行?”

“京津地區城市治安混亂、公共衛生變差,你在未來有和規劃?”

劉晉建左龍說不出來,也是接連提出了幾個問題,左龍頓時就大汗淋漓,直冒冷汗,再看看弘治皇帝以及其他的大臣,頓時就更慌了。

第1859章,移民們的新年第282章,刷題第391章,知識改變命運第1189章,統一標準、朝廷運營、公私結合第532章,淞滬第2209章,賺翻了第1155章,給你臉了?第338章,誰會贏?第189章,高效運轉第188章,一文錢一斤肉第1448章,海盜們的打算第567章,淞滬的重要性第732章,商人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515章,抵達呂宋第1752章,這簡直就是欺負人第1885章,大明資本的全球化第1742章,高處不勝寒啊第2061章,天子賜婚第726章,他們長的真醜第575章,葡萄牙人第1229章,成王敗寇?第1651章,播種機朱厚照第364章,考察鹽市第2206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2第1350章,西伯利亞汗國第2052章,還是要實幹派的人啊第1206章,四款手錶第1108章,真的是人蔘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907章,鐵甲重騎兵第1611章,富饒的西伯利亞第491章,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1429章,坑你,你還要說謝謝第290章,爭取武將勳貴實力的支持第1367章,就是這樣硬氣第2207章,持續火爆、經久不衰第1897章,哭都沒有眼淚了第318章,長蘆鹽場第2013章,扶不起的酸臭腐儒第1604章,世界大戰好啊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695章,瓊州第781章,新的醫學工具第1210章,大明的新年2第437章,軍費開支從內帑出第701章,清理地方豪強和土司第572章,激動的商人第477章,弘治皇帝安心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1761章,厚照城第474章,新兵入伍第1492章,攻打阿拉克殖民點第336章,都是牛人啊第50章,明朝特有的御史第1445章,上帝之手海盜團第2070章,攻克癆病和肺炎第1602章,劃時代的意義第75章,張氏兄弟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559章,淘金第133章,玻璃廠第799章,西域和烏斯藏第663章,晉商(加餐,四千字大章)第1427章,運河進展第145章,皇帝都眼紅了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825章,再次移民百萬前往西域第1772章,外面的世界變化很大的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269章,猜字謎第872章,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重要性第1969章,大招工第860章,殺戮驅逐土著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141章,琳琅滿目第1935章,新學高考第1280章,應該要一視同仁第1601章,老劉,老劉,我是老朱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15章,超低的物價第44章,多了三個跟班第1030章,絕美之地第92章,望遠鏡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1471章,攻訐劉晉~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個好處第680章,用黃金和白銀來贖罪第863章,耕地如此簡單第1007章,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1386章,新舊之間的衝突第2116章,差距太大了第435章,義務兵役制度第317章,吃人的資本主義第1348章,寇可往,吾亦可往
第1859章,移民們的新年第282章,刷題第391章,知識改變命運第1189章,統一標準、朝廷運營、公私結合第532章,淞滬第2209章,賺翻了第1155章,給你臉了?第338章,誰會贏?第189章,高效運轉第188章,一文錢一斤肉第1448章,海盜們的打算第567章,淞滬的重要性第732章,商人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515章,抵達呂宋第1752章,這簡直就是欺負人第1885章,大明資本的全球化第1742章,高處不勝寒啊第2061章,天子賜婚第726章,他們長的真醜第575章,葡萄牙人第1229章,成王敗寇?第1651章,播種機朱厚照第364章,考察鹽市第2206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2第1350章,西伯利亞汗國第2052章,還是要實幹派的人啊第1206章,四款手錶第1108章,真的是人蔘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907章,鐵甲重騎兵第1611章,富饒的西伯利亞第491章,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1429章,坑你,你還要說謝謝第290章,爭取武將勳貴實力的支持第1367章,就是這樣硬氣第2207章,持續火爆、經久不衰第1897章,哭都沒有眼淚了第318章,長蘆鹽場第2013章,扶不起的酸臭腐儒第1604章,世界大戰好啊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695章,瓊州第781章,新的醫學工具第1210章,大明的新年2第437章,軍費開支從內帑出第701章,清理地方豪強和土司第572章,激動的商人第477章,弘治皇帝安心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1761章,厚照城第474章,新兵入伍第1492章,攻打阿拉克殖民點第336章,都是牛人啊第50章,明朝特有的御史第1445章,上帝之手海盜團第2070章,攻克癆病和肺炎第1602章,劃時代的意義第75章,張氏兄弟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559章,淘金第133章,玻璃廠第799章,西域和烏斯藏第663章,晉商(加餐,四千字大章)第1427章,運河進展第145章,皇帝都眼紅了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825章,再次移民百萬前往西域第1772章,外面的世界變化很大的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269章,猜字謎第872章,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重要性第1969章,大招工第860章,殺戮驅逐土著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141章,琳琅滿目第1935章,新學高考第1280章,應該要一視同仁第1601章,老劉,老劉,我是老朱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15章,超低的物價第44章,多了三個跟班第1030章,絕美之地第92章,望遠鏡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1471章,攻訐劉晉~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個好處第680章,用黃金和白銀來贖罪第863章,耕地如此簡單第1007章,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1386章,新舊之間的衝突第2116章,差距太大了第435章,義務兵役制度第317章,吃人的資本主義第1348章,寇可往,吾亦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