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人口普查

“這釀酒雖然也是一個辦法,可是朝廷一旦解除釀酒的禁令,會不會形成飲酒的奢靡之風?”

謝遷想了想也是開口說道。

“是啊,現在我大明的飲酒之風本就已經非常的盛行了,如果朝廷再解除禁令的話,恐怕到時候喝酒的人就更多了,飲酒的奢靡之風一起,可就很難改掉了。”

劉健想了想也是擔憂的說道。

“嗯~”

弘治皇帝也是微微點點頭,搞養殖業、畜牧業都沒有問題,都是爲了讓老百姓吃的好、過得好,大家都會支持。

但是這釀酒的話就需要謹慎了,一來釀酒消耗的糧食很多,古話說半斤酒一斤糧,一斤糧足夠成年人飽飽的吃上一頓,可是半斤酒的話就跟喝水一樣,一下子就喝掉了。

“陛下,諸公~”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禁止釀酒主要是因爲糧食太過珍貴,這糧食的產量太少,老百姓吃飯都吃不飽,故而禁止釀酒,而飲酒也被稱之爲奢靡。”

“但是現在,我大明的糧食產量越來越大,現在遼東地區所開墾出來的田地還不及遼東土地的十分之一,西域和河中地區依然還有非常廣袤的田野沒有耕種。”

“另外在南洋,大部分的地區依然還是茂密的原始雨林,土地衆多,更重要的是在澳洲和黃金洲,我們還有無比廣袤的肥沃土地。”

“可以預見,在未來,我大明的糧食產量只會越來越高,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多,糧食將會無比的充足。”

“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在儲備了足夠的糧食之後,用剩下的糧食來釀酒、發展養殖業、畜牧業的話,這就不能再說是奢靡了,這叫合理的利用資源。”

“而且老百姓衣食富足,追求更好的生活,對飲酒的需求也會越來越旺盛,縱然是我們朝廷不解開禁令,民間自發性釀酒的規模也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正所謂堵不如疏,既然這是趨勢,那就應該順應趨勢,解除釀酒的禁令,一來可以消化多餘的糧食,讓物盡其用,二來也是可以穩定糧價,不至於讓糧食的價格過低打擊農人種糧的積極性,三來嘛也是可以增加朝廷的稅收收入,釀酒我們可以將它列入高利潤的暴利行業,自然而然需要徵收重稅。”

劉晉想了想也是對着弘治皇帝衆大臣說道。

禁止釀酒的意義已經不大,還不如解開,這樣朝廷還能夠獲得好處。

“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衆人一聽,仔細的想一想,似乎好像還真是這樣。

“那就下令解除禁令,允許釀酒。”

弘治皇帝沉吟一番,仔細的想了想也是說道。

糧食太多了,今年一年產出的糧食足夠大明吃五年,這糧食不找個用途的話,肯定是會爛掉,浪費掉的。

所以還不如釀酒,讓老百姓也可以飲酒,反正現在老百姓有錢了,生活好了,喝酒的也多了,朝廷還能夠順帶着收稅。

“是~”

衆大臣紛紛齊聲的回道。

糧食多了自然是要想辦法將它消耗掉,用來釀酒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至於張懋小眼睛則是滴溜溜的轉動起來,時不時看向劉晉,想要從劉晉這邊看出什麼東西了。

嗯,釀酒可是暴利行業啊,自己必須要插一腳啊。

談完了糧食的事情,弘治皇帝這邊想了想又說道:“我大明此時正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想要更好的將我們大明帶向更加輝煌、更加強盛的時代,我們就需要對大明上下有一個詳細的瞭解。”

“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還是人,所以朕想要在整個大明範圍之內進行一次人口統計,徹底的弄清楚我們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

“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人口普查這事,弘治皇帝早就想要做了,特別是在進行移民的時候,他就非常迫切的想要掌握大明的人口分佈情況,弄清楚大明各省到底有多少人。

“陛下,臣也以爲,我大明應該進行一次全國範圍內的人口統計,只有精準的掌握了各地的人口數量,朝廷在進行諸多政策的時候才能夠更精準。”

劉健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同意,他這個內閣首輔也是深感人口統計的重要性。

每次從河南這邊遷移人口出去的時候,河南地方的官員士紳都在叫苦連天,說什麼河南的人遷移出去的太多了,以至於土地都沒有人耕種了。

然而事實上是河南這裡隱瞞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了,這樣一個大省,還是以平原爲主的省份,在朝廷的黃冊記錄當中,人口數量竟然比山多地少的福建、江西的人口還要更少,這怎麼可能嘛!

“陛下,臣也以爲應該進行一次全國範圍的人口統計。”

李東陽、謝遷、張懋、劉晉等人也是紛紛站起來表示了支持。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嗯,既然諸位愛卿都支持,那此事就這樣定下來。”

“只是這人口統計可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不知道諸位愛卿有什麼好的辦法?”

弘治皇帝滿意的點點頭,接着想了想又問道。

其實爲了這事,弘治皇帝也是提前有所準備,這手術成功之後,弘治皇帝就藉着普天同慶的機會下令免除人丁稅和徭役,這很顯然就是爲人頭統計做準備。

“陛下,歷朝歷代進行人口統計的時候,因爲涉及到人丁稅和徭役的事情,故而老百姓能夠隱瞞的就會盡量隱瞞,所以人口統計的數量可能還不到真正人口數量的一半。”

“故此在人口統計的時候,各地方衙門的工作任務就非常重,難以統計完整。”

“現在陛下聖明,免除人丁稅和徭役,這人口統計就變的更加輕鬆,統計出來的人口自然會遠超以往歷史上的記錄。”

劉健想了想也是站出來說道。

人口統計嘛,並不是什麼難事,只需要下令個州府衙門進行詳細的統計就可以了,以前是難,但是現在免除人丁稅和徭役之後,這人口統計就會簡單多了。

“嗯~”

其他大臣也是紛紛點頭,無非就是讓下面的官員、官吏去忙的事情,沒什麼難度。

“陛下,臣以爲這人口統計是一件大事。”

這事劉晉又站了出來說道。

“嗯,繼續說下去。”

弘治皇帝微微點頭,其他人則是看向劉晉,想要聽聽劉晉在這方面有什麼高見。

“以往歷朝歷代統計的人口黃冊,上面只是非常簡單的記錄下人丁的數量,以方便來徵收人丁稅和徭役,這會導致老百姓儘可能的隱瞞人口,同時朝廷也無法準確的掌握人口的情況。”

“臣以爲,這人口統計,應該改爲人口普查,所以人口普查,不僅僅只是統計人口的總數,而是應該要進行詳細的調查。”

“比如,男女比例,有多少男的,有多少女的,還有這老幼的情況,有多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有多少未成年的孩童,以及有多少成年人。”

“還有就是工作的情況,以京津地區來說,大量的人口在工廠、作坊之中工作,他們已經完全脫離了農業生產,從事專業性的工作。”

“另外現在我大明不僅僅有漢民,在邊疆地區還有大量的部族,所以也應該要注意區分部族的問題,同時在西域、烏斯藏、南洋這些地方,還涉及到宗教信仰的問題,有多少人是信佛教的,有多少人是道教,還有多少人是不信教或者是信外來教的,這些都要統計在內。”

“還有就是家庭財產的情況,比如家裡面有幾畝地,有沒有耕牛、馬匹、房屋之類的,這些信息也是極爲重要的信息,能夠看出大明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朝廷鼓勵生育,還應該統計是否結婚,是否有小妾,這樣就可以精準的制定相關的政策,比如某個地方的光棍漢太多了,那就可以重點從這個地方遷移人口到西域和河中地區去,因爲西域、河中地區經過了戰亂,男丁稀少,女人多,嫁人難。”

“同時在進行人口普查的時候,還應該相應的制定一系列的人口政策,比如對我大明的人口普查進行定期普查,每十年進行一次,對大明的每一個老百姓進行編號,發放身份證明,身份證明上面要記錄清楚相關的情況來。”

“我們只有在弄清楚了這些情況之後,朝廷在制定相關政策的時候纔可以做到更加的精準,比如陝西人多地少,自然條件差,我們就從這裡大量移民出去。”

“再比如徵兵的事情,掌握了各州府的人口情況,就可以根據人口數量分配徵兵的名額;再比如我們朝廷要制定人口等級制度,那就更應該要準確的掌握我大明的人口情況。”

“有多少漢民,有多少部族,多少人口,這些人口當中有多少已經改了漢姓取了漢名,又有多少能夠說大明官話,寫漢字,受過儒家教育等等。”

劉晉想了想也是將後世人口普查的一些內容說了出來,弘治皇帝、劉健、李東陽等人一聽,頓時就一個個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這人口統計要不要搞的如此複雜,可是仔細的一想,又都覺得劉晉所言不錯,如果只是簡單的統計數字,那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實質意義。

以前的時候還說要統計人口是爲了徵收人丁稅和徭役,現在都免了,統計數字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朝廷進行人口統計,那肯定也是爲了準確的掌握人口的信息,而劉晉所說的這些東西纔是大家真正想要知道的信息。

工作量很大,事情很多,但又確實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第2100章,想要武器就拿羊毛來換第1393章,機器有沒有用?第810章,炮轟安樂城第2107章,忙着選美的藩屬國第252章,火爆銷售‘第1070章,大明的強勢第663章,晉商(加餐,四千字大章)第1970章,外面賺錢真容易第758章,寧王的目標第756章,藩王出海好處多多第35章,劉晉瞎扯淡第21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1059章,新知識的作用第1972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2)第1615章,如何當個舒服的天子第1269章,軍火大單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1589章,大明大有可爲第832章,炮轟古裡第1109章,不翼而飛的消息第1210章,大明的新年2第846章,寸步難行第824章,全面大明化政策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2004章,鉅變的大明第897章,全民皆武第604章,不只是黃金第1326章,報應不爽第910章,可以跟劉晉學第2090章,歐洲的有識之士第511章,兩種不同的聲音第1132章,正式開賣第194章,爲國爲民當開海禁第2148章,大明歌星第2015章,守舊派翻身第1358章,維也納大戰(四)第1913章,自由戀愛第359章,新的炫富方式第1566章,內閣職權第276章,曬鹽法第119章,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第1978章,嶄新的樓房第645章,要想富,先修路第1295章,緬甸對大明的意義第402章,報紙的真正作用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1115章,利益之爭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1642章,思想和個性的解放第1052章,尚書房小會議(加餐)第866章,班師回朝第1848章 ,金山和銀山第794章,融合第2116章,差距太大了第257章,幾百人拖上岸第1894章,精準打擊第1544章,福禍相依第702章,恭迎王師的占城君臣第555章,銀山港第117章,人太多了第2102章,不甘心的楊廷和第989章,賠款一千萬兩白銀第1789章,移民的第一個冬天第757章,仁慈的弘治皇帝第711章,攻打麻六甲第1896章,秋風掃落葉第1417章,江南征稅難第1268章,關於留學生第299章,乾清宮走水第1682章,囂張的小偷第1097章,興盛的服裝店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1947章,懶散的崑崙奴第479章,前往南洋的兩個危險第635章,弘治十四年第171章,神器水泥第1341章,吃了熊心豹膽?第1142章,寧國的種姓制度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2026章,來自資本家的反擊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2059章,回家養老去第1428章,坎蘇二世的野心第448章,你打發要飯的?第906章,以殺止戰第1263章,強悍的生產力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1297章,新一輪出海潮第1885章,大明資本的全球化第590章,一戰定遼東第1967章,有鐵路就是好啊第1290章,緬甸局勢第354章,顏色越亮麗越值錢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375章,蔗糖
第2100章,想要武器就拿羊毛來換第1393章,機器有沒有用?第810章,炮轟安樂城第2107章,忙着選美的藩屬國第252章,火爆銷售‘第1070章,大明的強勢第663章,晉商(加餐,四千字大章)第1970章,外面賺錢真容易第758章,寧王的目標第756章,藩王出海好處多多第35章,劉晉瞎扯淡第21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1059章,新知識的作用第1972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2)第1615章,如何當個舒服的天子第1269章,軍火大單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1589章,大明大有可爲第832章,炮轟古裡第1109章,不翼而飛的消息第1210章,大明的新年2第846章,寸步難行第824章,全面大明化政策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2004章,鉅變的大明第897章,全民皆武第604章,不只是黃金第1326章,報應不爽第910章,可以跟劉晉學第2090章,歐洲的有識之士第511章,兩種不同的聲音第1132章,正式開賣第194章,爲國爲民當開海禁第2148章,大明歌星第2015章,守舊派翻身第1358章,維也納大戰(四)第1913章,自由戀愛第359章,新的炫富方式第1566章,內閣職權第276章,曬鹽法第119章,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第1978章,嶄新的樓房第645章,要想富,先修路第1295章,緬甸對大明的意義第402章,報紙的真正作用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1115章,利益之爭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1642章,思想和個性的解放第1052章,尚書房小會議(加餐)第866章,班師回朝第1848章 ,金山和銀山第794章,融合第2116章,差距太大了第257章,幾百人拖上岸第1894章,精準打擊第1544章,福禍相依第702章,恭迎王師的占城君臣第555章,銀山港第117章,人太多了第2102章,不甘心的楊廷和第989章,賠款一千萬兩白銀第1789章,移民的第一個冬天第757章,仁慈的弘治皇帝第711章,攻打麻六甲第1896章,秋風掃落葉第1417章,江南征稅難第1268章,關於留學生第299章,乾清宮走水第1682章,囂張的小偷第1097章,興盛的服裝店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1947章,懶散的崑崙奴第479章,前往南洋的兩個危險第635章,弘治十四年第171章,神器水泥第1341章,吃了熊心豹膽?第1142章,寧國的種姓制度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2026章,來自資本家的反擊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2059章,回家養老去第1428章,坎蘇二世的野心第448章,你打發要飯的?第906章,以殺止戰第1263章,強悍的生產力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1297章,新一輪出海潮第1885章,大明資本的全球化第590章,一戰定遼東第1967章,有鐵路就是好啊第1290章,緬甸局勢第354章,顏色越亮麗越值錢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375章,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