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9章,被沖垮的農業2

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和全球絕大多數地方一樣,徵收的稅是包含實物稅的,尤其是在農業稅方面,幾乎都是徵收糧食。

這跟大明帝國也是一樣,大明帝國的農業稅也是徵稅糧食,商稅、關稅等等則是徵收銀子,整體來說,大明帝國其實已經發展到了銀本位爲主的貨幣體系了。

糧食稅的佔比佔大明帝國的稅收的比重已經可以說微乎其微了,因爲大明帝國二三十的時間都在大幅度的降低糧食稅。

現在糧食稅的稅率僅僅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可以說非常的低了。

再加上糧食的價格非常便宜,折算成銀子的時候,總體佔比就很低,大明主要的稅收來源就是商稅和關稅,這是大明最重要的稅收。

奧斯曼帝國自然是沒辦法和大明帝國相比,奧斯曼帝國的主要稅收也是分成三部分,農業稅、人頭稅和商稅。

這其中農業稅一直以來都是奧斯曼帝國最爲重要的稅收收入,而且和大明帝國差不多,奧斯曼帝國收上來的糧食、布匹、牛羊馬匹等等也是可以用來支付給官員的薪資的,官員並不是全部都領銀子的,一部分是領銀子,一部分則是領實物。

所以能夠徵收多少的糧食,這對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至關重要,多瑙河流域的這個大糧倉出了問題,這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問題就很大了。

當然不僅僅是多瑙河流域這裡,奧斯曼帝國全國範圍內的糧食徵收都出了問題,徵收上來的糧食在大幅度的減少。

只是因爲,糧食雖然減少了,但是銀子方面的稅收卻是有了大幅度的增長,羊毛所帶來的收益很不錯,這部分的稅收增長非常明顯。

有些地方的官員甚至於從中看到了商機,將羊毛賣給大明人得到了銀子,再從大明人的手中購買糧食用來上交給奧斯曼帝國國庫。

這樣從中還可以賺取一筆不錯的收益。

“大人,因爲種植糧食根本就不划算,遠不如養羊划算,所以慢慢的大家也都不再種植糧食了。”

康斯坦總督也是連忙恭敬的回道。

“種植糧食不划算?”

易卜拉欣一聽,也是再次說道:“詳細的說說。”

“是!”

“大人,以眼前的這片土地來說,我們種植糧食的話,可能需要幾千個、甚至於上萬個農民,這辛辛苦苦的種植一年糧食,到頭來產出的糧食可能連1000塊大明銀元都賣不到。”

“但是如果用來羊毛的話,可能只需要不到100個農民就可以將這些羊羣給管理的很好,這定期減下來的羊毛,它的價格相當可以,收益可以超過1500兩銀子。”

“這換成是誰,也都會選擇不種糧食而是用來養殖綿羊。”

康斯坦總督指了指眼前的這批肥沃土地和易卜拉欣講起其中的道理來。

“可是大家都養羊的話,我們吃什麼?”

易卜拉欣微微點頭,想了想又說道。

“吃糧食啊,大明人的糧食!”

“種糧食大明人才是最厲害的,他們大量的使用機器耕種糧食,在我們北方的克里米亞這裡,大明人有着無數的良田。”

“他們大明人,一個農民都可以耕種幾千畝、上萬畝的土地,糧食的產量非常大,而且質量好,價格又非常的便宜。”

“我們用羊毛換他們的糧食,還有大量的銀子剩餘。”

康斯坦總督笑着回道。

易卜拉欣聽完也是覺得有道理的點點頭,但又總覺得似乎好像哪裡不對頭,這其中總是有一個環節有問題的。

但這一時半會又想不出到底是哪個環節有問題。

“大人,其實現在我們這邊種糧的已經很少、很少了。”

“因爲大明人的糧食價格非常的便宜,質量又好,即便是運到了我們這裡,價格也都要比我們種出來的糧食要便宜很多。”

“所以大家都不去種糧食,尤其是這裡的貴族、領主,他們都不願意去種糧食,種糧食賣不出去,價格又非常的便宜,收益很小。”

“大家都選擇了養羊、養牛馬什麼的,這些收益高,並且還不需要大量的人力。”

“再加上這裡地廣人稀,其實是非常適合放牧的,韃靼人以前的時候就經常侵略這裡,想要將這裡變成他們的牧場。”

康斯坦總督笑着說道。

“可是,如果大明人有一天不賣糧食給我們的話,我們吃什麼?”

這時,易卜拉欣終於想起來最關鍵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如果一直依靠大明人的糧食,這大明人有一天不賣糧食給自己的話,自己去吃什麼?

“不會~”

“大人您應該是去過大明的,相信也見識過大明帝國的機械農業,他們的農業極其的發達,糧食的產量非常的龐大,自己根本就吃不完,需要大量的出口。”

“他們爲什麼要以極低的價格賣給我們?”

“還不是爲了賣出去自己的糧食,免得這些糧食爛在倉庫裡面。”

“其實不是我們非要吃他們的糧食,而是大明人離不開我們奧斯曼的市場,如果我們不吃大明人的糧食,那麼大明帝國黑土省這裡的很多農民都將因此變得貧窮,沒有收入。”

“這可是大明人自己說的,說他們的農民非常關心糧食出口的事情,即便是便宜的價格,他們也都願意賣出去,賣出去了至少還有不錯的收入,如果賣不出去的話就只能夠爛掉了。”

康斯坦總督非常自信的搖頭說道。

“原來如此。”

易卜拉欣微微點頭。

“大人,大明人這邊其實也是有經過專門的研究。”

“大明人的工業和農業都極其的發達,產量非常的龐大,對市場的需求非常大,需要大量的出口。”

“不單單是我們奧斯曼帝國,還有波斯、中東和歐洲,大明人都在大規模的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糧食。”

“他們以此來賣出去大明農民手中的糧食,讓大明帝國的農民不至於沒有收入。”

“同時大明帝國這邊工業發達,對原材料的需求非常的旺盛,尤其是紡織業對棉花和羊毛的需求非常大。”

“在歐洲這邊大家主要就是羊毛,剪羊毛賣給大明人,羊毛的價格非常穩定,收益相當不錯。”

“在我們小亞細亞、波斯、埃及這邊,主要是以種植棉花,棉花的價格比羊毛的價格還要更高,收益還更好。”

“尤其是埃及和波斯這邊,棉花種植業已經形成了規模,產量非常大,並且質量高,比起大明人自己產的棉花還要好,非常的受歡迎。”

“這些地方的貴族、領主們也是靠這賺了很多的銀子。”

“用大明人自己的話來說,這叫經濟全球化,一體化。”

“彼此之間互相的依賴、互相的增益,對大家都好。”

康斯坦總督繼續的解釋起來。

“以種糧食來說,大明的農民擅長種糧食,他們有着廣袤而肥沃的土地以及發達的機械農業,所以種糧是最合適的,一個農民都可以耕種大量的田地,所以他們比較適合種糧食。”

“而歐洲這裡釋放放牧,放牧的牛羊膘肥體壯,產出的羊毛質量又好,用來放牧是最合適的。”

“在波斯和中東、埃及等地區,哪裡的氣候非常適合棉花的種植,故而可以大量的種植棉花,這產出來的棉花質量好,那自然是多種棉花更划算。”

“如此一來的話就可以進行最優配置,大家都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和財富出來。”

“如果反過來,大明人在黑土省這裡種棉花的話,那顯然是不行的,哪裡的氣候不適合棉花的生長、種植。”

“埃及人去養羊的話也不合適,因爲養羊需要大量的草原和一定的較爲寒冷的氣候,這樣纔可以長出更多的羊毛出來。”

“大明人對於這一點是經過了反覆的研究的。”

“大明帝國有很多的殖民地和藩國,這些殖民地和藩國也都是和我們差不多,往往一個龐大的殖民地和藩國都是單純的種植幾樣農作物。”

“像大明人在南洋這邊主要就是種植甘蔗用來做蔗糖,大明的楚國這邊主要是發展畜牧業,依靠東非高原的氣候,畜牧業發展的極爲不錯。”

“還有大明的寧國這邊,氣候很不錯,甘蔗、糧食、棉花、香料的種植都很多。”

“大明南非殖民地工業發達,則是主要發展工業和製造業,還有大明非洲地區的一些殖民地和藩國,也都是如此,依靠本地的自然條件和氣候,單純的種植少數一到兩種作物來發展經濟。”

“這叫因地制宜!”

康斯坦總督竟然是少數一些對大明帝國有着極爲深入研究的奧斯曼人,這讓一旁的易卜拉欣也是忍不住對他刮目相看了。

這可是一個人才啊,竟然真的如此多的東西,對大明帝國的很多方面都知曉,還能夠從中總結出不少的東西出來。

“你說的還是有道理的,不過我總覺得哪裡有問題。”

易卜拉欣想了想也是點點頭,但是總覺得這裡面似乎好像有些東西是沒有搞清楚的。

第1805章,大明的春耕1第495章,興師問罪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1135章,漲、漲、漲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1005章,虔誠的信徒第1333章,我厲害吧?第2017章,鬧吧,死命鬧吧第1469章,氣急敗壞的焦芳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1320章,弘治皇帝的警告第1494章,西班牙的盟友第483章,真來了第1400章,掃黑勿盡,除惡不斷第1477章,慌了第463章,萬惡的房地產第882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下)第1699章,大明石油商行第616章,南洋各國使團第439章,熱淚盈眶第2154章,大明科學院的構想第1294章,一戰定緬甸第1678章,大明版城管第1710章,黃金洲的土地第192章,這是神器啊第1602章,劃時代的意義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2142章,戰爭時期什麼生意都特別好做第309章,狼煙四起第2053章,憤怒的弘治皇帝第1816章,天塹變通途第1304章,剖腹產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第908章,我們不僅僅有鎧甲,還有火槍第232章,君王一怒流血千里第2173章,科舉改革的提議第866章,班師回朝第563章,營銷手段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610章,凡我大明子民所到之地皆爲國土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2128章,超級火爆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379章,不同出身的人第1845章 ,粗獷的黃金洲第294章,金子第1480章,下場第681章,歐洲人?第687章,讀報先生第1968章,鐵路帶來的改變第394章,大明第一銀行的困局第254章,土娃進城第1782章,工程機械的效率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97章,簡直就是兒戲第2111章,大明天子的賀禮1第1360章,沒有贏家的戰爭第48章,廷議第108章,還要過年呢第749章,鬧事的波斯人和中東人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421章,發銀子咯第565章,淞滬買地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43章,組建船隊第604章,不只是黃金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1799章,過年回家2第2093章,歐洲圈地運動第1651章,播種機朱厚照第859章,澳洲的土著第316章,人無橫財不富第424章,吃香的軍戶第1541章,給他們發錢也是可以促進消費的第236章,服務百姓,建設美麗大明第1403章,掃路匪惡霸,打擊黑店第683章,你們侵犯了我大明的土地第997章,真香(加餐)第168章,一天十文錢,但是肉只要一文錢一斤第600章,都成了球迷第1494章,西班牙的盟友第532章,淞滬第1590章,大熔爐之赤霞城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1286章,張皇后的安排第1753章,摧枯拉朽第946章,人口普查第1805章,大明的春耕1第1515章,天理何在?第891章,弘治皇帝的安排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1311章,天道好輪迴第344章,劉翰林的日常第1248章,翻身達利特把歌唱第2078章,飢寒肆虐的歐洲2第2155章,拿出1000萬兩銀子出來第1980章,彭氏木業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
第1805章,大明的春耕1第495章,興師問罪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1135章,漲、漲、漲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1005章,虔誠的信徒第1333章,我厲害吧?第2017章,鬧吧,死命鬧吧第1469章,氣急敗壞的焦芳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1320章,弘治皇帝的警告第1494章,西班牙的盟友第483章,真來了第1400章,掃黑勿盡,除惡不斷第1477章,慌了第463章,萬惡的房地產第882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下)第1699章,大明石油商行第616章,南洋各國使團第439章,熱淚盈眶第2154章,大明科學院的構想第1294章,一戰定緬甸第1678章,大明版城管第1710章,黃金洲的土地第192章,這是神器啊第1602章,劃時代的意義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2142章,戰爭時期什麼生意都特別好做第309章,狼煙四起第2053章,憤怒的弘治皇帝第1816章,天塹變通途第1304章,剖腹產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第908章,我們不僅僅有鎧甲,還有火槍第232章,君王一怒流血千里第2173章,科舉改革的提議第866章,班師回朝第563章,營銷手段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610章,凡我大明子民所到之地皆爲國土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2128章,超級火爆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379章,不同出身的人第1845章 ,粗獷的黃金洲第294章,金子第1480章,下場第681章,歐洲人?第687章,讀報先生第1968章,鐵路帶來的改變第394章,大明第一銀行的困局第254章,土娃進城第1782章,工程機械的效率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97章,簡直就是兒戲第2111章,大明天子的賀禮1第1360章,沒有贏家的戰爭第48章,廷議第108章,還要過年呢第749章,鬧事的波斯人和中東人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421章,發銀子咯第565章,淞滬買地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43章,組建船隊第604章,不只是黃金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1799章,過年回家2第2093章,歐洲圈地運動第1651章,播種機朱厚照第859章,澳洲的土著第316章,人無橫財不富第424章,吃香的軍戶第1541章,給他們發錢也是可以促進消費的第236章,服務百姓,建設美麗大明第1403章,掃路匪惡霸,打擊黑店第683章,你們侵犯了我大明的土地第997章,真香(加餐)第168章,一天十文錢,但是肉只要一文錢一斤第600章,都成了球迷第1494章,西班牙的盟友第532章,淞滬第1590章,大熔爐之赤霞城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1286章,張皇后的安排第1753章,摧枯拉朽第946章,人口普查第1805章,大明的春耕1第1515章,天理何在?第891章,弘治皇帝的安排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1311章,天道好輪迴第344章,劉翰林的日常第1248章,翻身達利特把歌唱第2078章,飢寒肆虐的歐洲2第2155章,拿出1000萬兩銀子出來第1980章,彭氏木業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