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6章,大明有能力應對一切問題

“陛下,看來劉公所言還是有事實依據,如果真的出現東漢末年或唐朝末年的景象,那我大明可就要進入多事之秋了。”

韓文看完之後,也是憂心忡忡的說道。

一直以來大家關注歷史,所關注的內容就是王朝更迭,割據分裂、外族入侵,帝王將相等等,很少有人說去關注氣候。

也只有在後世,伴隨着人們對自然的認識越來越深,氣候學成爲一門學問之後,相關的學者纔會真正的說來研究古代的氣候,研究氣候所帶來的一些重大的影響。

歷史上有些王朝的更迭其實也一定是說真的就是吏治不行,也跟氣候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像唐朝末年的時候,藩鎮勢力的形成和發展其實也跟氣候有着一定的關係,首先就是氣候變的異常極端,導致農業生產非常的不穩定。

再加上土地兼併,人地矛盾尖銳,老百姓過不下去了自然就烽煙四起,有農民起義自然是要鎮壓的,要重用這些邊鎮官員、將領什麼的。

這時間一久,自然而然的也就容易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最終尾大不掉,再加上處於小冰河期間內,自然而然就會徹底的崩潰掉,改朝換代。

可以說在後世,各個方面的研究都已經比較深入了,有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待一個王朝更迭的,其中重點就提到了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的滅亡和自然氣候有關係,但也和經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歷史上的大明王朝首先來說就是財政崩潰,導致朝廷根本就沒有錢來做事情。

從明朝中期開始,明朝的財政就出了巨大的問題,偌大一個龐大的帝國竟然收不上稅銀來,一年區區兩三百萬兩銀子的稅銀和越來越少的實物稅收根本就不足以支撐起這個龐大的帝國來。

沒有銀子,沒錢賑災救災,也沒有錢去搞軍隊建設,更沒有錢去提高官員薪酬待遇等等,結果就是外部的敵人打不過,節節敗退,女真纔多少人?

縱然是能夠以一敵十,也根本就不足爲患,然而最終大明朝就被蟎清取代,爲什麼?

因爲邊軍的那些將士從來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對等的待遇,吃不飽穿不暖,武器裝備又不行的情況下,怎麼打仗?

內部災民烽煙四起,又始終都無法鎮壓下來,每一次的調動大軍對於大明朝來說都是傷筋動骨的事情,因爲拿不出銀子和糧草來。

官員的薪酬待遇很低,但官字兩張口,當官都吃不飽,下面的百姓自然也別想有好日子過,所以這些官員都會大肆的兼併土地,貪污受賄,官商勾結,這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罷了。

所以朝廷的銀子就更收不到了,稅也就越來越少,情況就不斷的惡性循環。

縱觀大明朝中後期的歷史,只要是能夠收到銀子、搞到銀子的皇帝,多少還是能夠有些作爲,像嘉靖、萬曆,沒有銀子就想辦法搞銀子。

搞到銀子之後,多少也還是能夠做一些事情的,比如萬里三大徵,掃蕩遼東女真,又支援朝鮮打贏了倭寇,還掃蕩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這些都說明了錢的重要性,沒錢縱然是天子和朝廷都幹不成任何的事情。

當然,這些都是後世的專家學者從多方面的來分析歷史,氣候也是大家分析的一個原因。

古代以農業爲主,農業社會下,氣候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風調雨順的年景,基本上是不會出什麼事情的,可是一旦有各種各樣的災荒,天災人禍都會相繼而至,整個社會上下都會動盪起來。

“陛下,雖然仍然有些難以相信這個事情,但臣以爲還是應當做一些準備,不怕萬一就怕一萬啊。”

“多做一些準備的話,沒出什麼災害自然是最好的,如果真出現什麼災害的話,也可以有備無患。”

鍾藩站出來說道。

真要是像歷史上那樣連年乾旱,各種各樣自然災害層出不窮,連年肆虐的話,那對於整個大明王朝來說,這意味着將會進入動盪的多事之秋。

所以有所準備的話,也是可以以防萬一。

“陛下,臣以爲劉公還是有些杞人憂天了,這種事情誰能夠斷言呢?”

“臣還是覺得沒必要如此大張旗鼓,大費人力物力財力的去做這些事情,以我大明如今之盛世景象,縱然是出現什麼災害也是可以輕易的穩定下里。”

“以往幾乎每年都會有地方出現乾旱、洪澇等,弘治二十八年的時候,河南大旱,赤地千里,整個河南省顆粒無收。”

“然而卻是什麼問題都沒有,因爲我大明現如今有數個產糧的大糧倉,一年產出來的糧食足夠我大明人吃上十年。”

“再加上現在我大明各地基本上都已經有了鐵路,通了火車,公路也是已經遍佈各地,縱然是一地有什麼災害,其它地方也是可以迅速的調集糧食過去支援。”

“與其花費大力氣去建這個預警、預防機制,還不如多修鐵路和公路,便捷交通比什麼都強。”

楊廷和站出來說道,身爲四川人,享受了鐵路的便捷,他對於修鐵路是情有獨鍾的,覺得與其花費大力氣去搞七搞八的,還不如多修鐵路和公路。

只要道路暢通,從遼東運糧到關內來也只需要一天的時間,從河中地區運糧到關內最多也只需要兩天的時候而已。

而且火車運輸能力強大,一次性拉一火車的糧食足夠百萬人口吃上一段時間了。

更何況現在大明還有便捷的公路,一輛輛大卡車的運輸能力也是極其強大,河運和海運也是非常的方便,物資調集速度遠不是以前能夠相比的。

“嗯~”

楊廷和的話也是得到了大家的點頭認可,即便是弘治皇帝也覺得是非常有道理的。

各種各樣的災害大明每年都有,不是北邊乾旱就是南邊洪澇又或者是鬧蝗災,瘟疫什麼的。

但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常的穩定,沒有出什麼問題。

即便是數省鬧乾旱糧食絕收問題都不大,糧價依然穩定,因爲有着關外輸入的大量糧食,火車一車車的糧食拉過去,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陛下,臣也以爲沒必要如此大費周章,耗費大量的資金在上面。”

“臣以爲即便是建立預警預防機制,也是可以和現在朝廷的糧倉一樣,頂多在各大鐵路交通樞紐,交通要地這裡多建一些糧倉,多儲備一些糧食即可,如果真有什麼災荒的話,從這些地方發糧食過去就可以迅速的穩定下來。”

楊一清想了想也是表態了。

雖然說是各地的情況都和歷史上有所相似,或許真的會進入小冰河期,但是以大明現在的情況來看。

劉晉這一次確實是有些擔心過頭了。

大明糧食產量充足,儲備也足,交通又非常的便捷,還怕什麼?

即便是幾個省都顆粒無收,即便是一兩年不產糧食,問題也都不大,大明可以輕鬆的度過去。

“或許劉晉真的是有些擔憂過頭了。”

聽完他們的話,弘治皇帝心裡面也是覺得有道理,這劉晉是不是真的太有過頭了呢。

大明現在的情況來看,貌似真心不用擔心出什麼問題,要錢有錢,要糧食有糧食,關鍵是交通還非常的便捷,並且現在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以前少了很多,佔比也是小很多。

大量的人口都在從事工業、服務員,並且比例越來越大,農業從業的人口越來越少。

“難道老劉真的擔憂的過頭了?”

朱厚照心裡面思索起來,仔細的想想貌似以大明現在的情況,真心是不需要擔心什麼吧,各種各樣相應的一些制度什麼其實也都已經很完善了。

大明本身就建有不少的糧倉專門囤積糧食的,關鍵時刻都是用來賑災救災的。

“陛下,不妨先看看最近幾年的情況再來決定,以我們大明現在的情況來說,即便是接連幾年的時間出現大範圍的災荒也是不用擔心太多的,也足以應付下來。”

“如果這幾年真的和劉公所言的一樣,則朝廷可以對此事情進行重視,加強相關方面的一些準備,如果沒有什麼問題的話,也就不需要擔心太多。”

毛紀也是開口說道。

“嗯~”

弘治皇帝仔細的思索一番點點頭表示同意,雖然劉晉所說的情況和判斷還是有依據的,但大明今非昔比了,完全是有能力應付下來的。

第149章,六十萬兩的單子第1779章,貪官污吏第1650章,大明資本的衝擊第1046章,克里米亞韃靼人第1544章,福禍相依第258章,全身是寶的鯨魚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1442章,爲什麼受傷的總是葡萄牙第366章,鹽這東西第1612章,這纔是大明日報第840章,不一樣的教育第69章,妥妥的暴利第1798章,過年回家1第2230章,電影傳播文化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個好處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1815章,雲夢糧倉第592章,關於人口問題第853章,積極響應移民第616章,南洋各國使團第2067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2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2047章,大旱1第1871章,兵庫之津第469章,新軍制第1689章,我們纔是專業當官的第1360章,沒有贏家的戰爭第1900章,又添五十年房貸第1948章,難怪要禁止宗教傳播第1437章,西班牙人的謀劃第496章,炮擊第1531章,招工難第979章,大明人來了第1467章,當今之大明第768章,蒸汽機第1421章,扣帽子誰不會啊第2089章,野心勃勃的查理五世第1531章,招工難第98章,發工錢第838章,鄙視鏈第2171章,又是科舉考試時第1190章,線路規劃第996章,爲什麼要叫香港?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1749章,糧倉不要嫌少第510章,弘治庚申條約(昨天的)第2187章,時代的縮影第165章,肉管夠第1593章,歐洲那一套在大明不管用第1118章,東歐奴隸第883章,必須有所改變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312章,撤兵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1842章 ,鮑魚吃到吐第156章,上面太有錢可不太好第1366章,人如牲畜第1853章,黃金洲大平原第2165章,一下子就變了第187章,一本萬利第652章,解放軍戶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607章,戶部侍郎第446章,船的問題(加餐)第2091章,西班牙改革第134章,老好人怒了第63章,推銷第1833章,寶島琉球第1730章,第一輛客車第359章,新的炫富方式第27章,秦志河的邀請第643章,銀子多了也發愁第1935章,新學高考第1236章,不堪一擊第515章,抵達呂宋第1753章,摧枯拉朽第2219章,被沖垮的農業2第801章,再次進言第1599章,大明的工廠第811章,外科手術和輸血第1424章,江南非能人所不能治第2214章,武俠電影的開端第1547章,打工夫妻的小幸福第1431章,卡塔爾半島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532章,淞滬第1121章,給你一個建議,挖條運河第1851章 ,黃金洲的趣聞第2200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1918章,這就要當爺爺了?第1184章,載入史冊的一刻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1066章,殺雞儆猴第901章,大明的反擊第1291章,農夫與蛇第1934章,殘酷的科舉2第1064章,全部抓起來第1477章,慌了第1109章,不翼而飛的消息
第149章,六十萬兩的單子第1779章,貪官污吏第1650章,大明資本的衝擊第1046章,克里米亞韃靼人第1544章,福禍相依第258章,全身是寶的鯨魚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1442章,爲什麼受傷的總是葡萄牙第366章,鹽這東西第1612章,這纔是大明日報第840章,不一樣的教育第69章,妥妥的暴利第1798章,過年回家1第2230章,電影傳播文化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個好處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1815章,雲夢糧倉第592章,關於人口問題第853章,積極響應移民第616章,南洋各國使團第2067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2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2047章,大旱1第1871章,兵庫之津第469章,新軍制第1689章,我們纔是專業當官的第1360章,沒有贏家的戰爭第1900章,又添五十年房貸第1948章,難怪要禁止宗教傳播第1437章,西班牙人的謀劃第496章,炮擊第1531章,招工難第979章,大明人來了第1467章,當今之大明第768章,蒸汽機第1421章,扣帽子誰不會啊第2089章,野心勃勃的查理五世第1531章,招工難第98章,發工錢第838章,鄙視鏈第2171章,又是科舉考試時第1190章,線路規劃第996章,爲什麼要叫香港?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1749章,糧倉不要嫌少第510章,弘治庚申條約(昨天的)第2187章,時代的縮影第165章,肉管夠第1593章,歐洲那一套在大明不管用第1118章,東歐奴隸第883章,必須有所改變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312章,撤兵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1842章 ,鮑魚吃到吐第156章,上面太有錢可不太好第1366章,人如牲畜第1853章,黃金洲大平原第2165章,一下子就變了第187章,一本萬利第652章,解放軍戶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607章,戶部侍郎第446章,船的問題(加餐)第2091章,西班牙改革第134章,老好人怒了第63章,推銷第1833章,寶島琉球第1730章,第一輛客車第359章,新的炫富方式第27章,秦志河的邀請第643章,銀子多了也發愁第1935章,新學高考第1236章,不堪一擊第515章,抵達呂宋第1753章,摧枯拉朽第2219章,被沖垮的農業2第801章,再次進言第1599章,大明的工廠第811章,外科手術和輸血第1424章,江南非能人所不能治第2214章,武俠電影的開端第1547章,打工夫妻的小幸福第1431章,卡塔爾半島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532章,淞滬第1121章,給你一個建議,挖條運河第1851章 ,黃金洲的趣聞第2200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1918章,這就要當爺爺了?第1184章,載入史冊的一刻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1066章,殺雞儆猴第901章,大明的反擊第1291章,農夫與蛇第1934章,殘酷的科舉2第1064章,全部抓起來第1477章,慌了第1109章,不翼而飛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