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劉翰林的日常

第二天,劉晉一直睡到了日上三竿這才慢慢的醒過來。

隨手一摸,入手是極其光滑、細膩,擡眼一看,左右懷裡的佳人依然還在熟睡之中,昨夜太過瘋狂,折騰了一晚上,兩女的臉上依然還有沒有退去的潮紅。

兩人都緊緊的抱着劉晉,似乎捨不得劉晉離開,滿滿的幸福感。

“美人懷英雄冢,古人誠不欺我。”

劉晉忍不住感嘆起來,微微掀開被子想要出來,卻是看到了一片讓人熱血沸騰的春光,頓時又一陣激動。

“年輕就是好啊~”

劉晉再次感嘆一聲,昨晚荒唐了一晚上,僅僅只是睡一覺,整個人又精神百倍,神清氣爽,看到眼前的一切,又忍不住想要再次提槍上馬,在沙場上面馳騁了。

“呼~呼~”

劉晉猛吸幾口氣,心裡面暗暗的告訴自己來日方長、來日方長,可是卻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辦法控制住自己。

“算了,不管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被子一蓋,劉晉的雙手頓時就不老實起來,很快就驚醒了還在熟睡之中的徐婉兒和李貞。

“夫君~”

“相公~”

聽着兩女婉轉、嬌媚的聲音,劉晉哪裡受得了,很快,房間內又再次響起了一陣陣戰場的嘶吼聲。

一直到了下午,劉晉這纔不情不願的起牀,至於徐婉兒和李貞兩個人,都已經羞的不行,看到誰都滿臉通紅,甚至於連身邊的丫鬟僅僅只是笑一笑,她們兩個都恨不得找個地縫鑽了進去。

劉晉是狀元,和以往一樣,被弘治皇帝派去翰林院修書、編書去了,這是一個清職,幾十個人,甚至上百個人去修書、編書,而且這些書什麼其實早就已經修無可修了,所以劉晉閒得很,每天去點個卯,然後坐着慢慢喝喝茶、看看書,等着下班就可以了。

和往常一樣,劉晉穿着衣冠禽獸的官服,帶着有兩個小耳朵的官帽來到翰林院這裡上班。

嗯,在劉晉看來是來上班的,以前自由自在慣了,現在天天要來上班,說實話,還真是有點不習慣。

“王公早~”

“李公早~”

“張公早~”

遇到自己的同事,劉晉也是會笑着和對方打招呼,翰林院的翰林嘛,都是前途無量的主,人數稀少,雖然現在一個個都清職,品級不高,俸祿很低,但只要有實缺,一個個出去都是大佬了。

“劉大人早~”

其他人對於劉晉這個新科狀元也是很給面子,稱呼劉晉爲劉大人,其實大家都知道劉晉的情況,年輕有爲,當然更重要的是劉晉簡在帝心,劉晉麾下的諸多產業,大股東可都是皇帝和太子。

以前弘治皇帝做什麼事情都扣扣索索的,小氣的很,沒有辦法,朝廷缺錢,國庫空虛,內帑的那點收入如果不省着點花的話,根本就不夠。

也就是弘治皇帝僅僅只有一個老婆,要是和其他皇帝一般,三宮六院,三千佳麗的搞起來,弘治皇帝的那點內帑哪裡夠,所以也只能夠省着點花了。

但是現在的弘治皇帝就完全不一樣了,大家很明顯的能夠感覺到弘治皇帝出手大方起來,以前的賞賜很多都是象徵性的,現在卻是真金白銀,連寶鈔都不印了,足見弘治皇帝是真的腰包鼓起來了。

這一切都跟劉晉有關,他就是個財神爺,做什麼都賺錢,弘治皇帝都還是小頭,真正有錢的主是當今的太子殿下。

朱厚照花錢那叫一個豪氣,現在整個京城周圍的地都快被他買光了,真金白銀的買,不是強買強賣,也不是強取豪奪,是拿着銀子一直砸,砸到你賣爲止的那種,由此可見太子是何等的有錢了。

所以大家都清楚,眼前的劉晉雖然年輕,不過前途無量,在這翰林院喝一兩年茶,很快就可以青雲直上,比起大家升職來還要更快。

自然而然的,儘管劉晉是個萌新,不過大家還是很給劉晉面子,當然劉晉也沒有因爲自己是新科狀元什麼的持才傲物、看不起人什麼的,見面李公、王公的叫個不停。

一般來說,朝廷之上能夠被人稱爲公的,至少也是要有一定的品級,劉晉這樣稱呼大家,衆人自然一個個高興的很,很有面子。

“王兄~”

“論兄~”

來到自己的辦公地方,發現王守仁和倫文敘這兩個學霸早早的就已經在這裡安安靜靜的看書了,雖然和劉晉一樣,都被派人這裡修書、編書的,但都沒事可做,所以基本上也都是選擇安安心心看書。

“劉兄~”

王守仁、倫文敘放下手中的書笑着迴應。

古代辦公除了極少數有自己的專屬辦公室之外,大家都是聚在一起辦公的,一個房間內擺上幾張桌子,一個人一張桌子,這一點和後世差不多。

這一次新科士子當中,一甲的劉晉、王守仁、論文,二甲的豐熙、劉龍,總共五個人進了翰林院,五個人的辦公桌都在同一個房間內,所以每天上班都是擡頭不見低頭見。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劉晉對於這幾個同期也是有了一定的瞭解。

王守仁是真正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無論是四書五經,還是軍國大事等等極其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而且往往都能夠直切要害,提出非常有建設性的看法和意見,讓劉晉不得不感嘆,王大牛真心不是吹出來的,而是真正有大才的人。

倫文敘這個人比較內向一些,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他還有一個非常牛叉能力,那就是過目不忘。

以前劉晉還不相信有人會有這樣的能力,但是和倫文敘熟悉之後就相信了,他真的有這個能力,任何的東西他看一遍就能夠記住,很快甚至於能夠倒背如流,讓人歎服。

豐熙這個人和周經有點像,品行耿直,敢說,有點剛正不阿的味道;劉龍性格比較活潑開朗,年紀也很輕,比劉晉大三歲,他本就官宦之弟,父親是刑部員外郎劉鳳儀,所以也是比較圓滑一些,和劉晉走的很近。

“劉兄~”

接着劉晉又和劉龍打招呼,然後再看向豐熙的時候。

“豐…兄…”

豐熙這個名字是真心不錯,不過這個姓和兄字結合在一起的時候,總是讓劉晉這個後世穿越過來的人覺得怪怪的,所以每次和豐熙打招呼的時候,劉晉都會不自覺的拖長一些。

“劉兄~”

兩人也是笑着和劉晉打招呼。

劉晉是翰林院修撰,從六品,他們四個人都是翰林院編修,正七品,算起來劉晉也算是他們半個小上司。

如果按照七品縣令來算的話,這七品相當於後世一個縣(區)的一把手,當然實際上,這個時代的知縣掌握的權力要比後世的縣一把手大多了。

劉晉這個從六品差不多就相當於副廳級的幹部了,放在後世來說,那也妥妥的牛叉哄哄了,更爲關鍵的是劉晉是翰林,在這裡待幾年時間,升官就可以和坐火箭差不多。

新晉的五個翰林,每天劉晉都是來的最遲的,都是掐着點過來的,大家也都已經習慣了,大家彼此互相打完招呼,也是各自在的辦公桌上面默默的看書起來。

古代上班也是有自己的規矩,特別是在翰林院這樣的地方,規矩就更多了,翰林院其實相當於皇帝的秘書機構,平時給皇帝、太子講講課,編寫下皇帝的詔書、旨意之類的。

另外就是編書、修書,編書一般都是編寫當今天子的書,其實也就是記錄下皇帝日常的生活、工作之類的,然後將這些東西編寫成書以供後人學習。

修書一般也就是修史書,最多的自然還是要說明當今這個朝是順天應時,一般的程序就是故意的貶低前朝,說前朝怎麼、怎麼暴虐、腐敗,前朝的皇帝怎麼昏庸無道之類的,然後就是大寫、特寫本朝的開國皇帝老朱同志和歷代君王的偉岸形象,什麼拯救蒼生黎民於水火之中之類的。

這些就是翰林院翰林們的日常工作了,所以大家也就能夠理解爲什麼翰林院的翰林們升職都很快了吧。

因爲近水樓臺先得月啊,根皇帝離的近,自古以來都是機會多多,隨便提拔一下,也比下面累死累活升的快啊。

明朝因爲算是得國最正,朱元璋同志一介布衣,驅逐暴元,恢復漢家衣冢,得國之正,無人能比。

所以翰林院的翰林們在修書上面就輕鬆很多,根本就不需要去苦惱該如何修書,得國正,自然也就不需要像後世的蟎清一樣,需要故意抹黑前朝,需要刻意來通過修史書,將歷史改的面目全非來說明自己是順天而行。

說完了這些,大家也就應該知道劉晉這個翰林的日常工作是很輕鬆的,翰林院修撰,天天看看書就可以了,根本就沒有什麼需要劉晉去修撰的。

每天清閒的很,所以劉晉看書之餘也是拿出了紙和筆,不斷的在紙上寫寫畫畫,打發下時間的同時,也是研究下新式紡紗機。

第1268章,關於留學生第1827章,新時代的地主第543章,出使乃蠻部第811章,外科手術和輸血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465章,老劉,佩服~第150章,持續火爆第1290章,緬甸局勢第906章,以殺止戰第761章,獨享貿易權第1327章,發配北海牧羊、挖土豆第157章,捋清楚一切第1585章,洗劫馬賽港第2105章,登基大典的事情第577章,真好吃第505章,主動求和了第1684章,公審大會第828章,蚊子再小也是肉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847章,越演越烈第854章,慌了的地主老爺第1580章,各有算計第1530章,富足的小康生活第2231章,風靡西班牙的電影第1260章,火車,火車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72章,以工代賑第883章,必須有所改變第1098章,一家人其樂融融第773章,做時代的領航者第1810章,熱賣的摩托車2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1460章,新舊之爭第1272章,冬天吃蔬菜水果很難?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302章,政治的博弈第2016章,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第934章,背後的本質第334章,本質是官場鬥爭第1052章,尚書房小會議(加餐)第424章,吃香的軍戶第644章,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2002章,李大回來了第717章,海外行省榜?第2084章,黑死病再次爆發第552章,入關第1856章,勤儉忠厚傳家第1811章,贛南山區裡面的買賣第1939章,當爺爺了第1360章,沒有贏家的戰爭第213章,劉晉的目標第1551章,沒完沒了的鬧第913章,不管事的弘治皇帝第1366章,人如牲畜第1909章,大明不夜城第1499章,瘟疫大陸第1402章,凌遲處死第605章,弘治皇帝的不滿第627章,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1866章,男人三十一枝花第1682章,囂張的小偷第2051章,亂世用重典第2171章,又是科舉考試時第1433章,南非殖民地第186章,玻璃還是玻璃第765章,憤怒的歐洲各國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1606章,大豬蹄子朱厚照第904章,沒羞沒躁的好日子第2144章,暢行歐洲大陸的鏢局2第1012章,一個都不放過第1743章,飄了的坎蘇二世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1325章,我更不想當皇帝了第2053章,憤怒的弘治皇帝第1669章,大明的造船業第2016章,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1678章,大明版城管第2103章,弘治皇帝病重第1110章,迅猛發展的蓬萊城第857章,編戶爲伍第566章,炒作第593章,農部第485章,無情屠戮第366章,鹽這東西第1769章,天子不好當啊第386章,一定要拼一把第1531章,招工難第482章,怕他們不來第1984章,回家過年的年貨第1417章,江南征稅難第464章,新的潮流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
第1268章,關於留學生第1827章,新時代的地主第543章,出使乃蠻部第811章,外科手術和輸血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465章,老劉,佩服~第150章,持續火爆第1290章,緬甸局勢第906章,以殺止戰第761章,獨享貿易權第1327章,發配北海牧羊、挖土豆第157章,捋清楚一切第1585章,洗劫馬賽港第2105章,登基大典的事情第577章,真好吃第505章,主動求和了第1684章,公審大會第828章,蚊子再小也是肉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847章,越演越烈第854章,慌了的地主老爺第1580章,各有算計第1530章,富足的小康生活第2231章,風靡西班牙的電影第1260章,火車,火車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72章,以工代賑第883章,必須有所改變第1098章,一家人其樂融融第773章,做時代的領航者第1810章,熱賣的摩托車2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1460章,新舊之爭第1272章,冬天吃蔬菜水果很難?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302章,政治的博弈第2016章,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第934章,背後的本質第334章,本質是官場鬥爭第1052章,尚書房小會議(加餐)第424章,吃香的軍戶第644章,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2002章,李大回來了第717章,海外行省榜?第2084章,黑死病再次爆發第552章,入關第1856章,勤儉忠厚傳家第1811章,贛南山區裡面的買賣第1939章,當爺爺了第1360章,沒有贏家的戰爭第213章,劉晉的目標第1551章,沒完沒了的鬧第913章,不管事的弘治皇帝第1366章,人如牲畜第1909章,大明不夜城第1499章,瘟疫大陸第1402章,凌遲處死第605章,弘治皇帝的不滿第627章,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1866章,男人三十一枝花第1682章,囂張的小偷第2051章,亂世用重典第2171章,又是科舉考試時第1433章,南非殖民地第186章,玻璃還是玻璃第765章,憤怒的歐洲各國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1606章,大豬蹄子朱厚照第904章,沒羞沒躁的好日子第2144章,暢行歐洲大陸的鏢局2第1012章,一個都不放過第1743章,飄了的坎蘇二世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1325章,我更不想當皇帝了第2053章,憤怒的弘治皇帝第1669章,大明的造船業第2016章,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1678章,大明版城管第2103章,弘治皇帝病重第1110章,迅猛發展的蓬萊城第857章,編戶爲伍第566章,炒作第593章,農部第485章,無情屠戮第366章,鹽這東西第1769章,天子不好當啊第386章,一定要拼一把第1531章,招工難第482章,怕他們不來第1984章,回家過年的年貨第1417章,江南征稅難第464章,新的潮流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