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鯉魚堪膾且還鄉

“十一郎,你這規劃做得好,做得好!”

韓朝宗絕對沒有想到,原本以爲需要花費老長時間的規劃,在葉暢手中簡簡單單一天就完成了。更沒有想到,按照這個規劃去推行搬遷,不僅京兆尹不需要出太多錢,還可以有賺。

經過重新規劃之後,沿着挖出來的水潭,可以修建的店鋪,比起現在拆遷走的店鋪要多出四十餘家,這些由官府控制的地盤、店鋪,無論是出租還是出售,都可以讓京兆府手中寬泛些。雖然君子不言利,但對於如今到處要開銷、進賬卻不曾增加的朝廷來說,這要減輕多少負擔!

況且,韓朝宗此人,重實幹而輕虛名,故此,李白詩名天下傳,也曾寫《與韓荊州書》給他,希望得到他的重視和推薦,他卻不曾怎麼使力。原因便在於,他覺得李白雖然舌爛蓮花,卻沒有實幹之才。

“不敢當,因陋就簡,若有何處不當,還請韓公修正。”葉暢甚是謙虛。

“無一處可改!”韓朝宗笑道:“方纔天子傳召,要我入見,我這便向天子舉薦於你!”

“等一等,韓公,我們不是說好,我替韓公辦完此事,便要回鄉麼?”葉暢頓時慌了,他的計劃裡,是用拆遷重建的繁雜事務纏住吉溫,然後自己逍遙自在地回修武,可不是留在京城裡當什麼官。

便是要出仕,此時也非時,他的名望不足,出來幾人能服?

“爲國舉賢薦才,乃老夫份內之事,替國效力獻智,乃你這小子應有之舉。儒子既有大能力,便得擔大責任。”韓朝宗“哼”了一聲:“老夫可不曾說過,辦完此事後放你走!”

葉暢再度領略到這位大唐官僚身上的“霸氣”!

他有些愣愣,然後纔想到,自己來找韓朝宗,實在是與虎謀皮啊。他心思中有的就是爲國效力四個字,不準玩足球是爲國效力,好好讀書是爲國效力,不準回家鄉,還是爲國效力……

是爲了這李唐朝廷效力吧……

葉暢在心中腹誹,同時也暗暗罵自己,爲何被韓朝宗三兩下便哄住,竟然忘了他有前科!

這廝腦子裡想的,完全是如何忠於朝廷,在他看來,爲此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應當的大義。

不過現在不是後悔的時候,更何況,若真被舉薦爲官,總比被吉溫盯着要好。

“你沐浴更衣,做好準備,或者陛下會召你。”韓朝宗匆匆扔下這句話,然後便出了門。

騎在馬上匆匆趕往興慶宮,韓朝宗琢磨着當如何舉薦葉暢,不過當他抵達興慶宮正門也就是西門興慶門時,卻發覺宰相李林甫已經在那兒了。

李林甫看着韓朝宗,微微笑了笑,即使韓朝宗與李林甫政見不合,但也不得不承認,他笑起來時,讓人如沐春風。

兩人見禮完畢,李林甫在前,韓朝宗在後,便先後進了興慶宮。因爲不是正式朝會,所以李隆基並沒有在勤政務本樓見他們,而是在龍池東北角的沉香亭。兩人趕到時,正聽得裡面一片嬉鬧叫好聲,韓朝宗眉頭頓時皺起,而李林甫則捋須不語。

繞過花枝柳樹,便看到沉香亭外的一小塊草坪之上,宮女太監們分成兩隊,正在踢着球。不過他們踢的卻不是蹴鞠,而是最近流行的足球——正式比賽需要較大的場地,但是在人數不足的情形下,只要一小塊空地,同樣可以踢五人或者七人的比賽。

李隆基倒不在其間,只是在旁邊看着,不時哈哈大笑。李林甫與韓朝宗都注意到,一個小道姑侍立於李隆基身側,而同樣道姑打扮的楊玉環,則站在稍遠之所。

“二十九娘?”李林甫認出了這小道姑,心中不免有些好奇,這位小道姑一向不得寵,怎麼會出現在此處?

轉眼他便想到足球戲與蟲孃的關係,心中隱約有些明白,又看了看韓朝宗,見韓朝宗面色冷竣,便做了一個手勢。

這手勢是勸韓朝宗勿諫的意思,可是李林甫明白,自己不勸還好,若是相勸,韓朝宗更是象聽得響動的鬥雞一樣,非要衝上去不可。

李隆基將李林甫召來,爲的是要處理一番政事,他現在怠於政務,將大多數事情推給了李林甫,今日既然要見韓朝宗,乾脆一併將這些日積壓下來的政務處理掉。

李林甫的奏對條理甚爲分明,雖然他學問不高,甚至把慶賀別人生兒子的“弄璋之喜”寫成了“弄獐之喜”,但是他處理政務確實有一套。不長的時間,便將所有的事情稟報完畢,處置得也讓李隆基極爲滿意。

“韓公,今日召你來,是想問問西市挖掘水潭的事情。”李隆基接下來對韓朝宗道。

大唐之際,君臣之間的關係還沒有後世主子與奴才那麼嚴重,因此,李隆基稱韓朝宗也是用“韓公”這一敬稱。韓朝宗原本是要進諫的,但聽得李隆基處置政事,他不好打斷,待李林甫奏對完成之後,他剛想發言,李隆基便又跟他說起正事來。

韓朝宗滿腹進諫的話語,頓時憋了回來,這讓他相當難受。李林甫心中微微噗笑:天子的權術手腕,豈是韓朝宗這般人物能應對。

韓朝宗將西市的規劃說完,還呈上了圖紙。李隆基看了簡圖,特別是聽說這麼大的工程,不僅花費不大,而且有可能爲京兆賺上一筆,他連連稱好。待聽說借舊街翻新之機,做水泥應用的推廣,他奇道:“水泥又是何物?”

於是韓朝宗便又說了一遍水泥的由來,李隆基恍然大悟:“原來便是那個叫葉暢的少年郎弄出的東西……果真有用?”

聽得韓朝宗肯定的迴應,李隆基笑着揮手:“那便依韓公所奏去行事。”

“臣要向陛下保舉這位葉暢。”韓朝宗覺得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他開始舉薦葉暢。

聽他細細介紹葉暢諸多不凡之處,李隆基生出了興趣,原本他就是想旁敲側擊,瞭解這個葉暢是個什麼樣的人物。韓朝宗說完之後,他向李林甫道:“卿乃宰相,可曾聽聞過葉暢?”

李林甫臉上帶着笑:“臣確實聽說過,臣還聽過他於樂遊原青龍寺作詩,一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令賀賓客大哭離席。”

“呵呵,賀賓客辭表已經上了兩次。”李隆基笑着搖頭:“一詩退朕一老臣,若他多寫幾首,朕這朝堂上豈不爲之一空?”

李隆基言者無心,李林甫聽者卻是有意,他不動聲色,繼續說道:“臣此前只知其人頗有詩名與急智,卻不知他於城建土木上亦有如此功力。不過,臣聽聞……”

韓朝宗眼睛微微眯了起來,李林甫口蜜腹劍舉世皆知,到現在爲止,他都是在用力吹捧葉暢,但他越是如此,韓朝宗心中便越是惴惴不安。

“臣倒不是第一次聽說這位葉郎君能寫詩了,據臣所知,他此次進京之前,在風陵渡遇上過公孫大娘,還親手膾炙黃河鯉魚共食,當時葉暢還寫了一首《題風陵渡》,臣愛其憂民之念,還記得這首詩。”

李林甫說到這,韓朝宗心突的跳了一下。

那首《題風陵渡》,賀知章也曾對他說過,他甚至看過被焦遂拆下來的木板。

“河上往來人,但愛鯉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李林甫將這首詩唸了一遍,初時李隆基還是面帶微笑,但漸漸笑容收斂,眉頭皺起。

“但愛鯉魚美!”

韓朝宗猛然想到一事,頓時大悟:李林甫口蜜腹劍,果然如此!

因爲大唐皇室姓李,而“李”“鯉”同音的緣故,李隆基於開元三年和開元十九年,兩次下令禁止捕殺鯉魚,販賣鯉魚者甚至可能被杖六十。這禁令在民間是受抵制的,便是有些官員,也我行我素不予理會。但那是底下的事情,在李隆基面前,這禁令還是必須遵守。

李林甫吟這首詩,說起風陵渡之事,表面上是讚歎葉暢詩才與憂民之心,實際上是告訴李隆基,這小子是個不將你的禁令放在心中的傢伙,膽大妄爲,無法無天!

韓朝宗瞪着眼,抗聲道:“陛下,葉暢年幼,或者尚不知當年禁令!”

他這話說出來後,李林甫便笑了。

若是韓朝宗不提起事,李隆基尚可裝作忘了此事,從而含糊過去,但韓朝宗既然提了,李隆基就不可能不追究。

到了李隆基如今的情形,一方面他怠於政事,另一方面,他又極怕臣下不將他放在心上,陽奉陰違。

“葉暢,天下奇才,再磨礪十年,便可爲陛下經營一道,過二十年,中樞便多一能臣名相,陛下不可因小過而……”

“韓公說得是。”李隆基笑了笑:“如此人才,正需磨礪。”

說到這,他揹着手,示意衆人跟他來,但走了兩步,又對蟲娘道:“二十九娘,你去陪太真說說話。”

蟲娘點了點頭,她眼巴巴地看着李隆基。雖然她年幼,卻也知道,父皇在支開她,而支開她,便是要說不適合她聽的話了。

“葉暢確實需要磨礪,聽了韓公所言,此人才智沒有什麼問題,要磨礪的就是心性了。”李隆基揹着手,回頭看了韓朝宗一眼。

這一點,韓朝宗也是認同的,葉暢的心性,着實讓他也頭痛不已,才高而器窄,實在不是爲名臣之道。

“故此,朕準備放葉暢回鄉。”李隆基接下來說的話,讓韓朝宗下巴險些掉下來。

“什麼?”韓朝宗當自己沒聽清:“臣近來耳朵不聰,陛下請再說一遍。”

“放他回鄉。”李隆基笑了起來。

這是如孟浩然故事啊!

當初孟浩然得王維舉薦,在一個極爲巧合的場合見着了李隆基,孟浩然將平生得意詩作吟詠給李隆基聽,也算是大唐的一次高級面試。可當孟浩然吟到“不才明主棄”之句時,李隆基翻臉:“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於是孟浩然便被髮放回鄉,終其一身,再未曾出仕。而且韓朝宗亦曾試圖舉薦孟浩然,爲其邀名,他卻失約未至。

韓朝宗臉色有些蒼白,他可是在葉暢面前說了,定然要保舉他,留在京兆府中,給自己棄當助臂!

他心中尚不絕望,又替葉暢說了幾句,李隆基無奈,只能道:“今日葉暢將二十九娘拐到了西市中——韓公,此事,你必不知。”

此話讓韓朝過頓時啞口無言,二十九娘纔多大,葉暢竟然將她拐到了西市,這可不僅僅是膽大包天,更是肆無忌憚,若是不管緊,沒準又成爲一個賀蘭敏之!

若當真如此,那他韓朝宗這輩子識人薦人的名聲就毀盡了。

李林甫卻明白,這是李隆基用於堵住韓朝過糾纏的藉口,天家無情,更何況二十九娘並不得寵。

他心中甚爲得意,葉暢提出的西市規劃,獻上的水泥,都讓他心中擔憂,這兩項落在韓朝宗身上,韓朝宗再憑藉點功勞,便有可能擠入宰相的行列。

一個李適之,已經讓李林甫厭惡至極,想方設法要將之排擠出去。若走了一個李適之,又來一個韓朝宗,他的努力豈不全部白費?

韓朝宗是滿懷失望地離開了興慶宮。

對自己失望,對李隆基失望,也是對葉暢失望。

葉暢被京兆府中的差役盯得緊緊的,根本沒有機會溜走,而且,葉暢毫不懷疑,如果他溜走的話,韓朝宗肯定會遣人去抓他。在衙門中百無聊賴,他一個勁兒就在想,怎麼樣脫身。對他來說,這並不難,消極怠工是最低級的,中級的就是表現得與僚屬格格不入,讓僚屬們向韓朝宗施壓放他走人。當然,還有最高級的,這就要他動動腦子了。

他琢磨出了四五種高級方法,七八種中級方法,至於低級做法根本不用想。正在思考該選擇哪一種方法的時候,發覺韓朝宗回來了。

韓朝宗神情看上去還是很好,見到葉暢,他笑了。

“十一郎,我已經向陛下舉薦了你,不曾想你的名聲早就入了陛下耳中,陛下亦極爲看重你的才華,故此……”

葉暢皺着眉,他真不願意被李隆基看中啊。

“故此陛下覺得,該磨礪一下你的心性然後大用,所以放你回鄉。”韓朝宗道。

“啊?”

第172章 欲與皇甫不戴天第314章 忽如傾廈倒金樑第20章 可有主意(上)第430章 豈容前緣今日盡第498章 羣議洶洶戮野狼第508章 色厲膽薄謀無斷第152章 妙語聯句滿座傾第219章 最是無情天家子第438章 須藏見血封喉匕第93章 休與仇敵說賢良第434章 江南兩道警相連第131章 堪爲吾師唯葉郎第332章 車轍輪軌前有傷第489章 潼關表裡山河路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121章 空有飛熊不得用第306章 長安大道阻且長第167章 天下誰人不怨君第496章 大廈已傾各西東第229章 一夜冰封山路難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235章 一包苦茶相疑猜第321章 小子福淺延仙緣第484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79章 幾時攜手入長安第144章 下鍋何患無糧米第240章 一夜破城問戰守第505章 自古世間無十全第25章 合歡玦碑(上)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309章 馬不停蹄接踵忙第337章 催促鳳台近鏡臺第288章 遼河水深風雲揚第472章 言之不預禁菸火第115章 士女大和會市賽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一五零道雖殊途亦相謀第458章 叛父叛子叛將軍第275章 牧奴可曾識阿翁第350章 洱海蒼山焰正高第38章 冤頭債主問何誰第348章 欲拒猛虎引豺狼第356章 盟約四項志氣豪第113章 一計不成一計生第82章 爭產開泰數三羊第259章 上陽宮中白頭人第59章 誰家仙子謫凡塵第167章 天下誰人不怨君第26章 半夢半醒(下)第100章 座中孰人爲今亮第33章 骨笛之聲(下)第70章 願伸援手相扶將第398章 無奈名臣難相近第422章 一人生死動天下第7章 前世情人(上)第452章 太醫此來傳真意第201章 別有天地可建功第162章 暗備金鉤誘海鰲第442章 噩耗急傳社稷危第286章 宅田禁奴方略正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173章 將軍伏弩射天狼第260章 當斷須斷偏難斷第53章 腰纏萬貫入長安第221章 臨冬北風忽驟起第505章 自古世間無十全第191章 繞牀呼盧恣樗蒲第15章 是非又來(上)第222章 帝鄉輾轉復見疑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123章 世事浮沉似流水楔子第229章 一夜冰封山路難第455章 前途至此心茫然第180章 今日盡忠明輔國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173章 將軍伏弩射天狼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445章 千帆競渡再無賊第378章 豪雨滂沱各療傷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423章 蛇鼠狐兔思出巢第357章 勇士無用求巫蠱第137章 欲破此祟須放曹第41章 吾羞不屑與汝友第198章 欲訪仙山東海中第352章 虜酋賊首欲遁逃第11章 樑上有人(下)第382章 宣王棄壘譽奇才第472章 言之不預禁菸火第82章 爭產開泰數三羊第108章 欲造神舟訪仙山第27章 皇公子瑁(中)第18章 微妙轉變(上)第497章 錦衣貂帽入長安第6章 蒸餾原理(下)第248章 海外奇珍悅上意第317章 病虎遺言託心腹第443章 今日敵軍非瓦崗第61章 鯉魚堪膾且還鄉
第172章 欲與皇甫不戴天第314章 忽如傾廈倒金樑第20章 可有主意(上)第430章 豈容前緣今日盡第498章 羣議洶洶戮野狼第508章 色厲膽薄謀無斷第152章 妙語聯句滿座傾第219章 最是無情天家子第438章 須藏見血封喉匕第93章 休與仇敵說賢良第434章 江南兩道警相連第131章 堪爲吾師唯葉郎第332章 車轍輪軌前有傷第489章 潼關表裡山河路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121章 空有飛熊不得用第306章 長安大道阻且長第167章 天下誰人不怨君第496章 大廈已傾各西東第229章 一夜冰封山路難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235章 一包苦茶相疑猜第321章 小子福淺延仙緣第484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79章 幾時攜手入長安第144章 下鍋何患無糧米第240章 一夜破城問戰守第505章 自古世間無十全第25章 合歡玦碑(上)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309章 馬不停蹄接踵忙第337章 催促鳳台近鏡臺第288章 遼河水深風雲揚第472章 言之不預禁菸火第115章 士女大和會市賽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一五零道雖殊途亦相謀第458章 叛父叛子叛將軍第275章 牧奴可曾識阿翁第350章 洱海蒼山焰正高第38章 冤頭債主問何誰第348章 欲拒猛虎引豺狼第356章 盟約四項志氣豪第113章 一計不成一計生第82章 爭產開泰數三羊第259章 上陽宮中白頭人第59章 誰家仙子謫凡塵第167章 天下誰人不怨君第26章 半夢半醒(下)第100章 座中孰人爲今亮第33章 骨笛之聲(下)第70章 願伸援手相扶將第398章 無奈名臣難相近第422章 一人生死動天下第7章 前世情人(上)第452章 太醫此來傳真意第201章 別有天地可建功第162章 暗備金鉤誘海鰲第442章 噩耗急傳社稷危第286章 宅田禁奴方略正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173章 將軍伏弩射天狼第260章 當斷須斷偏難斷第53章 腰纏萬貫入長安第221章 臨冬北風忽驟起第505章 自古世間無十全第191章 繞牀呼盧恣樗蒲第15章 是非又來(上)第222章 帝鄉輾轉復見疑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123章 世事浮沉似流水楔子第229章 一夜冰封山路難第455章 前途至此心茫然第180章 今日盡忠明輔國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173章 將軍伏弩射天狼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445章 千帆競渡再無賊第378章 豪雨滂沱各療傷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423章 蛇鼠狐兔思出巢第357章 勇士無用求巫蠱第137章 欲破此祟須放曹第41章 吾羞不屑與汝友第198章 欲訪仙山東海中第352章 虜酋賊首欲遁逃第11章 樑上有人(下)第382章 宣王棄壘譽奇才第472章 言之不預禁菸火第82章 爭產開泰數三羊第108章 欲造神舟訪仙山第27章 皇公子瑁(中)第18章 微妙轉變(上)第497章 錦衣貂帽入長安第6章 蒸餾原理(下)第248章 海外奇珍悅上意第317章 病虎遺言託心腹第443章 今日敵軍非瓦崗第61章 鯉魚堪膾且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