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吏治問題

“陛下聖明~”

弘治皇帝都拍板定案了,再加上現在大明的城市規模和人口越來越多,也確實是需要進行相應的改變,劉晉的提案是完全符合現在要求的,羣臣自然是不會有什麼意見,齊聲的喊道。

“陛下,在過年期間,軍隊這邊配合廠衛對大明各地主要的道路、城市再次進行了嚴打,掃除路匪惡霸,打擊道路上面的黑店等。”

商量完了官府改制的事情,張懋這邊又站出來說起過年期間執行掃黑除惡的事情。

“嗯,事情進展的如何?”

弘治皇帝微微點頭,對此事,他也是相當重視的,現在聽到張懋的彙報,也是問道。

“陛下,經過半個月時間的掃黑除惡,一共消滅路匪惡霸共兩百七十八處,打擊黑店五百餘家,充分保證了年假期間,務工返鄉人員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張懋拿出一份奏疏,也是詳細的彙報起來。

這一次的掃黑除惡,打擊黑店,力度是非常大的,因爲是出動了廠衛和軍隊的力量,廠衛這邊提供準確情報信息,軍隊這邊直接動用雷霆手段去掃蕩。

基本上所有的路匪惡霸都被掃蕩的乾乾淨淨,主犯當場槍斃,從犯基本上都發配流放,至於黑店,也是被一掃而空。

“不過,在我們進行掃黑除惡行動之際,我們也是發現了很多的問題。”

“首先現在出現的路匪惡霸,很多都是地方性宗族勢力形成的,整個團伙都是一個姓,或者是同一個鄉鎮的人。”

“其次,朝廷這邊三令五申,要沿途各地的官府、驛站在年假期間要爲返鄉務工人員提供免費的熱水和廉價的食宿,爲此朝廷也是調撥專項的資金到各地。”

“但是在執行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很多地方官府、驛站不僅僅沒有按照朝廷的要求去做,反而趁機強行要求路過的人進行高價消費。”

“還有一些地方官員甚至於完全置朝廷政令於不顧,根本就沒有設置免費提供熱水和廉價食宿的地方、驛站。”

“此外,很多路匪惡霸的形成和各地地方官府的不作爲有很大關係,有些地方官府明知道自己境內有這樣的路匪惡霸,卻是不管不顧,以至於這些宵小之輩越加的猖獗、囂張。”

聽着張懋的話,弘治皇帝和衆人都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張懋這邊所反應的問題,有些大明根深蒂固的問題,像宗族勢力這就是自古以來都存在的問題。

皇權不下鄉,地方鄉鎮的一切事務基本上都是由地方宗族實力在把控,這是自古以來都沒有改變的事情。

只有等到後世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之後,纔算是真正的瓦解了地方宗族勢力的根據,纔算是解決了這個事情。

但地方官府的不作爲,這是弘治皇帝和在場這些朝廷重臣們所不能接受的事情。

皇權不下鄉,可不是說皇權不出皇城。

皇帝的聖旨、朝廷的政令必須要做到上通下達,有執行力,才能夠真正的掌控整個龐大的帝國,讓整個龐大帝國按照上面的意志去運轉。

“陛下,臣這裡也有相關事情啓奏。”

劉晉也站了出來,說到這個事情,劉晉覺得自己也有必要說一說大明現場吏治上存在的一些問題。

“哦,說吧~”

弘治皇帝眉毛微微一揚,看了看劉晉說道。

“陛下,自從臣掌管吏部以來,推行吏治改革和考覈制度,對官員是否有作爲採用數據指標進行考覈,其中有人口增長、稅收增長、耕地耕種、公共基礎設施修建等多項指標。”

“在新的考覈制度之下,我大明國庫稅收年年增長,公路、大壩、水渠、水庫、橋樑等修建數量連年劇增,糧食產量年年增長,交通條件大爲改觀,老百姓豐衣足食,生活日漸富足。”

“但是也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有部分官員依然尸位素餐,毫無作爲,同時思想觀念陳舊、落後,無法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依然奉行以前那種無爲而治老舊觀念,不作爲、不學習,不思進取。”

劉晉心中也是有些無奈。

雖然說自己是吏部尚書,號稱天官,掌管天下官員的任免和升遷,看起來似乎好像權力很大,但也只能夠決定四品以下官員的任免和升遷,四品以上的官員則是需要由內閣和吏部商議之後決定。

同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同學又弄出了一套以小制大的制度出來,簡單點來說,那就是小官其實完全可以不鳥你官大的,也就是吏部權力大一些,各地的官員都怕劉晉這個吏部尚書。

要是其它五部,各地的官員未必都會鳥你,在以小制大的制度和傳統之下,即便是五品的御史都可以扳倒堂堂的一品內閣大臣。

明朝中後期黨爭嚴重,東林黨人最擅長的就是用御史和言官不斷的去彈劾自己敵對黨派的大佬,御史言官一般都是五品、四品的小官,結果卻是屢屢將朝着的重臣被扳倒。

這樣的一套制度執行了一百多年,劉晉進行吏治改革,推行考覈制度的時候,很多官員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甚至於有太多、太多的官員因爲這個改制和考覈制度而不斷的彈劾劉晉,弘治皇帝哪裡都有專門的一個房間用來防止那些彈劾朝中重臣的奏疏,其中彈劾劉晉的最多。

劉晉制定出來的這些制度和考覈制度,對這些官老爺來說,肯定是不好過的。

以前只需要喝喝茶、審審案子,小日子就可以過的舒舒服服,他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錢鋪路,打通上面的關節,然後就是多和同年、同窗、同門、同鄉等等官員交流、交流,自然而然升遷就不是什麼問題。

可是現在呢,先不說升遷的問題,單單是考覈制度之下,他們需要做的事情就非常多了。

要關心人口增長問題,又要組織地方的鄉紳、老百姓,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一起來修道路、水庫、堤壩、橋樑等等。

還要多徵稅,因爲稅收的增長也是考覈的重要指標之一,而收稅很容易就得罪地方的鄉紳、大族、商人等等,可是偏偏又還要他們來一起組織搞基建什麼的。

總之,新的制度之下,這些當官的日子變的難過多了,完全沒有以前那種瀟灑自如。

以前當官,想要讓我收稅,那是不可能的。

收稅那是搜刮民財,不僅僅壞了自己的名聲,還要得罪地方的鄉紳,這當官如果得罪了地方的鄉紳,那可就真的難做了。

故而在以前的時候,沒有進行稅務改革之前,大明朝廷一年的稅銀也都還不到三百萬兩銀子,說出去沒有人能夠相信。

要知道現在隨便一個港口一年的稅銀都是百萬兩計算,大的港口,如天津港、淞滬港等,一年的稅銀都是千萬兩級別。

以前當官輕鬆自在,小日子舒服,飲詩弄月,又不會得罪地方鄉紳,可是現在呢,日子難過的很,忙裡忙外,事情多,又要得罪地方的這些鄉紳,這日子自然不好過,折騰!

故而有很多官員不斷的考覈劉晉,也有很多的官員乾脆理都懶得理會劉晉制定的這些考覈,管你怎麼樣,反正該幹嘛就繼續幹嘛。

在這一點上,那些四品以上的大員是最不配合劉晉的,因爲他們官職品級高,升遷並不是吏部這邊說了算的,還需要經過內閣,有些三品、二品的官員,那更是如此了。

劉晉有時候呢也是很無奈,地方官員的升遷任免,自己說了還是說的,可是到了高級別官員這邊,自己想要動一動就沒那麼容易。

這就很容易導致自己制定出來的政策沒有辦法徹底的貫徹執行下去,說到底,這官場官員之間都是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彼此之間同門、同鄉、同年、同窗等等,高級別的官員更是如此,門生故吏遍天下,自己想動都考慮清楚。

聽到劉晉的話,弘治皇帝微微點頭。

這事情,他是知道的,劉晉的吏治改革和考覈制度遭到了多少人的反對,他最清楚了,彈劾劉晉的奏疏不知道有多少,劉晉這個吏部尚書的位置可不是那麼好坐的。

但治天下首要的就治官員,因爲自己是通過掌管這些官員來掌管天下的,官員如果不聽話,不作爲,那自己縱然是有再多的想法也無法實現下去。

這就是吏治的重要性。

以前沒有進行改制和實行考覈制度之前,官員尸位素餐,碌碌無爲,很多時候就會出現聖旨不出京城的現象,再好的政令到了地方,這些官員根本就不去執行,你縱然是有心治國,也只能夠乾瞪眼。

自從劉晉改制和實行考覈制度之後,弘治皇帝都能夠明顯感覺到大明朝廷政令運轉變的更順暢,地方官員更加積極、願意去做一些實事,比如修橋鋪路、修大壩、建水庫、配合稅務衙門去徵收地方稅收等等。

第632章,不一樣的新年第418章,雄鷹隕落(下)第126章,這錢花的值不值?第954章,沒人願意過苦日子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560章,淘金生活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1734章,汽車熱第829章,囂張的葡萄牙人第316章,人無橫財不富第763章,清掃黃金洲東海岸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1712章,不愧黃金洲之名第1271章,我有弟弟了第569章,買下淞滬第1323章,公審大會第1748章,波斯帝國的艱難第1328章,反思第796章,五萬騎兵第955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089章,野心勃勃的查理五世第156章,上面太有錢可不太好第1807章,大明的春耕3第250章,給我留一套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1764章,張懋的叮囑第185章,短髮的由來第1329章,朱厚照是個人才第380章,遭遇倭寇第1927章,提到新學就氣第990章,英國海盜第1045章,哈布斯堡家族的友誼第345章,帶歪的太子第1628章,血洗巴黎第253章,城裡的生活第448章,你打發要飯的?第1916章,開明的劉晉第1079章,製造計算時間的機器第801章,再次進言第1957章,盛世的創造與佛陀無關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第312章,撤兵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660章,上天有點不公第985章,口徑即是正義第1726章,發展多種功能車輛第403章,你看報紙了嗎?第2106章,就叫圓明園第689章,朝鮮、倭國武士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1390章,可不要好懶惡勞啊第1998章,大明人的墳墓第59章,人挪活,樹挪死第2225章,全球乾旱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第1848章 ,金山和銀山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19章,練字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1170章,大明人真心不錯第1175章,都覺得被侮辱了第1872章,全面大明化的倭國第1494章,西班牙的盟友第2115章,全家福第1633章,打仗了,生意就是好做啊第125章,2萬銀子的事第791章,弘治皇帝一定是故意的第232章,君王一怒流血千里第542章,方法很多第2153章,這個項目我劉多魚投了第127章,必有災荒第983章,大明欺人太甚第185章,短髮的由來第277章,富者田連阡陌第1812章,風靡起來的摩托車第17章,商議第1165章,埃及運河上市第1261章,這是偉大的巨龍第1258章,大明的物價第87章,林書鴻的決心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2124章,展示大明工業實力的時候到了第2100章,想要武器就拿羊毛來換第1696章,內燃機就出來了?第26章,昌黎三才子第1774章,一路的風景第764章,最不缺的東西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1150章,嚴懲暴徒第436章,深得帝心第1754章,最後的騎兵第1796章,結婚的一不動和兩轉第1966章,貧窮的西南地區第21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896章,讓人覬覦的河中地區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1243章,三百年積累的財富第1421章,扣帽子誰不會啊
第632章,不一樣的新年第418章,雄鷹隕落(下)第126章,這錢花的值不值?第954章,沒人願意過苦日子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560章,淘金生活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1734章,汽車熱第829章,囂張的葡萄牙人第316章,人無橫財不富第763章,清掃黃金洲東海岸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1712章,不愧黃金洲之名第1271章,我有弟弟了第569章,買下淞滬第1323章,公審大會第1748章,波斯帝國的艱難第1328章,反思第796章,五萬騎兵第955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089章,野心勃勃的查理五世第156章,上面太有錢可不太好第1807章,大明的春耕3第250章,給我留一套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1764章,張懋的叮囑第185章,短髮的由來第1329章,朱厚照是個人才第380章,遭遇倭寇第1927章,提到新學就氣第990章,英國海盜第1045章,哈布斯堡家族的友誼第345章,帶歪的太子第1628章,血洗巴黎第253章,城裡的生活第448章,你打發要飯的?第1916章,開明的劉晉第1079章,製造計算時間的機器第801章,再次進言第1957章,盛世的創造與佛陀無關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第312章,撤兵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660章,上天有點不公第985章,口徑即是正義第1726章,發展多種功能車輛第403章,你看報紙了嗎?第2106章,就叫圓明園第689章,朝鮮、倭國武士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1390章,可不要好懶惡勞啊第1998章,大明人的墳墓第59章,人挪活,樹挪死第2225章,全球乾旱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第1848章 ,金山和銀山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19章,練字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1170章,大明人真心不錯第1175章,都覺得被侮辱了第1872章,全面大明化的倭國第1494章,西班牙的盟友第2115章,全家福第1633章,打仗了,生意就是好做啊第125章,2萬銀子的事第791章,弘治皇帝一定是故意的第232章,君王一怒流血千里第542章,方法很多第2153章,這個項目我劉多魚投了第127章,必有災荒第983章,大明欺人太甚第185章,短髮的由來第277章,富者田連阡陌第1812章,風靡起來的摩托車第17章,商議第1165章,埃及運河上市第1261章,這是偉大的巨龍第1258章,大明的物價第87章,林書鴻的決心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2124章,展示大明工業實力的時候到了第2100章,想要武器就拿羊毛來換第1696章,內燃機就出來了?第26章,昌黎三才子第1774章,一路的風景第764章,最不缺的東西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1150章,嚴懲暴徒第436章,深得帝心第1754章,最後的騎兵第1796章,結婚的一不動和兩轉第1966章,貧窮的西南地區第21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896章,讓人覬覦的河中地區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1243章,三百年積累的財富第1421章,扣帽子誰不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