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這是神器啊

和李東陽一樣,周經、張懋也是如此,一邊看看身後狹窄的官道,一邊再看腳下寬敞的水泥馬路,難以相信眼前的這一切。

“這還是路嗎?”

張懋發出這樣的感嘆,看着乾淨整潔的水泥馬路,他甚至於都覺得自己不敢踩上去,怕弄髒了這道路。

“哈哈,這當然是路了。”

一旁的董小山看着三人的樣子,也是笑了笑,他已經不止一次看到這樣的表情了,幾乎每一個新來到天津的人都會爲這條寬敞平坦的水泥馬路所深深震撼,有些災民甚至於害怕的不敢在上面行走,因爲這水泥馬路看起來比他們的家還要乾淨。

“這一切都是託了劉公子的福,是他發明了水泥,這水泥和砂石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再加上水進行攪拌,不僅僅可以用來修橋鋪路,還可以用來建房子、築城等等。”

“建造起來非常的簡單、方便、快速,關鍵是這修建出來的馬路,它不怕水侵蝕,只要幹了,縱然是下再大的雨對它也沒有絲毫的影響。”

董小山是一位很合格的解說員,將水泥的優點一一說出來。

在以前他也是不相信,天底下竟然會有如此神奇的東西,這歷來建房子、修路等等都是大工程,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是有了這水泥,一切都變的簡單了很多,關鍵是修建的房屋、馬路等等都非常的結實,不怕水侵也不怕火燒,速度還非常快,省時省力又省錢。

“三位大人,請過來看。”

看了看三人的表情,董小山又繼續帶着三人來到水泥漿攪拌的地方。

這裡同樣非常的繁忙,有一車車從天津水泥廠這邊運輸水泥的馬車,將一車車的水泥運輸過來,也有排着長龍從遠處海河挑砂石過來的災民,還有將這沙石、水泥混合在一起,澆上水,不斷的進行攪拌混合的人。

“這個就是水泥,將水泥和沙石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攪拌就可以形成水泥漿,如果是用來建房子,當粘合劑的話,這沙子就要用細沙,用來修建道路的話,用普通的沙石就可以了,沒有什麼太大的要求。”

董小山指了指水泥,又指了指已經攪拌好的水泥漿,這裡有災民們再不斷的一擔、一擔的挑走,挑到前面去修路。

李東陽、周經、張懋三人也是顧不得髒不髒,有沒有灰塵了,徑直來到水泥的堆放區域這裡,伸手從木桶裡面抓出一把水泥,仔細的看了起來。

水泥灰不溜秋,摸起來就好像是細膩的麪粉一般,並沒有什麼太過特殊的地方,但要不是親眼目睹了眼前的一切,他們根本就不相信,就這東西竟然能夠用來修橋鋪路,修建出如此寬敞的道路出來。

“這是神器啊!有了這東西,從此我大明再也不用煩心修築城牆的事情了。”

周經忍不住叫了出來。

他是戶部尚書,對於朝廷各項開支那自然是瞭如指掌,大明朝廷每年用來修築城牆的開支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在大明開國的時候,因爲軍力強盛,還能夠依靠強大的武力對付北方的遊牧民族,所以對於修築城牆的依賴性還並不嚴重,但從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始,明朝就一直在長城原有的基礎上修築長城,以此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

到了土木堡之變後,明王朝再也沒有能力對蒙古諸部進行大規模的遠征,由此對於加強北方防務,修建長城防禦體系就便更加的急迫和重要了。

從正統皇帝朱祁鎮開始,明朝就對長城進行了大規模的興築,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嘉靖末年,整個過程持續了130年的時間。

其東起鴨綠江畔遼寧虎山,西至居庸關、祁連山東麓到甘肅嘉峪關,連接秦長城,蜿蜒六千餘公里,氣勢宏偉無比,後世所看到的長城其實都明朝修建的長城。

這長城的修築極爲不宜,在長城東段這邊主要是以青磚和條石砌成,非常的堅固,這造價自然不菲。

至於西段以及其它的大部分長城其實都是用壘土築城的,夯土牆是以木板作模,內填粘土或灰石,層層用杵夯實修築成的,每一米造價約要一兩銀子。

由此就可以知道這修築長城是何等耗費人力物力的一件事情了,他們老朱家的從朱元璋開始,一直到嘉靖皇帝,幾乎差點就要貫穿整個明朝了,代代皇帝的努力下,歷時200年的時間,這纔將長城給修築起來。

其中到底耗費了多少的錢財、人力、無力等等,這幾乎都已經無法去計算了。

除了修築長城,這京城和邊鎮地區的城鎮也同樣也是需要修築的,這同樣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對此周經這個戶部尚書是深有體會的,大明朝廷本來就窮,窮的揭不開鍋,但是依然不得不每年將大量的物力和財力花在修築城牆上面。

現在看到這個水泥,看着眼前非常快速、簡單修築起來的寬敞馬路,他就忍不住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有了這水泥,修築長城也好,修建城牆也好都將會變的非常的簡單,不過是一些沙石,再加上一些水而已,簡單的混合攪拌一下,這修築出來的馬路又堅硬如同石頭,還不怕風吹雨打,不怕水侵火燒。

“確實是神器了!”

李東陽和周經一樣,同樣手裡面抓着一把水泥,看了看身邊攪拌的水泥漿,再看看旁邊寬敞的水泥馬路,回頭又看看正在快速不斷向前修築的道路,也同樣發自內心的感嘆一聲。

“有此神器,我大明再無憂了。”

張懋同樣點點頭說道:“只需要在邊鎮地區用水泥修築起城牆來,蒙古人休想再進入我中原大地半步。”

“不單單是修築城牆,如果我大明全國各地都用這種水泥修築成這樣寬敞的官道,那我大明無論是調兵譴將,還是南糧北運都會極爲便捷。”

李東陽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來天津一次,他彷彿看到了一個嶄新的大明,一個強盛的大明,手中的水泥已經不再是水泥,而是神器,大明強盛的神器。

第1482章,大明的冬天草原篇第182章,天價糧食第137章,這廣告絕了第520章,都該殺第1826章,天津的繁華第2023章,煩躁的弘治皇帝第890章,這是小問題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918章,普天同慶第1415章,回家種紅薯第1410章,順時而變第819章,一戰定西域(上)第682章,震驚的西班牙人第838章,鄙視鏈第2198章,梁贊府第1884章,回京第1206章,四款手錶第381章,這也太準了吧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577章,真好吃第2185章,劉晉他該有一個好結局第45章,三閣老第1800章,火車和客車第1986章,大山裡的震驚第725章,終於回來了第199章,漁船回港第149章,六十萬兩的單子第1985章,過年裝叉的時候到了第786章,簡直神了第96章,10兩銀子一個第1180章,紅海剿滅海盜第501章,炮轟兵庫之津第221章,要命還是要銀子第112章,有話要說第498章,殺雞駭猴第678章,我們是神的使者第1821章,有人彈劾是好事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186章,玻璃還是玻璃第410章,用銀子堆死他們第1357章,維也納大戰(三)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200章,災荒不可怕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822章,大遷徙和西域布政使司第483章,真來了第1585章,洗劫馬賽港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1436章,好地方都讓你們佔光了第1099章,又是一個豐收年第1452章,憤怒的波斯人第1168章,挖運河的難題第1168章,挖運河的難題第884章,時代的要求第366章,鹽這東西第786章,簡直神了第273章,張懋要賣地第1222章,當家難第1616章,人比人氣死人第1084章,睡眠的重要性第1746章,認清現實來第1038章,憑本事吃的肉第1151章,叛徒的下場第168章,一天十文錢,但是肉只要一文錢一斤第1724章,新一輪技術爆發第1391章,硬氣的很第1668章,大淞滬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577章,真好吃第1933章,殘酷的科舉1第2116章,差距太大了第497章,恐怖火槍第474章,新兵入伍第619章,美食火鍋第621章,倭國的謀算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772章,麾下產業的發展第1726章,發展多種功能車輛第1396章,風靡京津第326章,時代的牛人第649章,陛下,放心,絕對不會虧本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1672章,父子談心第1784章,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第1655章,長江大橋股票上市第1584章,趁火打劫的強盜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737章,就回本了?第253章,城裡的生活第723章,弘治皇帝的眼睛都紅了第737章,就回本了?第1147章,多方戰爭第500章,血戰到底第1359章,火器的時代第2106章,就叫圓明園第897章,全民皆武第1688章,傳統讀書人都要瘋了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1622章,不虛此行第949章,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第1482章,大明的冬天草原篇第182章,天價糧食第137章,這廣告絕了第520章,都該殺第1826章,天津的繁華第2023章,煩躁的弘治皇帝第890章,這是小問題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918章,普天同慶第1415章,回家種紅薯第1410章,順時而變第819章,一戰定西域(上)第682章,震驚的西班牙人第838章,鄙視鏈第2198章,梁贊府第1884章,回京第1206章,四款手錶第381章,這也太準了吧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577章,真好吃第2185章,劉晉他該有一個好結局第45章,三閣老第1800章,火車和客車第1986章,大山裡的震驚第725章,終於回來了第199章,漁船回港第149章,六十萬兩的單子第1985章,過年裝叉的時候到了第786章,簡直神了第96章,10兩銀子一個第1180章,紅海剿滅海盜第501章,炮轟兵庫之津第221章,要命還是要銀子第112章,有話要說第498章,殺雞駭猴第678章,我們是神的使者第1821章,有人彈劾是好事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186章,玻璃還是玻璃第410章,用銀子堆死他們第1357章,維也納大戰(三)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200章,災荒不可怕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822章,大遷徙和西域布政使司第483章,真來了第1585章,洗劫馬賽港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1436章,好地方都讓你們佔光了第1099章,又是一個豐收年第1452章,憤怒的波斯人第1168章,挖運河的難題第1168章,挖運河的難題第884章,時代的要求第366章,鹽這東西第786章,簡直神了第273章,張懋要賣地第1222章,當家難第1616章,人比人氣死人第1084章,睡眠的重要性第1746章,認清現實來第1038章,憑本事吃的肉第1151章,叛徒的下場第168章,一天十文錢,但是肉只要一文錢一斤第1724章,新一輪技術爆發第1391章,硬氣的很第1668章,大淞滬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577章,真好吃第1933章,殘酷的科舉1第2116章,差距太大了第497章,恐怖火槍第474章,新兵入伍第619章,美食火鍋第621章,倭國的謀算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772章,麾下產業的發展第1726章,發展多種功能車輛第1396章,風靡京津第326章,時代的牛人第649章,陛下,放心,絕對不會虧本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1672章,父子談心第1784章,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第1655章,長江大橋股票上市第1584章,趁火打劫的強盜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737章,就回本了?第253章,城裡的生活第723章,弘治皇帝的眼睛都紅了第737章,就回本了?第1147章,多方戰爭第500章,血戰到底第1359章,火器的時代第2106章,就叫圓明園第897章,全民皆武第1688章,傳統讀書人都要瘋了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1622章,不虛此行第949章,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