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休道風寒爲小恙

冬雪來得極快,昨日纔剛剛天陰沉下來,到今日,已經雪滿原野了。

葉暢醒時,發覺外邊天色極亮,他賴了一下牀,這纔在響兒服侍下從牀上起來。響兒銀鈴一般的聲音隨着一陣寒意傳了過來:“下雪了,好大雪”

葉暢皺了皺眉,快步來到門前,發覺院子裡果然積了一層厚厚的雪。

昨夜並沒有怎麼颳風,卻不曾想,無聲無息落了這麼多的雪。對着滿眼的雪色,葉暢又發了一下呆,似乎不大願意

“今日郎君有何事要辦?”

眼睛有些發紅的劉長卿早就候在門前,見葉暢出來,沒有怎麼寒喧就直奔主題。

“雪甚大,城中百姓有沒有遭災的?”葉暢問道。

“昨夜就在忙這個,城裡有一百七十餘戶屋子被雪壓塌了,其有三十四戶無家可歸,職下與洛陽令一起,將他們安置在親友家中,壓死了七個人。另外街上派人巡視了,所有無家可歸者,都被帶到收容處暫時收容。好在如今賊已平定,石炭能源源不斷運進來,今早我便去問過了,每石石炭三百七十二文錢,價格已經落下。”

“讓差役們挨家挨戶警示,石炭有毒,使用時要小心謹慎,不要緊閉門窗,須得留出毒氣排出的空隙。”

“是。”劉長卿又應了一聲。

他知道葉暢心情不好,不敢羅索,正要退下,葉暢突然又開口道:“劉公,去召安元光來,今日大雪,我心神頗爲不寧,不知城外百姓情形如何,我要出城巡察。”

“這麼大雪……”劉長卿有些猶豫。

“正是大雪,我纔要去,原本就是賊亂之後,百姓生計艱難,不去看看,我心中實在是不安啊。”葉暢緩緩道。

他這番話讓劉長卿有些感動,當下退出之後,不久安元光便到了葉暢面前,葉暢吩咐了一番,安元光心中大喜,葉暢此次出巡,不帶別人卻只帶他,分明是對他另眼相看。他應了之後,便出門點兵,不過小半時辰便回來:“葉尚書,兵馬已經備齊”

“這次可能要在都畿道巡視幾日,甚至有可能去河南道看看,你備了幾日糧草?”

“依着葉公之令,備足七日糧草”

這是葉暢帶兵的習慣,他手下兵士外出,不論所執行的是什麼任務,都要攜帶七天糧草。這個規定看似呆板,實際上卻是葉暢深思熟慮的結果。七天糧草,足夠打一場攻防戰所用,這樣就不虞被人突襲包圍後沒有足夠的食物支撐

葉暢領着人馬向東而去,一路撫慰,召集各地官吏佈置應付大雪事宜,沿途官吏,多少有些怪罪葉暢小題大做:這場雪雖然大,可是還沒有到成災的地步,原本用不着這麼上心。但是隻要被葉暢發現這種心思,少不得要大發雷霆斥罵一番,其中還有幾個倒楣的傢伙被葉暢就地免職。

或許是沿途辛苦,又或許是心情鬱悶,到了洛口倉時,顏真卿一看葉暢就嚇了一跳:“葉公這是怎麼了?”

“偶感風寒,稍有不適。“葉暢在馬上用濃厚的鼻音回到:”不過無妨,我在洛口倉休息幾日,你尋一個好些的郎中來便是。”

顏真卿看他模樣,形容有些惟悴,並不象他自己說的那樣簡單。他心中暗暗擔憂,派人去請郎中,自己陪着葉暢入內。

“顏公不必擔憂,讓我靜養即可。”葉暢見顏真卿寸步不離跟着自己,笑着向他道。

顏真卿默然了一會兒,然後低聲道:”葉公不必太過心焦,無論朝中有何變故,葉公於國有大功,天下官民之心,大半在葉公這邊。”

他知道葉暢身體一向強健,此時出現重病之兆,十之八九乃是憂怒攻心,其直接原因,便是朝廷召安祿山入京。在普通百姓眼中,這紙詔令是再正常不過,可是顏真卿卻明白,這其實代表着朝廷對葉暢的不信任。

朝廷真的想快速平亂,只要詔安祿山的兵來即可,將這些兵派給葉暢,想來旬月之間,叛亂可定,根本用不着安祿山本人來。但現在朝廷把安祿山召來,而且不是讓他直接赴戰場,而是安置在京畿,分明是看葉暢屢戰屢勝又赤手空拳拉起了近兩萬精兵而心懷忌憚。安祿山此來,拱衛京師只是目的之二,真正的目的還是對付葉暢

沒有多久,郎中請來,爲葉暢診斷之後,開了幾服藥。出來之後,顏真卿問其詳細,郎中神情微微有些異樣:“葉公雖無大礙,但勞心過甚,須得靜養

與顏真卿想的也相差無幾,他點了點頭,便打發郎中離去。

但到了夜間,葉暢身邊的慄援卻來尋顏真卿,說是葉暢有事召他。顏真卿依言來去,卻看到葉暢神情冷竣,一身盔甲。

顏真卿愣了愣:“葉公還不安歇,這是……出什麼事情了?”

“我準備連夜南下,直取豫州”葉暢道。

“可是葉公身體……”

“我身體並無大礙,沿途放出生病的消息,乃是爲了掩賊耳目。賊人只道我在此養病,又值大雪,必不備我,乘機一鼓擒住賊首,安定天下。”葉暢說到這,微微一笑:“有些人只道我會勒兵不前,先與安祿山相爭……我豈是這等不以大局爲重之人”

顏真卿看着葉暢,好一會兒,只覺得熱淚盈眶:“葉公果然爲大唐之柱石,安祿山輩,如何能與葉公相提並論”

葉暢笑了笑,沒有再說此事,只是讓顏真卿遮掩他的行蹤,對外只道他在養病。

計議已定,葉暢悄然出城,身邊將士,他竟然只帶了安元光等二十餘人,就連慄援,也留在了洛口倉城。

望着葉暢離開的背影,顏真卿再度熱淚盈眶:朝廷待葉暢何其不公,而葉暢爲天下又何其無私,這等人物,理當爲周、伊之位,宰執天下,治國安邦

他卻不知,葉暢臉上,一直掛着若有若無的笑容。

朝廷將安祿山調入京畿,防止他帶兵入京爭權,那有什麼用,葉暢要爭的,原本就不是京中那方寸之地,他要爭的是天下的官心、民心

便是顏真卿這等忠直人物,現在都忍受不了朝廷,只要再進一步,他們就會將天下之望託付於自己身上——那個時候,莫說是安祿山,就是李隆基自己本人恢復到二十歲之時,也根本無法阻止他入京城執掌權柄!

更何況,這羣被眼前貪慾矇蔽了眼睛的鼠目之輩,還會替葉暢做一些他想做而不方便做的事情

上蔡城中,袁晁此時還未睡下。他佔據了城裡最好的一戶宅院,此時正在其大堂中大擺宴樂,諸賊首,除了留在淮南的陳莊,其餘都在這裡。

“諸位兄弟,咱們四五十萬人,不可能久居於一處,須得早些定下方略。”酒微薰之際,袁晁趕走女樂,對着諸賊首道:“別的不說,咱們在上蔡有五萬餘人,加上新投的兩萬餘,總共就是近八萬,上蔡之糧,最多還可以給我們吃上十日,十日之後去哪裡就食,是一個大問題”

衆賊哈哈大笑起來,他們人數極多,打仗時嘯聚一處,但戰畢之後各自分散就食,可以說打到哪吃到哪,此前就沒有爲糧食擔心過。方清地位僅次於袁晁,笑了會兒後便道:“自然是去洛陽就食,雖然袁五哥敗了,可咱們此去重拾舊部,湊個七八十萬人,葉暢便真有撒豆成兵的本領,總變不出這麼多人手來吧?到時咱們將他擒了,拿去和狗官們換袁五哥來”

“要是去洛陽,就得做好與安祿山十萬精兵相遇的準備。”袁晁心裡冷笑一聲:“哪一位兄弟願意領本部爲前鋒?”

這個問題一問,衆人頓時都不笑了。

此時通過各方細作,他們已經打聽清楚,葉暢“變”出來的那些兵馬,原來是退伍的老兵、礦山工坊裡的工人。衆人盤算着洛陽周圍已經沒有多少這樣的人物,故此不怕葉暢。可是安祿山不同,安祿山的部下都是邊軍精銳,讓他們忌憚三分。

就算不怕,他們也要擔心,這些賊軍首領的地位,基本是由其部下人數決定的。爲前鋒者與安祿山戰,就算慘勝,自己損失大了,也就意味着在賊軍之中失去了話語權。

見衆人都不說話,袁晁冷笑了一聲:“看來諸位兄弟都是明白人,咱們此際,人數雖衆,但還談不上精銳,尚不足與官兵精銳相抗。兵法有云,要避實就虛。咱們現在,最要緊的不是去奪洛陽,而是暫時讓一讓,在征伐之中增加更多的兵士,練出一支精銳來。我覺得在這邊休整得已經夠了,明日開始,我便要準備渡淮河回淮南道,你們若是不願意回去,便留在這裡就是。”

哪個願意留在這裡,成爲安祿山、葉暢第一個要消滅的對象衆賊首紛紛嚷了起來:“袁大哥這是哪裡的話,咱們都奉袁大哥號令,袁大哥去哪兒,咱們就去哪兒”

唯有方清,皺着眉不說話。袁晁看着他,見他遲遲不開口,便笑道:“方賢弟欲留在河南道?”

“不是,我只是想,咱們幾十萬人,淮南道被咱們掃了一半,接下來得去哪裡就食?莫非真去打廣陵?那邊不太好辦,據說王啓年、韓黃裳他們花重金招募壯勇,意欲與我等一戰啊……”

方清不怕官兵,卻有些怕王啓年與韓黃裳,因爲他知道,這二位與他們是一般人物。若真是逼急了,這二位憑藉着金山之財,招募壯勇,不敢說擊敗他們,至少在廣陵擇堅城守住是沒有太大問題。那時他們困於堅城之下,朝廷大軍再於背後,他們就會和袁瑛一般下場。

“自然不是廣陵,我有意西征,去山南兩道。”袁晁撇了一下嘴:“我等退軍,官府之中,安祿山與葉暢必爲爭功而內鬥,到那時我再從子午谷北入關中,或者繞回河南道奪洛口倉,無論如何,都勝過此時去迎其鋒銳”

“袁大哥以爲安、葉必內鬥?”

“最知曉那些狗官心裡想着什麼的,必是狗官,此次我擒下的那些狗官,以性命擔保,安、葉必要反目”

“那些狗官說的話,豈能做得了準。”方清嘟囔了一句。

“方賢弟若是不信,自可留在此地。”

讓方清一部留在淮北之地,他又沒有這個膽量,訕然一笑之後,他便閉口不說了。見衆人終於達成一致,袁晁安下心來,頗有些心力交悴之感:那狗官與狗太監說得不錯,自己不能號令統一,故此人力雖衆,卻只能打順風仗,若是遇到硬仗,少不得要白耗時力。

就象這次一般,召集諸家頭領開個會,便花了三日時光,先是給他們調解彼此之間的爭半,然後要一一說服,最後還得防着他們臨時改變主意。狗官狗太監建議避開葉暢安祿山鋒芒之後,要建制定規,當真是刻不容緩!

酒宴散後,袁晁回到裡宅,便見達奚坷與駱奉先二人抱着火爐對坐,正不知在說什麼話,二人爭得面紅耳赤。見袁晁回來,兩人起身,達奚坷先開口問道:“袁公,商議的結果如何?”

“你二人倒是說得準,他們同意了。”

“我們早說過,這些人只想着自己,卻沒有人想着袁公基業,袁公真想成就高祖、太宗之事,還要廣納賢才提拔能者才行。”達奚坷小心地觀察着袁晁的臉色:“當初高祖太宗能有李靖、徐世績、尉遲恭、長孫無忌等諸多人物追隨,方能擊敗四方,小人不才,願爲袁公門吏”

“這等話不必說了,對了,我已經吩咐,令他們安排兩個美貌女子服侍你們。”袁晁道:“你們還有什麼主意,速速獻與我聽”

兩人對望了一眼,哪裡還有什麼好的計策,他們方纔爭來爭去,無非是在爭,袁晁究竟能否成事。但爭到最後,兩人一致認爲,如今朝廷雖然失了不少人心,可李唐根基尚在,尚未到能夠一鼓推翻的時候。

想要活得久些,唯有離中原遠些,藉着中原李唐內部的紛爭,在邊角之地苟延殘喘,待中原之爭出了結果之後,趕緊獻土納降,換個既往不咎。

但這話,他們不敢說與袁晁聽。

第469章 奇禍無憑汝自招第125章 無知豎子真無畏第154章 我是男兒爲國羞第254章 昔日亢龍今有悔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187章 生性純良葉十一第459章 天子御前鬥不休第495章 孤注一擲任成敗第44章 運籌帷幄非古賢第299章 黃海浪底隱旋渦第486章 其時其地吾當場第341章 時機只與有備者第297章 捷書傳來百態生第162章 暗備金鉤誘海鰲第508章 色厲膽薄謀無斷第390章 澆卻塊壘獻酋敵第190章 環顧四敵孰可饒第465章 當知太宗見高祖第438章 須藏見血封喉匕第82章 爭產開泰數三羊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321章 小子福淺延仙緣第63章 野外新廟舊仇敵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39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20章 可有主意(上)第25章 合歡玦碑(下)第388章 血滿弓刀單于逃第484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74章 千軍齊呼清君側第39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200章 安得桃源攬雄強第364章 數語籌謀顯老奸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330章 萬人齊呼葉十一第265章 昔時之因今之果第407章 負義忘恩真先生第471章 玄機暗藏不可入第99章 何來蠻女淡梳妝第433章 舉世滔滔孰最賢第2章 古怪女童(下)第348章 欲拒猛虎引豺狼第397章 世傳妙手可點金第310章 計謀有陰亦有陽第390章 欲釣狡鯊魚餌香第152章 妙語聯句滿座傾第442章 噩耗急傳社稷危第209章 利慾薰心近災殃第128章 一席話語十年書第7章 前世情人(下)第385章 休令蕭牆存僥倖第275章 左右跋扈誰與共第45章 與凡不同皆變態第343章 五十青錢卜兇吉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323章 生而有罪前朝種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第92章 縱有手段難脫網第92章 縱有手段難脫網第456章 磨牙吮血問何誰第61章 鯉魚堪膾且還鄉第362章 行到盡處須放手第485章 言者有心聞有意第259章 上陽宮中白頭人第87章 莫非前世對頭冤第14章 撲朔迷離(下)第375章 恩威並施收軍心第157章 俗禮豈能拘我輩第332章 車轍輪軌前有傷第247章 班超投筆庸吏譏第25章 合歡玦碑(上)第55章 狽狡狐疑真鷹犬第220章 從來反覆是蠻夷第193章 一行出宮無人覺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404章 書生意氣撥算籌第245章 燕子還時葉郎還第463章 利箭在弦夜將闌第442章 噩耗急傳社稷危第189章 山中無虎潑猴鬧第483章 棋遇對手將對將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454章 山人洗耳聽道統第15章 是非又來(下)第83章 冰娘妙處少府談第103章 路轉峰迴洗疑嫌第20章 可有主意(上)第326章 擬立櫃坊匯錢河第317章 病虎遺言託心腹第4章 長安酒肆(上)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510章 欲與奸邪同生死第361章 捷報頻飛喜訊傳第146章 安得猛士護主上第512章 共剪銀燭話分權第108章 欲造神舟訪仙山第392章 年末復返長安城
第469章 奇禍無憑汝自招第125章 無知豎子真無畏第154章 我是男兒爲國羞第254章 昔日亢龍今有悔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187章 生性純良葉十一第459章 天子御前鬥不休第495章 孤注一擲任成敗第44章 運籌帷幄非古賢第299章 黃海浪底隱旋渦第486章 其時其地吾當場第341章 時機只與有備者第297章 捷書傳來百態生第162章 暗備金鉤誘海鰲第508章 色厲膽薄謀無斷第390章 澆卻塊壘獻酋敵第190章 環顧四敵孰可饒第465章 當知太宗見高祖第438章 須藏見血封喉匕第82章 爭產開泰數三羊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321章 小子福淺延仙緣第63章 野外新廟舊仇敵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39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20章 可有主意(上)第25章 合歡玦碑(下)第388章 血滿弓刀單于逃第484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74章 千軍齊呼清君側第39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200章 安得桃源攬雄強第364章 數語籌謀顯老奸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330章 萬人齊呼葉十一第265章 昔時之因今之果第407章 負義忘恩真先生第471章 玄機暗藏不可入第99章 何來蠻女淡梳妝第433章 舉世滔滔孰最賢第2章 古怪女童(下)第348章 欲拒猛虎引豺狼第397章 世傳妙手可點金第310章 計謀有陰亦有陽第390章 欲釣狡鯊魚餌香第152章 妙語聯句滿座傾第442章 噩耗急傳社稷危第209章 利慾薰心近災殃第128章 一席話語十年書第7章 前世情人(下)第385章 休令蕭牆存僥倖第275章 左右跋扈誰與共第45章 與凡不同皆變態第343章 五十青錢卜兇吉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323章 生而有罪前朝種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第92章 縱有手段難脫網第92章 縱有手段難脫網第456章 磨牙吮血問何誰第61章 鯉魚堪膾且還鄉第362章 行到盡處須放手第485章 言者有心聞有意第259章 上陽宮中白頭人第87章 莫非前世對頭冤第14章 撲朔迷離(下)第375章 恩威並施收軍心第157章 俗禮豈能拘我輩第332章 車轍輪軌前有傷第247章 班超投筆庸吏譏第25章 合歡玦碑(上)第55章 狽狡狐疑真鷹犬第220章 從來反覆是蠻夷第193章 一行出宮無人覺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404章 書生意氣撥算籌第245章 燕子還時葉郎還第463章 利箭在弦夜將闌第442章 噩耗急傳社稷危第189章 山中無虎潑猴鬧第483章 棋遇對手將對將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454章 山人洗耳聽道統第15章 是非又來(下)第83章 冰娘妙處少府談第103章 路轉峰迴洗疑嫌第20章 可有主意(上)第326章 擬立櫃坊匯錢河第317章 病虎遺言託心腹第4章 長安酒肆(上)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510章 欲與奸邪同生死第361章 捷報頻飛喜訊傳第146章 安得猛士護主上第512章 共剪銀燭話分權第108章 欲造神舟訪仙山第392章 年末復返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