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9章,鬧騰起來的朝野

“你這一走的話,這朝野上下可能就要進入多事之秋了,這一次明顯是有人在背後搞鬼的,不然天子是會奪情的,這樣就可以繼續留下來了。”

劉晉的書房內,定國公徐光祚看來看劉晉說道。

這劉晉要是回家守孝三年的話,這個時間實在是太久了,三年的時間足以發生很多的事情,也足以改變很多,很多的人和事。

說實話,徐光祚是希望劉晉能夠繼續幹下去,不要回去守孝,有劉晉這個內閣首輔在,大家做什麼事情都很順心。

而且劉晉的能力足夠強,威望也足夠高,也深得天子信任,足以震懾朝野上下的那些野心家們。

“沒必要。”

“權力這東西是很容易上癮的,但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將自己所有的生命都浪費在上面。”

“更何況到了我這個地步了,也該思索着急流勇退的事情了,我可不想最後得不到善終。”

徐光祚是自己人,是自己妻子徐婉兒的哥哥,兩家算是穿同一條褲子的,所有有些話也是可以和他說的。

“你的考慮也是有道理的,到了你這地步了,該思索的確實是急流勇退的事情了。”

聽完劉晉的話,徐光祚眼睛微微睜大,略微思索一番,便也贊同的點點頭。

•TTκan•¢o

劉晉當內閣首輔也已經多年了,同時又是遼國公,在軍中還頗有威望,現在軍中的那些將領以前都跟隨過劉晉征戰南洋,西域等地。

再加上劉晉和英國公,定國公,成國公三家又是穿同一條褲子的,這劉晉在朝野文官和武將之中都是根深蒂固啊。

此外劉晉多年來積攢下來的龐大家業,這麾下大大小小的產業,隨隨便便一個出來那都是響噹噹的大商行,富可敵國絕對不是開玩笑。

要是換一個天子的話,估計着早就對劉晉起疑心和防備之心了,也就弘治皇帝比較信任劉晉,當然這也跟劉晉一直以來都讓弘治皇帝信任有關,這諸多的產業弘治皇帝和太子都是大股東,他們的財富比劉晉的還要更加龐大。

所以天子可以信任劉晉,不然,歷史上換一個人的話,可能早就被抄家滅族了都是有可能的。

自古以來這樣的事情還少嗎?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事情太多了,太多了。

帝王都是無情的,漢景帝可以爲了穩住局勢直接將還在上朝路上的老師給殺了,這種事情都做得出來,別指望帝王真的有什麼太多的良心。

只要有需要,利益交換什麼的,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拿人開刀,即便是這個人曾經對帝王掏心掏肺,依然逃不過棋子的命運,既然是棋子,在必要的時候都是可以捨棄的。

弘治皇帝算是千古難得一出的好皇帝了,心腸是真的好,爲人也是非常仁慈,肚量也大,所以劉晉纔可以做到現在的地步。

但弘治皇帝現在也是越來越老了,他也已經五十多歲了,即便是修養得當,但身體也是走下坡路了。

如果將來他要是有個風吹草動了,也必然會爲自己的兒子朱厚照考慮,到時候他如果要是覺得劉晉威脅到了朱厚照的地位,自然是會毫不猶豫的就幹掉劉晉的。

現在開始慢慢地急流勇退,這是最明智的選擇。

守孝三年,三年的時間足以發生很多的事情,也足以改變很多的事情。

“所以啊,該退就退,人生嘛,別執念太深,有時候放下了,整個人都可以輕鬆很多的。”

劉晉笑了笑說道。

.....

劉晉這邊回自己的家鄉去丁憂守孝了,直接就撇下了朝堂的事情,沒有什麼留戀的,即沒有對自己一派的官員做提拔,安排什麼的,也沒有建議弘治皇帝該用誰誰誰什麼的。

完全是乾淨利落的就放下了朝野的事情直接就回自己家鄉守孝去了。

劉晉一走,朝野上下就開始變得活躍起來,彷佛以前是一灘死水一般,現在更像是生機勃勃的樣子。

其中最牽動人心的自然是誰入閣的事情了。

劉晉一走,內閣就剩下王守仁和韓文了,按照以往的慣例,肯定是要再提拔一個大臣入閣補充的。

能夠入閣的大臣一般都是六部尚書侍郎這個級別了,像楊一清,蔣冕,鍾藩,楊廷和,毛紀都是完全有資格入內閣的。

楊一清,蔣冕,鍾藩,毛紀本身就已經是六部尚書級別了,楊廷和因爲四川修鐵路的時候,弘治皇帝去了一趟四川,覺得他還是很不錯,有能力的,於是又將他重新提拔重用起來,現在也已經是禮部尚書。

楊廷和的能力是母庸置疑的,也是一個能臣,以前給朱厚照當老師,本來按照歷史軌跡,朱厚照一上位沒多久,他就當內閣首輔了。

只是劉晉這個穿越者扇動的翅膀讓他被弘治皇帝給涼回四川老家多年,要不是修鐵路的時候,弘治皇帝去了一趟四川,估計着他這一輩子都可能還要被晾着了。

弘治皇帝去了四川一趟,想起了以前的很多事情,覺得自己不能這樣對待朱厚照的老師,當初給朱厚照選老師的時候也是自己精挑細選的。

大明太子的老師,他不僅僅是老師,更是將來太子的班底,選有才能的老師就非常重要了。

事實上弘治皇帝這一點上還是選對了,這個楊廷和的能力非常強,正是因爲有他的存在,正徳朝朱厚照雖然胡鬧,但也一直都沒有出什麼太大的事情,即便是朱厚照突然的駕崩了,朝野在他的努力下也是穩住了。

對於誰入閣的事情,朝野上下的大臣們也是爭論不休起來。

按照以往的慣例,首先自然是由吏部尚書擬定一個推薦的名單人選出來,然後交給弘治皇帝這邊定奪,當然天子也可以直接自己任命大臣入內閣,像劉晉就是弘治皇帝直接任命提拔入內閣的。

一般來說前者因爲是大臣們商量推薦的,故而必然是威望較高,大家也更信服,當了內閣閣老之後,說話也更有分量,支持的大臣會比較多一些。

後者相對來說就更沒有威望,也無法得到更多大臣的支持,往往做事的時候,處處都會受到掣肘。

當然,最終還是要看人,像劉晉本身威望就足夠高了,分量又足夠了,他入內閣大家也是服氣的。

畢竟劉晉是狀元,翰林院裡修過書,又在軍中帶過兵,還主持過稅務改革,當了戶部尚書,後來當吏部尚書又推行吏治改革,實行考覈制度等等。

所以劉晉入內閣大家意見並不大,儘管是弘治皇帝欽點的,但一樣有威望,一樣有話語權,關鍵是入內閣之後,劉晉依然掌管着吏部,手握大權。

當時內閣的劉健和李東陽,一個年事已高,一個身體不好,事情都是劉晉在做,故而大家都清楚劉晉未來是要當首輔,手握大權的。

現在推薦誰來入閣的事情,朝野上下也是爭論不休。

有人覺得該讓鍾藩入閣,這鐘藩是改革派的官員,是劉晉一手提拔上來的,他入閣自然是改革派官員最希望看到的。

王守仁和韓文也算是改革派的官員,和傳統只談仁義道德,勤儉節約的老舊官員是完全不同的,做事喜歡用數據來說話。

這得到了很多地方官員的支持,因爲治理一方,只要好好的去幹,多修道路水庫堤壩,鼓勵生育,多辦學校,重視稅收,工業什麼的,政績還是很容易就出來的。

也就容易得到提拔和重用,朝中很多的官員都是這樣提拔上來的,鍾藩就是代表人物。

當正因爲鍾藩是改革派的人,所以自然也是遭到了老舊派官員的強烈反對,他們更支持楊一清,楊廷和入內閣。

劉晉的存在,一直壓的這些老舊派官員擡不起頭來,好不容易等到劉晉走了,自然是要趕緊推舉自己老舊派官員上去,這樣大家才更有希望,更有話語權,不會被改革派官員給死死的壓着。

雙方之間因爲這事情也算吵鬧的不可開交,一連幾個月的時間,竟然因爲這件事情早朝就沒有安靜過。

已經清靜多年的弘治皇帝也是突然間就感覺彷佛是回到了以前的時候,以前的時候也是如此,朝野上下的大臣們爲了並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吵鬧不休,無休無止的吵鬧下去。

早朝成了吵鬧的菜市場而不是商議國家大事的地方,真正重要的軍國大事反而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各種各樣的小事確實鬧的滿天飛。

這也是政治鬥爭的一個特點了。

政治的鬥爭,權力的鬥爭始終是貫穿人類發展的歷史,不會因爲誰而發生任何的改變,只有在少數的時期,這種鬥爭表現的比較溫和,平靜,大部分的時候,權力的鬥爭和爭奪都是極爲殘酷而勐烈的。

誰都想要往上爬,誰都想要掌握更多的權力,更何況又還涉及到黨派,治國理念的爭鬥,自然而然就會變得吵鬧起來。

第1656章,大明人要講究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42章,杜明恩的決心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個好處第299章,乾清宮走水第743章,殖民所帶來的問題第302章,政治的博弈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320章,鹽場經銷商招標大會第1381章,兩腳車?第1021章,威尼斯商人第1168章,挖運河的難題第826章,偉大的帝國第1423章,根本就回不去第378章,軍隊都是用錢砸出來的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597章,足球的魅力第1876章,移民的重要性第1029章,又敗了第1295章,緬甸對大明的意義第661章,京城的房子第691章,江南的大家族第5章,煮鹽第1137章,旗幟第1980章,彭氏木業第702章,恭迎王師的占城君臣第60章,對外擴張第1082章,對外軍售第827章,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第223章,天降祥瑞第642章,天津一個月收稅銀三百萬兩第1199章,大明故事第234章,拉劉晉入夥第651章,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了飯鍋裡第2018章,也來搞銀行?第1979章,彭木匠的春天第1584章,趁火打劫的強盜第909章,每年進貢十萬匹良馬第1937章,高考1第976章,懟上第905章,巴布爾第1705章,一人來,百人回第157章,捋清楚一切第383章,一個不留第286章,一門三舉人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2157章,新學人才濟濟第846章,寸步難行第562章,荒蕪的良田第2040章,南洋公主長大了第1473章,蚍蜉撼樹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27章,秦志河的邀請第1789章,移民的第一個冬天第1518章,並不是亂民,只是工人想要工錢第1135章,漲、漲、漲第2136章,大明式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619章,美食火鍋第1254章,太可怕了第1662章,血吸蟲病第1797章,摩托車開售第814章,大明威武第1761章,厚照城第327章,船上的新年第1182章,世界形勢第1243章,三百年積累的財富第1076章,無處可逃第1426章,恐慌的江南士族第353章,不算不知道第1497章,偷襲燕山港第521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017章,鬧吧,死命鬧吧第504章,無情屠戮第1687章,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第2227章,開始掐脖子了第443章,殖民計劃第259章,偷偷摸摸第2125章,正德元年紀念版第905章,巴布爾第433章,屁股決定腦袋第191章,水泥馬路第1932章,豪門聯姻第1125章,商議第1143章,王爺可別後悔啊第1707章,歐洲倭患第208章,坐不住了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307章,流淌的黃金第926章,南洋的奴隸第1330章,張皇后生了第1841章,大山裡的躁動1第1622章,不虛此行第1759章,大明黑土省第1768章,大搞基建第1962章,留下的纔是真和尚第968章,打擊路霸、路匪第478章,南洋航線第2221章,糧食安全問題第1500章,又被宰一刀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
第1656章,大明人要講究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42章,杜明恩的決心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個好處第299章,乾清宮走水第743章,殖民所帶來的問題第302章,政治的博弈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320章,鹽場經銷商招標大會第1381章,兩腳車?第1021章,威尼斯商人第1168章,挖運河的難題第826章,偉大的帝國第1423章,根本就回不去第378章,軍隊都是用錢砸出來的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597章,足球的魅力第1876章,移民的重要性第1029章,又敗了第1295章,緬甸對大明的意義第661章,京城的房子第691章,江南的大家族第5章,煮鹽第1137章,旗幟第1980章,彭氏木業第702章,恭迎王師的占城君臣第60章,對外擴張第1082章,對外軍售第827章,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第223章,天降祥瑞第642章,天津一個月收稅銀三百萬兩第1199章,大明故事第234章,拉劉晉入夥第651章,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了飯鍋裡第2018章,也來搞銀行?第1979章,彭木匠的春天第1584章,趁火打劫的強盜第909章,每年進貢十萬匹良馬第1937章,高考1第976章,懟上第905章,巴布爾第1705章,一人來,百人回第157章,捋清楚一切第383章,一個不留第286章,一門三舉人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2157章,新學人才濟濟第846章,寸步難行第562章,荒蕪的良田第2040章,南洋公主長大了第1473章,蚍蜉撼樹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27章,秦志河的邀請第1789章,移民的第一個冬天第1518章,並不是亂民,只是工人想要工錢第1135章,漲、漲、漲第2136章,大明式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619章,美食火鍋第1254章,太可怕了第1662章,血吸蟲病第1797章,摩托車開售第814章,大明威武第1761章,厚照城第327章,船上的新年第1182章,世界形勢第1243章,三百年積累的財富第1076章,無處可逃第1426章,恐慌的江南士族第353章,不算不知道第1497章,偷襲燕山港第521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017章,鬧吧,死命鬧吧第504章,無情屠戮第1687章,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第2227章,開始掐脖子了第443章,殖民計劃第259章,偷偷摸摸第2125章,正德元年紀念版第905章,巴布爾第433章,屁股決定腦袋第191章,水泥馬路第1932章,豪門聯姻第1125章,商議第1143章,王爺可別後悔啊第1707章,歐洲倭患第208章,坐不住了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307章,流淌的黃金第926章,南洋的奴隸第1330章,張皇后生了第1841章,大山裡的躁動1第1622章,不虛此行第1759章,大明黑土省第1768章,大搞基建第1962章,留下的纔是真和尚第968章,打擊路霸、路匪第478章,南洋航線第2221章,糧食安全問題第1500章,又被宰一刀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