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山人洗耳聽道統

李泌真心覺得,現在是化解李亨與葉暢矛盾,同時招攬這位才智當世無雙的國士的最好時機。

李隆基待葉暢不公,天下皆知。

葉暢從遼東趕回來給楊國忠擦屁股,將他鬧出來的洛陽騷動彈壓下去,又替李隆基本人收拾爛攤,將幾乎被亂賊鬧翻天了的河南、都畿道重新穩定下來,甚至還帶病長途奔襲,一舉擒獲賊首袁晁、方清等。

但是李隆基卻召安祿山入長安,明面上是令其平亂,實際上是忌憚葉暢在中原握有兵權之後作亂。在平亂之後,也沒有及時發佈功賞,倒是派太醫去窺探葉暢是真病還是假病。

如此種種,實在是不象當初英明神武的李隆基,年老昏悖至此,在李泌看來,這也意味着李隆基命不久矣。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這個時候,葉暢心中定然是委屈、憤怒、難過、不滿等兼而有之。李亨以儲君的身份,悄然安撫,必能得葉暢感激。此後事情,都是水到渠成,得了葉暢支持,楊國忠就算是有安祿山相助,也不可能動搖李亨的太子之位。

他的提議讓李亨沉吟了會兒,旁邊的李靜忠又向他使了個眼色,李亨微微搖頭,然後道:“事關重大,且讓孤多思量兩日,反正也不急在這一二日……先生辛苦,早些回府歇息吧。”

李泌還待進言,卻見李靜忠笑吟吟道:“奴婢送先生出去”

他心中立刻明白,李亨確實不會立刻拿定主意,他肯定還要和自己手下一羣人商議。

想到李亨手下的那批人,李泌便微微皺着眉頭。

那都是些什麼樣的人物啊

送他出宮之後,李靜忠迅速回到正殿,李亨危襟正坐,雙目炯炯。

“靜忠,你覺得如何,李先生的建議妥當不妥當?”

“不妥,不妥,遠水難解近渴。”李靜忠咧了咧嘴:“而且那個會坐視殿下去招攬葉暢?”

他說“那個”時伸出了右手大拇指,這代表着李隆基。李亨還是有點猶豫:“你說遠水不解近渴是何意?”

“那個身體可好着呢”李靜忠笑眯眯地道。

李亨悚然動容。

他這些年幽居於東宮,少有外出,加上日夜憂懼,身體大不如前,甚至華髮上頭,看起來比李隆基年紀也差不了多少。而李隆基雖然身體也在明顯衰老,可是至少現在還看不出壽命將極的模樣。

確實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在他登極之後,葉暢或許能夠給他帶來極大的好處,可對於他登極的作用就有限得多了。

“況且,如今局勢,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李靜忠又壓低聲音道:“再想有這麼好的時機,那就難了。”

“唔”

“另外也不是所有人嘴都如此嚴密。”李靜忠又說了一聲。

李亨這下子再不猶豫:“靜忠,你到孤身邊,當真是天賜予孤的智囊……若我有那一日,高力士輩何足道哉”

聽得李亨這句話,李靜忠心裡頓時大喜。他自打入宮起,就將高力士視爲自己一生的目標,而李亨這個許諾,分明是說將來要給他比高力士更多的權柄

真能如此,此生不虛

“既是如此,我明日就回絕李先生,這李先生雖是足智多謀,只不過爲人太過拘泥正道,可惜,可惜……”

李靜忠心裡冷笑了一聲,李泌方纔的建議確實是正道,但若李亨真的走正道繼承大寶,大夥能有幾分功勞,又能有多少好處分配?唯有不走正道,打破原先的一些東西,才能空餘出更多的位置和好處,供大夥分亨

不過心中雖然如此想,李靜忠口中卻道:“殿下,李先生也是好持重,他畢竟與咱們不同不過,依奴婢之見,殿下不妨答應他,就令他去見葉暢。

李亨心中一動,撫掌道:“果然該如此,好計……靜忠,卿真乃輔國於臣,可惜你是內臣,否則當個宰相,綽綽有餘”

“殿下大寶之日,奴婢就改名爲輔國。”李靜忠笑道:“奴婢乃是殿下家奴,宰相麼,有奴婢這家奴更得殿下倚重麼?”

兩人頓時哈哈笑了起來,不過李亨卻不知道,李靜忠口中輕視宰相,心裡卻道:以宦官之身爲宰相,這個……聽起來也很不錯

次日李泌又求見李亨,李亨知道他爲何而來,不待他相問,便請他親自去洛陽一趟,看看能否招攬葉暢。李泌大喜,只覺得太子殿下英明非凡,渾身於勁倍增。

他攬下此事,也不停留,出宮之後,立刻就趕往洛陽。長安到洛陽的轍軌被賊人破壞了一段,但很快就修好了,牛天齊去洛陽時尚未耽擱,到他去時,更是一路通暢。不過三日功夫,他便到了洛陽,入城打聽葉暢身在何處,便直接來求見。

此時葉暢正在察看來自遼東的戰報,聽說一個自稱山人李泌的求見,不由大奇:“他來做什麼?”

劉長卿在旁笑道:“他向來與太子殿下親密,想來是受太子所託而來。”

“你都知曉此事,他自己難道不知?”葉暢眉頭皺了皺:“這可比較犯忌諱,李泌行事,一向謹慎,此次前來,只怕別有緣由。”

“無論如何,他乃是天下名士,還是先見他一面吧。”劉長卿道。

“行,那就見上一見……”

李泌被引進院內,雖然這只是一個小院,從外面看很不起眼,但是進來之後,就發覺裝飾非同一般,別的不說,單單是那紅漆木框玻璃窗,便非同小可,一扇裝下來,只怕要上百貫錢。

“葉公爲人豪奢,天下知名,今日看來,果然如此。不過他曾在國富論中自辯,說他雖豪奢,所用卻非民脂民膏,而是自己才智所得,且他多花費一些,百姓當中因此獲利者就多幾人,總比將錢鑄成銀球、金餅,藏在地窖之中要強……這等窖藏金銀之事,既無益於國,又不利於子孫,乃愚者之所爲也”

這幾年,李泌沒少研讀葉暢的文章著作。越是讀,就越覺得不可思議,葉暢的文章論起文采,可以說還比不得一個四五流的文人,與他的詩名完全不相稱,但是其文辭雖淺,其奧義卻深。再結合葉暢所提的“道統論”,李泌隱約對葉暢的志向有所瞭解。

正是因爲有所瞭解,所以李泌才覺得,這樣的人,太子應當死死攥在手中,使其爲己所用纔對。

“李先生一向久違了。”李泌正琢磨着,便見葉暢出現在視線當中。

如今葉暢雖未痊癒,卻也好得七八分,因此精神還算好,就是稍有些黑瘦。他笑吟吟在那抱拳拱手,李泌慌忙上前行禮,然後握着葉暢的手:“怎敢勞葉公相迎?”

握手的時候,他有意無意扣住了葉暢的脈搏,葉暢似乎不以爲意。

李泌也通醫理,從葉暢的脈博來看,確實是大病初癒的樣子,他心裡的信念更爲堅定,鬆開手後再行禮:“葉公爲國操勞,不顧病體,實在讓山人感佩

“李先生這話說得太過,我身爲唐人,爲國效力乃是本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況我等?”

李泌聽得精神一振:“葉公說的是,泌此次來此,正是見了葉公文章,心癢難熬,特意來請教。”

“哦?”葉暢愣住了,他當然不相信,這是李泌來洛陽的主因,只是想不到,李泌會找這樣一個理由。

“這不是說話之所,請到書房一敘。”他伸手示意道。

二人來到葉暢的書房,李泌看着明亮的屋內,又看了看玻璃窗,開口讚道:“葉公,這玻璃爲窗,雖然奢華,但確實甚妙,只要不是天色太晚,就用不着點燈火,不虞被煙燻壞了眼睛啊。”

葉暢笑着點了點頭,沒有接話。李泌又打量了一下週圍陳設,葉暢雖然號稱奢侈,但實際陳列上卻少有金銀,座鐘、檁木的書櫃等等傢俱,顯示出葉暢的奢侈與衆不同之處。

“葉公在國富論中以爲,財富唯有流通,方可公平,富人若只進不出,於人於己都無益處,如今看到葉公這邊陳設,可知葉公所言非虛啊。”李泌笑吟吟地道。

這話別人說來有些譏諷之意,但李泌神情甚爲誠懇,讓人覺得他所言發自內心,並不是藉口葉笑葉暢的奢侈。葉暢又是一笑,徑入正題:“李先生有些什麼事情要指教葉某,還請直說”

“山人對葉公近兩年所提‘道統,之說甚感興趣,不知上古三聖之後,道統孰人所傳承,又孰人所光大。”李泌緩緩說道:“此事困擾山人許久,又不見葉公接下來的論述,故此前來相詢。”

“以葉某所見,三皇之後,道統已在我華夏百姓之中矣。集其大成者,爲諸子百家,採擷其一二者,爲能工巧匠。道統如水,萬民如魚,生於其間,卻不自知。”

李泌聽了葉暢這般解釋,不由大吃一驚。

他帶來的這個疑問,確實困擾他許久了,而且他心中猜測,葉暢的答案裡可能會有哪些人。但不曾想,葉暢並沒有指出哪個具體的人,卻將諸子百家、能工巧匠、百姓萬民都包了進去,認爲他們都是道統的傳承與光大者

這可是人所未言之論,而且李泌也從來沒有想到過這一點。無論是從道家,還是從儒家,甚或法家,都沒有這樣的結論

“以葉公看來,莫非孔子算不得道統之傳承者?”

“孔子自然是道統傳承者,我方纔說了,諸子百家,皆爲道統傳承之中集大成者。”

“那董生呢?”

所謂董生,即是董仲舒。

儒家傳承之中,董仲舒的作用,絕對不亞於孔孟,在某種程度上說,甚至高於孔孟。正是董仲舒之大一統,迎合了漢武帝獨攬乾綱的權力慾望,才使得儒家從百家之中脫穎而出,成爲一門顯學。

即使是當朝尚道家,卻也只是將老子認爲始祖,並沒有真正將道家思想作爲治理國事的標準。

“董生故弄玄虛,爲獨尊儒家而巧言說動漢武帝,算不得道統傳承。不過他雖是狡辯,卻也有歪打正着之處,其大一統之說,倒是暗合三聖道統。”

“哦,此言怎講?”

“三聖道統,說來說去,只有二字,利民。”葉暢徐徐說道。

李泌聽到這裡,心頭象是驚雷響起,震得他雙眼圓睜神蕩魂馳

葉暢此前的論著之中,其實對三聖道統有所解釋,但“利民”二字,有如畫龍點睛一般,讓李泌對此前對道統不解之處,霍然開朗。

燧人氏鑽木取火,爲的是利民。伏羲氏結繩記事,爲的是利民。神農氏遍嘗百穀,爲的還是利民

不利民者,便是冠冕堂皇巧言令色,無論是編排上什麼大義名分,終究是謬種流傳。利於民者,哪怕一時沉淪於下,爲牧奴、窯工,亦將青史稱頌

“江與河,乃華夏兩條血脈,只是江河時有氾濫,天下時有水旱,當此之時,一地一域之力,不足以賑災安民,故此華夏須爲一統,此董生歪打正着之處。”葉暢又道。

李泌眼波微動:“故此禹治水而家天下…這家天下替公天下,並非爲私,而是爲公?”

“在啓,家天下爲私,在禹,家天下爲公。”葉暢道。

“還有呢,葉公還有未盡之言”

“天下萬國諸族,非唯華夏一隅,若是華夏分割,兄弟鬩於牆,則邊患必起。周時有犬戎獫狁,秦漢有匈奴,我大唐先有突厥後有犬戎現又有大食,未來又有契丹、女直等等胡亂。若華夏不能一統,則亡族滅種之禍,不過旦夕之間”葉暢道:“故此華夏一統,非爲應對天災,亦爲應對人禍。”

此時離五胡亂華尚不遙遠,李泌很理解葉暢所言,回顧歷史,情不自禁點頭:“正是,正是”

他聽葉暢談論道統,只覺得句句真言,字字珠璣,每一句都發前人所未言,卻又暗合青史,隱喻天道。聽着聽着,反倒把此行真正目的忘了,待回想起來時,時間不知不覺過去許久,一輪夕陽,懸於西面,透過玻璃窗子,將金色的陽光灑在葉暢身上。李泌向葉暢望去,只覺得眼前這肅容端坐之男子,光芒萬道,宛若天人。

“葉公提出此道統之論,幾近聖矣。”他忍不住說道。

第172章 欲與皇甫不戴天第219章 最是無情天家子第326章 擬立櫃坊匯錢河第377章 大角歌裡礪刀槍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402章 禍國狐鼠齊相歡第233 誰人更掃黃金臺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52章 兄仇弟恨牽撲朔第254章 昔日亢龍今有悔第509章 天視原爲我民視第87章 莫非前世對頭冤第165章 犬戎日夜吞西鄙第352章 虜酋賊首欲遁逃第497章 錦衣貂帽入長安第486章 其時其地吾當場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17章 雅俗之辯(下)第498章 羣議洶洶戮野狼第160章 衣被天下路多艱第262章 不意千帆爭渡歌第493章 大勢蕩蕩順者昌第85章 解開心結引風尚第75章 願以重禮爲謝儀第384章 重騎斜掠至此回第450章 葉暢雪夜入上蔡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110章 素手驚破琉璃盤第483章 棋遇對手將對將第225章 封樁豈可滅虜賊第127章 鄉有賢者佑四鄰第485章 言者有心聞有意第454章 山人洗耳聽道統第447章 進退維谷失所據第106章 白雲一片黃河遠第353章 奇功偉績名自高第175章 惡念兇膽夜開張第43章 長安新雨浥輕塵第140章 呂祖一夢醉黃粱第161章 閹宦豎子問舍田第272章 借我錦帆上重九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363章 一紙詔書速還京第292章 緩兵之策未自安第126章 萬中奸猾數第一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41章 吾羞不屑與汝友第438章 須藏見血封喉匕第138章 奇術自珍曹太樂第6章 蒸餾原理(上)第27章 皇公子瑁(上)第412章 此爭彼奪試方熱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30章 除夕夜宴(中)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第34章 牟笛求賞(下)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262章 不意千帆爭渡歌第283章 磬盡餘勇破城行第205章 北海獵狐膽開張第458章 叛父叛子叛將軍第198章 欲訪仙山東海中第3章 昔日王孫(上)第275章 左右跋扈誰與共第162章 暗備金鉤誘海鰲第21章 尚香詩會(中)第500 心腹之內起隱患第352章 虜酋賊首欲遁逃第444章 願奉葉公清朝堂第278章 呼來喝去鉗牟丁第323章 生而有罪前朝種第442章 噩耗急傳社稷危第511章 塵埃落定局勢明第508章 色厲膽薄謀無斷第504章 三人殊途卻同心第270章 不如意者時常有第85章 解開心結引風尚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383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351章 短兵長刃夜相交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292章 緩兵之策未自安第74章 一及利字皆紛攘第349章 諸方亮相爭登場第19章 暗夜來人(下)第237章 方自袖手風波定第235章 一包苦茶相疑猜第189章 山中無虎潑猴鬧第247章 班超投筆庸吏譏第374章 千萬軍中千萬膽第461章 樓外評話樓內客第432章 遼東秋風滌塵土第17章 雅俗之辯(下)第339章 蠻地亦聞漢道昌第320章 從來榜下捉佳婿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279章 兄虞弟詐互欺瞞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43章 長安新雨浥輕塵第334章 無意狼煙照邊關
第172章 欲與皇甫不戴天第219章 最是無情天家子第326章 擬立櫃坊匯錢河第377章 大角歌裡礪刀槍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402章 禍國狐鼠齊相歡第233 誰人更掃黃金臺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52章 兄仇弟恨牽撲朔第254章 昔日亢龍今有悔第509章 天視原爲我民視第87章 莫非前世對頭冤第165章 犬戎日夜吞西鄙第352章 虜酋賊首欲遁逃第497章 錦衣貂帽入長安第486章 其時其地吾當場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17章 雅俗之辯(下)第498章 羣議洶洶戮野狼第160章 衣被天下路多艱第262章 不意千帆爭渡歌第493章 大勢蕩蕩順者昌第85章 解開心結引風尚第75章 願以重禮爲謝儀第384章 重騎斜掠至此回第450章 葉暢雪夜入上蔡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110章 素手驚破琉璃盤第483章 棋遇對手將對將第225章 封樁豈可滅虜賊第127章 鄉有賢者佑四鄰第485章 言者有心聞有意第454章 山人洗耳聽道統第447章 進退維谷失所據第106章 白雲一片黃河遠第353章 奇功偉績名自高第175章 惡念兇膽夜開張第43章 長安新雨浥輕塵第140章 呂祖一夢醉黃粱第161章 閹宦豎子問舍田第272章 借我錦帆上重九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363章 一紙詔書速還京第292章 緩兵之策未自安第126章 萬中奸猾數第一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41章 吾羞不屑與汝友第438章 須藏見血封喉匕第138章 奇術自珍曹太樂第6章 蒸餾原理(上)第27章 皇公子瑁(上)第412章 此爭彼奪試方熱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30章 除夕夜宴(中)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第34章 牟笛求賞(下)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262章 不意千帆爭渡歌第283章 磬盡餘勇破城行第205章 北海獵狐膽開張第458章 叛父叛子叛將軍第198章 欲訪仙山東海中第3章 昔日王孫(上)第275章 左右跋扈誰與共第162章 暗備金鉤誘海鰲第21章 尚香詩會(中)第500 心腹之內起隱患第352章 虜酋賊首欲遁逃第444章 願奉葉公清朝堂第278章 呼來喝去鉗牟丁第323章 生而有罪前朝種第442章 噩耗急傳社稷危第511章 塵埃落定局勢明第508章 色厲膽薄謀無斷第504章 三人殊途卻同心第270章 不如意者時常有第85章 解開心結引風尚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383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351章 短兵長刃夜相交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292章 緩兵之策未自安第74章 一及利字皆紛攘第349章 諸方亮相爭登場第19章 暗夜來人(下)第237章 方自袖手風波定第235章 一包苦茶相疑猜第189章 山中無虎潑猴鬧第247章 班超投筆庸吏譏第374章 千萬軍中千萬膽第461章 樓外評話樓內客第432章 遼東秋風滌塵土第17章 雅俗之辯(下)第339章 蠻地亦聞漢道昌第320章 從來榜下捉佳婿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279章 兄虞弟詐互欺瞞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43章 長安新雨浥輕塵第334章 無意狼煙照邊關