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

大明現有的一年發一次工資的情況下,大明人儘管有着這個時期全球最高的收入,然後消費能力卻是並沒有釋放出來。

本身來說,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勤儉節約,能省則省,多爲子孫後代考慮,儘可能多的留下財富給後輩子孫。

現在又一年發一次工錢,這一大筆的錢放在手中,也就是給家裡面的老人、小孩買點新衣服、鞋子,再辦點年貨,大部分的財富都還是被埋在了罐子裡面,埋在了地下。

大明的消費能力並沒有得到多少的增長和提高,否則以大明上億的人口,再加上高收入,單單是大明本身內需就會極其的龐大,足以讓大明內部的資本家們獲得足夠的市場。

如果能夠一個月一發工錢的話,儘管依然會有大量的錢存下來,但是消費能力肯定會有所拉動。

一年四季的衣服要添置一番吧,吃喝玩樂也是少不了吧,再加上一些其它方面的開支等地,這內需自然就可以拉動起來。

拉動內需的好處自然無需多說,後世經濟不好的時候,總是說要刺激內需,足見內需的重要性。

當然,弘治皇帝之所以拍案叫好,還是因爲劉晉這顆天下爲公的心,儘管自己是最大的資本家,但卻是能夠時刻想着下面的普通老百姓,能夠爲大明的長遠考慮,這是極其難得。

同樣都是資本家也都是朝中重臣,劉健、張懋、李東陽他們相比之下,還是更屁股決定腦袋,反對按月發放工資,因爲這樣對他們這些大資本家是非常不利的。

他們難道就看不出這按年發工錢的弊端?

當然不是,能夠走到這個位置的人,誰都是聰明人,也都不缺乏遠見,但這個事情違背自身的利益,自然是要反對的。

說到底還是利益的問題。

“聽你這樣一說,似乎好像也是有道理的。”

張懋眼珠子一轉,老狐狸的他立即就轉變了風向。

張懋有的是銀子,按月給工人發工錢也沒有什麼問題,英國公府本身就是大明的勳貴代表,幾代積累,底子雄厚。

又最早跟着劉晉辦工廠、去海外殖民等等,有的是銀子,不像李東陽、劉健他們,起步晚,底子薄,手中的銀子緊張的很,能一年一發自然是最好的,這按月發放的話,資金鍊就會更緊張了。

沒辦法,也都是跟着辦了很多工廠、置辦了龐大的家業,攤子鋪到了,這銀子也是緊張啊。

“一個國家要獲得發展和繁榮昌盛,它其實是涉及到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如何將餅給做大的問題,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去分配這個餅的問題。”

看看張懋,劉晉笑了笑,然後又繼續講起後世非常著名的一個學說,那就是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問題,當然在這裡,劉晉將它改成了餅。

“將餅做大?”

“如何分配餅?”

衆人一聽,頓時就傻眼了,這個劉晉總是能夠講出一些稀奇古怪,卻偏偏有蘊含大道理的東西出來,一個個都認認真真的聽了起來。

特別是弘治皇帝,他掌管天下,深知當這個皇帝並不是一件容易、輕鬆的事情,億萬黎民百姓的重擔並不是誰都能夠承受得起。

他愛民如子,一向也是勤於政務,勵精圖治,想要打造一個強盛大明帝國。

所以他重用賢臣,遠離奸佞小人,想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治理好這個龐大的帝國。

只是在以前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縱然是皇帝,也有太多、太多的無奈,縱然是自己勵精圖治,可是大明的百姓生活並沒有變好多少,一場雪災就將北方三省所謂盛世的假面具給撕的粉碎。

任用的大臣,雖然忠誠,也大多正直,然而卻是並沒有什麼太經天緯地的才略,無法真正改變大明的命運和局面。

一直到劉晉的出現,他纔看到了改變大明命運和局面的希望,劉晉每一次提出的政策和辦法,總是能夠很好的解決現在存在的問題,讓大明變的越來越繁榮富強。

這也是他一直以來重用劉晉的原因,因爲是劉晉給這個龐大的帝國帶來了希望和新生,給這個古老的民族帶來了新的輝煌。

劉晉所談論的諸多事情,特別是涉及到國家層面的東西,弘治皇帝都會極其的用心,仔細去聽,然後細細的揣摩,結合自己的治國經驗去理解。

現在劉晉又來說什麼做餅和分餅的事情,他就來精神了,仔細的聽起來。

其他人也都一樣,劉晉是高人子弟,總是能夠發表一些大家聽都沒有聽過的言論出來,劉晉所言所行,總是能夠先人一步或者是看的更遠,他所講的東西,絕對是值得好好去思索和揣摩的。

“先說下關於做餅的這個問題。”

“將一個國家縮小到一個很小的範圍來說可能會比較好理解,假設一個國家裡面,他有一個貴族,同時貴族也是官員,負責管理國家,下面還有一個士紳地主以及八個農民。”

劉晉看看衆人,繼續說道。

衆人仔細的聽着,聽到劉晉的話,衆人頓時就明白了,這貴族毫無疑問代表的是統治階層,士紳地主則是代表中間階層,農民則是代表數量龐大的底層老百姓。

“在這個國家當中,農民負責做餅,在以前的時候,農民一天只能夠做出十張餅,這十張餅剛剛好夠這個國家的十個人分,每人分到一塊餅。”

“但是,這一塊餅顯然是吃的不夠飽,也是貴族和士紳這邊就多要一些餅,因爲任何分配這些餅是貴族以及士紳說了算。”

“所以貴族和士紳他們就多分一塊餅,每個人分到兩塊餅,這也就可以吃的飽,剩下的六塊餅則是分配給八個農民。”

“這八個農民本身一人一塊就吃飽,現在又少了兩塊,他們就更吃飽了,但還是能夠勉強果腹不至於餓死。”

“可是如果貴族和士紳他們太過貪婪了一些,覺得吃兩塊餅還不夠,他們還要多吃一塊的話,那剩下的四塊餅就完全不夠八個農民分了,於是這些農民就會有人餓死,有人餓死的時候,自然就不會同樣繼續這樣下去,他們就會鬧事,就會想辦法搶奪別人手中的餅。”

劉晉在用簡單通俗的話講解,弘治皇帝、劉健、李東陽他們就在認真仔細的聽着。

都是聰明人一聽就知道劉晉所說的這裡面的貴族、士紳、農民代表的是什麼,也清楚這餅所代表的是天下的財富。

同時當聽到農民會餓死,會搶奪別人手中餅的時候,衆人頓時就忍不住冒出一股寒氣,儘管劉晉說的似乎好像很平淡,可是大家都知道如果放大到國家層面來說,一旦到了這個一步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農民起義,意味着烽煙四起,意味着改朝換代,意味着江山社稷的動盪。

“可是這一個人一天吃一塊餅,它確實是不夠吃,貴族和士紳吃不飽,農民其實也吃不飽,又該如何去破局呢?”

衆人的腦海中冒出了這樣的想法,因爲大家都知道,人的慾望是無窮的,別指望貴族和士紳能夠有多高貴和高尚,也別以爲農民就容易滿足,要知道貴族和士紳也是以前的農民變過來的。

“以前農民做餅都是手工做餅,八個農民,一天也只能夠做十塊餅,有一天,這些農民突然間掌握新的做餅技術,利用機器來代替人力,一天可以做出二十塊餅。”

“這突然一下子多出了十塊餅,不僅僅規則和士紳可以吃得飽,連農民也還可以吃的更多一些,更飽一些。”

“如果當一天可以做出三十塊餅的時候,即便是規則和士紳們一天吃五塊餅,依然還剩下足夠多的餅來給農民吃。”

劉晉繼續說道,當說到這裡的時候,衆人頓時眼睛一亮,一下子就明白了劉晉的意思。

無非就是想說機器的出現大大的提高了勞動效率,以前一個人只能夠種十畝地,現在有機器,卻是可以輕輕鬆鬆的耕種幾百畝,甚至上千畝的的土地,這產出的糧食自然是不可同日而已。

還有就是大量的工廠,工廠的生產效率極高,以布匹來說,效率比起以前來提高了何止幾十倍。

“當然,人都是貪心的,貴族和士紳肯定是不會這樣分配的,他們肯定想辦法佔據更多的餅,只是這數量龐大的農民,他們一樣需要餅。”

“把餅做大,做多了,在分配的時候就有餘地。”

“但同樣的也要確立一個正確的分配製度來,不能說讓貴族和士紳吃的太多,以至於沒有足夠的餅給農民吃。”

“好的分配製度下,縱然是十個餅的時候,整個國家也能夠維持着良好的運載秩序,壞的分配製度下,即便是一天生產一百個,一千個,貴族和士紳佔的太多的話,農民依然吃不飽,會餓死,也就會出現國家的動盪。”

“一個完善的分配製度,它首先應該是要保證這個國家從上至下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有一口餅吃,剩下多餘的餅再來考慮說讓誰先吃飽的問題。”

第1156章,張懋的請求第1399章,亂哄哄的火車站第954章,沒人願意過苦日子第2143章,暢行歐洲大陸的鏢局1第21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765章,憤怒的歐洲各國第1310章,看誰先急第518章,殺第995章,倫敦條約第955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第1493章,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波斯人第77章,有些東西是別人學不走的第750章,驅逐出去第2055章,這真是一個奇蹟第602章,納妾第752章,沸騰的大明上下第478章,南洋航線第827章,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846章,寸步難行第2163章,法蘭西滅亡第1884章,回京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2043章,真的有小冰河期?第672章,轟然倒下第1182章,世界形勢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988章,走出大山,看向世界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560章,淘金生活第2173章,科舉改革的提議第1324章,知府算個錘子第766章,豐收的原野第1777章,漸漸的習慣和喜歡第1201章,天才朱厚照第688章,連文官們也變了第1668章,大淞滬第1580章,各有算計第602章,納妾第940章,這是爭奪生存空間的時代第691章,江南的大家族第1406章,風靡的足球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737章,就回本了?第809章,察合臺汗國的形勢第370章,再次來天津第2202章,電影第1234章,天竺北方的情況第1828章,不孝子孫朱佑樘第627章,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第1139章,不要也罷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1594章,你會如何選擇?第366章,鹽這東西第1867章,黃金灣第2056章,實幹出人才啊第1885章,大明資本的全球化第1163章,大佬們都不淡定了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2002章,李大回來了第293章,魚溪第688章,連文官們也變了第1260章,火車,火車第624章,一手棗子一手大棒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1232章,也只有他想得出來第1886章,實用性電燈第1316章,惡霸孫自祥第1712章,不愧黃金洲之名第467章,富可敵國第1975章,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第822章,大遷徙和西域布政使司第1633章,打仗了,生意就是好做啊第757章,仁慈的弘治皇帝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1184章,載入史冊的一刻第2177章,對讀書人不能太好第1416章,還是有人做的很不錯第1645章,新的探寶潮第1042章,高加索人第1683章,最終還是牽扯到當官的第992章,炮轟倫敦第146章,胡商哈西姆第1167章,全民炒股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852章,翻身的劉癩子第2183章,別鬧,賞你幾個美人第1571章,造橋其實很簡單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2203章,大明影業第1208章,日進萬金第1909章,大明不夜城第2088章,大明人的命更珍貴第820章,一戰定西域(下)第686章,安南和占城第128章,爭論第2030章,砸我們的根,還想我們賣命
第1156章,張懋的請求第1399章,亂哄哄的火車站第954章,沒人願意過苦日子第2143章,暢行歐洲大陸的鏢局1第21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765章,憤怒的歐洲各國第1310章,看誰先急第518章,殺第995章,倫敦條約第955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第1493章,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波斯人第77章,有些東西是別人學不走的第750章,驅逐出去第2055章,這真是一個奇蹟第602章,納妾第752章,沸騰的大明上下第478章,南洋航線第827章,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846章,寸步難行第2163章,法蘭西滅亡第1884章,回京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2043章,真的有小冰河期?第672章,轟然倒下第1182章,世界形勢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988章,走出大山,看向世界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560章,淘金生活第2173章,科舉改革的提議第1324章,知府算個錘子第766章,豐收的原野第1777章,漸漸的習慣和喜歡第1201章,天才朱厚照第688章,連文官們也變了第1668章,大淞滬第1580章,各有算計第602章,納妾第940章,這是爭奪生存空間的時代第691章,江南的大家族第1406章,風靡的足球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737章,就回本了?第809章,察合臺汗國的形勢第370章,再次來天津第2202章,電影第1234章,天竺北方的情況第1828章,不孝子孫朱佑樘第627章,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第1139章,不要也罷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1594章,你會如何選擇?第366章,鹽這東西第1867章,黃金灣第2056章,實幹出人才啊第1885章,大明資本的全球化第1163章,大佬們都不淡定了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2002章,李大回來了第293章,魚溪第688章,連文官們也變了第1260章,火車,火車第624章,一手棗子一手大棒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1232章,也只有他想得出來第1886章,實用性電燈第1316章,惡霸孫自祥第1712章,不愧黃金洲之名第467章,富可敵國第1975章,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第822章,大遷徙和西域布政使司第1633章,打仗了,生意就是好做啊第757章,仁慈的弘治皇帝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1184章,載入史冊的一刻第2177章,對讀書人不能太好第1416章,還是有人做的很不錯第1645章,新的探寶潮第1042章,高加索人第1683章,最終還是牽扯到當官的第992章,炮轟倫敦第146章,胡商哈西姆第1167章,全民炒股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852章,翻身的劉癩子第2183章,別鬧,賞你幾個美人第1571章,造橋其實很簡單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2203章,大明影業第1208章,日進萬金第1909章,大明不夜城第2088章,大明人的命更珍貴第820章,一戰定西域(下)第686章,安南和占城第128章,爭論第2030章,砸我們的根,還想我們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